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桃花源记教案语文版0228129

更新时间:2023-03-15 10: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2 桃花源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学常识、文言词语,掌握文言句式。(重点)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情韵,背诵课文。(重点) 3.疏通文义,初步感知世外桃源的生活。(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事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背景知识。 关于作品:《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陶渊明此时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邑人(yì) 间隔(jiàn) 豁然(huò) 俨然(yǎn) 阡陌(qiān mò) 怡然(yí) 垂髫(tiáo) 缤纷(bīn) 便要还家(yāo) 诣太守(yì) 舍船(shě) 屋舍(shè) 4.文言词语积累。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下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材料中的一些文言字词。 (1)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 林尽

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

今义:①河流发源的地方;②民用水、 工业用水或灌溉用水的来源

1

缘溪行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豁然开朗古义:宽阔明亮

今义:乐观,畅快,多形容性格。 阡陌交通古义:互相通达。 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率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已婚男子对自己配偶的称呼 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遂与外人间隔古义:隔断,隔绝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条件不 同而结果不变 (3)一词多义

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便舍船(shě,动词,离开) 屋舍俨然(shè,名词,房屋,客舍) 中:中无杂树(中间) 晋太元中(年间) 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 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 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情况)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éi,介词,对,向) 遂: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得: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鸡犬相闻(听见) 闻有此人(听说) 其:欲穷其林(这)

2

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代自己的) 得其船(他的)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代指渔人) (4)词类活用

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5)文言句式 ①省略句。

A.省略主语。如: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省略宾语。如: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C.省略介词。如:林尽(于)水源。

②倒装句。如:问所从来。“所从”是介宾短语“从所”的倒装。 ③判断句。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三、合作探究 (一)疏通文义

1.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明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要求:(1)对偶句、四字句要读出对称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a问今是何世,b乃不知有汉,c无论魏、晋”一句,加点的词宜重读,语调稍慢;a句读得略平缓,b、c句读得宜有起伏;a句后停顿略久些,b、c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读,能较好地读出感情蕴味。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品味,进入意境,想象画面。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读,力求有所提高。 4.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声音要洪亮,节奏准确,要读出韵律。 (二)整体感知文义

1.桃花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三个单音节词概括。 明确:美、乐、奇。

2.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逢源→访源→辞源→复寻源。 3.背诵比赛。

①老师指导背诵方法。②学生自由背诵。③比赛擂台。④全班齐背。 四、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思路:逢源→访源→辞源→复寻源 印象:美、乐、奇 五、拓展延伸

请归纳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借助工具书明白其意思。

明确: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世外桃源、无人问津、鸡犬相闻、与世隔绝。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t7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