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嘴小学课程建设方案(修订)

更新时间:2023-10-04 06: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庆市南川区丁家嘴有价证券希望小学校

课程方案

一、编制依据 (一)课程背景

我校地处金佛灵峰西麓,学校现有教学班9个,学生402人,教育教学设施基本齐全。“过去几年学校秉承“学会尊重,幸福一生”的办学理念,追求“勤奋团结,不甘人后”的工作作风、“敬业爱生、博学善教”的严谨教风和“勤学善思、好问争优”的优良学风。在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感召下,丁小人围绕教育教学这项中心工作,以构建“生命化、智慧型、有效性”的课堂文化为理想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二)政策依据

1.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重庆市教委关于调整普通中小学课程计划的通知》(渝教基【2009】47号、【2012】21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庆市南川实验区三年工作规划的通知》(南川教发【2014】40号)等为依据实施。

2. 以学校办学理念“学会尊重,幸福一生” 把握三个核心:“尊重学生,教在心灵;尊重教师,勤学奋进;尊重自我,塑造人生。”统筹三个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实施四大创新“德育创新——开展感恩教育,体验感恩幸福;教学创新——构建尊重课堂,体验学习幸福;活动创新——创设尊重活动,体验成功幸福;管理创新——实施文化管理,贯彻尊重教育”;实现五大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康,学会审美,学会劳动”为实施依据。

二、课程目标

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性学习能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将来成为品行高尚、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善于动手、能力较强、心理健康、个性发展的时代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锻炼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心理,做“四好少年”。

学会学习——在获得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会合作——友好与人相处,善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体验快乐、在合作中体验成功。

学会创造——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乐于质疑,富于想象,勤于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三、课程结构

(一)课程结构图(国家课程80%+地方与校本课程20%) 学科学科拓展课程 综合拓展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兴趣小组活动 主题探究活动 特色探究课程 科技实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 践、探究活动 国家课程80% 拓展型课程 探究型课程 学校课程主题 :尊重教育 地方与校本课程20% 限定拓展课程 自主拓展课程 基础课程 语文、数学、英语、 品德、音乐、美术、 综合实践、信息技 术、科学、体育健康 生活数学 应用英语 海量阅读 班队活动 体育活动 专题教育 校园文化 学生必修 学生选修

(二)具体设置

年级 课程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语文 书法 数学 基础型课程 英语 国家课程 科学 音乐 体育与健康 美术 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 地方课程 安全/自主 安全/环境 传统文化 自主拓展课程 兴趣活动 一 3 / 5 1 4 / / 2 4 2 / / 1 / 1 二 3 / 5 1 4 / / 2 4 2 / / 1 / 1 周课时 三 / 2 5 1 4 3 3 2 3 2 1 1 / 1 1 四 / 2 5 1 4 3 3 2 3 2 1 1 / 1 1 五 / 2 5 1 5 3 3 2 3 2 1 2 / 1 1 六 / 2 5 1 5 3 3 2 3 2 1 2 / 1 1 说 明 一年级入学初,设置2~4周的学习准备期 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进行,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因教材难度和容量大而增设。 因教材难度和容量大而增设。 晨诵、午读、暮省 每天早晨、中午、下午各20分钟 生活数学 应用英语 海量阅读 班队会 校园体育活动 拓展型课程 队会与班会隔周进行,由德育处、大队部和班主任负责实施。 安排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第三节 专题教育 习惯养成教育、安全、健康、国防教育、法制、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社会实践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学生必修。以假日小队形式参加实践基地活动、社区服务,观看影片社区服务 等活动。 校园文化 主题探究、科技探究 每年四月、五月、六月、十一月、十二月 每学年举行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 探究型课程 选择部分教材内容,结合学校特色教育,开展主题式、课题式、方案研究等活动。 每天30分钟 每天安排一次眼保健操、一次课间操 广播操、眼保健操 四、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目标有效落实

学校课程建设践行国家课程改革理念,开足开齐三类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改革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1.渗透尊重教育理念,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继续开展尊重教育课堂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改进教和学的方式,优化学科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统整教材,拓宽课程资源。

教材是服务教学的工具和材料,教师要善于分析不同地区教材的优势,有效统整不同教材,拓宽课程资源,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校以1—2个学科为突破口,开展统整教材的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创新,不断研究,在教学中凸显教师的个性实施。

3.加强校本作业研究,落实减负增效。

开展“作业改进”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师设计高效作业练习、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意识与实践能力。开发“校本作业资源库”,形成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特色发展的校本作业系统。

4.整合教育资源,促进综合发展。

树立“综合发展教育观”,让教师学会跳出学科来教学,促进学生在每个学习活动中都受到综合教育的可能。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整合课外教育资源、能够变单科教学内容为综合教学内容、能够将知识内容与生活内容融合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

1.丰富校本德育课程,探索德育新途径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意识到作为学校头等重要的德育工作,也应更新理念,配合新课程的实施,开创学校德育的新途径。

(1)探索养成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结合德育现状,组织教师参加德育校本教材的编写,探索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主题活动

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突破口,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开发具有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主题活动,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并促进少年儿童在少先队组织中健康成长。

2.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活动渠道。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为拓展学生的活动渠道,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学校开发多种符合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3.探索特色拓展课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科技课是学校特色拓展课程,每个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课,使每一个都能受到科学教

育,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培养一批科技专职教师,探索科技教育的途径与策略。开发校本教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围绕环境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知识产权教育、气象知识、能源知识、小创造小发明、七巧板、创新大赛活动项目等,进行分年龄整合知识板块,编写科技教育系列教材。

4.拓宽探究型活动渠道,探索新型教学方式。

进一步将探究型课程与学校科技教育有效整合。通过节能减排系列、小发明系列、环保主题教育系列等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主动探究意识、社会小主人责任意识,体验与人合作、共同研究的愉悦,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5.自主拓展课程扎实开展,提供学生个性发展空间

通过科目化、制度化建设,有序组织、定点定人,广泛开展各类选修科目(兴趣小组),使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实现德智体美劳各育全面发展。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分低年级各兴趣小组和中高年级各兴趣小组,分别开设。低年级兴趣小组活动内容重在培养兴趣,符合儿童身心与趣味发展的要求,开设如:故事会、小小主持人、古诗会、儿童画、英语口语、朗诵、科技制作、七巧板、合唱队、儿童画、探究天地、体育踢跳等内容。中高年级兴趣小组活动内容重在培养能力,更加能够凸显学校的特色教学,重视开展文体活动、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发展学生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开设如:经典诵读、故事会、写作、趣味数学、书法组、合唱、舞蹈、手工艺、剪纸、信息技术、乒乓、科技制作、三模等内容。

(四)建设“尊重课堂”文化

构建“尊重课堂”,关键是要点燃童心。我们理想中的课堂是基于儿童,同时又是为了儿童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双孩子的眼睛,需要一颗孩子的童心,走进学生,亲近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一切,让课堂溢满“孩子气”,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儿童真正成为课堂这方舞台的主人,享受学习的快乐幸福。

1.“尊重课堂”的灵魂——尊重生命.

教师抱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之心,尊重自己和学生的良好愿望,尊重自己和学生的利益,尊重自己和学生的人格尊严,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家园。

2.“尊重课堂”的根基——尊重知识.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必然要尊重知识、热爱知识,必然要为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想方设法、精心准备。教师更应成为未知知识的助产士,培养出更多富有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的学习者、研究者将是教师最终极的目标、最伟大的成就。

3.“尊重课堂”的关键——尊重个性.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人格尊严,尊重他们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在一个相互尊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生动、活泼、愉快地获取知识的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

4.“尊重课堂”的目标——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

5.“尊重课堂”的流程——尽我所能,学我所需,用我所得,促我创造。 尽我所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联系已有知识、运用已有能力自主学习,尝试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学我所需: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实验、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提出猜想,加以验证,得出结论。

用我所得:教师提供达标检测题目或生活情境,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能力。

促我创造:学生将各种知识和能力加以综合运用,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6.“尊重课堂”教学思路框架。

课前参与-→以体验性教育为主;课中探索-→以探究性教育为主;课后延伸-→以实践性教育为主;

课前参与让学生带着思考走进课堂。尊重课堂提倡知识前移,学生在预习中寻找知识的感性认识;体验知识的价值;在参与中发现问题,产生求知欲。

课中探索从传授知识到启发智力。围绕一个“疑”字,疑中求问题;学会一个“问”字,问中求思考;重在一个“思”字,思中求发展;力争一个“动”字,动中求知、求情;体验一个“乐”字,乐中求需;达到一个“创”字,创中求价值。

课后延伸让学生带着所学走向生活。学生在课后知识应用中体验价值、体验成功、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需要、增强实践意识,培养实践能力。

五、课程评价

(一)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师评价体系 1.建立面向全体教师的评价指标。

打破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指标的传统评价方式,将教师的学历、职称、教学基本功等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中,注重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态度和工作质量的综合性评价。学期结束,通过教师自评、教研组和年级组内互评、行政考评对教师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并根据学校教职工考核细则进行分配。

2.建立个性化的教师评价指标。

学校不仅注重面向全体教师的评价,更加重视针对教师个体特点的个性化评价。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以及教师的基础和现实表现,学校帮助每一位教师规划其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教师共同协商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并创设条件,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地发展,努力达到发展目标,从而实现教师个体的发展目标和自身价值。通过对教师个人目标达成度的考核和评价,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促进教师个体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建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 1.探索综合性的学生评价方式。

从“学科学业成效”、“技能特长发展”和“行为规范养成”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式是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结合、阶段评价与辅导跟进结合。基础型课程的“学科

学业成效”评价实施等第制和争星制,“争星”活动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争星”的不同“星级”结果与学科等第相结合。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的“技能特长发展”评价采用项目学分制和项目证书来实施。德育课程的“行为规范养成”评价由大队部实施校本化争章活动,制定丁家嘴小学“七彩彩虹伴我成长”争章手册,每两年开展一次校“明日之星”评选颁奖活动,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学力,帮助挖掘其潜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2.探索个性化的学生评价方式。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不同特点。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学校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三)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以学论学”的发展性课堂评价。即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方面,而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这一转变对教师教学能力的重新界定、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无疑将带来巨大的冲击。

学校根据课改要求对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修改,新课堂教学评价表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讨论式、活动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大胆求异,建构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氛围和机制。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以质性评价为主要,探索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方法与技术的使用,使评价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六、课程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课程改革办公室,由校长任课改办主任,全面负责有关学校课程的决策问题,教导处主要负责执行问题,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具体实施。

学校强化层级管理,确定“层级首问责任制”,提高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执行力。 (二)课程制度保障

1.制定并实施《丁家嘴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三年规划》

2.以校本教研为基础,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以培养课堂教学能手、校级名师、骨干教师、课程专家为载体,营造术业专攻,成就事业的氛围。以表彰奖励为手段,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3.培训制度。每学期教导处结合“十二五”师训要求,制定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将课程理论学习,师德与育德培训,教改实践,信息技术运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必修项目,做到有培训,有反思,有评价。

4.质量监控制度。建立质量监控管理体系,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根据教学流程

管理要求对课程实施随机和定期检查,发挥师生在监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三)师资队伍保障

1.“捆绑合作发展”制度。聘请捆绑发展学校隆化六小教研员进行课程改革、课程建设领导力项目专题培训,更新课程观念,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确保课程管理的有效性。

2.建立课程研究制度。学校教科室关注教师课程的执行力,提高课程的研究力,开展学科学术研讨、课程评议研讨。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义工资源,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给予家长代表对学校课程实施的知晓权、参与权和评价权。

3.建立教师考评制度。融态度、能力、合作、创新、成效为一体的评价依据,以团队捆绑评价和教师个体评价相结合,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考评制度。

(四)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的运用率,为课程建设提供保障。更新完善信息技术教学辅助设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高图书馆、专用教室、校园网等使用率,将育人功能发挥最大化。

(五)经费保障

(1)学校加大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强化在日常管理中的使用率,提高使用效益,满足课程的需要。

(2)开辟课程实施专项经费。对校本教材的编制,社团活动的竞赛,专家指导引领,课程特色项目的评比,课程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展示,家长、社区资源的利用等提供经费,确保学校课程建设持续发展。

重庆市南川区丁家嘴有价证券希望小学校

2015年7月2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pb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