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诊考试题库 - 选择题带答案版

更新时间:2024-01-29 06: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单选题(请将一个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 确立辨证论治理论的著作是(B)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诸病源候论》 D.《景岳全书》

E.《瘟病条辨》

2.第一部中医脉诊专著是(C)

A.《难经》 B.《频湖脉学》 C.《脉经》 D.《脉诀》 E.《三指禅》

3.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成书于( C )。

A.汉代 B.晋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4.首创“诊籍”的作者是( B )。

A.扁鹊 B.淳于意 C.张仲景 D.华佗 E.张景岳

5.《脉经》的作者是( B )。

A.扁鹊 B.王叔和 C.李时珍 D.滑寿 E.张景岳 6.《濒湖脉学》的作者是( D )。

A.张仲景 B.张景岳 C.叶天士 D.李时珍 E.孙思邈

7.伤风表证病人常表现为( D )。

A.恶寒重,发热轻 B.发热重,恶寒轻 C.发热轻而恶风 D.发热与

恶寒并重 E.寒热往来

8.患者素体阳虚,不温肌表,故见( B )。

A.但热不寒 B.但寒不热 C.恶寒发热 D.寒热往来 E.并无寒 热

9.若风热内传,正盛邪实,常可见( C )。

A.潮热 B.微热 C.壮热 D.郁热 E.虚热

10.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属于( A )。

A.湿温潮热 B.阴虚潮热 C.阳明潮热 D.骨蒸潮热 E.气虚发 热

11.外感风邪所致中风表虚证,常见( B ).

A.无汗出 B.有汗出 C.大汗出 D.冷汗出 E.热汗出

12.患者蒸蒸汗出,兼壮热口渴者,属( D )

A.战汗 B.绝汗 C.自汗 D.大汗 E.盗汗

13.患者关节疼痛,沉重不移者,属( B )。

A.行痹 B.着痹 C.痛痹 D.热痹 E.虚痹

14.消渴患者口渴饮水的特点是( C )。

A.口不渴饮 B.渴不多饮 C.大渴引饮 D.饮不欲咽 E.饮人即

15.食少纳呆,兼消瘦,腹胀,便溏者,属( A )

A.脾胃气虚 B.湿邪困脾 C.肝胆湿热 D.食滞内停 E.脾阳虚 弱

16.妇女带下黄臭,多因( E )。

A.脾虚生湿 B.冲任损伤 C.带脉不固 D.肝郁化火 E.湿热

下注

17.大便时干时稀,多见于( D )。

A.胃气亏虚 B.脾气亏虚 C.中气下陷 D.肝郁乘脾 E.大

肠湿热

18.下列何项与发热性疾病无关( D )。

A.恶风 B.恶寒 C.寒战 D.畏寒 E.肢厥

19.患者寒热往来,发无定时,见于( B )。

A.表证 B.半表半里证 C.少阴病 D.厥阴病 E.疟疾病

20.患者前额部疼痛,属何经头痛( C )。

A.太阳经 B.少阳经 C.阳明经 D.气血两虚 E.阴虚

21.患者病中兼见口甜,多因( B )。

A.脾胃气虚 B.脾胃湿热 C.肝胆湿热 D.肝胃郁热 E胃阴

亏虚

22.患者盗汗的原因多为(D )

A.气虚 B.血虚 C.气血两虚 D.阴虚 E.阳虚

23.亡阴患者出汗,多为( C )

A.自汗 B.盗汗 C.热汗 D.冷汗 E.战汗

24.自觉怕冷,加衣盖被或近火取暖不能缓解者,B

A.恶风 B.恶寒 C.畏寒 D.寒战 E.肢厥

25.初病即出现恶寒发热并见,多为( C )。

A.半表半里证 B.疟疾 C.外感表证 D.里证 E.表证人里

26.患者便秘,兼见面色苍白、渴喜热饮者,属( B )

A.阴液亏损 B.阴寒内结 C.气阴两亏 D.气血不足 E.血虚

不润

27.妇女带下清稀,量多色白,多因( B )。

A.湿热下注 B.脾虚湿注 C.肝经郁热 D.寒湿困遏 E.肾阳亏虚

28.肝阳上亢患者头痛的特点是( E )。

A.隐痛 B.重痛 C.掣痛 D.刺痛 E.胀痛

29.下列各项中,与“渴不多饮”无关的是( E

A.湿热内蕴 B.热入营血 C.痰饮内停 D.阴虚内热 E.阳气虚弱

30.疼痛独见于足跟部,应考虑( D )。

A.肝血瘀滞 B.肝血不足 C.脾虚精亏 D.肾虚精亏 E.寒凝肝脉

31.患者大便先干后稀,应属( C )。

A.邪热伤津 B.肝郁乘脾 C.脾胃虚弱 D.胃阴亏损 E.寒湿困脾

32.痢疾患者的大便特点是( C )。

A.暴注下泄,色黄而臭 B.排便不爽,溏结不调 C.里急后重,便下脓血

D.腹泻不爽,便溏如糜 E.滑脱不禁,下利清谷

33.胃脘灼痛,饥不欲食,证属( B )。

A.胃火炽盛 B.胃阴亏虚 C.肝气犯胃 D.胃肠气滞 E.食滞胃脘

34.患者困倦易睡,头目昏沉者,多属( B )。

A.脾气虚弱 B.痰湿困阻 C.心肾阳虚 D.心脾两虚 E.邪人心包

35.小便黄赤,伴尿频、尿急、尿痛者,为( A

A.膀胱湿热 B.热盛伤津 C.肾气不固 D.下焦虚寒 E。心火亢盛

36.胸痛,潮热,咯痰带血,盗汗者,属( B )。

A.肺热壅盛 B.肺阴亏虚 C.痰湿阻肺 D.痰热壅肺 E.燥邪犯肺

37.患者视物不清,模糊不明者,多属( B )。

A. 目眩 B. 目昏 C.雀目 D.歧视 E.眼花

38.察神,突出地表现于( B )。

A.面色 B.目光 C.言语 D.表情 E.脉象

39.患者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属于(C

A.得神 B.失神 C.少神 D.假神 E.神乱

40.阳热亢盛的患者,其面色常见( D )。

A.红黄隐隐 B.两颧潮红 C.泛红如妆 D.满面通红 E.白里透红

41.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 B )。

A.苍黄 B.萎黄 C.黄胖 D.阳黄 E.阴黄

42.颜面白光白虚浮,其病因多属( D )。

A.血虚 B.寒凝 C气虚 C.阳虚 气滞

43.小儿囟门迟闭,骨缝不合,是( C )。

A.囟陷 且囟填 C.解颅 C. 大头瘟 E.小儿先愚

44.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疼者是(B

A.痈 B.疽 C.疔 D.疖 E.疮

45.咯痰清稀量多,色白滑而易咯,属( B

A.寒痰 B.湿痰 C.风痰 D. 燥痰 E.热痰

46.正常人舌体瘦而偏红,常见于( D )。

A.老年人。B.肥胖人 C.年轻人 D. 消瘦人 E.婴幼儿

47.舌体软弱,屈伸无力者,称( B )。

A.短缩舌 B.痿软舌 C.吐弄舌 D. 强硬舌 E.颤动舌

48.咽喉鲜红娇嫩,肿痛不甚,原因是( D )。

A.肺胃积热 B.痰湿停滞 C. 胃热亢盛 D.虚火上炎 E.热毒深极

49.按五轮学说,上下眼睑属于( E )。

A.血轮 B.风轮 C.气轮 D. 水轮 E.肉轮

50.肝经风热患者易出现( D )。

A.眼胞赤烂 B.目眦红赤 C. 白睛发黄 D.全目赤肿 E.目窠微肿

51.观察患者面色的关键,在于区分(B )。

A.主色与客色 B.善色与恶色 C. 常色与病色 D.客色与病色 E.主

色与病色

52.舌青紫而肿胀,多为( A )。

A酒毒攻心 B.气血上壅 C. 心脾热盛 D.气滞血瘀 E.热毒上攻

53.根据《灵枢·五色》面部分属,鼻称为(B

A.藩 B.明堂 C.庭 D. 蔽 E.阙

54.舌质淡胖而嫩,苔白而润,见于( D )。

A.气虚 B.血虚 C. 气血两虚 D.阳虚 E.气阴两虚

55.望舌辨虚实,主要观察( B )。

A.舌色浅深 B.舌质老嫩 C. 舌苔厚薄 D.舌苔润燥 E.舌体胖 瘦

56.下列属于“假神”的症状是(D )。

A.言语失伦 B.两颧潮红 C.反应迟钝 D.突然能食 E.表情淡漠

57.患者形体肥胖,面白少华,精神不振者多为( A

A.阳气不足 B.阴血不足 C.精气亏虚 D.津液不足 E.痰火内蕴

58.患者暴病,咯吐脓痰如米粥者,多为( C )。

A.肺燥 B.肺痿 C肺痈 D.肺痨 E. 肺热

59.患者出现瞳仁散大,多属( A )。

A.肾精耗竭 B.动风先兆 C. 津液亏耗 D.肝经风热 E.气血不足

60.下列诸项中,不属斑的特征之项是(D )。

A.色红 B.点大成片 C. 平摊皮下 D.摸之碍手 E.色紫

61.若满舌厚苔骤然退出,提示( D )。

A.邪去正安 B.表邪入里 C. 寒证化热 D.胃气暴绝 E.邪热伤津

62.根据《素问·刺热》面部各区分属脏腑的理论,“颏”部应属( E )。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63.黄苔主热证,若热结于里,则见( C )。

A.舌苔淡黄 B.舌苔深黄 C.舌苔焦黄 D.舌苔灰黄 E.舌苔黄腻

64.舌苔黄燥,主病为( B )。

A.表热证 B.实热证 C.湿热证 D.虚热证 E.假热证

65.小儿睡眠露睛,多由于( A )。

A.脾胃虚衰 B.津液不足 C.肝风内动 D.肝经风热 E. 肾经耗竭

66.舌质中部生芒刺,常提示(D )

A.心火上炎 B.肝胆热盛 C. 胃阴不足 D.胃肠热盛 E. 疫疠初起

67. 在客色中,冬天的面色相应应为( D )

A.稍白 B.稍赤 C.稍青 D.稍黑 E. 稍黄

68.望小儿食指指纹,指纹淡滞的意义是( B

A.分表里 B.定虚实 C.辨寒热 D.测轻重 E. 估预后

69.患者呕吐清水痰涎,伴胸闷苔腻者,多属( C

A.寒呕 B.热呕 D.痰饮 D食积 E. 气滞

68.望小儿食指指纹,指纹淡滞的意义是( B

A.分表里 B.定虚实 C.辨寒热 D.测轻重 E. 估预后

69.患者呕吐清水痰涎,伴胸闷苔腻者,多属( C

A.寒呕 B.热呕 D.痰饮 D食积 E. 气滞

70.舌体胖大有齿痕,主病为( B )。

A.脾阳虚 B.脾虚湿盛 C. 估预后 D.肾虚水泛 E.肾阳虚

71.主热人营血或阴虚火旺的舌象是( B )。

A.红舌 B.绛舌 D.紫舌 D.芒刺舌 E.镜面舌

72.下列舌象中,除( E )之外,健康人均可出现。

A.裂纹舌 B.齿痕舌 C.剥落苔 D.淡红舌 E.淡白舌

73.观察舌苔辨邪之浅深,主要依据( B )。

A.舌苔有无 B.舌苔厚薄 C.舌苔润燥 D.舌苔颜色 E.舌苔腐腻

74.患者颈肿眼突,多由于( D )。

A.精气将绝 B.脾胃虚弱 C. 肾气将衰 D.肝郁气结痰凝 E.肝阳上 亢

75.患者舌色淡紫而润,主病为( C )。

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 C. 寒凝血瘀 D.外伤血瘀 E.血虚夹瘀

76.面部口眼歪斜,或肌肤不仁,并无其他疾苦者,属( D

A.风中脏腑 B.热极生风 C. 阴虚生风 D.风中经络 E.血虚生风

77.患者素体阴虚火旺,复感风寒之邪,可见( B )。

A.红瘦舌,灰苔 B.绛舌,薄白苔 C. 绛舌,黄白相兼苔 D.淡白舌,

黄裂苔 E.红舌,苍老滑苔

78.患者脱肛,其原因多为( C )。

A.肾气不固 B.肺肾气虚 C. 中气下陷 D.肾不纳气 E.大肠湿热

79.舌质红,苔黄厚,多见于( A )。

A.里实热证 B.虚热证 C.胃气阴大伤证 D.热人营血证 E.痰热证

80.观察舌苔辨别病邪的性质主要依据是( D )。

A.舌苔有无 B.舌苔润燥 C. 舌苔厚薄 D.舌苔颜色 E.舌苔真假

81.患者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者,是( B

A.谵语 B.郑声 C.独语 D.错语 E.狂言

82.呼吸微弱,气少不足以息,属( A )。

A.少气 B.短气 C.息微 C. 喘气 E.嗳气

83.气从胃中逆上,出咽喉而发声短频者称( A

A.呃逆 B.太息 C.干呕 D·嗳气 E. 恶心

84.患者口气臭秽,多为( D )。

A.内有宿食 B.胃阴亏虚 C. 胃实寒证 D.胃实热证 E.脾胃湿热

85.喘、哮的区别,关键在于喘是( B )。

A.以抬肩言 B.以气息言 C. 以张口言 D.以鼻煽言 E.以痰鸣言

86.患者散发烂苹果样气味,常提示为( B )。

A.水肿病晚期 B.消渴病危重期 C. 失血重证 D.脏腑败坏 E.瘟疫病

87.燥咳的特点应为,( A

A.干咳无痰 B.咳声重浊 C.咳声轻清 D.咳嗽痰多 E.咳声不扬

88,呕势急剧,呕声响亮者,多属( B )。

A.胃虚寒证 B.胃实热证 C. 热扰神明 D.胃气亏虚 E.肝气郁结

89.太息的产生,多与( B )有关。

A.心火 B.肝郁 C.肾虚 D. 肺虚 E.胃逆

90.正常声音的特点不包括( C )。

A.发声自然 B.音调和畅 C. 亲切和蔼 D.言语清楚 E.言与意符

91.遍身诊脉法“下部下”切脉部位在( D )

A.箕门穴 B.太冲穴 C.冲阳穴 D. 太溪穴 E.五里穴

92,寸口脉分候脏腑,肝胆病变反映于( B

A.右关部 B.左关部 C.左尺部 D.右尺部 E.左寸部

93.切脉时用较轻指力诊于寸口皮肤上称( A

A.举 B.按 C.切 D.寻 E. 摸

94.脉象“有神”的形态是( C )。

A.从容和缓 B.节律一致 C.柔和有力 D.沉取应指 E.尺脉明 显

95,四季平脉中秋季脉象常稍( D

A.洪 B.弦 C.沉 D.浮 E. 缓

96.5~6岁小儿平脉,其脉搏次数一息多为( C

A.三四至 B.四五至 C. 五六至 D.六七至 E.七八至

97.脉来细小如线,应指明显是( A )。

A.细脉 B.虚脉 C.微脉 D. 弱脉 E.伏脉

98.脉来迟而时止,止无定数者,是( B )。

A.促脉 B.结脉 C.代脉 D. 涩脉 E.缓脉

99.气滞血瘀的病证其脉象常见( E )。

A.虚脉 B.实脉 C.紧脉 D. 迟脉 E.涩脉

100.促脉与数脉的鉴别要点是( C )。

A.脉位深浅 B.脉力强弱 C. 节律齐否 D.脉道粗细 E.脉率快 慢

101.脉体大小及脉势强弱均相反的一组脉象是( B

A.滑脉、涩脉 B.洪脉、细脉 C.紧脉、缓脉 D.实脉、虚脉 E.迟

脉、数脉

102.患者素体痰盛而感受外邪之脉象是( A

A.浮滑 D.滑数 C.弦滑 D.浮数 E.弦紧

103.气血两虚患者脉象不易出现( D )。

A.弱脉 D.濡脉 C.细脉 D.涩脉 E.虚脉

104.脉搏出现在寸口背侧者,称为( E )。

A.六阳脉 B.六阴脉 C.真脏脉 C.斜飞脉 E.反关脉

105.下列属于弦脉形态特点的是( A )。

A.端直而长 B.脉来绷急 C. 浮而搏指 D.沉按实大 E.状如波

106.脉来去俱盛,三部举按均有力者属( D

A.洪脉 B.滑脉 C.紧脉 D. 实脉 E. 弦脉

107.濡脉和弱脉的不同之处是( A )。

A.脉位 B.脉力 C.脉形 D. 脉律 E. 脉率

108.肝胆病、痛证、痰饮证常见脉象是( A

A.弦脉 B.紧脉 C.滑脉 D. 促脉 E. 结脉

109.寸口诊脉法始见于( A )。

A.《内经》 B.《难经》 C.《脉经》 D.《伤寒论》 E.《濒湖脉学》

110.迟脉的脉象是脉来迟缓,一息不足( C

A.二至 E.三至 C.四至 D.五至 E.六至

111.在脉象指感上与滑脉相反的脉象是( D

A.迟脉 B.缓脉 C.结脉 D. 涩脉 E.沉脉

112.按诊时若手心热盛者,多为( A )。

A.内伤发热 B.气虚发热 C. 阴虚发热 D.外感发热 E.肝郁发

113.扪按虚里搏动,可以了解( C )之强弱。

A.心气 B.肺气 C.宗气 D. 胃气 E.阳气

114.病情危急时或两手无脉时,常诊察( B )。

A.人迎、合谷 B.人迎、趺阳 C.趺阳、合谷 D.人迎、太溪 E.太

溪、趺阳

115.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是( C )。

A.缓脉 B.结脉 C.迟脉 D.代脉 E.涩脉

116.弦细脉的主病为( C )。

A.肝郁气滞 B.阴虚有热 C. 血虚肝郁 D.寒滞肝脉 E.肝郁

血瘀

117.下列诸脉之中不主虚证之脉是( C )。

A.细脉 B.微脉 C.结脉 D. 浮脉 E.濡脉

118.脉象沉而细软,其脉为( C )。

A细脉 B.濡脉 C.弱脉 D. 虚脉 E.代脉

119.濡脉、缓脉、细脉三者共同主病是( A :

A.湿证 B.脾虚 C.劳损 D. 痰饮 E.血虚

120.相兼脉中,弱脉属于( B )。

A.二合脉 B.三合脉 C.四合脉 D.五合脉 E.六合脉

121.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依据是(A )

A.症 B.病 C.证 D. 证型 E.病案

122.中医诊断学中辨证的基本纲领是( A )。

A.八纲辨证 B.脏腑辨证 C.病因辨证 D.气血津液辨证 E.经

络辨证

123.头痛、恶寒等属于( A )。

A.症状 B.体征 C.证候 D.病名 E. 证型

124.下列辨证方法中主要不是用于外感病辨证的是( E )。

A.病因辨证 B.六经辨证 C. 卫气营血辨证 D.三焦辨证 E.气

血津液辨证

125.中医辨证的主要要素不包括( C )。

A.病位 B.病性 C.病症 D. 病因 E.病势

126.下列症状中,诊断表证最具意义的是( B

A.脉浮 B.恶寒 C.头身痛 D. 苔薄白 E.流涕

127.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征性症状是( C )。

A.胸胁苦满 B.口苦咽干 C. 寒热往来 D.脉弦 E.目眩

128.患者先见恶寒发热,现恶寒已罢,反恶热,口渴尿赤,舌红苔黄,证属( C

A.表寒里热 B.表热里寒 C.表邪人里 D.表虚里实 E.里邪出表

129.一般而言,表证是指( D )。

A.皮肤的病证 B肌腠的病证 C.肺卫的病证 D.外邪犯表的病证 E

外科疮疡病证

130.表证之恶寒,是由于( B )。

A.风性开泄,腠理疏松 B.外邪束表,、卫阳闭郁 C.卫阳不固,腠理疏松

D.肺卫气虚,风寒外邪 E.素体阳虚,寒自内生

131.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 )。

A.阴盛格阳 B.阴盛阳衰 C. 阳盛阴衰 D.真阴欲竭 E.阳盛格阴

132.“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均是( C

A.虚实转化 B.虚实错杂 C. 虚实真假 D.真虚假实 E.真实假虚

133.下列症状中与阴虚最无关的是( C )。

A.形体消瘦 B.口燥咽干 C. 咯痰清稀 D.舌质嫩红 E.脉象细数

134.阴虚患者在渴饮方面的表现是( A )。

A.咽干少饮 B.渴喜冷饮 C. 渴喜热饮 D.漱水不咽 E.大渴引饮

135.下列诸症中与里证无关的是( E )。

A.但热不寒 B.但寒不热 C. 舌苔黄厚 D.脉沉而迟 E.恶寒发热

136.下列诸症中与实寒证无关的是( D )。

A.面色苍白 E.畏寒喜暖 C.肠鸣泄泻 D.腹痛喜按 E.脉迟或紧

137.辨表虚证的主要依据是( C )。

A.恶寒 B.发热 C.汗出 D.恶风 E. 脉浮

138.因实邪结聚,阻滞经脉,气血不能外达的病理状态是( A

A.真实假虚 B.真虚假实 C. 虚实并重 D.因虚致实 E.由实

转虚

139.下述症状中,阳虚证患者一般不见( E )。

A.神疲乏力 B.形寒肢冷 C. 口淡不渴 D.大便溏薄 E.脉细苔

140.患者发热恶寒,咳嗽咽痛,且四肢欠温,尿清便溏, 证属( A )。

A.表热里寒 B.真寒假热 C. 上热下寒 D.热证转寒 热

141.下列各项中与亡阳证无关的是( C )。

A.四肢厥冷 B.冷汗淋漓 C.汗出味咸 D.脉微欲绝

142.阴盛格阳证一般不见( C )。

A.面赤 B.口渴 C.溲赤 D.脉大 E.咽痛

143.判断表邪是否已人里的主要依据是( C )

A.是否口渴 B.是否发热 C. 是否恶寒 D.是否脉浮

144.由于脾虚不运,致痰湿停积的证候属( D

A.虚中夹实 B.由实转虚 C.虚实并重 D.因虚致实 虚

145.阴虚火旺与阴盛格阳两证的相似之症是: A

A.面色红 B.四肢温 C.尿黄 D.舌质红 E.脉象数

146.风淫证侯出现项强、肢挛,甚至抽搐,其病机是: A

A.风邪犯表 B.风邪犯肺 C.风中经络 D.风袭肌腠 肤

E.寒证化 E.呼吸气E.是否苔 E.实中夹 E.风郁皮

147.寒淫病人腹痛,肠鸣,泄泻,其病机多因( C

A.寒郁经脉 B.寒凝四肢 C. 寒遏气机 D.寒中于里 E.寒遏于

148.暑淫患者恶热,汗出,口渴,神疲,脉虚数,属( D

A.阳暑 B.中暑 C.暑风 D.冒暑 E. 阴暑

149.湿淫患者头重如裹,遍体不舒,四肢懈怠,属于( A

A.伤湿 B.冒湿 C.湿伤关节 D.湿中于里 E.湿渍肌肤

150.患者因情志致病,心神不安,语无伦次,举止失常,是因( B )。

A.恐伤肾 B.忧伤肺 C.怒伤肝 D.喜伤心 E.思伤脾

151.下列诸项中不属疫疠致病的特点是( C )。

A.有传染源 B.有传染途径 C.皮肤出疹 D.传染性强 E.死

亡率高

152.患者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脉浮缓,其病因是( E

A.风寒 B.风热 C.风湿 D.寒邪 E. 风邪

153.下列各项中与火热致病最不相关的是( D )。

A.吐血衄血 B.牙关紧闭 C. 局部肿疡 D.脉细而弱 E.大便干结

154.患者身热恶热,汗多尿黄,口渴,乏力,多属( D )。

A.火热证 B,伤湿证 C.中暑证、 D.伤暑证 E. 温燥证

155.火热致病的特点是( E )。

A.发病急剧 B.重浊粘腻 C.游走不定 D.具传染性 E.伤津耗液

156.风淫证候的临床表现常不具有( E )。

A.发热,恶风,头痛 B.口眼歪斜 C.皮肤瘙痒 D.关节游走疼痛 E.半

身不遂

157.患者久泄不愈,腹部坠胀,少气倦怠,头晕眼花,舌淡脉弱,证属( B )。

A.气虚证 B.气陷证 C.气血两虚证 D.血虚证 E.气滞证

158.患者头痛,眩晕,甚至昏厥,证属( C )。

A.胃气上逆 B.肺气上逆 C.肝气上逆 D.肝胃不和 E.肝火上炎

159.某女患者月经经期错乱,经色紫暗,夹有血块,且少腹冷痛,形寒肢冷,舌

紫暗,( C )。

A.血瘀证 B.气滞血瘀证 C血寒证 D.气虚血瘀证 E.气滞证

160.某女患者月经量多,而见气短乏力,面白无华,舌淡,脉细弱,证属( B )。

A.气不摄血证 B.气随血脱证 C.气血两虚证 D.血虚证 E.气虚证

161.患者咳嗽咯痰,量多清稀,且气喘,胸闷,辨证是( C )。

A.悬饮 B.痰饮 C.支饮 D.溢饮 E.水饮

162.气滞证中出现疼痛,其性质一般为( A )。

A.胀痛 B.刺痛 C.隐痛 D.绞痛 E.空痛

163.临床以出血和气虚共见为辨证要点者,证属( A

A.气不摄血证 B.气随血脱证 C. 气血两虚证 D.气滞血瘀证 E.气

虚血瘀证

164.患者身热夜甚,口渴不多饮,心烦不寐,月经先期,舌质红绛,脉细数,证

属( C

A.阴虚内热 B.湿热内阻 C.血热证 D.气虚发热 E.瘀热互结

165.患者头目晕沉,胸脘满闷,恶心纳呆,呕吐痰涎,其病机为( C )。

A.肝阳上亢 B.气血亏虚 C.痰湿内阻 D.肾精不足 E.肝胃不和

166.下列诸症中并非痰证表现的是( B )。

A.咳嗽咯痰 B.心悸肢肿 C.眩晕呕恶 D.瘰疬乳癖 E.脘痞纳呆

167.下述各项中不属血瘀证的症状是( C )。

A.痛如针刺 B.胁下痞块 C. 出血鲜红 D.舌质紫暗 E.脉涩

168.下述诸项中不属血瘀证的原因是( C )。

A.寒凝 B.气滞 C.阴虚 D,气虚 E.外伤

169.临床常见的气逆证,多与相关的脏腑是( A

A.肝、肺、胃 B.肺、脾、肾 C. 肝、心、肺 D.心、肾、肺 E.肺、

胃、肾

170.气滞证的主要症状( D )。

A.头晕眼花 B.嗳气恶心 C.腹部坠胀 D.胀闷疼痛 E.呼吸急促

171.某妇女突然崩漏,且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证为( E )。

A.气血两虚 B.气不摄血 C.气虚下陷 D.亡阳证 E.气随血脱

172.患者局部刺痛,拒按,肿块隆起,舌有瘀斑,脉涩,其病因应是( E )。

A.血热致瘀 D.寒凝致瘀 C.气滞血瘀 D.气虚血瘀 K.瘀血内阻

173患者皮下瘀斑,并见气短,倦怠,面白无华,舌淡,脉细,证属(’D )。

A.气血两虚 B.气虚血瘀 C.气随血脱 D.气不摄血 E.气滞血瘀

174.下述症状中并非阴水肿的临床表现是( D

A.腰以下肿甚 B.脘闷腹胀 C.腰膝冷痛 D.苔白脉浮紧 E.小便短少

175.患者神志昏糊,喉中痰鸣,其病因是( D

A.痰停于肺 B.痰蒙清窍 C.痰湿中阻 D.痰蒙心神 E.痰停局部

176.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证属( E

A.肝郁气滞 B.肺气上逆 C.胃气上逆 D.肝胃不和 E.肝气上逆

177.心气虚证的主症是( A )。

A.心悸 B.心痛 C.气短 D.脉虚 E.胸闷

178.某心脉痹阻病人心胸闷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其病因多为( B )。

A.瘀阻 B.痰凝 C.寒滞 D.气郁 E.阴虚

179.某患者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闷痰鸣,苔腻脉滑,该证属( D )。

A.寒邪犯肺 B.饮停于肺 C风寒犯肺 D.痰湿阻肺 E.燥邪犯肺

180.某患者咳嗽,痰稠色黄,鼻流浊涕,舌尖红,脉浮数,证属( A

A.风热犯肺 B.热邪壅肺 C.暑热犯肺 D.痰湿阻肺 E燥邪犯肺

181.脾病虚证的基本证候是( A )。

A.脾气虚证 B.脾阳虚证 C.中气下陷证 D.脾不统血证 E.脾

胃虚寒证

182.患者便溏,肢困,尿少,浮肿,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而迟,证属( B

A.脾气虚证 B.脾阳虚证 C.寒湿困脾证 D.肾阳虚证 E.脾

肾阳虚证

183患者眩晕,耳鸣,头痛目胀,面红目赤,腰膝酸软,头重足轻,脉弦细数,

证属: D

A.肝阳化风证 B.肝火上炎证 C.肝肾阴虚证 D.肝阳上亢证

E.肝气郁结证

184患者眩晕欲仆,头摇肢颤,语言骞涩,手足麻木,步履不正,脉弦有力,证

属: A

A.肝阳化风证 B.热极生风证 C.阴虚动风 D.血虚生风证 E.风

袭经络证

185.某女患者阴部灼热瘙痒,带下黄臭,舌苔黄腻,脉滑而数,辨证是( C )。

A,肝胆湿热证 B.膀胱湿热证 C.肝经湿热证 D.下焦湿热证

E.脾胃湿热证

186.患者久婚不育,且发脱齿摇,证属( C )。

A.肾阳虚证 B.肾气不固证 C. 肾精不足 D.肾阴虚证 E.肝肾

阴虚证

187.患者尿频而清,余沥不尽,证属( B )。

A.肾阳虚证 B.肾气不固证 C. 中气下陷 D.脾肾阳虚证 E.脾

阳虚证

188.某患者心烦不寐,面红,口舌生疮,尿黄,舌尖红 C

A.痰火扰心 B.肝火上炎 C.心火亢盛 D.小肠实热 E.肝阳上 亢

189.心气虚、心血虚、心阳虚、心阴虚四证的共同特征是:D

A.心烦 B.失眠 C.心痛 D.心悸 E.胸闷

190.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皆可见到( E )。

A.小便清长 B.五心烦热 C.尿少浮肿 D.脉象细数 E.腰膝酸

191.肾不纳气患者咳嗽气喘的特点是( C )。

A.动则益甚 B.气短乏力 C.呼多吸少 D.痰中带血 E.痰少难 咯

192.胃阴虚证患者的呕吐特点是( D )。

A.呕吐酸腐 B.呕吐清涎 C. 呕吐苦水 D.干呕呃逆 E.剧烈

呕吐

193.肝胆湿热与湿热蕴脾两证的鉴别症是( B

A.肌肤发黄 B.胁肋胀痛 C. 纳差腹胀 D.舌苔黄腻 E.脉象弦

194.下述症状中与心肾不交证关系最密切的是( D )。

A.心烦 B.心悸 C.腰膝酸软 D.失眠 E.耳鸣

195.患者形寒肢冷,心悸怔忡,唇甲青紫,尿少浮肿,舌质青紫,舌苔白滑,脉

沉数,证属: D

A.肾阳虚证 B.心阳虚证 C.脾阳虚证 D.心肾阳虚证 E.脾肾阳

虚证

196.下列症状中并非膀胱湿热的表现是( A )。

A.尿后余沥 B.血尿 C. 尿有沙石 D.尿频尿急 E.尿时涩痛

197.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而涩,证属( D )。

A.燥邪犯肺 B.阳明热结 C大肠湿热 D.大肠液亏 E.小肠实热

198.下列诸症中与肝血虚证无关的是( E )。

A.肢麻 B.多梦 C. 手足震颤 D.脉细 E.颈项强直

199.惊悸失眠,常见于( E )。

A.心气虚证 B.心血虚证 C. 痰火扰心证 D.痰迷心窍证 E.胆郁痰

扰证

200.心悸气短与下述( B )同见,对诊断心阳虚证最有意义。

A,神疲乏力 B.形寒肢冷 C.头晕目眩 D.舌质浅淡 E.脉虚无力

201.患者头晕目眩,神疲气短,脘腹坠胀,纳少便溏,舌淡苔薄,脉缓弱,辨证

为( E

A.脾气虚证 B.脾阳虚证 C.脾肾阳虚证 D.寒湿困脾证 E.中气

下陷证

202.以胃脘隐痛,饥不欲食为主症者,是( A )

A. 胃阴虚证 B. 胃热证 C. 胃寒证 D.食滞胃脘证 E.肝胃不和

203.下列症状中与肾气不固无关的是( B )。

A.尿清量多 B.尿频灼痛 C. 小便失禁 D.余沥不尽 E.遗尿

204.以五更泄泻,粪质清冷,完谷不化为主症者,证属( D )。

A.脾气虚证 B.食滞胃肠证 D.寒湿困脾证 D.脾肾阳虚证 E.肝郁

犯脾证

205.患者脘胁胀闷疼痛,嗳气呃逆,烦躁易怒,嘈杂纳少,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者是( B )。

A.肝脾不调证 B.肝胃不和证 D.食滞胃脘证 D.脾胃气虚证 E.胃

实寒证

206.肝阳上亢证的性质是( D ).

A.实证 D.虚证 C.上热下寒证 D.上实下虚证 E.寒热错杂证

207.寒湿困脾与湿热蕴脾均可出现( E )。

A.舌苔白腻 B.口淡不渴 C. 便溏尿黄 D.皮肤瘙痒 E.脘腹痞闷

208.湿热蕴结在肠,其大便可见( B )。

A.下利清稀,完谷不化 B.泻下不爽,粪质腥臭 C. 溏结不调,时干时稀 D.五

更泄泻,泻后痛减 E.便次增多,便质稀薄

209.心火移热于小肠的主要特征性表现是( C )。

A.口舌生疮 B.心烦失眠 C. 尿赤涩痛 D.面赤口渴 E.大便干结

210.患者表情淡漠,喃喃独语,举止失常,多由于( A

A.痰迷心窍 B.痰火扰神 C. 心火亢盛 D.肝气郁结 E.胆郁痰扰

211.阴虚动风的主要症状是( B )。

A.四肢麻木 B.手足蠕动 C. 颈项强直 D.角弓反张 E.步履不正

212.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有症是( D )。

A.头晕目眩 B.面色无华 C. 五心烦热 D.失眠多梦 E.潮热盗汗

213.下列症状中并非燥邪犯肺证表现的是( D

A.干咳无痰 B.痰少而粘 C.痰粘难咯 D.痰黄而稠 E.痰中带血

214.患者咳嗽气喘,痰稀色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迟缓,证属( B )。

A.风寒犯肺 B.寒邪客肺 C.饮停于肺 D.痰湿阻肺 E.风邪犯肺

215. 患者心悸,心痛,面色白光白,畏寒,舌淡苔白滑,脉弱,证属( D )。

A.心脉痹阻 B.心血虚证 C.心气虚证 D.心阳虚证 E.心阳暴脱

216.下列症状中不属肝火上炎表现的是( D )。

A.口苦口干 B.耳鸣如潮C。急躁易怒 D.头重足轻 E.头晕胀痛

217.患者胁肋胀痛,纳呆便溏,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证属( B

A.肝胃不和 B.肝脾不调 C.脾气虚证 D.寒湿困脾 E.脾阳虚证

218.下列症状中,胆郁痰扰证的辨证要点是( B

A,胸胁胀痛 B.惊悸不安 C.身目发黄 D.小便短黄 E.口苦呕恶

219.热极生风证患者多见( B )。

A.舌强不语 B.角弓反张 C.手足蠕动 D.手足震颤 E.四肢麻木

220.肝胆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膀胱湿热证的共见症状是( C

A.腹痛腹泻 B.身目发黄 C.小便短赤 D.里急后重 E.胁肋胀痛

221.脾病最基本的病证是( E )。

A.脾气下陷 B.脾阳亏虚 C. 脾不统血 D.寒湿困脾 E.脾气亏虚

222.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证属( B

A.脾胃湿热 B.大肠湿热 C. 肝胆湿热 D.下焦湿热 E.湿热下注

223.在六经传变中,病邪由一经证候转变成另一经证候,称为( C

A.合病 B.并病 C.传经 D.直中 E逆传

224.六经病证隔一经或两经相传,称为( B )。

A.循经传 B.越经传 C表里传 D. 直中 E.顺传

225.诊断太阳病伤寒表实证的关键症状是( D

A.发热恶寒 B.头项强痛 C. 骨节疼痛 D.无汗脉浮紧 E.咳嗽气

226.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征症状是( B )。

A.胸胁苦满 B.寒热往来 C. 口苦咽干 D.脉弦 E.心烦喜呕

227.阳明病经证与腑证的区别在于( C )。

A.大热还是潮热 B.大汗还是ji然汗出 C. 有无燥屎内结 D.脉洪大或

是滑数 E.心烦还是神昏谵语

228.少阴病“脉数细,但欲寐”的性质是·( B )。

A.阴虚内热 B.全身虚寒 C. 上热下寒 D.表寒里热 E.上寒下热

229.少阴病的主要病证特征是( C )。

A.心气不足 B.心血不足 C. 心肾虚衰 D.脾胃虚寒 E.肺肾两虚

230.患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苔白,脉缓弱,证属( C

A.厥阴病 B.少阴寒化证 C.太阴病 D.阳明腑实证 E.少阳病

231.发热恶风,头痛,汗自出,脉浮缓,辨证是( B

A.太阳伤寒 B.太阳中风 C阳明经证 D.阳明腑证 E.太阴病证

232.患者面红目赤,呼吸气粗,便秘腹满,神昏谵语舌苔焦黄,证属( B )。

A.阳明经证 B.阳明腑实 C.太阴湿热 D.热迫太肠 E.少阴热化

233.厥阴病证的特点是( C )。

A.虚实夹杂 B.阴盛阳衰 C.寒热错杂 D.阳盛阴虚 E.阴阳俱虚

234.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是( C

A.恶风或恶寒 B.有无发热 C. 有无汗出 D.头痛或身痛 E.脉

浮与否

235.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C )。

A.张仲景 B.张景岳 C.叶天士 D. 吴鞠通 E.王孟英

236.营分证的病位是在( B )。

A.肺和皮毛 B.心和心包 C. 肠与胃 D.脾和三焦 E.肝与肾

237.温病邪热人营,劫灼营阴,其发热的特点是( A

A.身热夜甚 B.身热恶热 C. 五心烦热 D.阴虚潮热 E.暮热 朝

238.温病患者斑疹显露,提示病情进入( E

A.卫分 B.气分 C.营分 D. 气营 E. 血分

239.温病患者舌红苔黄,提示病势传至( B

A.卫分 B.气分 C.营分 D. 气营 E. 血分

240.外感温病“逆传心包”是指( A )。

A.卫营同病 B.气营同病 C. 直入营分 D.营血同病 E.气血

两燔

241.下列不属于血分证血热妄行的表现是( B

A.吐衄便血 B.耳鸣耳聋 C. 身热夜甚 D.心烦不寐 E.舌绛或

242.患者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不甚渴,斑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证属( A

A.热人营分 B.气血两燔 C.气营同病 D.血分证候 E.热人

营血

243.患者外感热病,发热且恶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数,辨证为( B ·)。

A.卫分证 B.气分证 C.营分证 D.血热妄行证 E.血热伤阴证

244.患者发热口渴,心烦袄哝,坐卧不安,证属(B );

A.邪热壅肺 B.热热扰胸膈 C. 热迫大肠 D.热扰于胃 E.热盛动风

245.营分证患者口渴饮水的特点是( D )。

A.口微渴 B.口渴 C.口渴甚 D.口渴不甚 E.大渴引饮

246.气分证的病变部位多在( E )。

A.肺与皮毛 D.心与心包 C肝与肾 D.脾与胃 E.肺、膈、

肠、胃

247.下列不属于温病气分病证的症状是( B :

A.发热 B.恶寒 C.口渴 D. 苔黄 E.脉数

248.下列不属于营分证的症状是( D )。

A.身热夜甚 B.心烦不寐 C. 口渴不甚 D.斑疹显露 E.脉细而 数

249.下列各项中不是血分证的特征者是( A

A.扰神 B.耗血 C.动血 D.伤阴 E.动风

250.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学著作是( D )。 A.《伤寒杂病论》 B.《内经》 C. 《景岳全书》 D.《温病条辨》 E.《温

热经纬》

251.按三焦辨证,下列属上焦病证的是( B )。

A.胃燥阴伤 B.逆传心包 C. 脾经湿热 D.肝虚动风 E.肝肾阴虚

252.胸腹白pei多见于温病过程中的( DE )。

A.胃燥阴伤证 B.温邪犯肺证 C. 逆传心包证 D.脾经湿热证 E.肾

阴欲绝证

253.温病下焦病证相当于卫气营血辨证中的(

A.卫分证 B.气分证 C. 营分证 D.血分实热证 E.血分虚热证

254.患者“瘛疚”、“心中儋儋大动”,提示为( B

A.肾阴欲绝证 B.肝虚动风证 C. 胃燥阴伤证 D.脾经湿热证 E.逆

传心包证

255.对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演变,诊疗经过所作的记录,叫作( C

A.住院病历 B.人院记录 C.病程记录 D.会诊记录 E.出院记录

256.完整病历完成时间应在患者住院后( C )。

A.当时完成 B.1小时内完成 C. 24小时内完成 D.48小时内完成

E.12小时内完成.

257.书写交班记录的医师应是( D )。

A.值班医师 B.实习医师 C. 主治医师 D.经治医师 E.见习医师

258.能突出现在症,朴实明了,易于读懂,易于仿效的医案写作形式是( B )。

A.夹叙夹论法 B.正叙法 C.逐诊记叙法 D.详述法 E.倒叙法

259.病程记录的顺序应该是根据( D )编写。

A.理法方药顺序 B.望闻问切顺序 C. 辨证论治顺序 D.时间先后顺序

E.病变情况顺序

260.我国第一部医案专著是( B )。

A.《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B.《伤寒九十论》 C. 《小儿药证直诀》 D.《脾

胃论》 E.《卫生宝鉴》

1.B 2.C 3.C 4.B 5.B6. 6.D 7.C 8.B 9.C 10.A 11.B 12.D 13.B

14.C 15.A 16.E 17.D 18.D

19. B 20. C 21. B 22。 D 23. C 24. B 25. C 26. B

27. B

28. E 29. E 30. D 31, C 32. C 33. B 34. B 35. A

36. B

37. B 38. B 39. C 40. D 41. B 42. D 43. C 44. B

45. B

46‘ D 47. B 48. D 49. E 50. D 51. B 52. A 53. B

54. D

55. B 56. D 57. A 58. C 59. A 6p. D 61. D 62, E

63. C

64. B 65. A 66。 D 67. D 68. B 69. C 70. B 71. B

72. E

73. B 74. D 75. C 76. D 77. B 78. C 79. A 80. D

81. B

82. A 83. A 84. D 85. B 86. B 87. A 88. B 89. B

90. C

91. D 92. B 93. A 94. C 95. D 96. C 97. A 98. B

99. E

100.C 101.B 102. A 103.D 104. E 105.A 106.D 107.A 108.A

109.A 110.C 111.D 112.A 113. C 114.B 115.C 116.C 117.C

118. C 119. A 120. B 121. A 122. A 123. A 124. E

125. C 126.B

127. C 128. C 129. D 130. B 131. A 132. C 133. C

134. A 135. E 136. D 137. C 138. A 139. E 140.A ·141. C

142. C 143. C 144。D 145. A 146. C 147. D 148. A 149. B

150.D 151. C 152. E 153. D 154. D 155. E 156. E 157. B

158. C 159. C 160. B 161. C 162. A 163. A 164. C

165. C 166. B 167. C 168. C 169. A 170. D 171. E 172. E

173. D 174. D 175. D 176. E 177. A 178. B 179. D 180.A

181. A 182. B 183。 D 184. A 185. C 186. C 187. B

188. C 189. D 190. E 191。 C 192. D 193. B 194.D 195. D

196.A 197. D 198.E 199. E 200. B 201. E 202. A 203. B

204. D 205. B 206. D 207, E 208. B 209. C 210.A 211. B

212. D 213. D 214. B 215. D 216.D 217. B 2]8. B 219. B

220. C 221. E 222. B 223. C 224. B 225. D 226. B

227. C 228。 B 229. C 230. C 231. B 232. B 233. C

234. C 235。 C 236. B 237. A 238. E 239. B 240. A 241. B

242. A 243. B 244. B 245. D 246. E 247. B 248. D 249.A

250. D 251. B 252.DE 254, B 255. C 256. C 257. D 258. B

259. D 260. B

三、填空题

1.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

2.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是——,最早的脉诊专著是——。 3.《十问歌》中,五问——,既往病史是——问。

4.问寒热,包括——、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和——。

5.恶寒重,发热轻,主——证;发热轻,恶风,主——证。

6.阳明潮热,以——热甚;湿温潮热,以——热甚。

7.亡阴之汗为汗出如油,——;亡阳之汗则见——,汗稀而凉。

8.胀痛,一般属——之征;刺痛是——的特点之一。

9.自汗,多见于——证;半身出汗常是——之先兆。

10.寒热往来常见于——和——。

11.消谷善饥多见于——;饥不欲食是——的表现。

12.完谷不化的原因是——,脓血大便多属——的症状

13.余沥不尽和小便失禁多因一所致;尿短赤频数多属——。

14.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称为——,是——征象。

15.神具体反映在人的目光、——表情、——言语、意识等方面。

16.望神色包括得神、失神、——、假神和——。

17.望面色,主要观察面部皮肤的——和——。

18.中华民族正常面色是——、——。

19.五色主病,青色主——、——、瘀血和惊风。

20.望形体,主要观察病人形体的——、——和胖、瘦以测知内脏虚实及气血的 盛

21.正常小儿食指络脉色泽——,隐隐显露于________之内。

22.舌质红绛主热证,若舌质红绛起芒刺,多属_______证;若舌质鲜红而少苔,

则属_____——。

23.舌体瘦瘪,主——之证;舌质苍老,总主——证。

24.观察舌苔之腐腻,可知——与——的消长。

25.脾阳亏虚,水湿停聚,则痰涎——;外感风热,肺气失宣,吐痰——。

26.大便干结,口干欲饮者,为——;若小便短赤量少,热涩疼痛,多属——。

27.正常声音的特点是发声自然,——,言语清楚,——。

28.新病声哑,多为——,肺气失宣所致;久病失声,多因——,津不上承所致。

29.鼻流浊涕臭秽,是为——;口腔散发烂水果味,为——重证。·

30.中医诊脉的部位有独取寸口诊法、——诊法和——诊法。

31.寸口诊法时,左寸可候——;——可候脾与肾。

32.三部相参法具体部位是——、寸口、——三部。

33.正常脉象的特征是——,——。

34.脉象浮而有力为表实证,浮而——主表虚证,浮——为虚阳浮越。

35.久病阴虚内热,其脉——;若阳虚内寒,其脉——。

36.紧脉的主病是——、——、宿食。

37.从脉象对举而言,滑脉与——脉相对,洪脉与——脉相对。

38.弱脉实质是三合脉,由沉、——、——组成。

39.按虚里穴,其意义在于辨别——轻重和——的盛衰。

40.六经辨证是外感病中——病的辨证方法,而卫气营血辨证则是—---病的辨证

方法。

41.内伤杂病辨证,一般以——辨证为中心,并与一辨证相结合。

42.八纲中的表,是指身体的——、肌腠、呼吸道和---一,在外为表。

43.表证多见于——病的——一阶段。

44.表里同病包括表寒里热、表热里寒以及——、——等四类。

45.寒证,是——或——所导致的功能活动衰退为特点的病证。

46.八纲证候之间相互联系,可出现证候的相兼、夹杂、——和一---等情况。 47.《素问·通评虚实论》说:“——盛则实,——夺则虚。”

48.实证,是对人体感受——或体内——堆积而产生的以有余、结实为特点的病

理概括。

49.辨别证候的虚实真假,应注意病史、脉象、——和——四个方面。

50.一般来说,亡阳证患者脉象是——,亡阴证病人脉象是-------。

51.一般而言,阳虚证病人舌淡胖,脉沉迟无力;阴虚证患者舌-------,脉

----------。

52.伤暑有二,因暑而受热者谓之——,因暑而感寒者谓之--------。

53.火淫证候,临床主要有——证和--——证两种。

54.燥淫证候因气候偏热偏寒的不同,又有——、——之分。

55.七情病证中,过悲则伤——,过思则伤——。

56.饮食所伤应注意区别所伤在胃或在——;劳逸所伤则须分清是过劳或一----。

57.气病的实证包括——和——两类。

58.气滞证以——、——为主要临床表现。

59.气陷证是——证的发展;因失其升举之能,故见——。

60.血瘀证的临床表现以疼痛、——、——和舌紫脉涩为主症。

61.血寒证以——或——为其特征性症状。

62.气随血脱证以大出血和——为辨证要点;气不摄血证以出血和为辨证要点。

63.阳水肿病变的脏腑为——和——-。

64.痰浊内阻患者的舌苔——,脉象——,是痰证的主症。

65.饮邪停聚机体,若饮停胸胁间,称之为——饮;饮停于心肺,称为——

66.阴水肿之肿胀特点有二:其一,——;其二,——

67.心病的实证包括心火亢盛证、心脉痹阻证、——和——一证。

68.心阳暴脱证是在——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一证候。

69.痰迷心窍和痰火扰心两证在症状上均以——异常为主,在病因上均因

----------所致。

70.肺病的虚证有——和——证。

71.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的病位均为——和------。

72.大肠湿证的病位确定以——或——为主要症状。

73.脾病的实证有———证和————证。

74.脾不统血证以——和—————二为辨证要点。

75.嗳腐吞酸多见于——证;胃痛绵绵多见于——证。

76、肝病的虚证包括——证和——证。

77、肝风内动病人,若以手足蠕动为主症多见于——证;若以肢麻震颤为主症者

多见于————证。

78.少腹冷痛牵引阴部多属—证;梅核气、瘿瘤则常因——所致。

79、肾气不固病人,可因一---固失固而带下清稀量多,因——失约而尿后余沥不

尽。

80、肾精不足病人,在男子则——不育;在女子则--------不孕。

81、膀胱湿热证以——为主症;肾不纳气证以——---为主要表现。

82、心肺气虚证以———和——为主症。

83心脾两虚证实质是心——和脾——并存的证候。

84.心肾不交证的本质是心——和肾——并存的证候。

85、六经病证的发生,都是由一——侵袭而致,其中特别是—----之邪。

86、太阳病的主要脉症是——一,头项强痛而———。

87、太阳伤寒证由于具有一——、——的特点,故又称表实证。

88、阳明病属于外感热病的——阶段,性质属于——证。

89、少阴病是全身功能衰减的虚寒证,其主要脉症是——、——。

90、叶天士说:“大凡看法,——之后方言气,——之后方言血。”

91、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有——和———两种形式。

92、营分、血分证候病人均可发疹发斑,但营分证多为斑疹——,而血分证则见

斑疹-------。

93、气分证病人常见舌质——,而营分证病人常见舌质——。

94、营分证以——受损,——被扰为特点。

95、上焦病证包括——和——。

96、温邪传至中焦,则表现出——两经之证;在——证中,胸腹等处可出现白痦。

97、三焦辨证中的温邪犯肺证与卫气营血辨证中——证相同;胃燥阴伤证与六经

辨证中的——证相同,,

98、现代中医病案已分化成——一和——两种形式。

99、门诊病历的编写须在一—完成;完整的病历应在病人人院后---------之内完

成。

100出院记录一式——份,由——编写。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诊断疾病、辨别证候2.《伤寒金镜录》、《脉经》3.饮食、九

4.恶寒发热、寒热往来5.表寒、太阳中风6. 日晡、午后

7.热而粘手、大汗淋漓8.气滞、血瘀9.阳气虚、中风

10.半表半里证、疟疾11.胃火炽盛、胃阴虚证12.肾阳亏虚、湿热痢疾

13.肾气不足、下焦湿热14.除中、脾胃之气将绝15.面色、体态

16.少神、神乱

19.寒证、痛证

22.实热、虚热

25.清稀色白、色黄而稠

28.外邪乘肺、肺肾阴虚

31.心、右关

34.无力、大无力

37.涩、细

40.伤寒、温热

43.外感、初期

46.转化、真假

49.舌象、声音

52.阳暑、阴暑

55.肺、脾

58.胀闷、疼痛

61.手足逆冷、少腹冷痛

64.腻、滑

67.痰迷心窍、痰火扰心

70.肺气虚、肺阴虚

73.寒湿困脾、湿热蕴脾

76.肝血虚、肝阴虚

79.带脉、膀胱

82.心悸、咳喘

85.外邪、风寒

88.极期、里实热·

91.顺传、逆传

94.营阴、心神

97.卫分、阳明病

100.两、经治医师

17.颜色、光泽

20.强、弱

23.阴血亏虚、实’。

26.肠道津亏、膀胱湿热

29.鼻渊、消渴’

32.人迎、趺阳

35.沉细数、沉迟无力

38.细、虚

41.脏腑、气血津液

44.表虚里实、表实里虚

47.邪气、精气

50.脉微欲绝、脉细数疾

53.火热证、火毒证

56.肠、过逸

59.气虚、内脏下垂

62.亡阳、气虚

65.悬饮、支饮

68.心阳虚、亡阳

71.肺、卫表

74.脾气亏虚、出血

77.阴虚动风、血虚动风

80.精少、经闭

83.血虚、气虚

86.脉浮、恶寒

86.脉微细、但欲寐

89.隐现、透露 ’

95.温邪犯肺、逆传心包

98.医案、病历

18.红黄隐隐、·荣润光泽

21.淡红略紫;风关

24.阳气、湿浊

27.音调和畅、言与意符

30.三部九候、三部相参

33.三部有脉、和缓有力

36.寒、痛

39.疾病、宗气

42.皮毛、经络

45.感受寒邪、阳虚阴盛

48.外邪、病理产物

51.红绛、细数

54.温燥、凉燥

57.气滞、气逆

60.肿块、出血

63.肺脏、脾脏

66.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

69.神志、痰浊

72.下痢、泄泻

75.食滞胃脘、胃虚寒

78.寒滞肝脉,肝气郁结

81.小便异常、短气喘息

84.阴虚、阴虚

87.无汗、脉浮紧

90.卫、营

93.红、红绛

96.脾胃、脾经湿热

99.当时、24小时

四、判断改错题(下列各题中,正确的请在题干后的括号内记“v”,错误的打“X”,

并在错处下画一横线,更正于该题之下。)

1.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 )

2.主诉是患者就诊时所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 )

3.畏寒的特点是自觉怕冷,加衣取暖不解其寒。( )

4.阳明潮热的特点是热势较高,日晡热甚,腹胀便秘。(

5.所谓盗汗,即夜间出汗。( )

6.患者腰痛绵绵,酸软无力者,属寒湿腰痛。( )

7.饥不欲食是因胃阴亏虚,虚火内扰所致。( )

8.现病史是指除主诉所述疾病以外的患病或健康状况。(

9.患者头痛,后头部连项痛,·属厥阴经头痛。( )

10.患者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属痰饮内停之征。( )

11.小便失禁和余沥不尽均为肾阳亏虚,开合失度所致。(

12.月经先期,质稀量少者多因气虚所致。( )

13.五更泄泻、完谷不化、滑泄失禁等均由肾阳亏虚所致。(

14.人的面部肤色一生不变之色即为常色。( )

15.面黑干焦为虚火灼阴;面黑而浅淡为肾虚水寒。( )

16.望色十法中“清”、“浊”是反映病变之虚实。( )

17.小儿食指络脉纹色鲜红主内热,纹色青者主风主痛。(

18.舌苔颜色由白转黄,为表邪化热人里的征象。( )

19.舌质鲜红起芒刺,多为热人营血。( )

20.患者颈前颌下,肿起结核·,累如串珠者,是谓瘿瘤。(

21.根据五轮学说,黑晴属肝,称“风轮”。( )

22.一般认为,皮肤斑疹从血络而出者为斑,从肌肉而出者为疹。(

23.与肝风内动有关的舌态有强硬舌、痿软舌、歪斜舌、吐弄舌。(

24.患者大便下血,若先血后便系热伤肛络,先便后血多因热伤胃络

25.青紫舌质和灰黑舌苔既主热证又主寒证。( )

26.患者神识昏糊,胡言乱语,声高有力,谓之狂言,因热扰心神所致。(

27.呃逆,古称噫气,俗称打饱呃,因胃气上逆所致。( )

28.哮在发作期每与喘促相兼,而喘则未必兼哮。( )

29.顿咳患者咳声如犬吠,是白喉病的表现。( )

30.寸口脉的位置在桡动脉所在的部位。( )

31.诊脉时间不必拘于平旦。( )

32.所谓调息切脉,即脉诊时以医师的呼吸时间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

33.凡两手寸口部寸关尺六脉沉细等同者,称为六阴脉。( )

34,已婚妇女停经而见滑脉,可为受孕征象。( )

35.诊小儿脉可用“一指定三关法”来细分三部脉候。( )

36.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手背者,叫反关脉,不属病脉。(

37.久病体虚患者脉浮大无力,提示体虚外感。( )

38.不论何种脉象,若兼和缓之象便是神气充沛的征象。(

39.春季见弦脉,夏季见洪脉,,皆属四季平脉。( )

40.正常情况下,虚里穴按之应手,动而应衣,缓而不急。(

41.全腹胀大,按之不能即起的,是气臌。( )

42.病和证均以症作为诊断的基础。( )

43.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是八纲中病性辨证的深化。(

44.表证,是病变反映在皮毛、肌腠、经络的证候。(

45.表证见恶寒,是因外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表失煦所致

46.一般表证患者舌苔少变,里证患者舌苔多有变化。(

47.寒证,是感受寒邪所表现的证候。( )

48.所谓“热深厥亦深”是指真热假寒证。( )

49、患者恶风、汗出、脉浮缓,因脾肺气虚,肌表疏松所致小(

50、虚证,是人体正气虚弱,邪气较盛的证候。( )

51、寒证化热,指患者先有寒证,后出现热证的证候;( )

52、半表半里证即病变一半在表,一半在里的证候。( )

53、辨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寒热、二便、面色的变化。(

54、七情证候均见于内伤杂病,表现出五脏病证。( )

55、患者过逸,则倦怠无力,嗜卧,懒言,食欲减退。(

56、患者中暑,则恶热,汗出,口渴,疲乏,脉虚数。(

57、过恐则心神不安,或语无伦次,举止失常。( )

58、饮食所伤在肠,则恶闻食臭,胸膈痞满,吞酸嗳腐。( )

59、气陷证多见于气虚的进一步发展,以内脏下垂为特征。( ,

60、气血两虚证是指气虚生血无源,与血虚同时存在的证候。(

61、由于瘀血内阻所引起的病证称为瘀血证。( )

62、气逆证主要表现为肺胃肝之气逆而向上所引起的病证。

63、气不摄血证是气虚与失血同时存的证候。( )

64、湿遏脾阳所致水肿,其肿势较缓,按之没指,全身水肿,属阴水肿。(

65、痰浊蒙蔽心神,则见头晕、目眩。( )· ,

66、肢体浮肿,沉重酸痛,小便不利,称为溢饮。( )

67、气陷证的本质是脾气亏虚,清阳下陷。( )

68、血热证与外感热病的“血分证”在概念上完全相同。(

69、在心气虚证的基础上出现虚寒证状,即为心阳虚证。(

70、心悸、多梦、脉细、头晕、心烦等为心血虚与心阴虚证的共有症状。(

71、痰火扰心证是痰浊扰乱心神所表现的证候。( )

72、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均可见到脾气虚症状。( )

73、寒湿困脾与湿热蕴脾证的区别在于有无黄疸。( )

74、热极生风乃由肝火上炎,引动肝风所致。( )

75、妇女带下黄臭,外阴瘙痒,是湿热蕴结肝胆所致。( )

76、肾开窍于耳,故耳鸣耳聋皆属肾虚病变。( )

77、肾阴亏虐,虚火迫血妄行,亦可导致妇女崩漏。( )

78、肾不纳气证以肾气亏虚,摄纳失权为主,并无阴阳虚损之象。(

79、肾不纳气证即心肾的阴虚阳亢之证。( )

80、小肠实热证实际是以小便频急灼痛为辨证要点。(

81、心阳暴脱证是在心气虚的基础上出现亡阳症状。(

82、心脉痹阻证多因实邪阻痹心脉所致,故属实证。(

83、肺热壅盛证是风热之邪侵犯肺卫所表现的证候。(

84、脾病患者尿少浮肿,皆因脾气亏虚,不运水湿所致。( )

85、血虚动风证的动风特点是肢体麻木,关节拘急,手足震颤。(

86、肾阳虚证患者心悸、气喘是水气凌心表现。( )

87、肝火犯肺证咯血是虚火上炎灼络所致。( )

88、脾肾阳虚证以泄泻或水肿为主症。( )

89.太阳中风与伤寒的区别在于恶寒与恶风。( )

90.六经病证中三阳病多热多实,三阴病多虚多寒.( )

91.少阴病在心肾,故少阴寒化或少阴热化证均有心烦。()

)

92.太阴病和少阴寒化证均可出现“下利\,其区别在于有无腹瓤()

93.温病“动血”主要表现为发斑\\发疹等出血症状。( )

94.温病亦有初起即为气分证,后陷营血者。( )

95.随着温病由卫气到营血阶段的深入,患者耗伤津液的程度也愈趋严重.( )

96.舌质深红是温邪进入血分的重要标志。( )

97.温病到营血阶段才可出现神志错乱。( )

98.上焦心肺病证并无动风症状出现。( )

99.对于病程记录,值班医师一般只作重点记录。(

100.病程记录应按中医诊断的程序编写。( )

1、 X诊断疾病——诊断疾病,辨别证候

2、 X症状或体征——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3、 X不——可 4、√

5、X夜间出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

6.X寒湿——肾虚

7.√

8.X现病史——既往史

9.X厥阴——太阳

10.X痰饮内停——瘀血内阻

11、X肾阳亏虚,开合失度一 肾气不固,膀胱失约

12、X量少——量多

13、√

14、X人——健康人

15、√

16、X虚实——阴阳

17、X内热——外感风寒

18、√

19、X热人营血——气分热盛

20、X瘿瘤——瘰疬

21、√

22、X斑——疹;疹——斑;

23、X痿软舌——震颤舌

24、√

25.√

26、X狂言——谵语

27.嗳气

29.X顿咳——吠咳

30.X桡动脉——腕后桡动脉

31./

32.√

33.X沉细等同——沉细等同,并无病象

34.X停经——停经,无病象

35.X来细分——而不细分

36.X反关脉——斜飞脉

37.X体虚外感——虚阳浮越

38.√

39.X见——微

40.X动而应衣——动而不紧

41.X气臌——水臌

43.X病性——病位

44.X是——是病邪犯表

45./

46.√

47.X感受寒邪——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

49.X脾肺气虚,肌表疏松——外感风邪,营卫不和

50.X邪气较盛——邪气不盛

51.X热证——热证,寒证随之消失

52.X一半在表,一半在里——邪正相搏于表里之间

53.X二便、面色——舌象、脉象

54.√

55.X过逸——过劳

56.X中暑——伤暑

57.X过恐——过喜

58.X在肠——在胃

59.√

60.X气虚生血无源,——气虚

61.X瘀血证——血瘀证

62.X肺胃肝之气逆而向上——肺、胃之气逆而向上,肝气升发太过

63.X与失血同时存在——不摄血液而致失血

64.X阴水肿——阳水肿

65.X心神——清窍

70.X脉细、头晕、心烦——脉细

71.X痰浊——痰火

72.√

73.X有无黄疸——寒热、舌象、脉象

74.X肝火上炎——外感温邪,热灼肝筋

75.X肝胆——肝经

76.X皆——大多 77.√

78. X并无严重者亦有

79.√

80.X是以——是以心火上炎和

81.X心气虚——心阳虚

82.X故属实证——属本虚标实证

83.X肺热壅盛——风热犯肺

84.X脾气亏虚——脾阳亏虚或寒湿困脾

85.√ 86.√

87.X肝火犯肺一肺阴虚

88.√

89.恶寒与恶风一汗出与无汗

90.√

91.><故少阴寒化或少阴热证均有——但仅少阴热化证有

92. X有无腹满——口不渴与口渴

93.√ 94.√

95.X耗伤津液——动血耗阴

96.X深红——绛紫

97.X营血阶段才可——气营血阶段均可

98.X并无——之逆传心包证可有

100. X中医诊断的程序——时间顺序

五、名词解释题

1.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

门课程。

2.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3.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4.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7.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8.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9.战汗——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者,是邪正相争,病变发

展的转折

10.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

11.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12.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的主

症。

13.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一般统称癃

闭。

14.崩漏——不在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尽出血者。

15.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清

楚者,是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6.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委靡,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

蒙陇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7.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8.善色——患者无论何色,但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 预后较

19.戴阳——久病重病,面色苍白,但时泛红如妆者,是阴盛格阳之假热证候。

20.萎黄——患者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

21.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22.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22.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

结痰凝所致。

23.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

虚,虚火灼

痰,结于颈项。

24.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25.乳蛾——咽部两侧红肿突起如乳突者,是肺胃热盛,外感风邪凝结而成。

26.斑——点大成片,色红或紫,平摊于皮下,摸之不碍手者。

27.白痦——皮肤上出现的一种白色小疱疹,有晶痦、枯痞之别,多见于暑温、

湿温病中。

28.肌肤甲错——皮肤粗糙如鳞,抚之涩手者,是血虚夹瘀所致。

2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

情危重。

3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

临床意义。

31.齿痕舌——舌体边缘有牙齿痕迹者,多因舌体胖大而舌受齿缘压迫所致,多

见于脾阳虚

衰证。

32.弄舌——舌在口中,动如蛇舐,上下左右掉动不宁,或微出口,旋即内收者,

常见于小

儿先愚或动风先兆。

33.歪斜舌——舌体不正,伸舌时偏斜刁;一侧,多为中风或中风先兆。

34.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35.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者。

36.腐苔——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舌边中皆厚,刮之易去,其状如豆腐渣堆积

舌面透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qe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