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与文本对话

更新时间:2024-05-22 18: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教师如何与文本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内涵并学会阅读。作为教师,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再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对话”。在进入阅读教学的课堂之前,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与文本进行对话。 一、批读思考“对话”路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可称之为“备课性阅读”,它不同于一般的阅读:第一、它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和对象性——教师是为了指导学生的阅读而读,因此要学会换位思考,处处替教学对象——学生着想;第二、它具有重构性——需要从导读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教学的再加工,即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指导学生阅读的思路;把自己的阅读行为转化为课堂上的导读行为。这种对话应当是教师与文本“对话”活动的主体内容,应当通过批读以明重点、抓特点、思学路,心悟其意、心融其境,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1、明重点。即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点句子、段落、词语、人物、细节......做到对文本了然于胸,烂熟于心,教学“对话”时才能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2、抓特点。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特点,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抓住文本的特点,认真批阅,细心体会,教学对话中才能出新意,有主意。

3、思学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与文本对话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过程中的对话。因此,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心悟其意、心融其境,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怎样学”的问题,理出学路来,或直奔重点,或先总后分,或抓住重点句子分解等等,怎样方便学,就怎样来制定教学对话的线路图。 二、理读确定“对话”路

所谓理读,就是在品读、批注的基础上掩卷而思,确定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思路。理读要梳理文本的思路或特点,确立教学对话的支撑点,找准教学对话的切入点,突破对话重难点,理出对话连接点。

1、找准对话切入点。所谓对话切入点 ,就是能引爆对话的语感点,组织对话的重难点,导入对话的契机点等。教师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要确定好从哪里展开对话,组织对话,放大对话等。比如与文本《荷花》对话时,就应该抓住语感点“冒”字来切入教学对话: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如果你就是一朵荷花,冒出来想干什么?这样,在教学对话过程中,就能卓然自如,有条不紊,成竹在胸。

2、突破对话重难点。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重点。教师与文本对话时,应该积极思考:如何才能组织对话,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比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在与文本对话时,抓住“审稿”这一重点,思考设计对话:从哪里可以看出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抓住了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难点,其余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3、理出对话连接点。教学对话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在对话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意外,会产生一次次“山穷水尽”或“柳暗花明”。因此,在与文本对话之时,就应该产生种种预想,理出对话连接点:哪里要过渡?哪里要照应?前后应该怎样连接对话?通过什么问题来连接对话等。教师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要产生种种预设,越全面越好,越细致越好。设想周到,才能在教学对话中不会手忙脚乱。 三、泛读铺宽“对话”路

1、以文本为辐射点。即以文本为中心,广泛阅读与此相关的言语材料。如教学《向往奥

运》一文,可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查找、阅读与文本有关的音像、图片和文字资料。这样由点到面,就可以扩大自己的教学视野,在教学对话中做到厚积薄发。

2、以社会生活为切入点。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打通课内外,实现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接轨。阅读积累是语文实践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那些鲜活的、在社会生活中引起广泛关注的重要事件,都可以成为学生积累语言的材料。如“神六”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便可通过读书看报、电视广播、网络,关注事态发展,多角度、多侧面地对其进行了解,积累生活,积淀语言。

3、以名家名篇为重点。名家名篇往往语言精练准确、行文畅达自然。读名家名篇,不仅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在脑海中贮存丰富的文学知识,在有表达需要时,就会自然地涌入笔端。 4、以报刊杂志为着力点。报刊杂志上的文本大多是教改的最新信息,是教学的“前沿知识”,短平快,新颖实用。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泛读来铺宽自己的教学对话路,及时采集最新的知识营养来充实自己,及时学习最新的教改经验来提高自己,及时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来升华自己......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及时调整知识层面,活化自身的潜能。 四、变读设计“对话”路

所谓“变读”就是创意设计教学对话,抓住文本的亮点、特点,通过迁移、模仿、创新地练,谋“新”写“异”,注重创新能力的训练和指导,从而达到对话的最佳境界。 1、变式练习“对话”。如学习《荔枝》一文时,在对课文的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体味末段“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那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学生情感也就自然随作者情感而得以升华,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唱一首赞美母亲的歌,吟一首赞颂母亲的诗,给母亲制作一张贺卡,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写一封信与母亲谈谈心里话,写一写读后的感想等来表达感情。这样的对话练习设计,通过“变一变”、“做一做”、“演一演”、“议一议”、“写一写”等形象化的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使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学好语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nt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