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苏继伟,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03 07: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BBBCA DDAAA 二、多项选择题

BCD BCD ABD BDE ACD ACD ADE ABE ACE ACD 三、判断题

×√××× √×√×√

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收集

一、单项选择题 BDBDD CAADC 二、多项选择题

ADE BCDE BDE ADE ABD

三、判断题

××××× ××√××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单项选择题 CABBD ACACD 二、多项选择题

AD ACE ABC DC ABCD

三、判断题

√×√√× √×××√

第四章 思考与练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就业人数增减量指标属于 ( C ) A、相对指标; B、平均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2.下面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C )

A、某地区人口数; B、商品库存量; C、产品产量; D、中小企业数 3. 男女性别比是一个 ( B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 4.指标值随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综合指标是 ( C ) A、相对指标; B、平均指标; C、总量指标; D、质量指标 5.人均粮食产量是 ( C )

A、总量指标; B、平均指标; C、相对指标; D、数量指标 6.下面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B )。

A.商品销售额 B.营业员人数 C.商品价格 D.商品销售量

7.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D ) A.动态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 8.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每10万人口中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6311人。该数字是( D )

A.绝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9.下列属于比例相对指标的是( B )

A.工人出勤率 B.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 C.每百元产值利税额 D.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

10.计算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时,分子和分母的数值( D )。 A.只能是绝对指标 B.只能是相对指标 C.只能是平均指标 D.既可以是绝对指标,也可以是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 11.结构相对指标是( C )。

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 B.实际数与计划数之比 C.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之比 D.甲单位水平与乙单位水平之比 12.某商场2003年彩色电视机的销售量为8800台,年末库存量有1500台,这两个总量指标是( B )。

A.时期指标 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C.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13.对甲、乙两个工厂生产的饮料进行质量检查,不合格率分别为5%和8%,则甲、乙两厂饮料的不合格品数量( D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判断

14.某商场计划6月份销售利润比5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66.7% B.95.1% C.105.1% D.99.0%

15.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B )。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发展水平指标

二、多项选择题

1.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主要有 ( ACE ) A、实物单位; B、度量衡单位; C、货币单位; D、自然单位; E、劳动单位

2.在相对指标中,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位置的有( BC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3.时点指标的特点是( BD )。

A.不同时间数值可以相加 B.不同时间数值不可以相加

C.调查资料需连续登记 D.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无直接关系 E.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直接相关

4.在相对指标中,属于不同总体数值对比的指标有( CDE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

5.在检查长期计划执行情况时,常使用的方法有( BD ) A.平均法 B水平法 C.综合法 D累计法 C.比例法 三、判断分析题

1.一个总量指标究竟应属于总体单位总量还是总体标志总量,应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和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定。 (对 )

2.男女性别比为107.98 : 100,这说明以男性为100,女性人口是男性人口数的1.0798倍。 ( 错。说明是以女性为100,男性人口是女性人口数的1.0798倍。 )

3.强度相对数与平均数不同,因为它不是同质总体的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数之比 。 ( 对 )

4.所有的强度相对指标都有正、逆指标之分。 ( 错。有的强度相对指标有正、逆指标之分。 )

5.甲企业完成产值50万元,刚好完成计划;乙企业完成产值88万元,超额完成10%,则甲乙两企业共超额完成50%。 ( 错。甲乙两企业共超额完成6.15%(=(50+88)/(50+80)-1)。 )

四、简答题

1.简述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

答:(1)时期指标的数值是连续登记取得的,它的每个数值表示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生

的总量;而时点指标的数值是间断计数取得的,它的每个数值表示现象发展到一定时点上所处的水平。(2)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即各时期数值相加可以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生的总量;而时点指标不具有累加性,即各时期数值相加是没有意义的。(3)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要受时期长短的制约;而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的间隔无直接关系。

2.简述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答:(1)可比性原则。即要注意对比的分子、分母在内容、范围、计算方法、计算价格

和计量单位等方面是可比的;(2)相对指标要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原则;(3)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

3.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有何区别?

答:(1)强度相对数是由两个不同质但有联系的总体的指标数值对比求得的;而平均数

是在同质总体内进行计算的。(2)强度相对数的分子与分母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而平均数的分子与分母是一一对应的,分母是分子(标志值)的承担者。(3)强度相对数反映的是两个有联系的总体之间的数量联系;而平均数反映的是某个同质总体的一般水平或集中趋势。

4.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如何区别?

答:总体单位总量是指总体单位的数目,即总体个数(单位数);总体标志总量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总和。前者是后者的承担者;后者是前者的标志值,二者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5.分析长期计划执行情况时累计法和水平法有什么特点?

答:累计法的特点是关注计划期内的累计水平,即看实际累计数是否达到了计划规定的累计数,如果达到了就表示完成了计划。水平法的特点是关注计划期最末一年应达到的水平。只要计划期内连续12月(可跨日历年度)达到了计划规定的最末一年的水平,则认为计划完成。 五、计算题

1.某地区2005年的劳动生产率计划比上年提高8%,实际执行结果是比上年提高了9%,问该地区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解:

1?9%=109%/108%=100.93%(超额0.93%完成计划) 1?8%2、某工厂今年计划单位产品成本与去年相比降低5%,实际降低了4.5%,问该厂单位成本的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1?4.5?.5%??100.53%(差0.53%完成计划)

1?5?%3.根据下表计算相对指标并填空。

国 土 面 积 国家和地区 (万平方公里) 世界总计

3187+3037.7+2297.6+2303+178304+856.4=13465.1

2003年年中人口数 (万人) 630146 382339 129227 12765 106546 85056

2297.6*32=73523.2

2003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630476/13465.1=46.8

亚 洲 中国 日本 印度 非 洲 欧 洲 北 美 洲 南 美 洲 大 洋 洲

3187.0 960.0 37.8 328.7

85056/28=3037.7

120

129227/960=134.6 12765/37.8=46.7 106546/328.7=324.1

28 32 22 20 4

2297.6

50667/22=2303.0

50667

1783.4*20=35668

1783.4 856.4

3223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

4.某厂生产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工业增加值 计划 实 际 绝对值 甲 一厂 二厂 三厂 四厂 合计 1 8000 5000 10000/80%=12500 6250/100%=6250 31750 2 9500 31250*17.6=5500 10000 31250*0.2=6250 31250 比重% 3 9500/31250=30.4 100-30.4-32-20=17.6 10000/31250=32 20.00 100.00 4 9500/8000=118.75 110 80 100 31250/31750=98.43 5 6000 4000 8000 6250/100%=6250 24250 6 9500/6000=158.33 5500/4000=137.5 10000/8000=125 100 31250/24250=128.87 计划完成% 基期实际工业增加值 报告期比基期% 要求:将表内所缺数值算出并填入。

第五章 思考与练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算术平均数)、H(调和平均数)和G(几何平均数)的关系是: ( D ) A、A≤G≤H; B、G≤H≤A; C、H≤A≤G; D、H≤G≤A 2.位置平均数包括 ( D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众数 3.若标志总量是由各单位标志值直接总和得来的,则计算平均指标的形式是 ( A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4.平均数的含义是指 ( A ) A、总体各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B、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C、总体某一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D、总体某一单位某一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5.计算和应用平均数的基本原则是 ( C ) A、可比性; B、目的性; C、同质性; D、统一性

6.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假定条件是( C )。

A.各组的次数相等 B.组中值取整数

C.各组内变量值不同的总体单位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 D.同一组内不同的总体单位的变量值相等

7.已知3个水果店香蕉的单价和销售额,则计算3个水果店香蕉的平均价格应采用( C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8.如果统计资料经过分组,并形成了组距分配数列,则全距的计算方法是( D ) A.全距=最大组中值—最小组中值 B.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C.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D.全距=最大组上限—最小组下限 9.已知两个总体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 )。 A.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大 B.平均数小的,代表性大

C.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小 D.以上都不对

10.某企业2006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000元,标准差为100元,2007年平均工资增长了2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比较 二、多项选择题

1.不受极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有 ( BC )

A、算术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调和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 2.标志变动度 ( BCDE ) A、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别大小程度的指标; B、是评价平均数代表性高低的依据;

C、是反映社会生产的均衡性或协调性的指标; D、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或协调性的指标; E、可以用来反映产品质量的稳定程度。

3.调和平均数的特点 ( ABE) A、如果数列中有一个标志值等于零,则无法计算调和平均数; B、它受所有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C、它受极小值的影响要大于受极大值的影响; D、它受极大值的影响要大于受极小值的影响; E、它受极小值和极大值的影响要比算术平均数小

4.平均数分数值平均数与位置平均数两类,其中数值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5.下列现象应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的有( ACE )。 A.已知粮食总产量和播种面积,求平均亩产

B.已知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C.已知计划完成百分比和计划产值,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D.已知某厂1999年-2003年的产值,求产值的平均发展速度 E.已知不同级别工人的月工资和人数,求所有工人的月平均工资

6.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1%,第二批产品废品率为1.5%,第三批产品废品率为2%。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5%,第二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40%。则平均废品率为( B )。

A、1.5% B、1.45% C、4.5% D、0.94% 7.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系数的关系是( BC )。 A.标志变异系数越大,平均数代表性越大 B.标志变异系数越大,平均数代表性越小 C.标志变异系数越小,平均数代表性越大 D.标志变异系数越小,平均数代表性越小 E.标志变异系数大小与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无关 三、判断分析题

1.平均指标将各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了,所以平均指标数值大小与个别标志值大小无关系。 ( 错。平均指标数值大小要受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 2.所有分位数都属于数值平均数。( 错。所有分位数都属于位置平均数) 3.当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都不相同时,众数不存在。 ( 对 ) 4.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数,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错。中位数和众数都是位置平均数,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5.是非标志的标准差是总体中两个成数的几何平均数。(对。) 四、简答题

1.几何平均数有哪些特点?

答:(1)如果数列中有标志值为0或负值,则无法计算几何平均数;(2)几何平均数受

极端值的影响较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小;(3)几何平均数适用于反映特定现象的平均水平,即现象的总标志值是各单位标志值的连乘积。

2.什么是平均指标?它的特点和作用。

答: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是指同类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其特点包括数量抽象性 和集中趋势的代表性。平均指标的作用是将一个同质总体各单位之间量的差异抽象化,用一个指标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一般水平,是对总体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度量。

3.什么是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应用中是如何确定的?

答: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按大小排列后,处

于正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实际运用中对未分组资料求众数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分组资料需用公式近似计算;未分组资料求中位数要先排序再找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值,对分组资料也

需要用公式近似计算。

4.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它有哪些作用?

答: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同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的,即数列的离散趋势。标

志变异指标的作用主要可来衡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可以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均衡程度;同时也是统计分析的一个基本指标。

5.什么是标准差系数?为什么要计算标准差系数?

答: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是最常用的一个标志变异指标。

由于标准差是反映标志值离散程度的绝对指标,是带有计量单位的有名数。因而对不同水平、不同性质或不同计量单位的总体进行比较时就会面临不可比的情况。这就需要将标准差与对应的平均数进行对比,转化为相对数后,才能进行比较。

五、计算题

1.某种食品在三个市场的销售情况如下: 市场 价格(元/千克) 销售量(千克) 甲 6 乙 5 丙 4 合计 要求计算: (1)简单算术平均数;=

4000 6000 10000 20000 销售金额(万元) 2.4 3.0 4.0 9.4 6?5?4?(元)5 3 (2)加权算术平均数;=(4000*6+6000*5+10000*4)/20000=4.7元

(3)加权调和平均数。=94000/(24000/6+30000/5+40000/4)= 4.7元

2.某地区甲、乙两个市场三种主要蔬菜价格及销售量资料如下; 销售量(吨) 品种 价格(元) 甲市场 1 2 0.30 0.32 75.0 40.0 乙市场 37.5 80.0 3 0.36 45.0 45.0 试计算比较该地区哪个市场蔬菜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原因。 0.30?75?0.32?40?0.36?4551.5??0.3219(元)解:甲市场蔬菜平均价格=

75?40?451600.30?37.5?0.32?80?0.36?4553.05??0.3265(元)

37.5?80?45162.5乙市场蔬菜平均价格高一点。

3、甲、乙两地同种商品价格和销售额资料如下表 乙市场蔬菜平均价格=

等级 1 2 3 价格(元) 1.3 1.2 1.1 销售额(万元) 甲地 乙地 13 24 11 13 18 16.5 试比较哪个地区平均价格高?为什么?

解:甲地商品平均价格=(13+24+11)/(13/1.3+24/1.2+11/1.1)=1.2(元)

乙地商品平均价格=(13+18+16.5)/(13/1.3+18/1.2+16.5/1.1)=1.1875(元) 甲地商品平均价格高一点。

4.以下资料是某大学管理系学生月均生活费开支。 月均生活费开支(变量值)/元 100-200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700 700-800 800-900 合计 150 250 350 450 550 650 750 850 组中值 大学生人数 向上累计 各组人数比重(频率)% 22 40 74 82 104 84 42 14 462 22 62 136 218 322 406 448 462 4.76 8.66 16.02 17.75 22.51 18.18 9.09 3.03 - - 100.00 要求:计算表中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65; 解:平均数(月均生活费)x?500

104中位数Me?XL?众数M0?XL??f/2?Sm?1?d?500?231?218?100?512.5fm

?1(104?82)?d?500??100?552.38 ?1??2(104?82)?(104?84)

5.某地20个国有商店,2004年第四季度的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 按产品销售计划完成情况分组(%)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合计 3 4 8 5 20 商店数目 实际产品销售额(万元) 45.9 68.4 34.4 94.3 243 计划完成的销售额 54 72 32.76 82 240.76 试计算该地区20个商店平均完成销售计划指标。

解:20个商店平均完成销售计划程度=实际完成的销售额/计划应完成的销售额*100%=243/240.76*100%=100.93%

6.已知,甲、乙两班学生在某次考试中各科目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甲、乙两班学生成绩表

甲 乙 语文 95 110 数学 90 70 物理 65 95 化学 70 50 政治 75 80 英语 85 75 试计算(1)甲、乙两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和标准差系数;(2)衡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解:(1)x甲??x95???85?x110???75??80x乙???80 n6n6?(x?x)??n210.8,?乙=18.93 ?甲=(2)由于甲乙两个班的平均成绩相同,所以可以直接比较标准差,根据?甲=10.8??乙=18.93,说明甲班平均成绩的代表性高于乙班的。

标准差系数计算公式为: 同时,还可以计算标准差系数:

? V??100%X由于V甲=13.5%?V乙=23.66%,仍然说明甲班平均成绩的代表性高于乙班的。

7.两个不同品牌水稻分别在四块田上试种,其产量资料如下:

甲品牌水稻 乙品牌水稻 田块面积(亩) 1.2 0.8 0.5 1.3 产量(千克) 600 404 720 702 田块面积(亩) 1.0 1.3 0.7 1.5 产量(千克) 500 676 371 699 假设生产条件相同,试分析哪个品牌的收获率的稳定性较高?

2(X?X)f标准差系数计算公式为:?xf?ii解:根据公式 x?????f?fiV??100%

X计算得x甲?638.42 x乙?499.11;?甲=312.5,?乙=25.3

V甲=48.95%,V乙=5.07%。由于V甲=48.95%?V乙=5.07%

所以,乙品种虽然平均亩产低于甲品种,但乙品种的稳定性比甲好,因此更具有推广价值。

8. 某生产车间有50个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分组资料如下: 日加工零件数(件) 组中值 工人数 60以上 55 5 60—70 65 9 70—80 75 12 80—90 85 14 90—100 95 10 合计 - 50 日产量 275 585 900 1190 950 3900 要求:计算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xifi(X?X)2f???解:根据公式 x??f?fi计算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的平均数=3900/50=78(件) 标准差=12.53(件)

9. 某煤矿有甲、乙两个生产班组,每班组有8个工人,各班组每个工人的月产量(单位:吨)记录如下:

甲班组 乙班组 20 67 40 68 60 69 70 70 80 71 100 72 120 73 70 70 要求:(1)计算甲、乙两组工人的人均日产量;

(2)计算甲、乙两组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3)比较甲、乙两组人均日产量的代表性。 解:(1)甲、乙两组工人的人均日产量都为70(吨) (2)甲组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83.67(吨) 乙组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5.29(吨)

甲组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系数=1.195 乙组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系数=0.076 (3)乙组比甲组的人均日产量的代表性高。

10. 某市调查400户居民家庭收入资料如下表: 人均月收入(元) 组中值 家庭户数 月收入 100—200 150 40 6000 200—300 250 120 30000 300—400 350 140 49000 400—500 450 80 36000 500—600 550 20 11000 合计 - 400 132000 试求全距,平均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 解:全距=600-100=500(元);平均值=132000/400=330(元) 平均差=84(元) 标准差=102.96(元)

标准差系数=102.96/330=0.312 11.某地区人口性别组成情况: 是非标志 变 量x 人口数(人) 比重(成数)% 男 女 合 计 1 0 — 52000 48000 100000 52 48 100 要求计算: (1)是非标志的平均数; (2)是非标志的标准差。 解:(1)是非标志的平均数=p=52%

(2)是非标志的标准差=(0.52*0.48)^(1/2)=0.4996 12.对某地区120家企业按利润额进行分组,结果如表所示。 按利润额分组(万元) 企业数(个) 向上累计 200—300 19 19 300—400 30 49 400—500 42 91 500—600 18 109 600以上 11 120 合计 120 (1)计算120家企业利润的众数、中位数和均值; (2)计算分布的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

(42?30)解:(1)众数=M?X??1?d?400??100?433.33(万元) 0L?1??2(42?30)?(42?18)中位数=Me?XL??f/2?Sm?1?d?400?60?49?100?426.19(万元)

fm42均值=426.67(万元),标准差=116(万元)

(2)分布的偏态系数SKp=x?M0?426.67?433.33??0.0574

?116峰度系数=m4?4??(Xi?1nin?X)4f/?4?i?fi?1425728680.4 ?2.35131164

第六章、时间序列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C B B D A D B A B A B A A C B 二、多项选择题

答案:ABC、BCDE、ACE、ACDE、ACD、ABCD、CE、ABCD、AC、CD 三、判断题

答案:√ √ × × √ √ × × √ × 四、简答题 1、答:

编制和分析时间数列具有以下作用:

(1)可以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2)可以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方向、水平、速度和趋势:

(3)通过对时间数列的分析,可以进—步对现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

(4)通过对比相关联的时间数列,可以发现同一空间不同现象之间或不向空间同一现象之间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2、答:

共同点:它们都属于绝对数时间数列。 不同点:(1)时期数列中各时间上的指标值可以直接相加,相加的结果反映现象在更长时间内的总量水平;而时点数列中各时间上的指标值直接相加是没有实际意义的。(2)时期数列的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属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对于指标值非负的时期数列,其时期长度越长,指标数值越大;反之,指标数值越小。而时点数列的指标值大小与时点间隔无直接关系,如年末人口数就不一定比季末人口数大。(3)时期数列中各指标值表明了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的总量;而时点数列中各指标值表明了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水平。

3、答:

平均增长速度是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平均增长程度的指标,它与平均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4、答:

移动平均法是以时间数列的第一项数值开始,按一定项数求出第一个序时平均数,然后按数列顺序依次逐项移动,边移动边平均的方法。

5、答:

测定季节变动要剔除长期趋势影响的原因是:(1)由于长期趋势影响月(季)平均数,时间数列中后期各月平均数会比前期各月平均数产生较大影响;(2)月(季)平均数包含着

长期趋势的季节变动就需先剔除长期趋势再测定季节变动。

五、计算题

1、解:见表中数据 年度 发展水平 增长量 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 累计 逐期 定基 环比 定基 环比 2000 285 —— —— 100 —— —— —— —— 2001 327.5 42.5 42.5 114.91 114.91 14.91 14.91 2.85 2002 391.2 106.2 63.7 137.26 119.45 37.26 19.45 3.28 2003 413.82 128.82 22.62 145.2 105.78 45.2 5.78 3.91 2004 562.8 277.8 148.98 197.47 136.0 97.47 36.0 4.14 2005 580.8 295.8 18 203.79 103.2 103.79 3.2 5.63 增长1%的绝对值 平均发展水平

285?327.5?391.2?413.82?562.8?580.82561.12??426.85(万元)

6642.5?63.7?22.62?148.98?18295.8??59.16(万元) 平均增长量?55?平均发展速度?52.0379?115.3% 平均增长速度?115.3%?1?15.3%

2、解:第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90?124?143)/3119。 ??1.9194(万元/人)

586662(?60?64?)/3221000?1?102?1?107.18%?1?7.18%; 500283、解:注意,翻一番即为原来的两倍,也就是目标产值为1000万元。 (1)此时,平均增长速度?10(2)设后八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x,则有1.05x?2,即x?82?107.73% 1.052(3)平均发展速度?810008?2?109.05% 500产量y 1 2 3 4 5 320 332 340 356 380 1728 x2 1 4 9 16 25 55 xy 320 664 1020 1424 1900 5328 y2 102400 110224 115600 126736 144400 599360 4、解:以t表示年份,y表示水稻产量。并令x=t-2002,经计算,得到下表 年份t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合计 x=t-2002 15 设趋势方程为y?a?bx,则由最小二乘法,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tf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