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辩证法,树立正确价值观

更新时间:2023-12-15 18: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点辩证法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杨金鸢同志在局属二级单位党员会上讲党课

(根据录音整理) 2011年9月26日

同志们:

我今天讲课的内容主要是学习辩证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毛主席终生都在倡导学点哲学。哲学是使人变得聪明的学问,是教会人们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学问。我们通常讲的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这里我重点与大家一起温习唯物辩证法。辩证法一词出于希腊文,含义是进行谈话、辩论,古代哲学家把辩论时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以取得真理的艺术叫作辩证法。最早把辩证法引入哲学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提出,辩证法是通过概念的逻辑思维以提示真理的方法。把辩证法做为宇宙观,开始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他第一次提出“辩证法是现实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推动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全面地观察、研究发展问题,实事求是地反映发展

1

的本质及其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共产党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不二法宝。辩证法是使人明辨、使人理性、使人睿智、使人淡定、使人从容、使人自信的学问。我们不可以不知,不可以不学。学好了辩证法,为人会更地道,办事会更妥当,处世会更圆通,人际关系会更融洽,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会更优、更好,生活质量会更高。可以说,学好辩证法,走遍天下都不怕。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个: 一是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它揭示出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对立的统一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对立的斗争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处于相对平衡的时候,那就是和谐的时候。一个政党有矛盾,一个国家有矛盾,一个单位有矛盾,不值得大惊小怪,有的人不承认,不敢面对,很恼火,都是不对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家庭也是对立的统一。中医讲的阴阳虚实表里,也是对立的统一,毛主席讲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他就是想说,一个

2

国家都用一个脑子思考,一个声音说话,这是做不到的、也是非常危险的。《人民日报》有篇文章,说要尊重异质的思维。主席讲的话是客观的,对一个党来讲,一个国家来讲,一个单位来说,内部有派系这也是正常的,但必须逐步加以消溶,长期搞小圈子,这样就搞乱了。主席讲了,我们共产党人的态度是承认山头,照顾山头,最后消灭山头。共产党是要消灭山头的,如果还扶持山头就糟糕透了,就成了“山大王”了。但要彻底消灭山头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单位完全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是个美好的设想,真正做到是很不容易的。和谐单位建设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家庭也一样,也是对立的统一,有些夫妻一闹矛盾就离婚,太不慎重了。夫妇千年修来共枕眠,怎么能说散就散呢?人是灵长动物,是重感情的,但都有一个毛病:“喜新厌旧”,这是天性。往往是得不到的东西弥足珍贵,得到了的东西不爱珍惜。正如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里说的:世界上每个男人都有过这样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我原来讲过,从

3

一定意义上说,“维系夫妻关系的主要不是爱情,而是道义、责任和亲情”,我还是这个观点。谈恋爱的时候爱得死去活来,很象琼瑶小说里的东西,时间长了平平淡淡才是真,时间久了,产生审美疲劳,很是自然,所以才有激情数月、“七年之痒”之说。但是,不能因为喜新厌旧就想结婚就结婚,想离婚就离婚。离了婚,单亲家庭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甚至使孩子形成心理疾病。重婚的家庭夫妻双方不一定缺少爱情,但彻底忘却原来的家庭亲情,彻底割断与原配偶及其父母兄妹的联系,净身进入一个全新的夫妻二人世界,恐怕是十分艰难的事,不是双方“不想”,而是旧情难了,旧债难偿,纠结啊纠结。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夫妇双方离了,给父母、孩子、亲朋戚友造成的多重伤害是永生无法弥补的,所以一旦组建了家庭,就要负起责任,就要相对稳定。当然,婚姻就象鞋子,是否合“脚”只有当事人知晓,但是一时的碰撞,短期的龃龉,并不一定危及婚姻的基础。一时冲动轻率离婚是对家庭对配偶对社会不负责任,离婚以后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家庭也是对立的统一。要在对立中求统一,求和谐。一个人一般只有一次婚姻,这唯一的一次选择,就一定是最佳的,这恐怕很难说。但在婚姻问题

4

上反复选择其实是不现实的。这不是封建啊,结婚以后,只要双方不在价值观上存在根本分歧,那么其他摩擦是可以通过调适、磨合加以解决的。性格相异其实可以互补,文化不一其实可以互帮互学,能力不等同样相得益彰。和谐可以营造,求同存异是巩固婚姻的良药。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生理特征、心路历程、知识水平、实践能力、社会地位都是不同的,择偶标准当然也会有所不同,但你能20岁选择一次,30岁、40岁、50岁又各选择一次吗?

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赖,矛盾的一方应该以另一方为媒介,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应该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两个对立的东西构成统一体。如阴电与阳电、遗传与变异、顺利与困难、真理与谬论都是对立的统一体。同时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包含着相互转化的趋势。把矛盾的同一和斗争剖析开来的形而上学,有两种极端的表现,一是在绝对同一中思维,否认矛盾斗争。另一极端是鼓吹脱离同一的绝对的对立,否定一切,排斥一切。如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刻,王明主张“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忘却了共产党人的独立特质

5

和国共两党既联合又斗争的格局定位,放弃了抗战领导权,这就是“绝对统一思维”的集中表现。如果不是得到了及时纠正,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

二是质量互变规律。毛主席讲量变到质变。一个事物也好,一个人也好,无论变好还是变坏,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例如,买了鲜肉如不放在冰箱里,几个小时就腐臭了。这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也是这样,小孩子如果你不注意教育的话,先是羡慕人家的好东西,今天拿人家一个玩具,明天拿人家一支笔,后天拿人家一部手机,慢慢就变小偷了。如果还不管,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好逸恶劳的路子,变强盗,抢人家东西。这都有一个过程的。再比如,贪官受贿也是有个过程的,第一次人家送钱的时候,贪官也非常警惕,知道这钱不能要,但是经不起行贿人的劝说,说是无人知晓,都是铁哥门,先是一两千,后来送5千,再送1万,2万,5万,10万元,按现行法律受贿2万元是要坐牢的,这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这里可以说说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事的问题。像原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冯伟林当上了书记、局长一肩挑的领

6

导,位高权重,可以为人民做很多大事、好事,按道理这是好事,我们这些老同事都为他高兴。但是冯没有把握好,权力失控,最终身陷囹圄,令人痛心。冯伟林是我很要好的朋友,他这个人很有才气,很讲义气,但是原则性不够强,有人看他出事了,就说他的书是别人写的,又说他不懂管理,甚至说他一开始从政便是“双面人生”,这不是事实,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啊!“失败是成功之母”,实际上和“成功是失败之母”道理是一样的,这就是辩证法。所以好事可以变坏事,坏事可以变好事,只是都需要一定的条件。

三是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两种因素。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同时又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否定的因素、趋势,在一定意义上说,肯定就是否定,否定中又包含肯定。辩证的否定是这样一种否定,它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身否定自己,并通过自身否定,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特点:其一,它是发展的环节;其二,它又是联系的环节。事物的辩证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我完善自己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即“肯

7

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如麦粒成为麦株,是麦粒被麦株所否定。麦株开发结实,最后产生了麦粒,麦株又被麦粒所否定。但不是简单的复归,而是在更高的起点上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党内组织生活中“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也是如此,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达到新的团结,这也是否定之否定。但是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之后,这种团结的层次更高了,内容更丰富了。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敢于“以今日之我向昨日之我挑战”,不断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人就变得成熟了。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实践活动中,它使我们既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充满期盼,又头脑清醒,现实务实。既有坚定的革命精神,又有灵活的斗争艺术。

唯物辩证法的一些范畴。如: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等等。这里不细说了,主要谈一谈唯物辩证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如何以辩证法修身处世?这里关键是把握好“度”。这是掌握人生辩证法的不二法门。主要是五个结合。一是热与冷的结合,是对党的事业热诚和在复杂情况下冷静的结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运行,冷思考。二是方与圆的结合,方

8

就是原则性,圆就是灵活性,该坚持的还得坚持,该灵活的还得灵活。应该象小平同志那样,外圆内方。三是严和宽的结合,该严肃的严肃,该严谨的严谨,该宽容的宽容,该宽厚的宽厚,该让步的让步。四是刚与柔的结合,人生无欲则刚,清廉则刚,但还得有柔性,有时柔弱胜刚强。水是最软的东西,但“天下莫能与之争”,人既要有阳刚之美,也要有阴柔之美,象小平同志那样棉里藏针。五是内向和外向的结合,该显露锋芒的时候就亮剑,该韬光养晦的时候就内敛。张驰有度,闭合有节。曾有大师云,做人就是两句话,一个是坚韧,一个是圆通。这是人生的两根支柱。一个人对信念,对事业应该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圆通则是能够积极地适应环境,淡定地面对现实,机智理性地化解矛盾。有了这两条,人生将会有更多的胜算。

懂得了辩证法,终身受用。看人、看事就可以中肯、客观、游刃有余,“不逾矩”。看人看事一定要辩证地全面地历史地看。包括朋友,自己的丈夫、妻子都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看,这就是辩证眼光。世界上没有坏透了的人,坏透了的人也有良知。例如,林彪未能慎终如始。但他也做过很多好事,打了很多大胜仗,常胜将军啊。他有心理阴暗的一面,

9

也有阳光的一面。所以看你的朋友,甚至对手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学会辩证法,你做人、做事就有头脑了,你就不会绝对化了,不会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世事是好中有坏,坏中有好。人是立体的,多侧面的,不会象平板玻璃一样。所以我们看人要看主流,看大节,能不能交朋友,主要看忠信二字。“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干部能不能用,首先要看对党是否忠诚,有没有事业心,有没有责任感,然后看有没有组织协调能力,能不能团结人,对群众有没有感情。对不同的岗位、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人要有不同的要求,不能一刀切,这也是辩证法。世界是多极化的,是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人的气质、性格、爱好,都具有多样性,才使得世界变得宏大、丰富而又美丽。最怕世界单极化,现在的世界就是单极化的,都是美国佬说了算,他想欺负谁就打谁,太郁闷啊,所以这世界就不得安宁了。

夫妻双方也要相互包容,尊重差异。特别是容忍对方的缺点和弱点。结婚前谈恋爱时男女双方激情澎湃,卿卿我我,相见恨晚,“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智商降至为零,往往只看到对方的优点;结婚后横竖不顺眼、百般挑剔,老婆和丈

10

夫都是别人的好,看到的都是对方的缺点。这哪有一点辩证头脑。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有缺点的人才是真实的人啊。

这里我还想讲讲事情往往走向反面的道理。比如:追求完美和偶尔犯错都可能产生相反的效应。这也是辩证法。在一般人看来,追求完美、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谨言慎行是应该令人尊敬、令人赞赏、令人亲近的。但是事情往往走向反面,很多人认为这种人不真实、不可亲、不可信,敬而远之,而偶尔犯些错的人往往为一个人增加某种吸引力和亲和力。

比如有一个职员 ,平时是“拼命三郎”,工作一丝不苟,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利润。然而,同事们并不怎么喜欢他。他起初不以为然。直到有一天他忽然听到老板与人聊天,也说他象“机器”,他困惑了。于是,苦闷的他独自到酒吧喝得酩酊大醉。

第二天,当他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睡在公司橱窗的沙发里,过路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他以为老板会因此责怪他,同事们会瞧不起他,他甚至做好了辞职准备。让他非常意外的是,老板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更好了,同

11

事们也对他多了几分喜欢。

有人把上述因为“偶尔犯错”而更让人喜欢的现象叫做“犯错效应”。心理学对此有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给人的感觉往往是缺乏生活真实,令人不安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是可敬而不可学的,人们对这样的形象很难理性地接纳和喜欢,常常是敬而远之。因为人们相信人无完人。当能力出众的人也会犯错的时候,反而会让人感到更真实,也就更安全,因而更喜欢。有人说,人因为有缺点而变得更可爱,就是这个道理。

一种解释是,从维护自我价值的角度说,通常人们喜欢有才能的的人。因为,如果喜欢一个无能的人,自己也会掉价。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能力超强,足以让别人感到卑微与无能,别人就会感到自我价值受损。于是,关系就会走向反面。当能力出众的人也会偶尔犯错或有过失的时候,就降低了对他人的压力,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因而更容易招人喜欢了。

生活中,我们确实应该注意这个“犯错效应”。一方面,我们应该努力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我,让自己成为有能力有修养的人,因为没有能力的人最多只能让人同情,不会让

12

人真正喜欢;另一方面,如果你是能力强的人,无论对人对己,都不必苛求完美无缺,因为生活的真实是,每个人都有缺点。所以,偶尔犯错误,甚至有一些并不致命的缺点,不但不会损害你的形象,反而会增加你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第二,谈谈我对幸福观、名利观、爱情观的理解 一是幸福观。什么是幸福,有人认为能随心所欲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奢侈享福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心想事成就是幸福,甚至把幸福量化为“有房有车有权有钱”。最近看了一本书,哈佛大学教授泰勒写的《幸福的办法》。他理解的幸福就是持久的、稳定的满足感。这个满足感几乎跟金钱没有关系,但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当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时候,幸福几乎与金钱无关。幸福是什么?实际上是满足感,很大程度上是主观感受,是一种主观的认知,是一种体验。其实,世间的事物就看你怎么看。忧和喜只是事物给你带来的两种不同的心情。好运和恶运就象一块铜板的两面,只有不会领悟人生的人,才会极端地把他们对立起来。古今中外,多少人为了财富抛尽韶华,为了英名付尽青春,为了权力苦煞人生。功名利禄是挡不住的诱惑,一辈子一路狂奔,但是忽略了一路的风景。狂奔到最后,他自己觉得能获得幸

13

福的时候,发现什么都不存在。有句广告词说得很好:“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人生的最大财富是幸福指数,但是很多人没有找到幸福,以为幸福就是有钱有势,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泰勒的观点是:幸福是可以寻找的,可以造就的,可以练习的,可以感知的,幸福的钥匙就在自己手里。有些人定的幸福的目标就是一辈子当个亿万富翁,有车,有别墅,妻妾成群。有的人定的目标是官至几品,前呼后拥,万人景仰。这样的人是不会有幸福的,因为他从头到尾都在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一辈子都不会满足。如果我们把幸福的目标定在有饭吃,有衣穿,有一个好心态,有一帮好朋友,有可解决温饱的工资收入,天气好出去散散步,有余钱剩米再出去旅旅游。我们会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罗曼〃罗兰说过,幸福是一种灵魂的香味。幸福在哪里?幸福在自己的心里,在主观的感受里,在自己的生活习惯里,在奉献社会的努力当中。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所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计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难以左右别人,却可以改变自我;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却可以理性地安

14

排当下的生活。我们改变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只要活着就是好事,就有希望,千万别跟自己过不去。千万别勉为其难。生活中的许多东西缺失,并不是你的能力不强,恰恰是你的愿望不切实际。我们应时常肯定自己,尽力发展我们能够发展的东西,剩下的就交给老天。世人没有完美的人生,这样想来,不是为自己开脱,而是使心灵不会被挤压得支离破碎,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美好认知。别跟自己过不去,是一种精神解脱。它会促使我们从容走自己选择的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例如:我们不痛快、不如意,要学会原谅自己,这既是对自己的爱护,对父母的孝顺,又是对生命的珍惜。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够战胜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便是真正的强者。人的心灵不能有负荷,善待自己,解放自己,过好每一天吧!要想实现幸福的生活,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接纳“活在当下”的理念,也就是去关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东西,那些普遍的、平常的小事情。不仅是人,就连花草树林天地万象也能给人启发与引导。萌芽初发、枯叶飘零、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电闪雷鸣,只要由衷看待,真诚体会,必能感知天地的奥妙,时空的秘密,进而悟出人生的真谛。比如,我们可以从与亲人相聚、与朋友

15

相约中,从潜心读书、勤于工作中,从帮助别人、关爱弱小中,从酌酒品茶、闲庭信步中获得人生的意义与快乐。我们日常生活中这些快乐的事情越多,幸福指数就会更高。应该说有爱心的人最幸福,淡泊的人最幸福,寄情于事业的人最幸福。而斤斤计较的人最痛苦,“财迷”、“官迷”最痛苦,无所事事的人最痛苦。上帝给每个人一杯水,于是,你从里面体味生活。

幸福观里还得讲一讲价值观,就是说人生认为什么是值钱的东西?人活着应该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和他人带来好处,哪怕是一丁点都是好的,反之为社会带来的是伤害,是消耗,那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对一个人来说价值的依归很重要,这就是精神支柱。如果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或者要做什么,那样会活得很累。人活着一定要有奉献的精神,这点非常重要,活着不是仅仅为自己,活着应该为社会,为他人。因为你的存在,为社会和他人带来好处,你就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记得美国有位总统说过,“一个国家的国民如果整天思考着国家为我做了什么,那么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是不高的,这个国家的前景是暗淡的;如果这个国家的国民整天思考着我为国家做了什么,那么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

16

是很高的,这个国家的前途是光辉灿烂的”。我们不该看轻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中心点。然而,也不必太重自我,因为世界中心点不仅自己一个。浩若繁星,沧海一粟。人,不要太自恋、太自负。别人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别人的心中就有多重。泰勒写的这本书的核心就是积极的心理学,寻找幸福不在外面寻找,而是从自身寻找,反求诸己,不断地反思、调适、练习。幸福在心里,幸福在家里,幸福在知足常乐的心态里。泰勒讲的课程在哈佛大学排名第一。泰勒说,“这个课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我这些话都是你们知道的,但很多都是你们遗忘已久的,听完课以后,你们走出教室时就会迈着春天一般的步伐”。一个人想伟大很难,但是,人格高尚一点,心里阳光一点是能做得到的。孔子讲要崇拜道德高尚的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二是怎样看待名和利。客观地讲,世界上的人,包括最伟大的人在内都追求名和利,这没有错,问题是追求什么样的名,什么样的利,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去追求,高尚和猥陋的区分就在这里。朱镕基总理说:“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足了。

17

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朱总理对自己的要求虽然看似简单,但是目标甚高啊。利是该得的利就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啊,不能不讲道德去逐利。学习马恭志,我们要学习要表扬他,但还要解决另一个问题,要解决马恭志们的困惑,不能让他们永远清贫,永远背负沉重的十字架。有些劳模永远不敢得,什么待遇都没有,这是不公平的。“名”,对我自己来说,就是想留个好名声,让别人说我是个好人,是个清廉的人,是个做事的人就行了。钱和权要看得淡一点。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广厦千间,夜眠七尺;良田万顷,日食三升。

做官就是依靠党和人民的信任,调度特定社会资源,为民众和社会服务,赢得口碑。应该为社会留下点什么,让百姓受惠,而不是仅仅满足个人的统治欲、表现欲和虚荣心,甚至巧取豪夺,那样只能留下骂名。秦王汉武,唐宗宋祖,当年何等风光,何等威武,最终还是一抔黄土掩风流。有句话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人生不是为了索取,而是为社会做点事情。一个人恪守本分,不存非分之想,不贪不义之财,就会心宁气静,半夜不怕鬼敲门,平平安安过一生。官海沉浮,几人能解,但得意不忘形,失

18

意不丧志,乃大丈夫也。为官,不可以急功近利,自己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即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至于升迁几何,还是顺其自然,听组织的安排。请大家记住这句话,人要有希望,但不要奢望,因为奢望令人失望。谈到职务问题,坦率地讲,公务员是需要正常晋级的,不可能一辈子停留在一个平台上,这不是官本位思想。尤其在省直党政机关工作,必须按部就班,副科、正科、副处、正处,一步一步正常发展。如果50岁了,还是一个科员,那么家人、朋友、同事都会对你投以异样的眼光,会认为你是另类,没本事,是个“混混”。但任职目标不要定得太高,要适当,要切合自身的条件,要看天时地利人和。官海沉浮,世事难料,万不可心浮气燥,急功近利。个人想提拨,想进步,并没有什么不对,但一厢情愿是难以如愿的。这要看你的自我感觉与组织和群众的评价是否一致,你的德才条件和综合素质是否适应岗位的要求,有没有政绩,有没有职数,有没有工作需要,能不能得到多数同事的公认和支持。如果没有群众基础,光靠有人打招呼,有人运作,一般情况下还是上不了的。党的干部政策是公正的、严肃的。这一点不用怀疑。应该老老实实干,妥善处理好与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努力干

19

出实绩,赢得领导和同事们的尊重和信任,争取有个正常的发展和提升,不要走邪门歪道,不要搞买官和不着调、不靠谱的事。不要企盼一夜官至三品的馅饼。对待职务,对待名利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职位本来就是稀缺资源,永远供不应求。所以人尽其才只是一种理想。现实生活中大材小用,有才未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况比比皆是,几为常态。应该承认,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没有人只有快乐,没有烦恼。这跟身家官阶、处境、际遇无关,而是每个人生来就具有烦恼,它也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三是如何看待生与死。这里也充满着辩证法。人有生有死,这是自然规律。但生不只是开始,死也不只是终结。生是死的起点,死又是生的另一种开始,活生生的人是蛋白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死了以后,碳水化合物还在,物质不灭。毛主席对死看待非常通透,他说他死后请身边工作人员开一个庆祝会,庆祝辩证法的胜利(有生就有死),人死后旁人应该象庄子那样“击盆而歌”,这是何等的豁达。如果死只是一个人肉体的消失,这个人留下的精神却可以穿越时空永远流传,那么死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重生么?生与死只是自然的过程,每个生命都要经历。关键是人的生命该以什么样

20

的形式延伸下去,是燃烧还是腐烂。一个人除了物理的延伸,更重要是精神的延伸,一个人留下的精神财富越丰富,给后人的影响就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可以不死的,人是能够永生的。我们应该追求道德的高尚、人格的完美、心灵的净化和行为的真善。应该追求清廉务实的美名,追求宁静淡泊的心境,这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离去了还有好的口碑,还有语录流传,还有人怀念,立德、立功、立言自然就是不朽了。

四是如何看待爱情。有位哲人说过,爱情不是用一颗心去撞击另一颗心,而是两颗相互心仪的心撞击所迸发出的火花。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为他的幸福而高兴,为使他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并从中得到快乐。巴菲特说过,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资并不是买入哪种股票,而是选择跟谁结婚。所以,选择爱应该慎之又慎,不可以拿爱“赌明天”。马卡连柯说过,我们在处理恋爱时应当是自觉的,思想健康的,对自己负责的人,这样就不会演出爱情的悲剧。爱,是一种情感,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境界,更是一份承诺,一份责任。不可以轻言爱,更不可以随意爱。爱要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

21

体谅;爱意味着成全对方,克制自我;如果爱,就必须多看对方的优点,忽略对方的缺点,特别是容忍对方的弱点毛病,因为真正完美的人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爱也是一种修行,它可以改变人、塑造人、净化人,让人变得阳光,变得 睿智,变得单纯,变得更可爱。被爱的人是一个客观存在,客观是第一性的,我们的看法和感受是主观的,是第二性的。如果客观不能改变,我可以改变我的主观;如果不能改变客观环境,我可以改变我自己。

如何获得幸福呢?我简单谈几点看法。首先,要有淡定的良好心态。知足常乐,乐天知天命。不要想入非非,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值。用平常心看进退,用赤子情待他人,用了心,尽了力,对得起他人,对得起社会,问心无愧就是幸福。《千字文》说得好:“守真志满,逐物意移,性静情逸,心动神疲”。我们千万不要自寻烦恼。

其次,快乐地学习。爱学习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会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本领。你想幸福的话,你就要终生学习,使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要让读书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精神存在和思想升华的重要方式,成为一种基本

22

的生活常态,成为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在读书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与时代同行,与世界共进,永远不落伍,永远不僵化,永远不停滞。

再次,开心的工作。工作有几种境界。一是把工作当就业,解决吃饭问题,这是低境界;二是作为一个职业,认定这是自己充当的社会角色;三是把工作当成事业,把工作的过程当成一个享受的过程,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必需途径,这样就永远不会有烦恼。傅雷说得好,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那么人生就是天堂。

第四终生行善,竭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在乎助力多寡,而是尽心尽力。这样,被帮助的人享受快乐,自己也会被快乐拥抱着。要谋事,但不谋人。须知,“谋人,人亦谋己”。

第五是幸福的婚姻。有了上面的四条,加上幸福的婚姻,我认为幸福就基本实现了。

今天说的都是真话,心里话,是我学习唯物辩证法的体会和感悟,带有浓厚的个人特质烙印。我不会作秀,我自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大家也可以继续观察我、监督我。我历来强调,一个人一定要讲真话,不要讲套话,更不

23

要讲假话。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力求理性、阳光、清纯、义道,希望党员同志们和党外积极分子都这样去做,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幸福的人。

谢谢大家!

2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si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