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血常规

更新时间:2023-12-10 05:35: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血常规检查的意义 血常规( blood routineexamination)是临床上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查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血常规检查是医生诊

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常规采集 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医院通常采用针刺采血(针扎手指末梢),目前还有激光采血。使用激光采血属于非接触式的采血方法,它可以避免病人紧张、疼痛,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由于采血引起的交叉感染。防止感染艾滋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激光采血一般无痛。适合婴幼儿采血。

但也有极少数激光刚好打在手指末梢神经时,疼痛感则效强。 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如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

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 孕期血常规查什么 1、 通过血常规检查孕妈妈可以了解你的血色素数值、白血球数量、有无潜在感染,以及你是否患有贫血。如果你患有严重的贫血,那么孕期很有可能会出现铁的供给量不足,影

响胎儿发育,而且不利于产后恢复。 2、 通过血小板的数值,可以了解你的凝血机能,以及是否有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 3、 红血球的体积(mcv)及脆性检查,有助于发现地中海贫血携带者(这在中国南方比较常见)。

4、 同时还包括血型的检测,如果妻子是o血型(rh阴性),丈夫是a、b或ab血型(rh

阳性),则有出现胎儿新生儿溶血的可能性。 宝宝发烧血常规查什么

1、 通过血红蛋白,来看宝宝是否存在贫血; 2、 通过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来大致区分是否感染,是什么感染; 3、 通过血小板,来看宝宝的凝血功能。 4、 通过c反应蛋白(crp),来看宝宝的体内有无感染等疾病的活动性指标。 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 色素),plt代表血小板。血常规的报告单上会有很多项目,但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妈妈

们做深入研究的,以下几个基本项目妈妈们可以大致学习一下。 【血红蛋白hb】 who贫血诊断标准 6月龄~5岁:hb<110 g/l,5~12岁:hb<115 g/l,12~15岁:hb<120 g/l。 如果血红蛋白确实明显低于参考值,医生会结合其他指标或检查,考虑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是何种类型的贫血,(进一步检查),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血红蛋白hb的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

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血常规可以初步判断是否贫血,但不能仅以此得出是哪种类型的贫血。贫血的诊断不是依据微量元素中的血清铁水平,而是依据静脉血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等结果,

其中血红蛋白hb是诊断贫血的基本指标。 而指血检测是否贫血,血常规检查只能作为筛查。若需采取治疗贫血之前,一定要抽取

静脉

血复查,同时还要检测红细胞、红细胞压积、涂片了解红细胞形态、网织红细胞等相应项目。不要仅依靠血红蛋白确定贫血程度,还要了解贫血类型、体内造血状况等。末梢血的缺点标本量少,不能进行重复实验和补充实验;组织液可混入,局部炎症可得假性结果。静脉采血标本代表性强,无组织液影响,适于临床研究,可重复实验和追加其他实验,所以对

于检验科医生来说,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来说,静脉血是首选指标。 【白细胞wbc】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等在发生变化:新生儿期wbc约为15~20×10^9/l,婴幼儿期wbc维持在10×10^9/l左右(3月龄:6~18×10^9/l;6月龄~6岁:6~15×10^9/l),且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直至7岁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中性粒细胞占50~75%)接近,8岁后wbc接近成人(4~10×10^9/l)水平...所以不能拿成人的标准参考

值来衡量婴幼儿。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各类白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 a:中性粒细胞,“↑”增高通常表示可能出现细菌感染; b:淋巴细胞,“↑”增多时着表明可能出现病毒感染; c:嗜酸性粒细胞,“↑”,这种细胞增多意味着可能存在过敏; d:嗜碱性粒细胞,这一数据的影响不大; e:单核细胞,“↑”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简单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2005年出版的《牛津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手册 第2版》里说:“当感染时,白细胞经常升高,例如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而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增高(但是并非总是如此)。” 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发烧期间24小时后血常规检查才有意义。血常规检查:如果白细胞高,同时淋巴细胞高,并不能说明是细菌感染。婴幼儿,只有当白细胞>15×10^9/l,(白细胞高)同时中性粒细胞高,百分比至少应该超过80%,而c反应蛋白也应高于30,才通常可考虑为明显的细菌感染。白细胞正常或低于正常值,则可能存在病毒感染。(注意这里的用词,是“可能”) 还有的严重的细菌感染也会造成白细胞的降低,所以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还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指标。

【c反应蛋白(crp)】 crp是指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急性蛋白)。c反应蛋白(crp)被认为是反应快速、敏感的标志物之一。crp是第一个被认为是急性时相反应蛋

白的,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浓度急剧升高。篇二:实验报告 实习一 动物的接近、保定法 1. 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 实验类别:专业 计划学时:3学时 每组人数:7 ~10人

2. 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接近、保定动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保障人畜安全和便于临床诊疗。初步掌握检

查病畜的基本方法、应用范围及其注意事项,了解临床检查的程序。 3. 实验仪器设备(动物) 4. 实验内容提要 练习接近动物、保定动物。应用鼻钳子、鼻捻子、耳夹子、口笼及柱栏对不同动物进行保定。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的基本方法及检查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如视诊主

要是检查体表、与外界相通的体腔,在检查时注意在自然光下进行最好等等。

5. 实验操作要点

掌握正确接近、保定动物的方法、基本检查方法等。 6. 注意事项 注意人畜安全。

7. 实习体会与建议 实习二 整体及一般检查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畜禽整体状态、被毛、皮肤、眼结膜、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和体温、脉搏、呼吸

数的测定方法,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二.实验内容提要 体格、营养、精神状态、姿势与步态;被毛和皮肤的检查;眼结膜的检查;表在淋巴结

的检查;体温、脉搏、呼吸的检查。 三.实验操作要点及方法 (一) (二) 实验三 心血管系统检查 1.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心脏和血管检查的方法,熟悉正常的心音,认识异常现象。重点为心脏听诊检查,

能综合判定动物心功能好坏。 2.实验内容提要 要求学生通过视诊、听诊等检查,能够正确认识心血管系统生理现象和症状,症状产生

的原因和所提示的疾病。 5.实验操作要点 通过熟练应用听诊法,熟悉正常的心音,认识异常现象。重点为心脏听诊检查,能综合

判定动物心功能好坏。

6.注意事项 7.实习体会与建议 实验四 呼吸系统检查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 实验类别:专业 计划学时:3学时 每组人数:7 ~10人

2.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呼吸系统的检查方法,重点熟悉正常动物呼吸音及病理 呼吸音。以呼吸动作、咳嗽、鼻液及胸部听诊检查为重点。 3.实验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要求学生通过听诊、叩诊检查等,能够掌握检查呼吸系统的常用方法、正常生理现象与

病理状态,即叩诊、听诊音等。 5.实验操作要点 通过熟练运用临床检查方法,使学生重点掌握检查呼吸系统正常生理状态和常见病理状态(症状)。

6.注意事项 7.实习体会与建议 实验五 大动物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检查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 实验类别:专业 计划学时:4学时 每组人数:7 ~10

2.实验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反刍兽常规的临床检查方法和特殊检查方法,认识腹部器官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3.实验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关于消化、泌尿系统的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等方法,

正确认识消化、泌尿系统生理、病理状态。 5.实验操作要点 通过熟练应用临床检查方法和特殊检查方法,使学生重点掌握反刍动物消化系统检查方

法、内容。重点掌握反刍、瘤胃及粪便检查。掌握反刍动物泌尿系统检查方法、内容。 6.注意事项 注意人畜安全。

7.实习体会与建议 实验六 小动物及禽类临床检查技术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 实验类别:专业 计划学时:4学时 每组人数:7 ~10人

2.实验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临床检查法对小动物及禽类进行检查,并认 识正常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症状)。 3.实验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要求学生通过问诊、临床检查等,能够正确掌握小动物及禽类的检查方法,并通过检查

获得生理与病理状态,及提示的疾病。 5.实验操作要点 (1)掌握犬猫等单胃动物临床检查的方法和要点,重点掌握腹部触诊检查的方法及内容。(2)掌握禽类临床检查要点及内容。(3)识别异常现象。 6.注意事项 注意人畜安全。

7.实习体会与建议篇三:血常规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血常规临床应用及进展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应用 血常规检查又称作血液学分析,是指通过对微量血液的检测,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

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血液系统的各项参数的质和量进行分析。 (一)白细胞计数 正常人的参考值范围是(4.0~10.0)×109/l。白细胞(wbc)增多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增多往往与白细胞总数增多同时出现,多见于各种化脓性球菌所致的急性感染,大手术后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亦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一些传染病如伤寒、麻疹、结核、流行性感冒等,也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细胞增多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百日咳、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淋巴细胞可相对增高多,反之可相对减少。单核细胞增多见于单核细胞白

血病,以及某些结核病、疟疾等。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无意义。 (二)红细胞计数 健康人的红细胞(rbc)总数的参考范围为: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对于成年人来说,红细胞计数高于6.8 ×1012/l,应采取治疗措施;低于参考值低限,为诊断贫血界限,应寻找病因治

疗;低于1.5 ×1012/l应考虑输血。红细胞计数作为单一参数,诊断价值较小,如鉴别红

细胞减少症、红细胞增多症或正常红细胞量,必须与血细胞比容相结合。 (三)血红蛋白 健康人的参考范围是: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血红蛋白(hb)的测定用于诊断贫血及观察贫血的程度,贫血的分类还基于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四)血细胞比容 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血细胞在全血样本中所占的比值,即为血细胞比容(hct)。健康人的参考范围在0.36~0.50,减低见于各种贫血,是临床输血输液疗效观察的指标。若hct降低,红细胞数量正常,而血浆量增加,为假性贫血;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手术后、失血、大面积烧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达0.8)、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五)红细胞的相关参数 1﹒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健康人的参考范围是:手工法82~92fl,血细胞分析仪法 80~100fl,测量mcv可将红细胞按平均体积分成正常细胞、小细胞和大细胞。mcv反映了红细胞的水合作用,即血浆渗

透压和红细胞数量之比。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健康人的参考范围是:手工法27~31pg,血细胞分析仪法27~34pg。mch常用于贫血分

类。在大多数贫血中,mch与mcv相关。高胆固醇血症、白细胞增多症可使mch假性增高。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健康人的参考范围是320~360g/l,mchc反映红细胞量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常以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与红细胞大小进行比较。mchc降低,多见于铁、铜和维生素b12缺乏导致

的贫血;mchc增高,见于高滴度冷凝集素和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六)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健康人的参考范围是11.5%~14.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 w)用于评估患者红细胞是均一还是非均一。 (七)血小板计数 健康人血小板计数(pl t)的参考范围是(100~300)×109/l。血循环中血小板来自于骨髓,寿命为7~10天,然后被网状内皮系统巨噬细胞清除。正常人约1/3的血小板储存在脾脏,其余存在于血循环中。为了能达到止血的功能,它们不仅必须具备完整功能,而且数量也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如血小板减少症者,血小板<10 ×109/l常伴出血危险;血小

板增多症者,血小板>1000 ×109/l常有血栓形成危险。 (八)血小板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平均容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pd w)的参考范围在15%~17%。血小板平均容积(mpv)的参考范围

在7~11fl。mpv和pdw联合应用可鉴别血小板产生减少和血小板破坏增加的原因。 (九)网织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ret)计数的参考值为(24~84)×109/l,可用作观察贫血的疗效指标;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后,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移植后检测,骨髓移植后21天,如果大于15 ×109/l,表示无移植并

发症;小于15 ×109/l,伴有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 (十)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男性0~15mm/1h,女性0~20mm/1h。病理性增快见

于各种炎症、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贫血、高胆固醇血症等;减慢见

于严重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血常规的质量控制 血细胞分析技术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单开始至实验完成检验,包括登记和发出检验报告单全过程中一系列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

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一)分析前质量管理 1.操作人员上岗培训: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

细胞直方图分析、异常报警含义、引起实验误差因素及仪器维护有充分了解。 2.仪器的安装和校正:仪器安放于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的位置,实验台稳固,工作环境清洁,注意通风、防潮、防止日光直射。安装完成后或每次维修后,对仪器的技术性能进

行测试、评价,及时做好仪器的校正和管理工作。 3.标本的采集和贮存 4.注意受检者生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运动、吸烟等对hb、wbc和plt均有一定影

响,每日不同时间白细胞计数也有一定差别。 (二)分析中质量管理:

1.试剂的合理使用,注意试剂保存时间、保存温度。 2.标本要求:血样符合要求,采血管清洁,血液混匀,无凝块、无溶血。 3.做好室内质控:每日开机后先做室内质控,看仪器各项参数的测定值是否在x±2s以内,符合要求后再做病人标本。对于失控应按质量控制程序处理,仪器质量控制当天的情况进行逐一登记。

4.注意仪器得堵孔和半堵孔现象,并及时处理。 5.注意某些病理因素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 (三)分析后质量管理:

1.根据直方图及参数变化确定白细胞分类是否需要显微镜检查。 2.分析实验结果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如rbc、hct与mcv,hb、hct与mchc,rbc与mch

之间,rdw与涂片红细胞形态变化具有相关性。 3.对病人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4.定期征求临床人员对本室间结果的评价。临床医师对实试验数据的评价是质控重要环

节。双方需加强沟通。及时纠正潜在引起实验偏差的趋势,不断改进工作。 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 作为一名检验工作者,在长期使用血液分析仪后发现,除做好仪器保养、校准和质量控制外,仍有一些情况影响血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首先是病人个体因素:体温过低,严重溶血,循环不良等。再者是采血部位:静脉血计数最接近真值,且重复性好;手指血是末梢毛细血管血样中与静脉血差异最小且较为稳定的血样。与静脉血相比,手指血的准确性和可重

复性仍然较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技术原因。 (一)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 无论是采血的不规范还是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均在血液分析仪的数值和直方图上有所表现。最明显的表现主要是白细胞总数的增多、血小板总数的减少、白细胞直方图上虚线左侧有不同程度的抬高,聚集严重时白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还有程度不一的锯齿样改变。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聚集主要发生在末梢采血标本中,只要采血过程中混有少量组织

液、乙醇成分和采血时间过长,都可能发生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聚集。 (二)气泡影响 采血过程中或分析前过度剧烈地振荡,不但能使细胞破裂,产生细胞碎片,影响血小板

计数,还能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分析时微小气泡一旦吸入分析仪,小的气泡可被分析为细胞成分,数值增加;大的就会对分析小孔造成暂时堵塞,计数减少,计数结果偏低,甚至引

起仪器液流的错误报警。这种报警是不特异的,分析较为困难,工作中要尽量避免。 (三)保养问题 仪器保养是血液分析仪使用的重要内容,刚开机和较长时间停用后大家都要做仪器保养。在检测过程中,在检测多份标本后,如不进行血液分析仪的保养,就会使流路脏污,计数小

孔变小,检测结果亦偏高,因此,在检测过程中检测达一定标本量后,必须进行一次保养。 (四)不同型号的仪器也会对同一病人的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偏差,所以有固定的病人,

如血液病病人,尽量在同一仪器上检测对结果的前后校对更有意义。 (五)抗凝剂的选择也会影响血常规的结果,一般选择edta-k2。由于所有的edta盐都能够引起细胞皱缩,因而能够影响离心之后的微量血细胞比容。然而,钾盐溶解度大于钠盐,故选择edta-k2要优于edta-na2、同时由于edta-na2与edta-k2的ph相对于edta-k3更低,

细胞膨胀,因而可补偿渗透压所引起的细胞皱缩。 上述影响因素的出现是频繁的,前2个因素多影响单个标本的检测结果,后一因素将影响仪器脏污后至尚未被清洁处理前的所有检测结果。只要随时观察仪器运行情况、血液分析报告中的报警和直方图的变化,就不难发现上述因素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只要很好控制上述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就能将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影响因素进行控制,血液分析仪检

测结果就将更为准确可靠。

血常规检查的新进展及复查和涂片检查 血液分析仪因其准确、快捷,在中国已经得到普及,深受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喜爱和信任,它已取代了日常工作中的手工计数,使血液分析的速度、检测质量明显提高。为了

避免漏检和差错,复查和血涂片检查也是必不可少。 (一)仪器复查

1.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hb的数值超过一定的范围要复检; 2.三系的各项指数有异常,要复检; 3.直方图有问题,尤其是白细胞直方图要复检; 4.虽然血常规各项指标都正常,血液病或临床要求一定要复检。 5.与以往结果相差较大者要复查。 6.有冷凝集病人,mcv增大,应放37℃水浴10分钟再复查。 7.高脂、高胆红素标本除仪器复查外,还应注明情况。 8.仪器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应联系医生了解病情,再通知病人来重抽复查。 (二)血涂片检查 我国现阶段临床应用的血细胞分析仪开展分类时,大多数主要按照白细胞实际大小来分类,因此想要详细区分嗜酸、嗜碱粒细胞以及稚细胞三者难度很大,同时像异型淋巴细胞与

中性粒细胞两者的毒性病变也不可以有效识别,因此血涂片检测就及其必要了。 1.仪器wbc过多或者过少以及分类不出数时要镜检。 2.仪器报警提示有异常情况(幼稚细胞、异淋、小红细胞干扰plt测定、有核红、核右

移、plt微凝集等)时要血涂片检查。 3.hb降低应涂片检查,再结合mcv,mchc镜检。 4.看临床诊断,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贫血,溶血性贫血等最好要涂片镜检。 涂片检查虽然重要,但不是所有的标本都需要,关键是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镜检要有的放矢,不要盲目,一是要充分结合临床,看看结果与临床是否符合,多联系临床医生。比如肝胆外科腹部外伤的病人,plt1000,我觉得首先别推片,先了解下有没有做脾切除,做了

脾切除,plt升高是正常的。对门诊病人应该适当进行病史采集,看看血常规结果是否符合临床,其次要结合仪器,仪器有什么提示,这种提示准不准。在一些篇文章当中说到了这样一回事:仪器为了降低漏检率,都把假阴性降到了最低,可疑的都算阳性,比如提示imi,plt clumps等,假阴性率只有3%左右,所以镜检一定要结合仪器的提示。第三,镜检要结合历史结果,对于首次检测的标本和二次检测标本要区别对待,比如肝硬化病人plt一直低,

那我们就不用每一次低都要推片。 相信只要我们做好质量控制,尽量避免上述影响因素,不断学习,紧密联系临床,在工作里做到谨慎认真,我们就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相信检验的明天更美好。篇四:儿童血常规

化验单中的小知识 血常规

血常规(blood routineexamination)是临床上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查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血常规检查

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常规采集

血常规检查的意义 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 血常规采集 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医院通常采用针刺采血(针扎手指末梢),目前还有激光采血。使用激光采血属于非接触式的采血方法,它可以避免病人紧张、疼痛,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由于采血引起的交叉感染。防止感染艾滋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激光采血一般无痛。适合婴幼儿采血。

但也有极少数激光刚好打在手指末梢神经时,疼痛感则效强。 血常规检查的意义 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如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

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 孕期血常规查什么 1、 通过血常规检查孕妈妈可以了解你的血色素数值、白血球数量、有无潜在感染,以及你是否患有贫血。如果你患有严重的贫血,那么孕期很有可能会出现铁的供给量不足,影

响胎儿发育,而且不利于产后恢复。 2、 通过血小板的数值,可以了解你的凝血机能,以及是否有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 3、 红血球的体积(mcv)及脆性检查,有助于发现地中海贫血携带者(这在中国南方比较常见)。

4、 同时还包括血型的检测,如果妻子是o血型(rh阴性),丈夫是a、b或ab血型(rh

阳性),则有出现胎儿新生儿溶血的可能性。 宝宝发烧血常规查什么

1、 通过血红蛋白,来看宝宝是否存在贫血; 2、 通过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来大致区分是否感染,是什么感染; 3、 通过血小板,来看宝宝的凝血功能。 4、 通过c反应蛋白(crp),来看宝宝的体内有无感染等疾病的活动性指标。 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血常规的报告单上会有很多项目,但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妈妈们做

深入研究的,以下几个基本项目妈妈们可以大致学习一下。

【血红蛋白hb】

who贫血诊断标准 6月龄~5岁:hb<110 g/l,5~12岁:hb<115 g/l,12~15岁:hb<120 g/l。 如果血红蛋白确实明显低于参考值,医生会结合其他指标或检查,考虑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是何种类型的贫血,(进一步检查),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血红蛋白hb的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

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血常规可以初步判断是否贫血,但不能仅以此得出是哪种类型的贫血。贫血的诊断不是依据微量元素中的血清铁水平,而是依据静脉血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等结果,

其中血红蛋白hb是诊断贫血的基本指标。 而指血检测是否贫血,血常规检查只能作为筛查。若需采取治疗贫血之前,一定要抽取静脉血复查,同时还要检测红细胞、红细胞压积、涂片了解红细胞形态、网织红细胞等相应

项目。不要仅依靠血红蛋白确定贫血程度, 还要了解贫血类型、 体内造血状况等。末梢血的缺点标本量少,不能进行重复实验和补充实验;组织液可混入,局部炎症可得假性结果。静脉采血标本代表性强,无组织液影响,适于临床研究,可重复实验和追加其他实验,所以对于检验科医生来说,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来说,静脉血是首选指标。 【白细胞wbc】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等在发生变化:新生儿期wbc约为15~20×10^9/l,婴幼儿期wbc维持在10×10^9/l左右(3月龄:6~18×10^9/l;6月龄~6岁:6~15×10^9/l),且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直至7岁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中性粒细胞占50~75%)接近,8岁后wbc接近成人(4~10×10^9/l)水平...所以不能拿成人的标准参考

值来衡量婴幼儿。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常规中的白细胞

计数是指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各类白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 篇五:实验诊断总结 总论

一.概念、 临床检验:以离体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为标本,通过试剂、仪器等进行检测,并对

检测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

制,最终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或数据。 实验诊断:通过临床检验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作的临床医学活动。 参考值(范围):是指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其标准差。 质量控制:为保证临床检验结果质量(满足医生/客户要求)而采取的一系列检查、控制手段。

二.工作流程:医生开医嘱 标本采集和处理 标本检测 发送报告 分析判断 分析前 中 后 血液检查

一. 血液有形成分的组成

血细胞 占全血40~50%,称之有形成分 1.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2.红细胞 (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 3.血小板 二、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rbc 参考值(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新生儿)6.0~

7.0×1012/l 临床意义: ↓生理性减少:婴幼儿、15岁前儿童;某些老年人;月经期暂时引起下降;妊娠中、后期

病理性减少:各种类型贫血 ↑相对性增高:严重腹泻、呕吐、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尿崩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绝对性增高:1)生理性增多: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运动、冷水浴等2)病理性增多:

先心、肺心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血红蛋白hb

参考值: (男) 120~160g/l (女) 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男 女

轻度贫血<120g/l <110g/l 中度贫血<90g/l <90g/l 重度贫血<60g/l <60g/l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

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铅中毒 3. 网织红细胞 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在完全成熟之前的过渡型红细胞。由于胞浆中尚存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物质,用煌焦油兰等染料进行活体染色后,胞浆中可见蓝绿或蓝色的网状结构,故名网织红细胞。 成人:0.5%-1.5%新生儿(<3月):2%-6% 临床意义 增多:骨髓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是急性溶血性贫血(可达20%以上)、急性大失血。贫血治疗有效。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经相应治疗后1-2日即开始,1周左右达最高峰

减少:骨髓增生低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有再生障碍危象时 4.白细胞wbc

参考值 (成人)4.0~10.0 × 109/l (新生儿)15.0~20.0 × 109/l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高:见于妊娠期、分娩时、新生儿;剧烈运动、淋浴;严寒、高温;午后高于清

晨;饮食后高于饮食前等; 病理性增高:1)急性感染如肺炎、扁桃体炎、急性阑尾炎2)严重组织损伤、大量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如安眠药、滴滴畏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5)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感染、某些血液病、脾功能亢进、慢性理化损伤、自身免疫病 ;其次为急性中毒, 3 % 时为核右移,此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核右移表明造血物质不足或骨髓造血功

能下降所致,常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 异型淋巴细胞: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非单核细胞),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

等病毒刺激下可使淋巴细胞增 生并出现异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t9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