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村镇客家祠堂文化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4-07-09 07: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田村镇客家祠堂文化调查报告

学 号:201410010301 . 姓 名:谢佳玲.

班 级:广告141 . 指导教师:郭冰 . 学 年: 2015—2016 .

2015年12月27日

目录

目录

目录 ......................................................................................................... 1 一. 二. 三.

调查背景 ..................................................................................... 2 调查目的 ..................................................................................... 2 调查结果 ..................................................................................... 3 1. 田村镇客家祠堂概况 .................................................................. 3 2. 客家祠堂的作用 .......................................................................... 3 3. 田村镇谢氏祠堂 .......................................................................... 4 德新堂 ......................................................................................... 4 三都堂 ......................................................................................... 6 4. 客家祠堂的建筑文化和风水文化 .............................................. 6 5. 田村镇客家祠堂的现况 .............................................................. 7 6. 田村镇客家祠堂文化调查感想 .................................................. 8 四.

附录 ............................................................................................. 8 1.谢氏宗祠实地拍摄视频网址 ................................................... 8 2.参考书籍 .................................................................................. 9

1

调查背景

一. 调查背景

我的家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是客家民系的聚居地之一,客家人占总人口的95%以上。在当今时代,有这么一个说法,客家民系,形成于赣南,成长于闽西,成熟于梅州,发展于海外。江西赣南,便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商周以来,客家人就在在这里聚居生活,千百年来,这片红土地上凝聚了深厚的客家文化。

客家民系是一个迁移形成的汉族民系,从古至今,客家人总共经历过六次大规模的南迁,自中原向南,再向海外。这使得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迁徙地的土著文化,发展出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古汉文化的活化石。

客家人有着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十分重视姓氏宗族,虽经历多次迁移,但祖宗牌位总不离身,到了新的地方,也要修建祠堂,供奉祖宗牌位。在赣南,客家人宗族兴盛,每个村落的姓氏都有祠堂,稍有发展的姓氏还会修缮族谱。赣县田村镇是我的祖籍所在,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祠堂,蕴含着丰富的祠堂文化。祠堂充分展现了赣南客家建筑的风格,文化底蕴深厚。祠堂文化包含着客家建筑文化、宗族文化以及风水文化等众多客家文化,了解祠堂文化对客家民系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 调查目的

通过实地拍摄田村谢氏祠堂,收集相关民间故事,调查家乡客家祠堂的文化底蕴,发掘家乡祠堂的历史与现在,深入了解客家祠堂文化的博大精深。

2

调查结果

三. 调查结果

1. 田村镇客家祠堂概况

祠堂,是赣南古建筑的标志物。在赣南,有村庄就有祠堂,大多数情况下一般是一个姓一个屋场,一个屋场至少有一栋祠堂。子孙多了分房,房离开原居住地另择地建房,形成新的屋场,如此延续拓展,便有了一个个结构相似的屋场和祠堂。

田村有两大姓氏,刘姓和谢姓,而这两大姓氏又各有不同的分支,不同分支各有自己的屋场,形成不同的宗族,修建各自的祠堂。每一座客家祠堂都有各自的堂号,通过堂号去确定堂联,通过堂联可以认知姓氏,堂联一般会紧扣这一姓氏的历史、人物和祖宗功德。

在宋元时期就出现了最初的客家祠堂。在中国古代,设立宗庙祭祖只能是君王贵族的特权,一般的庶民是没有资格建宗庙的。宋元时期因为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和势力的扩大,所以祭祖的宗庙——祠堂开始在民间出现。同时宋元时期又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时期,客家人口大量增加,搬迁到客家地区的宗族开始建立早期的祠堂。到了明朝,客家民系的数量、规模和财力都有了较大的增长,因此客家人修建祠堂的积极性更高,客家祠堂进入到了大发展时期。在清朝达到了鼎盛,几乎有宗族必有祠堂。

2. 客家祠堂的作用

作为迁徙的民系,客家人十分重视传统,崇尚祖制观念。客家祠堂的主要用途就是祭祀祖先,祠堂里安放祖宗牌位,记录祖先功德,使家族中显赫的人成为家族的精神支柱,成为团结族人的凝聚力。客家祠堂一般为三堂式结构,上堂有屏风隔开,屏风上书写堂号,下面供奉祖宗牌位,一般小的支祠供奉一两个开基祖之牌位,有些大的总祠供奉的牌位可达上千。以前,每逢各大传统节日,客家人都要到祠堂祭祖,祈求祖宗的庇佑,家族平安,发展鼎盛。

除了重大节日的祭祖之外,祠堂也是客家人的婚丧嫁娶的场所。家族里有婚娶之事,婚礼要在祠堂举行,新郎接亲后要把新娘接到自家祠堂,先拜祖宗,求

3

调查结果

得祖宗之首肯。而后,在祠堂设宴,款待家族中人。一般支祠举行婚礼,各家女人都会到祠堂准备宴席,无论哪一家有喜事,都是全族的大事。

哪家有丧事,同样是全族的大事。家里老人去世了,棺材要停放在祠堂后厅,晚上亲人和族人绕着棺材烧香磕头,举行拜路灯仪式。客家人很重视落叶归根,在村外去世的人棺材不能停放在祠堂里,只能停留在村外,这样就成了孤魂野鬼。有些村整个村只有一个姓,且总祠与各支祠之前的关系比较密切,在这样的村子,老人到了一定年纪寿终正寝,棺材可以停放在总祠中,受全族人祭拜。若是未到年龄或因意外去世的,则只能停放在自家支祠,由家里人祭拜。没有丧事的时候,祠堂的房梁上也会放上一两副棺材,一是寓意升官发财,为家族发展祈福,二是客家人认为为老人备好身后事,可以使老人更加健康长寿。在客家,一般高寿的老人都有自己的墓,每逢祭祀之时家里人也要去空墓前插上未点燃的香烛,这是一种为老人健康祈福的方式。

除此之外,客家祠堂也是全族人议事的地方以及客家人的教育场所。在以前,族里有了什么大事,都会由最族里最德高望重的人组织议事。人们聚集到祠堂,对着祖宗牌位,讨论族中大事。客家人非常重视教育,重视对后代子孙的培养,祠堂就是客家人的教育场所,族里的孩子平日里在祠堂聚集,由先生教授知识。客家人重视教育,因此虽被迫由中原迁向南蛮之地,客家人还是凭着智慧与努力,在新的土地上发展了起来,也涌现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3. 田村镇谢氏祠堂

在田村镇,自古刘姓与谢姓就是镇中两大姓氏,其中又以刘姓为多,有刘三千,谢八百的说法,刘氏宗祠数量也要多许多。但在此次调查中,我选择了自己祖籍所属的谢氏宗祠作为此次调查的对象。

德新堂

德新堂为田村镇夏都村谢氏宗祠之一。位于夏都村,座北朝南,建于明万历2年,重修于1989年。德新堂是我的祖籍所属宗族建立的祠堂。

据《谢氏德新公房七修族谱》记载:谢氏为炎帝之后,始祖为申伯,周宣公七年(公元前821年)周宣王封其舅申伯于谢(今河南南阳),建立了申国,后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r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