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学生版)

更新时间:2024-04-04 16: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学生版) 【学习目标】

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学习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考纲阐释】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

【考情分析】本考点重点考察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直接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既能从整体上把握句意,又能具体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式的语言知识,做到准确表达。句子翻译题型保持稳定为主观题,2题,分值10分。

一、高考链接:[2015·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

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第 1 页 共 10 页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 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 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 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 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014年全国Ⅱ卷】

(3)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译: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夺取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 (4)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译: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呈进,皇上吃惊大哭不进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 二、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18个文言虚词,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个准确把握。文言实词数量很多,应以牢记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为主,适当扩大范围,尽量多积累。积累也不能光靠死记硬背,要掌握一些规律。

2、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二)牢记两点翻译原则 (1)信、达、雅

信:要求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内容。 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雅:要求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能表达得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和神韵。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第 2 页 共 10 页

直译: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式对等的翻译,做到字字落实。

意译: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根据原文内容的大意来翻译,不局限于原文的每一个字句,可采用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方式。 (三)掌握六字翻译方法

翻译时,先要读懂原文,综合运用学过的古代汉语知识,理解词义,弄懂句意,理清层次,了解写法,掌握原文的概貌,还要了解原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境遇。翻译时可采用“对、留、删、替、补、调”六字法。

1、对:一是,在文言文中,单音节词,译为双音节词;二是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节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节词分别进行翻译,而不能把它当作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比如“可以”(译为:可以作为)、“以为”(译为:把……作为)、“卑鄙”((译为:身份卑微,见识浅薄)等。

2、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典章制度、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3、删:就是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偏义复词及同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均可略去不译。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删去。也:语气助词,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4、替:即把古代汉语词语替换成现代汉语词语。一般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对应扩展译成以该词为中心的双音词,或者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意义的词。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译:先帝不因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5、补: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词语活用的新增内容,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补充的内容要用括号表明。

例: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译: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

6、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了解句读,不理解迷惑。 (四)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步骤:

【总体分五步】 第一步: 通读语句、整体理解 第二步: 找得分点、发现“生词” 第三步: 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第 3 页 共 10 页

第四步 草拟底稿、连词成句 第五步: 调整至答卷 【分步解析】

第一步: 通读语句、整体理解

这一步其实是很重要的,翻译的第一步要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一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抠,会出现前后不照应、句意不通顺等毛病,而且也这样容易走入死胡同。初次读句,只要理解句子的大意就行,这为下面推断词义打下基础。 第二步: 找得分点、发现“生词”

这一步是关键,因为高考挑出来让考生翻译的句子,一定有几个得分点,突破这些点是解题成功的关键。另外,每个人由于情况不同,在这些句子中总有几个字是他们一时难以断定词义甚至根本不知词义的“生词”。在这一步中,先用笔把这些字圈出来,然后逐个解决。具体解释词语时,可以用下面的方法: 1、通过字形推知字义。(如:“身虽瘁臞,犹未有益。”的“瘁臞”。)

2、通过组词来解释词义。即以文言本字为核心,多组几个相关的词。借助字音、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词义,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来推知词义。(如:公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 其中“择”字的解释可以结合句意,参照下文的“除”字来翻。)

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有很多情况下,因为没有看出句子中所隐藏的特殊句式,导致很多学生翻出来的句子很乱,不合现代文的句子规范。所以,翻译句子一定要把语序理顺。要掌握以下几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①主谓倒臵句②宾语前臵句③状语后臵句④定语后臵句⑤省略句⑥被动句 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

这一步可以在草稿纸(考试时可以在试卷上)上先大致草拟一下答案,结合上面几 步连词成句。 第五步: 调整至答卷

这最后一步即把第四步的草稿再作调整,然后誊写到答卷上,这样既可以保证答案的思路清晰,又可以保持卷面清洁。

总结规律:①做翻译题的时候,应该有踩点得分的意识,要洞悉命题者关键想考查你哪些地方。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②借助字音、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借助上下语境推断;借助语法结构推断??

三、牛刀小试: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六字法”的哪些方法?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祥。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1)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译:太祖(的)马鞍 放在仓库里,但是被老鼠咬破了。

第 4 页 共 10 页

(留)(补)(留) (换) (换) (换) (2)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译:现在 单衣 被(老鼠)咬破了,因此(我感到)很忧愁。

(换)(留) (补) (换) (调) (补) (换) (3)况鞍县(于)柱乎?

译:更何况 马鞍 悬挂 在 柱子上 呢?

(换) (留) (换) (补) (换) (换)

【参考译文】曹操的马鞍放在库房里,被老鼠咬了个洞,看守库房的守卫很害怕以为自己一定会死,(他们)打算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自首请罪。心里仍担忧这样不能免受惩罚。曹冲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再)去自首。?曹冲于是用刀刺穿(自己的)单衣,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坏的一样,假装很不开心,脸上显出忧愁的神色。曹操问他为什么,曹冲对他说:?一般人都认为被老鼠咬了衣服,对衣服主人不吉利,今天我的衣服被咬坏了,因此心里很难过。?曹操说:?这都是瞎说的,不用为这件事苦恼。?一会儿,看守库房的小厮来报告马鞍被老鼠咬的事,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坏,何况马鞍是悬在梁柱上呢??没有追究这件事。 四、精题训练: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汉高祖论三杰

帝置酒雒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注】子房:张良,字子房。

(1)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翻译: (2)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翻译: 汉武帝下诏求贤

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dì)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tuò)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1)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翻译: (2)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翻译:

第 5 页 共 10 页

七、拓展延伸:(一) 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译: (二)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1~3题。

人兽之间

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

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通?冀?)也。 (节选自《列子·黄帝》)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状不必童而智童 (状:外形) B.智不必童而状童 ..C.戴发含齿 .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 遗:丢开,丢下 .B、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 近:亲近 .C、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疏:疏远 .D、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 至智:达到才智 ..3、翻译划线的句子。

(1) (2) (三)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1~题。

瓯喻

人有置瓯道旁,倾侧坠地,瓯已败。其人方去之,适有持瓯者过,其人亟拘执之,曰:?尔何故败......我瓯!?因夺其瓯,而以败瓯与之。市人多右先败瓯者,持瓯者竟不能直而去。 .噫!败瓯者向不见人则去矣。持瓯者不幸值之,乃以其全瓯易其不全瓯。事之变如此!而彼市人亦.失其本心也哉! (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 .

第 6 页 共 10 页

(童:儿童)

(戴:顶着,(头上)长着) D.未可几也 (几:希望)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人有置瓯道旁 沛公则置车骑??道芷阳间行 B.其人方去之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C.适有持瓯者过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 ..D.败瓯者向不见人则去矣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倾侧坠地,瓯已败 ( 侧:侧面,一侧 ) B.其人亟拘执之 (执:捉住,抓住) ..

C.尔何故败我瓯 (败:打破,毁坏 ) D.市人多右先败瓯者 (右:通“佑”,袒护,偏向)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 (2) 八、高考模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规八岁,以丁所生母忧,居丧有至性。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之流涕,称曰孝童。叔父暕亦深器重之,常曰:?此儿吾家千里驹也。? 年十二,《五经》大义,并略能通。既长,好学有口辩。州举秀才,郡迎主簿。

起家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安右南康王主簿,太子洗马。天监十二年,改构太极殿,功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拜秘书丞。历太子中舍人,司徒左西属,从事中郎。晋安王纲出为南徐州,高选僚属,引为云麾谘议参军。久之,出为新安太守,父忧去职。服阕,袭封南昌县侯,除中书黄门侍郎。敕与陈郡殷钧、琅邪王锡、范阳张缅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太子所礼。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特进萧琛、金紫傅昭在坐,并谓为知言。普通初,陈庆之北伐,克复洛阳,百僚称贺,规退曰:?非为功难,成功难也。羯寇游魂,为日已久,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我孤军无援,深入寇境,威势不接,馈运难继,将是役也,为祸阶矣。?俄而王师覆没,其识达事机多如此类。

六年,高祖于文德殿饯广州刺史元景隆,诏群臣赋诗,同用五十韵,规援笔立奏,其文又美。高祖嘉焉,即日诏为侍中。中大通二年,出为贞威将军骠骑晋安王长史。其年,王立为皇太子,仍为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家在吴,前守宰皆倾意附.之。是时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俄征为左民尚书,郡吏民千余人诣阙请留,表三奏,上不许。寻以本官领右军将军,未拜,复为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规辞疾不拜,于钟山宗熙寺筑室居焉。大同二年,卒,时年四十五。规集《后汉》众家异同,注《续汉书》二百卷,文集二十卷。 (节选自《梁书·王规传》) 4、对文中画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 B、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 C、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 D、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东宫”既指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文中指太子,古代设三少、三公等侍奉太 子。

第 7 页 共 10 页

B、“丁忧”即遭逢父母丧事,“丁”是“遭逢”的意思,“忧”是“居丧”的意思,多 指居父母丧。 C、“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一般指江东,即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 以西为右。 D、“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中庸》《春秋》,其实本来有六经,还有一 本《乐经》,亡于秦末战火。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规有预见性。陈庆之北伐时收复了洛阳,朝中官员都在祝贺,他却认为这场战役 会成为祸端,后来果然应验。

B、王规好学才高。他十二岁时便大致通晓《五经》的大义,长大后郡里举荐他为秀才; 天监十二年,他向朝廷呈献《新殿赋》,文辞十分精巧。

C、王规备受器重。他在担任新安太守时,同陈郡的殷钧、琅邪的王锡、范阳的张缅都 受到昭明太子礼遇。 D、王规不留恋官场。当朝廷任命他为散骑常待、太子中庶子、步兵校尉时,他称病不 任职,在钟山宋熙寺筑室居住。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规退曰:非为功难,成功难也。

译文: (2)是时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

译文: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 争至是 B、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 争/至是 C、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 第 8 页 共 10 页

至是

D、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 争/至是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 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 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 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 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 的意见。

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 其家人。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 早立储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5分) 译文:

(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5分) 译文: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

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

第 9 页 共 10 页

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B、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C、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D、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 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 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 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 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译文: ⑵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译文:

第 10 页 共 10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ot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