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的“情感过滤假说”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文档

更新时间:2024-03-15 18: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语习得中的“情感过滤假说”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是指在自然或人为环境下刻意或者无意地学习一种非母语语言的过程。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监控理论”,这一理论包含五个假说,分别是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说(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hypothesis)、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输入假说(comprehension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这一概念最早由Dulay和Burt在1977年提出,是指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一种阻碍语言信息输入的机制,解释了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过程的影响。该假说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时的情感和态度就像一个过滤器,它可以对外界的语言输入起到一个过滤作用,因此影响了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吸收程度。该假说认为存在三种情感过滤因素: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程度;动机性较强、自信心?^高且焦虑较小的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吸收程度最高,反之亦然。因此,情感过滤的作用越小,学习第二语言的效果越好。 一、情感过滤假说的意义和不足 (一)意义

情感过滤假说的意义在于,它让人们意识到二语习得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过程,情绪影响着二语习得的效率和质量。也就

是说,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其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会促进或阻碍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因此,外语教学者可以根据这一理论,从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入手,采取一定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不足

第一,Krashen对情感这一概念的定义不够具体,没有剖析情感的内涵。第二,Krashen对焦虑与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全面,一些研究表明,二语习得过程中的焦虑不一定会阻碍和降低学习效果。也存在一种促进性的焦虑感,能够增加学生的紧迫感,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因此反而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学习。

二、对情感假说的评价

学习者的情感因素确实会对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是普遍存在的。在不同环境下,这三个因素的作用大小也有差别。就中国人的英语学习而言,这种影响似乎更为深刻。由于青少年时期情感过滤因素达到最高,而在中国,大多数人都是在那一年龄段开始学习英语,因此效果往往不好。而且,除了动力、自信心和焦虑感这三个情感因素的影响之外,还有一种青少年时期常见的逆反心理造成的对英语学习的排斥心理,这也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情感过滤假说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情感因素是引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

中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来得到知识,因此,降低课堂上学生的情感过滤因素的影响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办法。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 (一)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通过改变教学形式,在课堂上开展知识竞赛等趣味性活动,使学生在“玩乐”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从而更愿意主动学习。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正面评价和适度的期望也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增强其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运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其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热情也会感染并带动学生,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外语学习。

(三)增强学生自信心,减少其焦虑感

保持合理的教学进度,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跟上教学步伐;宽容对待学生在课堂上所犯的错误,以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学生所获得的进步进行公开表扬,会大大增强其信心,减少其焦虑感。 四、结语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因此也是人性化的。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程度等情感因素几乎决定了语言学习的成败。因此外语教学者应在教学过程

中,努力降低不利于学生获得知识的消极情感因素,提高积极因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sm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