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10-06 15: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耐火极限: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一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2.容积率:是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物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3.建筑三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 问构成建筑的三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答案:构成建筑的三要素中,建筑功能是主导因素,它对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起决定作用。建筑技术是建造房屋的手段,它对功能又起约束和促进的作用。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反应,在相同的功能要求和建筑技术条件下,如果能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作用,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建筑形象,达到不同的美学效果。 1.2.1建筑物的分类

建筑物根据其使用性质,通常可以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两大类。生产性建筑可以根据其生产内容的区别划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等不同的类别,非生产性建筑则可统称为民用建筑。民用建筑根据其使用功能,又可再分为居住建筑(住宅和宿舍)和公共建筑(生活服务性建筑、文教建筑、托幼建筑、科研建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行政办公建筑、交通建筑、通信广播建筑、体育建筑、观演建筑、展览建筑、旅馆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宗教建筑)两大类。

1.3建筑物的构成系统分析:建筑物的结构支承系统和围护、分隔系统。

2.1建筑设计的程序:建筑设计的程序一般可以分为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对有些小型和技术简单的城市建筑,可以以方案阶段代替初步设计阶段,而有些复杂的工程项目,则还需要在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之间插入技术设计的阶段。 从组合平面各部分空间的使用性质来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使用和交通联系两部分。 1.2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包含求索学堂里面的设计题目)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尺寸和形状的确定,可以根据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1) 满足使用高峰时段人流、货流通过所需占用的安全尺度; (2) 符合紧急情况下规范所规定的疏散要求; (3) 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 (4) 满足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需要。 2.1.2建筑物各部分的高度的确定

建筑物每一部分的高度是由该部分的使用高度、结构高度和有关设备所占用高度的总和。这个高度一般考虑为层高,就是建筑物内某一层楼(地)面到其上一层楼面之间的垂直高度。使用高度一般用净高来表示,即建筑物内某一层楼(地)面到其上部构件或 吊顶底面的垂直距离。决定建筑物某部分净高的因素有以下几种:(1)家具、设备的安置和使用高度(2)人活动所需要的使用高度(3)满足生理、心理要求的其他标准 2.2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确定

在民用建筑中,公共及综合性建筑超过24m的,除了单层的以外,均为高层建筑。住宅建筑层数在3层及以下的为低层住宅;层数在4~6层的为多层住宅;7~9层的为中高层住宅;10~30层的为高层住宅。凡高度在100m以上的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影响确定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因素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种:(1)城乡规划的要求。(2)建筑物的使用性质。(3)选用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4)城市消防能力的影响。 4.1建筑物与基地红线的关系

基地红线是工程项目立项时,规划部门在下发的基地蓝图上所圈定的建筑用地范围。

一般来说,当基地坡度较小时,建筑可以采用平行于等高线布置的方法。当基地坡度较大、建筑物平行于等高线布置对朝向不利时,往往会采取垂直或斜交于等高线布置的方式,这样通风、排水问题都比较容易解决

常见的结构体系(墙体承重结构、骨架结构、空间结构)墙承重结构支承系统的墙体布置一般可以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以及纵横墙混合承重几种类型。框架结构体系是骨架承重体系中最常用的一种。其主要结构承重构件为板、梁和柱,也分为横向框架承重、纵向框架承重以及横纵向框架混合承重几种。 常用的预制楼板构件有以下类型:(1)预制实心平板(2)预制槽形板(3)预制空心板 (1) 预制薄板叠合楼板:它是用普通钢筋混凝土薄板或预应力混凝土薄板作为底板,在

上面再叠合现浇钢筋混凝土层

(2)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它是用压型薄钢板作底板,再与混凝土整浇层浇筑在一起。 2.2.1坡屋顶的坡度是由结构构件的形状或者其支承情况形成的,又可以称之为结构找坡。由轻质材料垫置而成的称为材料找坡。 3.1.2墙体设计要求

在进行墙体设计要求时,应该依照其所处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分别满足以下的要求:

(1)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其中包括合适的材料性能、适当的截面形状和厚度以及

连接的可靠性;

(2) 具有必要的保温、隔热等方面的性能;

(3) 选用的材料及截面厚度,都应符合防火规范中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所规定的要

求;

(4) 满足隔声的要求;

(5) 满足防潮、防水以及经济等方面的要求。

标准机制粘土块:其实际尺寸为240mm(长)*115mm(宽)*53mm(厚) 水泥砂浆的强度要高于混合砂浆,但其和易性(即保持合适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以达到易于施工操作,并成型密实、质量均匀的性能)不如混合砂浆。

为了支承洞口以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窗间墙,常在门、窗洞孔上设置横梁,该梁称过梁。过梁的形式较多,但常见的有砖拱(平拱、弧拱和半圆拱)、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等,其中砖拱是我国传统式做法,其跨度最大可达1.2m,当过梁上有集中荷载或振动荷载时,不宜采用;在需要抗震设防的地区,也不应使用。钢筋砖过梁多用于跨度在2m以内的清水墙的门窗洞孔上。钢筋混凝土过梁一般不受跨度的限制。 圈梁是沿着建筑物的全部外墙和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设置部位在建筑物的屋盖及楼盖处。钢筋混凝土圈梁必须全部现浇而且全部闭合,并最好能够在同一高度上闭合。当遇到门、窗洞口致使圈梁不能在同一高度闭合时,应设置附加圈梁,可以通过构造柱使得各段圈梁的钢筋连通。其设计原则是圈梁的高度一般不小于120mm,厚度跟墙一样。

砖房构造柱设计要求表4-3-2-4里面的设置部位共同之处在于: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

构造柱不单独承重,因此不需设独立基础,其下端应锚固于钢筋混凝土基础或者基础梁内。在施工时必须先砌墙,墙体砌成马牙槎的形式,从下部开始先退后进,用相邻的墙体作为一部分模板。P140面的(b)(c)图是考点。

为杜绝地下潮气对墙身的影响,砌体墙应该在勒脚处设置防潮层(P142面(a)(b)(c)图是考点)

散水和明沟的设置

为保护墙基不受雨水的侵蚀,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以便将屋面雨水排至远处,这一坡面称散水或护坡。还可以在外墙四周做明沟,将通过水落管流下的屋面雨水等有组织的导向地下集水井(又称集水口),然后流入排水系统。一般雨水较多的地区多做明沟,干燥的地区多做散水。 墙及楼地面面层

(1) 粉刷类面层 (2) 粘贴类面层 (3) 钉挂类面层 (4) 裱糊类面层

5.1在建筑工程上,把建筑物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部分称为基础。把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承受着建筑物的上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地基可以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

5.2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基础的埋深,(1)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2)地基土质的好坏(3)地下水位的高低(4)土的冰冻的深度以及新旧建筑物的相邻交接关系等都将影响着基础的埋深。

P193二一间隔收刚性角α=33°50′,二皮一收刚性角α=26°50′ 楼梯由楼梯梯段、楼梯平台和扶手栏杆(板)三部分组成 有关楼梯设计的一般规定:

(1) 公共楼梯设计的每段梯段的步数不超过18级,不少于3级。 (2) 楼梯的平台深度(净宽)不应小于其梯段的宽度。

(3) 楼梯的梯段下面的净高不得小于2200mm;楼梯的平台处净高不得小于2000mm。 6.6.1我国对便于残疾人通行的坡道坡度标准为不大于1/12,同时还规定与之相匹配的每段坡道的最大高度为750mm,最大坡段水平长度为9000mm。 自动扶梯的梯度不大于30°

门的高度≥2.1m,设计与施工模数为100mm,施工工艺为立口和塞口。

8.2.2根据所用的防水材料的不同,平屋面防水方案又可分为卷材防水、刚性材料防水以及涂膜防水等几种。

P260面图4-8-2-4是考点,分仓缝的作用及构造。P263

8.4地下室防水构造做法主要是采用防水材料来隔离地下水。按照建筑物的形状以及所选用防水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卷材防水、砂浆防水和涂料防水等几种。 9.2.1根据材料的特点,保温材料在屋面上的放置层次可以选择:(1)保温层放置在屋面结构层与防水层之间,下设隔蒸汽层。(2)保温层放置在屋面防水层之上。(3)保温层放置在屋面结构层之下。

对应不同的变形情况,变形缝可以分为:

(1) 伸缩缝(温度缝)—对应昼夜温差引起的变形; (2) 沉降缝—对应于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变形; (3) 防震缝—对应于地震可能引起的变形。 伸缩缝的设置,需要根据建筑物的长度、结构类型和屋盖刚度以及屋面有否设置保温或隔热层来考虑。在设置伸缩缝时,建筑物的基础不必要断开。沉降缝的设置是针对有可能造成建筑不均匀沉降的因素,在结构变形的敏感部位,沿结构全高,包括基础全部断开。建筑物的平面如果不规则,或在纵向为复杂体型,地震时就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发生破坏。设抗震缝时,建筑物的基础可断开也可不断开。在抗震设防的地区,无论需要设置哪种变形缝,其宽度都应该按照抗震缝的宽度来设置。 工业建筑的特点:

(1) 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2) 内部有较大的通敞空间 (3) 采用大型的承重骨架结构 (4) 结构、构造复杂,技术要求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s7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