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20 15: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巴东三峡》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粗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2.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积累生字词。 【学习重点】

重点:把握作者的游踪。 【温故互查】 1. 读准字音 夔门( ) 单于( ) 峰巅( ) ...

秭归( ) .

崆岭峡( ) 泊船( ) 古刹( ) ...2. 写清字形 huàn( )妆 qú( )塘峡 niǎoniǎo( )不断 níng( )望 3. 理解词义

(1) :(山势)高而险。 (2) :梳洗打扮。

(3)转弯抹角: (4)古褐苍苍: 4. 了解作家作品

刘大杰,现代学者、 、 ,中国文学学者。早期所写小说、戏剧,有《支那女儿》《昨日之花》等,学术著作《魏晋文人思想论》《中国文学发展史》《德国文学概论》等。 【设问导读】

1. 两人一组互相听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吐字清晰;能指出对方在朗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正的方式。 2. 四人一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要求做到:每个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一人做好记录,

推举一人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展示本组讨论成果。

1) 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速读课文说说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 分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① 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 ..

② 庙的颜色和样式,同那里的山水,非常调和。 ..

【当堂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渺小( ) 袅袅( ) ..瞿塘峡( ) 沟壑( ) ..

玲珑( ) .

秭归( ) .短促( ) .

耸立( ) .

2. 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的,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

B. 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C. 牛肝今日犹在,马肺已被外国人用枪打坏了。

D. 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 【拓展延伸】

文中写白帝城,引用白帝托孤的故事,突出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你还知道哪些三国故事?请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梗概。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巴东三峡》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自觉意识。 【设问导读】

四人一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要求做到:每个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一人做好记录,推举一人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展示本组讨论成果。

1. 作者在写三峡景物时,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完成下面表格。

景物 西 陵 峡 巫峡 瞿塘峡 黄猫峡 灯影峡 崆岭峡 米仓峡 特点 ① ② ③ ④ 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⑤ 山险:⑥ 山高:⑦ 云: ⑧ 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 2. 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作用。

(1)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2)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点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3. 体会课文引用民谚、诗句的好处。 (1)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2)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4. 文章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巩固练习】

阅读课文第7到9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作者用哪两个词概括巫峡山水的特点?

2. 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举例并写出其妙处。

3. 你如何理解“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这句话

的含义?

4. 第9段中有哪些典故,找出来,想想引用这些典故的好处是什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周庄水韵》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读顺课文,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 读懂课文,结合游踪了解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难点:学习作者写三次游周庄所采用的不同方法。 【预习检测】 1. 读准字音

拱形( ) 仲春( ) 摇曳( ) ...

参差( ) ..

娴熟( ) 晶莹( ) 剔透( ) ...2. 写清字形

斑lán( ) zhuì( )满 xuàn( )目 shùn( )息万变 dì( )听 cuǐ càn( ) 3. 理解词义

(1) :像是在诉说,又像是在小声哭泣。文中形容声音柔细。 (2) :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3) 参差: (4) 璀璨: 【设问导读】

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1. 阅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游览行踪。

2. 仔细阅读课文,结合下列表格,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内容描述有何不同? 次数 一 二 三 时间 景物描写 感受 3. 从全文的角度而言,作者描述前两次到周庄所见所感的用意是什么? 4. 作者是怎样详写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的?

【巩固练习】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连缀 勾勒 光斑 剔透 B. 隐约 清澈 丝弦 谛听 C. 晶莹 辉皇 剪影 版画 D. 娴熟 摇曳 搅动 参差 【拓展延伸】

有人游周庄时,诗兴大发,急忙在微信上写道“周庄水韵韵悠悠”,正要写第二句,却被打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补写一句。

上句:周庄水韵韵悠悠

下句: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周庄水韵》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在掌握有关游记散文知识的基础上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 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学习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 3. 理解“水韵”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

1. 理解“水韵”的含义。 【设问导读】

1. 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 ..

(2)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

2. 分小组说说下列句子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周庄水韵的。

1) 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

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2) 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

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3. 文题中的“水韵”是何含义?

4. 本文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分小组竞赛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

体会其作用及妙处。

【巩固练习】

阅读课文“最近一次去周庄”到“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回答问题。 1. 本段写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 文中“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

点星光”一句,对后文写焰火有什么作用?

3. “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

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这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景物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拓展延伸】

1. 你的家乡有什么美景?请写个片段与大家共赏。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朗诵全文,感受文章语言之美。

2. 揣摩本文清新优美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方法的应用。

3. 了解青海湖的美,酝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思考景区开发的现实性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累优美的语句,了解课文写景的顺序。

难点:把握文章的脉络层次,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基础梳理】 1. 读准字音 颠簸( ) 伫立( ) 眸子( ) 安谧( ) 逶迤( ) 潸然( ) .......2. 写清字形 mèi( )力 gōu( )火 深zhàn( ) kuàizhì( )人口 wěiwěi( )动听 3. 理解词义

:形容道路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 :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沧桑: 得天独厚: 。 【自主探究】

四人一小组,自读课文,交流讨论下列问题:

1. 细读课文,说说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题目的“文眼”是什么?

2.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青海湖的美?

3. 作者写青海湖时引用神话传说的作用是什么?

4. 文章第六自然段是按空间顺序描写的,试从文中找出描写的空间方位顺序。

【当堂检测】

1. 根据提示,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地填写成语。

1) 有的说,是当年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行至日月山口,回首汉宫,思念之情 (形容某种好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禁不住 (流泪的样子),泪水汇成这蓝色的湖。 2) 至于青海湖中的海心山、海西山、海东山、石义岛,以及那驰名中外、像一尾顽皮的黑蝌蚪似的鸟岛,(形

容说话委婉生动,使人爱听) 的传说就更多了。

3) 这是鸟儿的世界,是个绝妙的 (指不受外界干扰、环境优美的理想处所),不然,为什么会一年又一年地吸引着数万乃至数十百千只不同种类的水鸟呢? 【巩固练习】

1.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阐述理由(从内容、语言、修辞、情感等多方面进行赏析)。

【拓展阅读】

1. 青海湖像是一幅巨大的画卷,它具有粗旷达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使人看后犹如在梦幻中。当越来越

多的游人涌向青海湖时,我们该怎样做才能留住青海湖的美?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走进纽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方法。 2. 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多种修辞方法。

3. 体会作者于异国他乡的国际大都市纽约的感触和心系祖国的心理。 【学习重难点】

1. 体会作者于异国他乡的国际大都市纽约的感触和心系祖国的心理。 【预习检测】 1. 读准字音 沟壑( ) 蒿草( ) 白炽( ) 巉岩( ) 砭骨( ) 分道扬镳( ) ......2. 写清字形 lào( )印 喧xiāo( ) shū( )地 杂tà( ) cáo( )杂 白雪áiái( ) 3. 理解词义

:水面波纹起伏不定。这里形容声音多而杂乱。

:缭乱,纷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首屈一指: 。 万里迢迢: 。 柳暗花明: 。 横空出世: 。 【设问导读】

四人一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 本文重点描述了纽约的几处有代表性的建筑?请简要说明这几处建筑的特点。

2. 本文写景物,哪些段落用了静态描写?哪些段落用了动态描写?试勾画相关语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 文章为了表现纽约建筑的多和高,使用了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表

达效果。

4. 作者观赏纽约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并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自学检测】

1.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 ) A. 但与横空出世的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两座并大厦相比,这些建筑又统统显得微不足道了。 ....B. 各种声音滚滚滔滔,波阑起伏,令你又是蛙泳又是仰泳又是仰泳又是蝶泳又是侧泳又是自由泳,招数使尽,....

也游不出去。

C. 但是在这里,人们即使脚腿有病,也都走得风风火火,大步流星。 ....D. 忽而,一座斜拉桥,一只躺卧的竖琴赫然出现,甲虫们争先恐后地跑上去,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弹成了音....

符和旋律,美丽动听。 【拓展延伸】

1. 言为心声。作者“走进纽约”,我们也走进了作者的心。试体会作者笔下纽约那异国他乡的情调,品味作

者参透在字里行间的褒贬,谈谈你的体会。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2.了解新闻相关知识,重点掌握消息的特点 3.关注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1. 了解新闻相关知识,掌握消息的特点 【温故互查】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矜持( ) 风度翩翩( ) 噙( ) ...

2. 解释下列词语 矜持: 风度翩翩: 信守: 噙: 3. 新闻知识小测 1) 新闻六要素: 2) 新闻特点: 公开性、 、针对性、及时性、 、显著性、接近性、开放性、广泛性、变动性 3) 新闻结构:新闻一般包括 五部分。 4) 新闻标题一般包括: 【设问导读】 四人一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 本文的标题副标题和导语分别是什么?

2. 北京是在何时何地什么会议上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有哪几个竞争对手?

3. 各方对北京申奥成功有什么反应?

4. 这则消息的副标题、导语及主体部分都用了数字,试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当堂检测】 请找出下面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陈一峰任教于广东惠州大学艺术系,为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他曾历时两年游历祖国大江南北,深入到少数民族村寨,画下几千幅速写。他的作品渗透着强烈的乡土情怀。1998年10月20日至25日,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惠州大学主办的陈一峰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50幅作品,大部分是他近年来的新作,这些作品造型敦实朴拙,用笔沉郁、厚重,其中的两幅巨作――《战争》和《和平》,画面宏大,用笔豪放,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巩固练习】 根据下面新闻,按要求答题。

南方网讯:至6月4日,三峡工程蓄水进入第四天,越来越多的漂浮物在库区水面成片聚集,给三峡大坝垃圾清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自秭归县凤凰山顶放眼望去,一条条长短不一的垃圾带和一片片面积不等的漂浮物明显可见形成一道道与峡江平湖美景极不谐调的“另类风景”,向库区上游延伸。附近居民告诉记者,大坝蓄水后,江面的漂浮物日益增多,主要是一些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和牲畜尸体等。这些漂浮物不但污染环境,而且易使三峡发电机组进水口拦污栅破损、破裂,威胁发电机组安全,降低发电效益。不少有识之士强烈呼吁:_________。

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2)将这则新闻的结语补充完整。 【拓展延伸】关注班级情况,针对当天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内的生字词。 2.体会文章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3.了解香港的有关历史 【学习重难点】

1. 体会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2. 了解香港的有关历史 【温故互查】

1、 给下列生字注音 颠( ) 瞩( ) 凝( ) 督( ) 荆( ) 2、解释下列生词

掩映: 瞩目: 3、结合课前查阅资料,说一说香港历史。

【设问导读】

四人一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要求做到:每个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一人做好记录,推举一人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展示本组讨论成果。

1. 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看这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

件记录下来的。

2. 用三至五分钟读完课文,说说课文选取了哪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报道这一事件 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场景四: 3. 体会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1)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2)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3)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

终结。

【当堂检测】

1. 本文流露作者怎样的情感?作为中学生的你有何感受?

【巩固练习】

1. 阅读附文,说说我国政府为何能成功恢复对香港的行使主权。

【拓展延伸】

1. 积累下列爱国名言。

1)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 2)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生命之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积累本课的生字词。

2. 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 3. 感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暖意 【学习重难点】

1. 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 【温故互查】 1. 给下列字注音 簰( ) 肆虐( ) 2. 解释下列词语

肆虐: 3. 查找资料,填补下面空白。

电视新闻是指以 和 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括 和 ,声音包括 和 。 【设问导读】

自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要求做到:每个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一人做好记录,推举一人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展示本组讨论成果。 1. 本文报道了一件什么事?

2. 作者是如何展开报道的?

3. 课文标题生命之舟有何含义?

【当堂检测】

1. 课文中最感动你的一幕是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拓展延伸】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颁奖词:风烛残年,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1.请你仿照示例,为课文中的救人的战士们写一段颁奖词。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内的生字词。 2. 了解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3. 理解典型事例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 了解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2. 理解典型事例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温故互查】

1. 给下列字词注音

钵( ) 籼( ) 矢( ) 鉴( ) 寐( ) 2. 解释下列词语

大相径庭: 梦寐以求: 矢志不渝: 功成名就: 劫后余生: 鉴于: 3. 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 体裁,通讯有许许多多名目,如:特写、专访、侧记、札记、巡礼、速写、集纳、散记、记者来信、新闻小故事等等,能生动而细致地报道新人、新事、新风尚、新经验的新闻文体。人物通讯作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新闻体载尤其引人注目。但通讯的 不及消息。 【设问导读】

四人一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要求做到:每个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一人做好记录,推举一人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展示本组讨论成果。 1. 阅读课文,为袁隆平写一个简介。

2. 袁隆平为什么要研究杂交水稻?

3. 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样解决的?

4. 袁隆平做出了哪些惊人的成绩?

5. 袁隆平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当堂检测】

1. 概括本文写了袁隆平哪几件典型事例,有何作用?

【巩固练习】

1. 结合课文说说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拓展延伸】

1. 收集我国其他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了解他们的事迹。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 2. 积累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和成语。

3. 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中“叙”的特点。 4. 理解并学习文中高度赞扬的白求恩的崇高精神境界。 【学习重难点】

1. 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中“叙”的特点。 2. 理解并学习文中高度赞扬的白求恩的崇高精神境界。 【温故互查】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派遣( ) 殉职( ) 狭隘( ) ...

纯粹( ) 晋察冀( ) 鄙薄( ) ....2. 解释下列词语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3.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1) 本文作者 ,字 ,无产阶级革命家、 、 ,中国人民共和国第

一任国家主席,著有《 》5卷。

2)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 、 。 【设问导读】

1. 课文介绍了白求恩哪些方面的情况?在文中找出来,注意:不要找到议论的部分。

2. 本文是一篇悼念词,因此在叙述白求恩生平、事迹、精神的同时,作者一定会加以评议。请找出文中评议

的部分。

3.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总结本文的写作手法。说说议论文的“记叙”和记叙文的叙述有何区别。

4. 读文章,要学会抓重点句,也就是对表现文章内容起重要作用的句子。默读课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用

“这一段赞扬了白求恩 的精神”的句式概括各段内容。

【自学检测】

1. 课文开头对白求恩的介绍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巩固练习】

1. 文中反复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这是否脱离了标题中的“纪念”?为什么?

【拓展延伸】

1. 有些人认为,我们国家现在实行市场经济发展政策,只有金钱和物质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理想、信念、

精神追求都是空洞无力的,再来弘扬白求恩精神是不合时宜的。请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热忱( )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写法和作用。

2. 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学习重难点】

1. 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写法和作用。

2. 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温故互查】

1. 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1)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 、 、 、 。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设问导读】

1. 精读第2段,思考下列问题:

1) 作者用了两处很有感情力度的词语来限定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请找出。

2) 在这一段里作者用了很多贬义词来形容一些人的不纯粹,请找出。

3) 作者还用了一些表示强调的句子来肯定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精神,请找出。

4) 本段采用的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5) 反复朗读本段,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诵读最后一段,思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3. 本文用词贴切,句式讲究。请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自学检测】

1. “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

【巩固练习】

1. 第4段结尾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拓展延伸】

1.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把双重否定句变成肯

定句,哪个表达效果更好?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谈语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所谈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学会正确使用书面语言。

2. 能够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培养从议论文具体的论述中提炼、概括论点的能力。 3. 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学习重难点】

1. 了解作者所谈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学会正确使用书面语言。

2. 能够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培养从议论文具体的论述中提炼、概括论点的能力。 【温故互查】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时髦( ) 圩堤( ) 逻辑( ) 斟酌( ) ......

2. 解释下列词语

弄巧成拙: 适得其反: 以讹传讹: 约定俗成: 3.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 ,字 ,杰出的 、 ,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有《 》《 》《 》等。 【设问导读】

1.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和大意。

2. 再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1) 找出文中列举的语言运用不当的例子,分析其出现了什么毛病(尽量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2) 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王力先生针对书面语的使用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3) 汉语言博大精深,我们热爱自己的语言,就要严肃的运用它,不要闹笑话。小组交流生活中所遇见的因语

言使用不当而闹的笑话,并分析其毛病所在。

【自学检测】

1. 根据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将口语和书面语统一起来,既要吸收口语的朴素自然,又要注意语言的规范。 B. 文中举了朱自清先生的例子,指出语言的口语化更受欢迎,以此来证明文章要重视口语化的观点。 C. 文中综合运用了大量的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D. 文中为了说明中心论点,设置了两个分论点,一个是“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另一个是“书面语应

当是规范的”。

【巩固练习】

1. 重点语句赏析: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拓展延伸】

1. 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使用不规范的例子,对其进行纠正。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清本文思路,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2. 体会文中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欣赏作者流畅、简练的语言。

3. 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1. 体会文中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欣赏作者流畅、简练的语言。

2. 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温故互查】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 ) 契约( ) 监督( ) ...

卸却( ) .

纵然( ) 揽( ) 悲天悯人( ) ...2. 解释下列词语

如释重负: 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 悲天悯人: 3.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 ,字 ,号 ,别号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著有《 》。 【设问导读】

1.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 再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1) 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苦?什么事最快乐?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

2) 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的举例。请找出作者所举的事例。

3) 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句式、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的变化使得文章语言凝重却不呆滞。请找出相关句

子,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4) 作者把苦乐观与人生的责任相联系。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应该

尽到什么责任?请真诚的说出你的想法。

【自学检测】

1.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A.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 B.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 C. 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 D.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 E.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拓展延伸】

1. 收集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和谚语。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懒惰的智慧》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相关情况,积累生字、词语。

2. 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3. 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

4. 了解课文解说的事理,并联系自身学习实践做深入思考。 【学习重难点】

1. 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并联系自身学习实践做深入思考。

2. 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温故互查】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懒惰( ) 摞( ) 训诫( ) 水泵( ) ....

诞生( ) 亲躬( ) 捷径( ) ....2. 解释下列词语

循规蹈矩: 筋疲力尽: 用心良苦: 小心翼翼: 3.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 , 国作家,自由撰稿人,擅长写 ,曾被授予1987年度 。 【设问导读】

1. 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论点,以此为依据理清文章脉络。

2. 再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1) 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 结合课文,用一两句说说凯利对“懒惰”的理解。

3) 本文叙述事实论据的方法有何特点?你能模仿作者叙述论据的方式,用课外的事例来支持作者的观点吗?

4) 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如话家常,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智慧含在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思考

中。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自学检测】

1.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举社会进步发展中取水和渡水方式变化的例子论证:没有懒汉,人们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B. 本文所说的“懒汉”是指那些讨厌做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却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的人。

C.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驳斥的是懒惰的害处,提出懒惰也能创造智慧。 D. 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拓展延伸】

1. 阅读附文《统筹方法》,并和同学交流:你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你发现别人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选举风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个性。

2. 能从不同角度对文章的内容、人物、写作特色及主旨进行一句话概括。 3. 评价人物性格,体会主人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学习重难点】

1. 能从不同角度对文章的内容、人物、写作特色及主旨进行一句话概括。 【预习互查】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酵( ) 招徕( ) 贿赂( ) 干涉( ) .....

洋溢( ) .

噩梦( ) 忿忿然( ) 心有余悸( ) ....2. 根据意思写词语。

(1)事存心头,不能忘怀。( ) (2)形容遇到事镇定,毫不慌张。( ) (3)形容忽然理解、明白。( ) (4)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 【设问导读】

1.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四个阶段的主要事件。

2. 小组内讨论:你最喜欢或讨厌小说中的哪个人物?理由是什么?(提示: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心理,用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来谈。)

3. 小组内选择一个人物运用“从课文第×段中‘××××’(相关语句)处可见××(人物)是一个××××的人。”

的格式来评价人物。

4. 学生自由选择段、句、词甚至是标点,从不同角度进行品味,用“??写(用)得好,写出了??”的句

子说一句话,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自学检测】

1. 指出下面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 因为班里多了风个“女穆铁柱”,女生们无形之中就更神气了。( ) 2) 三个女班委也受到了牵连,老是嘟着嘴,无精打采,像三棵苦菜。( ) 3) 反正,谁也不会天生是伯乐的,这是真理。( )

2. “假如再在这种教室读下去,到了期末考试,准保有一半同学‘大红灯笼高高挂’。”怎样理解“大红灯

笼高高挂”的含义?

3. “换了新教室,发了新书,班里同学也都变得面目全非。”“面目全非”一词运用恰当吗?说说你的理解。

【巩固练习】

1. “下午,她(鲁艳青)就到贾里班上来探听,边听边幅度很大地摇头,拳头捏得紧紧的。”句中“拳头捏

得紧紧的”能去掉吗?为什么?

2. 阅读全文,体味一下“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的含义。

【拓展延伸】

1. 这篇课文给了你哪些启示?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好朋友互相诉说心情故事。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山米与白鹤》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2. 体会“爱不仅使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贴切,甚至也能使人各动物、与大自然相互沟通”的道理。 3. 能体会文章中细腻的心理描写的效果。 【学习重难点】

1. 品味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的效果。 【预习互查】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瞥见( ) 尴尬( ) 滑稽( ) 豢养( ) 阿谀( ) .......跋涉( ) 倔强( ) 咄咄逼人( ) .....2. 解释下列词语。

了如指掌: 老态龙钟: 无动于衷: 咄咄逼人: 鬼使神差: 【设问导读】

1. 速读课文,说一说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 山米为什么要逃走?又为什么停住了脚步?

3. 爷爷通过什么方法唤起了山米对白鹤的亲近之感?

4. 哪些因素促使山米深深地爱上了那只白鹤,真诚地希望它能尽快好起来?

5.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两个人物:山米和他的外祖父。你更喜欢哪一个人物形象?说说你的理由。

【自学检测】

1. 指出下面句子的表达方式。

1) 山米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那鹤把青天蛙整个地吞下去。( ) 2)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了。( )

3) 它足有三尺多高,一双特长的腿,脖子弯曲,头顶有道鲜红色的冠毛。( )

2. “山米顿时惊奇得说不出话来,但他很快舔了舔嘴唇,作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傲慢地说道:‘它一点

也不像我见过的鹤。’”山米的动作和表情为什么前后不一致?

3. “山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所听见的话,突然间,他觉得胃里的食物好沉重,好像每片饼干都有五磅重。”

山米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巩固练习】

1. “只有当人领悟到浩瀚宇宙中,除地球以外其他地方都没有任何生物的时候,才知道生命的可贵。”这一

句话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拓展延伸】

1. 本文描写的是山米与外祖父之间相处的一段经历,却以“山米与白鹤”为题,好不好?说说你的意见。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内的生字词。

2.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基本内容。可训练用结构图展示内容。 【学习重难点】

1. 训练学生用结构图展示课文内容。 【预习互查】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粉蕊( ) 靛( ) 裸子植物( ) ...

花卉( ) .花萼( ).

蜜腺( ) 三棱镜( ) ..2. 理解下列词语。

花青素:________________ 裸子植物:________________ 花药:________________ 花被:_______________ _ 被子植物:________________ 花卉:________________ 3.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 ,著名生物科普作家。 【设问导读】

1. 自读课文,勾画出文段中的中心句。

2. 作者在课文中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为段落的第一句,它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为什么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3. 课文从哪几个角度来说明了花朵呈现红色和其它颜色的科学原因?在此基础上画出主章的结构图。(师可

提示一个图样)

【自学检测】

1. 课文是按设疑---解释---总结的方式安排材料。据此,文章可分为三部分,分别是: 第一部分(第 段到 段):提出说明中心—— 。 第二部分(第 段到 段): 。 第三部分(第 段到 段): 。 【巩固练习】

1. 本文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

【拓展延伸】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一大类,胚珠和种子都是裸露的。 B. 达尔文,是美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C. 花被,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有保护花蕊和引诱昆虫的作用。 D. 卉是各种草的总称。

2.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②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④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⑤细胞液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碱性较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⑥当细胞液是酸性时,花青素呈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⑦而当细胞液是中性时,则呈紫色。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⑥⑤⑦② C.①④⑤⑥⑦②③ D.①⑤⑥④③⑦②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分析每段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 结合具体句子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了解有关花卉的知识,提高调查实践、动手实践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温故互查】

1.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不可明状( ) 别出新裁( ) 永往直前( ) 声色俱利( ) 2. 说明文相关知识填空。

本文是一篇_________说明文,按由主到 、由 到 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设问导读】

1. 四人一小组,分任务分析各段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相邻小组或全班交流讨论第2

段和第10段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2. 结合下列语句品味文章中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 (1)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还有”一词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

(2)

“??在悠长的岁月中,昆虫就给这种植物创造出纯一、显著、鲜艳的红色花朵。”加点词“红色花....

朵”有哪几个修饰词?它们各有什么含义?在句中起了什么作用?

(3)

“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其中加点词“有..

些”有什么含义?

【自学检测】 1. “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来渐渐褪色。”中“一般”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

【巩固练习】

阅读本文第8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 本段的说明重点是 2. 对本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亿万年前的裸子植物全都是风媒花。

B. 随着昆虫的繁生,裸子植物变成了被子植物。

C. 被子植物的花瓣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是其他颜色。形状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

香味。这样可以吸引昆虫。

D. 裸子植物依靠风力传粉受精,被子植物主要依靠昆虫传粉受精。 3. 文段最后引用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句诗,你认为有什么作用?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 掌握作者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 增强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1. 学习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预习互查】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濒临( ) 癌症( ) 疟疾( ) 灰烬( ) .....白垩纪( ) .

泛滥( ) .

2. 理解下列词语

连锁反应: 摄取: 濒临: 驯化: 刀耕火种: 意味深长: 3.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雨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森林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 __ __ 、__________等。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 国当代科普作家 。 【设问导读】

1. 自读课文,思考下列总题:

1) 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意思的句子?(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2) 速读全文,说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并用结构图来表示。抽学生板演。

3) 再读课文,分小组讨论:雨林毁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雨林毁灭是世界性的灾难?你怎么看待环保与

发展?

2. 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再读课文,掌握有关说明文的知识。 1) 本课的说明方法有:

2) 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句子有:

【自学检测】

1. “然而这种做法的效率极低。据估计,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过100克汉堡包。”请分析这

句话采用的说明方法并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巩固练习】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 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 ..

2) 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 了解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1. 了解海洋是未来粮仓的原因。

2. 掌握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温故互查】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海藻( ) 石莼( ) 浒苔( ) 提供( ) ....

2. 解释下列词语

生死存亡: 危言耸听: 不言而喻: 3.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选自《 》。 【设问导读】

1.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

1) 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学法指导:速读课文,文中勾画出课文

说明的主要内容。)

2) 理清文章的层次。(学法指导: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来划分)

2. 精读课文并在文中标出所用的说明方法,划出相应的语句。

3. 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你能试分析吗? (学法指导:体会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 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

2) 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

【自学检测】

阅读课文倒数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 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找出举例分析其作用。

2.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加点的字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3. 本段话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巩固练习】

1. 本文的开头和结尾总说的部分都运用了议论和说明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拓展延伸】

1. 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么办?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杨振宁的相关常识。

2. 了解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 3. 把握本文说明上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难点】

1. 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包括新事物新发明层出不穷的原因,科和技的关系两方面)。 【温故互查】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屡屡( ) 光纤( ) 挠头( ) 华裔( ) .....

弥补( ) 胆怯( ) 着眼点( ) ...2. 解释下列词语

归根到底: 与日俱增: 按部就班: 屡见不鲜: 3.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 ,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 奖获得者。 【设问导读】

1. 初读课文,思考:作者认为两百多年来产生许多新事物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 再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1) 第4段综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 作者认为“科”与“技”哪一个更重要一些?二者是什么关系?

3) 第15段主要谈什么问题?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有什么差异?

【自学检测】

1. 指出下面语段中出现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它的作用。

我可以随便举个例子:一百年以前,世界的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今天,美国的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到2%,可是他们生产出来的粮食,不仅可以供全美国人食用,还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去。

【巩固练习】

1. 指出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两项( )

A. 两百年来产生这么多新事物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工业的发展。

B. 作者举半导体方面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在近50年来新事物的出现是无穷无尽的。 C. 从课文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爱因斯坦不重视实际中的问题,他比较注重“技”。 D. 中美的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 【拓展延伸】

1. 为什么有的科学家能够作出突出的成绩,为什么有的国家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人数较多,这是许多人关心

的问题。这其中有个人的因素,但是社会环境起了更大的作用。试对此进行分析。

语文版八年级 上册《小石潭记》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小石潭记》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能流畅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 【学习重难点】

1. 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 【温故互查】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为坻( ) ...

参差( ) 悄怆( ) 幽邃( ) .....2. 查找资料,填补下面空白。

1)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 ,往往通过 来抒发感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2) 柳宗元,字 ,河东人,世称 ,曾任柳州刺史,又被称为 ,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 家,我们曾在七年级学过他的散文《 》 。 【设问导读】

1. 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圈画疑难字词。 2. 小组交流,明确下列字词的意思。 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 皆若空游无所依 .3) 其岸势犬牙差互 ..

依: 犬牙: 凄: 隶:

俶尔( ) .

寂寥( ) .

翕忽( ) .

4)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5) 隶而从者 .

3. 大组讨论,正确流畅翻译以下句子。

1)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 细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的小石潭景物,思考小石潭有何特点,试用一个字或词语概括。

【当堂检测】

1. 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斗折蛇行 (像蛇一样) ..

C.不可久居 (居住) .

D.影布石上 ( 映 ) .

【巩固练习】

1. 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 ) A. 闻: 隔篁竹,闻水声 余闻之也久 ..B. 许: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C. 其: D. 差:

以其境过清 .

参差披拂 .

不可知其源 .

犬牙差互 .

【拓展延伸】搜集资料,了解柳宗元的相关经历。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3.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抓住事物特征,并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 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2.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抓住事物特征,并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温故互查】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日光下澈 澈: ..2) 心乐之 .

3) 似与游者相乐 .

乐: 乐: 【设问导读】

1. 细读课文,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小石潭景物的特点。用“这是一个 的小石潭”的句式,并引

用原文说说你的理由。(学法指导:找景物,说特征。)

2. 品读课文,试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小石潭带给你的心理感受。用“这是一个让人感到 的小石

潭”的句式。(学法指导:说心情,谈感受。)

3. 回顾全文,找出有关作者心情的词语,联系写作背景,揣摩作者当时的心境。

4. 文章开头提到“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到“悄怆幽邃”?

【当堂检测】

1. 从文中摘出写“鱼”的句子:

1) 写鱼静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鱼动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鱼情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 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2. 说说本文“悲”与“乐”的关系如何。

【拓展延伸】

1. 永州之贬,一贬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的一大转折。而这一转折却造就了他辉煌的文学成就和成熟的哲学

思想,他的永州奇文也为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由此,你感悟到什么?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常用文言词汇,理解文意。

2. 学习文章所运用的凝练的语言,体会文中优美的意境。 3. 学习动静相衬的写景方法。

4. 理解作者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 学习文章所运用的凝练的语言,体会文中优美的意境。

2. 理解作者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温故互查】

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颓( ) 与( ) 歇( ) 2.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1)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____ _。文题中的“答”是________的意思。“书”即书

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 陶弘景,字________,号______ __。南朝梁时人,被称为“________ ”。著有《陶隐居集》 【设问导读】

1.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口头翻译全文,画出疑难词句。小组交流解决。

2. 默读全文,划分文章结构。

3. 细读文章,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山川之美,美不胜收,美在何处?

4. 品读课文,画出文中写景的句子,揣摩作者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5. 诵读全文,体会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堂检测】

1. 解释下列词义。 五色交辉 交辉:________ 四时俱备 时:________ ...晓雾将歇 歇:________ 夕日欲颓 颓:________ ..沉鳞竞跃 竞:________ 古来共谈 共:________ ..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________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 统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 请仿照本文,用优美的语言写一段文字,描写你家乡的山水之美。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在反复朗读中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章内容。 2. 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3. 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

1. 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2. 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温故互查】

1. 查找苏轼的相关资料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 解释下列词语。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3. 结合具体语句,完成下列表格。 相与步于中庭: ..

夜游的时间 夜游的原因 夜游的对象 夜游的地点 夜游的内容 【设问导读】

1. 找出文中描写庭院中月色的句子,闭目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用“步于中庭,

目光所及,??”这样的句式来描绘月景图,品析文章写景的妙处。(学法指导:调动感官,合理想象。如从动静、明暗、点面、线条等角度,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心中的感觉等感官来描绘文字绘成的“画面”之美。)

1抓关键2.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探究: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谈谈你的感受。(学法指导:○

2联系背景。如:念无与乐者,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词。如:欣然、念、亦、盖、但、闲人??○

3感同身受。关键是要:设身处地,感同身受。○4由景悟情。如:写月景句) 人者耳??○

3. 本文中作者的情感还是比较复杂的,你能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复杂情感的一个词来吗?

4. 结合写作背景,谈谈如何理解“闲人”。

【当堂检测】

1.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有何特点?

【巩固练习】

1. 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 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 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 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拓展延伸】

尽管千年的时空相隔,使我们无法与苏轼握手相拥,但人性中豁达、乐观等美好的心态却是我们共同的追求!阅读林语堂著《苏东坡传》,深入的了解苏轼,看看名家眼中的东坡,对自己的解读形成有效补充。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满井游记》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掌握积累常用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 2. 了解袁宏道相关情况及写作背景。

3. 了解作者写景小品文的特点,学习赏景技巧。 【学习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掌握积累常用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 2. 了解袁宏道相关情况 【温故互查】

1. 给下列字注音。

辄( ) 廿( ) 鹄( ) 靧( ) 髻( ) 鬟( ) 鬣( ) 茗( ) 罍( ) 蹇( ) 浃( ) 曝( ) 呷( ) 堕( ) 恶( ) 2.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1) 袁宏道,字 ,一字 ,号 , 朝文学家,公安人。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并称“ ”, 因宏道兄弟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之为“ ”。

2) 记是古代的一种 ,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设问导读】

1. 两人一组互相听读课文,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吐字清晰;能指出对方在朗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正的

方式。

2.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给有疑惑的字词注音,划出之前朗读中有问题句子的正确停顿。然后自读,再次互相

听读课文,相互纠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3. 同桌合作,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全文。

4. 按照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板块,归纳整理本文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当堂检测】

1. 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1)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巩固练习】

1. 重点句子翻译。(一定要直译,抓住重点词语。) 1)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 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拓展延伸】

1. 赏析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满井游记》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 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运用比喻生动传神的描写景物。 3.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 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运用比喻生动传神的描写景物。 2.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温故互查】

1. 解释下列词语(有词类活用需标明)。 冻风时作:___________ 泉而茗者:___________ 辄返:___________ .....呷浪之鳞: ___________ 波色乍明:___________ ...而此地适与余近:___________ .

堕事:___________ .

恶能无纪: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于时:___________ ..

局促:___________ ..

【设问导读】

1. 四人一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要求做到:每个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一人做好记录,

推举一人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展示本组讨论成果。

1) 作者是在什么时候出行游玩的?这时燕地的气候特征如何?作者的心情如何?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2) 这篇游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

3) 画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说说你最喜欢的那句,并说出理由。(学法指导:从语言特色、词语的运用、修辞

手法、表情达意等方面赏析)

4) 归纳总结本文所采用的写景方法。

5) 文章主旨句是哪一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当堂检测】

1. 本文以_______________为线索,以清新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_____的________景色,表达作

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愿望。 【巩固练习】

1. 《嘉庆统一志》说满井“井经五尺,清泉涌出,冬夏不立竭。好事者凿栏以束之,水常浮出,散漫四溢”,

从这篇游记中,仍可见当时盛况。盛况主要体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拓展延伸】

1. 本单元的几篇散文都属游记,试从思想内容方面比较本文与其他散文的不同。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了解“诗圣”杜甫及其作品。

3. 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

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温故互查】

1.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挂罥( ) 塘坳( ) 丧乱( ) ....

2.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 ,作者 , 代诗人,字 ,自号 。作品有“三吏”:《 》《 》《 》,“三别”:《 》《 》《 》。 【设问导读】

1. 熟读诗歌,用现代汉语简述诗歌的主要内容。

2. 同桌相互梳理全诗,划分诗歌的结构,并用四字词语概括每节内容。

3. 找出诗歌中抒发情感的句子,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当堂检测】

1. 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 1) 八月秋高风怒号 怒号:__________ ..2) 俄顷风定云墨色 ..

3) 秋天漠漠向昏黑 .

俄顷:__________ 向:__________

2. 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长夜沾湿何由彻!

3. 这首诗中所表现的时间是 ,事件是 ,从诗中的一个词语“ ”可看

出诗的时代背景是 。 【巩固练习】

1.分别概括前三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______________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_______________ 2.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_______ _的情思,发出“ , ”的感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拓展延伸】

1. 收集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将本诗与《春望》相比较,试分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和抒发情感方面的异同。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 2.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

3. 理解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把握其主题。 4. 理解《游山西村》中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 【学习重难点】

1. 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把握诗歌主题。 2. 理解《游山西村》中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 【温故互查】

1.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黍( ) 豚( ) 薪水( ) ...

再少( ) .

2.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1) 《过故人庄》选自 ,作者是 ,他是 代诗人,字 ,是 派

诗人,与王维合称“ ”,其作品内容大多描写 。

2) 《游山西村》选自 ,作者是 ,字 ,号 , 时期著名爱国诗人。 【设问导读】

1. 熟读课文,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 同桌交流,试用现代汉语描述《过故人庄》中描绘的景象,并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 小组内讨论,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游山西村》中诗人蕴含的情感。

【当堂检测】

1. 《过故人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分析句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深层含义。

【巩固练习】

1. 《过故人庄》这首诗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过,描绘了 风光,

表达了 ,也流露了 。 2. 《过故人庄》中借助由近及远的手法描写农家幽美景色的句子是:

3. 《游山西村》中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拓展延伸】

1. “待到重阳节,还来就菊花。”古人过重阳节,除了赏菊花外,还有哪些形式?(至少写出两个)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三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渔家傲》和《浣溪沙》。

2. 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体会所描绘的意境。

3.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温故互查】

1. 《渔家傲》的作者 是 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 。 2. 《浣溪沙》第作者 是 时期文学家,字 ,号 。 【设问导读】

1. 读《渔家傲》上阙,我们看见了哪些景?(用“我看见了一份 图”的句式概括)

2. 这些景都扣着一个“异”字来描写,“异”在何处?

3. 作者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用“我从 中感受到 的气氛”的句式)

4. 读《浣溪沙》,口头交流心中所想的画面,点评这首词的意境。

5. 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人生经历,思考苏轼在《浣溪沙》中阐述的人生哲理。

【当堂检测】 1. 用诗句填空。

1) 《渔家傲》中抒发戍边将士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2) 《浣溪沙》中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巩固练习】

1. 结合诗歌内容完成下面空白。

《渔家傲》这首词表现出了守边将士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也反映了______________。上阕写_______, “_____”字是对塞外景色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再具体写“____”,这也渲染了守边将士的________。下阕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进一步渲染,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记载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史实。

《浣溪沙》是苏轼于元丰五年三月贬官黄州期间所写,上阕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二句点出了作者游兰溪的时间和地点。下阕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以反问句强调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精神状态。“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____________的《醉歌》,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无疑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了后代人许多警示和启迪。 \。 【拓展延伸】

1. 从所积累的古诗词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

诗句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古文二则》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内的生字词,疏通课文字词句意,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的道理,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学习重难点】

1.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的道理――人才要经过艰苦磨炼,才能够造就。 2.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理的方法――举事例、提观点、作阐述、得结论。 【预习互查】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孙叔敖( ) .....曾益( ) 拂士( ) 教学相长( ) ...2. 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入则入法家拂士: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举于版筑( ) 空乏其身( ) 人恒过( ) 而后作( )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所以( )动心忍性(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孟轲是我国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__________,后世将其二人并称其为“________________”。 【设问导读】

1. 第1段列举了六位圣贤的典型事例,思考:这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这在论证中属于什么论证方法?

2. 理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的作用。

3. 请找出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这是从哪些方面来概述其艰难困苦的状况的?

4.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5. 为什么人在犯错以后才能改正?文中哪句话是形容这种斗争的情形的?这种思想斗争的情况可以通过什么

来了解?

【自学检测】 1. 本文是一篇 ,按照“举事例——_______——正反论证作阐述——得出结论: ”

的结构思路,阐述了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观。 【拓展延伸】

1. 如果在学习或生活等方面遇到了挫折,你能引用孟子在文中的话来激励自己吗?请你引用文中的某些话结

合自己的情况说一段激励性的话,帮助自己战胜困难。

征于色( )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古文二则》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认读《教学相长》中的生字,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2.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虽、旨、困、强、善”等的意义和用法,能翻译课文。 【学习重难点】

1.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能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温故互查】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教学相长( )嘉肴( )自强( ) ....2. 古今异义 1) 不知其旨也 古义: .2)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 .3. 解释下列加点词 不知其善也 .弗食 .是故 ..

今义: 今义:

虽有嘉肴 ..虽有至道 .自反 .自强 .4.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礼记》是 至 年间 解释说明经书《 》的文章选集,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 》《仪礼》合称“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 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 的其它典籍。从来礼乐并称。 【设问导读】

1.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文章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断句、领悟感情. 2.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翻译全文。

3.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4. 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自学检测】 1. 翻译下列句子

1)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 故曰:教学相长也。

2. 背诵这篇短文。 【巩固练习】

1. 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知其旨也 .B. 虽有嘉肴 .

C. 教然后知困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曹刿论战》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本节课的实词和虚词及重点文句。 3. 掌握重要词句。 【学习重难点】

1. 掌握本节课的实词和虚词及重点文句。 【预习互查】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 ) 小信未孚( ) 望其旗靡( ) 视其辙乱( ) 夫战( ) .....2. 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1) 重点实词

伐: 间: 专: 安: 加: 孚: 2) 古今异义词

鄙: 牺牲: 狱: 可以: 忠: 情: 信: 再: 3.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左传》也称 和 ,相传为 所著,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本史学著作,现在一般认为战国初年人根据各国史料编撰而成。多用史实解释 ,与用义理解解释 的《公羊传》有很大的不同。 【设问导读】

1. 分角色熟练朗读课文。(注意把握人物的心理,用恰当的语气朗读,恰当断句。)

2. 四人一组,结合课文下注释,两人对译,多人分工译,专人讲解重点词、易错词,积累疑点班内交流。 3. 能够作为全文纲领的是哪一句话?

4. 以事件发展为序概括本文情节。

5. 从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有什么样的品质?

6. 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评价的?

【自学检测】

1. 翻译下列句子。

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巩固练习】

1.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登轼而望之辍耕之垄上 ....C. 战于长勺欲有求于我也 D. 登轼而望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

2. 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鼓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

【拓展延伸】

1. 搜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曹刿论战》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 2.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性格特征,理解课文的主旨。 3. 学习曹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 体会文章详略的处理,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温故互查】

1. 交流所搜集的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 【设问导读】

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2. 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3. 文中曹刿和鲁庄公谁是中心人物?各自是什么形象?在文中是如何表现的?

4. 作者为了使曹刿的形象鲜明,运用了什么手法?

5. 本文用极简约的文字写出了战争的全程,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自学检测】

1. 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1) 曹刿“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2) 文中能够体现“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3) 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2. 综合全文看,鲁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巩固练习】

1. 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曹刿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B. 本文详写曹刿“论战”,略写战争经过,并通过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C. 鲁庄公没有远见的才能,作战时急功近利,是个没有可取之处的君主。 D. “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彼竭我盈”都是出自本文的成语。 【拓展延伸】

1. 做个小小军事家。

请和你的同学一起分析一个战例,如抗日战争,可以结合本文的观点,重点分析一下我国人民是怎样以劣势装备战胜有强大武装力量的日本帝国主义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mm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