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

更新时间:2023-09-24 05:54: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

1、概述

X射线——探测物质组成金和原子结构

常用目的:原子排列及其关系、所含化合物(物相)及其百分比、纳米材料性质

2、X射线的产生及其性质

2.1 X射线的性质

性质:电磁波,波长短,能量大,(λmin=12.4/V)对细胞有杀伤力 2.2 X射线的产生

产生:高压电→高速电子→金属靶→X射线

原理:高速电子受阻,能量转换,1%能量转为X射线,其余转为热量。 2.3、X射线谱

特征X射线:KαKβKγ,LαLβLγ等的激发与辐射

莫塞莱定律:1/λ=K2(Z-S)2 (K、S常数)——λ与Z的关系 2.4、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子被振荡电场加速 X射线的透射(λ短,穿过) X射线的吸收(λ长,吸收):热耗+效应(效应种类根据入射源决定) 光电效应(入射光子→激发出光电子)

荧光效应(高能X射线光子→外层电子填内层低能空穴→释放能量→次生特征X射线)

俄歇效应(高能X射线光子→外层电子填内层低能空穴→释放能量→转移到另一外层电子→发射出电子(俄歇电子))

X射线的吸收规律:线吸收系数I=I0e-μmpx

质量吸收系数=∑各质量吸收系数×其质量分数 μm=∑μmiωi

X射线的散射:

相干散射(汤姆逊散射)(光子电子弹性碰撞,散射线波长=入射线波长,有确定的相位关系) 非相干散射(康普顿散射)(光子电子非弹性碰撞)

3、X射线的衍射原理

3.1 晶体点阵与晶面间距 晶面指数(hkl),晶面间距(有d1,d2……dk) 3.2 X射线衍射的方向——布拉格方程

单层散射:入射角=散射角——晶面反射,散射波干涉加强

相邻双层散射:满足散射波干涉加强:光程差2dsinθ=nλ(n=1,2,3……) 布拉格方程应用: 已知 波长λ 面间距d 波长λ 测量 衍射角θ 衍射角θ — 求 面间距d 波长λ 试样元素组成 类型 X射线衍射学(晶体结构分析) X射线光谱学 电子探针 晶胞大小不同,衍射线束的方向不同。研究衍射线束的方向,可以确定晶胞的形状大小。 单晶体衍射图像:几个点 多晶体衍射图像:几个同心圆 非晶体衍射图像:一个点 3.3 X射线衍射的强度

原子位置、种类→衍射线束的强度 晶体形状大小→衍射线束的方向、形状大小

1

I0(初始)→Ip(电子)→Ia(原子)→I(晶胞)——f散射因子的引入 结构振幅计算 简单点阵 体心点阵 面心点阵 衍射面指数平方和之比 1:2:3:4:5…… 2:4:6:8:10…… 3:4:8:11:12…… 可能出现衍射晶面 任何晶面 指数和(h+k+l)为偶数 指数和为全奇或全偶 粉末多晶体的衍射强度影响因子:结构因子、角因子、多重性因子、吸收因子、温度因子

4、X射线衍射方法

根据2dsinθ=nλ:劳厄法(λ连续,变化;θ不变)、转晶法、粉晶法(λ不变;θ变)

粉末多晶法(衍射成像:反射圆锥)——德拜相机法(4θ=2L/R,2L为底片弧形线对的距离) X射线衍射方法:德拜照相法、X射线衍射仪法

X射线衍射工作原理:X射线管→单色X射线→片状试样→产生衍射线光子→辐射探测器接收→检测电路放大→显示或记录数据和谱线

衍射图谱:条件要写清楚(物质、金属靶、衍射线类型、电压、钨丝电流等) 样品制备:无择优取向、无颗粒感、用量1-2g(干燥、在空气中稳定) 样品制备:粉末/块状/特殊样品制备

5、X射线物相分析

组成:1、材料的组成元素(成分分析)及含量2、物相(物相/结构分析) X射线物相分析:定性→定量

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原理:将实验结果与数据库中谱图比对 1、晶体物质:以晶体结构为基础,比较晶体衍射花样来分析。

2、多种物质:衍射花样相互独立,但有机械叠加,剥离重叠花样,分析标定,鉴定各自物相。

X射线物相定分析的步骤:计算d值;计算相对强度;查卡片(图谱直接对比法、数据对比法、计算机自动检索鉴定法) 多相物质的分析:

特点:衍射图谱叠加,各自衍射图谱却是相互独立。

鉴定法:衍射强度归一法(数值可能没那么准确,考虑强度被吸收)、鉴定第一相、妥善处理余下数据 物相分析注意的问题:

1)d值重要(比相对强度更准确,因为强度有吸收的考虑),误差范围±1%~2% 2)低角度的数据比高角度的数据重要,特别是20°~60°的线 3)强线比弱线重要(特别是低角区强线)

4)部分线缺失(测量角度范围小、含量低、样品择优取向、仪器不灵敏) 5)重视特征线(熟悉一些物相特征线,混合物相好判断) 6)重叠线的处理(衍射重叠,分峰处理)

7)同一物相对应几种标准衍射数据(由于测试条件或是试样不同,与标准数据差异大,总结差异和特点,再与标准数据核对)

8)注意鉴定结果的合理性(了解物品本身来源产地等,物相存在的物理性质,进行多方面鉴定)

6、X射线物相定量分析

物相定量分析原理:X射线强度→物相含量(两者不一定成线性正比关系,精度要求高) X射线物相定量分析:理论基础——物相衍射强度与该物相参加衍射的体积成正比

Ij?CKj

Vj2μ (C是常数,K是强度因子,

1强度因子,μ??μm???Wj(μm)) 2μj?12

衍射强度与其含量关系(这两者无线性关系)的普适公式:

Ij?CKjVj2??Wj(μm)jj?1或Ij?CKjWj2??Wj(μm)jj?1

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K值法(基体冲洗法)、绝热法、直接对比法、无标样法等

基体效应(基体吸收效应):由于基体吸收引起Ia与其含量Xa不呈线性的现象称为基体效应。 6.1内标法: 实验步骤:

(1)测定定标曲线:配置一系列(3个以上)待测相A相(含量已知,数量不同),向每个试样掺入定量一样的内标物质S,混合均匀制成二元试样。测同一衍射峰,衍射强度IA和IS,绘制IA/IS~WA曲线。 (2)制备复合试样:向待测试样中掺入与定标曲线中比例相同的内标物质S,混合均匀。 (3)测量复合试样:所选的衍射峰及实验条件与定标曲线时完全相同,测衍射强度IA和IS (4)计算含量:由复合试样的IA/IS在定标曲线上查出待测相A的含量WA。 缺点:需要做定标曲线,操作麻烦。 6.2K值法: 实验步骤:

(1)测定Ksj值(只有两相):制备一个待测相(j相)和内标物质(s相)重量为1:1的两项复合试样,测出衍射强度Ij和Is0,计算Ks?Ij/Is

(2)制备待测相的复合试样:向待测试样中掺入与测Ksj时相同的内标物质(质量不限),混合均匀。 (3)测量待测相的复合试样:所选的衍射峰及实验条件与测Ks时完全相同。

(4)计算待测相的含量:测出复合试样的衍射强度Ij和Is,s相的掺入量ws,有公式得Wj'?j0j00IjWs·j和IsKsWj?Wj'1-Ws

优点:K值法的比例常数K与内标物质含量无关,无需测绘定标曲线,K值为常数且精确。 缺点:不能用于块状试样。

K值法与内标法的主要区别:K值法的比例常数K与内标物质含量无关,而内标法与内标物质含量有关。

6.3绝热法 实验步骤:

(1)确定各待测相Ks值。

(2)测量各待测相选测衍射峰的积分强度Ii。 所选的衍射峰及实验条件与测Ks时完全相同。 (3)按绝热法公式计算各待测相的含量Wi。

jjWi?IiIK?iii?1Kjijn

3

优点:不加内标物质,无需测绘定标曲线;没有额外谱线或重叠;不降低检测灵敏度;适用于块状或粉末试样;用一个试样一次测量可分析全部物相含量。

缺点:试样不能含有非晶体物质,不能含有未鉴定相;必须测定出所有待测相Ksj值,才能计算各待测相的含量。

6.5外标法(只适合含两项物质的系统)

(1)设试样中两相的质量吸收系数分别为μm1和μm2,两相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X1和X2,那么,该试样的质量吸收系数可写作:m=μm1X1+μm2X2

(2)两相系统中只要已知各相的质量吸收系数,在实验测试条件严格一致的情况下,分别测试得某相的一衍射线强度及对应的该纯相相同衍射线强度,即可获得待测试样中该相的含量。 6 .6 物相定量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标样的选择:

①具有良好稳定性。②在常用K辐射(CuK。、FeK。、CoK。等)下,不产生K系荧光。③衍射峰较少且不与其他物相衍射蜂重叠或受其干扰。 ④衍射强度较强,且无内应力。 ⑤吸收系数与被测物相的吸收系数尽量接近。 ⑥加入量要适当。(一般1g试样小含0.1一0.3g的内标样即可。要混匀试样和标样。) (2) 常用的标准物质:α-Al2O3、ZnO、TiO2 (金红石)、Cr2O3、NiO、 α-Si2O2 、CaF2、KCl、NaCl、Fe2O3、MgO等。 (3)实验条件的选择:

①辐射强度:尽可能大,在x射线管功率许可的条件下,尽量选择较大的管压和管流。 ②狭缝选择:选较大的发散狭缝和接收狭缝。

③强度测量:一般应测量扣除背底后的衍射峰的净积分强度。 ④衍射峰的选:只需选一个衍射峰。不重叠,且靠近的强峰。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m0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