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来被暗杀的各国政坛领袖

更新时间:2023-09-26 03: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五十年来被暗杀的各国政坛领袖

三湘都市报

1999年10月27日,亚美尼亚总理萨尔基相、议长杰米尔强、两 名副议长和一名部长在当天下午的议会枪击事件中受重伤后不治身亡。 当天下午,亚美尼亚政府成员正在议会大厅参加听证会,一度旅 居国外的前达什纳克党人乌纳尼扬兄弟等数名年轻人以记者名义进入 会场,要求议员们关掉移动电话,趴到地上。乌纳尼扬狂热地宣布政 变,同总理争辩几句后即用自动步枪扫射。顿时,大厅内秩序大乱, 惊恐万分的议员们纷纷从议会大楼逃了出来,正在转播议会立法辩论 的地方电台和电视台也中断了实况转播。袭击发生后,总理和议长等 10人受伤倒地,其中5人于当晚死亡。

萨尔基相今年40岁,从1990年起先后担任亚美尼亚共和国议员、 总统国防问题顾问、国防部长,1999年3月当选为亚美尼亚共和党主席, 同年6月11日起任总理。今年67岁的杰米尔强于1998年6月创立领导亚 美尼亚人民党,同年6月10日当选为亚美尼亚国民议会议长。 今年3月23日早晨,巴拉圭副总统阿加尼亚和往常一样,起床稍事 活动并用过早餐之后,便坐上自己的专车在保镖的陪同下离开家门, 向总统府而去。快乐的性格使这位副总统在车上与保镖有说有笑,此 时车上的人谁也没有料到死神正一步步向这位为人厚道的总统逼来。 8时52分,从停在路旁的另一辆汽车里突然钻出4个身穿迷彩服的蒙面 人,他们对准阿加尼亚所坐的汽车就是一阵猛射,并扔出了手雷。在 阿加尼亚的保镖刚刚醒过神之际,那4个蒙面人已转身钻入车内逃之夭

夭。阿加尼亚副总统头部和胸部中弹10发当即死亡,他的保镖和司机 也身受重伤。

在这里,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看看近50年来被暗杀的各国政坛 领袖。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 年轻气盛当总统 遇刺身亡不瞑目

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于1917年5月出生在马萨诸塞州波士 顿市的一个富豪家庭里,在他就任总统时,年龄刚满43岁,成为美国 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总统。

作为总统,肯尼迪在政治方面,一贯奉行他的“新边疆”政策。 在执政期间,他曾提出过为数众多的治国方略,包括改善城市住房条 件、发展教育事业、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反对种族歧视、 给黑人以公平权力等等。

正当肯尼迪满怀信心竭尽全力地治理他的国家时,不幸悄悄地向 他走来,这大大出乎美国人民的意料,更是出乎肯尼迪本人的意料。 1964年是美国的大选年,肯尼迪从一年前就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 谋求竞选连任的问题上来。当时得克萨斯州民主党内以亚巴勒为代表 的自由派与以州长康纳利为首的保守派之间存在着十分尖锐的矛盾, 肯尼迪为调解两派之间的矛盾,以争取在竞选中得到这个南部大州的 支持,便携夫人杰奎琳于1963年11月22日前往该州。当天,肯尼迪夫 妇抵达右翼活动中心达拉斯时,受到了州长康纳利夫妇的热情接待。

随后,肯尼迪夫妇与康纳利夫妇同乘一辆林肯牌敞篷大轿车由机场开 往市区,沿途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肯尼迪曾让司机两次停车向道 路两旁的群众挥手致意。中午时分,当车队进入埃尔姆大街,行至得 克萨斯州一座8层高的教学图书馆大楼时,肯尼迪突然遭到刺客的枪击, 头部与颈部中弹,同车的康纳利州长也被击中。肯尼迪立即被送往临 近的帕克兰德纪念医院抢救,然而因伤势过重,医生实在是无回天之 术,肯尼迪就这样匆匆地走完他46年的人生旅程。11月25日,肯尼迪 的遗体被安葬在华盛顿国家公墓。

暗杀肯尼迪的刺客是一名只有24岁的青年,名叫李·哈维·奥斯 瓦德。他是美国前海军陆战队一名队员,素有“神枪手”之称,曾旅 居苏联。奥斯瓦德在个人发展道路上曾遭受挫折,对政治和社会现实 都存有极大的不满情绪。11月25日,达拉斯警察局准备把他押送到县 监狱,然而,当他被带出来时,一名叫杰克·鲁比的酒店老板开枪将 他打死。新总统林登·约翰逊上台后,即刻任命成立了一个以最高法 院首席法官厄尔·华伦为首的特别调查委员会,负责调查事件真相。 1964年9月24日,调查委员会发布了调查报告,即人们所说的“华伦报 告”。报告中认为,奥斯瓦德和鲁比都纯系个人做案,不存在任何政 治背景。然而,这个报告却受到了许多人的怀疑和批评,甚至有人公 开讲:若是肯迪尼总统知道了这个调查报告的内容,其在天之灵将永 远不会瞑目。

埃及总统萨达特——

系列改革谋和平 阅兵场上赴黄泉

埃及前总统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是阿拉伯世界第一位杰 出的政治家,于1918年出生在尼罗河三角洲曼努菲亚省的迈特阿布库 姆村,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军人。由于其家境贫寒,生活艰辛,萨达特 从小就立下了长大后要想办法使家里过上幸福生活的志向。 萨达特上中学时,正赶上埃及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时代。当 时的埃及虽然于1922年在名义上获得了独立,但实际上仍是英国的殖 民地,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使埃及人民感到极大的愤怒, 同时也在年轻的萨达特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1936年,萨达特考取了埃及皇家军事学院,不久又加入了“青年 埃及党”。毕业后,他因为参加反英斗争而两次被捕入狱。1950年, 萨达特投身到纳塞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中,并很快成为该组织 的一名核心成员。1952年7月23日,纳赛尔领导的革命获得了成功,终 于把广大的埃及人民从英国人的统治下拯救了出来。萨达特则代表自 由军官组织在广播电台发表了第一个声明,向埃及人民和全世界人民 宣告,埃及从此获得了新生。

自此之后,萨达特从一名普通的军官一跃成为执政的“革命委员 会”主要成员。1970年9月28日,当纳赛尔总统因病逝世后,萨达特便 担任了埃及总统,开始了他的总统生涯。上任伊始,他就大刀阔斧地 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方案,并组织人员迅速实施。在政 治上,他主张民主;在经济上,他主张开放;在外交上,则推行“积 极中立”和“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力图打破中东“不战不 和”的局面,以谋求和平解决中东问题。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埃及在 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迅速提高。尤其是埃及实现和平,为中东地区消 除了一大隐患,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但是,萨达特的行动却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埃 及国内的反对势力也乘机开始活动,想伺机推翻萨达特政府,并密谋 暗杀萨达特。

1981年10月6日,当萨达特总统出席在首都开罗东郊举行的一次为 庆祝埃及十月战争8周年而举行的盛大阅兵典礼时,4名假扮军人的宗 教极端主义分子用冲锋枪向主席台进行疯狂扫射,萨达特当场遇难, 和他同时遇难的还有埃及武装部队参谋长和总统私人秘书等7人。就这 样,这位埃及杰出的民族主义领导人,为了捍卫民族独立、维护国家 主权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萨达特总统的遗体被安放在纪念十月战争 阵亡的无名烈士纪念碑下。

印度女总理英迪拉·甘地—— 奋斗重新登宝座 不料惨死卫兵手

1984年10月31日上午9时刚过,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同往常一样, 离开她在新德里的寓所。步行前往政府大厦南区的办公室。突然,她 的两名卫兵将手里提着的冲锋枪瞄准了她,随即一阵枪响,8颗子弹无 情地射进了英迪拉·甘地的腹部和胸部。与此同时,另一名卫兵也用 手中的左轮手枪向她开枪射击。在英迪拉·甘地总理倒地的一刹那, 另两名卫兵一冲而上,向凶手开枪还击,当即打死两人,抓获一人。 经审问,这三名凶手都是锡克族人。当时即刻被送往医院紧急抢救的 英迪拉·甘地,这位继承了父亲尼赫鲁的事业、为印度的独立奋斗了 一生的政治家、不结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最终未能睁开眼睛,永远 地离开了她所热爱的世界。

英迪拉·甘地于1917年出生于印度北方邦的名城阿拉哈巴德,她 的祖父潘迪特·蒙蒂拉尔·尼赫鲁是一位著名律师,曾任国大党主席。 英迪拉·甘地就降生在她祖父用打赢一场官司所得的收入建造的阿南 德宫内。她的父亲潘迪特·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是著名的国大党领袖, 长期从事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的斗争,并出任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政府 总理。由于家庭熏陶,英迪拉·甘地从小就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 她12岁那年,就组织一群孩子成立了一个“猴子队”,为国大党送水 做饭,张贴标语,传递情报。1938年,21岁的英迪拉·甘地加入了国 大党,后来因从事反英活动而入狱。

1947年印度独立后,她便出任自己的父亲尼赫鲁总理的私人秘书, 先后陪同父亲访问了中国、苏联、美国、法国等,还参加了著名的万 隆会议,会见过周总理、纳赛尔、苏加诺等国际知名人物。1959年, 她当选为国大党主席。随后几年,她先后担任过国家新闻和广播部部 长,1966年始任国大党议会党团领袖并出任印度总理。1969年,国大 党分裂。两年后,以英迪拉·甘地为首的执政派在全国大选中获胜, 英迪拉·甘地蝉联总理。但到1977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英迪拉 ·甘地暂时退出政界。

三年后,英迪拉·甘地东山再起,重登总理宝座,使她又有机会 继续实施她的治国方略。但此时的国内形势与三年前已大不相同,国 内宗教、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政府与锡克族人之间也多次发生流血冲 突。1984年6月,政府出兵攻占了锡克教徒的大金庙,使矛盾进一步恶 化。此次事件仅仅过去4个月,英迪拉·甘地就惨死在锡克族卫兵的手 里。

瑞典首相奥洛夫·帕尔梅—— 生活无异普通人 看场电影命归西

1927年1月30日,奥洛夫·帕尔梅出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普 通家庭里。他从小就聪颖好学,小学和中学时的成绩一直名列全年级 前茅。中学毕业后到美国就读,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回国,不久又进入 一所大学继续深造。几年后获法学硕士学位,这无疑为他日后从政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9年,帕尔梅当选为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主席,并在竞选中获 胜,成为欧洲最年轻的首相。此后,他连选连任,领导了三届社会民 主党政府,一直到1976年竞选失败时下野。1982年,帕尔梅东山再起, 再一次出任瑞典首相,并在1985年的全国大选中继续连任。 帕尔梅在执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瑞典经济、稳定社会治安、 提高社会福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革措施,因而在瑞典民众中享有特 殊的崇高声望。瑞典也因此被其他国家称为“福利国家”,并成为西 欧一些国家向往的目标。

与此同时,帕尔梅还是一位国际知名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在 他当政期间,他对外主张瑞典“坚定不移地奉行不结盟和中立的政策”, 以保证“瑞典的领土不受侵犯”。他反对种族歧视,谴责暴力活动, 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他长期为世界和平奔走呼 号,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赞誉。1985年11月,帕尔梅首相荣膺 西班牙联合国协会和平奖,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和平使者。 帕尔梅尽管是国家首相,是一个很大的“官”,但没有一点官 “架子”,他始终“愿过一种普通人的生活”,所以装束十分简朴,

态度和蔼可亲,经常微服私访,深受瑞典人民的尊敬和爱戴。除了正 式出国访问或特别重要的国务活动外,帕尔梅首相很少带随从和保卫 人员。长期以来瑞典呈现出的繁荣、和平景象使他感到自豪和骄傲。 然而,就在帕尔梅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悲剧发生了。

1986年2月38日,帕尔梅在忙完一天的公务后,像平日一样先让保 镖回家休息,然后自己回到家吃过晚餐后,便偕夫人和回家来的儿子 去电影院观看影片《莫扎特兄弟》。深夜11时许,电影结束,帕尔梅 夫妇同儿子告别后准备乘地铁回家。途中,一个陌生人从后面赶上来, 在离帕尔梅首相不到两米的地方向他举枪射击。帕尔梅首相连中两枪, 虽经医院紧急抢救,终因伤势过重,这位先后执政11载的首相于次日 凌晨与世长辞,享年58岁。

噩耗传出,举世震惊,瑞典人民更是悲痛万分,他们自发地举行 各种悼念活动,来纪念这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国家领导人。瑞典在此 之前近200年从未发生重要人物被暗杀的事件,1814年以来也从未卷入 过战争。如今,在“和平之邦”竟发生了恐怖主义暗杀活动,人们怎 能不悲痛哀伤?

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 而立之年入政坛 参加集会遭暗杀

拉吉夫·甘地是英迪拉·甘地的长子,1944年出生。由于他出生 于政治世家,因而父母都希望他将来能在官场混个一官半职。然而, 青年时期的拉吉夫·甘地,对政治竟没有丝毫的兴趣,只钟爱于自己 的专业技术。1962年,他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学,回国后在

印度航空公司担任民航飞机驾驶员,对政治更是不闻不问。1968年, 他同在英国读书时相识的意大利姑娘索尼娅结为夫妻,生得一儿一女。 自此,他完全陶醉于自己的职业和幸福的家庭生活之中,对政治更是 不感兴趣,在家里也从不过问。

1980年6月,他的弟弟桑贾伊·甘地在一次飞行表演中坠机丧命。 英迪拉·甘地悲痛万分。他在失去担任国大党青年运动领导的二儿子 之后,想劝说自己的长子拉吉夫·甘地投身政治以继承祖辈的事业。 开始拉吉夫·甘地总是一口回绝,但在母亲的多次劝说下,他实在不 想再让母亲伤心,只好以“试试看”的态度同意了。1981年5月11日, 拉吉夫·甘地成为国大党党员,正式跨进了政界的大门,这对拉吉夫 ·甘地来讲也许算是“半路出家”了。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甘 地遇刺身亡,刚刚年满40岁的拉吉夫·甘地被执政的国大党推选为政 府总理,走进了母亲曾工作过的办公室。

拉吉夫·甘地执政后,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主张,他说“要用 计算机把印度引向21世纪”。他鼓励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政府管 理,强调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内的民族和教派冲突。在对外政 策上,拉吉夫·甘地重视改善与邻国的关系,促成了南亚地区合作联 盟的成立。

然而,正当他施展自己的宏图大略之时,一场悲剧正一步步向他 靠近。1991年5月21日,拉吉夫·甘地来到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首府 马德拉斯。晚饭后,拉吉夫·甘地乘车前往距马德拉斯40公里远的斯 里侗隆布杜尔,准备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一个竞选集会。当他到达目的 地,下车走向主席台时,周围挤满了欢呼的人群,向他献花、为他戴 花环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忽然,在他跟前响起了一声剧烈的爆炸声,

浓烟顷刻间腾空而起,拉吉夫·甘地和其他12人一起倒在了血泊中, 当即毙命,另外还有几十人受伤。

刺杀拉吉夫·甘地的凶手是当地一名中年妇女,她是按计划用捆 在身上的炸药行刺的。当她来到总理跟前,弯下腰行触脚礼时将炸弹 引爆。

这位“半路出家”的政坛人物当初步入政坛时绝不会想到,自己 的归宿竟与母亲如此相似,他的在天之灵也许会对当初步入政坛的选 择而后悔。

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 事业未竟身先卒,遗言只有四个字

1922年3月1日,伊扎克·拉宾出生在耶路撒冷的一个左翼犹太复 国主义的贵族家庭里。他自幼聪明好学,中学毕业时一心想当一名农 业科学家的拉宾不顾父母的劝说,报考了以色列农业技校,毕业后又 只身赴美国迈阿密大学深造。学业有成,他本想可以在本国的农业生 产、农业革新等方面大显身手了,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枪炮声打破了 他的梦想,使他不得不弃农从军,在叙利亚投身于抗击法西斯的斗争 之中。由于其骁勇善战,多次立功,因而被官兵们热情地称呼为“拉 宾将军”。1948年5月第一次中东战争时期,年仅26岁的拉宾即成为陆 军旅旅长。1964年升任为以色列三军参谋长。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 爆发时,他已经成为以色列军队的主要组织者和指挥者。

长达27年的军旅生涯,使拉宾养成了直率、果敢、务实的性格, 加之他作战中的勇敢和赫赫战功,备受人们拥戴。1968年他退出军界 步入政坛,并开始为阿以和解而四处奔波。1974年,他出任以色列工 党领袖和政府总理,后因诸多原因离开总理府。1992年,拉宾又一次 出任工党领袖和内阁总理。在他执政期间,他坚决反对国内一贯主张 的对阿拉伯人采取“寸土不让”的政策,主张“以土地换和平”,并 在实施中得到了突破性进展。

然而,正当拉宾为中东和平进一步奔走呼号、实施其和平主张之 时,一场不幸的灾难走近了他的身边。

1995年11月4日,72岁的总理拉宾来到了特拉维夫市,在这里出席 一个约有10余万人参加的盛大的和平集会,并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演讲结束后,拉宾在人们的欢呼和掌声中走向自己的汽车,准备乘车 离开会场。忽然,一位名叫阿米尔的27岁犹太青年猛冲过来,朝着毫 无防备的拉宾连开3枪。拉宾在被紧急送往医院途中,嘴里还喃喃地对 随从人员说:“这不可怕,这不可怕”。说完便垂下了头,到医院再 也没有说出一个字就匆匆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人们谁也没有想 到,“这不可怕”四个字竟成了总理的最后遗言。

拉宾遇刺身亡的消息传出,以色列500万人民无比悲痛,世界各国 也无比震惊。在举世关注的中东和平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阶段, 突然失去了一位不遗余力为之奋斗的勇士。联大主席多阿马拉尔称赞 拉宾是一位为实现中东持久和平而献身的“和平烈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tl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