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趋势下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探析

更新时间:2023-09-11 10: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利率市场化趋势下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探析

利率市场化趋势下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探 析

2012-4-13 11:23:00 来源:《华北金融》 2012年第1期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渐深入,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如何积极应对由此带来的金融市场的一系列调整变化,已成为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围绕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从中小金融机构视角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后我国银行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强化风险管理.提升防控能力,实现稳健发展。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范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金融市场的核心变量是利率,利率的变动对整个金融市场乃至国民经济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2011年3月14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全国财经年会上就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做了专题发言,明确表示“五年内将有明显进展”。可见,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并已纳入中央银行日程表。从国际经验看,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由于影响

利率水平的因素众多,金融机构预测和把握市场利率的难度增大,利率风险随之放大。因此,中小金融机构必须未雨绸缪,在全面了解和正确分析利率市场化趋势的前提下,抓住潜在机遇,强化风险管理,实现经济效益性与经营持续性的协调发展。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

(一)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经济金融市场的均衡发展

利率管制的初衷是通过控制金融资产分配来提高银行系统的安全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但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在政府管制与金融机构规避的博弈中,其弊端逐渐显露。利率管制令非金融机构异军突起,证券市场、债券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迅猛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利率,导致大量存款资金流向其他投资市场。金融“脱媒”现象的出现,更加恶化了银行业的经营状况。按照麦金农(McKinnon)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提出的“金融抑制论”原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现象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日渐明显。一方面,低利率政策和有选择的利率分配政策使得一些企业获得大量廉价资金,造成企业投资饥渴、高负债经营、风险承受能力低以及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另一方面,也使得一部分企业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造成经济发展结构性失衡,而解决这种失衡的唯一途径就是推行利率市场化。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已逐渐成为近30年

来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

(二)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此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利率作为重要的资金价格,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利率市场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来有效动员和分配资金,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以促进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像其他商品一样,金融产品应体现为差异化定价,同类产品可能有不同的品牌、规格和目标群体,不同金融机构对同一项目、同一客户的风险判断也会出现差异,这些差异应当由市场自身的价值规律来调控。从世界范围看,各国普遍建立了自

身市场化的基准利率,以Libor(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Euribor(欧元区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Tibor(东京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等最为活跃,包括内部公积金、公益金、信托,理财、住房公积金、券商存管等金融产品的价格,都与各自的基准利率相挂钩。2007年1月4日,中国正式建立了自己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标志着我国的货币管理当局已充分认识到市场调控的重要性,并做出了积极的实质性推动。

(三)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市场参与主体权利的体现

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为金融机构和客户。从金融机构角度看,我国市场化改革强调尊重企业的自主权,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尊重企业定价权。在金融业,除个别政策性金融机构外,各家商业银行都是按照企业来运行的,反映金融企业自主经营权的一个重要环节正是对其自身产品和服务的自主定价权,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这种自主定价权的实现。从客户角度看,在差异化产品定价的基础上,客户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和价格,可以充分的比较、选择、取舍,可以选择不同机构、不同价格的类似金融产品作为替代。通过利率市场化,可以刺激金融机构广泛开展金融创新,提供更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令金融市场更加繁荣。

(四)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我国融入国际金融体系

当今国际市场体系尤其是各发达国家的市场已发展得相当完备,而我国的市场体系发育相对滞后,作为市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市场的健全完善就显得必要而迫切。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逐步取消了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客户限制和地理限制,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界线日益模糊,金融业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随着外资金融机构大量涌入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了灵活自主的外汇利率、

现代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规模雄厚的资金实力,必然对我国银行业造成冲击。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尽快实现国内金融业的转轨,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有效对接,客观上要求我们要

主动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积累国际化环境中的生存和竞争经验,积极应对外资金融机构挑战。

二、中小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面临的风险挑战 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以及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其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机制灵活,适应性强。但是由于资产规模较小,资产定价能力较差,风险抵御能力较弱,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将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一)利率放开加剧中小金融机构的同业竞争风险

由于我国市场化程度远不及发达国家水平,利率管理的法规制度有待进一步详尽和规范,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手段还需进一步完善,管理层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博弈磨合尚处于初期水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占据着垄断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放开存款利率有可能造成博弈论上的高利率“纳什均衡”一谁降低利率谁就吃亏,其结果只能是使长期受到抑制的利率出现大幅上扬,这就必然会导致过度竞争和中小存款机构退出市场。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能够合法的利用价格武器去争取生存及发展的空间,而价格竞争将会导致存款利率水平的非理性升高,如果缺少金融风险的相应控制措施,而只是缺乏远见一味追求眼前收益,存款利率的升高就会形成金融机构间的无差别价格战,必将对资产规模较小的中小金融机

构带来巨大冲击。

(二)利差收窄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盈利风险

与当前的利率水平相比,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差将成缩小趋势。同业竞争的加剧,一方面在争夺储蓄资源的过程中,存款利率将存在逐步提高的压力;另一方面,对优质贷款资源的争夺,可能使银行不得不降低其贷款利率,从而便利率差缩小,令银行的利润空间变窄。如美国1986-1990年的存贷款平均利差比1980-1985年期间减少了54个基点(美国1986年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日本1994年平均存贷款利差比1984年下降82个基点(日本1994年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韩国的存贷款利差从改革初期的4个百分点下降到改革后期的不足3个百分点。整体看,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利差一般会减小0.5%-1%。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金融产品相对单一,利息收入一般要占总营业收入的80%左右,在我国银行收益总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说,由于服务功能不够完善,金融产品体系尚不健全,手续费收入和其他非利息收入所占比例相对偏小,利息收入甚至占总营业收入的85%-90%以上。利率市场化后利差的不断收窄,将给中小金融机构收益带来巨大影响并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利率波动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管理风险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利率与其他经济变量相互影响

的力度将增加,利率波动的幅度和频率都将加大。经济的过热或低迷、货币资金的供求变化、货币购买力的变化、汇率制度的改革、人民币升值压力、国际游资的冲击等,都会引起利率的波动。由于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与支出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数额、结构和期限,在利率波动频繁的情况下,

如果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不对称,或者资产与负债的利差波动不同步时,就会产生利率收益风险。利率变动越频繁,利率风险管理的难度也越大,这给商业银行的即时反应能力和资产定价能力提出了挑战,不仅要考虑利率波动对自身头寸和流动性的影响,也要考虑利率风险对经营策略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的管理手段和技术都相对落后,科学应对频繁的利率波动尚具有较大难度。 (四)利率逆向选择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潜在信用风险 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而表现得日益明显。如果提高利率,将筛选掉低风险项目的借款人,令信贷资金大量流人高风险行业,结果将提高信贷市场的平均风险。一方面,贷款利率上升逆向激励了高风险者的贷款需求,而挤出了正常利率水平的合格贷款者需求者,这就必然会导致逆向选择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对信贷资金投向的管制将会大大放松,银行为换取高额回报,可能将大量信贷资金投入高风险高收

益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令其资产价格迅速膨胀,从而导致实体经济泡沫化,最终形成不良信贷资产。另一方面,企业高利率借款,蕴含着道德风险。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将根据风险加成的原则对贷款利率进行定价。近年来我国银行出现“惜贷”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效益不好,贷款风险过大,而在利率管制条件下,贷款的高风险并不能带来相应的高收益,所以银行不愿意冒险。但放开利率后,银行有可能去冒高风险以获得高收益,而有些效益不好或信用不良的企业也有可能利用银行这种极端趋利心理申请高利率贷款,这就可能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进一步增加。 (五)利率变动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客户选择性风险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许多存贷款业务,比如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可提前偿还的工商贷款等,都具有期权特征。名义利率的变动往往会使人们产生一种利率幻觉,而不管实际利率是正的还是负的。以存款为例,当利率上升时,存款客户可能提取未到期存款,然后,再以新的较高利率转存,从而降低银行的净利息收入;而当利率下降时,贷款客户可能提前还贷,再重新申请贷款,存款客户也有可能提前支取存款并转向于其他比较收益更高的投资方向,如债券、股票等。无论利率上升还是下降,只要这种变动幅度存在,金融机构就会面临客户不同程度的选择权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频繁波动令选择权风险进一步加剧,从而严重影响中小金融机构资金的流

动性与稳定性。 三、中小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建立利率风险内控机制 中小金融机构要正确认识利率风险的存在,强化利率风险管理的意识,转变传统的思维定势,充分认识到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新巴塞尔协议》中指出,商业银行稳健利率管理的基本原则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要对利率风险实行妥善监控;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建立科学的风险计量和监测系统;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接受独立的外部审计。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金融机构应该积极主动地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银行稳健利率管理的核心原则,进行自身的利率风险内控制度的建设,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建立利率风险识别和衡量系统、利率风险预警系统、利率风险处理系统和利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全面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 (二)提高中间业务结构占比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占主导地位,中间业务的发展比较有限。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差缩小,严重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中小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机制灵活优势,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为银行提供更大的利润空间,从而使银行改变单纯依靠资金量获取利息收入的局面,增加银行经营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根据国家逐步放宽综合经营限制的趋势,中小金融机构应稳步扩大业务范围,从低层次的代收

代付向代客理财等高附加值业务发展,深化相关金融产品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充分挖掘市场潜在需求,研究消费心理,分析发展趋势,结合西方银行先进创新工具和我国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符合区域经济特色的中间业务品种,不断优化盈利结构,提高收益水平。 (三)强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的敏感性大大增强,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将会提高,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市场利率的变动可通过增加负债成本,减少资产收益等方式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因此,中小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利率走势的预测,对负债成本、资产盈利和市场利率的变动进行经常性的综合分析,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重新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信贷资产分类与监测标准,完善资本金的补充机制和负债结构的优化机制,推行利率缺口率管理,及时调整资产负债比率,规避风险,增加收益。 (四)提高资金定价能力 资金定价主要包括产品定价和内部资金定价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定价。主要是存贷款的定价。利率市场化使定价成为贷款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贷款定价过高会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失去市场,反之则可能使竞争获得的贷款无利可 图甚至出现亏损。商业银行应在市场基准利率基础上参照合理的成本收益方法确定本行的基准利率水平,并设计适合自身条件的定价模型对存贷款进行控制,实行优质优价、风险

收益对称、批发优惠等差别化价格策略,使用客户盈利分析模型确定对不同客户的利率水平,并综合考虑风险补偿、费用分摊、产品收益及因提前还款、违约和展期导致必要的价格调整等因素,最终确定价格水平。中小金融机构可利用自身的专业性、区域性、灵活性、低成本等优势,给出更优惠的价格来吸引特定客户。二是内部资金定价。这是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利率市场化后,市场利率波动更为频繁,商业银行对于市场资金的依赖程度更大,因而内部资金的利率确定方式必然要随之进行改革,要使内部资金利率确定机制更加灵活,对市场的反映更为灵敏,同时兼顾总分行间、资金来源部门和运用部门之间的利益,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有效运用金融衍生工具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市场提供不影响资产负债结构而达到调整利率风险头寸目的的创新工具,利率衍生工具必将应运而生。利率风险管理的衍生工具主要包括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和期权、互换和互换期权等,主要是通过对冲组合固定银行现金流,降低不确定性,从而规避利率风险。但由于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不够健全完善,在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和投机获利的同时,由于其高杠杆性,所隐藏的风险远比基础金融工具大的多,如果不能予以科学合理利用的话,势必会带来更大的金融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趋势下,中小金融机构应加大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和开发力度,适当

权衡利弊,增强操控能力,科学运用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的分解和组合,同时也可借助无套利均衡的分析方法,从利率的变动中获取最大收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o4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