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一轮

更新时间:2023-05-11 07:0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本单元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世界是什么 世界怎么样 如何正确看待周围的世界

如何正确看社会和人生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在如何正确看待周围世 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为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服务。可以说 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终点。

课标 内容 透视点击 最新 考点

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 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 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 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物质资料的生 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 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 动;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人 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结合抗震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阐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 关系 2.结合优秀文艺作品以及反腐倡廉的事例说明走群众路线、坚持 群众观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结合我国农民的一系列伟大创造,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 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关注 热点 命题

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 其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从实践出发,没有追溯到产生 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 律的原因,就是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 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 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物质方面——社会存在 社 会 生 活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还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因素等。

精神方面——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既包 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 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 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知识衔接: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 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区别: 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 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 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2)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 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性质决定性质)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变化决定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有不完全同步性

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的 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性质决 定社会意识性质 正确的社会意识促 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决 定社会存在变化决 定社会意识变化

反 作 用 错误的社会意识阻 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 反作用,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注意: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第一位 第二位

抹杀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会犯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把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夸大,则会陷入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生活的 物质方面

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 社会存在就 有什么样的 社会意识

具 促进 有 社会存 社会生活 相 决 在和社 对 定 会意识 独 的关系 立 阻碍 决定 性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的 反作用(促进、阻碍)精神方面 社会生活本质 上是实践的。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的变化决 定社会意 识的变化

考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 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 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 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其赖以建立和 存在的经济基础服务。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 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 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3、上层建筑(通过经济基础——生产关系) 反作用于生产力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当上层

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的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束缚生产 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前者 决定 后者 性 质 变 化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 质 建筑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 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迟 生产关系的变革 早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 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 步 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 经 济基础服务时,它会束缚 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 前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 促进 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 后者 动作用

反作 用于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 前者 阻碍 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1、(2009年广东卷)2008年7月我国曾对15 个副省级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 动等文明指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公布后, 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这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城市文明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2、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 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 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 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就是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 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 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 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两大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上层建筑决 定决定 反 作 用

政治、法律 制度和设施 思想观点和 社会意识形态

生产力反作用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对生产力有什么影响?

考点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 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 实现的。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1)阶

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在阶级社会里,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 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阶级斗争 社会发展 基本矛盾

改革

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考点四、社会历史的主体1、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 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第一,“人民群众”是群体概念,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 第二,“人民群众”有量的规定性,是“人们”中的大多 数。 有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 人们。 第三,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国 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 第四,在我国,人民群众包括-------第五,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和全体公民的关系

劳动群众

人 民 群 众

全 体 公 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nb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