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反馈能力

更新时间:2023-11-04 13: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反馈能力

提要:本文从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具有较强的课堂反馈能力入手,阐述了语文教师的课堂反馈能力是教师修养和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教师的课堂反馈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培养语文教师的课堂反馈能力,要从许多方面做长时间的努力。着重强调了语文教师要知识面广,适应性要强;要有对象感;要有敏锐的观察与思维能力;要谦虚谨慎,和学生取平等态度。

关键词:反馈能力、教师修养、教学艺术、谦虚谨慎。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既加强“双基”教学又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很多教师在进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实验。实验的着眼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地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精神;随之而来的是教师讲得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教与学、讲与练的双边活动经常处于错综交织状态。这就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必须有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确切地说叫课堂反馈能力。

什么叫“反馈”?反馈本来是控制论的概念。它指的是操作构件不但依中央操纵台的指令运动,而且它本身的状态,又作为一种新的

1

信号“返回传入”使操纵台对操作进行进一步调节。这个概念后来被移植到心理学中。具体说是神经冲动由中枢神经系统传到效应器官,引起效应活动。效应的过程和结果,又都形成对有机体的刺激物,引起传入神经冲动,心理学把这种效应活动所引起的传入冲动叫做“反馈”。

“反馈”的理论用于语文教学,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教师欲达到教学目的,要不断地把头脑中储存的信息输送给学生,这些信息作用于学生,必然引起学生的反应,表现为把教师输入的信息再以不同方式输出来。学生的信息输出情况能反映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能的差别,对信息的输出不会相同,有的部分输出,有的原型输出,有的同时发生新的信息。经验丰富,反馈能力强的教师能根据学生信息输出情况,灵活地、及时地调整讲课进度、深浅程度和教学方法,总之,部分地、全部地调整课前定下的教案。这是不是因为教师课下准备不充分呢?是,也不尽是。因为主客观之间总是存在着距离。课堂里,几十个学生,几十部机器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式转动,教师不是神,课堂上的变化,哪能都预见得到呢?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里说:“由于实践中发现前所未料的情况,因而部分地改变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的事是常有的,全部改变的事也是有的。即是说,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部分地或全部地不合于实际,

2

部分错了或全部错了的事,都是有的。”教师能够自觉地适应课堂上的出现的千变万化的情况,及时反馈,因势利导,是一种很高的教学艺术。反之,教师不注意反馈,无视学生的反应,不管学生能否接收教师的输出信息,一味地用主观主义的“不变”,应课堂上的“万变”,如同一个指挥员不顾战场上对方战略战术的变化,死板地执行既定作战方针、计划;如同一个医生不管病人吃药过程中病情的变化,机械地照原定医疗方案治疗。这样做,虽然也可能打胜仗,这种治好病,是带有一定的偶然性的,绝不会屡试屡验,因此不应该提倡。

从学生学的一面看,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思想活跃了,他们往往不满足只接收教师输出的信息,而是不断地开动大脑这部机器,同时发出新的信息。例如,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启发性问题,智能发展好的学生的回答,可能超出教师预想范围,甚至超出教材内容。这说明,这些学生不仅接收了教师的输出信息,而且,有所前进。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的肯动脑筋总是及时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得到鼓励;反之,教师对学生的创见,即输出的新信息不置可否,漠然处之,学生的积极性必然受到压抑、挫伤。大凡有远见卓识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超过自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进取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而感到满足,感到欣

3

慰;见识短浅的教师(这种教师不是没有),总是有意无意地压制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发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具备什么样的修养,从哪些方面努力,才能有较强的课堂反馈能力呢?

一、知识面要广,适应性要强。一个教师课堂适应性强弱,反映了他的反馈能力的强弱;适应性强的基础是教师的知识面宽。知识面包括教育理论知识和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师应该学一点教育学和心理学,要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要懂得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对所教科的知识力求既专又博。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例,除了要有较多的语文知识以外,还应具有其它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这是由语文教材内容的包罗万象和这一学科的多重教学目的决定的。从教材内容看,小到微观世界,大到宏观世界,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的各种知识,教材中都有反映;从教学目的看,既有语、修、逻、文的知识要求,又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求。教师的知识面不宽一点能行吗?不宽,怎么能完成教学任务?不宽,怎么能适应课堂出现的多变情况?

当然,要做到课堂适应性强,还需要过细地备教材。仍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备课需要教学参考书,但一个好的语文教师绝不仰仗参考书上课,而主要依靠自己对教材深入细致地钻研体会。教一篇课文

4

之前,他们总是既考虑大纲的要求,又考虑这篇文章的特点,对文章的一字一句甚至一个标点也不放过,对它们本身的含义,在文章、段落中的作用,反复推敲、仔细琢磨,直到弄通弄清而后止。对教材谙熟于心,娴熟于口,讲课时就能做到撮其要,择其精,提纲挈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二、要有对象感。大家知道中央广播电台孙进修同志,是讲故事的专家,他讲故事是最受小朋友欢迎的。他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讲故事最重要的是要有“对象感”。有时虽然是在空荡荡的屋子里讲,但他心里有听众,这故事是讲给三四岁的孩子听的,还是讲给七八岁的孩子听的,他心里有谱,所以能准确地掌握火候。讲故事尚且要有对象感,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有对象感。教师教课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用于教学的一切劳动归根结蒂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不熟悉服务对象,你的服务必然是盲目的,盲目的服务很难得到最佳效果。教师熟悉自己的学生应该象熟悉自己的手指,不仅深知他们每个人的知识基础,而且要了解他们每个人的性格、脾气秉性、兴趣爱好,他们课下在看什么书刊,看过哪些电影戏剧,什么事情曾引起什么激动……所有这些都应有清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他们的思想脉搏,才能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看出他们在想什么;教师的启发、诱导、点拨才能施在关键处,从而激发他们的强烈求知欲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mb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