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校长职业化初探-2019年文档

更新时间:2024-01-06 17: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中小学校长职业化初探

长期以来,校长被牢牢地捆绑在“官本位”的马车上,政府行政部门的千条线,往往都要穿在校长这根针上,学校也就不得不衙门化[1],既增加校长职位数,又增加与行政机关对应的处、室。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谁还能“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由此看来,这样的体制,显然违背了教育教学活动本身的运作规律。在此背景下,校长职业化机制建立,职业校长相当于职业经理人,把校长从政府行政部门解脱出来,面对市场,竞聘就业,使自主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得到强化。 一、校长职业化是大势所趋

一所好的学校必定要有一个好的办学理念,而一个好的办学理念能否产生和落实,关键又取决于有没有一个好的学校。校长职业化在中外教育史以及当代世界教育改革进程中并不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在1995年教育部人事司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讨班,教育部人事司领导的UNDP项目(CPR/91/420)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项目承担单位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新西兰等国考察所撰写的系列报告中,也都曾提及校长职业发展与专业化的问题[2]。当然,关于中小学校长职业化的命题的提出还是近年来的事情,这一命题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其背景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校长职业发展的要求

日本学者安藤尧雄在《学校管理》分析了校长职业产生的四个原因:(1)学校教育规模的扩大;(2)学校教育组织的复杂化;(3)学校教育工作的专门化和知识化,要求其管理也能专门化和知识化,因而需要一定的教育;(4)学校是社会的教育器官,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因而教育职能必须合理化、组织化,教育机构是由此而设立的[3]。

可见,校长职业是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面临竞争越来越大的今天,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个人精力的有限性都要求中小学校长走上职业化道路。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校长职业化的提出是时代的昭示、社会的呼唤,是一种顺应教育改革发展历史潮流的律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由政府统管,校长是政府任命的一种行政职务,并按政府指令以行政手段管理学校,拥有职务权力,称为“职务校长” [4]。而市场经济体制,则要求对教育实行市场行为的管理,校长是一种受聘于市场的职业,按聘约规定的职业岗位要求凭职业能力履行管理、经营学校的责任,拥有职业能力。这就是要冲破传统计划体制的束缚,用能力为本的市场用人机制取代权力为本的计划用人机制。

在中国,校长似乎从来就没有被认作是一种职业,尤其是中小学校长。地方某个官员调动,实在无法安排,就让他到学校去当个校长;某位教师工作甚佳,需要褒奖,就提他当个校长。因

为人们通常把校长理解为一种职务,而职务又与具体的待遇相挂钩。而我们似乎忘却了校长更是一种职业,一种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职业。 (三)建设若干所“品牌”学校的要求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和决策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可见,校长在学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校长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

校长是学校工作的管理者和改革者,其职责就是要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团结、依靠广大教职工,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要实现学校管理的最佳效能,关键在于校长怎样管理学校。

二、校长职业的涵义及其整体结构

对于中国中小学教育来说,校长职业化还是个新的命题。清华大学校长职业化培训中心主任王继华教授提出:“校长职业化就是要把不介入市场的‘官本位’的职务校长,化为能够介入市场经营教育产业的职业校长。”[5]

在王继华教授研究的基础上,后继学者们对校长职业化的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在校长职业化内涵的揭示上,有学者将“校长

职业化”概括为三个层次的涵义:第一,校长职业化是指经由专门训练并获得认证资格,具有管理、经营学校及教育科研、开发学校的职业技能;第二,校长职业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对教育实施市场行为的管理过程中,校长也不再是政府任命的一种行政职务,而只是一种受聘于市场的职业;第三,校长职业化是指专业人才或有志于校长职业者,可以依据其相应的任职资格,通过教育市场获取校长职业。而教育机构或办学单位也可按照其办学的宗旨和要求,通过教育市场购买或招聘到符合任职资格的校长[6]。这是一种展开式的“校长职业化”解释,职业化的要领就是“校长职业的专业化”和“校长职业的市场化”。 (一)校长职业的专业化

校长职业化实质上是注重校长的专业化,注重提高校长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为此,世界各国都十分注重校长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高。1992年,澳大利亚开始实施“未来学校计划”,联邦政府就业、教育、培训部为支持这项计划,选择“校长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培训提高”作为全国性首要赞助项目,成立中小学校长业务培训提高联合会(APAPDC),并支持中小学校长协会开展“学校校长专业发展优先领域”的课题研究。由此可见,当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校长的专业养成教育,加强校长专业化的建设。

(二)校长职业的市场化

校长职业的市场化,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校长从官本

位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由执行计划的职务校长转变为关注市场的职业校长。职业化的校长还需要淡化教育事业观,强化教育的产业观,需要具有理财和经营的能力,不仅要善于运作学校的有形资产和物力资本,还要善于运作学校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整合社会的教育资源,从而有效地经营管理学校组织,实现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的有机统一[7]。 一般来说,现代教育要求职业化校长的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职业资质、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8]。职业资质是职业化内涵的最基本要求,它明确规定了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独特条件和要求。简单说就是三个能力,包括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经营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职业意识要求校长具有经营意识、品牌意识和竞争意识。而职业道德是指校长要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三、推进校长职业化的途径

目前,尽管实现中小学校长职业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但是它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还有诸多因素制约着它的发展。要促进中小学校长职业化,我们应从几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改变观念

第一,从职务观念向职业观念转变。第二,从权力观念向能力观念转变。只有具备职业能力的校长,在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第三,从教育事业观向教育产业观转变。校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营教育资源,不仅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教育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第四,从传统观念向创新观念转变。课

程改革的本质是创新。

(二)建立和完善提高校长职业素质的教育与培训机制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校长培训是保障职业校长的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校长职业化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现有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养成教育和专业提高培训,使他们中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逐步往职业化方向发展。而且,职业培训的内容、模式和方法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既要加强经营管理能力,又要重视先进教育理念的确定。因为“只有具备教育理念的校长,才有治校的理想,才能营造治校文化,才有治校的方向与良方[9]。” (三)构建开放性的职业化校长的选聘机制

由于全国各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建立多元化的校长竞聘机制就非常必要。同时,应抓紧制定《校长职业国家标准》,实行校长资格证书制度。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校长队伍结构,使校长资格认定工作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四)重视校长业绩的激励和权力的监督

应当建立一整套完备科学的职业校长评价机制,对校长任期内的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与评定。挖掘中小学校长的潜能,采用合理有效的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制度激励等激励机制,满足校长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为了有效地激励校长,需要建立校长薪

酬制度。在对其激励的同时,也需要确立制度化的约束与监督措施,逐步完善职业化校长的内部和外部约束机制。作为中小学职业校长,应当努力探索,恪尽职守,为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懈追求。

为适应大众化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推进中心学校长职业化,不仅十分明智,而且极为必要。职业化的校长要懂得教育规律,思维清晰,眼光长远;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国际教育视野,勇于改革创新;要具备与教育管理相关的知识,树立科学的教育管理观,还要学会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要具有丰满的德性、丰厚的学识、坚韧的信仰与对公正公平的不渝追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pg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