柴静采访风格引发的思考与启示

更新时间:2024-07-02 04: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柴静采访风格引发的思考与启示

作者:雷杰

来源:《活力》2016年第07期

[关键词]表扬性采访;柴静访谈; 对“人与事”的平衡

2003年,在《北京“非典”狙击战》的拍摄中,柴静成为最早冒死深入非典第一线采访的记者之一。惊心动魄的现场气氛、摇晃的镜头、柴静身穿白色防护服的瘦弱身影和苍白的面容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之后,柴静做过《新闻调查》、《面对面》,《看见》等节目的记者兼主持人。在节目中,柴静以她的犀利和敏锐、坚定与坚持,记录下当事人的故事与内心的起伏。柴静说过,这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然而,柴静的采访风格却遭到了一些人的批判。有人说柴静在采访时“大量的反打和全景镜头把她采访中标志式的蹲、抱、皱眉充分表现。” 也有人说,柴静的采访就是一场表演。 一、表演性采访

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发表博文《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被网友称是在暗讽柴静出镜时的“表演”采访,并驳斥柴静“采访是一种抵达”以及“做新闻关心的是新闻中的人”的观点,认为这样做安全讨巧,最终只是让其个人收益。虽然文章并未直接提及柴静的名字,但还是引发网友对“什么是记者”,“怎样才算好记者”的争议。闾丘露薇认为电视记者应当把自己隐藏在当事人和新闻事件背后,不应去塑造镜头前的自身表现,镜头上的表情,都应该是中性的。所以在新闻中,对情感的把控上,如何更适度的使用体态语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主持人在采访中投入的情感一定要是真情流露,切忌矫情或虚情假意,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情感尺度,切忌滥用感情;要注意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情感适度运用,注重适度性原则。在新闻采访中只要是当时当场自然发生,而不是刻意安排,就没有什么不对。新闻采访报道中讲求的客观与公正并不是回避人性,恰恰是发掘人性、直面人性。但是一旦这一行为带入到了电视的镜头中,就有了某种刻意的修饰。这种非本意和主观性的修饰,依然会在某种程度上损害节目的本真。柴静的采访风格正是在于她的多一点文艺和多一份新闻情怀上。有人认为新闻应该是硬性的,是客观中立的,不能掺杂个人的感情色彩。采访中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

二、对“人与事”的平衡

关注“新闻中的人”也给柴静带来了争议,如果一个记者,做新闻的目的只是为了关心新闻中的人,而不是背后的原因,那么,她所做的新闻报道肯定是柔和的,受益的仅仅是媒体人本身,而不是公众,记者不是心灵鸡汤,应该坚持新闻的基本原则与职业操守。因而有人认为记者讲究的是客观公正真实,纵使客观的眼光会让人觉得冰冷,但也好过以身代入的心灵鸡汤,误导读者,一叶障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u9.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