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生竹类地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08 15: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矮生竹类地被植物

作者:苏华

第一节 概 述

一、矮生竹类地被植物的概念

首先,我们要了解地被植物的概念,它是指覆盖在地表面的低矮植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竹类、蔓性藤本和蕨类植物。

园林地被竹是指覆盖于地表面的低矮竹类植物。茎叶密集,矮干丛、混生,地下茎浅,水平扩展,盘根错节,与杂草有较强的竞争力。陈天国先生依据多年选育应用实践与调查分析认为将低矮小密生葡匐型、混生型及矮丛型竹类植物归纳为地被竹,可系统地进行竹类植物园林配置应用。

二、矮生竹类地被植物的特点

最矮小的竹种,其杆高10至15厘米,最大的竹种,其杆高达40米以上。成熟的竹生出水平的枝,叶片为剑形,有叶柄,幼株的叶直接从茎上生出。虽然某些种的茎杆生长迅速(每日可生长0.3米),但大多数种类仅在生长12至120年后才开花结籽。竹一生只开花结籽一次。竹叶形状呈狭披针形,长7.5~16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形,叶柄长约5毫米,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平行脉,次脉6~8对,小横脉甚显著;叶面深绿色,无毛,背面色较淡,基部具微毛;质薄而较脆。竹笋长10至30cm,成年竹通体碧绿节数一般在10至15节之间。虽然人们经常将竹子称为树,但它是一种草本植物,木质部不发达。

地被观赏竹的特点是易繁殖、覆盖力强、适应能力强和养护管理粗放,能保持连年不衰,种植后无需经常更换。地被竹主要观赏叶形叶态、大小及叶片颜色、条纹等,叶有条纹,枝秆矮细新叶茂生,匐地而生,可配置出独特优美的植物景观。对气候、光照土壤水分适应能力强,对环境污染及病虫害抵抗能力强。

三、矮生竹类地被植物的繁殖

一、有性生殖 竹子的有性生殖则像其他有花植物一样,先开花,后结籽,完成整个生长周期。竹子开花的周期,也因竹子种类不同有三种类型:少数竹子可以年年开花,开花后竹秆并不死亡,仍然可以抽鞭长笋;大部分竹子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只开一次花,而且有一定周期,从40到80年不等,开花后杆叶枯黄,成片死去,地下茎也逐渐变黑,失去萌发力,结成的种籽即所谓竹米,下种后萌发生长,才能长成新竹,箭竹和华桔竹就属于这个类型;还有一种类型是不定期零星开花,开花后,竹林并不死去,例如慈竹就是其中的一种。

二、无性生殖(营养生殖) 竹子主要是进行无性生殖的,每年春季从地下的竹鞭上长出笋来,然后发育成新竹。竹鞭是地下茎,而植物的根、茎、叶属于植

1

物的营养器官,依靠营养器官繁殖的方式就称为营养生殖。竹地下茎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单轴型的地下茎能继续生长,芽着生于两侧,侧芽发育成笋;合轴型的顶芽发育成笋,侧芽产生新的地下茎,相连形成合轴,地下茎产生竹秆密集成丛,大熊猫喜欢吃的愉竹和华桔竹,就属于这一类;此外还有一种复轴型,是上述两种的混合型。

1.埋鞭育苗:适用于散生竹种和混生竹种。方法是:挖取壮鞭,保留鞭根、鞭芽,多留宿根土,将竹鞭截成50-60厘米的鞭段,平理于苗床上,覆土厚5-8厘米,保持苗床湿润。埋鞭时间宜选择在早春竹笋出土前一个月。埋鞭后注意旱天淋水,多雨排水。出苗后适时施氮肥,如尿素、硫酸铵和腐熟人粪尿等,还要及时除草。只要管理得当,一年后每条鞭可长出2-3条竹苗,供翌春绿化用。

2.埋竿育苗:适用于丛生竹种。方法是:选2年生健壮竹竿,连蔸挖起或不带蔸砍断,竹竿每一节上的枝条保留一个枝节,,剪断并去掉竹竿梢头,每隔1~2节,在节中间砍或锯一缺口,将竹竿浸入净水中,竹腔内浸满水后用粘土封住切口。苗床开水平沟,将竹竿平放(切口向上),然后覆土5~10厘米,保持苗床湿润。约1个月左右,竹竿节的芽陆续萌发出苗。经半年至一年,即可挖竹竿截成单株竹苗,用于造林。埋竿育苗最佳时期是竹子发芽前1个月左右。

3. 埋节育苗:此法亦适用于丛生竹种,尤其是侧枝基部具有潜伏芽的丛生竹,如撑篙竹、青皮竹、大头典竹、吊丝竹等。方法是:将竹竿逐节或每两节锯成一段,再将其移埋于苗床中并覆土、保湿, 其管理要求与埋竿育苗相同。

4. 侧枝育苗:此法亦应用于丛生竹种。方法是:从2年生以上的竹竿节上取下侧枝(次生枝),剪掉过多的枝梢与竹叶,保留5~8个节,保护好基部的芽。将侧枝插入苗床中并露出上半部枝叶,苗床架设荫棚,并经常喷水保湿。1~2周后次生枝基部长根,枝节上长新芽,逐渐发育成独立竹株。一般在竹子生长最旺盛时期进行侧枝扦插效果最佳。侧枝苗经一年培育,分蘖成竹丛,即可进行造林。

园林地被竹的繁殖除有种子繁殖、营养繁殖外,组织培养亦可。 四、矮生竹类地被植物的应用

竹枝叶秀丽,优雅别致,四季常青,傲霜、傲雪,具有高尚的气质。自古至今,广泛被配置于庭院。如在墙边角隅,置瘦石二三坑,植修竹数竿,以粉墙为背,再以洞门框之,甚为别致。

地被竹主要观赏叶形叶态、大小及叶片颜色、条纹等。叶有条纹,枝秆矮细,新叶茂生,葡地而生。可配置出独特优美的植物景观。在千姿百态的竹类植物资源中,少数低矮竹种已应用到绿地假山园、岩石园中作地被植物。亦可作为景前装饰或陪衬景观,如纪念物、喷泉、广场雕像周围,可作为花坛的填充材料(色块)或镶被或绿地。主要是赤竹属、箬竹属、倭竹属及白纹阴阳竹属等,如鹅毛竹、菲白竹、菲黄竹、无毛翠竹、箬竹、锦竹、白纹椎谷世等。

由于园林地被竹其地下茎水平延伸能力强,扩展迅速,短期内就能覆盖地面,

2

护坡固土能力强,并且自成群落,生态保护效果好。与杂草有较强的竞争力,是理想的地被植物。即增加了植被的层次感,丰富植物景观,具有减少尘土和细菌的传播,净化空气,改善空气湿度,有效减少地面辐射等作用。

竹除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点缀庭院外,其它用途以甚广泛。竹是优良的造纸原料;大型竹种可做梁、柱、椽、壁,或营造庭院中的亭、台等;小型竹种,有些为优良的工艺材料;有些竹种可制作家具或竹胶板等。多数竹种的笋味鲜美,除一般食用外,还可以制成各种笋干和罐头。

五、竹子在我国的历史

竹,又名竹子,原产自中国。品种繁多,属被子植物纲,单子叶植物亚纲,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木本竹类。学名 Bambusoideae(Bambusaceae或Bamboo),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生长迅速。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种子被称为竹米。

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记载有70余属,1000多种,但其中许多是同物异名。竹的地上茎木质而中空(我们称为竹杆),是从竹的地下茎(根状茎)成簇状生出来的。竹的分类体系不完善。由于生长特性,竹并不经常开花,外形又非常相似,所以现行竹的分类是根据竹笋外包的箬壳来区别分类的。但是箬壳的性状并不稳定,所以,在许多时候会引致歧义,使一些竹种群之间的界限无法唯一性的定论。

中国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竹类也是我国人民最早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之一。迄今已经出土的众多古文物及历史遗迹均表明:竹子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特别是文化发展史上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

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

竹类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造园元素。

早在周朝《穆天子传》载“天子西征,至于玄池,及树之竹,是曰竹林。”《拾遗记》载“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岗素竹。”可见,秦始皇就把云岗竹子作为珍品引种于咸阳宫庭园林中。

汉代皇家甘泉宫设有竹宫。寇恂伐湛国竹子做箭百万余。“梁孝王东克方三百里,即菟园也,多植竹,中有修竹园。”西汉在今周至县特设竹监司。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他们爱竹、敬竹,宴集于竹林中,寓情于竹。后魏《洛阳树蓝记》记载北魏洛阳显赫贵族的私家园“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如景明寺“竹松兰主,垂列阶墀”;永明寺“庭到修竹,檐拂高松”;北魏高阳王雍宅“其竹林鱼地体禁苑,芳草如积,珍木连阴。”《诸宫故事》载梁元帝在江陵建湘东苑,苑中建有修竹堂。

唐代名园相川别业,就是王维在陕西兰田终南山麓亲自规划建造的自然山水园林,其中沿溪边竹林面建的“竹里馆”。杜甫“平生慈息地。必种数竿竹”。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把司马宅装扮得“春风北户千茎竹,晚日东南一树花”。

3

宋代僧赞宁《笋谱》。寿山良岳是宋徽宗赵桔参与设计的宋代写意山水园的代表,园中以竹景命名的景点有斑竹麓、胜筠庵等。徽宗亲撰《良岳记》中载竹景云“北岸万竹苍翠蓊郁,仰不见明”。

《洛阳名国记》其中以竹景取胜的有十处。归仁园以搜集种植各种观赏植物为主,“中有竹千亩”;神宗时节度使苗授私国苗师园中植有“竹万竿,皆大满二、三围,疏筠琅霞,如碧玉椽”。 司马光的独乐园“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全园以竹造 景,且用竹子及自然景物作为划分景区的手段或过渡媒介。

周密在《吴兴园林记》中载南宋吴兴私家园林三十四处,最U竹景取胜的为“在城之东,多竹石之胜”的叶氏园。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载“竹凡隙地皆植之”。

宋代,“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的园林意境开始形成。南宋辛弃疾的“带湖新居”中“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林景曦有\种梅百本,与乔树、修篁为岁寒友”。

明代,王世贞载录的金陵三十六处园林均有竹景。其中有徐达西园的修竹“数万挺”,万竹园的“碧玉数万挺,纵横将二三顷许”和同春园的“亭下有泉,泉外种竹千竿,泉水流过发出声响,琅拔成韵”。

此外,无论是苏州的拙政园、无锡的寄畅园、上海的豫园,还是吴江的谐赏园等江南私家园林,都有大量的竹子造景,竹与石、与亭、与水、与园路的组合都是巧夺天工。

与此同时,北京园林用竹也甚为普遍,以竹景取胜的有万附马的曲水园,据刘侗《帝京景物略》载“燕不绕水与竹,而国统之。”。卧佛寺“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

明末计成著名的造园论著《国冶》一书对竹子造园意境创作总结为“竹坞寻幽”、“结茅竹里”、“移竹当窗”等艺术创作手法。

清代江南园林中用竹最成功的有扬州的个园、南京的随园、芥子园,苏州的留国、狮子林、恰园、沧浪亭、西园等。无论是用竹作主景、成竹林分隔景区、辟通幽竹径、配画题武树丛、成粉墙竹影,还是漏窗竹景都充分展示了竹子的蝉娟挺秀、意态潇然。

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广东顺德清辉园中辟有“竹苑”景区,园内修竹与竹苑正门的对联“风过有声皆竹韵;明月无处无花香”一起衬托了竹苑的雅静风貌。郑板桥曾在他的《竹石》中描写了竹子造园意境“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他无多,其费亦无多也。

山有竹则山更青,水傍竹则水更秀。竹子以其“依依君之德,无处不相宜”的超凡风韵和高雅情趣,能够形成独特的景观。

而当今应用,除借用古法之外,丰富了竹子在园林方面的用法,如竹林、竹径、竹丛等。同时也做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如竹篱、竹球等,还用于盆栽及盆景的制作。

地被类竹特点是易繁殖、覆盖力强、适应能力强和养护管理粗放,能保持连

4

年不衰,种植后无须经常更换。在千姿百态的竹类植物资源中,少数低矮竹种已应用到绿地假山园、岩石园中作地被植物。亦可作为景前装饰或陪衬景观,如纪念物、喷泉、广场雕像周围,可作为花坛的填充材料(色块)或镶被或绿地。主要是赤竹属、箬竹属、倭竹属及白纹阴阳竹属等,如鹅毛竹、菲白竹、菲黄竹、无毛翠竹、箬竹、锦竹、白纹椎谷世等。在本章,我们主要介绍十几种地被竹。供大家在园林设计或施工中参考。

第二节 常见矮生竹类地被植物

一、箬 竹

1、基本简介

【植物名称】箬 竹

【科属】禾本科、竹亚科,箬竹属

【拉丁学名】Indocalamus tessellatus (Munro) Keng f.

【中文别名】 辽叶、辽竹、 簝竹、簝叶竹、眉竹、楣竹、粽巴叶、若竹

2、形态特征

竿高0.75-2米,直径4-7.5毫米;节间长约25厘米,最长者可达32厘米,圆筒形;小枝具2-4叶;叶鞘紧密抱竿,叶宽4-10.8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无毛,中脉两侧或仅一侧生有一条毡毛,次脉8-16对,小横脉明显,形成方格状,叶缘生有细锯齿;圆锥花序(未成熟者)长10-14厘米,花序主轴和分枝均密被棕色短柔毛;花药长约1.3毫米,黄色;子房和鳞被未见。笋期4-5月,花期6-7月。

3、生长习性

箬竹属阳性竹类,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宜生长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耐寒性较差,所以要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微酸至中性土壤。

4、分布范围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ty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