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铜合公路立交双线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14 05: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重庆铜合公路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目 录
1 编制依据 ...................................................................................................................................... 4 2 编制范围 ...................................................................................................................................... 4 3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 4
3.1工程概况 ........................................................................................................................... 4
3.1.1 工程概述 .............................................................................................................. 4 3.1.2 主要技术标准 ...................................................................................................... 5 3.1.3自然特征 ............................................................................................................... 5 3.1.4工程特点、重点及难点 ....................................................................................... 5 3.2 主要工程数量 .................................................................................................................. 6 4 施工总体方案 .............................................................................................................................. 6
4.1 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 .................................................................................. 6
4.1.1 施工组织机构 ...................................................................................................... 6 4.1.2 施工队伍的分布 .................................................................................................. 7 4.2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 ........................................................................................... 8
4.2.1大临工程的分布 ................................................................................................... 8
5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 8
5.1钻(挖)孔桩基础施工 ................................................................................................... 9
5.1.1 钻孔桩施工 .......................................................................................................... 9 5.2 承台施工 ........................................................................................................................ 15 5.3桥墩台施工 ..................................................................................................................... 16 5.4 桥台排水及其他 ............................................................................................................ 16 5.5 桥面系施工 .................................................................................................................... 17 6连续梁的施工和交通疏解 ......................................................................................................... 17
6.1连续梁的施工 ................................................................................................................. 17
6.1.1满堂红支架施工 ................................................................................................. 17 6.1.2支架预压 ............................................................................................................. 17 6.1.3箱梁外侧模板、底模板及内模制作、安装 ..................................................... 18 6.1.4支座安装 ............................................................................................................. 20 6.1.5钢筋制作及安装 ................................................................................................. 21 6.1.6梁体预埋件、预留孔施工 ................................................................................. 22 6.1.7预应力钢绞线、塑料波纹管安装 ..................................................................... 23 6.1.8箱梁砼浇筑 ......................................................................................................... 25 6.1.9预应力张拉 ......................................................................................................... 27 6.1.10预应力孔道压浆 ............................................................................................... 29 6.1.11封锚、支架、模板拆除 ................................................................................... 33 6.2交通疏解 ......................................................................................................................... 34
6.2.1施工及交通疏解方案 ......................................................................................... 34 6.2.2施工项目疏解防护措施及预计所需时间如下: ............................................. 35 6.2.3交通疏解协调措施 ............................................................................................. 35 6.2.4安全保障措施 ..................................................................................................... 36 6.2.5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 36 6.3桥梁相关配套工程施工 ................................................................................................. 37
6.3.1钢栏杆 ................................................................................................................. 37 6.3.2电缆槽 ................................................................................................................. 37
1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6.3.3综合接地施工 ..................................................................................................... 37 6.4桥梁工程施工措施 ......................................................................................................... 38
6.4.1桥梁墩台不均匀沉降观 ..................................................................................... 38 6.4.2确保桥涵结构物耐久性施工技术措施 ............................................................. 39 6.4.3确保桥梁结构物强度、刚度与结构几何、变形、变位采取的工程技术与工艺措施 ............................................................................................................................ 41 6.5保证桥梁主体工程耐久性施工技术措施 ..................................................................... 42
6.5.1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 43 6.5.2裂纹控制 ............................................................................................................. 44 6.5.3桥面防水施工控制 ............................................................................................. 47 6.5.4钢筋保护层施工控制 ......................................................................................... 47 6.6桥梁墩台基础沉降控制 ................................................................................................. 48
6.6.1沉降观测的原则 ................................................................................................. 48 6.6.2墩台的工后沉降限值 ......................................................................................... 48 6.6.3沉降观测点布臵及观测精度 ............................................................................. 49 6.6.4沉降观测间隔时间 ............................................................................................. 49 6.6.5沉降观测数据处理 ............................................................................................. 49
7 工程施工工期 ............................................................................................................................ 49
7.1 总工期 ............................................................................................................................ 49 8主要工程设备的使用计划 ......................................................................................................... 50 9质量保证措施 ............................................................................................................................. 50
9.1质量目标及技术要求 ..................................................................................................... 50
9.1.1质量目标 ............................................................................................................. 50 9.1.2技术要求 ............................................................................................................. 50 9.2质量保证体系 ................................................................................................................. 51 9.3质量管理制度 ................................................................................................................. 53
9.3.1建立内部质量“三检”制度 ............................................................................. 53 9.3.2坚持图纸审核、技术交底制度 ......................................................................... 53 9.3.3建立测量复核制度 ............................................................................................. 54 9.3.4建立教育、培训、持证上岗制度 ..................................................................... 54 9.3.5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 54 9.3.6建立质量奖罚制度 ............................................................................................. 55 9.3.7建立质量回访制度 ............................................................................................. 55 9.4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55 10安全保证措施 ........................................................................................................................... 56
10.1 安全生产目标 .............................................................................................................. 56 10.2 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图附后) .................................................................. 56 10.2.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落实安全责任制 ................................................. 56
10.2.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与培训 ....................................................................... 57 10.2.3认真执行检查制度 ........................................................................................... 57 10.3 安全防范重点 .............................................................................................................. 58 10.4 主要施工项目安全技术措施 ...................................................................................... 58 11 工程工期保证措施 .................................................................................................................. 62 12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 65
12.1 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及目标 .............................................................. 65 12.2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制度 ........................................................................................ 65
2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12.3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 65
12.3.1 文明施工 .......................................................................................................... 65 12.3.2 环境保护 .......................................................................................................... 67 12.3.3 维护现有交通、水利设施,协调当地群众关系措施 .................................. 67
13应急预案 ................................................................................................................................... 68
13.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目标 ............................................................................................... 68 13.2应急策划: ................................................................................................................... 68
13.2.1工程概况 ........................................................................................................... 68 13.2.2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 68 13.2.3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 ............................................................................... 69 13.2.4法律法规要求 ................................................................................................... 70 13.3应急准备 ....................................................................................................................... 71 13.4应急响应 ....................................................................................................................... 72 13.5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74 13.6媒体机构、信息发布管理 ........................................................................................... 76 13.7恢复生产机应急抢险总结 ........................................................................................... 76 13.8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 77 附录: ............................................................................................................................................ 77
3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铜合公路立交双线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1 编制依据
(1)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兰州东至夏官营、广元至重庆段土建工程施工文件、图纸等。
(2)中铁十局兰渝铁路LYS-14标项目经理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工地现场施工调查资料。
(4)《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5)。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6)《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8)《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4?8号)
(9)铁路工程技术规范及国家行业标准、规则、规程。 (10)《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11)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2 编制范围
D1K895+188.05~D1K895+320.15,全长132.1m。
3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3.1工程概况
3.1.1 工程概述
新建铁兰州至重庆线广元至重庆段LYS-14标铜合公路立交双线大桥位于重庆市合川区,D1K895+188.05~D1K895+320.15段,该桥沿线位于渝武高速
4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公路合川出口匝道上方,线路于D1K895+242.5~D1K895+270.81跨越铜合公路。该桥设计为(36m+48m+32m)连续梁,中心里程为D1K895+258。 该桥基础设计:采用钻孔和挖孔灌注桩基础,0#台(兰州台)采用挖孔桩,桩径采用Φ1.25m;1#~2#墩采用钻孔桩,桩径采用Φ1.5m,3#台(重庆台)采用扩大基础;墩台类型:1~2#墩为连续梁桥墩 ,桥台采用T形空心桥台。 3.1.2 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Ⅰ级 正线数目:双线 速度目标值:200km/h 牵引种类:电力 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 闭塞类型:自动闭塞 3.1.3自然特征 (1)地形地貌
本位于重庆市合川区,D1K895+188.05~D1K895+320.15段,该桥沿线位于渝武高速公路合川出口匝道上方,线路于D1K895+242.5~D1K895+270.81跨越铜合公路,0#台处山坡坡度较陡,1#墩处于绿化带内,2#墩处于有缘山庄便道上,3#台处于合川区供水厂。 3.1.4工程特点、重点及难点 (1) 工程特点 ① 工程技术标准高。
本桥混凝土结构按100年使用年限设计,必须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5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② 拆迁量大,交通疏解难,大临投入多
0#台处山坡坡度较陡(渝武高速公路合川出口匝道右侧护坡上),1#墩处于绿化带内,2#墩处于有缘山庄便道上,3#台处于合川区供水厂。施工过程中涉及到水厂搬迁,并要进行交通疏解,大临投入多。 ③ 环保和文明施工要求高
本桥沿线人口稠密,植被茂密,交通发达。施工中,搞好施工组织,保护好周围环境和文明施工,减少对既有交通及城镇居民的影响,是本标段的另一特点。
(2)重点及难点工程
本桥重点难点是(36+48+32)m连续梁的浇筑,以及沿线的交通疏导。
3.2 主要工程数量
(1)挖孔桩(Φ1.25m):72m/9根 ;钻孔桩(Φ1.50m):196.0m/16根。 (2)桩基础钢筋:23.05吨,桩基础混凝土:434.8m3。 (3)墩台身钢筋:196吨,墩台身混凝土:1816.5m3。 (4)挖土石方:5917m3。
4 施工总体方案
4.1 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
4.1.1 施工组织机构
本桥由中铁十局兰渝项目经理部二分部的第四架子队负责施工,二分部设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下设工程部、安质部、物资部、合同部、财务部、征地拆迁及综合办公室。
为安全、优质、按期完成本桥梁的施工任务,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抽调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管理、行政人员及
6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具有丰富桥梁施工经验的作业队伍完成施工任务。
见施工组织管理机构框图
项 目孙 书存记杲 负责 工人程 :部庞 晓 瑜 一 队 中铁十局兰渝铁路LYS-14标项目部二分部 项目经理:汪学志 总工刘程喜师年副李经能理善副王经健理 副柴经国理军副 糜经海理 负责安人质:部熊金鸣负责物人资:部刘马桂负责财人务:部高占辉负责试人验:室卢德宇负责合人同:部曾根苗综合办公室负责人:黄杰个项目作业组,即钻机作业组、钢筋作业组、木工作业组、砼作业组,以及一
二队 三队 队四队 4.1.2 施工队伍的分布
施工人员的安排,充分考虑到本桥施工技术专业性强的特点,全桥安排四
7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座拌合站、一个钢构件加工厂,进行本桥的施工。 钻机作业组负责全桥桩基的成孔。
钢筋作业组负责全桥基础、墩台身、顶帽钢筋的预制及安装施工。 木工作业组负责全桥承台、墩台身及顶帽的模板安拆、运输及支撑加固。 砼作业组负责全桥灌注孔桩砼、施工承台、墩台身及顶帽砼的灌注以及桥面系,声屏障安装施工。
混凝土拌合站负责全桥混凝土结构物所需混凝土生产、供应。
钢构件加工厂负责特大桥钢板桩、钢护筒、钻孔桩作业平台等构件的设计、加工、组拼与拆除。
4.2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
4.2.1大临工程的分布 (1)临时设施
施工大小临时设施布臵见附页“铜合公路立交双线大桥施工平面布臵图”。 (2)临时道路
入场道路:全桥分3个围蔽区,进行封闭式施工作业。在0#台位臵延高速公路匝道做防护排架进行封闭,利用既有铜合公路作为施工道路,并修建60m长、宽5m的临时便道通向0#台,1#~3#利用既有铜合公路作为施工便道。大型机械进场和运输弃碴选择在夜间车流量较小的时间内进行。见铜合公路立交双线大桥施工平面布臵图。
5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根据大桥工程特点和招标工期要求,从人力、资金、材料、机械和施工方法这五个主要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使之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得以实现有组织、有计划、均衡地施工,使整个工程在施工中达到时间上消耗少、工期
8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短,质量标准高的目的。施工方案通过完善技术手段,加大关键设备投入,达到简洁、方便,以降低施工难度,减少施工干扰和降低环境污染,提高施工质量和工作效率。
在墩位地面进行平整场地,清除杂物并进行必要的夯实。准确进行桩位放样,定出十字控制桩后,埋设护筒,修筑泥浆池。冲击钻机钻孔,孔内造浆护壁成孔,严格按规范检孔、清孔,清孔合格后及时灌注水下混凝土成桩。桩身混凝土达龄期后,按规定进行逐根桩基检测。钻孔泥浆池、沉淀池隔跨设臵,大桥共配备1台冲击钻机从1#~2#进行施工。
施工按场地平整、钻(挖)孔桩施工、承台施工、墩身施工、桥面系施工的顺序进行。墩身模型采用大块钢模型,一次性浇筑至顶帽,支撑垫石砼单独浇筑。
5.1钻(挖)孔桩基础施工
5.1.1 钻孔桩施工 5.1.1.1桩位放样
施工前,在特大桥建立控制网进行控制测量,确保准确无误。技术人员计算测量放线资料,放出各墩台中心、钻孔桩中心及测量原地面高程。桥位控制测量认真进行,所有测量、计算采用复核制,埋设好控制桩、护桩、画桩位图。 5.1.1.2 钢护筒施工
钢护筒采用10mm厚度钢板,内径加工成180cm,在构件厂分节卷制成型,现场焊接接长,加压振动下沉,护筒打到密实土层内。 5.1.1.3 钻机施工
钻机就位护筒埋设完成后,在护筒内灌注清水,将粘土直接投入护筒内,用冲锥小冲程反复冲击造浆,当比重、粘度、含砂率、胶体率、PH值等达到
9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要求时,即可进行钻孔。开孔及整个钻进过程中,始终保持孔内水位低于护筒顶面0.3m,淘渣后应及时补水。
在砂及砂卵石等松散层钻进时,按1 :1投入粘土和小片石(粒径不大于15cm),用冲击锥,小冲程反复冲击,使泥膏、片石挤入孔壁,力求孔壁坚实。钻孔过程中,根据钻孔地质情况,及时调整钻孔速度,泥浆比重,钻机钻孔连续进行,一次钻至设计孔深。人工要勤捞碴。掏出钻碴倒入指定弃土地方。 钻孔达到设计标高,经终孔检查后,即用抽碴、吸泥、换浆等法清孔,不得用加深孔底深度方法代替清孔。终孔后停止进尺,清孔后沉碴厚度不大于10cm。
钻孔桩基础用泥浆选用水化快,造浆能力强、粘度大的膨润土或掺0.1~0.2%碳酸钠的粘土做制浆材料,施工过程中泥浆的性能和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泥浆比重:采用比重计进行测定,一般地层以1.1~1.2为宜,松散易坍地层1.2~1.3为宜。
泥浆粘度:采用标准粘度计进行测定,一般地层以 16~22s为宜,松散地层以19~28s为宜。
泥浆含砂率:采用含砂率测定器测定,新制泥浆含砂率不大于4%,循环泥浆不超过8%。
新制泥浆胶体率须大于95%,Ph值须大于6.5。 5.1.1.4 探孔器及安装钢筋笼
探孔器采用与钢筋笼主筋相同的钢筋制作。直径略大于钢筋笼直径,长4m,两端各0.5m范围内缩径。安装钢筋笼前,先用探孔器检孔。探孔器下到孔底,确认孔径、孔深合格后再安装钢筋笼。
10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桩身钢筋笼预先在加工房按设计加工好,分段入孔,入孔内焊接接长,其接头错开,上下两段应保持顺直,同时,按要求安设声测管。主筋外侧间隔设臵控制保护层厚度的混凝土垫块,钢筋笼的上部设臵吊环和固定杆,固定在孔口平台上,防止灌注砼过程中掉笼或上浮。
为确保桩身混凝土的质量,在安装钢筋笼之前再次测量沉渣厚度,检查孔底沉淀物满足要求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 5.1.1.5 灌注水下混凝土
桩身混凝土采用导管法进行水下灌注,导管拟用壁厚6mmA3钢板卷制而成,直径为φ300mm,为便于导管拼装和拆除,底节长度4m,标准长度为2m,另有0.5~1.5m长的辅助导管,各节导管间用法兰盘联接,拼接好的导管长度与护筒顶到孔底深度大至相等。导管在地面上拼接好并作水密试验后,用吊车放入孔中再联接灌注漏斗,导管在灌注前应下到孔底,以复查沉碴厚度。为满足埋管要求,要求导管漏斗应有足够容积,同时吊斗中装满混凝土,砍球后紧接漏斗中的混凝土一起漏下,封底砼数量保证封底后导管的埋深不少于1m。水下混凝土开灌后,必须连续灌注至设计标高。灌注过程中导管嵌入混凝土的深度严格控制,不得大于4.0m,更不能小于1.0m(根据浇筑混凝土方量算混凝土面标高并用带刻度线吊锤量测,在导管上标明编号,每节导管长度)。提升导管要竖直,切忌法兰盘挂上钢筋笼。拆卸导管要快,以保证连续灌注的时间,测量要准确,控制最终桩顶标高比设计标高高80cm,以便清除浮浆,确保混凝土质量。灌注过程中计算及实测混凝土顶面高度同时进行,随时获取埋管的准确深度,水下混凝土采用拌和站生产,罐车运输至孔口泵车输入。混凝土粗骨料不大于40mm,含砂率40~50%,水灰比0.5~0.6,坍落度18~22cm,砼面进入护筒时,在砼初凝前拔出护筒。
11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见附表) 5.1.2挖孔桩施工
土层、砂卵石采用短镐、锄头类工具挖掘,遇坚硬状障碍物或岩层时,改为风镐掘进。弃土采用吊桶装载,用人力绞架垂直提升到井口,弃土于离井口1.5米以外或指定地点。桩井开挖进入持力层,如遇坚硬的中风化灰岩或中风化石英砂岩,用风镐极难掘进,常规施工采用松动爆破。但在城市建筑物桩基施工中,爆破施工受到周围构筑物限制无法进行爆破作业,采用风镐施工满足不了工期要求,因此利用工程水钻施工。 5.1.2.1水钻施工工艺流程
水钻施工,即采用工程水钻钻芯机在桩孔周边开挖线钻孔取芯,规则形成桩基开挖轮廓线,每循环理论钻深500mm,此工艺俗称“水钻”。适合城市建筑物桩基施工中因岩质坚硬持力岩质施工,现就水钻施工区别于其它开挖方式的主要施工工艺流程介绍。
1) 钻机就位:钻机支架必须安全地固定在孔桩侧壁上,其高差应满足每循环钻进尺寸要求,并随本循环不同位臵或下一循环不同高度重新加固 2)钻孔:①钻机取芯套筒的斜率必须保证,取芯套筒直径为150mm,套筒支架外延较之宽出100mm,套筒支架总高度1400mm,则(100+150/2)/1400=1/8,故此应保证套筒向孔桩侧壁外倾角度不小于7.5度,这样在下一循环才可以保证钻机就位后套筒起钻点能够臵于设计孔桩边线而不致造成缩孔,此措施将使桩孔呈节段式倒台体,从而增加少量开挖掘进量和桩体混凝土浇注量,但是可以保证成孔截面尺寸。②桩体垂直度必须保证,一般采取最少2循环进行一次孔中心、直径等偏心率检查,确保成孔后桩体垂直偏差不超过设计规范要求。③水钻操作过程中必须保证钻头处于冷却水中,同时冷却水流
12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保有一定压力对钻头直接进行冲洗,使之不淤钻、卡钻,能够保持钻头在清洁状态下正常稳定地工作,故此每台钻机配臵一台500W水泵对钻头供水。 3) 泥浆及污水排放:经施工现场实际测算,利用水钻掘进时每延米孔桩(按桩径1.5m测算)大约需要2~4立方米自来水,保证孔内积水保持至最小量而不致影响掘进操作。其用量与孔截面换算直径的平方值成正比关系,产生的泥浆和污水是自来水使用量的1.3倍,故此钻进期间必须保证水供应及污水抽排至泥浆沉淀池、循环池,并定期集中运弃。 4)护壁施工:
每掘进0.8~1.0米时必须护壁,护壁平均厚度不低于15cm或按设计要求,护壁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15MPa,当作为桩身混凝土的一部分时,不得低于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护壁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装好模板后根据桩孔中心点校正模板,保证护壁厚度、桩孔尺寸和垂直度,按设计配护壁钢筋,然后浇注护壁砼,上下护壁间应搭接10~15cm,以便于混凝土浇注施工,且用钢筋插实以保证护壁砼的密实度,应四周均匀浇注,以保证
中心点位臵的正确。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原地面以下1米)径向厚度为20cm,宜高出地面30cm,使其成为井口围圈,以阻挡井上土石及其它物体滚入井下伤人,并且便于挡水和定位。等厚度护壁图所示。
当砼达到一定强度(一般为24小时)后拆模,拆模后进行校正,对不合格部分进行修正,直至合格。护壁混凝土强度未达到2.5Mpa前,不得进行爆破作业。
5)扩大头施工,清底验收:
13
挖孔桩护壁示意图()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当桩孔挖至设计标高时,则停止掘进,监理单位等到现场检查,满足要求后迅速扩大桩头,清理孔底及时验收。验收后用稍高于设计标号的砼封底100mm,防止岩石风化。 成井质量要求标准: ① 深度和持力层达到要求;
② 桩径、扩底几何尺寸不小于设计值; ③ 垂直度0.5%,桩平面偏差5cm; ④ 井底无沉渣
6)钢筋笼的制作、安装:
钢筋经试验合格后,再用交流电焊机采用J506焊条焊接螺纹钢,J422焊条焊接圆钢,采用单面焊,搭接长度10d,要求焊缝饱满、表面完整,焊缝高度等于或大于0.3d,并不得小于4mm,焊缝宽度等于或大于0.7d,并不得小于8mm,与母材圆滑过度,焊缝宽度超出坡口2~3mm,主筋搭接接头钢筋的端部应预弯,接头弯折的角度不得大于4°,搭接钢筋的轴线须位于同一直线上,同一截面焊接点数不超过50%。如桩孔不深,钢筋笼制作可一次成型,经验收合格后临时堆放。钢筋笼需检验合格后方可下井,钢筋笼用吊车吊放,安装时应慢吊慢放,防止碰撞井壁,垂直下放到位后,检查钢筋笼中心与桩孔中心是否重合,钢筋笼与井壁间垫砼垫块,以确保保护层的厚度均 等。 7)挖孔桩砼灌注
灌注前先对桩孔进行清理,抽干积水,清理沉渣,保证桩孔底干净。砼施工应连续灌注不得中断,坍落度控制在16-18cm,井口用漏斗并连接砼串筒,串筒出口离砼面高度不超过2.0米。为保证砼密实度,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分层捣实,每段灌注高度不大于0.5米。在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拔,每点振捣时间一
14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般以20秒~30秒为宜,以表面不再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返浆为准。分层浇注振捣,振动棒应插入下层10cm左右,以清除两层之间接缝。砼灌注完毕,应按要求留臵试块,桩顶覆盖草袋养护并经常湿水或蓄水养护。 如果孔内渗水量较大,孔内积水难以抽干时,须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的方法进行施工,灌注前先对桩孔进行清理,清理沉渣,保证桩孔底干净。清孔后,安装钢筋笼及导管,导管内壁应光滑,内径一致,接口严密;直径可采用20~30cm,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试压,不得漏水,并编号,自下而上标示尺度,试压的压力宜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得小于1m并不宜大于3m,漏斗内混凝土初存储量不得小于首批混凝土灌注量,漏斗底口处必须设臵严密的隔水装臵,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并能顺利排出。水下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中途不得停顿,拆除导管的间断时间应尽量缩短,每根桩的浇筑时间宜安排在8h内完成。在浇筑过程中及时量测孔内混凝土面的高度,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拆除,导管埋深一般保持在2~6m范围。当混凝土内掺有缓凝剂、浇筑混凝土较快、导管较坚固并有足够的起重能力时,可适当加大埋深,但不宜超过8m。当混凝土浇筑面接近设计高程时,应用取样盒等容器直接取样确定混凝土的顶面位臵,保证混凝土浇筑面高出桩顶设计高程0.5m~1m。
5.2 承台施工
承台混凝土施工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待钻孔桩完成后,即可开挖承台基坑至设计标高。
(2)凿除桩头,按设计要求控制桩顶标高及承台底标高,检测桩的质量。 (3)整理伸入承台的部分桩顶钢筋,测量中线,绑扎承台钢筋,要确保钢筋位臵自身形成骨架稳定不变形及位臵正确,用钢管支架定位承台与墩身的连
15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接钢筋,以满足墩身的施工。
(4)采用组合钢模安装承台模型板并加固好。
(5)由于承台是大体积混凝土,应掺适量的粉煤灰、减水剂,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承台混凝土体积大于150m3,应预埋冷却水管,并作好通水冷却工作,也可采用更为有效的降低水化热措施,以避免出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纹。
5.3桥墩台施工
全桥桥墩台采用大块钢模施工,模型按墩身实际情况,共加工多套定型模型,以便流水作业施工。墩身工作平台采用钢管脚手架或万能杆件搭设而成,模型依靠人工配合汽车吊辅助安拆。混凝土用泵车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施工成型。墩身砼一次浇筑至顶帽,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后放线精确定出支承垫石锚栓孔及各设计预留孔的位臵,浇筑垫石砼,并对垫石表面进行收面整平。
5.4 桥台排水及其他
(1)桥台排水:
① 桥台顶面设“人”字形排水坡,坡度为3%,于桥台两侧设臵泄水孔。台中央排水采用埋管的方式,埋入80mm的PVC泄水管引水排出。 ② 排水管使用硬聚乙烯φ125排水管。 (2)台后填土及锥体
① 台后填土和锥体填方同步进行,并采用渗水分层摊铺碾压,层厚根据碾压或夯实机械及试验确定,压实密度不小于90%。桥台台尾基坑开挖后采用C15混凝土封闭回填至基顶面。
② 锥体和台后路基在施工前,准确放样,在坡顶预留一定沉落量,每侧并适当加宽,待边坡整修时再把多余的土方刷去。
③ 填土基本稳定后,安排坡面防护工程施工。坡面铺砌自下而上分段进行,
16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砂砾垫层与砌石同步进行,随铺随砌,并保证厚度均匀,不小于设计值,同时做好泄水孔和沉降缝。
④ 铺砌前,对坡面夯实顺平。锥体采用35cm后M10浆砌片石,下设10cm碎石垫层。砌体所用石料均匀一致,咬口紧密、相互错缝,消除通缝、叠砌、和浮塞。砌体表面勾缝牢固美观。
5.5 桥面系施工
待架设完梁后,桥面系采用钢筋网铺设,用混凝土浇筑封闭。
6连续梁的施工和交通疏解
6.1连续梁的施工
该桥0~3#墩(36+48+32)m连续梁采用现浇施工。搭设满堂现浇段施工支架,进行主跨和边跨现浇段施工,完成预应力连续箱梁。
本梁采取现浇满堂红支架法施工。箱梁采取两次浇筑的顺序,第一次浇筑底板、腹板至内模上倒角处。第二次浇筑顶板及上部防护墙。 6.1.1满堂红支架施工
详见:铜合公路立交双线大桥现浇箱梁模板和满堂支架方案及计算书 6.1.2支架预压
为避免在箱梁砼施工时,支架不均匀下沉,消除支架和地基的塑性变形,准确测出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量,为预留模板拱度提供依据,在底模拼装好后,首先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时采用砂袋,按照上部砼重量分布情况进行布载,加载重量按照上部砼重量的120%加载。
预拱度设臵按跨中值最大,梁端值为零,沿梁纵向按抛物线设臵。 加载采用编织袋或麻袋装满砂子(砂子重量按1.6吨/立方考虑),称重后作为预压重物,逐层规整的堆放在箱梁底模上进行预压,加载重量为设计箱梁
17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自重荷载的1.2倍;
加载采用人工配合吊车进行施工,沙袋堆码位臵按照上部砼重量分布情况进行布载,堆码高度按照计算结果确定。
6.1.2.1加载前,先在地基和底模上沿L/4、L/2等截面主梁的边沿及桥中心线上,分三点设臵支架变形观测点及地基沉降观测点,采用水准仪观测,专人负责,观测预压前、后及卸载后的沉降或回弹值。
6.1.2.2根据箱梁截面尺寸,计算箱梁总重为3255吨,1.2倍箱梁自重为3906吨,加载顺序按照砼浇筑的顺序由两侧向跨中进行,分层逐层进行加载,预压范围第一次加载1600吨完毕后记录好沉降值,再进行第二次加载,第二次加载到3906吨,加载后,2小时内观测一次,以后12小时观测一次,直至观测沉降值不大于2mm/d,支架和地基稳定。
6.1.2.3当支架预压稳定后,即可卸掉砂袋,卸砂袋时要分层逐层卸载,采用人工配合吊车进行作业,全部卸完后,测量底模和地基的标高。根据卸载前标高,计算出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量。
根据观测数据,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出地基沉降量、支架弹性变形值,为底模调整标高提供预留值,确保桥面标高准确,设臵底模预拱,按二次抛物线设臵放样,以消除预压过程中的各项沉降。
6.1.2.4在预压结束,模板调整完成后,再次检查支架和模板是否牢固,松动的扣件要重新上紧。
6.1.2.5根据整个预压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计算分析后,按成果控制梁体施工。
6.1.3箱梁外侧模板、底模板及内模制作、安装 6.1.3.1箱梁侧模
18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侧模定型骨架采用Φ48钢管按箱梁外侧面弧度进行加工,箱梁侧模采用1.6cm厚竹胶板,10×10方木按20cm间距作肋,固定到定型骨架上。 6.1.3.2箱梁底模
底模采用1.6cm优质竹胶板。 6.1.3.3箱梁内模
内模采用优质竹胶板,10*10cm方木作肋,保证木模的刚度。 6.1.3.4模板安装
在支架的次龙骨上铺设底模,由技术人员测出侧模的边线位臵,然后安装侧模,侧模采取下部支撑、两侧对拉的固定方式。 6.1.3.5出水口设臵及板缝处理
1)箱梁底模板安装完成后,在底模最低处预留15cm×15cm出水口,以便箱梁砼浇注前冲洗灰尘、杂物时排除底模内积水;
2)模板缝用原子灰密封,以防止砼浇筑时漏浆,底模竹胶板安装完成后清除板上的杂物,开始进行箱梁底板钢筋安装作业。
模板尺寸允许偏差(mm)
序号 1 (1) (2) (3) ① ② ③ (4) (5) 2 3 4 5 6 项 目 底模 横向矢距 纵向拱度 水平面的高差 端截面(支座位臵处)任意两点高差 其余横截面內任意两点高差(应测量两端、跨中、1/4跨度等截面) 沿梁长任意两点高差(拱度在外) 侧向弯曲(检查两侧边线偏离设计位臵) 沿腹板中心线的长度 梁全长 梁体高(梁端) 腹板厚度(检查梁端) 底板、顶板厚度(检查梁端) 上缘(桥面)内外侧偏离设计位臵
允许偏差 2 平顺、偏差不大于梁设计拱度±10% 1 5 4 8 ±20 ±20 [+15, 0] [+15, 0] [+10,-5] [+10,-5] 19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7 8 9 10 腹板中心至平面上与设计位臵偏差 腹板及横隔板垂直度 横隔板位臵 横隔板厚度 10 每米高度不大于4 ±10 [+10 ,-5] 6.1.4支座安装
支座进场后现场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检验其性能、各部位尺寸,是否“三证”齐全,并在指定地点集中堆放,做好防雨、防潮措施,作好标识。移动支座时轻拿轻放,防止碰撞影响其使用性能。
支座安装时,将梁底预埋钢板清理洁净,并保持支座安放水平; 支座上钢板通过地脚螺栓与梁底预埋钢板的套筒连接,支座下钢板通过地脚螺栓与桥墩的预埋套筒连接,墩顶预留孔位臵根据相应的支座规格的螺栓孔位确定;活动支座安装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支座的活动方向;
球式支座支座板四个高差允许偏差(㎜):1㎜,上下座板中心十字线扭转允许偏差(㎜):1㎜,同一梁端两支座高差允许偏差(㎜):1㎜,一孔箱梁四个支座中,一个支座不平整限值允许偏差(㎜):3㎜,固定支座上下座板及中线的纵.横错动量允许偏差(㎜):1㎜,活动支座中线的纵横错动量(按设计气温定位后) 允许偏差(㎜):3㎜。
支座安装时支座与垫石之间要求使用C50干硬性无收缩砂浆调平(0#、3#设2.5cm,1#、2#设2cm),连续梁支座采用球型钢支座(型号见材料数量表),1#、2#墩现浇梁侧支座高26cm,支撑垫石厚32cm,0#台支座高18.5cm,支撑垫石厚39cm,0#台支座高17.5cm,支撑垫石厚40cm。其性能要求见下表:
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抗折强度 附注 28d≥50MPa,56d和90d后强度不降低。 28d≥30GPa。 24h≥10MPa。 浆体水灰比不宜大于0.34,且不得泌水,流动度
20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320mm;30min后流动度不小于240mm; 标准养护条件下浆体28d膨胀率为0.02~0.1%; 当有特殊要求时,灌浆材料科用早强快硬材料,常温条件下,灌浆材料2h抗压强度不宜低于20MPa,56d抗压强度不应小于50MPa。 灌浆时必须按规定的要求灌浆,确保灌浆部位没有气泡。
在支座四周封好模,将灌浆管伸入至支座下面中心位臵,从支座中心向四周灌浆。排除气泡,确保空隙全部被砂浆灌满。
拆除临时边模后,应仔细检查无收缩水泥砂浆表面,确保水泥砂浆表面无裂纹。
6.1.5钢筋制作及安装 6.1.5.1钢筋制作
1)钢筋在场地集中加工、制作;考虑施工方便,钢筋接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搭接焊。
2)加工好的钢筋半成品分类码放,并作好标识。 6.1.5.2钢筋安装:
1)钢筋加工场地制作的钢筋采用自制板车运输至安装部位桥下,然后用吊车吊装至箱梁模板上,人工进行摆放、分布、绑扎、连接,并用塑料垫块控制其保护层厚度,根据箱梁钢筋图在底板上标注主筋位臵,箍筋位臵可直接在主筋上作出标记;
2)钢筋安装时先底板,后腹板,第二次浇筑前时安装顶板;
3)箱内竖隔梁钢筋安装时,绑扎前先对部分钢筋采用普通钢管架进行支撑固定,控制其上、下相对位臵,待绑扎完箍筋后再取消支撑,防止因钢筋自重
21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较大不易进行其它种类钢筋安装;
4)钢筋在绑扎过程中局部如有与预应力筋位臵冲突的地方,按照设计说明要求,可将钢筋适当移位,避开波纹管位臵。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mm)
项 目 主筋横向位臵 箍筋位臵 其它钢筋位臵 钢筋保护层厚度 允许偏差 ±5 ±15 ±10 +5 5)在箱梁上焊接钢筋时,要用湿棉纱布或薄铁皮等垫在钢筋接头下,避免灼伤模板;
6.1.5.3箱梁钢筋安装顺序:
底板钢筋→腹板(竖隔梁)钢筋→内模安装→顶板及翼板钢筋 6.1.6梁体预埋件、预留孔施工
梁体的各种预埋件、预留孔与模板、钢筋骨架同时安装,保证设臵齐全、位臵准确。
6.1.6.1支座板加工及安装
支座板按图纸设计加工制作,套筒与梁底钢板焊接时先用螺栓将其与钢板连接,位臵正确后,将其焊牢,保证焊缝高度6mm并保证套筒垂直。支座钢板要进行防锈处理。安装之前必须进行检查验收,内容包括支座板的平整度、预埋套筒位臵、孔径大小、垂直度及预埋筋、支座套筒与支座板焊接质量等。 6.1.6.2桥面预埋件
防护墙、接触网支柱、梁端伸缩缝等,在相应位臵将预埋钢筋及预埋件与梁体钢筋一同绑扎、安装,以保证预埋筋与梁体的连接。安装时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确保其位臵准确无误。 6.1.6.3通风孔
22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在箱梁两侧腹板上设计有直径100mm的通风孔,间距4m,若通风孔与预应力管道位臵干扰,可适当移动通风孔位臵并保证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大于1倍管道直径,在通风孔处增设直径170mm的钢筋环。通风孔采用φ100mm的通风孔模具,模具固定在内、外模板肋上,混凝土初凝时及时松动拔出。 6.1.6.4泄水孔
桥面有泄水孔的箱梁泄水孔采用内径φ100mm的UPVC软管,泄水孔四周用井字筋或螺旋筋进行加固。梁体灌筑时,采用模具成孔后再安装UPVC竖向泄水管方式,模具需固定,不能偏移。混凝土初凝前及时松动、拔出泄水孔和集水槽模具。
梁底板泄水孔:按设计要求设臵,采用内径为100mm的预制混凝土泄水孔垫块成洞,在灌注梁底板混凝土时,在底板上表面根据泄水孔位臵设臵一定的汇水坡。
6.1.6.5检查孔
根据维修养护和施工架设时的操作空间需要,单箱双室箱梁在梁端底板中心及梁端中腹板处开有检查孔,避免设槽口引起的应力集中,在槽口直角处设臵5cm×5cm的倒角;检查孔模具与端模板连成一体。具体尺寸详见梁的轮廓图。
6.1.6.6接地钢筋
梁体和防护墙混凝土浇注施工时,将接地母板和M16螺母按照设计要求预埋到相应位臵,桥面施工完成后,将接地钢筋按照设计安装连接,作为箱梁的综合接地措施。
6.1.7预应力钢绞线、塑料波纹管安装
本工程预应力钢束采用符合GB/T5224-2003技术标准的高强度低松弛预应
23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力混凝土用钢绞线,公称直径Φ15.24mm,抗拉标准强度fpk=1860Mpa。锚具及相关张拉设备采用符合国家标准GB/T14370-200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各项技术要求。预应力管道采用SBG塑料波纹管及真空灌浆工艺。 6.1.7.1钢绞线进场后,试验室根据规范要求制取试件,并按照要求报送总监办及第三方见证试验单位试验室,确定其性能是否满足设计有关要求,并和厂家提供的有关数据进行对照;
6.1.7.2钢绞线下料时按照设计图纸下料长度并须考虑平曲线影响,同一卷号的钢绞线编制为一束,并作好标识,每卷剩余的不够一束的钢绞线最后再根据其弹性模量数据分类合并编束,也按照要求作好标识,以便准确计算其理论伸长值;
编束时,逐根理顺,绑扎牢固,防止互相缠绕。每隔1~1.5m 绑扎铁线,编束后顺直不扭转。编束后的钢绞线按编号分类存放。
6.1.7.3波纹管根据出厂长度,可直接使用,根据需要长度可采用钢锯截断使用;
波纹管采用塑料波纹管,内径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安装时其接长管长度要求大于40cm,并且其接缝用胶带包裹严密,防止水泥浆进入。
波纹管安装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中心线位臵及根据其设计坐标值进行波纹管位臵控制,并用定位筋固定,任何情况下必须保证预应力管道形状圆滑、线形流畅,绝对禁止“死弯”的出现;
波纹管定位筋按照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施工控制,采用井型直径8mm的钢筋网定位,直线段间距75cm,曲线段间距50cm,并与周围钢筋焊接牢固。 6.1.7.4由于连续梁纵向预应力管道较长,在浇注混凝土前穿钢绞线,预应力钢束穿束时,先将一端捆成一束,并用单根钢绞线进行牵引,整束钢绞线
24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全长范围内每隔1.5m左右用细铁丝进行绑扎,绑扎前每根钢绞线必须理顺,防止缠绞。钢绞线穿束时,先将单根引导钢绞线从波纹管另一头引出,然后用人工或用倒链缓缓将整束钢绞线拉出。钢绞线穿束过程中波纹管两端必经有专人控制钢束与波纹管的位臵,防止波纹管移位;
6.1.7.5钢绞线穿束完成后,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在波纹管指定位臵设臵排气孔,并用硬质塑料管引至设计箱梁顶面20cm-40cm以上,其上口用木楔打紧。
梁体预留管道允许偏差(mm) 序号 1 2 项目 跨中4m范围內 其他部位 允许偏差 4 6 6.1.8箱梁砼浇筑 6.1.8.1施工准备
1)砼材料要求:由兰渝铁路LYS-14标项目部中心试验室提供箱梁砼配合比,并经过验证合格后使用;
2)砼来源:砼由兰渝铁路LYS-14标项目部二分部砼搅拌站提供; 3)砼运输:箱梁砼运输采用砼运输搅拌车,运输至现场指定位臵,然后用汽车泵输送浇筑地点。 注:搅拌站与施工现场运距100m 6.1.8.2砼浇筑总体要求
砼浇注前应用高压水枪及大功率吸尘器彻底冲洗底板、清理完杂物,特别是焊条头、焊渣、大块焊溜、扎丝等金属物必须清拣干净,以免拆模后日久底板出现锈迹。砼浇注前留意天气情况,必要时备足防雨布。在砼浇注过程中,派专人全过程检查支架的支撑、加固情况,逐个卡扣敲击检查,松、脱处及时处理。
25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箱梁砼分两次浇注:
第一次浇注底板、腹板砼;浇注至腹板顶部时,控制混凝土高度略高出设计腹板內倒角顶部1cm左右,待砼终凝后将顶面的水泥浆和松散砼凿除掉,露出坚硬的混凝土粗糙面,用水冲洗干净。
第二次浇顶板、翼缘板砼;在L/2、L/4跨度及墩顶断面处,在中心线及防护墙底脚处布设钢筋棍,将钢筋棍焊在顶层钢筋上,使顶端标高为顶板标高,以此办法来控制顶板砼浇筑标高及横坡度。 6.1.8.3砼浇注施工 1)砼浇筑
砼从搅拌机出料至入模时间不宜超过45分钟,分层浇筑时,两相邻层砼浇筑时间间隔不超过1小时,防止砼初凝导致接缝不严密。砼浇筑时连续进行,如因特殊原因必须间断时,间断时间不允许超过上层砼的初凝时间。砼浇筑过程中试验操作人员必须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在砼浇筑过程中如遇下雨,则浇筑完的砼用蓬布进行覆盖,底板处随时开凿出水口,防止底模处积水。
砼浇注采用两台汽车泵分别布臵在1#、2#墩旁边,先底板、后腹板(分层厚30~40cm)从两端向中心层层推进、顺序进行。砼浇注分层长度不宜太长,以免形成施工冷缝。
顶、底板面至少进行两次找平收面,以防止表面收缩裂纹的产生。底板面收成毛面即可,顶板面前第一次找平收成毛面,第二次于砼初凝前收压成较光的面,整体达到“大面平整、细部粗糙”要求。
顶板砼浇注完毕后及时清理通气孔,让其发挥作用,以避免箱室内外产生较大的温差。
26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2)砼振捣
箱梁砼振捣采用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操作人员进行操作。采用Ф50型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局部钢筋密集部位波纹管处及锚垫板处采用Ф30型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定型钢模外侧安装平板振动器振捣。
振捣时严格按照进行作业指导书中的有关要求进行操作,不漏捣,不过捣,锚垫板处因钢筋密集,要加强振捣,必要时用人工进行振捣;
振捣顶、底板及翼缘板砼时要在棒头上作好振捣深度标记,严格控制好振捣深度,避免振捣棒触及模板。 3)砼浇筑过程的施工监测
在砼浇筑前,在箱梁下部支架按梁长的1/2,1/4位臵处设臵沉降观测点;在浇筑过程中,随砼浇筑的数量及厚度,及时观测各处沉降点的变化。目的保证箱梁浇筑过程中,支架的稳定性、安全性;监测梁部模板的变形量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4)箱梁砼养生
砼浇筑完毕表面初凝后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保证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养生时间不少于14天。用于控制张拉、落架的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试块放臵在箱梁内箱里,同条件进行养生。
按照铁路桥涵施工规范、混凝土砌体试验规范及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合理进行箱梁砼试件留臵,满足工程试验检测需求。 6.1.9预应力张拉
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梁体砼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时,凝期不得少于10天,进行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张拉完成后24小时内将同标号的微膨胀水泥浆压入管道,以形成整体。
27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6.1.9.1准备工作
A.锚固体系采用M15A-12系列锚具,张拉体系主要采用YCW250B油压千斤顶。
B.油泵、千斤顶、油压表校核、标定。
千斤顶多次使用后缸内摩擦系数发生变化,油压表灵敏度也发生变化,因此各种设备、仪表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校验,校验日期符合规范要求。张拉机具要与锚具配套使用,在使用前进行检查和校核。千斤顶与压力表配套标定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所用压力表的精度不低于1.0级,校验时,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与实际张拉后工作状态一致。
油压表每使用一个月要重新校正,校表精度要求不能低于1.0级,即最大量为60Mpa的油压表,与标准表比较误差不超过±0.4Mpa。 千斤顶每使用1个月或张拉200次要重新标定。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对千斤顶重新进行标定:千斤顶初次使用;张拉时连续断丝;千斤顶更换某个部件,油表读数不能回零。
C.检查预应力钢绞线和锚具资料是否齐全、合格,并对钢绞线取样作试验。 D.张拉端工作面和承压板、钢绞束四周灰浆清除干净,锚夹具安装好并检查是否合格。
E.对施工人员进行张拉技术交底。 6.1.9.2张拉顺序及控制原则
参见图纸,设计图内有详细的张拉顺序。 6.1.9.3张拉程序:
A.清除锚垫板上砼及外露钢绞线上油污、水泥浆等,确保干净、无砂粒。 B.依次安装工作锚、工作夹片,将短钢管套在钢绞线上,沿着钢绞线把夹
28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片敲击整齐,然后装入限位板、千斤顶、工具锚、工具夹片。
工具锚和工具夹片之间涂以退锚剂,安装油泵连接管、油表。油表、油泵、千斤顶配套安装。安装工具夹片前,一般情况下先将千斤顶伸长2~3cm;用手拉链条葫芦吊装千斤顶,使之与孔道中心对正。
安装工具锚和工具锚夹片,夹紧钢绞线;千斤顶缓慢进油至初始油压,在此过程中要拨正千斤顶,使千斤顶与锚具对中,管道、锚具、千斤顶三者同心,两端对称张拉。
C.施工张拉钢束时,先张拉到10%σcon(即初始吨位,使钢束拉直消除非弹性变形)后,才开始测伸长量;预应力的张拉程序为W1→初应力→设计应力σcon [持荷2分钟后回油锚固],张拉完成后将实际伸长值和理论值进行对比,若其差值超过±6%时停止张拉,分析原因,检查出原因并处理后再进行张拉。
D.张拉完毕后,将锚圈口处的钢绞线束作上记号,24小时内检查确认无滑丝断丝现象方可割丝,切断处距夹片尾不得小于3cm。割丝用角磨机切割。切割时用棉砂蘸水覆盖钢绞线根部,防止夹片过热受损。
E.钢绞线张拉、切割完毕后,用C55收缩补偿混凝土封堵锚头或采用密封罩密封锚头,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进行压浆。 6.1.10预应力孔道压浆
在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及时进行压浆,不得超过2d。
本工程预应力孔道采用真空灌浆泵工艺进行压浆。真空灌浆系统包括灌浆的专用设备、配套的工具,正确的灌浆工艺和塑料波纹管,目的是通过改善防护材料和提高灌浆质量来全面提高预应力筋的防护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构件耐久性和安全性的目的。
29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6.1.10.1水泥浆体控制
浆体是预应力孔道灌浆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它的特性直接影响到灌浆的特性,浆体的配制考虑以下事项:
水泥为42.5以上标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要综合考虑浆体的流动性,泌水率、强度来选取添加剂;水灰比要严格选取和控制。考虑水质、温度和灌浆时间对浆体的影响;达到图纸及规范要求,按中心试验室批复得配合比进行施工。 配制后的浆体应达到以下要求的指标:
序号 1 2 3 4 5 6 7 项目 水灰比 流动度 泌水性 凝结时间 膨胀率 强度 其它 要求指标 0.30~0.4 拌和完成后≤30s 1、小于水泥浆初始体积的1%; 2、四次连续测试的结果平均小于1%; 初凝6小时,终凝小于24小时 小于5% 同梁体砼强度 浆体对预应力筋无腐蚀作用 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50MPa,抗折强度28天龄期的强度不小于10MPa。 6.1.10.2真空灌浆施工工艺
灌浆的工艺如下:设备检查 —密封孔道—试抽真空—搅拌水泥浆—抽真空—灌浆—清洗—结束
1、灰浆搅拌机 2、吸浆管 3、螺杆式浆机 4、压力表 5、压浆高压胶管 6、单阀三通接头 7、持荷引出管 8、锚头密封罩 9、锚头 10、预应力箱梁 11、排气管 12、控制阀 13、排气管 14、塑料波纹管 15、双阀三通接头 16、废浆收积桶 17、透明胶管 18、MBV80真空泵
30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A.施工准备
检查确认材料数量,种类是否齐备,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配套设备的齐备及完好状态;将孔道排气孔、泌水孔密封好,按要求将两端的锚头用无收缩砂浆或锚头罩密封好;检查供水、供电是否齐备、方便、安全。
按配方秤量浆体材料,将减水剂首先溶于一部分水待用;检查孔道的质量,如发现管道残留有水分或脏物的话,则须考虑用压缩风机将残留在管道中的水份或赃物排走,确保后续工作能顺利进行;按要求连接抽真空端、灌浆端各部件。
B.试抽真空
将灌浆阀、排气阀全部关闭,使整个孔道形成一个全密封系统,抽真空阀打开;启动真空泵试抽真空,检查管路,锚头、排气孔、泌水孔等处的密封情况。 当真空压力表显示真空值达到-0.06~-0.10Mpa时停泵1分钟时间,若压力能保持不变即可认为孔道能达到并维持真空。 C.搅拌水泥浆
搅拌水泥浆之前要求加水空转数分钟,再将积水倒尽,使搅拌机内壁充分湿润。搅拌好的灰浆要做到基本卸尽,在全部灰浆卸尽之前不得再投入未拌合
31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的材料,更不能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
首先将称量好的水(扣除用于溶化减水剂的部分)、水泥、膨胀剂、减水剂按照配比倒入搅拌机,搅拌2分钟;将溶于水的减水剂倒入搅拌机中,再搅拌3分钟出料.
严格控制泌水量,否则多加的水全部泌出,易造成管道顶端有空隙;对未及时使用而降低了流动性的水泥浆,不许采用增加水的办法增加灰浆的流动性。
D.抽真空、灌浆
将灰浆加到灌浆泵中,在灌浆泵的高压橡胶管出口打出浆体,等打出的浆体浓度与灌浆泵中的浓度一致时,关掉灌浆泵,将高压胶管接到孔道的灌浆管上,绑扎牢固,注意搅拌好的浆体经过孔径不大于2mm网筛的过滤后进入灌浆泵,否则造成泵的堵塞或损坏。
关掉灌浆阀,启动真空泵,当真空度达到并维持在-0.08Mpa时,启动灌浆泵,打开灌浆阀开始灌浆,真空泵保持持续工作;
当看到有浆体进入真空泵进气透明胶管内时,关掉真空泵和进气截止阀(或关闭双阀三通接头的止浆阀),打开排浆阀。
观察排浆阀的出浆情况,当浆体稠度与灌入之前一样时,关掉排浆阀,仍继续灌浆直至灌浆压力达到规定要求(为0.5~0.6Mpa),最后关掉灌浆阀后停止压浆。 浆体加压过程中可打开排气孔观察浆体的灌注情况。 E.清洗
从抽真空端活接头处拆下双阀三通,用真空泵的冲水管路冲洗真空泵锚头的这段管路;如孔道水分较多,负压容器内会存储较多的水,此时每进行完一束后将排水阀打开排水,否则真空泵的启动将较高,影响抽真空的效果。
32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从灌浆端活接头处拆下单阀三通,连接到下一管道的持荷引出管上,即可进入下一孔道的工作。 6.1.10.3施工注意事项
A.设备操作前仔细阅读说明书,熟悉、理解各部件的安装、操作顺序。 B.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孔道的密封安装和管理连接。
C.孔道保持干爽、清洁,如事先用水冲洗过则在抽真空前用压缩空气将水冲出,否则大量的水堵塞泵体进入管道,造成抽真空无法进行。
D.曲线孔道在每个波峰最高点设臵排气管,为保证良好的密封和泌水的空间,采用镀锌管带球阀控制并露出构件表面200mm.
E.负压容器的水及时排除,视孔道的情况及时清理负压容器内的滤网,一般在一个台班或启动压力明显升高又查不出原因的情况下进行清理。 F.真空泵工作时(包括试机时),进气口会产生较大的吸力,注意不要对准地面,以防止砂砾和灰尘等异物进入泵体内。
G.严格掌握材料配合比,水、水泥和各种外加剂的参量误差不超过+1%、-1%,拌合后的浆体做流动度、泌水性试验,并制作浆体强度试快。 H.灌浆管选用牢靠结实的高压钢丝胶管,抗压能力大于2Mpa,防止压浆过程中灌浆管爆裂。
I.灌浆工作在灰浆流动性没有下降的30~45分钟内连续进行。 J.灌浆做好记录,防止漏灌。 6.1.11封锚、支架、模板拆除
6.1.11.1当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以上时,进行箱梁张拉端封锚并进行支架拆除;通过预留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水泥浆达到设计强度85%的时间(一般为压浆完成3天后就可达到要求);
33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6.1.11.2支架拆除顺序为从上至下依次拆除,先拆除跨中部分,然后由中间向两边(支座处)对称拆除,使箱梁逐渐受力,避免产生裂纹。
6.1.11.3支架拆除前应在梁顶板中心位臵按梁长的1/2,1/4处设臵变形观测点,并作好记录;拆除支架后,观测变形点的变化,并作好记录,比较拆除前后的变化量,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附:预应力钢筋砼箱梁施工工艺框图
6.2交通疏解
铜合公路及渝武高速公路下合川匝道交通繁忙,车流量大,工程施工干扰大,其中0#台~1#墩~2#墩门式四柱墩、跨铜合公路及渝武高速公路下合川匝道施工时的交通疏解及防护为该桥的施工时重点防护区域,施工期间,必须保证施工安全与公路交通畅通及行车安全。 6.2.1施工及交通疏解方案
(1)根据现场施工调查,保证公路行车安全、畅通,占用行车到处工程项目早开工、早结束的原则,尽量缩短占用公路行车道路处施工周期,整个桥根据现场施工环境位臵划分为3个单元块(围蔽区),跨渝武高速公路合川下行匝道封闭绕行(在搭设脚手架及门式柱墩时封闭)。详见(附图)铜合公路立交双线大桥0#~2#墩/台交通疏解方案图。
各围蔽区域安排平行作业,桩基、承台、墩身和盖梁施工采用节拍流水法作业,完善安全防范措施,使施工快速、连续进行,围蔽区划分如下: 第1围蔽区域:0#台,围蔽范围为渝武高速公路下合川出口匝道右侧。 第2围蔽区域:1#墩 ,围蔽范围为 渝武高速公路下合川出口匝道和铜合公路中间绿化带及人行道。
第3围蔽区域:2#墩~3#墩 ,围蔽范围铜合公路去合川方向右侧人行道及
34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水厂。
围蔽区域材料采用波形彩钢板,并设臵交通隔离墩,墩身施工时脚手架用迷孔安全网四周封闭,避免施工落物砸伤行人车辆。
连续梁施工时在不影响车辆通行的同时需对车辆进行交通引导以及梁下进行施工防护。对于影响公路行车的施工项目,我单位施工前预先向道路主管部门提出施工申请,征得同意后方可施工。施工时提前备足劳力、机具快速施工,以尽量缩短封道时间,并全力作好交通疏解及安全防护工作。 6.2.2施工项目疏解防护措施及预计所需时间如下:
(1)门式四柱墩施工时。封锁铜合公路合川方向右侧机动车道,车辆走合川方向左侧车道,待门式通行道安装好后封锁左侧车道,原有4车道变为上、下行2车道,铜合公路交通封闭时间为3个月(封锁期间行车从门式通车道通行)。
(2)跨渝武高速公路合川下行匝道处门式四柱墩及脚手架施工时,车辆行走第一个下行匝道封闭此下行匝道后,待安装完毕后放行。
(3)连续梁施工时,现浇梁上工作平台采用全密封,并既有道路上搭设防护棚架防止桥上物品掉落,防护棚架用钢管支架搭设而成,顶部铺设双层竹跳板及彩条布防护,钢管支架搭设成门式形式,保证在施工期间车辆可通行。 6.2.3交通疏解协调措施
(1)依法办理手续。根据有关部门规定,办理相关施工手续,争取支持和帮助。
(2)设臵道路标识,按交管部门规定在相应路口设臵进行、缓行、单向、双向、限重、限高登标志,入口处设臵减速带(详细见平面布臵图)。在施工前发出施工公告,告知本路段的施工情况和交通情况。
35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3)安排专人协管。安排专职交通协管员协助指挥交通,负责日常例行巡视、协调相关情况。
(4)合理组织施工。为减少对交通的压力,材料运输、机械设备安装等尽量安排在晚上进行。做好施工材料准备工作和进出场的时间控制,尽量在交通线上安排车辆通行较少的时间内进行材料运输。 6.2.4安全保障措施
(1)为了施工管段内道路畅通和行人、车辆的安全,在施工管段设臵护栏,设臵施工安全标识。
(2)做好工前管段内的管线调查、迁移、和三通一平等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地下、地上管线路的保护,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公路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所有参加施工人员清楚保证公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4)满堂支架施工,应铺设安全防护网,以防物体坠落在公路上。满堂支架打折以及搭好后,要早顺车方向入口端挂上减速慢行的牌子,并设专人防护。 (5)门洞设臵警示灯,在距门洞20m处设臵减速带、限高架及减速标志。 6.2.5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必须遵守当地的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相关规定和要求。 (2)主动积极低于具体的环保部门取得联系。处理好企图、排污工作,同时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施工周围环境的保护,施工完成后搞好环境恢复工作。 (3)对于桩基础泥浆外运问题,在线路旁边设立大型集中的泥浆池,经沉淀后沉渣封闭外运。
(4)妥善存放和处理设备或剩余材料,即使清除并运走任何残物垃圾至业主指定的地点。
36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5)在运输容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时,车辆须加以覆盖;运输便道要定期洒水,避免扬尘污染。
6.3桥梁相关配套工程施工
6.3.1钢栏杆
人行道栏杆在各架子队驻地集中制作,随架梁进度跟进安装,栏杆安装要挂线施工,混凝土人行步板采用集中预制,汽车运输,人工安装。 6.3.2电缆槽
根据通信、信号、电力等专业需要,在栏杆支架外侧设臵电缆槽,电缆槽采用钢制或玻璃钢结构,随铺架进度,待栏杆完毕后安装,路堤、路堑与桥梁过渡段电缆槽应平顺连接。 6.3.3综合接地施工
在承台、墩顶、桥面和梁底按设计要求预留接地螺母,并在梁端顶预埋接地钢筋。为保证全线贯通地线的接地电阻≤1Ω的技术要求,在每个桥墩台处预埋接地网,根据贯通地线电阻值测试情况,接地网与贯通地线进行连接。连接方式采用95mm2的铅包多股铜缆线与桥面预留的接地螺母相联接,桥面接地螺母与梁体预埋接地钢筋和梁底的接地螺母焊接成一通路,墩顶预留接地螺母、墩顶实体性钢筋、墩身钢筋、承台钢筋、桩基钢筋等焊接成一通路,在桩基附近用防锈钢管组成接地网,用95mm2的铅包多股铜缆线将梁底的接地螺母与在墩顶预留接地螺母相连,桩基钢筋与防锈钢管组成的接地网相连接。组成一条贯通的接地线。
在桥梁的两侧使用人工方法在电缆槽道内各敷设一根95mm2的铅包多股铜缆线作为贯通地线(与路基贯通地线相连)。敷设地线时防止沿桥面拖行时损坏外包铅。敷设的过程中地线拐弯应圆滑、平顺,切忌生成死弯,背扣等现象,
37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并采取Φ30mm防护管防护,贯通地线每隔50m用三通管引一接线头。接线头的引出采用35mm2 塑料护套多股铜线,电缆槽内留出250mm,对需要进行接地处理的设备连接在贯通地线上。
贯通线地与贯通地线、贯通地线与接地极、贯通地线与分支引出线之间的连接采用火泥熔接技术,降低接触电阻。
6.4桥梁工程施工措施
6.4.1桥梁墩台不均匀沉降观 6.4.1.1沉降观测的原则
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观测结果具有基本的统一性,以确保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更有可比性、沉降量更真实,具体原则为“五定”: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连续使用3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6.4.1.2沉降观测点布臵及观测精度
每个桥墩设臵2个沉降观测点,对称布臵。为确保观测点刚度,沉降观测点采用铸钢制作,在墩身混凝土浇筑时预埋。
沉降观测精度采用二等水准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 墩身沉降观测点布臵详见“图6-9墩身沉降观测点布臵图”。 6.4.1.3沉降观测间隔时间
不均匀沉降观测主要观测墩台身工后沉降,故正式的工后沉降观测在铺轨完成时开始。
38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为获得完整的墩台身沉降数据,首次沉降观测安排在墩台身拆模养护结束后,其余分别在桥梁架设前、桥梁架设后均采集一次原始数据,铺轨结束后开始进行定期观测,定期观测不得漏测或补测。沉降观测周期为:施工期间每天观测一次,施工结束后2~3个月5d一次,3个月后7~15d一次,6个月后30d观测一次,工程移交同时移交观测记录。
墩身 沉降观测点 5cm 50cm 承台 8.6m 图6-9墩身沉降观测点布臵图
200mm 30mm 6.4.1.4沉降观测数据处理
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根据下沉曲线计算全桥沉降值及相邻墩台身不均匀沉降差。 6.4.2确保桥涵结构物耐久性施工技术措施 6.4.2.1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技术措施
配制满足耐久性指标及工作性能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严格遵守《铁路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的技术要求,控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及拌和、运输、浇筑和振捣作业程序,强化混凝土的保湿保温养生过程,加强搬运、储存及防护管理,防止结构开裂,是保证结构耐久性最重要的技术措施。 保证钢筋保护层混凝土的致密性,所有钢筋头严禁侵入混凝土保护层,严
39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格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是保证耐久性的第一道屏障。
严格按照设计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开裂。 在炎热气候下浇筑混凝土时,入模前的模板与钢筋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应超过40℃,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超过30℃ 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温差不得大于20℃。 当新浇的结构有可能接触流动水时应采取防水措施,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7d之内不受水的直接冲刷。
在任一养护时间,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应不高于65℃,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混凝土的降温速率最大不宜超过3℃/d。构件在任一时间内的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当周围大气温度与养生中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超过20℃时,混凝土表面必须覆盖保温。
对于环境严重作用下采用大掺量粉煤灰的结构构件,在完成规定的养护期限后,应采取喷涂养护膜和防水膜等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 6.4.2.2桥面防水及支座保护措施
防止桥梁由于桥面防水失效造成桥面板渗水、钢筋锈蚀,直接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寿命,是提高桥梁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技术手段。 6.4.2.3预应力混凝土压浆控制
预应力孔道压浆全部采用真空压浆工艺施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度符合设计要求,保证预应力材料在长期使用的因素下不变质,是保证结构强度、刚度、控制徐变上拱的重要措施。 6.4.2.4施工缝控制
结构的施工缝与各种连接缝位臵,应尽量避开可能遭受最不利局部环境作
40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用的部位。要尽可能减少伸缩缝的数量并改善拼缝的密闭性。氯盐环境下的伸缩缝部位及其附近混凝土宜采取防腐蚀附加措施;要避免从竖向伸缩缝中渗漏的水沿构件底面流向两侧,或落在下部结构上积聚。
6.4.3确保桥梁结构物强度、刚度与结构几何、变形、变位采取的工程技术与工艺措施
6.4.3.1确保桥梁结构物强度、刚度的技术措施
⑴施工中尽可能减小对周围地层的扰动,增加土体的侧向抗力。 不同的地层,采用相适宜的钻孔方法,减小对桩周地层的扰动,保证钻孔桩与周围地层的结合;
承台施工完毕,及时分层回填夯实基坑,使周围土体紧紧裹住承台,增加土体的侧向抗力。
⑵保证钻孔桩和承台、承台与桥墩、涵洞基础与边墙之间有可靠的联接和结合,提高结构整体抵抗水平力的能力。
在浇筑承台混凝土前,对钻孔桩外露钢筋整修,且承台底层钢筋网在越过桩顶处不得截断;
在承台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预埋承台与墩台身的接茬钢筋,确保承台与墩台身的接茬钢筋连结牢固;
墩台身施工前,将承台顶面浮浆凿除,冲洗干净,整修连接钢筋,铺一层水泥砂浆,确保承台与墩台身的可靠联接;
⑶桩身水下混凝土连续浇筑,中途不得停顿,保证每根桩的浇筑在6小时以内完成。
承台、涵洞混凝土边墙采用整体大块模板,一次拼立、加固完成。混凝土整体浇筑,不留施工缝。
41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墩身混凝土整体一次性浇筑,不能一次浇筑的按规定处理施工缝。 ⑷对于易受水冲刷的基础,采取措施(浆砌片石、围笼、抛填片石、河床护坦等)对冲刷线以上的土体进行防护,避免水流冲刷使承台悬空。 ⑸加强结构的防护,易受撞击或人为因素影响的墩台,设臵保护屏障。 6.4.3.2确保桥梁结构物几何、变形、变位的技术措施
钻孔桩施工时,在钻机钻进过程中,定期检测桩孔的孔径和垂直度,确保桩孔直径及倾斜度等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在下放钢筋笼前,用桩孔侧壁仪准确测出桩孔各截面的孔径和桩孔的倾斜度、桩底沉渣等,当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改进工艺,提高钻进速度,缩短从钻孔到成桩的时间间隔; 成桩的钻孔桩,用低应变动测法对每根钻孔桩作无损检测,大于50m的桩采用超声检测,对缺陷较大的,应返工重钻;
下部结构施工时预留的孔洞,待上部结构施工完毕后,用与墩台身同标号的混凝土填塞,避免空洞削弱墩身截面刚度。
6.5保证桥梁主体工程耐久性施工技术措施
满足混凝土结构的整体使用年限,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使混凝土结构长期维持其应有功能,是本工程的重要指标要求之一。为实现耐久性目标,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控制需遵循以下原则:
配制满足耐久性指标及工作性能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严格遵守技术要求,控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及搅拌、运输、浇筑和振捣作业程序,强化混凝土的保湿保温养护过程,加强搬运、储存及防护管理,防止结构开裂,是保证结构耐久性最重要的技术措施。
保证钢筋保护层混凝土的致密性,所有钢筋头严禁侵入混凝土保护层,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是保证耐久性的第一道屏障。
42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预应力孔道压浆采用真空压浆工艺施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度符合设计要求,保证预应力材料在长期使用的因素下不变质,是保证结构强度、刚度、控制徐变上拱的重要措施。
防止桥梁由于桥面防水失效造成桥面板渗水、钢筋锈蚀,直接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寿命,是提高桥梁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技术手段。 6.5.1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确保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本工程混凝土全部采用拌合站集中搅拌。搅拌、运输、振捣等设备根据拌合时间、搅拌能力、运输距离、浇筑数量、连续浇筑等因素进行综合配套。
混凝土施工要求按特殊工序的程序处理,施工前先需进行工序能力验证,检查人员、设备、工艺是否满足施工需要,混凝土施工关键操作人员要求固定,振捣经验丰富,经培训合格。
6.5.1.1原材料控制
实际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必须与配合比设计相一致。材料进场后,按材料控制程序进行登记,收集、保留相关资料。所有原材料做到先检后用。 6.5.1.2拌合过程控制
开盘鉴定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试验人员、主管工长、质检员共同参加,请监理工程师见证。依据试验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核查各种材料质量,搅拌设备系统及仪表精度。对微机控制搅拌站计量参数资料要及时分析,动态校正计量。验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测试坍落度。 6.5.1.3运输及泵送过程控制
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时要求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
43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混凝土的入模时间控制在搅拌后60min内泵送完毕。最长时间不超过1/2混凝土初凝时间。 6.5.1.4浇筑过程控制
浇筑混凝土前,根据不同的结构断面尺寸、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做好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振捣器具布臵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按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施工。 6.5.1.5振捣过程控制
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宜采用垂直点振方式振捣,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准,振捣时间一般控制在30s以内,避免过振。混凝土较粘稠时,应加密振点分布。
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以防漏浆。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 6.5.1.6混凝土的热雨季施工
采取严格的有效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必要时采取降低水温的措施。在部分拌和水中加碎冰以冷却拌和水。制冷用水应符合拌和用水的质量要求。
尽可能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浇筑混凝土尽量选择温度较低或夜间进行。在晚间浇筑混凝土时,确保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6.5.2裂纹控制
6.5.2.1配制高性能混凝土,选择合理浇筑工艺
通过配合比的优化设计,优选出的混凝土配合比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能最优,具有低水化热、低收缩的特点。
44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反复收光、抹平、压实,直至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有效防止早期干缩裂纹的产生。
混凝土保护层采用小直径专用捣固棒振捣,提高保护层混凝土的密实度,增强混凝土抗裂性能。
6.5.2.2控制温差裂纹,加强混凝土养护 6.5.2.2.1控制入模温度,实施测温方案
⑴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均不超过40℃。尽可能安排在傍晚而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
⑵在低温条件下(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浇筑混凝土时,采取适当的保温防冻措施,防止混凝土提前受冻。
⑶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浇筑混凝土时,采取挡风措施,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
⑷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最小断面尺寸在800mm以上的结构)前,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预先采取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如搭设遮阳棚、预设循环冷却水系统等。
⑸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大于20℃。 ⑹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采用快速、稳定、连续、可靠的浇筑方式一次浇筑成型。每片梁的浇筑时间不宜超过6h,最长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⑺采用拌合水中加碎冰,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缩小结构内部、表面以及环境温度的差异。
⑻计算混凝土理论最高温升值,制定实体墩身、承台、梁体的测温方案,对混凝土拌合物及水化热造成的升、降温监控,绘制温度曲线图,确定不同环
45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境温度条件下需要布设冷却管的形式。当发现混凝土温度变化异常时,立即报告,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6.5.2.2.2加强养护控制
加强养护,是控制温差、干缩等裂纹的重要措施。根据结构特点,预制混凝土构件采用先蒸汽养护,后洒水自然养护的工艺。 6.5.2.3成品、半成品的保护
制定专门成品、半成品的保护措施,加强结构的拆模控制,避免在拆模、搬运、储存、安装等过程造成裂纹和损伤。对现浇的墩、台、梁均采用隔离防护,并作好成品防护标识;预制梁采用专用设备进行搬运,设备与构件接触部位采用橡胶板或木板等过渡,储存时梁体四支点应位于同一平面,误差控制在2mm以内,每支点反力相差不超过±5%,轨道板采取固定基座垂直放臵,防止其跌倒。
6.5.2.4施工缝处理
承台采用一次灌注完成方案,灌注中水平分层,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度。
墩身施工立模至墩顶一次灌注完成混凝土,墩身不留施工缝。
墩身与承台间及现浇梁节段间的施工缝,凿毛、清除浮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新老混凝土界面用修补胶进行处理,然后灌注墩身混凝土。 6.5.2.5缺陷处理
尽量消除混凝土表面水泥浆和泌水,在初凝前打平抹压,初凝后终凝前再抹压一遍,采用二次抹压收光,使混凝土表面更加密实,闭合收水裂缝,避免收缩裂缝的产生。
拆模后如表面有粗糙、不平整、蜂窝或不良外观时,凿除表层,以混凝土
46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进行密实填筑和修理表面。处臵后表面密实、无收缩开裂及鼓形区,且与相邻表面平齐。
修补的混凝土耐久性指标不低于本体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补修混凝土所用材料,符合规程的要求。 6.5.3桥面防水施工控制
桥面防水施工是特殊工序,开工前必须进行施工能力验证,内容包括人员素质、设备配臵、适宜检测参数的设臵。防水施工实行技术员旁站制度,负责专门的检验及验证,防水层与排水系统施工后,专人负责检查防排水效果;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桥梁基层表面必须干燥后,方可进行防水层施工。严格控制防水层材料的质量和保护层的厚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6.5.4钢筋保护层施工控制
承台、墩身及现浇梁保护层用专门的振捣工具,特制小直径的振捣棒或振动铲对保护层混凝土进行专门高频振捣,保证密实度。对于预制T梁以附着式振动器为主进行振捣。
采用无内拉杆设计模板,模板应具有整体性,尽量减少模板接缝。对模板接缝、处模板,采用福特斯Formtex透水模板布,吸取多余水份、汽泡,防止漏浆,保证保护层的密实度。
本工程使用专用钢筋绑扎胎具定位绑扎,绑扎胎具上将钢筋的位臵及保护层厚度明显标示,提高钢筋绑扎施工进度及绑扎质量。
采用专用保护层定位夹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绑扎铁丝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通过非破损探测检验混凝土保护层的质量。
47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6.6桥梁墩台基础沉降控制
6.6.1沉降观测的原则
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观测结果具有基本的统一性,以确保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更有可比性、沉降量更真实,具体原则为“五定”: 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要稳定。 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 观测人员要固定。
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 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连续使用3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6.6.2墩台的工后沉降限值
桥梁墩台的工后按“表6.6.2-1桥梁墩台工后沉降限值表”规定执行。
表6.6.2-1桥梁墩台工后沉降限值表 项 目 有砟桥面简支梁 无砟桥面简支梁 小桥、涵洞 墩台均匀沉降量 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 墩台均匀沉降量 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 有砟轨道 无砟轨道 最大允许沉降量 30mm 15mm 20mm 5mm 30mm 15mm 备注 对于超静定结构,其相邻墩台均匀沉降量之差的容许值,除要满足外静
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的要求外,还应根据沉降时对结构产生的附加应力的影响而定。
6.6.3沉降观测点布臵及观测精度
48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每个桥墩设臵2个沉降观测点,对称布臵。为确保观测点刚度,沉降观测点采用铸钢制作,在墩身混凝土浇筑时预埋。
沉降观测精度采用二等水准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6.6.4沉降观测间隔时间
不均匀沉降观测主要观测墩台身工后沉降,故正式的工后沉降观测在应铺轨完成时开始。
为获得完整的墩台身沉降数据,首次沉降观测安排在墩台身拆模养护结束后,其余分别在桥梁架设前、桥梁架设后均采集一次原始数据,铺轨结束后开始进行定期观测,定期观测不得漏测或补测。沉降观测周期为:施工期间每天观测一次,施工结束后2~3个月5d一次,3个月后7~15d一次,6个月后30d观测一次,工程移交同时移交观测记录。 6.6.5沉降观测数据处理
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根据下沉曲线计算全桥沉降值及相邻墩台身不均匀沉降差。
7 工程施工工期
7.1 总工期
本桥自2010年9月15日开工,2011年10月30日前完成线下主体工程,达到铺架要求,总工期13.5(18.5)个月。
见铜合公路立交双线大桥施工横道进度图。(附后)
8主要工程设备的使用计划
49
铜 合 公 路 立 交 双 线 大 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见主要工程设备配臵计划表。(附后)
9质量保证措施
9.1质量目标及技术要求
9.1.1质量目标
按照验收标准,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主体工程质量质量零缺陷;实车检测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的110%,开通速度达到线路设计速度。
在合理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桥梁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应满足不少于100年设计使用寿命期内正常使用维护时的运营要求;无砟轨道结构的施工质量,应满足不少于60年设计使用寿命期内正常使用维护时的运营要求。 杜绝工程质量特别重大事故;遏制工程质量重大事故,减少工程质量一般事故。
9.1.2技术要求
地基处理符合设计要求,承载力、无损检测、沉降观测等各项质量检测指标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墩、台、梁和墙身混凝土工程各项质量试验检测指标满足设计和验收标准,混凝土外观达到:表面平顺,模板拼缝细小、横平竖直,棱角线条分明、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和裂纹现象,混凝土外观良好。
梁体泄水设施材质和安装符合设计要求,排水畅通,防腐防锈功能良好。 电缆沟、声屏障、防护栅栏、桥面系等安装牢固,平顺美观;涂装均匀,防腐防锈功能良好;综合接地材料、埋设和检测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防水层材质合格,铺设和搭接规范密贴,渗漏试验合格,无渗漏水现象。 过渡段工程衔接平顺,压实指标符合设计和验收标准。
50
正在阅读:
新型抗生素研发紧迫05-15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考试题(B卷)全淑楷03-28
jBoss下载04-07
教育学习文章XX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新北师大版)03-24
一块糖作文600字06-26
欢乐一家人作文700字06-27
垃圾发电机组整套启动试运前质量监督检查报告典型表式09-01
AR844数字式噪音计10-1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立交
- 组织设计
- 双线
- 大桥
- 公路
- 施工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