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R&D(研发投入)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
更新时间:2024-04-16 15: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国内外R&D(研发投入)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
在经济全球化、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呈现出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工艺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和市场行情复杂多变的景象。在此背景下人们日益关注R&D的投入、R&D的管理模式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如Rod Coombs等人提出了基于R&D发展过程的三种模型,即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为目的的新产品或新工艺开发模式,以保护市场地位为目的的核心产品或核心技术开发模式,以创造和开发新产品技术平台的开发模式;刘景江等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第四种模式,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为目的的核心能力开发模式;D.Nobelius在2004年提出了基于时间维度的R&D六代模型。联系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无论是R&D 的理论研究还是R&D的实践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都相差甚远,企业R&D水平也参差不齐。R&D管理模式的发展也经历着一个逐步演进和变革的过程,每一代模式都是在其特定的市场环境、特定的技术条件、特定组织氛围下产生和归纳出来的。本文在梳理国外R&D发展理论与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R&D 的管理现状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种R&D选择模式,为我国不同企业提供了选择、思考或组合的参考途径。
一、国外R&D发展概况
20世纪50年代至今,学者与业界在不同的商业背景与市场环境下对R&D模式进行了研究。R&D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已经由50年代的经济高速化、市场区域化、产品标准化、批量化、需求单一化发展到今天的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产品个性化、需求多样化的境况。这50多年中,R&D模式总体上经历了五代的发展,现第六代已崭露头角。具体特点如下:
R&D第一代(20世纪50年代到50年代中期),产品稀缺、需求无限、技术推动、部门独立完成。这一时期新产品大量生产,新兴行业不断涌现,技术创新被看成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的良方。R&D管理的焦点在于注重产品开发和产品生产能力开发,以便生产更多的产品,R&D投入被看作一种优势资本,即投入与其产出成正比。
R&D第二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市场供求平衡,市场拉动,竞争加剧。这一时期企业开始关注市场需求,优化管理和市场拉动效应得到重视,但是忽略了对于市场需求的长期研究。与第一代不同,这时的R&D活动滞后于市场需求,项目管理方式首次被运用到R&D管理中。
R&D第三代(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呈现出通货膨胀、市场饱和、成本领先、综合开发的特点。降低成本、控制成本成为企业命脉,企业需要通过改进、发展新技术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因此,企业对R&D进行综合考虑,有机地将技术能力和市场需求进行结合,市场开拓与技术开发风险进行平衡的方法便在这一时期孕育而生。
R&D第四代(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经济开始复苏,企业在重视其核心业务的同时开始考虑多元化经营战略。这一时期,需求多样、快速响应、开拓市场、抢占市场是R&D竞争的主要焦点。为了缩短新产品开发时间,集成化管理与并行工程被采用。R&D不只单纯注重实体产品,而是将产品的设计融入到了企业的各个环节中,包括产品的服务、销售以及产品组合等。
R&D第五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全球竞争加剧,技术更替加快,技术投资风险加大。这一时期,资源外取、降低风险、集成开发是主要特点。企业普遍将研发任务分离出去以降低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即更加强调与供应商、竞争者、分销商、顾客等多领域的协调与集成管理,构建一个高效的R&D管理有机体。
以“蓝牙”技术为代表的第六代R&D着眼于应对日趋加剧的复杂环境:产品涉及到的技术难度和广度日益增加、与合作者的关系日益复杂、产品的回报率低且投入日趋增大。这一时期,企业重新开始重视研究阶段,多个行业联合进行研究,全球性的多行业联盟成为这时的指导思想。
二、国外第六代R&D管理模式特点
近50多年中,R&D管理方法随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从最初的单纯地注重研究技术与开发产品到现今的多行业联合研发以应对复杂环境,如图1。从传统意义上讲,R&D投入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但能否将这项指标转化为企业的利润,取决于R&D管理模式。很多企业在开发新技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却未能将其转化为成功的商业产品。
图1 R&D五代管理方法
R&D第六代,为了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R&D速度,企业将研究与开发进行分离,再一次强调研究部分,追求更加根本的技术创新。由爱立信和英特尔公司提出的“蓝牙”技术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它开创了一种基于生态系统建立研究网络的方法,采用由更加宽泛的技术源泉为基础的复合技术。构建整个工业行业联合研发网络成为第六代R&D模式的显著特征,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的界定性划分将成为相关利益企业争论的焦点,同样也是第六代R&D模式的难点。构建此网络的基础是建立全部相关企业达成共识的协议,“蓝牙”协议可以对此提供很好的借鉴。在协议中要明确规定哪些技术能够成为企业自身的专利,哪些技术是必须共享的。构建此网络不仅需要更加宽泛的技术基础,而且能够提供信息交流的软设备同样必不可少。在这个网络下各个企业和行业同样面临竞争,各自拥有其自身的目标市场。其联合是建立在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基础之上,而绝非企业短期利润,将提升企业技术研究能力作为最终目的。
可以看出,R&D的前五代始终将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进行集成,当今企业需要把握更加准确的市场需求,R&D时间明显缩短,因此这种集成在第六代更加重要。只有将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有机地结合才能满足市场真正需求、提高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当这种集成能够与企业战略结合,它便可以成为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
三、我国R&D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R&D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R&D投入严重不足。中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R&D投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虽然这50多年中R&D经费有了迅速提升,但从强度和总量上仍然偏低。多年来,我国 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长期徘徊在0.6%左右,)1999年为0.83%,2000年为1.0%,2001年才首次达到了1.1%,而发达国家CERD/GDP的比值都在2%以上。另一方面,我国 R&D经费总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就更悬殊了,是发达国家的1/20。据此,《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2005年我国全社会R&D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
第二,R&D投入结构明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R&D资金投入主要来源于:政府科技投入、银行科技贷款、风险基金和企业自身R&D投入。与国外不同,我国政府科技投入占到国家R&D的一半以上,而企业自身投入相当低,国外资金投入的主体是企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国有企业正在进行结构调整,一时摆脱不了脱困现状;许多中小企业正在进行原始的资金积累,无力进行大量的R&D投入。
第三,R&D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薄弱。我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占总经费的比重远低于美国,甚至比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巴西还要低,但是,应用研究所占比重与美国基本持平,实验发展所占比重超过美国。其主要原因是我国高校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更加注重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而忽略了基础研究,这样会削弱大学的原始性创新能力,影响大学R&D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源头作用,最终导致整个国家发展缺少后劲。
第四,不同企业与行业之间R&D能力相差悬殊。我国一些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内部R&D能力较差,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R&D机构。但是国内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入却很高,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并且已经将技术创新作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与动力。
四、启示
由上述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无论是R&D的理论研究还是R&D的实践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都相差甚远。为此,借鉴国外先进R&D管理手段,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企业R&D模式,使各类企业均能进行自身的可持续R&D活动,是关键所在。按照企业R&D的能力与技术能力划分,可以分为R&D能力与技术能力较弱的企业—大部分中小企业;基本具备R&D能力与技术能力的企业—大部分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较强R&D能力与技术能力的企业—那些高新技术企业。
第一,对于我国那些尚不具备R&D能力的中小企业,构建虚拟五方R&D联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企业要瞄准市场、引导顾客、根据市场的需要确定自身R&D的产品,最终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政府是这个联盟中的关键所在,政府应该进行相应的政策倾斜,在进行五方的合理论证下,使确实可行的R&D项目上马。银行进行投资风险评价后,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高校与科研机构在帮助企业进行市场分析、管理方式的培训、产品开发的同时更要加强相关基础技术的研究。企业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将高校作为其依托进行一些基础性研究,为企业的发展积聚力量。即建立企业瞄准市场、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研究、企业进行产品开发、政府和银行提供支持与保障的虚拟五方R&D。联盟,在这个联盟中,五方风险共担,利润共享,如图2。R&D与市场结合、引导顾客、R&D与制造结合、分离\\连接研究与开发、并行工程等R&D管理方法需要被采用,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的有机结合是这个联盟的难点,需要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不断的沟通。
图2 虚拟五方R&D联盟
第二,对于那些自身具有一定R&D能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优化自身R&D管理模式最为关键。通过引导顾客为企业创造市场,从顾客的表示需要、附属需要、真正需要、相关需要、潜在需要对顾客消费心理进行多层次深入分析,不仅注重产品实体的R&D还要关注产品的服务与销售等环节的开发;运用并行工程进行多部门共同产品开发,达到加快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与供应商、销售商、顾客、竞争对手联合开发,进行有效的风险分担,如图3。
图3 企业自主R&D模型
第三,对于具有较强R&D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融入全球复合技术R&D网络,成为大经济系统的一部分,是大势所趋。电子、通讯、计算机、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等特点,其技术R&D之难,投资规模之大导致任何企业均不能单独进行开发;均不能承担其相应的风险。高新技术产品通常是多种知识与技术集成的结果,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这种全球复合技术研究网,使得各个企业各显其长,取长补短,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我国企业应该努力建立三层虚拟R&D网络,基层企业构建专门技术研究项目组,中层进行国内企业的联合开发核心技术,高层参与关键技术的开发,这样通过不断地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企业可以掌握该行业的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进而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占领国际市场,如图4。
图4 三层虚拟R&D模型
总之,虽然上述三个模型是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提出的,但它们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可能以其中某一个模型作为其主导模式,但是其它模型可能起借鉴和辅助作用。三个模型的优势各不相同,虚拟五方R&D联盟适用于中小企业R&D的开发,企业自主R&D模型适用于具有R&D开发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三层虚拟R&D模型适用于跨国公司和大型高科技公司。
正在阅读:
招聘工作指南10-31
气滞血瘀证(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03-10
九年级古诗文默写检测11-16
2017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01-22
2013《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人工材料配合比机械台班基期价》勘误表(一)12-06
初中文凭可以考什么证03-30
廉政风险防控意见附表2-5表04-19
第02章 知识学习策略 试题库01-2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管理模式
- 历程
- 国内外
- 研发
- 投入
- 发展
- amp
- 浅谈灭火救援的组织指挥
- CO2冷却器招标文件
- 幼儿园科研工作总结5篇
- 优化育人环境 打造平安校园Microsoft Word 文档
- 运筹学实验一 - 图文
- 大学生恋爱问题研究
- 业务招待工作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实施细则
- 04229(王永祥)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 西南大学17秋1128《分析化学(一)》在线作业(参考资料)
- 国家地名数据库代码编制规则
- 四轮铸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立项备案+2013年最新案例范文
-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1.3《令人厌烦的声音》WORD教案6
- 招聘管理办法
- 爬山虎的脚(以文代文课)
- 2016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
- 信号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2012—200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 2016最新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目录
- 五大集团+四小豪门+地方电厂+民营外资+自备电厂 - 图文
- ARAN4900多功能道路综合检测车检测作业指导书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