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5-02 19:3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回忆鲁迅先生》读后感

这篇《回忆鲁迅先生》里,她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对于鲁迅先生的深深的崇敬与感激。她还运用了自己善于机敏地捕捉细节的特长,充分地施展出了女性

作者细腻、清新的笔调,为读者刻画出了一个特别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先生的形象。萧红当时经常出入于鲁迅先生的家中,她用自己的笔,把读者轻轻地领进了鲁迅

家敞开的大门,让读者看到了鲁迅家庭的和—谐、生活的朴素。

她细腻地描绘了鲁迅、许广平、海婴一家生活起居的习惯,鲁迅先生饮食的

爱好、衣着的怪癖、工作的劳累、临终前的病容,以及许广平先生的操劳、海婴

的顽皮,甚至描绘了两位年老保姆与日本医生的面影,她还细致地描绘了客厅、

卧室的陈设,一草一木的姿态,以及她与鲁迅全家之间的感情。在萧红的笔下,

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还是一个和蔼宽厚的老人;他不仅是中国文化

界的思想领袖,他还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了解

儿子的好父亲,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萧红这篇

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非常富有女性作家的特点,比起其他一些纪念鲁迅先生的

文章来,特别具有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

这篇回忆录非常好读,也很有趣,完全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前不妨预先布置

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以前大家都学过不少鲁迅的作品,对鲁迅到底有什么样

的印象?是否真的理解和喜欢鲁迅?带着这个问题进入阅读,让传记的有关描写

来比照和丰富同学们对鲁迅的印象。因为这篇回忆录对鲁迅的描写非常生动有趣,显然和通常对鲁迅的认识有些“落差”,学生的兴趣也在这里。阅读中应当提醒

同学们,我们接触的不止是一个热情、幽默、睿智的鲁迅,还应当深入一步,思

考一下自己对鲁迅的思想、人格的认识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当同学们通过阅读发

现鲁迅也有如此生活化、人性化的一面,完全可以很放松地走近这位文化巨人时,教学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

这一课除了获得对鲁迅的新认识,还有一个潜在的目标,也是更高的要求,

就是让同学们能够由此而思考怎样看待像鲁迅作品这样的“经典”的问题。对鲁

迅有隔膜,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同学们毕竟年轻,对鲁迅作品及其为人还不能

充分理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对鲁迅高度评价的定论,先入为主地框定了

我们的头脑,反而阻碍了对鲁迅精神丰富性的认识。要让同学们了解,属于经典

的东西,对于后世读者特别是年轻人都是有距离的,包括对他所属时代以及语言

表达等方面的隔膜,都可能成为阅读障碍。我们不可能像读当下流行小说那样顺

畅轻快。但要真正了解人类的智慧,吸取精神力量,提高自己的人格境界,还是

要学习经典。对经典的学习要有一份尊崇,一份超越,高雅的阅读品味需要逐步

培养。

此外,要重视对这篇回忆录的艺术赏析,要让学生了解:

一、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捉传主日常生活的细节,随意点染,就把鲁迅写活,展现出一位伟人性格的丰富性。

二、这篇作品与一般传记不同,文学性很强,作者感情的融入非常多,文笔

散漫而又抒情。因为是回忆录,有许多印象片断的重现,包括对一些生活细节的

捕捉与体味,描写似乎很随意,甚至有些零碎,却一点也不觉得繁琐,读着读着,许多印象就连贯凝聚起来,让我们看到鲁迅生动丰富的个性,看到伟人生活化、

人情味的一面。

三、注意这篇回忆录的叙述角度,特别是对传主情感评价的心理视角,作品

中的“我”往往一身二任,既是事件发生的见证人,同时也是事件的评价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qk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