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史基础之古代汉语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更新时间:2023-06-12 10:4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6年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史基础之古代汉语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 2

2016年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史基础之古代汉语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 11

2016年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史基础之古代汉语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 18

2016年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史基础之古代汉语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 27

2016年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史基础之古代汉语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 35

2016年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史基础之古代汉语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包过学员内部使用资料。

——————————————————————————————————————————

一、名词解释

1.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答案】《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套曲,曲牌为哨遍。全曲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这篇套曲新奇、角度独特,对比手法的运用,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漫画与野史的风格。

2. 避讳

【答案】避讳是中国旧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避讳是指人们不能直呼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主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需用改字、缺笔等办法来回避,其结果往往造成语文上的若干混乱。例如避君讳:汉高祖名邦,

,汉石经残碑作“何必去父母之国”“邦”改成“国”。《论语·微子》“何必去父母之邦”。避讳常

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避讳给古代文献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给今天的阅读造成诸多不便。

3. 《漢語大詞典》

【答案】《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全书五千余万字,共收词目三十七万条左右。这部词典收集的复音词语空前丰富,传世古籍中的复音词语基本上都能在这部大词典中找到。他所收词目有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之分,单字条目按部首排列,有200部,多字条目按“以字带词”的原则,列在单字条目之后,多字条目的次序再按字数和笔画的多少排列。辞典另有检索和附录一卷,列有《音序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可供查检。

4. 读为

【答案】读为是古书注解中的一种标识通假字的术语。它和“读曰”一样,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如:《诗经·卫风·虻》:“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泮”是假借字,“畔”是本字。

5. 平仄

【答案】平仄是指诗文的韵律。它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6. 读若

【答案】读若是古书注解中用于注音的术语,与“读如”相同。如《说文》:“哙,咽也。从口,会声。或读若快。”有时候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如《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二、翻译题

7. 阅读以下图版,然后给文献标上规范的标点符号,并翻译成白话文。

【答案】(1)标点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

有母年高,今为郡蛮力,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力,便为永诀。吾於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己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子周六周七才三四岁。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2)译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是后魏侍中济阴公的嫡系子孙。他的曾伯祖柳奭,曾经担任高祖一朝的宰相。他的父亲柳镇,曾任太常博士,终侍御史。柳宗元年轻时聪明机警无人可比,尤其精通西汉诗骚。下笔构思,都与古文看齐。他的诗歌经过精密细致的剪裁,璀璨得就像珍珠宝贝当时的流行一族都推举它。后来他又登上进士的等第,参加了宏辞科的考试,被授予校书郎、蓝田尉的职务。

贞元十九年,柳宗元担任监察御史。唐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主事,特别看重柳宗元。和监察吕温一道被秘密地带到深宫之中,和他们商量推行新政的事情,并调柳宗元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重用他,柳宗元在这个位子上才不长时间,王叔文革新失败,柳宗元和参与革新的七人都被贬官。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人还在路上,又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己经遭受流放,足迹所到之处都是蛮荒和瘴气,道路的崎岖、命运的困厄,都包含在诗人沉郁悲悼的感情中。他要么抒发感情,要么叙述事情,心有所动,一定要用文章记载下来。写成骚体文章十多篇,看过这文章的人都为他的遭遇感到凄凉和同情。

元和十年,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母亲,年纪已老迈,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为成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他的两个儿子周六、周七才三四岁。

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子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8. 给下面的文段加上规范的标点符号,并翻译成白话文(抄在答卷上完成,可使用简化字)。

秦伐魏陳轸合三晉而東謂晉王曰古之王者之伐也欲以正天下而立功名以為後世也今齊楚燕趙韓梁六國之遞甚也不足以立功名適足以强秦而自弱也非山東之上計也能危山東者强秦也不憂强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rb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