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

更新时间:2023-06-03 07:21: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创新方式与创新路径;三、创新主体的社会分;四、在创新过程中转变企业生存方式。

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

作者:张晖明 来源:文汇报

我们通过引进学习,加速了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学习效应之高、学习效应之好。但是从人类历史进步的长河来看,一定是研发效应、研发收益高于学习效应、学习收益,否则就没有人愿意做研发。之所以人家愿意做研发,是因为在它的财务结构里,用于研发的开支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投资,并且是有高回报的投资。但在我们自己的财务结构里,本来利润空间就很小,还要再增加研发费用,难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现在财务结构很难跨过这个转变的周期阶段;一旦跨过这个时间段,我们的企业发展肯定会不一样。

大家知道,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以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用15年的时间将中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这个命题不论对国家的生存发展而言,还是在全球化格局下对过去发展模式的反思,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1、改革开放成就与发展模式反思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创新方式与创新路径;三、创新主体的社会分;四、在创新过程中转变企业生存方式。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包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力增长、企业竞争力提高、中国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回到“以人为本”方面而言,就是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我更多想讲的是问题。现在我具体讲几个与技术创新等有关的问题。

一是DVD付费。在2001年《中美知识产权双边协议》签定后,第二天,在荷兰鹿特丹港,就有深圳先科公司生产的DVD被查扣。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或者跟美国有直接双边协议之前,人家可能也没有直接约束我们的办法,但是既然签约了,采用了他们的核心产品,就必须技术付费。因此,谈判的结果是给3C联盟付费,每台DVD9美元,给6C联盟每台DVD付6美元。最近美国贸易委员会还在就DVD问题进行讨论,谈判中讨论是否多追加每台3美元。到现在为止,DVD的利润空间已经非常小了。这是非常典型的事件,可以看出自主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或者对产业生存竞争能力的影响。 二是GSM手机标准。GSM标准是欧洲人出的标准。我们采用GSM标准就救活了诺基亚。本来诺基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不强的,企业已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中国市场一开放,表现为采用标准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创新方式与创新路径;三、创新主体的社会分;四、在创新过程中转变企业生存方式。

的开放,马上就救活了诺基亚。

中国人现在下决心上自己的数字电视,这是对WTO规则深层思考的结果。WTO规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垄断,包括关税、配额和许可证等等,但是WTO偏偏保护以知识产权形式存在的技术垄断。因此,掌握标准的人,就掌握了话语权,实际上也就掌握了市场。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要出台自己的数字电视标准,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市场。

再来看产业技术快速发展的成本。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具有了很强竞争力。但是在我们的产业技术发展背后,我们也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我们可以以彩电为例。当年,我们在全国布下120多条生产线的时候,突然发现,彩电的关键零部件是彩管,因此再引进彩管生产线;当我们把彩管生产线布得差不多了,突然发现电子枪技术是关键;当我们把电子枪技术也引进之后,电视机已经背投化了;当我们再引进背投技术时,电视机已经平板化,即液晶化、等离子化了……这个产业取得长足发展背后的成本非常高。现在中国电视机发展很快,全球范围内,30%的电视机是中国人生产的,但是在产业进步背后,所花费的成本之高也是惊人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创新方式与创新路径;三、创新主体的社会分;四、在创新过程中转变企业生存方式。

的。

2、大国经济要求自主创新

中国是一个发展、转轨、开放经济中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大国。前年媒体曾经有过一场争论,讨论“四亿条裤子换一架空客飞机是否值得?”从经济学观点看,或者从整个国家的进步、发展意义上讲,毫无疑问,“四亿条裤子换一架空客飞机”还是要换。因为我们首先要参与分工,找到在分工关系中自己的位置,在“看懂”、“学会”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消化吸收创新。在加入世界市场分工体系的时候,只能从产业链的末端切入,然后朝产业链高端爬升。也就是在学习型创新的基础上,再走向自主创新。从企业行为上讲,首先是跟着巨人走,然后是与巨人并肩走,再到踩着巨人肩膀走的过程。我们不能好高骛远。实际上,做四亿条裤子,只是简单地拿点加工费,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又没有品牌。我们只能在“看懂”和“学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化吸收创新。

对我们国家而言,研发投入还严重不足。2006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为2367亿元,占GDP的

1.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5%。经过30年的引进后还是一味引进,如此的发展方式值得深思。在科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创新方式与创新路径;三、创新主体的社会分;四、在创新过程中转变企业生存方式。

研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上,外国大公司的比例可能是5%乃至8%。当然中国也有好的企业,比如华为,其规定企业的科研开发费用不得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8%,而实际上还要远高于这个数字。

3、跳出专利陷阱,摆脱技术依赖

在中国开放的过程中,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技术输出,实际上有明显的战略。如最近的“娃哈哈”和“达能”之争,可以说是我们的无知或者说无奈。有学者甚至认为,我们现在已经陷入开放的陷阱,因为我们今天在全世界贸易领域受起诉“知识产权侵权”和“反倾销”的案例很多。怎样看待跨国公司的行为?我们曾经提过“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资金”、“以市场换管理”等,最后换来的是一味的引进、购买,还是换来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的确,我们通过引进学习,加速了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学习效应之高、学习效应之好。但是从人类历史进步的长河来看,一定是研发效应、研发收益高于学习效应、学习收益,否则就没有人愿意做研发。之所以人家愿意做研发,是因为在它的财务结构里,用于研发的开支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投资,并且是有高回报的投资。但在我们自己的财务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创新方式与创新路径;三、创新主体的社会分;四、在创新过程中转变企业生存方式。

结构里,本来利润空间就很小,还要再增加研发费用,难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现在财务结构很难跨过这个转变的周期阶段;一旦跨过这个时间段,我们的企业发展肯定会不一样。

4、站在实践前沿,把握关键要素

从长远利益看,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发展规律,都迫切要求我们努力创建自主创新型国家。国家竞争能力取决于城市竞争能力、企业竞争能力、技术与人才竞争能力,对于这些决定竞争能力的不同层次和内容,需要我们去发现关键要素,开发要素报酬的潜在价值。

我们希望实现产学研结合,可是今天做企业的人论文写不好,学校里的人成天在图书馆里找课题,不熟悉实践前沿的困惑是什么。有报道说,中国的学者参与国际会议,有著名的“3S之说”:见了面“shake hands”(握手)和“have a smile”(微笑),然后坐下来就是“silence”(沉默),不说话了。我们的科研课题来自哪里?一定要来自实践,而不只是头脑里。不能够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被掌握前沿技术的人牵着鼻子走。我们的科研力量还要有分工。对于实践应用课题以及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国的学者负有使命。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创新方式与创新路径;三、创新主体的社会分;四、在创新过程中转变企业生存方式。

二、创新方式与创新路径

1、创新方式的类型

现在有种约定俗成的概括:第一,模仿性创新。实际上是学习效应问题。浙江有很多企业做得很好,首先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比如说浙江有19个产品是全球产量第一,小到喝饮料的吸管,据说每根吸管的利润是0.00001元。

第二,集成性创新。在模仿性创新的基础上,就开始集成性创新。当今社会,我们最需要的是集成性创新,而集成创新的关键是管理。通常研究经济现象,范围经济、规模经济,有一个经济现象没有研究透,就是协同经济,这是管理学科研究的问题。人们常说,水桶注水能力取决于最短木板的长度。展开而言,不仅是长度问题,还有材质问题、箍桶的技术问题,我觉得这就是集成创新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且,企业家集成创新的舞台可能更大。 第三,原创性创新。即发现与发明效应。这里不做更多解释。

2、创新的路径

现在的创新有两类:一类是常规发展路径,另一类叫跨越式发展路径。我们喜欢跨越式发展,现在的企业管理就非常推崇“颠覆型创新”。其实这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创新方式与创新路径;三、创新主体的社会分;四、在创新过程中转变企业生存方式。

里面有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地方。

所谓常规发展,就是自我积累式成长。而跨越式发展则是超常规、跳跃式成长。王选的激光汉字照排系统,现在全球中文报纸的激光照排系统中90%采用了北大方正技术。这种跨越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必然有一个累积过程。我们不应该过分推崇跨越式,或者过分推崇完全否定原来形式的颠覆型创新。

三、创新主体的社会分工

1、企业是实现自主创新的主体

这个问题似乎无须更多讨论,似乎已成共识。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真正解决。为什么企业是实现自主创新的主体?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

市场发现需求信息,需求激发创造。市场是企业竞争博弈的场所,问题在于企业自身是否重视市场。市场发现了需求信息,需求激发了创造。创新是要有市场的,没有市场的创新只是用来评奖的。

市场容纳竞争博弈,竞争激发创新。因为受到对手和同行的刺激,所以竞争激发创新。比如可乐,麦当劳肯定和可口可乐合作,肯德基一定是和百事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创新方式与创新路径;三、创新主体的社会分;四、在创新过程中转变企业生存方式。

可乐合作,这叫结伴竞争。这种竞争关系改变了全社会的商业生态。本来说同行是冤家,把对手打死,现在是对手好我更好。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在市场中培养竞争合作关系,实现创新?今天我们的产业集中度还不够,企业还很小,每个企业所提取的科研经费很少,所以我们提倡技术战略联盟,把每个企业的钱联合在一起,那可能就是很多的钱,同时也减少了重复投资。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前面讲的DVD解码技术就是通过联合开发成功的。在高新技术领域,开发风险太大了,通过联盟方式可以分散风险。我们的企业要看到这一点,不要只想着把对手打倒;什么时候考虑考虑和对手也联合起来。

2、政府应有所作为

首先,从WTO规则的技术壁垒看。我国政府已经明确要研发自己的数字电视标准,并且原则性地颁布了一个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的框架。我们也下决心要搞一个手机3G标准,大家都在争所谓的TD-SCDMA技术,这实际上是保护了中国市场。所以我们要研究今天的市场,在这些领域里,要勇敢地喊出“我们要搞自己的标准了”。这是对技术标准的掌握。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创新方式与创新路径;三、创新主体的社会分;四、在创新过程中转变企业生存方式。

其次,政府行为如何与企业行为相匹配?在科研投入规模、科研立项方式、科研成果评价激励、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科研市场秩序维护、科研专利制度创新、社会创新文化培育等方面,我们整个社会的科研体制很多地方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比如科研资金的投放,在面向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比例结构、科研项目立题、项目管理等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创新。

再次,政府在区域协调方面大有可为。比如产业结构之间的雷同现象,所谓“同而不和”,造成全社会资源重复配置,需要我们走整合和产业分工的道路,在这些方面政府责任重大。

从政府的采购行为看,我们的很多采购行为其实是不合理的。当年韩国政府规定政府采购一定要采购国产货,韩国政府官员坐的车都是“现代”。我们今天似乎成了万国博览会的汽车加工厂,这是值得检讨的问题。

3、积极培育社会中介组织

我们现在社会上的中介组织严重不足,而且很多中介组织缺乏自律。

我们几乎所有的协会组织都是政府职能的延伸,都是政府官员退居二线后的庇护所。就此而言,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创新方式与创新路径;三、创新主体的社会分;四、在创新过程中转变企业生存方式。

我很佩服温州商会,温州商会是真正在市场中成长起来的行业自律组织。从打火机应诉到温州皮鞋在西班牙被烧等事件中的表现而言,温州商会是一流的,市场行为非常规范。

信息技术服务机构作为中介组织,作用也很重要。比如全国牙防组织本来是个子虚乌有的机构,是某企业做广告弄出来的。看来,正规中介机构没有发育起来,旁门左道就出来了。此外,中介组织还包括成果转化中介机构、金融服务机构和法律财务服务机构等。

我们的企业是否需要这些中介机构?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认识严重不足。

4、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愿望

在座的大学生们是不是愿意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我在上海参加再就业志愿团工作的时候,看到2001、2002年主要是下岗工人问题,而现在主要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愿意出来自己创业,是社会进步的反映。现在大学生就业率不高,反映了我们自主就业、自主创业的意愿不足。把就业变成创业,那就伟大了,是一个民族力量的体现。大学生都愿意自主创业的话,我们民族的创造力会更强。

四、在创新过程中转变企业生存方式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创新方式与创新路径;三、创新主体的社会分;四、在创新过程中转变企业生存方式。

1、制约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七大要素

中国企业联合会曾经做过大范围的《中国企业500强科技自主创新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把制约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因素归纳为七大要素。

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我们政府在制订《科技发展纲要》的时候,如何考虑企业的位置,创新的重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政府与企业和市场之间如何分工合作,就政府工作而言,科委和经委又怎样分工?这些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好。企业是创新的平台,最终要以企业为主体。 激励制约机制不完善,高素质人才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在美国没有职务发明的专利,只有个人专利,在日本有职务和非职务发明的专利,在中国也有职务和非职务发明专利之分。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专利申请周期很长,影响了后续产业化的节奏。

缺乏创新的社会氛围,技术市场不健全。我们社会有一个不好的传统文化,就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种观念实际上不鼓励创新,而鼓励大家因循守旧,表现为一种相对封闭的开发体系。 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相关政策环境不完善。比如软件产业既不是第二产业,也不是第三产业,所以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创新方式与创新路径;三、创新主体的社会分;四、在创新过程中转变企业生存方式。

既不能享受第二产业的优惠政策,也不能享受第三产业的优惠政策。这说明传统的管理体制、规则、标准出了问题,直接制约了软件产业的发展。 此外,近半数企业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多数企业认为产学研缺乏沟通;我国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还有限。

2、企业生存状态的缺陷

检讨一下我们企业的生存方式,可以发现,我们企业的生存状态有缺陷,表现为缺乏问题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开拓意识和危机意识。现在国有企业碰到很多发展瓶颈,发展不好,因为好多企业不是真正按照企业规律在做。没有危机意识,认为出现问题就是在给企业抹黑,那么我们的企业怎么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发现新的生产要素呢? 按照杰克〃韦尔奇的说法,做企业就是在创新商业模式。他在GE公司的十多年,把一个百年老店整治得青春焕发。他为了物色接班人,考察了六年,最后把位置让给了伊梅尔特。韦尔奇卸任的时候,整个集团利润的70%是财务公司创造的。整个企业资本运作、购并、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在财务公司。这才是企业家。

3、发现开发“默会知识”,提升战略驾驭能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创新方式与创新路径;三、创新主体的社会分;四、在创新过程中转变企业生存方式。

我们要发现新的生产要素,开发“默会知识”。所谓“默会知识”指核心竞争能力。什么是核心竞争能力呢?就是让人家看不懂,学不会。退一步说看得懂,也很难学会。再退一步话说就是看得懂学得会,也要花很长时间学习。这样的企业在市场上才能领先,才能有研发效应的高回报。所以要发现新要素,发现人家看不懂的东西。

其中的关键是战略驾驭能力。做企业要做到什么境界?企业通常有自己的规划。规划是以今天的能力想明天做什么;战略是明天会怎么样,今天做什么准备。两者完全不一样。明天会怎样是由很多外界因素决定的,今天须做准备。可是我们很多企业缺乏战略意识。韦尔奇就有战略意识。他看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看到全球化的产业结构重组趋势,所以重点加强了财务公司在全球范围产业重组的调研和产业重组的决策。

4、善于发现关键要素,推进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

管理学有一句话: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在创新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关键要素。 集成性创新,主要的实现途径是经营模式的创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创新方式与创新路径;三、创新主体的社会分;四、在创新过程中转变企业生存方式。

新。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让墙壁赚钱”的故事,也就是纽约钻石交易所设立的故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全球经济危机时,在纽约有一幢老楼,是个没有客人的闲置宾馆。这时来了一个年事已高的南非钻石商人,他拄着拐杖一层层地往上走,最后他发布一条指令:二到四层走廊两边可镂空的都镂空,改成钻石陈列橱窗,把宾馆改成钻石交易所。这样宾馆的入住率就上去了。这一管理学上的案例就是:让墙壁赚钱。实际上他发现了新的生产要素,把这一生产要素整合到原有的生产要素上,原有的要素就被激活了。

5、善于处理产业化节奏,将要素转化为收益能力

我特别强调集成创新,强调管理经营创新,强调发现新生产要素。集成要有新东西才有意义,老的东西集来集去,生产要素没改变。要善于处理产业化节奏,将要素转化为收益能力。

泰森咬了霍利菲尔德的耳朵。媒体就大幅报道了。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了耳朵缺角的巧克力,之后大家都“咬耳朵”。

再如“9〃11”后的纪念T恤。“9〃11”以后,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创新方式与创新路径;三、创新主体的社会分;四、在创新过程中转变企业生存方式。

美国市场上就出现了纪念T恤,正面是雄伟的世贸双塔,背面是被炸的狼烟滚滚的图案。很多美国人抢着买,买来是藏的,不是穿的。这就是善于发现要素,也许这种生产要素有生命周期。

这实质上也就是人文知识创意。不要以为创新只在自然科学中,只在企业产品创新中;从经营、管理和产业规律看,社会科学知识非常重要,它大大延长了产品生命周期。各行各业都要学学产业结构规律、市场竞争规律,都要按规律办事。

6、善于集成各类要素,实现综合创新

在创新过程中,企业是主体。因此就有了集成创新如何实现综合创新的问题。企业家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集成者角色。企业家可集成的因素太多了,比如商号、商标。

企业家发现问题的能力,就是创新。当然,创新的产品怎样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又是一个学问。规模、范围、技术、工艺、竞争、合作、行情、舆论等等都是企业家应该关注的因素,都是创新的因素。企业生存方式上的创新是实现根本创新的根基。

在座的大学生是否愿意自己出来做企业?我

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创新方式与创新路径;三、创新主体的社会分;四、在创新过程中转变企业生存方式。

鼓励大家多向比尔〃盖茨、盛田昭夫等大学没有毕业就出来做企业的成功企业家学习。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了优秀企业家的素质。在座的同学们要培育这种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

【张晖明小传】

1956年7月生,江苏南通人。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科学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副理事长、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现代企业理论与实践、技术进步和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城市经济发展与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主持省部以上科研项目十多项和多家公司改制或发展战略设计,先后获省部以上科研奖七项,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教师奖、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组织奖等奖项。有著作《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逻辑》、《国有资本存量结构调整研究》、《企业技术进步与跨越式发展》等;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os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