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赛作品 史美红

更新时间:2024-03-09 13: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黄河的历史、地理资料和从古到今人们对黄河赞颂的相关诗文。 4、教师课准备: ①准备有关黄河的图片、黄河诗句及美景的录像。 ②准备歌曲《黄河颂》。 ③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 二、 教学课题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2.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 教材分析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歌颂了黄河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表达了要学习黄河的伟大精神。全诗共两节,第一节为朗诵词,用呼告的手法,表达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第二节是歌词,先写“望黄河”,然后写“颂黄河”。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优势颂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升华了主题。 四、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借助录音媒体,通过语音、声色、节奏,使诗歌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情境化。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语调,美读诗歌。通过美读,使学生心醉其音,心醉其情,入情、入境、会心,感受诗歌的意蕴、情感。 2.讨论点拨法。引导学生抓住全诗的关键性语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3.美点寻踪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赏读,探究诗歌的美点,激活学生的赏析品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可以这样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在这里我们的诗人放声歌唱,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颂歌。今天我们就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黄河颂》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上,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的图片【百度图片】:http://image.http://www.wodefanwen.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1?óú??oóμ?í???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黄河大合唱》第一部分【百度视频】http://www.56.com/u87/v_MzYzNTQyODQ.html 二、介绍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时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怒吼吧,黄河》。 作者介绍【百度百科】 http://zhidao.http://www.wodefanwen.com//question/4661424.html 三、朗读。 1.听名家范读 《黄河颂》【百度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4Ur_A3yL2s/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掌握字词: 浊流(zhuó) 狂澜(lán) 屏障(zhàng) 澎湃(pài) 九曲连环(qū) 4.教师指导朗读: (1)诗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山巅(diān) 哺育(bǔ)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四、内容研讨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播放黄河壶口瀑布视频【百度视频】 http://www.56.com/w97/play_album-aid-8187196_vid-Mzc3NDM4NzE.html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体会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 《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歌词【百度知道】 http://zhidao.http://www.wodefanwen.com//question/238989226.html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3、准备有关黄河的诗句。 黄河诗句【百度知道】 http://zhidao.http://www.wodefanwen.com//question/3816002.html 附: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主体--------------->尾声 赞美黄河------>描写黄河--->歌颂黄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形象、气势--->巨大贡献--->精神 六、 教学反思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在上课一开始我向学生介绍了作品的有关背景,从九、一八事变到《黄河大合唱》的几个部分,如《黄水谣》《保卫黄河》这几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作品。由介绍历史背景到聆听这段历史的痛苦呻吟,由对《黄河大合唱》的整体感知到对音乐作品的领会、感受,学生对这样宏大的作品的主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上课时,分析课文的主题,学生基本都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都说在朗诵这首歌词时要体现出一种在压迫下的呻吟,要展现出人民在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愤,要表现出全民团结抗战的激情。学生能谈到这些,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基本可以掌握。 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陕西省 学校: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姓名:史美红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电话:13196338179 电子邮件:xigulong@126.com 通讯地址: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邮编:716500 史美红,女,1980年出生,毕业于渭南师范学院,1999年9月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中学一级语文教师。白水县教育局先进教师。曾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发表反思型教案《行道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qu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