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扩大农村消费的调查与思考_以江西为例

更新时间:2023-08-05 15:1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J

金融与经济2010.05

ournalofFinanceandEconomics

金融支持扩大农村消费的调查与思考

———以江西为例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后,我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了强烈冲击,刺激农村消费也因此成为当前扩大内需的重点政策导向之一。本文以江西省为例,对当前农村消费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金融支持对扩大农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金融的角度提出了扩大农村消费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消费;金融支持;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30(江西南昌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69X(2010)05-0065-04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组长:张鉴君;成员:桂又华,贾健,彭岚,赵晓斌。

330008)

一、新时期江西农村消费市场现状审视

(一)农村消费总额增长趋势明显,消费结构有所升级

目前,江西的农村消费水平与上世纪末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农村消费总额增长趋势比较明显。2000年江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42.66元,同比增长

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显示:1978年县及县以下地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6%,2000年此份额降至52.6%,2008年再降到46.5%,下降速度趋快。其中代表农村地区真实消费水平的县以下地区,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份额,1978年为43.2%、2000年为30%,2008年为

2.2%,2008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09.21元,

同比增长10.5%,比2000年翻了一番,特别是从2003年以来,农村消费增速开始加快,增长趋势非常明显。不仅个人消费总量发生了变化,消费结构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是食品支出与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下降,2008年江西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是0.49,比2000年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表明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在上升,农村居民饮食消费逐渐从“吃饱转向吃好”。二是住房消费是农村居民除食品外的第二大支出项目,表明农村居民对于改善住房条件的强烈需求。三是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很快,由2000年的95元增长到2008年的302元,增长了3.2倍。四是其他消费也有一定的提升,教育支出占比提高,衣着由穿暖转向时尚、文化娱乐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

(二)农村消费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城乡消费水平差距拉大

25.1%。可见,占全省人口总数五分之二的乡村人口,实

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只占有四分之一的份额。不仅如此,从2000年到2008年,全省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为9.6%,低于全省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2000年江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

8.3%,其中,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0.3%,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9.4%,相差0.9个百分点;到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比上年增长23.7%,其中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5.1%,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2.1%,相差1.4个百分点,表明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三)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消费倾向偏低消费率通常是指一定时期最终消费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全省范围看,2000年农村居民的消费率为58.1%,到2008

JRYJJ

65

金融与经济2010.05

户消费贷款是金融支持农村消费增长的重要方式,有助于缓解农民的流动性约束,提高农民消费倾向,进而扩大农民消费需求。2009年12月末,江西省农户消费贷款余额为50.8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0.8%,当年新增贷款17.9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1.0%,同比增长56.6%,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

(二)金融支持农民增收夯实了农村消费增长的基础

收入是决定农民消费需求最重要的因素。农民收入主要包括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一方面,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需要加大农业资金投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特别是要改变低质量的大宗农产品生产,而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农产品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既包括资本性投入,又包括周转性投入,同时家庭经营非农产业如跑运输、搞经销等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近年来,江西省加大了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年消费率降至49.6%,比2000年下降了8.5个百分点。过低的农村消费率是导致江西消费率长期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消费倾向的高低,直接影响消费增长的快慢,从而决定了消费率的大小。2000年江西农村平均消费倾向为0.8397,消费支出增长速度为9.5%,到2008年平均消费倾向为0.7045,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长速度为

8.9%。可以看出,随着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消费的增

长速度也在放缓。农民平均消费倾向偏低,导致农村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加剧了工业产品过剩,也加大了农产品的产出缺口和升级,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图1

江西省农村最终消费率与消费倾向

2009年,江西省农户农林牧渔业贷款新增额为112.5

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总额的6.2%,同比增长43.7%,

(四)农民消费水平增长慢于人均GDP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相对不高。2000年以来,江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仅为

保证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稳步增长。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尤其是发展农村企业对提高农民收入意义重大,但这更需要资金的投入和有效的金融支持。

2009年,江西省农村企业贷款新增额为322.7亿元,占

各项贷款新增总额的17.9%,同比增长40.4%,促进了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

(三)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我国农村潜在需求市场巨大,但农村消费环境较差,这不仅影响了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一是随着我省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活动的开展,我省农户家庭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彩电、冰箱、摩托车、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日渐成为消费热点,而电费过高、用水不便、交通和通讯设施落后等不良消费环境,使农户的消费行为受到很大限制,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受阻。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完善的商业网络集中在城市,农村的商业网点不但少,而且服务差。目前活跃于农村市场的个体工商业户大都是分散经营,场地狭小,而且大多实力不强,素质不高,不具备经营耐用消费品的能力,难以担当开拓农村市场“主力军”的重任,使得农民即使有钱也不敢购买耐用消费品,人为地抑制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实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周期较长,在县乡财政紧缺的情况下,必须要有金融的支持。

(四)金融创新改变了农村传统的消费观念

9%,落后于同期人均GDP12%的增长速度3个百分

点。正是由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导致农村居民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处于很低水平。这种状况与我省占总人口60%的农村人口所应产生的消费经济效应是不相适应的,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金融支持对扩大农村消费的影响

(一)农户消费贷款为农村消费的增长提供了直接的融资服务

消费倾向偏低一直是影响农村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自l997年以来,我省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低于城市居民5个百分点左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村存在较强的流动性约束,流动性约束的存在使得个人把储蓄当作防范未来收入下降的保险。而且农户和城市家庭有根本性的不同,农户家庭除了是消费单位和储蓄单位之外,更是生产单位,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循环和周转,对流动性有更强的需求。另外,建房、孩子上学、婚丧嫁娶以及购买农机具等生产性投资支出在整个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提高,而且这些支出一般金额较大,农民遇到这些支出时借贷的意愿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农民的当期消费倾向。由此可见,农

66

JRYJJ

金融支持扩大农村消费的调查与思考———以江西为例

由于农村金融没有合适的消费信贷产品,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的农民并没有提前消费的习惯,导致消费信贷在农村很难开展。因此,只有创新出适合农民自身的个性化的消费信贷产品,让农民自己尝到信贷消费的甜头,才能带来了农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从而逐步开启了农村消费市场。2009年,江西省农村消费信贷产品有了新突破,对保持江西省农村消费市场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推出了“安家乐”农民住房贷款业务。2006年,江西农村信用社在全国率先试水农民住房贷款。2009年8月,江西农村信用社将支持农民购建住房的贷款业务系统化为“安家乐”农民住房贷款业务。目前,全省已有6.28万户农民获得了住房贷款,累计发放贷款13.6亿元。随着住房贷款的推广,提前消费的观念正逐步进入农村,深入一些农民的头脑,从而转变了农民怕消费、少消费、滞后消费的旧观念。二是推出了“家电下乡”农户消费贷款。

表现为信贷的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方面存在问题。在品种结构上,与城市各分支机构把消费信贷作为重点拓展的业务相比,商业银行在县乡一级的机构却没有针对农民和农村的消费信贷品种;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支持农村消费的主要力量,在开发专门的农村消费信贷品种方面也明显乏力。尽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可以用于住房、教育、耐用品消费,但均未被作为单独的贷款品种加以管理,而是集中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项下,这显然不利于这部分贷款向纵深发展,也不利于挖潜农村消费市场。在期限结构方面,普通的农户对贷款都有额度小、期限长、担保或抵押灵活的特点,当前商业银行县乡一级的分支机构提供的主要是小额短期贷款,贷款期限难以适应农村居民消费的特点。而农村信用社在贷款上一般都遵循“春放秋收冬不贷”的老习惯,与大部分农户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生产周期长和消费时限长的特点相背离。

(三)农村消费市场的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办理消费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方面存在服务瓶颈制约。主要包括:办理业务的机构和人员不足,由于农村居民高度分散,消费信贷人力消耗量又大,农村金融机构现有网点和人员很难满足开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的需要;消费信贷管理经验不足,主要是信用社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相当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客观上对农村居民的消费信贷市场营销缺乏现代化的手段和相应的硬件设施,主观上其能动性及服务意识也不够。另外,在个人征信系统还未建立的前提下,对农户消费信贷信息档案缺乏科学有效管理,信息共享性差,金融机构发放消费信贷成本高,贷前和贷后风险难控制。

(四)农村金融体系存在制度缺陷

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上主要的机构主体分别是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由于资金来源受限,业务范围狭窄,目前基本是功能单一的“粮食银行”。农业银行一直定位为商业银行,追求风险控制下的盈利最大化,为应对竞争,也会削弱交易成本较高的农村金融业务。信用合作社自身包袱沉重,投入农村经济的增量资金有限,同时为消化包袱商业化经营的倾向明显。因此,目前正规农村金融在支持农民增收,扩大农民消费需求方面作用有限。农民消费借贷和用于家庭经营的生产性借贷大部分通过民间借贷满足。但民间借贷的主要是亲情借贷,范围有限,且大都处于地下状态或被取缔地位,受政策限制较大,同时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2009年5月,江西省推出了“家电下乡”农户消费贷款

业务,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8月底,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家电下乡消费贷款875户、金额652万元。这一帮助农民解决家电消费困难,激活农村消费市场的新思路、新做法,被商务部称为全国农村消费信贷的创举,极大地转变了农民传统的消费观念,扩大了农村消费需求。

三、金融支持扩大农村消费的制约因素(一)农村消费领域的金融资金供给严重不足近年来,金融服务县域经济特别是“三农”的效率在弱化,农村居民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非常少,尤其是邮政储蓄已经成为农村资金外逃的“抽水机”,农村金融机构只存不贷的机制是造成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需求不旺的重要原因。虽然中国人民银行以对农村金融机构再贷款方式将部分资金又返还给了农村领域,但这种再贷款规模十分有限,远远不能补偿农村资金的流失。2009年一季度末,江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储蓄余额2987元,而人均农业贷款余额只有1897元,只占人均储的63.5%,农村居民收入通过储蓄大部分流入城市,流入农村的资金大部分又进入生产领域,真正进入农村居民消费领域的资金却很少。2009年12月末,江西省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为509.58亿元,占农户贷款的90.93%,而作为消费性融资方式的农户消费贷款只占农户贷款比重的

9.07%。

(二)农村消费市场的金融产品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农村金融产品与农村消费市场实际相脱节,主要

JRYJJ

67

金融与经济2010.05

实际需求,大力开办农民生产经营性贷款。为此,一要支持农民根据市场需求,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大棚蔬菜、特色种植以及专业养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二要支持农民根据自身特长发展家庭非农经济。三要支持农民进行科技知识培训和学习专业技能,提高自身人力资本。四要支持农民外出打工和搞个体经营。目前农民相当一部分收入来自打工收入,但外出寻找工作开始需要一部分资金,金融机构可以有针对性地发放一部分贷款。

(四)积极开展农村消费贷款,提高农民消费倾向消费信贷是扩大有效需求、培育消费热点、活跃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农村应大力推广以下几种消费信贷业务:(1)住房消费信贷。农民对建造住房的信贷需求最为强烈,但农民住房消费信贷和城市住房消费信贷明显不同,房产的流动性很差,房产抵押无法变现,同时收入不固定。但一般申请金额不大,风险较小。央行、银监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此类业务。(2)农用车辆机械消费信贷。主要包括农民生活和生产使用的农用车机械等。这实际上属于经营性的资本投入,由于金额较大,往往无力完全通过自身积累购买,这类消费贷款也有很大的市场潜力。(3)综合性消费贷款,即可以用于多种消费用途的贷款,如家庭耐用消费品、子女上学、婚丧嫁娶、医疗等,由于综合性强,这种贷款更容易得到农民认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消费贷款,缓解农民流动性约束,从而提高农民的消费倾向。

(五)积极支持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小城镇建设对加快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扩大农民消费需求有着不容忽视和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伴随着小城镇建设,农村人口居住更趋集中,农村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合理,由此农村消费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对此金融机构应积极予以支持,特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业银行应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信贷投向。同时农村金融机构应该按照职能定位,和财政资金配套,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电网、有线电视、自来水、农村道路等方面的建设,将城市供水、供电、电信、道路建设、广播电视等公共事务职能延伸到农村。此外城市商业银行也应积极支持城市大型商业企业在农村开办连锁超市等商业网点,以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便利农民消费。

四、金融支持扩大农村消费的政策建议

(一)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农村金融多元化主体,拓宽农村消费市场的资金来源

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造成了农村金融资金供给的瓶颈。因此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首先要放宽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以培育农村金融多元化主体,完善农村市场的资金供给机制。应鼓励国有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向农村地区延伸,改变当前商业银行撤并农村分支机构的局面,同时扩大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为此,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可以实行城乡差别化利率政策,允许农村市场利率高于城市一定幅度,以弥补农村金融运营过程中高于城市的成本损失,减少农村资金向城市的净流出。同时,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增强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功能。此外,还可以考虑鼓励外资银行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具体操作上可以先从相对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市场开始,在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到不发达地区。基于我国农村民间金融较为活跃,在逐步规范的前提下,应该尽快赋予民间金融合法地位,合理引导,规范经营,使其成为农村消费市场中另外的资金来源。

(二)针对农村和农户的需求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需求不同于城市,必须根据其特点,创新产品,改善服务。应借鉴民间信用的一些好的做法。农村金融一般以县乡为范围,具有社区银行的特点,信息相对透明和公开,违约赖债的成本较高,因此,应简化手续,针对部分资信记录良好的农户和企业适当发放信用贷款。同时贷款的期限和金额应根据用途及还款来源更具灵活性,对于具有资本性支出特点的贷款期限应该更长一点,金额也应更大一点,不宜做一刀切的规定。在贷款方式上,根据农村社区的特点,可以更多考虑多户联保。对于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应根据其特点,关注其现金流以及其产品、客户情况,在信用产品上可积极引入可循环使用信用;在方式上可以要求管理层个人保证,而不应强求抵押。支持的重点应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在金融服务上应该作到高效透明,灵活简便。并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减少由于“不知”而导致的“不为”。

(三)大力开展农民生产经营性贷款,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农业银行等一些商业银行开办有个体生产经营贷款,要借鉴这种贷款,针对农民家庭经营的特点和

68

JRYJJ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m3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