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简明现代文版

更新时间:2023-07-18 20: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本文原创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简明现代文版

———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善正之人才会有福无祸

明朝江西人罗祯著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俞公,字良臣,多才博学,十八岁就考进国立学校为考取举人而学习,班上考试总是名列前几名。年及壮,家贫,与其他人办学校教学生挣钱养家糊口。并且修身,戒淫杀戒口过戒偷盗戒欺骗戒两舌等,行善已多年。但是前后参加考试七次,皆不能考中举人。而且生五子,其中四子病死,一子失踪。生五女,其中四女病死,一女变傻。还有妻子因儿女灾难悲伤哭泣,二眼皆瞎。

俞公不能挣得足够钱财而生活,贫穷潦倒。自己思考原因,反省过去,自想无大过错罪业,而惨遭自然灾祸,无限悲哀。年龄四十多了,没有办法,每年腊末,写书信向灶神祷告,如是数年,亦无什么反应。

四十七岁那年,除夕与妻子、女儿闲坐守夜,举室凄凉。忽闻敲门声,开门见一黑服之士,口称姓张,说自远路而归,闻君家愁叹,特来相慰。俞公就请其进屋而坐。俞公见其人执礼甚恭,就开始念叨:自己读书行善已多年,至今考不上举人,当不上官,生活贫困,妻儿伤亡,衣食缺少,写书信烧给灶神,请上帝降福等等。张曰:“我知君家事久矣。君当不上官,生活贫困,只因君意恶太重,专务虚名。还有所写书信,满纸怨恨,得罪上帝,恐受罚不止这些啊!”俞公大惊曰:“闻冥冥之中,大小善事必录。我誓行善事做功劳,不做罪害,遵守风俗惯例法规久矣,岂尽属虚名?”张曰:学校每月放生,君跟随转悠,不做实事,倘若他人不做善事,君亦不做而已,其实慈悲利人利物之念,并无动于心也。且君亦猎杀野生动物,这哪能叫爱惜生命吗?又如你发誓言语不伤人。君语言敏妙,谈话者常受伤于君;君彼时出口,心亦自知伤人,但已习惯,经常嘲笑人,不能禁止,言语所及,触怒他人,不知多少!乃犹以善良温顺自居,汝骗谁?骗天乎!邪淫虽无实情,君见人家美女子,长久视之,心即迷恋,只是无邪缘相凑耳。君自反省,倘若有合适环境能不邪淫害人乎?还说终身无邪淫无邪色。此你的誓行规条者尚然如此,何况其余?君多年所焚之书信,我都送达上帝,上帝命使者察看君的善恶,数年无一实善功劳,全是些要罚罪过;于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怨恨念、高己卑人念、恩仇报复念,充满于胸。凡此种种恶意,天神注意已久了,天将严罚;君逃祸还不及,有何理由要福哉!?”

俞公听到此,非常惊惶,跪地流泪曰:“君既知暗中之事情,定是神,愿求你救我。”张曰:“君是读书人,明白得福去祸的道理,就是所做予社会,所得于社会。有功劳于他人,将会得多样好事;有伤害于他人,将会得多样惩罚。没有其他,谁也骗不了自然反应。装相求神求鬼,烧纸烧香迷信魔法有什么用。你虽知道理方法,但信心不足,没有恒性,平生善行善言,都是敷衍了事,做样子,没有一个真正的善事!且满腔恶心害意。这样当然是无福有祸了,有什么奇怪呢。君若从今往后,对于淫、贪、嗔、痴、妄想非劳而得,妄想做恶而不得祸等诸杂念,下定决心,一切摒除,收拾得干干净净。一个念头,只理会善一边去;若有力量能做的善事,无论工作,家务,社

本文原创

会事务。不图报,不务名,不论大小难易,实实在在地耐心去做;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诚诚恳恳,使此善意圆满。第一要有忍耐心,第二要有永远心;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久久行之,自有多样福到,全部灾祸消灭的效验。君家敬我,甚是虔诚,今特意报之,速速勉持,可回天意!”

言毕即进内室,俞公即起随之,至灶下忽不见了。俞公方知,张乃司命之神也,因此就焚香叩谢。即于次日元旦,拜告天地,誓改前非,实心做善事。自改自己名号为“净意道人”。意为发誓改掉各种恶意恶行也。

初行之日,杂念太多,非疑即惰。就于观世音菩萨像前,叩头流血,誓言:善念真纯,全力精进,倘有丝毫自宽,永堕地狱。每日清晨,虔诵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一百声。从此一言一动、一念一行,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人,做功不做罪。凡一切工作,家务,社会事物,及有利于家人外人、有利于动物者,不论事之大小、身之忙闲、人之知不知,力之继不继,皆欢喜去做。随缘方便,广做益好社会之事。如敦促勤学、守谦忍辱,宣传因果报应,逢争化合等等。每月末,即计一月所行、所言,写信焚烧告诉灶神。

作此成习惯后,就会动则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起。如是作为三年,年五十岁,乃万历年甲戌年去参加举人考试,张江陵副宰相访问于同乡为其子选择家庭教师,所有人都推荐俞公,俞公就被聘用赴京,携家属同行。张江陵副宰相敬佩俞公品德,推荐俞公上首都国家干部学校学习。万历四年丙子年,俞公考中举人中级干部资格。次年考中进士高级干部资格。完成通过科举两种考试,功成名就,走上了当官之路。

一日去拜访杨公,杨令五子出拜,其子均为养子。其中一子年十六,俞公见其貌好面熟,问其籍。曰:江右人,小时候误入粮船,离开了家乡。还能依稀记得姓氏家乡。俞公很惊讶,让其脱左鞋,见有双痣,俞公大呼曰:“是我儿也!”杨亦惊愕,即送还其子。子随俞公到寓所。俞公奔告夫人,夫人抚子大哭,血泪迸流;子亦哭啼,捧母之面而舐其目,其母双目复明。

俞公悲喜交集,后不愿当官,告辞张江陵副宰相回家乡。张甚赞其德义,厚赠俞公。俞公回乡后,为善益力;其子娶妻,连生七子皆育,全都考上官职。俞公手写《遇灶神记》以教导子孙。俞公得福灭祸,身享康寿八十八岁。人人都认为这是力行善事断绝恶事的自然报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tp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