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4-14 06: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环境化学复习

第一章

18.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答: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并非环境中的所有化学现象,而是被确认为污染物质的那些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实质是由污染物及环境背景共同构成的综合体系。 环境化学的研究特点:①多组分、多介质和多变的复杂开放体系 ②化学污染物质的浓度偏低 (ppm, ppb,ppt)

③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来阐明宏观的环境问题,从深层的机制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④综合性强,涉及方方面面的学科领域

⑤应用性强,涉及的是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 19.请举例说明各个环境单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

答:水体—①有害金属(如Cd , Cr , Cu , Hg , Pb,Zn ) ②有害阴离子( CN-,F-,Cl-,Br-,S2-,SO42-等) ③营养物质( NH4+,NO2-,NO3-,PO43-等

④有机物(酚、醛、农药、表面活性剂、多氯联苯、脂肪酸,有机卤化物等) ⑤放射性物质( 3H , 32P , 90Sr , 131I , 144Ce , 232Th,238U) 大气— SO2 , NOx , CO , Pb化物,悬浮物等 土壤—农药、肥料、重金属

我国近几年的污染事件、主要污染物? 第二章

13辐射逆温——在平静而晴朗的夜晚,因为地面因强烈辐射而冷却,使近地面空气的温度自下而上逐渐降低,上面的空气比下面的空气冷却慢所形成。

15光化学烟雾——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强烈太阳光作用下发 生光化学反应而生成一些氧化性很强的二次污染物(如O3、PAN,硝酸等),这些反应物(一次污染物)和产物(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16大气中重要的吸光物质有哪些?重要的自由基有哪些,举出一些自由基形成的反应式?

答:大气中重要的吸光物质有:NO2 ,HNO2,O3 ,SO2,ROOR’。 大气中常见的自由基有:HO、 HO2、R、RCO、RCOO等。 OH的来源:

1)O3+hv (λ <320nm) →O2+O(1D)(φ=0.88-1.00) 10% O(1D)+H2O → 2OH

2) HONO+hv (λ <400nm) →OH+NO(φ=0.88-1.00) H2O2+hv (λ <360nm) →OH+OH HO2的来源:

HCHO+hv (λ <370nm) →H+HCO(φ=0.00-0.78) H+O2 → HO2

HCO+O2 → HO2+CO ROOR’+ hν → RO·+R’O·

17请比较光化学烟雾与硫酸烟雾的不同之处。 特征 二氧化硫污染类型 光化学烟雾污染类型 首次记录 20世纪前 20世纪40年代中 一次污染物 SO2,煤烟颗粒 有机物,NOX 二次污染物 H2SO4,气溶胶,硫酸盐,亚硫酸等 O3,过氧乙酰硝酸酯,HNO3,醛类,

颗粒物,硝酸盐,硫酸盐等

温度 冷 热 相对湿度 高,通常多雾 低,通常热和干燥 转化类型 发散 下沉 污染锋值时间 早晨 中午

19 请结合反应式或图示论述酸雨的主要成分、形成机理与过程,并解释重庆地区酸雨频率高,而北京酸雨频率低的原因。

答:1)SO2通过各种途径被氧化成SO3:SO2与O2 、O、O3直接光气相氧化, O3-NO2同时存在时SO2的气相氧化,SO2的间接光氧化—自由基氧化;SO2的液相氧化; SO2在颗粒物表面被金属离子催化氧化;SO2被强氧化剂(O3,H2O2,NO2和HONO) 氧化。SO3溶于水形成H2SO4。2)NO 被HO2氧化成NO2, NO 和NO2被OH氧化或溶于水成HNO3。

3)所形成的酸性物质参与了成云过程,作为云滴的凝结核,或者在云层下部被雨水捕集等途径形成酸性降水迁移到地表的过程。

4)影响降水酸度的因素: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其转化条件,大气中的氨和颗粒物的酸碱性,天气形势的影响。

5) 西南地区煤中含硫量高,并且很少经脱硫处理;西南地区大气中NH3含量相对较少的地区;西南地区的颗粒物偏酸性,而北京地区的颗粒物偏碱性;西南地区潮湿多雨和多山的地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雨除:被去除物参与了成云过程,作为云滴的凝结核,使水蒸气在其上凝结,云滴吸收空气中成分并在云滴内部发生液相反应。 山谷风 海陆风 城郊风

14粗粒子膜: Dp大于2 μm主来源于机械过程所造成的扬尘、海盐溅沫、火山灰和风砂等一次气溶胶粒子,主靠干沉降和雨水冲刷去除。 酸雨的形成机理、过程及影响因素。

湿沉降: 冲刷: 第三章

分配系数:在土壤-水体系中,土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主要是溶质的分配过程(溶解),即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标化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在颗粒物-水中的分配系数与颗粒物中有机碳呈正相关,以固相有机碳为基础的分配系数即标化分配系数。

间接光解:又称敏化降解,水体中存在的天然物质如腐殖质等被太阳光激发,又将其激发态的能量转移给化合物而导致的分解反应。 计算题讲解

1.若一个天然水体的pH为7.0。碱度为1.4mmol/L,需加多少酸才能把水体的pH降低到6.0。

-5

已知 pH=6.0 时,α0=0.6920,α1=0.3080,α2=1.444*10,α=3.247;

-4

pH=7.0时,α0=0.1834,α1=0.8162,α2=3.828*10,α=1.224; 解:

查表 3-3(p110)α1 、α2,α= 1.22

-1

CT = 1.22×1.4 = 1.71 m mol.L

当加强酸使 pH = 6.0,α= 3.25,而CT不变时

-1

碱度 = 1.71 / 3.25 = 0.526 m mol.L

-1

ΔA = 1.4-0.526 = 0.874 m mol.L

2. P260作业题4、在一个pH为6.5、碱度为1.6 mmol/L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每升中需加多少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上升至8.0。若用NaOH强碱,每升中需加多少碱?(1.07mmol/L,1.08mmol/L)

解: pH=6.5 ?=1.710 CT1 =1.6×1.710 ? =

1

?1?2?2pH=8.0 ?=1.018 CT2=1.018×(1.6+2B)

加入碳酸钠时,1.6×1.710+B=1.018×(1.6+2B) CT 改变

B=1.069 mmol/L

加入NaOH时,1.6×1.710=1.018×(1.6+B) CT 不变

B=1.088 mmol/L

在一个pH为6.5碱度为1.6mmol/L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加多少mmol/L的Na2CO3才能使水体pH升至8.0.若用NaOH强碱进行碱化,又需加多少碱度? 解:总碱度=KW/ [H+] + CT(α1 + 2α2) - [H+] CT={[总碱度] + [H+] - [OH-]}

令α= 1/(α1+ 2α2) ,当pH在5~9范围内、[碱度]≥10-3mol/L时, [H+]、[OH-]项可以忽略不计,得到简化式:CT=α[碱度]

当pH=6.5时,查表得α1=0.5845,α2=8.669×10-5,则α=1.71,CT =α[碱度]=1.71×1.6=2.736mmol/L

若加入碳酸钠将水的pH升至8.0,查表得α′=1.018,此时CT值与碱度值均有变化。设加入的碳酸钠量为Δ[CO32-],则有

CT + Δ[CO32-]=α′{[碱度] + 2Δ[CO32-]} 即2.736 + Δ[CO32-]=1.018{1.6 + 2Δ[CO32-]} 解得,Δ[CO32-]=1.069 mmol/L

若加入氢氧化钠将水的pH升至8.0,其CT值并不变化,可得:

[碱度] =CT/ α′=2.736/1.018=2.688 mmol/L 碱度增加值就是应加入的氢氧化钠强碱量: Δ[OH-]=2.688-1.6=1.088 mmol/L

-3-3. P260作业题5、具有2.00×10mol/L碱度的水,pH为7.00,请计算[H2CO3 *],[HCO3 ]

-和[OH ]的浓度各是多少?

--7 -3

解: [OH ]=1.0×10 B=2.00×10mol/L

-6.35 -10.33

K1 =10 K2=10

--3

[HCO3 ]=B=2.00×10mol/L

K2?[HCO3 -]10-10.33?2.00?10?3-7

[CO3 ] ===9.36×10 mol/L ?7?10[H]2-

[H?]?[HCO3 -]10-7?2.00?10?3-4

[H2CO3 *]===4.48×10 mol/L ?6.3510K14.某水体pH=8, 碱度=1.00*10mol/L,请算出各种形态物质的浓度。

2---2-解:当pH=8, CO3的浓度与HCO3浓度相比可忽略不计,此时碱度全部由HCO3贡献,CO3的

--浓度与HCO3浓度相比可忽略,此时碱度全部由HCO3贡献。

--3

[HCO3]=[碱度]=1.00*10mol/L

--6

[OH]=1.00*10mol/L

根据酸的离解常数k1,可计算出H2CO3的浓度

+--8-3-7

[H2CO3*]=[H][HCO3]/K1=1.00*10*1.00*10/(4.45*10)

-5

=2.25*10mol/L

2-代入k2的表示式计算[CO3]:

2--+

[CO3]=k2[HCO3]/[H] -11-3-8-6

=4.69*10*1.00*10/1.00*10=4.69*10mol/L

--3-5

各浓度分别为[HCO3]=1.00*10mol/L,[H2CO3*]=2.25*10mol/L; 2--6

[CO3]=4.69*10mol/L

5. P260作业题6、若有水A,pH为7.5,其碱度为6.38 mmol/L,水B的pH为9.0,碱度为0.08 mmol/L,若以等体积混合,问混合后的pH为多少? 已知pH=7.5时 ?=1.069 pH=9.0时 ?=0.9592

解: CT1 =?×B1 =6.38×1.069=6.82 mmol/L

CT2 =?2×(B2 +[H]-[OH ])=?2 (0.80-0.01)=0.76 mmol/L

+

--3

水A碱度=6.38 mmol/L= [HCO3 ]+2[CO3 ]+[OH ]- [H]=[HCO3 ]

-2--+-

K2?[HCO3 -]4.69?10-11?6.38-3

[CO3 ]===9.46×10 mmol/L ?7.5?10[H]2-

[H?]?[HCO3 -]10-7.5?6.38[H2CO3 *]===0.453 mmol/L ?74.45?10K1[OH ]=10=3.16×10 mol/L

-2--+

水B碱度=0.80 mmol/L= [HCO3 ]+2[CO3 ]+[OH ]- [H]

--6.5

-7

=[HCO3 ]+2[CO3 ]+10

-2--5

K2?[HCO3 -]4.69?10-11?[HCO3 -][CO3 ]== ?9?10[H]2-

解得[CO3 ]=0.04 mmol/L [HCO3 ]=0.76 mmol/L

--5

[OH ]=10=0.01 mmol/L [H2CO3 *]=0.002 mmol/L

2-– –

水B + A =B中的CO3 、OH 与A中H2CO3 *反应生成HCO3 混合体系中[H2CO3 *]=(0.453-0.04-0.01)/?=0.201 mmol/L

[HCO3 ]=(6.38+0.04×2+0.01+0.76)/?=3.61 mmol/L

-

2--

pH=6.35-lg

0.201 =6.35+1.24=7.59 3.61*

-2-

6. 请推导出封闭和开放体系碳酸平衡中[H2CO3]、[HCO3]和[CO3]的表达式,并讨论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解:(1)封闭体系(溶解性CO2与大气没有交换)中存在下列平衡 CO2+H2OCO2·H2OH2CO3

+-+-H2CO3*H=HCO3 , K1=[H][HCO3]/[H2CO3] +2+2--HCO3H+CO3- , k2=[H][CO3]/[HCO3] -2-CT=[H2CO3*]+[HCO3]+[CO3]不变(封闭系统)

+2+2+

α0=[H2CO3]/G=[H] /[H]+[H]K1+K1·K2

-++2+

α1=[HCO3]/ CT=[H]K1/[H]+[H]K1+K1·K2

2-+2+

α2=[CO3]/ CT = K1·K2/[H]+[H]K1+K1·K2 α=1/2α2+α1

2---+-+-+

碱度B=α[CO3]+[HCO3]+[OH]-[H]=2α2CT+α1 CT+[OH]-[H]=(2α2+α1) CT+[OH]-[H] (2)开放体系中CO2在气相和液相之间平衡,各种碳酸盐化合态的平衡浓度可表示为PCO2和pH的函数。

依亨利定律:[CO2(aq)]=KH·PCO2

溶液中,碳酸化合态相应为:

CT = [CO2]/ α0= KH·PCO2/ α0

-+

[HCO3]= (α1/ α0 )KH·PCO2= (K1/[H])KH·PCO2

2-+2

[CO3]= (α2/ α0 ) KH·PCO2= (K1K2/[H])KH·PCO2

-2-(3)比较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可发现,在封闭体系中,[H2CO3*]、[HCO3]、[CO3]等可随pH

-2-值变化,但总的碳酸量CT始终不变。而对于开放体系CT、[HCO3]、[CO3]均随pH值改变而变化,但[H2CO3*]总保持与大气相平衡的固定数值。

0-4.05+

7.对温度为25C的地面水样作分析的结果是:总氨浓度CT=10mol/L,pH=7.5,并已知NH4

-9.25,

的酸解常数Ka=10试通过计算确定水中对鱼类有毒性的NH3浓度是否超出0.02mg/L(三级地面水水质标准)。

+ ++-9.25

解:1)NH4NH3+H, Ka=10

++

{[NH3][H]}/[NH4]=Ka 2分

-7.53-4.05-9.25

{[NH3]*10}/{10*10-[NH3]}=10 2分

[NH3]=0.0016mmol/L=0.0016*17mg/L=0.027mg/L>0.02mg/L 2分 所以 水中对鱼类有毒性NH3浓度超出了三级地面水质标准。1分

8.用氯气消毒某饮用水源,处理后水的pH=7.0,并已知HClO的酸离解常数Ka=10,试通

-过计算来确定消毒杀菌的效果是否良好,假定HClO的杀菌效力为ClO的100倍。

+--+

1)HClOH+ ClO,[ClO]/[HClO]=K/[H]

-+-7.5-7.0

pH=7.0时, [ClO]/[HClO]=Ka/[H]=10/10=0.29

-[ClO]=0.29[HClO]

-α=[HClO]/{ [HClO]+ [ClO]}=[HClO]/{ [HClO]+ 0.29[HClO]}=0.775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76%)是以杀菌效果好的HClO形态存在,所以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9. 若在pH=7.0时的用氯剂量(以Cl2计)为1mg/L,为达到同样的消毒杀菌效果且处理水的pH=8.5时,问需要多大剂量的Cl2?

+--8-已知HClO H+ClO Ka=2.9*10, 并假定HClO效率为ClO的100倍。

解:1)pH=7.0时,[Cl2]=1mg/L=0.0143mmol/L,

-[HClO]+[ClO]=0.0143mmol/L;

-+-8-pH=7.0时,因[ClO] [H]/[HClO] = 2.9*10, 故[ClO] /[HClO]=0.29;

-令[ClO]=X, 则[HClO]=(1/0.29)*X=3.45X;

--[ClO]+[HClO]=3.45X+X=0.0143, 所以[ClO]=X=0.0032mmol/L [HClO]=3.45X=0.011mmol/L

-总毒效=100[HClO]+[ClO]=1.10+0.0064=1.1064 3分

-+-8-2) pH=8.5时,代入[ClO] [H]/[HClO] = 2.9*10, 故[ClO] /[HClO]=9.164;

-令[HClO]=Y, 则[ClO]=9.164Y;

-则总毒效=100[HClO]+[ClO]=100Y+9.164Y=1.1064, 所以Y=0.010mmol/L;

-所需Cl2量[Cl2]= [HClO]+[ClO]=0.010+9.164*0.010 =0.10164mmol/L=7.2mg/L. 4分

3)所以为达到同样的消毒杀菌效果且处理水的pH=8.5时,需要7.2mg/L的Cl2。

-3

10.用Langmuir方程描述悬浮物对溶质的吸附作用,假设溶液平衡浓度为3.00*10mol/L,

-3-3

溶液中每克悬浮物固体吸附溶质为0.50*10mol/L, 当平衡浓度降至1.00*10mol/L, 每克

-3

吸附剂吸附溶质0.25*10mol/L,问每克吸附剂可吸附溶质的限量是多少? 解:1)公式 г=гmCeq/(A+Ceq) 2分

-3-3-3

2)0.50*10=гm3.00*10/(A+3.00*10) (1) 2分

-3-3-3

0.25*10=гm1.00*10/(A+1.00*10) (2) 2分

-3-3

(1) (2)联合求解得 A=3*10,吸附限量гm=1.00*10mol/L 2分

11. 作业题25、从湖水中取出深层水,其pH=7.0,含溶解氧质量浓度为0.32 mg/L,请计算pE好Eh。 ( pE=13.2 Eh=0.78 V) 解:

-7.5

11+o

O2 +H+e= H2O pE=20.75 42o

pE= pE+ lg PO2[H?]

PO2=[O2]aq /KH =1.0×10-5 /1.26×10-8 =0.79×103 Pa

pE= pE+ lg PO2[H]=20.75-7.0-0.53=13.22

o

14?Eh=0.059pE=0.059×13.22=0.78 V 12. 作业题26、在无氧消化池中和pH=7.0的水接触的气体含65%的CH4 和35%的CO2 ,请计算pE和Eh。(pE=-4.16,Eh=-0.25V)

解:

111+o

CO2 +H+e= CH4 + H2O pE=2.87 PCO2 =0.35P大气压 P CH4 =0.65P大气压 884o

1 PCO2[H?]1pE= pE+ lglg7/13-7.0=-0.03375-4.13=-4.16 =2.87+

88 P CH4Eh=-4.16×0.059=-0.25 V

2- -

13. 26、在一个pH为10.0的SO4、HS体系中(25℃),其反应为 2- + - -o2--SO4+9H+8e=HS+4H2O(l),已知其标准自由的Gf 值为SO4:-742.0kJ/mol;HS:12.6

o

kJ/mol,H2O(l):-237.19 kJ/mol。水溶液中质子和电子的Gf 为0。

o

(1) 请给出该体系的pE (pE′=4.25)

-4

(2) 如果体系化合物的总浓度为1.00×10mol/L,那么请给出下面(1)、(2)、 (3)和 (4)

的㏒C-pE的关系式。

解:?G°=-4×237.2+12.6+742.0=-194.2 kJ/mol

?G=-nEF; pEo =E/0.059=194.2×1000/8×96400×0.059=0.25/0.059=4.24

1[SO4][H?]pE= pE+ lg ?8[HS]o

2-当pE= pE时 [SO4 ]=[HS] o 2-- 2--4

当pE>>pE时 [SO4 ] >> [HS] [SO4 ]=10mol/L

o 2--

1[SO4][H?]1-

pE= pE+ lg lg-94- lg[HS] =4.25+?88[HS]o

2-lg[HS]=60-8pE o 2-- - -4

当pE<

-

1[SO4][H?]1862-pE= pE+ lg lg50+lg[SO =4.25+4 ] 88[HS?]o

2-lg[SO4 ]=8pE+52

14. 在厌氧菌作用下,按下列反应在水中产生甲烷,

+

1/2CO2+H+e 1/8CH4+1/4H2O (pE0=2.87), 若水的pH=7.00,又假定PCO2=PCH4,求水面上氧气分压是多少?

+

又已知1/4O2+H+e 1/2H2O E0=1.229V (2)

1/2+1/8

解:1)根据(1)式有 pE1= pE0+1/nlg{PCO2*[H]/PCH4}= pE0—pH=-4.13; 2分

+1/4

2)根据(2)式 pE2= pE0+1/nlg [H]*PO2}= pE0—pH+1/4lgPO2,2分 3)pE1=pE2, 求得lgPO2=-71.72 3分

-71.12-71.125-67

PO2=10大气压=10大气压*1.031*10Pa/大气压=1.96*10Pa 1分

-15.当Ph=7.0时,从pE 角度解释NO2仅在很窄的范围内存在。已知:

-+-1/2NO3+H 1/2NO2 + 1/2H2O (pE0=14.15) -++

1/6NO2+4/3H + e 1/6NH4 + 1/3 H2O (pE0 =15.14)

--解:由(1)式,当[NO2]/[NO3]=20时,

--pE1=pE0+1/2lg[NO3]/[NO2]-pH =14.15+1/2lg(1/20)-pH

2-

=13.50-pH;

-+

由(2)式,当[NO2]/[NH4]=20时,

-+

pE2=pE0+1/6lg[NO2]/[NH4]-4/3pH =15.14+1/6lg20-4/3pH =15.36-4/3pH =15.36-4/3pH;

-所以NO2主要存在于13.50-pH>pE>15.36-4/3pH范围内;

-如当pH=7.0时,只有当体系的6.50>pE>6.03时,NO2才是主要形态;

3+2+

16.已知Fe + e Fe, E=0.77v (1)

2+--15

Fe(OH)2 Fe + 2OH , Ksp1=6.0 10 (2)

3+-–38

Fe(OH)3 Fe + 3OH , Ksp2=2.0 10 (3)

-

求 Fe(OH)3 + e Fe(OH)2(s) + OH的pE0值。 解

1) pE(Fe(OH)3/Fe(OH)2)=pE0(Fe(OH)3/Fe(OH)2)+lg{1/[OH-]}; 2) pE(Fe(OH)3/Fe(OH)2)=pE0(Fe3+/Fe2+)+lg(Fe3+/Fe2+) =pE0(Fe3+/Fe2+)+lg{Ksp2/[OH-]3}*{[OH-]2/Ksp1}

=pE0(Fe3+/Fe2+)+lg(Ksp2/Ksp1)+lg(1/[OH-])=0.77/0.059+lg2.0*10-38/6.0*10-15+ lg(1/[OH-]) =-9.43+ lg(1/[OH-]) pE0{(Fe(OH)3/Fe(OH)2)}=-9.43 1分 3)

17.从pH为7.4的水样中测得[Cr(Ⅲ)]=0.5nmol/L, [Cr(Ⅵ)]=0.3nmol/L, 求处于平衡状态时的pE0值和pE值。已知铬的两种形态间转换反应为:

2-++66.1

CrO4+6H+3e Cr(OH)2+2H2O; K =10(1)

解:

1) 根据(1)式, pE0=(1/n)*lgK=(1/3)*66.1=22.03 4分

2-++

2) pE=pE0+(1/3)*lg{[CrO4]*[H]6/[Cr(OH)2]}= 7.16 4分

在天然水中Mn(Ⅱ)和Mn(Ⅳ)间的反应如下:

+2+

MnO2(S) + 4H + 2e ? Mn+2H2O E°=1.28V

-1-1

设河水中pH=7.0,DO=8mgl,海水pH=8.3,DO=7mgl,试求从河水到海水锰离子浓度的变化(常温下)。

2+

19.含Cd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为8.0,请算出水中剩余Cd浓度(已知CdS的溶

-27 2+-20

度积为7.9×10)。[Cd]=6.8×10 mol/L) 解: 饱和水溶液中,H2S浓度总在0.1mol/L

[H+]2[S2-]=K1K2[H2S]=8.9×10-8×1.3×10-15×0.1=1.16×10-23 [S2- ]=1. 61×10-23 /10-8×2 =1.16×10-7 mol/L

[Cd2+]=KsP/[S2- ]= 7.9×10-27 /1.16×10-7 =6.8×10-20 mol/L

-2-5

20.假设有一溶液,含未络合NTA浓度为1.00*10mol/L, Pb(Ⅱ)的总浓度为1.00*10mol/L, pH=12.50, 问 (综合应用D)

(1)溶液中NTA将以何种形式存在?

-2+2+

(2)[PbT]与[Pb]之比率为多大?[Pb] 为多少?

-2-3-11

已知NTA的三级离解常数k1,k2,k3分别为:1.8*10, 1.12*10, 5.25*10

2+--20

Pb(OH)2 Pb+2OH (1) Ksp=1.61*10 2+3-- 11

Pb+T PbT (2) Kf=2.45*10

3-3--2

解:1)根据离解常数,可大致判断NTA主要以T形式存在于溶液中,[T]=1.00*10mol/L;

-2+3- 由(2)式得Kf= [PbT]/([Pb][T])

-2+3-11-29

所以[PbT]/[Pb]=Kf*[T]=2.45*10*1.00*10=2.45*10 3分

2+-22+-2-17

3)pH= 12.50时,由Ksp=[Pb][OH], 得[Pb]=Ksp/[OH]=1.61*10mol/L 2分

21. NTA(分子式为N(CH2COO-)3)是一个三元酸H3T,其pK1=1.66, pK2=2.95, pK3=10.28;NTA的离解态能溶解Pb(OH)2沉淀形成溶解态的络合物,问(1)pH=7~9时溶液中NTA将以何种形式存在?

--(2)pH=7和9时,[PbT]与[HT2]之比率分别为多大?

2+--20

已知:Pb(OH)2 Pb+2OH (1) Ksp=1.61*10 2+3-- 11

Pb+T PbT (2) Kf=2.45*10 解:(1) 因为pK2+1.3< pH=7~9 < pK3-1.3,

2-所以pH=7~9时溶液中NTA将HT形式存在 (2分)

2---(2)Pb(OH)2(s)+HT PbT+OH+H2O (1分)

--2-K=[PbT][OH]/[HT](1分)

2+3--+3-=Kf[Pb][T] [OH]/[H][T]/Ka3(1分)

2+-2+-= Kf Ka3 [Pb] [OH]/[H] [OH]

11-10.28-20-14

=KfKa3Ksp/Kw=2.45×10××10×1.61×10/1.0×10

-5

=2.071*10(1分)

-2--[PbT] /[HT]=K/ [OH]

-2--pH=7时,[PbT] /[HT]=K/ [OH]=207.1(1分)

-2--pH=9时,[PbT] /[HT]=K/ [OH]=2.071(1分)

22. 某水体含有300mg/L的悬浮颗粒物,其中70%为细颗粒(d<50μm),有机碳含量为10%,

6

其余的粗颗粒有机碳含量为5%,已知苯并芘Kow为10,请计算该有机物的分配系数. 解:Kp=Koc[0.2(1-f)Xsoc+fXfoc]

=0.63Kow[0.2(1-f)Xsoc+fXfoc]

6

=0.63*10[0.2(1-70%)5%+70%*10%]

=4.6*10

4

简答题

1 天然水的主要组成有哪些?

答: 天然水的基本组成包括颗粒物 ,金属离子,气体:O2(DO),CO2, H2S和水生生物等. 4水体中主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有哪些。有机物的生物氧化反应次序是什么,该次序由哪些因素决定,其中哪一个是主要因素?

--2+2-- 答: 主要的氧化剂: O2, NO3, NO2, Fe, SO4, S, CO2, HCO3;

- 主要的还原剂: 有机物, H2S, S, FeS, NH3, NO2.

有机物的生物氧化顺序: 有O2时进行有氧氧化, 无O2时依次进行 反硝化→ 锰还原→硝酸盐氨化 → 铁还原 → 酒精发酵 → 硫酸盐还原→ 甲烷发酵→ 质子还原。 决定因素:1)电对的pE值(最重要的); 2)O2,分压;

3)微生物等的催化作用; 4)反应物的浓度。

5 pE、 E、 E0、 pE0 、K之间有哪些关系。

答:pE= E/ 0.059; pE0= E0/ 0.059; E0=RTlnK/nF;

E=E0 + 0.059/nlg{[氧化态]/[还原态]}, pE=pE0 + 1/nlg{[氧化态]/[还原态]} 6 何为“决定电位体系”,对于正常水体和污染水体的决定电位体系分别是什么? 答:当一种体系数量较其他体系高得多,则混合体系的电位将几乎等于存在量较多的体系的电位,这一含量较多的体系称为“决定电位体系”。

对于正常的水体(充氧)氧系统是“决定电位”系统。

2-2- 厌养条件(反硫化细菌)时由“有机物”决定电位 ,以SO4/S间接表示

7.简述腐殖质的来源、主要成分有哪些?腐殖质在化学结构方面它有哪些特点。腐殖质的环境化学意义。 答:来源:土壤中生物体特别是植物死亡后,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分解后残留物。 主成分:溶于酸又溶于碱的富里酸; 不溶于酸而溶于碱的腐殖酸; 不溶于酸又不溶于碱的胡敏质。

化学结构的特点:核心是一个含大量有机杂原子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核心外围联结有很多 功能基团。

1) 以C链为骨架,以-O-, -N- 为交联基团; 2) 含氢键,带有很多含氧功能基;

3) 分子量大,如胡敏质腐殖酸分子量可达几万; 4) 分子 内多处带有电荷,高度极性;

5) 分子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类的部分易发生水解;芳核部分不易发生化学降解和生

物降解。

n+

环境化学意义:1)对M有鳌合作用,对有机物有吸附作用,是天然的净化剂;

2)加工生产饮用水的氯化过程,腐殖质与药剂Cl2反应,生成三卤甲烷类化合物(THMs)具有强致癌性;

3)作为光敏物质参加光化学反应。

7 天然水体中,最重要的配位体有哪些,比较重要的配位体又有哪些。

----答:最重要的无机配位体有OH ,X(Cl,F),腐殖酸,生活废水中的洗涤剂,清洁剂

等;

2--2--

比较重要的配位体有CO3, HCO3, S,H2PO4,农药和大部分得环状化合物、氨基酸、糖等。

8 含H2S的还原环境与不含H2S的还原环境,谁的pE值大。

2-- 答:电对SO4/H2S 的pE0为5.75,NO3/NH3的pE0为 14.90, 电对CH3OH/CH4的pE0为9.88,电对CO2/CH4的pE0为2.87。 9 逐级稳定常数kn与βn 的关系。 答 K:为逐级稳定常数,β:为积累常数 βn=k1×k2×k3×k4×??kn M→ML→ML2→??→MLn Kn=[MLn]/[MLn-1][L] βn=[MLn]/{[M][L]n} Kn, βn愈大,配合物愈稳定

10 试解释加入过量凝结剂或絮凝剂后,反而达不到预期凝聚目的的原因。

答:1)pH升高,形成Mn+的各级可溶性羟基络合物;

--2-n+

2)溶液中Cl, CN,S等各种配位体都可能与M形成各级络离子。

n+

3)M与凝结剂或其水解多核络合物形成各级可溶性络合物。

11 水体中常见的吸附剂有哪些。 答:水体中常见的吸附剂有: ① 矿物微粒合黏土矿物 ② 金属水合氧化物 ③ 腐殖质及有机胶体

④ 水体悬浮沉积物:以矿物微粒特别是黏土矿物为核心骨架,有机物和金属水合氧化物结合在矿物微粒表面上,并且成为各微粒间的粘附架桥物质,将若干微粒组合成絮状聚集体。 12 试比较Frundlich 与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看看

答:1)表达式不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为г=x/m=(C0-C)/m=KfCn 或 lgг=lgKf+nlgC Langmuir等温式为г=гmKC/(1+KC)

2) 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为经验式,Langmuir等温式为理论式—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3)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适于浓度不大不少的溶液,例大多数粘土矿物微层间内表面吸附为,Langmuir等温式适应于水合氧化物与腐殖质类颗粒物对各种浓度污染物的吸附,且式中每一数值都有一定的物理意义,但不适于粘土;可求出单分子层的饱和吸附量,因而能求K。为;

14 简述底泥中重金属释放的可能途径。

+2+n+

答:1)盐浓度升高,M和M与M置换

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在湖泊,河口及近岸的沉积物中一般有较多的耗氧物质,使一定深度以下沉积物中的氧-还电位降低,使Fe Mn氧化物可部分或全部溶解,使其吸附或与之共沉淀的重金属离子也同时释放出来.

n+

3) pH值降低,导致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溶解,H+的竞争作用增加了M的解吸量; 4)天然或合成的配合剂使用量增加,能和重金属形成可溶性配合物,有时这种配合物稳定度

n+

较大,可以溶解态存在,使M从固体上解吸出来。

n+

5)生化迁移,M随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产物进入水中。

15简述底泥对有机污染物的分配作用。

随便看看

答: 在土壤—水体系中,土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作用主要是溶质的分配过程(溶解),即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包括水生生物脂肪以及植物有机质等)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而且在溶质的整个溶解范围内,吸附等温线都是线性的,与表面吸附位无关,只与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相关。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16 简述水体的八大污染物及其来源。

答: 好氧有机物——能较快被微生物降解成CO2和H2O的有机物,以BOD5表示mg/L,例生活污水和部分工、农业废水;

合成有机物——包括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农药,工业有毒物和其他有机物及其降解物; 植物营养物——如N、P等能刺激草类及水草生长,使BOD5升高的物质,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无机物及矿化物质——城市及工业废水的排出,采矿废水的抛弃;其危害随物质的种类、存在形态和水体的物化性质和生物不同而不同;

沉积物— 来自土壤碎屑,沙砾及岩石冲刷下来的无机矿物的部分来自工业排放的颗粒物以及无机物在迁移过程中所产生的颗粒物;

放射性物质—来自放射性矿床的开采,冶炼,核电站,反应堆及放射性物质的使用等。含量以Cd射剂量单位(如蜕变数/秒);

热污染— 发电厂等排放大量的冷却水导致水体温度升高,造成水的密度及黏度减少,悬浮物的沉积速度加快;

致病污染物—人类排泄物、医院、屠宰场以及船舶废水排入水体的病源微生物与细菌,测定大肠杆菌的数目。

其中有毒有机污染物包括:农药、多氯联苯、卤代脂肪烃、醚类、单环芳香族化合物、苯酚类和甲酚类、酞酸脂类、多环芳烃类、亚硝胺等。重金属污染包括:Cd、Hg、Pb、As、Cr、Cu、Zn、Tl、Be等。

17 请写出矿山酸性废水的形成反应式, 并提出控制酸性废水形成的可能方法。(可能

是选择)

答: 形成的反应式:

2+2-+

FeS2+7/2O2+H2O → Fe+2SO4+2H 2++3+

Fe+1/4O2+H → Fe+1/2H2O 3++Fe+3H2O → Fe(OH)3↓+3H

3+2+2-+

FeS2+14Fe+8H2O → 15Fe+2SO4+16H

3+2+2-+

S+6Fe+4H2O → 6Fe+SO4+8H

2-+

S+3/2O2+H2O→ SO4+2H

控制方法:封闭废矿井,或向其中充入惰性的氮气;将流过矿井的地面水旁引到别处;用化学杀菌剂杀灭铁细菌;引进能与铁细菌发生拮抗的其他微生物群;向水中加入过量的三价铁盐,可抑制生金菌的生长。

18 影响水体中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的因素有哪些?有可能是选择而已

答: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

1)物理性质:降解性,脂溶性和水溶性。一般,降解性小、脂溶性高、水溶性低的物质,

生物浓缩系数高;反之,则低。

2)生物方面:生物种类、大小、性别、器官、生物发育阶段等; 3)环境条件:温度、盐度、水硬度、pH值、氧含量和光照状况等。

从动力学观点看,水生生物对水中难降解物质的富集速率,是生物对其吸收速率、消除速率及由生物机体质量增长引起的物质稀释速率的代数和。 第四章 问答题

1.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试用它们二者的关系讨论我国南方土壤酸度偏高的原因。P275

+

答:根据土壤中H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两大类。

(1)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3+

(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经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即可增加土

+

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

潜性酸度>>活性酸度, 代换性是潜性酸度的主要来源, 南方土壤中岩石或成土母质的

3+3+

晶格被不同程度破坏,导致晶格中Al释放出来,变成代换性Al,增加了土壤的潜性酸度,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土壤活性酸度,表现为pH值减小,酸度偏高。 2. 土壤的缓冲作用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作用原理。

答:土壤缓冲性能包括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和土壤胶体的缓冲性能:

(1)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土壤溶液中H2CO3、H3PO4、H4SiO4、腐殖酸和其他有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具有缓冲作用。以碳酸及其钠盐为例说明。向土壤加入盐酸,碳酸钠与它生成中性盐和碳酸,大大抑制了土壤酸度的提高。

Na2CO3 + 2HCl2NaCl + H2CO3

当加入Ca(OH)2时,碳酸与它作用生成难溶碳酸钙,也限制了土壤碱度的变化范围。

H2CO3 + Ca(OH)2CaCO3 + 2H2O 土壤中的某些有机酸(如氨基酸、胡敏酸等)是两性物质,具有缓冲作用,如氨基酸既

有氨基,又有羧基,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

NH2RCHCOOH+ HClRCHCOOH NH3ClNH2RCHCOOH+ NaOHRCHNH2+ H2OCOONa

(2)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能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

对酸缓冲(M-盐基离子):

土壤胶体 M+HCl土壤胶体 H+MCl

对碱缓冲:

土壤胶体 H+MOH3+

土壤胶体 M+H2O

Al对碱的缓冲作用:在pH小于5的酸性土壤中,土壤溶液中Al有6个水分子围绕,

-3++-当OH增多时,Al周围的6个水分子中有一、二个水分子离解出H,中和OH:

3+- 4+

2Al(H2O)6 + 2OH[Al2(OH)2(H2O)8] + 4H2O 3. 简述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因素。

答:1)植物的种类:不同植物种类或同种植物的不同植株从土壤中吸收转移重金属的能力是不同的;(2分)

2)土壤种类:土壤的酸碱性和腐殖质的含量都可能影响到重金属向植物体内的转移能力;(2分)

3)重金属形态:土壤pH、Eh的改变或有机物的分解都会引起难溶化合物溶解度发生变化,而改变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2分) 4)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迁移能力。(1分)

4.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作用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答:不同种类的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不同,同种植物由于其分布和生长的环境各异可能表现出对某种重金属有明显的耐性。

(1)植物根系通过改变根系化学性状、原生质泌溢等作用限制重金属离子的跨膜吸收。 (2)重金属与植物的细胞壁结合,而不能进入细胞质影响细胞代谢活动,使植物对重金属表现出耐性。

(3)酶系统的作用。耐性植物中酶活性在重金属含量增加时仍能维持正常水平,此外在耐性植物中还发现另一些酶可被激活,从而使耐性植物在受重金属污染时保持正常代谢过程。

(4)形成重金属硫蛋白或植物络合素,使重金属以不具生物活性的无毒螯合物形式存在,降低了重金属离子活性,从而减轻或解除其毒害作用。

③农药种类:不同农药在土壤中通过质体流动转移的深度不同。如林丹和DDT。 6. 比较DDT和林丹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与归趋的主要途径与特点。P296-298

DDT和林丹迁移转化、归趋主要途径与特点比较如下表所示: 迁移转化、归趋途径 1)在土壤中移动不明显,易被吸附 2)通过根系渗入植物体 3)在土壤中按还原、氧化和脱氯化氢等机理被微生物降解 4)光解 1)从土壤和空气转入水体 2)挥发而进入大气 3)在土壤生物体内积累 4)植物积累 特点 1) 不溶于水,高亲脂性,易通过食物链放大,积累性强 2)挥发性小,持久性高 3)在缺氧和高温时降解速度快 4)南方水田里DDT降解快于北方 1) 易溶于水,遇碱分解 2) 挥发性强,持久性低 3) 在生物体内积累性较DDT低 3+

DDT 林丹

第五章

16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个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物质,通过吞食低营养物质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P311

17生物积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P311

19 毒物的拮抗作用——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小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综合。就

是说,其中,某一毒物成分能促进机体对其他毒物成分的降解加速、排泄加快、吸收减少或产生低毒代谢物等,使混合物的毒性降低。P361 第六章

肝肠循环: 有些物质由胆汁排泄,在肠道运行中又重新被吸收,该现象称为肝肠循环。 急性毒作用: 高剂量(浓度)毒物在短时间内进入机体致度毒为急性毒作用。

慢性毒作用:低剂量(浓度)毒物长期逐渐进入机体,累积到一定程度后而致毒为慢性毒作用。

简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及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答: 生物膜主要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镶嵌组成的、厚度为75-100?的流动变动复杂体。在磷脂双分子层中,亲水的极性基团排列于内外两侧,疏水的烷链端伸向内侧,所以在双分子层中央存在一个疏水区,生物膜是类脂层屏障。

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有: 膜孔滤过, 被动扩散, 被动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胞吞和胞饮等.

5 简述影响毒物的毒性大小的因素;P359 答: 1)有毒物的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如毒物的分子立体结构,分子大小、官能团、溶解度、电离度、脂溶性等);

2)毒物所处的基体因素(如基体的组成、性质等);

3)机体暴露于毒物的状况(毒物的剂量,浓度,机体暴露的部位及途径等);

4)生物因素(如生物种属差异、年龄、体重、性别、遗传及免疫情况、营养及健康状况等);5) 生物所处的环境(温度、湿度、气压、季节及昼夜节律的变化、光照、噪声等)。 7 两种毒物的联合作用的方式有哪些。P361 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毒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称为毒物的联合作用。毒物的联合作用通常分为四类。

(1) 协调作用: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其中各个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就是

说,其中某一毒物成分能促进机体对其他毒物成分的吸收加强、降解受阻、排泄迟缓、蓄积增多或产生高毒代谢物等,使混合物毒性增加。

(2) 相加作用:指联合作用的毒性,等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即其中

各毒物成分之间均可按比例取代另一毒物成分,而混合物毒性均无改变。当各读物成分的的化学结构相近、性质相似、对机体作用的部位及机理相同时,其联合的结果往往呈现毒性相加作用。

(3) 独立作用:各毒物对机体的侵入途径、作用部位、作用机理等均不相同,因而在其

联合作用中各毒物生物学效应彼此无关、互不影响。即独立作用的毒性低于相加作用,但高于其中单项毒物的毒性。

秸抗作用: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小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综合。就是说,其中,某一毒物成分能促进机体对其他毒物成分的降解加速、排泄加快、吸收减少或产生低毒代谢物等,使混合物的毒性降低。

的条件下再转化。主要反应式如下:

1(C6H10O5)n →C12H22O11 →C6H12O6 → 2CH3COCOOH → 6CO2+4H2O 无氧时丙酮酸的发酵

丙酸发酵: 2CH3COCOOH+ 4H→ CH3CH2COOH+ CH3COOH+HCOOH

乙醇发酵: 2CH3COCOOH+ 2H→ CH3CH2COOH+CH3CH2OH+CO2 乳酸发酵: CH3COCOOH+2H → CH3CHOHCOOH 丁酸发酵: 3CH3COCOOH+H2O → CH3(CH2)2COOH+CH3COOH+3CO2+H2 甲烷发酵

2CH3CH2OH+CO2 → 2CH3COOH+CH4

2CH3CH2CH2COOH+CO2+2H2O →4CH3COOH+CH4 CH3COOH→ CO2+ CH4

甲烷发酵是有机物在无氧条件下降解的最终阶段 9 简述蛋白质类物质的生物降解过程;

答: 首先是在细菌体外水解酶参与下发生水解,肽链断开形成较小分子量的二肽,就可以进入细胞膜内进一步降解成氨基酸

蛋白质 → 示→胨 →多肽→二肽 → 氨基酸 氨基酸脱氨脱羧成脂肪酸 有氧:

RCHNH2COOH+1/2O2酶→RCOCOOH +NH3

RCHNH2COOH+1/2O2 酶→RCOOH+NH3+CO2 脱氨脱羧 无氧时氨基酸的转化反应 氢化作用:

RCHNH2COOH +2H 酶→RCH2COOH +NH3 羟基化:

RCHNH2COOH+水解酶→ RCHOHCOOH +NH3

或 → C2H5OH +CO2+NH3(Ser,Thr) 自身氧化还原:

2RCHNH2COOH+酶→ RCOCOOH + R‘CH2COOH+ 2NH3 转氨基作用

R1CHNH2COOH +R2COCOOH → R1COCOOH +R2CHNH2COOH 第六章

13简述表面活性剂的降解过程。P431-432

答:主要靠微生物的降解,本身的结构影响很大; 阴离子型:直链烷烃>端基有支链取代的>三甲基的;

非离子型:直链伯、仲醇乙氧基化合物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作用下能有效地进行降解; 阳离子型:由于其杀菌能力,必须注意负荷量和微生物的驯化。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机理主要是烷基基链上的甲基氧化(w)氧化)β氧化、芳香环的氧化降解和脱磺化。 (1)甲基氧化:主要是疏水基团末端的甲基氧化为羧基的过程: RCH2CH2CH3→RCH2CH2CH2OH → RCH2CH2CHO →RCH2CH2COOH

(2)β氧化:分子中的羧酸在HSCoA作用下被氧化,使末端第二个碳键断裂的过程:(3)芳香环的氧化降解(4)脱磺化

1 环境中Cd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2 Cd在水体和土壤溶液中与哪种配位体络合,主要的存在形态是什么? 3 在旱地和水田中Cd的主要存在形态分别是什么?

4 简述Cd的生物迁移特征(吸收形态,在植物各器官中的分布)。 5 简述Cd污染的主要危害。

水俣病的治病过程?

2CH3CH2OH+CO2 → 2CH3COOH+CH4

2CH3CH2CH2COOH+CO2+2H2O →4CH3COOH+CH4 CH3COOH→ CO2+ CH4

甲烷发酵是有机物在无氧条件下降解的最终阶段 9 简述蛋白质类物质的生物降解过程;

答: 首先是在细菌体外水解酶参与下发生水解,肽链断开形成较小分子量的二肽,就可以进入细胞膜内进一步降解成氨基酸

蛋白质 → 示→胨 →多肽→二肽 → 氨基酸 氨基酸脱氨脱羧成脂肪酸 有氧:

RCHNH2COOH+1/2O2酶→RCOCOOH +NH3

RCHNH2COOH+1/2O2 酶→RCOOH+NH3+CO2 脱氨脱羧 无氧时氨基酸的转化反应 氢化作用:

RCHNH2COOH +2H 酶→RCH2COOH +NH3 羟基化:

RCHNH2COOH+水解酶→ RCHOHCOOH +NH3

或 → C2H5OH +CO2+NH3(Ser,Thr) 自身氧化还原:

2RCHNH2COOH+酶→ RCOCOOH + R‘CH2COOH+ 2NH3 转氨基作用

R1CHNH2COOH +R2COCOOH → R1COCOOH +R2CHNH2COOH 第六章

13简述表面活性剂的降解过程。P431-432

答:主要靠微生物的降解,本身的结构影响很大; 阴离子型:直链烷烃>端基有支链取代的>三甲基的;

非离子型:直链伯、仲醇乙氧基化合物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作用下能有效地进行降解; 阳离子型:由于其杀菌能力,必须注意负荷量和微生物的驯化。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机理主要是烷基基链上的甲基氧化(w)氧化)β氧化、芳香环的氧化降解和脱磺化。 (1)甲基氧化:主要是疏水基团末端的甲基氧化为羧基的过程: RCH2CH2CH3→RCH2CH2CH2OH → RCH2CH2CHO →RCH2CH2COOH

(2)β氧化:分子中的羧酸在HSCoA作用下被氧化,使末端第二个碳键断裂的过程:(3)芳香环的氧化降解(4)脱磺化

1 环境中Cd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2 Cd在水体和土壤溶液中与哪种配位体络合,主要的存在形态是什么? 3 在旱地和水田中Cd的主要存在形态分别是什么?

4 简述Cd的生物迁移特征(吸收形态,在植物各器官中的分布)。 5 简述Cd污染的主要危害。

水俣病的治病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qn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