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感恩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26 14: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感恩教育资源的

开发与实践研究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安洲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的重要性

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古训。

常怀感恩之心,从个人角度而言,会使人心胸恬淡、胸怀宽容广博,珍惜自己的生命,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事业的成功;从社会角度而言,常思回报,少索取,将使整个社会稳定、和谐,是整体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表现。通过感恩教育可使受教育者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感恩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广大青少年。因为现在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67亿,约占总人口的28%。因此他们是否具有感恩之心,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败,而且也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二)、对初中生加强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90后的孩子,许多是四二一家庭中的一,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家庭、他人要求很高,但对自己要求很低,不懂得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不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目前的初中生中常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学生热衷于过生日到饭店请客,几个人一桌能吃掉上千元,他们只知道自己的生日,很少有人记得并关心父母的生日,(见《感恩父母调查表》中的调查分析);他们中有些学生家庭并不富裕,还互相攀比竞相购买手机、MP4等非学习必需品。更有甚者如《中国人口报》上刊登过一篇的文章《爱不妨藏起来一些》,作者曾一相情愿地以自己的美好愿望为女儿设计锦绣前程,几乎倾尽了心血并牺牲了所有空闲时间,赶场似的带女儿去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等,当有一天她患病卧床时,13岁的女儿放学回家后却劈头盖脸地问:“为什么还不做饭?懒猪!”

2、不懂得感激老师的教育之恩

在学校中常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学生不尊重老师的人格,辱骂老师;不服从教育,顶撞老师;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作业不认真、考试也不认真;甚至还出现学生打老师、杀老师事件。(见《感恩老师师调查表》中的调查分析)2008年10月4日晚自修发生在山西朔州二中学生杀老师的惨剧就令人不寒而栗!刚走上讲台一个多月的郝旭东,当晚在其担任班主任的高一0816班巡视时,被一名正抽着烟的16岁男生李明(化名)残忍杀害。没任何杀人理由,据李明自述,他弑师是因为恨所有老师,当晚不管是哪位老师,他反正见谁就杀谁。(《三晋都市报》)

3、不懂得感激社会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我们很多学生却只知受恩,不知感恩。据报载,有位老人十几年省吃俭用把自己十几万的存款捐助了几十位贫困的学生,可这些人中很多毕业以后未去看望过老人一次,甚至没有打过一次电话给他。老人所做的这一切肯定不是为了得到回报,但从学生的角度,他们也确实缺乏应有的感恩之心。爱心大使丛飞的死更让我们沉思。11年来,丛飞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资助178名贫困孩子而家财散尽。可是当他身患癌症生命垂危期间,那些曾受他资助读完大学并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中,却很少有人来看望他,那些正在接受他资助的学生竟有人抱怨:“你不是说供到我们大学毕业吗?现在不出钱了,不是坑人吗?”

4、缺乏对大自然的感恩之心

大自然对我们是无私的,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环境。然而当鲜花开满校园时,有的学生去偷摘据为己有;当校园草坪绿草成荫时,有的学生硬把本没路的草坪踩出一条路来;当校园每个角落都放有垃圾桶时,有的学生偏把吃东西的空食袋、可乐瓶随便丢弃在校园中。校园尚且如此,校外犹甚。

总之以上这些现象在我们的学生中已不是个别现象。他们往往从自我的角度来选择行为方式而不考虑他人,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贪婪等性格。然而初中是成长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阶段,人的可塑性最强,再加上初中生有喜欢模仿,善于模仿的特性,因此这一时期对初中生加强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让学生学会感恩,他们才能更好地与周围的人相处和合作,让自己更幸福、快乐!才能让自己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三)、思品课课程的特殊性:

众所周知,许多初中生非但没有感恩之心,更谈不上感恩之行了,而这些都源于他们没有感恩之情。而思品课是一门拨动情感的道德课,人格训练课。其基本点是:立足于学生当前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心理历程),根据现代教育突出”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和学会关心的教育主题,确定以”尊重、关爱、责任”为整个初中阶段的基本价值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以加强初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这一总目标告诉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中就包含了感恩教育这块内容,并且课本中很多教材涉及到感恩教育,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这一资源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知恩、感恩。

思想品德课程的分类目标:

1、 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根据这一分类目标,我们教师应让学生懂得:热爱生命不只是热爱人类,而且要热爱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和自然界本身。人类的繁荣大多是依靠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生命创造的:从我们身上的衣物到维持我们生命的食物和治愈我们伤病的药品。没有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生命,就没有人类生命的延续。从而应该懂得善待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应该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会有怜悯之心,珍惜生命的价值,帮助弱小与不幸的人。只有懂得爱,青少年才会爱父母、爱师长、爱同伴、爱社会。从爱生命入手来培养学生的知恩、感恩。

2、 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根据这一分类目标,让学生知道:中国人口多,资源有限,环境问题突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知道,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知道,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我们的明天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必须杜绝浪费,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从而最终认识到:我们得学会善待环境,学会感恩自然界的赐予。

3、 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根据这一分目标,我们得让学生知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生命来自父母,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和长辈的关爱。应该知道感恩,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根据我们课题组老师对初中思品课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认识及初中生目前存在的现状,我们选择了利用初中思品课课本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这一主题为切口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懂得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懂得回报父母的爱;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老师教我知识、教我做人的道理、教我谋生的手段,我应该学会感激老师、尊敬老师;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爱,使他们感激社会对自己的关爱之心,学会回报社会;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自然界给我们提供的一切,从而学会善待自然,珍爱野生动、植物,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对感恩教育的研究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西方国家的道德教育主要以宗教为基础,从初始就与宗教有密切联系,并与宗教一起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拯救灵魂和培养良好行为为目的。通过感恩节等活动,使孩子从幼年起就在社会生活中处处受到“要感谢上帝的赐予,感谢他人的帮助??” 等感恩思想感染。美国中小学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和美国精神教育的课程,一般有社会课来承担,在90年代初提出的10点建议中,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等美德,并在行为上有所体现。同时也注重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学习任何一门专业课都要回答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 他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的问题是什么? 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

日本的一些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他们的感恩教育主要是讲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给予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感 谢 老师;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人。这些看似朴素的感恩教育中却蕴藏着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

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有定期的感恩祈祷,以此固定而必须进行的形式,来培养教徒的感恩情结,其实也就是培养一种道德契约责任,受恩者以行为或心灵来酬谢给予自己好处的人和社会,

佛教里也有善有善报一说,虽然是从因果和施恩者自己角度阐述佛教精神,其实也有包含有受惠者知恩必报之意。

2、国内对感恩教育的认识

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原本就是”百善孝为先”,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二十四孝”历来为国人所传诵,孝顺的人多被人们所赞扬。《水浒传》中假李逵遇上了真李逵,本遭杀无赦,但一句”家中有80岁老母”,便被留下一条性命。在古时,孝道是做人的一个起码原则。

现如今,国内很多省市、机构和学校在感恩教育研究上作了很多探索,如:在上海,学会“感恩”已写入了新版本的上海市《初中生守则》,在黑龙江,将从明年开始在全省高校中推行包括”感恩”教育内容的”大学生素质教育量化工程”。如: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是《尊重 基础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通过”尊重”作为传统道德和现代道德的结合点。如: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感激教育”,孝丰镇中心小学的“孝文化教育”,江苏淮阴师范附小的”生活教育”,丹阳师范附小的”情育课程”等,都在感恩教育研究中作了探索。

三、研究内容 (一)、概念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分三个层次进行,即:知恩教育,使学生知道父母之恩、老师之恩、社会之恩、他人之恩、党和国家之恩、人民之恩;感恩教育,使学生感悟自己成长离不开父母,离不开老师,离不开同学,离不开社会上所有的人;报恩教育,使同学们认识到简单的物质回报,重要的是以自己成人、成才回报,以自己力所能及,身体力行来回报,要有立志报孝之行。 (二)、对初中生感恩状况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对感恩父母状况的调查分析(调查表见附件1)

我们针对本校初一、初二学生发放了500张调查问卷表,共收回有效问卷467张,我们对收回来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序 调查项目 号 对学生所填写答案的统计 A(人数B(人数C(人数D(人数和%) 和%) 和%) 和%) 32(7%) 47 (10%) 2 11(61%) 103 (22%) 112(24%) 126 (27%) 2 29(49%) 117(25%) 121 (26%) 8 4(18%) 145 (31%) 149(32%) 79 (17%) 2 38(51%) 65(14%) 323(69%) 7 9(17%) 61(13%) 308(66%) 9 8(21%) 182(39%) 248 (53%) 3 7(8%) 61(13%) 323(69%) 8 4(18%) 1 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 98(21%) 369(79%) 2 你能向他们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吗? 3 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状况吗? 4 你在家里经常帮父母做事吗? 5 你会厌烦父母亲的唠叨吗? 6 父母生病的时候 7 父母批评你的时候 8 父母误会你的时候 9 你知道自己父母最喜欢吃的菜吗? 心过吗? 10 父 母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关42(9%) 355 (76%) 7 0(15%) 11 当 父母劳累了一天,回来时 51 (11%) 360(77%) 5 6(12%) 其中第1题、第3题、第9题是调查孩子对父母的了解情况,上述数据分别是21%、24%和13%,说明孩子对父母了解的比较少。其它有的题是针对孩子思想或行为方面的,从数据上显示孩子在思想上想着父母、行为上帮助父母的也很少。反过来,如果让父母说说自己的孩子,他们恐怕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父母为了孩子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可子女却很少了解父母、关心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而伟大的,作为子女我们在享受这份浓浓的爱时,为什么就体会不到父母艰辛呢?为什么就感知不到父母的喜好呢?为什么就不能关心、体贴一下自己的父母?为什么就不能帮父母做点微不足道而又自己又力所能及的事呢?我们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多有点感恩之心呢?面对这份调查结果我们课题组老师觉得有点痛心,同时觉得身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作为老师有责任教出有良心、懂得感恩的一代人。

2、我们在对父母进行调查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大自然的调查,其中,感恩老师的调查表我们共发放了500份,在收回来的有效问卷中我们抽取了200份进行了统计、分析,情况如下:(感恩老师调查表见附件2)

序 调查项目 号 对学生所填写答案的统计 A(人数B(人数C(人数D(人数和%) 和%) 和%) 和%) 1 上课过程中,老师讲的内容56(28%) 104 (52%) 40 (20%) 你都懂,你会 2 上课过程中,老师讲的内容40(20%) 114 (57%) 46 (23%) 你都听不懂,你会 3 上课过程中,老师讲得内容70(35%) 100 (50%) 30 (15%) 你听懂了大部份时,你会 4 当老师上课讲错题目时,你18(9%) 22(11%) 1 6(8%) 144(72%)

会 5 当老师冤枉你的时候,你会 36 (18%) 124 (62%) 40 (20%) 68 (34%) 6 当老师声音沙哑时,你会 128 (64%) 38 (19%) 3 0(15%) 44 (22%) 7 在路上,碰到老师抱着一大16(8%) 46(23%) 1 38(69%) 叠作业本时,你会 针对以上数据分析,我们觉得学生对老师心存感激的并不多。如:通过第一题的调查,只有28%的学生 能尊重 老师的劳动成果,他们已经听懂了老师讲的内容还在坚持继续听,可要是进一步深究的话,这28%的学生里面有多少是因为尊重老师、感激老师的呢?这里面又有多少是因为怕老师而不敢不听课呢? 我们为人师得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感激他人,让学生知道:父母、老师是每个人一生都得学会去感激的。老师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老师是我们的引路人,一个连自己的父母、老师都不愿感激的人,是没办法去感激这个社会的。

3、感恩社会和感恩自然还在调查统计中 (三)、思品课感恩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年级 课本资源 知恩、感恩目标 七 第一课:《珍惜学会适应和热爱自己的新学校,感谢新学校给自己年 新起点》 提供了新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热爱新校园,应爱护新级 “新学校” 校园的一草一木,并感谢校园环境。 上 册 “新同学” 学会与新同学交往并学会感激同学对自己的关心、 帮助,学会感激,我们才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第三课:《珍爱引导学生从珍爱生命、认识生命多样性的角度进行生命》 思考,从自然界生命与人的生命关系的广阔平台上认识 到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进而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珍爱生命推到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悦纳自己的生命,提升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由此,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育、什么样的生命更有价值的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大自然、感恩给予自己生命的人、感恩让自己健康成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中的人。 第六课《做情绪在教这一目内容时,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的主人》 他人的关心、帮助,所以我们做人应该心存感激,时刻“喜怒哀乐,不提醒自己去感激周围每一个人,学会对他人的帮助说忘关心他人” ‘谢谢’。 七 第一课 年 《珍惜无价的级 自尊》 下 册 第三课 《走向自立人生》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学会用心去感激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学会去尊重别人,感激别人。 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学会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学会帮父母干家务,父母对自己的爱要心存感激,对父母要有感恩之心。 说明:党和同家对我们未成年人的的健康成长无限关怀,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框题“特殊中,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作出的保护特殊的了明确的规定,为保护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这种特殊爱” 的保护,体现的是一种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党和国家对我们未成年人那么关心、爱护,我们作为受保护者应该心存感激,感激之余我们得想想我们该怎么做?我们该用怎样的行动来感激爱我们的人?从而让学生懂得感谢祖国、社会,爱祖国、爱社会、爱人类、服务群众、回报社会 八 第一单元 年 相亲相爱一家级 人 上 册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对学生分析: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既受到家长的呵护、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家长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解决学生与家长的矛盾,帮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学生每天都会和家长打交道,体会到家长的关心、爱护和教育,学生也会对家长献出爱和孝心。进一步涵养孝亲敬长的美德。 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与父母更好地沟通,感受爱、奉献爱,涵养道德。 对父母要体谅他们的用心,多看他们的长处,体会他们的苦衷;对自己,要从亲情、道德、责任等多角度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对父母感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知道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学生面临的问题: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关爱和教育,然而,学生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受到父母的呵护而不知温暖。应该在思想品德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家庭中的亲情,体会父母的爱心和付出,进而孝敬父母和长辈。会感受爱、向亲人献爱心,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也是涵养学生道德的基础。

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讲述“父亲节、母亲节的来历”让学生知道: 父母之爱深如海,要学会热爱自己的家,感激父母。 第三课 《同侪携手共进》 第四课 《老师伴我成长》 懂得感谢同学,珍视友谊、对他人经常表示谢意,多说“谢谢”,对同学能真诚、友好,对同学的苦难能伸出援助之手,能做到: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 注重培养学生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具有尊敬老师的良好道德品质。让学生认识到老师的工作对社会和个人发展成所起的作用。懂得感激老师对自己的教育之恩,尊敬老师、对老师有礼貌,上课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 九 第一课 责任与很多人在为你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他们有些年 角色同在 离你很近,有些离你很远;有些你很熟悉,有些你甚至级 第一框 我对谁永远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没有他负责 谁对我负们在履行各自承担的责任,我们很难想象我们的生活会责 变成什么样。正是由于许许多多的人在承担着各自的责任,才有我们的健康成长和快乐生活,对这些人我们应心存感激; 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他人对自己尽到的责任,了解在社会生活中,“我”为他人承担了责任,他人也对“我”承担着责任。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受惠于他人对我们负有的责任。 教师可以请学生列举在社会生活中哪些人为“我”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说明他人为“我”负责的重要性,从而让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对他人进行感恩。 第二框 不言代1、通过了解那些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社会的价与回报 人的事迹 2、对那些对自己、对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第二目:我承担 感激之情 3、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我无悔 人。 学生存在问题:对他人无私奉献要么认为理所当然、熟视无睹,要么持怀疑或嘲笑的态度。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人不计代价与回报,义无反顾地履行着社会责任,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对这些人我们应心怀感激之情。 在社会生活中,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心尽力地承担着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的一员,那么我们应该对他们心怀感激之情。 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收获快乐。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像小石那样积极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从而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价值。

第四课 第二框 第二目功在当大自然是我们绿色的家园,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我们的存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然而,目前我们的环境形势相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我们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做地球的护理员,参加义务植树劳动,平代 利在千秋 当严峻。我们应该感恩大自然,回报大自然。加快经济建设, 时注意随手拧紧哗哗流水的水龙头,节约每一张纸,爱护每一只小鸟,随手捡起路上的废弃物投入垃圾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四)利用思品课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教育方法与手段探索 结合课本资源和学生实际,采取一系列教育方法与手段来对学生进行“知恩、感恩”的教育和让学生进行“报恩”的实践。

1、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知恩、感恩”的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落实课本知识的天地。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父母、老师对他们的付出和期望,了解社会和国家给他们创造的优越生活、成长环境,使学生感悟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离不开老师,离不开同学,离不开社会上所有的人,也离不开自然界的一切。

如:在上《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一单元时,通过讲尊敬老师的毛主席、为了回报祖国母亲对他的哺育之恩而毅然回到祖国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故事,使学生感同身受的懂得自己同伟人、科学家一样,成长、成名都是离不开父母、祖国的哺育,也应该向他们一样感恩父母、祖国。

2、利用感恩活动,强化学生“知恩、感恩”之情

●编一期“感恩”手抄报。学生用新颖的排版、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编写了一张张“感恩”手抄报。报上刊出了有关“感恩”个案的事迹,“感恩”的名言、诗歌等,使学生亲眼目睹“孝星”的形象,从而得到感染。

●学唱几首“感恩”的歌。如《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米兰》;如《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如《感恩的心》等。让学生在优美的歌曲旋律中逐渐感受到老师、父母等给予的无私的爱,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

●收集有关“感恩”的名言、诗句。让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通过与书本对话,与网络对话,收集到“感恩”的名言、诗句。如:“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等

●设计“感恩”的广告。用既真实、生动,又讽趣、幽默的画面去感染学生。 ●进行“感恩”演讲比赛。通过演讲,让学生对自身进行一次感恩的洗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sl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