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总结
更新时间:2024-06-08 12: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1.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自然人性视角下优美善良的翠翠
沈从文在《边城》中描写了一个美丽而又善良的青年女子翠翠。“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翠翠的心中没有一点社会性杂质,有的只是与青山绿水相融合的纯净晶莹。正如蓝棣之先生在分析翠翠这一人物形象时所言,“翠翠仿佛生活在历史、政治、文化、知识、学问之外”,“翠翠的成长是生命的自然成长”。 翠翠的纯朴自然人性美,首先来自长养翠翠的茶峒山水美。其次是渊源于茶峒人所具有的重义轻利、守信自约的纯朴民风。管理渡船的爷爷、过渡的客人、河沿上的农民、屯戍的士兵都是诚实勇敢的人,也爱利,也仗义。整个《边城》中的大地、河流、白塔、篁竹、老人、孩子、黄狗等等的一切都是那样安宁、和谐、自然、从容不迫,大地、人、动植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的诗意的、纯朴的美与善的世界。
二、从矛盾的阅读体验中,分析翠翠形象的双重性
沈从文一方面向读者展现一个无比优美的桃花源性质的人间美境,主人公善良纯朴、健康美丽,正直诚实。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一种莫名的哀愁就浮上读者的心头,就像《边城》开篇中叙述翠翠的家世一样,翠翠的父母为什么相依相恋却选择自杀的道路?为什么不幸、忧愁与美丽、善良的人儿同在?为什么优美善良天性的人儿却有着一种悲剧的命运轮回? 沈从文提醒读者不要忽略“背后的热情”、“背后隐伏的悲痛”,就在于沈从文不仅仅是以“乡下人”的自然人性目光看世界,而且身居都市、沉浸于现代文明理念的沈从文还有一种“现代文明”的思想视野在审视着湘西大地和湘西农民。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混合的对农村和都市具有双重批判的审美理念。具体来说,在《边城》小说作品中,一方面是对翠翠的淳朴自然人性的赞美,另一方面还隐含着对翠翠生命意识蒙昧的批判。沈从文不仅表现出了湘西农民的优美自然人性,更为隐蔽的是,沈从文还写出了大地之美与地之子的悲剧性毁灭。这种悲剧性的毁灭正是沈从文所要表达的、提醒读者的“背后隐伏的悲痛”,使沈从文小说呈现出一种深刻、巨大的张力。 三、翠翠形象背后的现代性批判思想
在《边城》具有双重性的翠翠形象中,通过审美想象的双重视角,沈从文提出了一个超越时代的、也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人怎样在具有大自然的优美人性,又能够拥有生命的自我主体意识?人类怎样才能既摆脱都市文明的罪恶,又能脱离生命的蒙昧,走向生命的本真与自由?沈从文借助翠翠这一双重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一种超前的、重建社会、重建文化的现代性批判的思想深度。
2.莎菲的性格
A 莎菲体现了丁玲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是其女性意识的觉醒、“人”的尊严的觉醒在文学形象上的具体代表。
B 莎菲强调女性的自我表现价值和生存意义,认为女人和男人在精神人格、社会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
C 莎菲追求灵肉一致的爱情,打破传统女性在爱情问题上的被动状态,而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D 莎菲能够以清醒冷静的头脑审视自己,挖掘出自己灵魂深处的矛盾。这无疑标志着女性作为一个性别主体向着觉醒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3.莎菲的人物形象
“一个完全癫狂与男人仪表上的女人的心理。”
(1)男权传统的挑战者。从女性视角切入,关注女性自身。丁玲是五四以来表现女性题材最为集中、最为自觉、也最为深切的作家。
(2)让女性掌握、选择的主动权。莎菲是我国新文学史中真正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的新女性形象。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旧道德的挑战者和黑暗社会的反抗者。她的苦闷、感伤、失落,概括了五四落潮时期知识女性的心理特征。
4.从萧红的小说看现代抒情小说的特质。
①散文化的小说结构,无完整的故事情节,却韵味深长。萧红的抒情小说在文体上十分自由,有时可以被认为是抒情散文。如《呼兰河传》写的就是作者童年的回忆,甚至可以被认为是由众多抒情散文散文组合而成,每个章节都没有紧密的逻辑关系。
②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重人物性格的刻画。 茅盾在《〈呼兰河传〉序》里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俗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萧红的抒情小说有时候并没有太多抒情的语句,在《呼兰河传》里甚至只有寥寥几处直接抒情的地方。但《呼兰河传》仍被认为是现代文学中最好的抒情小说。这是因为小说的抒情是在整体上的。读完整部小说你才能感受到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怀念,还有那种历经人世风雨沧桑后淡淡的忧伤。
5.《故事新编》的主旨及艺术特色。
主旨:1、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反思和解构,表现了中国文化的无意义性,表达了鲁迅对中国原典文化的呼唤。
2、把历史人物、英雄放置在日常生活中,神性世俗化,表现了他们悲剧性存在。目的是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发现相似性,发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荒谬性。
艺术特色:1、根据古籍和容纳现代。以反逻辑、非现实、超历史的思维解构历史和文化,创作新的历史预言;
2、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将古人和英雄从高堂圣殿拉回人间,抹去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的神光。还原常人、凡人本相
3、“油滑” (Slick)手段“借古讽今”穿插喜剧人物。
6.分析《奔月》,《铸剑》。
《奔月》写的是中国古代英雄人物的悲剧。(后弈、嫦娥、逢蒙)弈射九日,拯救了陷于水深火热荒旱的人民和世界,但小说写的是他在完成了自己的伟大的业绩后的日常生活,写的是他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悲剧性的命运。《奔月》表现了一个英雄在没有个性追求精神、没有创造力的社会环境中所感到的精神孤独,同时也表现了对那些没有英雄气概但又想出人头地、追名逐利的狭邪小人的愤慨和蔑视。小说将壮丽阔大之笔与漫画式的描写结合起来,在含泪的笑中表现了弈的悲剧。
《铸剑》写的是一个悲壮宏丽、而又诡奇神秘的复
仇故事。这个故事的结尾神奇而富于深刻的意义:两个复仇者的头与国王的头烂在一起,已经难分彼此。这实际上暗示了在后人的眼中,复仇者与专制压迫者的界限并不是那么分明的。这更增加了悲剧色彩。《铸剑》写法奇特,想象力丰富,诡奇壮丽,具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7.《雷雨》的艺术特色
(1)《雷雨》的结构,是戏剧的“闭锁式”结构的杰出范例。三一律。 时间集中:三十年的事压缩成,十几个小时; 地点集中:同一城市的两个家庭; 行动统一: 四风和周萍的去与留。 (2)《雷雨》的抒情风格也是格外浓郁的。曹禺把他对时代的感受和对现实的激情同自然界雷雨的形象交织起来,使得《雷雨》中雷雨般的热情和雷雨的形象浑然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
(3)精湛、优美的戏剧语言,是《雷雨》在艺术上的又一突出特点。
8.周朴园,繁漪,陈白露的人物形象
周朴园:年轻时代的周朴园也曾追求过新潮,他身上并不乏现代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影响。他本可以成为新旧交替时期的一代新人,可惜最终他没有跨出那一道门槛,抛弃侍萍又回到了本阶级的阵营,与传统的封建力量达成了和解。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曹禺对周朴园的真实发现,“不在于他揭露一个具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而在于他揭露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性”。他与鲁大海、鲁贵和工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本质特点。野蛮、残忍,毫无任何“文明”可言。 最富有雷雨性格人物:繁漪 the typical character 繁是《雷雨》中最令人难以把握但又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但是,她生活在中国现代都市社会,不能不受到一些西方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她本能的基本要求结合在一起,又使她带有一点“原始的野性”。18年枯燥、平庸的婚后生活和周朴园的极端专横,使她走上了一条看似违背常理,然而又是必然的畸形生活道路。
她的爱,她的恨,她的反抗,就不能不带有破釜沉舟般的被侮辱和被损害。作为一个追求自由的知识分子,她被迫嫁给了极端专制的周朴园。而她舍弃名誉、地位、甚至生命与其相爱的周萍,又对她“始乱终弃”。在这样一种境地里,她变成一个阴郁的人,并且在心底里升腾出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在“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性格交织中,她的内心向变态发展,爱变成了恨,倔强变成了疯狂。她的反抗充满了一个被压迫女性的血泪控诉,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家庭“秩序”的无情揭露和抗争。
作为整个剧本的灵魂,被称为《雷雨》中“最为炫目的一道闪电”的蘩漪,是个颇具评论价值的人物。她有自己的思想,敢于作出自己的决定,即使在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之后。她从情欲的解放中体味到精神的自由,重新找回丢失已久的生命力。“我不是周朴园的妻子,我不是周冲的母亲!”她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大胆释放自己的女性。正是这样,才把她与那些默默忍受政权、族权、夫权、神权捆绑的妇女区分开来,显出一丝耀眼的锋芒。
陈白露:她年轻、漂亮,相当聪明,出身书香门第,过惯了小姐生活,也有过在社会上“走红”的时候。这些是她骄傲的 资本,也是导致她走向毁灭的陷井。家道中落,她一个人闯入十里洋场,靠色相维持着虚假的奢侈生活。以至越陷越深,无力自拔,最后走向自杀的绝路。陈的悲剧有很深的社会原因。但是,这一半又是她的性格相联系的。倔强、自信、不甘寂寞,外加某种虚荣心的支配,使她清醒又糊涂,任性而又怯懦;既使有了某种机缘,她也仍然要走她原来走惯的路。
陈白露的性格矛盾及其悲剧的实质:对生活的追求、对自我的追求与在追求中对自我的丧失;悲剧的实质为“习惯”,“习惯的桎梏”为生活的“自来的残忍”,是对人的自我生命的剥夺。
9.《日出》与《雷雨》
比较《雷雨》和《日出》的情节结构,可发现曹禺戏剧审美目标的转移: 1、由传奇和变态转向平凡与常态;由“太像戏”转向简洁的世相勾勒;
2、由回顾式的过去与现在“两种戏剧”的交织,转为由几个场面穿插展示的“横断面”的结构方式;
3、主题也转为关注社会,表现对“损不足以奉有余”现实的抗争。 4、《雷雨》写的是“人的挣扎”的困境,《日出》开掘 的是“人的被捉弄”的困境,这是又一种“残酷”。
10.方鸿渐的人物形象。
<<围城>>中方鸿渐是个其有复杂性格的人,他上复杂的思想性格情感生活.一方面他在 追求纯真的朴实的爱,讨厌爱情生活中的世俗气.一方面他胆小怯弱.他的矛盾状态中为爱情几经追求,失爱.再追求.再爱.最后成为情场上的失败者.方鸿渐复杂的思想性格其次表现在家庭生活上.一方面,他希望过真诚愉快自由的家庭生活,一方面,他又软弱无能,摆脱不开旧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压力.致使刚成立的小家庭陷于破裂的危机.方鸿渐的思想复杂的思想性格其次表现在事业生活上.在事业上,方鸿渐虽然有一定的主义感,对生活中的坏现象有着不平的愤怒,也进行挣扎,但有时抱有幻想,常常屈于环境的压迫总是处于尴尬的境地.在他身上有着封建次序的绝望.也有着古老生活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着20世纪资本主义文明的熏陶,也有着对西洋文化的鄙夷.他当然说不上是英雄.但也不是个坏人,他身上有些善良正直的品行和民族灵魂.但那样的社会不仅造成了他的矛盾思想性格也注定了他不会有焕发光彩的生活道路. 鸿渐在《围城》中走过了人生旅程中的爱情、事业、婚姻阶段,其间他对爱情、事业、婚姻都进行了本能的追求,但现实却与他作对,让他的自身性格与社会时代背景在他身后形成庞大坚固的围城,使他处处受围,痛苦得几乎要窒息在人生的“围城”中。小说的结尾写他父亲送他那个闹钟当当响起,“这个时间无意中包涵对人生讽刺和感伤”,说明了人生地现实处境决定方鸿渐实现不了他所追求地人生。因此,方鸿渐的人生旅程不是快乐的历程而是痛苦的旅程,整个现代人生就是一种“一无可进的进口号 无可去的去处”的绝境,一座森严的“围城”在这严实的困境中,三大阶段的人生旅程都是起点、终点的重合,每一次的努力奋进都是白费力气,他的人生就如同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更替一样,朝代变了,但其本质没变,社会没有发展历史没有进步,是复原性的。 总之,方鸿渐是一个有些有肉的人物形象,也许他就在我们身边,也许他就是我们读者自己。 方鸿渐:“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本领没有,脾气倒很大。” 全无用处:一方面表现在他的读书毫无心得,教书洋相百出。另一方面表现在他的毫无主见,事业上处处依赖好友赵辛楣,爱情上屡屡受制于人。但他并非一无是处,他本性善良,颇有几分小聪明,还善于诡辩。
《围城》以抗战为背景,却与抗战没有任何意义上的关系。作品以知识分子为表现对象,以方鸿渐中心,在方鸿渐生活与追求中,串联起众多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不是以往的小知识分子,而主要是高级知识分子。几乎都是留过学的教授、专家,西装革履,满口外语。在现代文学中,很少有人这样描写这样的知识分子。由于《围城》是以知识分子为表现对象,所以,有人称《围城》是新《儒林外史》。把《围城》看作是对知识分子精神弱点的批判、嘲讽。
11.《围城》的多重意蕴:
从1946年《围城》在《文艺复兴》上连载至 今,对《围城》的解读可谓“百家争鸣”:有人称它是一部批判知识分子劣根性的“新儒林外史”;有人则认为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爱情小说”
(1)现实讽刺层面。小说出版序言中这样说:《围城》“是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如果从反映现实这一角度来解读,就会发现《围城》的确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现实矛盾,体现了作家“忧世伤生”的批判现实倾向。首先,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广泛地触及了抗战时期的社会面和众生相,尖锐地揭露和讽刺了当时的种种世态和社会弊端。其次,展现了一批留学回国和土生土长的知识分子众生相,揭示了病态社会新儒林的病态灵魂。作者对学者、名流、教授、名媛、淑女的爱情纠葛、人事倾轧及道德堕落,给予了毫不留情的解剖和讽刺,从而绘出了当时病态知识分子群的长幅画卷。 (2)文化反省层面。细读《围城》,会发现作品所选择的主要社会环境是上海以及知识分子云集的大学。 作家选取这样的对象作为特定的环境并展开人物的生命历程,显然是“别有居心” 。通过对这些光怪陆离现象描绘,借助这些深受传统文化濡染,又喝过洋墨水的新
式知识分子形象,小说极为深刻地反省了封建文化的种种弊端。
(3)哲理思考层面。围城》着重揭示的不只是中国社会的时代矛盾和社会问题,而是整个现代文明和现代人生的困境这个具有世界意义的问题。《围城》的主人公是方鸿渐,他的故事,个人命运构成主要情节。作家通过方鸿渐在人生旅途上不断出城、进城、又出城的艰辛命运的描写,完成了这一人物性格塑造,并且由他的永无止境的出城、进城命运揭示了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体现出他对有关人类的一些永恒性问题的哲学思考。 40年代的讽刺最后是由钱钟书收束的。
12.曹七巧的人物形象。
张爱玲的《金锁记》为我们塑造了曹七巧这样一个充满悲剧性的人物形象。曹七巧牺牲了青春与爱情,换来一副黄金的枷锁加在了自己身上,并用它劈杀了自己身边至亲至爱的人。这是一个“被经济和情欲扭曲得人不人,鬼不鬼”①的人物形象。
《金锁记》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悲剧,缺乏那种斩钉截铁的冲突和震撼人心的毁灭。然而张爱玲却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无比苍凉的笔调写了一个“软弱的凡人”的人性悲剧。主人公曹七巧身上,凝定着的最普通而又最普遍的人性悲哀,让这一人物形象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意味。
一、健康生命力受挤压和扭曲而成为一种变态的精神暴力。
待字闺中的曹七巧是充满青春活力的--“滚圆的胳膊”、“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袖”。这些描写都暗示了曹七巧是一个健康成熟的女性,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饱满的青春活力。然而嫁入姜府后,面对的却是身患“软骨病”只能躺在“暗昏昏的紫楠大床上”的有名无实的丈夫。对于曹七巧的正常的情欲要求他并不能给予满足,只能让曹七巧“翻肠搅胃的呕吐”。而能给曹七巧正常情欲满足的姜季泽却只对金钱认真而未对她真正认真过。在这样一个环境,曹七巧的生命力必然受到挤压,情欲必然受到压抑。她虽然还一样拥有年轻美丽的外表,但已经是“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而长期的期望和冲动的压抑必将产生变态和畸形的宣泄。这种被压抑了的生命力一有机会便会迸发出来。首先是歇斯底里的自我宣泄。在童世舫眼中,曹七巧就是一个“疯人”。 然而,更可怕的是曹七巧由于长期压抑,所产生的变态的报复心理。她的青春毁在了充满腐气的姜府大宅,所以她并不能心平气和的看着别人的青春得到张扬。对长安与童世舫婚姻的变态阻挠,实际上也是出于这种变态的报复心理。曹七巧受压抑和扭曲的生命力,变态的发泄出来,扼杀了自己的至亲的人。但这实际上是在更深刻意义上的自我戕害,所以说,这是一种精神暴力,是曹七巧悲剧性的第一重要表现。
二、人间真情逐渐被金钱价值代替 曹七巧进入姜府,成为姜府的二少奶奶,实际上是因为一个畸形的生命而带来的畸形的婚姻。这样一次变迁并未给她带来应有的幸福。由于文化背景,生活背景的不同,她并不能真正成为姜府的一份子,融入姜府的生活。表面上她是二少奶奶,但实际上仍是一个奴婢,姜府只要她“死心塌地的伺候二少爷”,她渴望在日常的生活中张显自己生命的活力,寻找生活的意义,就像在麻油店生活一样,忙碌却充实。然而这并不能实现,这种地位与作用,或者说身份与实际生存状态让她处在一种尴尬状态,“既有希望又常怀失望”,“痛苦和憧憬并存”。 这样一个充满失落、冷漠和虚妄的环境,曹七巧原有的价值体系全部崩溃了,她再也不能应对自如,她再也不能得到别人真心的关怀和爱,即使是很少的一点。她的价值出现了真空,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她唯一能抓住的和见的最多的就是金钱,金钱填补了空虚的灵魂,成为她生命中唯一真实而安稳的东西。她让长安上洋学堂,就只为“存心跟他们比赛着”,就只为了证明她的存在。正如张爱玲所说“那不甘死灭的人们,为证实自己的存在,拼尽最后力气去抓住一点真实与安稳。” “生命如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⑥,这是张爱玲在散文《天才梦》里的一句名言。
曹七巧的一生镀着金色的光芒,却包含着虚空而可怕的死灵魂,正如张爱玲所说:“苍凉是永恒。”
曹七巧从生活底层进入到一个没落腐朽的封建大家庭,荷担起了一段畸形的婚姻和变态的爱情。然而生活轨迹的非常轨的变迁使她旺盛的生命活力受到了无情的压抑。而她天生好强的性格使她最终扭曲成为一个泯灭的灵魂,一个精神暴力者。在那样一个环境里,她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实现。价值的真空使她拼命抓住她唯一能抓住的东西--金钱。金钱成了唯一能证明她存在的东西,成了她用来估量一切的东西。亲情、爱情、一切的人间真情在金钱面前变得苍白无力。曹七巧用黄金的枷锁禁锢了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力,并用它劈杀了自己身边至亲至爱的人,最后只剩下耗干了的一躯空壳和无尽的空虚。曹七巧死在了黄金的围困里,让人感到深深的悲哀和一丝苍凉。
13.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价值和特色:
小说题材与主题 大多以自己熟悉的生活——“沪港洋场社会”中的畸形人生——为题材,用参差对照的笔法,描绘了时髦的洋风气与顽固的旧传统错综交织的光怪陆离的社会人生景象(沪港洋场社会中封建主义文化同资本主义文化的尖锐矛盾),尤其在挖掘人物的病态心理和文化情结方面达到了相当深度。
1、张爱玲受到身份和环境的影响,喜欢和善于表现时代转变中的大家族的生活。她的决大多数篇目表现了大家族的华丽和华丽背后的不堪。如《金锁记》、《十八春》、《沉香屑·第一炉香》等。2、张爱玲的小说大多数是以女性为主人公的。通过这些女性主人公之间,以及她们与男性社会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她对人与人之间的恶劣的生存状态感受。关照人的物质生存,摹写人性的暗淡和脆弱。
3、都市趣味与独一无二的都市景观:地方性与互动性,着眼于细节世界。
4、参差的对照:新与旧的对照;冷与热的对照——“葱绿配桃红”式参差的美感。一方面是“倾城之恋”,另一方面是相互的利用;一方面是封建的堂皇的大家庭,另一方面是尴尬的处境;一方面是新潮时髦的人物,另一方面是腐旧的灵魂;一方面是《红楼梦》式的环境,另一方面是具有现代意味的叙述语感。5、精神分析的透视方法《金锁记》和《心经》中展示了人物深层的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而在更多的时候则是运用精神分析手法透视人物的深层的潜意识和前意识。注重人物意识的流动,善于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现代的情绪。
曹七巧的一生镀着金色的光芒,却包含着虚空而可怕的死灵魂,正如张爱玲所说:“苍凉是永恒。”
曹七巧从生活底层进入到一个没落腐朽的封建大家庭,荷担起了一段畸形的婚姻和变态的爱情。然而生活轨迹的非常轨的变迁使她旺盛的生命活力受到了无情的压抑。而她天生好强的性格使她最终扭曲成为一个泯灭的灵魂,一个精神暴力者。在那样一个环境里,她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实现。价值的真空使她拼命抓住她唯一能抓住的东西--金钱。金钱成了唯一能证明她存在的东西,成了她用来估量一切的东西。亲情、爱情、一切的人间真情在金钱面前变得苍白无力。曹七巧用黄金的枷锁禁锢了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力,并用它劈杀了自己身边至亲至爱的人,最后只剩下耗干了的一躯空壳和无尽的空虚。曹七巧死在了黄金的围困里,让人感到深深的悲哀和一丝苍凉。
13.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价值和特色:
小说题材与主题 大多以自己熟悉的生活——“沪港洋场社会”中的畸形人生——为题材,用参差对照的笔法,描绘了时髦的洋风气与顽固的旧传统错综交织的光怪陆离的社会人生景象(沪港洋场社会中封建主义文化同资本主义文化的尖锐矛盾),尤其在挖掘人物的病态心理和文化情结方面达到了相当深度。
1、张爱玲受到身份和环境的影响,喜欢和善于表现时代转变中的大家族的生活。她的决大多数篇目表现了大家族的华丽和华丽背后的不堪。如《金锁记》、《十八春》、《沉香屑·第一炉香》等。2、张爱玲的小说大多数是以女性为主人公的。通过这些女性主人公之间,以及她们与男性社会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她对人与人之间的恶劣的生存状态感受。关照人的物质生存,摹写人性的暗淡和脆弱。
3、都市趣味与独一无二的都市景观:地方性与互动性,着眼于细节世界。
4、参差的对照:新与旧的对照;冷与热的对照——“葱绿配桃红”式参差的美感。一方面是“倾城之恋”,另一方面是相互的利用;一方面是封建的堂皇的大家庭,另一方面是尴尬的处境;一方面是新潮时髦的人物,另一方面是腐旧的灵魂;一方面是《红楼梦》式的环境,另一方面是具有现代意味的叙述语感。5、精神分析的透视方法《金锁记》和《心经》中展示了人物深层的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而在更多的时候则是运用精神分析手法透视人物的深层的潜意识和前意识。注重人物意识的流动,善于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现代的情绪。
正在阅读:
现当代文学总结06-08
从材料引用到史料实证03-06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12个08-01
房产开发项目(住宅小区)宣传片脚本02-20
国学经典大学02-19
成都市金牛区2016-2017学年度上期学业水平测试(六年级数学)09-10
北京2015年高级会计师考试报名时间06-09
国家开发银行提前还款流程06-07
风钻工交底内容03-1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现当代
- 总结
- 文学
- 户县城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移民安置计划
- 电气运行计算题
- 2011春VFP上机试卷含答案
- 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操作表
-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复习资料
- 项目负责人安全管理 山东三类人员 B证
- 水系统冲洗预膜方案
- 2013专转本计算机填空要点归纳—浓缩版
- 2014年民刑先修班刑法授课提纲(韩友谊)
- 《平凡的世界》专项训练题
- 六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教案 - 图文
- 广外附小朗文英语朗文1A-6B单词考级汇总
- C#作业参考答案
- 8奥数全套--7-1统计与概率 题库学生版
- 初级会计实务(2017) 第02章 负债(课后作业)
- 土建算量基础知识篇
- 试论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
- 医学伦理学临床实践见习
-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窗前的气球》优秀教案1(精品)
- 全套建筑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