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技能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3-05-16 11:3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代码:B070402

准考证号:000211307350

贵州师范大学(独立本科段)

毕 业 论 文

题 目:语言技能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学 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生物教育

姓 名:林君楠

指导教师:杨珺

完成时间:2013年3月

本科毕业论文

语言技能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林君楠

摘 要:语言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在课堂中教学语言是贯穿整个课堂的。生物教学中所

涉及到的教学技能中,任何其他技能都必须通过语言技能作为载体来实现的,也就是说语言技能是众多技能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的技能,掌握好语言技能对上好一堂生物课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字:生物教学 教学技能 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主要工具。教学技能中的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技能都是必须通过语言的发生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教学语言技能是一堂课中所有教学技能中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而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质量是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解和知识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1 教学语言技能的概念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概念,描述事实,组织练习以及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在这些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教学语言[1]。 2 教学语言技能的重要性

在一堂完整的生物课堂中,时刻都渗透着多种的教学技能,从导入技能的开始,到结束技能的结束,前前后后共约有10种技能,其中就包括了语言技能。然而,每一项技能的表达都需要以语言为载体来传播的,信息的相互交流也是需要通过语言来传播的,若在生物教学中缺少了言语的交流,那一堂生物课就无法开展下去,因为没有了言语,也就没有了沟通,也就没有了知识的传递,那课堂的宗旨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说语言技能是决定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 掌握语言技能的目的

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1]; 教学语言技能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1];

不断提高教学语言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1]。

教师在课堂上所用的教学语言一般可分为有声和无声两种,即非体态语言和4 教学语言的分类

本科毕业论文

体态语言,二者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教师如果单靠其中一种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的话,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只靠非体态语言的话,很难引起学生的激情和注意力等,只靠体态语言的话,又会使学生容易走神,过度关心和观察老师的动作等,所以一节效果好的生物课就好像是一场表演,既要有体态语言,又要有非体态语言。

4.1 非体态语言

非体态语言是指教师通过课堂口语进行教学的语言,称为非体态语言。这一技能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使用,不仅在课堂中,在生活中的交流中,我们也在使用,只不过是在课堂上有别于生活中简单的交流。在使用课堂口语教学时应注意一下几点要素:

4.1.1 语音和吐字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在课堂教学中对语音要求要规范和统一,即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活动,不得使用方言进行教学。

除了使用普通话教学外,还要求教师必须吐字清晰,让学生听清讲课内容。

4.1.2 音量和语速

音量是指教师发音的大小,音量太小可能会使教室后排学生的听不到教师讲课的内容,而太大又会影响其他班级正常的教学。

语速就是指教师说话的速度,速度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接收能力。所以教师对音量和语速的控制显得尤为关键。

4.1.3 语调和节奏

语调是指教师说话时,声音的高低变化。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语调的把握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师口语表达的生动性。

节奏和语速有一定的关联,但二者又不是同一概念,节奏指的是教师说话时的快慢变化,声音的长短和停顿的长短所构成的快慢变化。教师对语调和节奏把握程度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师口语的生动性,进而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喜欢程度。

4.1.4 词汇和语法

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才能够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因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教师才能正确、熟练地将其运用到口语的表达中来。对课堂口语的要求比生活中的口语的要求要更加严禁,课堂口语要求要有规范性、准确性、生动性。规范性是指课堂口语必须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还要注意说话的层次性;准确性是指对客观事物的表达要用恰当的词汇进行表达,不能偏离事实;生动性主要是指所用词汇应具有形象性、可感性,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激发学生的感情。

语法在用词造句中是非常重要的,若语法不正确,教师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

本科毕业论文

学和沟通,生活中也是如此,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无法交流。在一句话中除了语法要正确外,还要注意的是要符合逻辑。

4.2 体态语言

教师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来传递课堂的信息的语言称为体态语言。使用体态语言主要是为了辅助非体态语言进行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充满激情。如收住话题、注视学生、微笑、蹙眉、适当地走进分神的学生、高低快慢的表达节奏、抑扬顿挫的声调、用饱满而严肃的态度影响学生情绪等等,都是常用的体态语控制方法[3]。体态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

4.2.1肢体语言

在课堂上的肢体语言主要是指通过手势来传递教师的意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手势来描摹事物的形状和样貌,突出和强调重点,还可以有效地指挥学生的表现,辅助组织课堂纪律,使得课堂节奏分明。肢体语言的作用远不止只有这些,还有其他的巨大作用,所以一个教师掌握肢体语言对课堂的教学将是非常有利的。

4.2.2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人内心情绪的直观表达,它具有丰富性、敏捷性和可调控性。在课堂上,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如果教师垂头丧气的来上课,那学生肯定就无法提起对这堂课的学习激情,所以教师应该以饱满且充满激情的精神来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使用面部表情不当,会使得学生产生厌恶感。所以一名教师应该学会控制和使用恰当的表情来教育学生。

4.2.3 眼神

眼神和面部表情有直接的相关联,眼神是面部表情最集中,也是最具有表现力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必须都要有眼神的交流,因为不管是交流,还是教学,都必须要建立在眼神交流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眼神来观察学生所关注的点,以此来强调教学内容或是改进教学方式或内容,教师的眼神还可以起到震慑一些上课调皮的学生,维持课堂纪律。 5 应用原则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生物教学中的语言技能外,还要明白生物教学语言和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的不同,即掌握生物教学语言的基本原则。

5.1 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

每门学科的教学语言不尽相同,主要是体现在各门学科的专业用语上,即术语。各门学科都具有其自己的概念和理论体系,这些概念和理论体系都是通过其专业术语来表达的,这样才能够正确表达和揭示其客观规律,使用专业术语能够使教学变得更加简明和严谨。如生物教学中的专业术语有细胞、细胞器、病毒、

本科毕业论文

生物圈等,使用这些专业术语来教学,学生一听就懂。

生物学是属于科学类的学科,自然对其的科学性要求非常严谨,不得有丝毫错误。而对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是对教学内容科学性的重要保证,所以生物教学中科学的教学语言是科学的教学内容的前提。如在讲“染色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时,就不能讲成“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这样很容易造成混淆,使得学生认为染色体只存在于细胞核中。由于用词不正确或其他方式而产生的科学性的错误,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

5.2 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

教师这个行业就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就必须要有教育性,因为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教育性与否,往往会决定学生将来的发展趋向。在年级越低的学生中,这种影响就越明显,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几乎都是以老师说的话为真理,以老师作为榜样来学习。

教学语言的针对性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环境中长大的学生等进行相对性的教学。如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范围内教学和沟通,不能超出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对农村和城市的学生进行教学时,也必须根据学生的生长环境的不同造成他们认知水平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教学,使用教学语言进行教学。但无论怎样,一堂生物课的教学语言都应做到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和要有科学性。

5.3 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

教学语言的简明性就是简单明了的语言,即话不多,但学生一听就能明白教师所讲的内容。这种语言就必须经过教师认真组织、提炼后,才能够形成的。

简明的语言,是留有余地的意思。留有余地,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样的课堂语言,本身就就具有启发性[1]。启发性原则是指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创造力等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9.

[2] 崔鸿.新理念生物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 欧阳芬,诸葛彪.高等教学技能十项修炼[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rc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