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18

更新时间:2024-05-15 14: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课时18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讲述故事,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识记生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做错事知错就改,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 “又~又~”式词语。

(1) 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2)进行说话训练。

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三、细学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们看小猴子这一路多开心呀!看,他到了玉米地!

他在做什么?

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用第一自然段的方法理解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画出动词: “摘、捧、抱、扔、追”。

1. 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2.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ls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