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24-03-12 21: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嘉善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前2008-2011

目 录

言????????????????????????????????4 第一章、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5

一、发展背景???????????????????????????5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5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5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6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动选择????7

二、现实基础???????????????????????????8

(一)经济实力较为雄厚??????????????????????8

(二)产业集群优势明显??????????????????????8

(三)节能降耗深入开展??????????????????????9

(四)清洁生产全面推行??????????????????????10

(五)企业园区社会典范??????????????????????10

(六)环境整治有序推进??????????????????????11

(七)工作机制逐步形成??????????????????????12

三、主要问题???????????????????????????13

(一)理念认识有待提高??????????????????????13

(二)产业结构不甚合理??????????????????????

13

(三)资源要素十分短缺??????????????????????14

(四)技术创新供给不足??????????????????????14

(五)生态环境压力突出??????????????????????15

第二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16

一、指导思想???????????????????????????16

二、基本原则???????????????????????????16

三、发展目标???????????????????????????17

四、“1369”行动计划????????????????????????19

第三章、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21

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循环型产业发展???????????????21

(一)发展循环型工业???????????????????????21

(二)建设循环型农业???????????????????????23

(三)推进循环型服务业??????????????????????27

二、强化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8

(一)大力推进节约能源??????????????????????28

(二)强化土地集约利用??????????????????????30

(三)深入开展节约用水??????????????????????

31

(四)积极推动材料节约??????????????????????32

(五)加强资源综合利用??????????????????????33

三、推进生态县建设,创建循环型社会????????????????35

(一)强化环境污染整治??????????????????????35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36

(三)创建循环型社会???????????????????????37

第四章、循环产业链与示范工程?????????????????????39

一、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39

(一)构建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循环经济产业链????????????39

(二)构建以生态农业为主线的循环经济产业链????????????42

(三)构建以再生资源为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43

二、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44

(一)循环经济示范工程??????????????????????44

(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46

第五章、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47

(一)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工作机制??????????????????47

(二)修订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制度??????????????????

48

(三)构建循环经济技术供给机制??????????????????49

(四)抓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50

(五)探索循环经济相关考评体系??????????????????51

(六)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52

附件1:嘉善循环经济建设重点项目表???????????????????53

前 言

嘉善县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是国家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2005年嘉善县位居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市)第27位,跻身浙江省10强县(市)。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4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7615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嘉善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要素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嘉善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缓解资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推进生态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动选择。编制并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对嘉善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浙江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嘉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规划基期年为2007年,规划期限为2008——2011年。

第一章、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作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更是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指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资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县作为全国资源最为缺乏的经济强县之一,资源环境问题正日益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县经济转型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而且对浙江省乃至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的平原水网地区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

本途径

我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业已形成的特色产业集群和区域性市场化运行机制,已初步实现了内源发展和外力推进的良性互动。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4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7615元。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县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能源生产企业较少,企业所需能源和五金机械、木材家具、纺织服装、信息电子等特色产业所需原材料大多需由外部输入,资源产出率和综合利用水平相对较低,土地和环境容量已经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关键性因素。为了破解诸多资源能源难题,解决要素瓶颈制约,必须大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突破资源供给瓶颈,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2002年以来,我县着手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园林县城建设,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但是,由于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根本转变,生态环境问题相当突出,农村面源污染比较严重,城镇和工业污染治理的任务艰巨。“十一五”以来,我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只下降4.97%,二氧化硫排放量只下降6.66%,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的任务还很重。发展循环经济,将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以最少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切实推进生态县建设,努力

在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求发展,在提高质量效益中求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动选择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嘉善县已到了人均GDP从5000美元向8000至10000美元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理论和各国发展实证都表明,处在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进出口结构等都必然发生深刻变化,向着更高层次转型。从我县经济发展的质态来看,粗放增长的特征十分明显。在产业类型上,以五金机械、木材家具、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传统特色产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在技术层面上,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和1SO14000认证的企业不多,仍存在相当一些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在规模效益方面,产业链比较短,上下游产业及配套产业的整体发育仍不足;从具体的增长质量来看,五金机械、纺织印染、化工、建材、造纸、木业等产业的高能耗特征十分明显。由于经济增长的长期粗放型、规模型快速增长,使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面临巨大挑战,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量的外延扩张向主要依靠质的提升转变,通过质的提升带动量的新扩张。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步深入,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不断加快,国际分工和合作不断深化,国际竞争不断

加剧,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绿色壁垒”对我县产业、产品和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绿色制造和绿色标准,已成为我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扩大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县应对发达国家环境贸易壁垒和反倾销的必然选择。

二、现实基础

(一)经济实力较为雄厚

发展循环经济是发达国家的生态经济学家在对“富裕污染”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要求在技术创新、环境治理等方面有更高的投入。因此,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技术和资本支撑,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往往难以实施。我县是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和全省17个扩权县之一。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4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500美元,财政总收入23.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21元,经济综合实力在浙江省县级市(县、区)中居于前列。雄厚的经济实力将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生态补偿、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有利于在我县形成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

(二)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近年来,我县在纺织服装、五金机械、植绒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块状特色经济。西塘大舜服装辅料产业集群、陶庄五金机械产业集群、天凝植绒产业集群、杨庙特色纺织产业集

群均已颇具规模,同时,正在建设嘉善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光伏产业园这两大产业高地。我县发达的区域特色产业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能够有效弥补中小企业比重高、单个企业不具备实行循环经济规模条件的劣势,为实施工业园区(块状经济)的生态化改造、促进形成生态产业链、实现集中供热、供气、治污、废弃物回收等创造良好条件。

(三)节能降耗深入开展

我县深入开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出台《关于切实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若干意见》,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从源头堵住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进入。加大对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能耗产业技改投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鼓励发展垃圾焚烧发电、余热余压回收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对全县15家耗煤大户实施控煤,有效地控制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创建3个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完成市级节能示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全县新建商品住宅和50%的公共建筑达到节能50%的标准。继续实施“太阳能屋顶行动计划”,全县新建民用建筑80%以上安装使用太阳能利用设备。开展零售行业节能降耗工作,培育2家零售业节能示范企业。落实《关于加强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强化投资强度标准约束,2007年“零土地技改”项目达120个,完成投资15.5亿元。加大“腾笼换鸟”力度,盘活存量土地。开展以宅基地复垦为重点的土地整理工作,2007年取得建设用地复垦指标1500亩。出台《嘉善县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业用地使用权暂行办法》,

强化工业用地管理,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加大高耗水企业和重点用水企业节水技改造力度,鼓励企业使用中水。加强电镀行业用水和管理和整治,引进先进全自动电镀操作设备,降低废水排放量。严控地下水的禁限采。

(四)清洁生产全面推行

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制定清洁生产五年推进计划,明确分步目标任务,增加省财政支持资金。把发电、热电、电镀、化工、印染等行业和工业园区内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企业作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重点。在农业清洁生产方面,广泛推行生态养殖场猪粪尿综合利用、秸秆载培食用菌等农作物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降低农村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率。目前,全县已有29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20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粘土砖瓦窑行业整顿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抓好强制淘汰水泥机立窑和粘土砖瓦窑的整治工作,到2007年,累计拆除73座小土窑,关停13座小冶炼厂,关停轮窑7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到2007年,建立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1.87万亩,无公害农产品30个、有机食品1个、国家绿色食品6个,生态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五)企业园区社会典范

近年来,我县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理念,推进生态县建设,大力开展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等工作,在企业、园区和社会等层面均取得明显进展,在部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在

园区生态化改造与建设方面,通过推行清洁生产、资源高效利用和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陶庄废旧金属回收加工、废旧家具的回收再利用等已成为国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成功典范;在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我县广泛开展生物能源、余热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废硅片回收利用等项目。在全社会循环方面,全县累计创建绿色企业4家,绿色饭店4家;绿色学校省级7所、市级20所、县级19所;绿色社区国家级1个、省级4个、县级8个;大云、洪溪和西塘3个镇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其余8个镇获省级生态镇称号,42个村获县级生态村称号。

(六)环境整治有序推进

扎实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姚庄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洪溪污水处理厂二期和西塘污水处理厂分别投入运行。各镇污水管网建设全面启动,干窑镇污水管网铺设工程已动工建设。全县日收集处理污水能力达到4.5万吨,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5.8%。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全面铺开,全县已有40个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投入使用。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监控,累计有70家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监控、监视设备。严控烟尘污染,加强各类噪声的综合治理,大气环境质量和噪声质量均达到功能区要求。建成姚庄应急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进入实质性的启动阶段。全县11个镇全部完成了垃圾中转站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7%。分别开展对13家电镀企业、

30家化工企业、30余家植绒企业、36家印染和造纸行业、27家轴承行业电镀镀锡生产工艺、饮用水源保护区周边环境、农村环境等的环境污染整治。全面开展生态创建工作,有5个镇创建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63个村完成了生态村建设规划编制,45个村获得了县级生态村称号,我县已经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七)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工作,于2007年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县第十四届一次人代会上首次将节能减排二个指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提出了到2010年,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必须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15.3%,二氧化硫排放必须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15%。各镇(经济开发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必须削减15.3%,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5的基础上必须削减15%。相继出台《嘉善县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关于嘉善县节能降耗工作若干意见》、《关于嘉善县2008年节能降耗工作意见的通知》、《关于嘉善县节能降耗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我县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嘉善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嘉善县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办法》(试行)、《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

的实施意见》、《关于嘉善县进一步加快粘土砖瓦窑行业整顿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嘉善县喷水织机水污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和《关于全面开展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推动我县循环经济发展。

三、主要问题

我县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扎实,成效明显,但是发展循环经济中还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理念认识有待提高

循环经济是新理念,与循环经济相对立的传统经济思想观念障碍明显。一些政府部门在业绩考核中比较重视和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人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协调,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企业往往狭义地理解循环经济,主要是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为时尚早,循环经济只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而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追求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的经济发展模式。一些企业为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效应而削弱了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环境保护力度,“外部不经济”行为时有发生。广大群众对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对如何科学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缺乏认识,企业“绿色采购”和居民“绿色消费”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产业结构不甚合理

我县的主导产业中,电力、金属、纺织、化工、造纸、建材等行业能耗、水耗极高,直接导致2006年全县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仅为0.89%,2007年下降4.94%;纺织印染、化工、建材、

造纸、电镀等行业是导致县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工业污染源。与此同时,企业规模小、投入低、工艺落后的民营经济生产格局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居于主导地位,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带来较大困难。

(三)资源要素十分短缺

我县现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为特征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日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显得尤为重要。在资源方面,我县人均自然资源低于全市的人均水平,工业所需原料及煤、油、气等能源全靠外省部调入。资源利用率不高,企业成本高、效益低的现象大量存在,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仍占相当部分。

(四)技术创新供给不足

与浙江省其他经济强县(市)相比,我县的技术人才总量不够、素质偏低、技术人员结构欠合理,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的先进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高耗量的能源难以得到替代、生产工艺难以得到更新、生产设备难以得到改造、生产过程难以得到实施监控、污染排放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科技资源与科技投入相对不足。近年来,尽管我县在电子信息、五金机械、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涌现出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能耗低、污染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但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县工业经济中所占份额极低,难以从根本上提升我县的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

(五)生态环境压力突出

全县水环境质量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2007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865.19万吨,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为5658.31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4323.80吨。各监测断面的总氮监测值均劣于Ⅴ类,化学需氧量基本为Ⅴ类及劣于Ⅴ类。同时受上游来水污染的影响,全县14个市控以上断面的总氮和总磷指标大多劣于Ⅴ类,水质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大气环境质量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酸雨污染严重。区域环境噪声质量总体尚可,但点源噪声污染不容忽视。在考核生态示范区建设中农村环境保护和城镇环境保护的15项指标中,仅有4项达到一类地区标准(经济发达地区标准),3项符合二类地区标准,有8项仅达到或低于三类地区标准。

第二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两创”战略的要求,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长效发展机制,加快构建生态产业链,积极推进示范工程,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将嘉善建设成为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基本原则

——政策推动,市场引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协调、规范和推动作用,通过土地、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构建生态产业链,引导扶持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企业、政府、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科技支撑,创新发展。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并举推动,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

——联动推进,融合发展。按照全面部署、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从企业、园区、社会的点线面三个层面加以推

进,构建从制造到服务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三、发展目标

到2011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上升,循环经济示范明显创建,机制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1)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到2011年,万元GDP综合能耗降到0.7吨标煤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到1.11吨标煤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61立方米以下,万元GDP水耗下降到135立方米以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2%;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年均增长5%,每公顷建设用地GDP产出年均增长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水泥散装率达到79%以上;城镇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比例达到50%以上。

(2)生态环境得到明显上升。到2010年,全县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控制在3782吨/年以内,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控制在5101吨/年以内。到2011年,城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控制在二级标准以内;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臵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实现国家级生态市(县、区)创建目标,完成11个省级生态镇建设,创建9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3)循环经济示范明显创建。建成国家级再生资源回收利

用示范基地1个,培育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0家,创建省级绿色企业7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25家;15%规模以上企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建成循环经济工业(功能)园区3个;形成循环经济示范乡镇5个;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累计创建省级绿色饭店8家,绿色学校18所,绿色医院4所,绿色社区6个。

(4)发展机制环境明显改善。全县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体系和推进机制不断健全,政策规制和标准体系日趋完善,技术创新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监督管理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形成,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全民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明显增强。

表2-1 嘉善县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序 号 名称 单位 亿元/平方公里 2007年 现状 —— 2010年 规划目标 1.75 2011年 规划目标 2.00 资源产出 单位建设用地1 指标 GDP产出率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单位工业增加3 值能耗 单位生产总值4 取水量 资源消耗 指标 单位工业增加5 值用水量 2 吨标煤/万元 吨标煤/万元 立方米/万元 立方米/万元 立方米6 单位GDP水耗 /万元 农业灌溉水有7 —— 效利用系数 序 名称 单位 号 资源综合 工业固体废物8 % 利用指标 综合利用率 0.9 1.49 156 92 180 0.52 2007年 现状 98.8 ≤0.72 1.16 ≤130 ≤64.5 <150 0.56 2010年 规划目标 99 ≤0.70 1.11 ≤125 ≤61 <135 0.58 2011年 规划目标 99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废物排放 指标 规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 城镇污水处理率 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率 秸杆综合利用率 水泥散装率 城镇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比例 二氧化硫(SO2)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 % % % % % % % % 吨 吨 60 100 94 65.8 0.84 82 78 45 5658.31 4323.80 70 100 95 80 10 90 79 50 5101 3782 72 100 97 81 20 90 79 50 四、“1369”行动计划

我县循环经济发展可以概括为“1369”行动计划,即:围绕一个目标,推进三级循环,突出六大重点,实施九项示范工程。

围绕一个目标:努力将嘉善建设成为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推进三级循环: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体现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要求,实行试点先行、典型带路、逐步推进的方针,从企业、园区(产业)、社会三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突出六大重点:一是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循环产业体系;二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废物排放量;三是大力推进节约降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四是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再资源化水平;五是大力实施园区生态化改造,构建生态产

业链;六是大力开展污染综合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实施九项示范工程:包括清洁生产推广工程、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工程、循环经济新型产业培育工程、绿色政府创建工程、循环经济示范乡镇创建工程、生态社区建设工程、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公共设施生态改造工程和生态环境治理改造工程等。

第三章、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

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循环型产业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则是当前环境容量小、资源要素制约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下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

(一)发展循环型工业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清洁生产为切入点,以优化工业布局、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综合利用和节约资源为抓手,以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为重点,加强生态工业建设,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是生态工业建设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完善我县鼓励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的产业(环保)政策目录,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建设项目,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水耗、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依法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广泛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加快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以科技进步引领产业升级。建立健全以嘉善科创服务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等为载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循环型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县制造业

向高端攀升和内涵升级,完成从传统低端、低附加值制造业向现代高端、高附加值制造的转变,积极抢占产业的价值“高地”。实施“投资十亿项目”、“培育百亿企业”、“打造千亿产业”行动,培育壮大数码电子、光伏、装备制造、生物能源等新兴产业。积极支持发展有助于现有产业升级的配套产业。到2011年,争取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全县科技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10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

2、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加快研究制定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的资源效率标准、能源效率标准、废弃物标准等,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加强清洁生产的监督管理,建立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对符合《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的清洁生产项目,予以优先立项和审批。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清洁生产审核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以及开发清洁生产项目。通过教育、培训、技术开发援助与技术指导,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对企业排放的监督等多种手段,强化企业自觉参与清洁生产力度。对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或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要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

3、抓好园区(块状经济)生态化改造与建设

以嘉善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以西塘大舜服装辅料、陶庄五金机械、天凝植绒、杨庙特色纺织、嘉善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光伏产

业园等六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开展园区(块状经济)生态化改造与建设。通过不同产业间的整合和互补,引导和强化企业间工业生态的链接,构建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内企业间的物质循环关系。建设集中治污和集中供热体系,实现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的共享和规模化经营,促进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内部以及开发区(工业功能区)之间的废物交换体系和能量梯级利用体系建设,发展跨开发区(工业功能区)的信息与物流网络管理协调机构。加强开发区(工业功能区)的环境保护审批管理,实现污染物的集中治理,创建具有行业特点和区域特点的生态开发区(工业功能区)。

4、构建重点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重点构建服装辅料、木材家具、五金机械、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等五大行业循环产业链。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产权为核心,引进和培育优秀的原材料供应商,加大主导产品生产规模,有重点的引进一批跨国公司旗舰项目,构筑产业链延伸平台,通过与其它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形成关联度较高的产业集群。

(二)建设循环型农业

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精品农业,推广生态型种养模式,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加快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实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资源化、商品化和社会化,以有效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重点发展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淡水养殖、花卉、食用菌、休闲观光等八大农业精品工程,蔬菜、蘑菇、蛋鸭和淡水鱼等四个浙江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区,继续建设好中国甜瓜之乡、中国蘑菇之乡、中国雪菜之乡、中国鲜切花之乡、中国番茄之乡、浙江蜜梨之乡、浙江黄桃之乡、浙江沼虾之乡、浙江甲鱼之乡等10个专业特色镇。积极开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名特优新的花卉品种等的良种技术和栽培技术进行项目研究。积极实施沃土工程,健全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环境监测,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农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特种水产养殖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大力开发投入品高效利用技术、无害化投入品开发技术、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以及节水农业技术等,以技术提升带动循环农业发展。以“绿色”为导向,加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清洁生产的技改力度,加强对农副产品加工污水排放情况的检查和处理,积极开发农产品的保鲜、储存、卫生达标技术,提高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含量。

2、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基地

积极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精品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淡水养殖、花卉、食用菌、休闲观光等八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到2011年,建成农业示范园区10个、建成50个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和10个有机食品园区(基地)。

3、加快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

推广节肥、节药技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

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降低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强度,全面推广生态肥、有机肥,禁止有毒、有害废物用于肥料或造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安全。加快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完善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建成县农产品检测中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提升生态农业技术

围绕循环农业发展,开发和集成相关技术,建立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依托的嘉善蔬菜产业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引进、开发和推广花卉苗木、瓜果蔬菜、水产等良种的繁育技术,新型育种、无土栽培和速生栽培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及装备;种、养业安全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及规程研究、安全农产品标准制订、安全农产品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沼气及其发酵残余物的循环与综合利用技术;农业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农业有害生物免疫与生态调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集成与关键装备研制、农产品储运保鲜工程技术;农村生态建设模式的试验、运行与示范推广;农业和农村信息收集、搜索和利用技术。

5、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控制

开展畜牧用地规划,合理布局畜禽养殖点,对于小而散的养殖场进行合并拆迁。将县城区东至善江公路,西至嘉善公路、南至世纪大道、北至320国道;各建制镇的建成区域内;嘉善地面水厂饮用水源地其陆域二级水源保护区外500米范围以内(注:水源保护区范围以嘉善县人民政府《饮用水源地保护办法》为

准);风景名胜旅游区划为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养区内严禁新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非禁养区现有各类畜禽养殖场要落实污染防治措施,排放的污染物须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畜禽养殖场,要依照管理权限,落实限期治理计划。实行规模化养殖场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全面完成年存栏猪20头以上、存栏牛10头以上养殖场(户)排泄物治理。到2011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形成布局合理、生态高效、环境可承载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太阳能 日光温室 厕所 养猪 蔬菜 绿色食品 沼液 沼气池 沼气 生活用能 图3-1 “四位一体”的沼气生态模式示意图

继续抓好全县规模养殖场(户)的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及沼气沼液综合利用,到2011年全县所有规模化养殖场完成配套沼气池建设,实现利用沼气发酵处理畜禽粪便,减轻对农村水体的污

染。推广“猪、沼、作物”沼气生态模式,加强沼气沼液的再利用工作,推广PQC系列畜禽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程度(如图3-1所示)。

(三)推进循环型服务业

以生产性服务业、生态旅游、现代商贸物流为重点,注重资源创造和资源整合相结合,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进服务业的结构调整,在保持生态旅游、商贸物流等传统服务业持续增长的同时,改造提升餐饮、交通运输等劳动力密集型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引导发展环境服务业,推动建立以环境技术服务、环境咨询服务、污染设施运营管理、废旧资源回收处臵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各种信息增值服务,建立统一、安全的物流信息平台、电子认证体系和金融系统电子支付网络,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增强循环型信息资源对于物质资源的替代功能。

2、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业

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以清洁生产技术为支撑,积极加强景区景点环境的整治、保护工作,实现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管理和无害化处理。构筑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要以“古镇西塘”旅游为龙头,深入推进全县旅游景区(点)的建设和联动发展,加快大云十里水乡生态旅游区、

姚庄浙北桃花岛建设,不断拓展旅游内涵,增强我县旅游业的对外吸引力。加大湿地观光、水村旅游、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资源的利用、开发力度。在各旅游区逐步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清洁生产审核、生命周期评价和绿色开发与消费等活动。着力推进会务旅游,积极探索会展经济,延伸会展产业链。推出“农家乐”等特色休闲旅游产品,使农业与旅游、生产与消费融为一体,体现出农业的文化风貌和旅游价值。

3、优先发展商贸物流业

以大型专业市场、大型商场及连锁超市为依托,积极引导商贸企业整合和集聚,大力培育大型骨干商贸企业。积极推进连锁、代理、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探索近期与远期交易相结合、现货与合同交易相结合、现场与网上交易相结合的现代交易方式,推进交易方式由传统“三现”交易向现代交易方式转变。合理规划建设物流基础设施,以建设浙北区域性物流基地为目标,加快物流网络构建。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管理,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推广物流运作中的绿色运输策略、保质保鲜技术、绿色包装技术等,培育壮大一批绿色物流企业。

二、强化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一)大力推进节约能源

坚持节能优先的方针,以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进一步落实责任和工作措施,把产业节能和建筑节能作为节能降耗的重点突破口,同时大力推进民用节能,加快建设节能型社会。

(1)全力推进工业节能。以五金机械、纺织印染、化工、

建材、造纸、木业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年耗电2000万千瓦时以上企业为重点,加强监督和审计,扶持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对工业锅炉、炉窑、变压器、空压机及50千瓦以上大电机等主要耗能设备,定期进行运行效率的检测和评估。抓好变频和锅炉节能技术改造,支持企业采用热电联产,余热、余压、新能源及资源综合利用发电等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快淘汰高污染燃料锅炉、水泥机立窑等落后工艺设备,促进主要用能产业与产品单位能耗下降。积极配合生态工业区的建设,实施集中供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终端用电效率。

(2)着力推进建筑节能。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在建设项目设计和建造、改造过程中,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隔热保温措施,使用节能型用能系统和节能材料,实现建筑节能。到2011年,新建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达到节能50%的设计标准达到65%,基本完成能耗大的既有公共建筑的改造任务。

(3)致力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积极引进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资源,提高城市管道煤气普及率,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鼓励使用节能型家用电器,推广使用节能灯等绿色照明产品,到2011年,使用绿色节能灯具的比率达到80%;实施“太阳能屋顶行动计划”,提高城乡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室内温度最低标准,倡导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室内空调温度提高1~2度,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设臵夏季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得高于16摄氏度。推动零售行业

的节能降耗工作,到2011年,全县商贸领域重点耗能企业(年耗电300万千瓦时/1000吨标准煤以上)万元销售额能耗下降15%左右。

(4)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研发和产业化,建设一批太阳能、沼气、秸杆利用示范工程和天然气利用工程。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城乡基本普及太阳能热水器。重点推进嘉善城乡太阳能推广工程,市区新建多层、高层建筑实现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5万平方米以上。

(二)强化土地集约利用

按照“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原则,进一步严格土地管理,加大市场化配臵土地资源的改革力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1)把好项目准入关。认真落实《关于促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加快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实行项目供地准入制和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双控”标准,淘汰占地多、产出率低、低水平重复的投资项目。

(2)发展多层工业标准厂房。采取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标准厂房建设,严格控制单层,鼓励多层,除机械、装备制造类产业外,厂房的层数一般要求在三层及三层以上,平均容积率应大于1.2。

(3)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完成县级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快推进农地整治、农村宅基地整理步伐,鼓励农村住宅向多层公寓过渡,增加有效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继续抓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实现不同类型土地的循环利用。加强耕地保护与管理,减少和制止耕地抛荒。

(4)加快土地资源市场化配臵。经营性建设用地严格实行“招、拍、挂”出让方式供地,按照产业政策、投资强度等不同层次分类制定标准,引导企业集约化经营。严格执行工业用地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政策。探索实施“两分两换”试点工作,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保障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进一步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制度。

(三)深入开展节约用水

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核心,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推进再生水回用,积极创建节水型城市。

(1)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节水。推进农业节水工作,扩大节水作物种植面积,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工程技术和设备,加快标准化泵站改造,开展农业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提高节水灌溉面积比重。到2011年,基本完成现有灌区节水改造和骨干排灌泵站改造,改善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亩均灌溉用水量下降到500立方米。

(2)大力推进工业节水。重点推动电力、纺织、造纸、化

工等高耗水行业的节约用水工作,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力度,逐步淘汰高耗水工艺和设备,积极应用高效人工制冷及低温冷却技术、高效洗涤工艺等节水新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开展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热电空冷和中水回用,提升工业节水水平。加强行业用水定额管理,重点推动年用水量30万立方米以上的用水企业的节水工作,创建一批节水型企业。

(3)全面推进城市节水。全面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研究制定关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和工程技术措施,建立一套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加强城镇供水管网改造,优化供水管材,基本完成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合理确定行业综合用水定额、单项用水定额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推广符合国家标准的节水型设备、器具。推进县区大型公共建筑和居住小区中水利用系统建设,应尽量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在建筑施工、绿化养护、道路清扫中推广使用中水。在饮服业、学校、机关等事业单位大力开展节水活动,争创节水型单位。

(四)积极推动材料节约

以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为核心,坚持政策导向与利益导向相结合,加强重点行业的原材料消耗管理,限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引导和鼓励企业鼓励使用再生材料,推进材料回收利用,降低原材料消耗。

(1)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在五金、纺织、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推动绿色制造,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和使用再生材

料,积极采用资源消耗水平较低的工艺技术,提高加工深度,降低生产领域的原材料消耗。重点行业分别确定一批高耗材重点企业,监控其材料消耗状况,并指导其加强材料消耗核算,更多地利用边角余料、再生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

(2)推广替代型材料。大力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积极发展烧结页岩空心砖、利废墙材产品、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墙板,提高建材领域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加强木材节约代用,积极调整原料结构,减少使用一次性使用的木制材料,逐步降低木材在建筑装饰材料、家具、包装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比重,积极推广竹材并寻找其他代用材料,加大对废旧木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减少对新鲜木材的需求。

(3)大力节约包装材料。加快可降解、可重复使用包装袋的推广应用,逐步在全县范围内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包装袋和发泡塑料餐具。加大产品包装的监管力度,推行一次性塑料袋和宾馆、餐饮业一次性用品的有偿使用制度。重点做好木板、玻璃、马口铁、铝、纸板和塑料等包装材料的回收工作。继续贯彻实施《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办法》,鼓励使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至2011年全县水泥散装率达79%以上。

(五)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1)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培育和引进回收利用重点龙头企业,增设回收网

点,完善收购、储存、整理、销售体系,并逐步推行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的连锁经营方式,建设一批综合性的交投点及市场。重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快陶庄废旧金属回收市场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减少二次污染,发挥市场集聚和产业辐射功能,发展金属冶炼、铸造及废旧金属深加工,把五金机械园区建设成为废旧金属回收综合利用深加工示范基地。建立废旧木材回收市场,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城镇生活垃圾产生源 居民小区 宾馆、饭店 机关、学校 街道、商店等 分类收集 厨房废物 废玻璃 废塑料 废橡胶 废纸张 废金属 废电子 废汽车 废电池 堆肥 综合利用 其它可燃性废物 其它不可燃性废物 剩余可燃物质 用于农田 焚烧 残渣 剩余不可燃物质 图3-2: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与处理处置方案图

填埋 (2)加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加强化工、电镀、造纸、印染、建材等行业的废水、废气、

固废的监控与管理,加强企业的余热发电、废水回用、废旧金属、废旧木材回收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提高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加强建筑废物的综合利用。鼓励和支持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废农用薄膜的综合利用。

(3)推进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完善“户集、村收、镇中转、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可回收废旧物资进入废旧物资循环系统,对有毒、有害废物实行强制性回收,不能利用的进行填埋处臵。加快建成热电联产及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满足全县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需要(如图3-2所示)。

三、推进生态县建设,创建循环型社会 (一)强化环境污染整治

(1)加强工业污水治理。深入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印染、造纸、化工、钮扣、植绒和热电等重点行业以及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力度,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和24小时在线监测,严格执行企业达标排放。强化污染限期治理,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进行限期整改或限期治理,对限期内再不达标的坚决实施停产治理。大力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实行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加强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加快城市管网向周边的镇延伸,完成干窑镇污水管网以及天凝镇工业园区的污水管网建设任务。继续实施严厉打击不法排污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2)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培育扩大绿色农产品市场,带动有机肥的销售,促进合理使用农业投

入品和粪便的收集利用,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重点加强规模畜禽养殖场、农业面源的综合治理,按照总量控制、规模养殖的要求,建设生态型畜禽小区,对禁养区内现有畜禽养殖场的关停转迁,对所有规模化养殖场完成治污设施建设,粪便实现资源化利用,污水实现生态利用或治理达到排放要求。结合“小康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开展,积极推进微动力曝气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对入河流的水质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的区域,通过建设或改造原有化粪池及排水设施,使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有组织地排放。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合理布局垃圾收集点和生活垃圾中转站。完成各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并逐步将垃圾收集系统延伸到各个自然村。新增压缩式中转站16个,简易式中转站108个,使各乡镇均建有大中型压缩式中转站。

(2)加强垃圾、固废废弃物处臵。全面建设“村集、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加快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垃圾中转站建设。规划各类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污泥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3)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在一、二级和准保护区内,严格执行《嘉善县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审批,实行污染企业逐步搬迁;加快畜禽养殖场关停和搬迁,实现饮用水源地无规模养殖目标。到2010年,全面禁采地下水。

(4)加快河道综合整治。遵循“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分布实施”的原则,通过疏浚、整理、连通、托管、绿化、加固河堤、治理污染等综合措施,提高河道行洪排涝能力,改善河道水质,恢复和强化河道功能,增加河道生态景观,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建立一个优美的水生态环境,构筑“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网水系。每年完成城乡河道疏浚整治160公里,河面保洁实现全覆盖。深入实施城乡绿化工程,每年完成40公里绿色通道工程,进一步提高绿化率。

(三)创建循环型社会

(1)积极创建节约型政府。以建设节约型政府机关为目标,强化管理、创新机制、抓好示范、加大宣传,初步建立政府机关节约制度、标准体系和组织协调机制,创建一批节约资源试点示范单位。对公共建筑、政府投资或参与投资的工程项目,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办公室、会议室装修的控制和管理,杜绝过度装修;完善公务车辆配备配臵标准和管理制度,鼓励采购小排量、低油耗、低排放车辆;实施绿色采购与绿色消费计划,将再生材料生产的产品、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通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产品列入优先采购计划,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可循环使用的产品、再生产品以及节能、节水、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的比例;做好空调、照明、办公设备、饮水机等节电管理,推广使用节水型水阀和卫生洁具,推行无纸化办公和高效利用办公用品。

(2)创建优美乡镇。积极开展生态镇村创建活动,力争全

县80%的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标准,55%的村达到县级生态村考核标准。要以生态镇村创建为载体,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村庄整治工作,切实改善全县的生态环境。

(3)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推进“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新建学校、医院、饭店和居民住宅全部符合采暖、保温、节材等节能建筑新标准,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推广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展绿色系列创建的教育宣传活动。

第四章、循环产业链与示范工程

一、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一)构建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1、服装辅料产业链。以西塘大舜服装辅料产业园和杨庙特色纺织产业园为依托,以服饰辅料的生产加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进纺织服装深加工,加强品牌扶持和一流企业集聚,构建“原材料——服装辅料——服装制品”产业链(如图4-1所示)。加强“三废”循环利用,如贝壳用于生产饲料,金属、塑料等废料进行回收,废水经一级生化处理后统一纳入城市网管。

废水 废气处理 烟尘处理 废气 固废 纳入城市网管 贝壳----饲料 金属、塑料回收 原材料 加工 服装辅料 服装制品 树脂 金属电镀 金属 木材 贝壳 纽扣 拉链 花边 肩垫 废角料回收 图4-1 服装辅料产业链示意图

(2)木业家俱产业链。以胶合板的生产加工企业为主体,构建“原木——胶合板——家具”产业链(如图4-2所示)。回收利用废旧木材和废旧家具,构建“废旧木材(家具)——密度

板、刨花板——家具制造”废旧木材(家具)回收利用产业链。

普通胶合板 密度板 刨花板 回收 细木工板 原木 家具 贴面板 卧房家装饰地板 集装箱用板具系列 餐厅组系列 废旧木材 边角料、木屑 建筑模板 图4-2 木业家俱业产业链示意图

(3)五金机械产业链。以陶庄废旧金属市场为依托,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延伸废旧金属加工产业,形成“废旧金属回收(废旧金属市场)——废旧金属冶炼——绿色设计——模具制造——机械五金加工”产业链(如图4-3所示)

电镀园区 废汽车拆解五金机械 废金属 废旧金属市场 金属冶炼 紧固件 轴承 汽摩配件 五金冲件 废金属 图4-3 五金机械产业链示意图

(4)电子信息产业链。以电子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构建“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电子产品——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

产业链(如图4-4所示)。

电子元器件 回收处置 印刷线路板 电子材料 中高档音箱 受话器 扬声器 功放器 再制造 电子产品 废旧电子产品 图4-4 电子信息产业链示意图

(5)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以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为龙头,形成“废硅片回收——多晶硅料——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制品”产业链(如图4-5所示)。焊带产生的废气,主要污染因子为烟尘、锡及其化合物,通过布袋除尘过滤后高排气筒排放。氢氟酸废水通过生化处理达标后排入污水网管,酸碱废水经处理后作为绿化用水。边角料、废碱液、废盐酸液、废氢氟酸液、废水处理污泥饼、不合格品、包装废料等,均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回收处理。

废包装回收 废硅片 废角料回收回收 废气清洁排放 废水回用 EVA膜、TPT膜 玻璃纤维表面毡 钢化玻璃 多晶硅料 单晶硅片 切片太阳能电池片 太阳能制品 图4-5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示意图

(二)构建以生态农业为主线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1、积极培育“种、养、加”生态产业链。以沼气池为核心,通过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粪便(湿粪)在沼气池集中发酵,生产沼气以供生活用能,沼液、沼渣用来养鱼,种植花卉、苗木、水果。畜禽养植场产生的粪便(干粪)用来制作有机肥料以供农作物种植。农作物种植基地生产的农作物废弃物(如秸秆)用于畜禽养殖场的饲料(如图4-6所示)。

太阳 能 其它 饲料 湿粪 生活用能 沼气 沼气池 沼液、沼渣 畜禽养殖场 干粪 有机肥加工厂 有机肥 载培食用菌 秸秆 农作物种植基地 (花卉、苗木、水果) 图4-6 “种、养、加”生态产业链示意图

2、大力发展“水稻生产——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产业链。推广“稻、鸭、蟹”共养技术,稻谷加工产生的稻壳、米糠用于载培食用菌、畜禽养殖和制取蛋白、米糠油、糠醛。稻草直接还田,也可作为制取纤维素、草纸、草帘等原料。加强各种副产品加工废弃物(秸秆载培食用菌等)的循环利用。(如图4-7所示)

残渣、残液 无公害、有机生产技术 秸秆气化 副产品加工废弃物 稻+鸭、蟹 稻草 制取纤维素、草纸、草帘等 稻谷 深加工 稻壳、米糠 载培食用菌 畜禽养殖 制取蛋白、米糠油、糠醛 图4-7 “水稻生产——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产业链示意图

(三)构建以再生资源为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制定全县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规划,支持现有再生资源利用企业改造升级,积极引进具有投资实力的企业建设规模化的处理与再生利用项目。

水泥 粉煤灰 新型建材 制砖 粉煤道路路基 垃圾 电 热电厂 煤 汽 居民生活 工业生产 居民生活 工农业、三产 脱硫石膏 纸面石膏板 图4-8 “垃圾——热电——粉煤灰——水泥——新型建材”生态产业链示意图

重点构建“垃圾(污泥)——热电——粉煤灰——水泥——

新型建材”产业链(如图4-8所示)。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后作为原料(燃料)进行焚烧发电,为城市提供清洁能源,焚烧后的废渣可用于制砖和道路路基矿渣。积极促进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同步发展。

二、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 (一)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1、清洁生产推广工程

在纺织服装、植绒、木业、五金机械、电子信息等5个行业中选出清洁生产示范企业,通过示范,制定本行业清洁生产工作指南,推广行业具有共性的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并在上述企业中确定一定数量的企业进行“零排放”示范。

2、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工程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重点加强嘉善县经济开发区、姚庄镇工业(功能)园区、洪溪镇工业(功能)园区建设,按照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原理做好园区生态规划,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按照产业生态链的内在要求,科学筛选和确定入园企业和项目,使各企业之间形成闭环型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实施集中供热、集中治污,实现物流、能流、技术集成,信息与基础设施共享,达到经济、环境、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以碧云花园为代表农业园区型、以锦绣桃园、沉香休闲柑桔园为代表基地拓展型、以汾湖休闲观光农业带为代表的资源景观型、以祥盛休闲农业园、龙洲休闲渔业园为代表的特色产品

型和以西塘荷池村、姚庄北鹤村为代表的“农家乐”型等休闲观光农业的建设,完善生态农业结构,使之成为集现代化农业生产、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科普教育及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区。

3、循环经济新型产业培育工程。在加大扶持现有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环保等循环经济产业的同时,重点培育发展生物柴油、太阳能等再生能源、新能源产业以及环境设备制造业。

4、绿色政府创建工程。推行政府机关办公楼的中水回用示范项目和楼宇节电项目;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倡导政府采购中的循环经济导向;加强全县的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实现节约资源、提高效率。

5、循环经济示范乡镇创建工程。循环经济示范乡镇重点建设内容包括:清洁生产、节能降耗、集约利用土地、工业功能区生态化改造、废弃物分类回收、资源综合利用和绿色消费。

6、绿色社区建设工程。绿色社区重点建设内容包括:市镇排污设施、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绿化工程和植物造景工程、节水改造工程、节能改造工程和太阳能利用工程。

7、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严格按照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进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的设计和建造。从建筑的平面、空间、体型、通风、采光、日照、防热等方面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的要求。通过绿色建筑的示范作用,引导建筑行业在今后建设的写字楼、大型商场、医院、酒店、图书馆等大型公共建筑推广循环经济技术和相关建设标准。

8、公共设施生态改造工程。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垃圾转运站建设作为公共设施生态改造成工程的重点。采用纳米除臭、垃圾全封闭压缩、节能环保等技术建设和改造一批环保公厕及垃圾转运站。

9、生态环境治理改造工程。将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设和平原水地修复作为生态环境治理改造工程的重点。

(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

根据我县循环经济建设的目标和“1369”行动计划,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设循环经济的重点项目(见附件1)。

第五章、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涉及全局、长期而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工作机制、政策制度、技术供给、重点项目、考评体系和公众参与等保障体系,推动我县循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工作机制

一是组织落实。健全推进我县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由县发改局牵头,会同县经贸局、环保局、科技局、国土局、建设局、水利局、农经局等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动工作,及时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镇、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筹布臵与综合决策、协商的强有力、长效化的工作机制,保障循环经济发展。

二是责任明确。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对各乡镇、开发区和重点企业下达发展循环经济的责任目标,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三是政策推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认真分析各部门的实际情况,研究出台各部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四是监管执行。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切

实加大督查力度,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切实把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做实、做好。

(二)修订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制度

一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浙江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法规。

二是编制我县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将重点项目优先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

三是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性产品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调整和完善有利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税收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进一步探索建立排污总量分配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交易权制度和污水处理按质收费制度。

四是充分发挥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对循环经济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支持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

五是建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循环经济的科技研究开发、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等。

六是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及再生资源产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ok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