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断物

更新时间:2024-03-16 06: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识人断物

治理之道,就是善于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也就是使人人各得所宜,而都能各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识别人才,考核才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因此,在很早年间,古人就提出:为治以知人为先。即治理国家以了解、识别人为最首要的事情。可以说,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知之。这很富有哲理的良言告诉世人,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没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所以,得人之道,在于识人。而识人之前,重在观人。观人重在言与行,识人重在德与能,不细观则不能明识,不明识则不能善用。只有知人才能善任,因为对一个人了解得越深刻,便用起来就越 得当。历来人们都认为,帝王之德,莫大于知人。也就是说,帝王的作用,没有比识人更重要的了。如果一个国君,有贤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这是一个国家三种不祥之兆的表现。所以,作为一个明君,最大的隐患就在于不能知道和识别人才。若不能识人,势必不能用人。一旦知道和识别到人才,又不及时地推荐和提拔 使用,则为失才的表现;同样,一旦了解和识别的人既缺德又缺才,而又不及时地从其现任的位置上撤职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罢免,继续将其留用,这必然是国家之祸,使人民受害,后患将是无穷的。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对识人的重要性都看得非常清楚,他们产生了极为相近的一种共识:要想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完善,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总之,国家兴亡,

务在得人、用人。得其人任用之则存,失其人未任用则亡。何世无才,患在不识。

知人善用,择贤而任。要做到知人善用,所谓知人,就是考察选准人才;所谓善用,就是正确地使用人才。要做到择贤而任,所谓择贤,就是要选择那些德、才、能 三才兼备的善良者;所谓而任,就是将具有德、才、能三才兼备的善良者任用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去,发挥他们应有的智慧与才能。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品德如何、能力如何及其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呢?

其实,标准很多,方法也很多。在此,笔者提出一个全面衡量人才的10项标准,以供明君参考:一、品德;二、能力;三、学识;四、交际;五、目的:六、行为;七、志向;八、专长;九、发展;十、成就。(补充:器量)

举凡对那些品德高尚、能力突出、学识渊博、交际广泛、目的纯正、行为端庄、志向远大、专长精熟、发展全面、成就卓越的人来讲,我们可认定他为上上之才;而对那此品德恶劣、能力平平、学识粗浅、交际凡泛、目的不纯、行为不端、志向渺小、专长全无、发展没有、成就归零的人来讲,我们可认定他为下流之徒;再对那些具备10项标准中一两条或三四条的人来讲,我们可认定他为平庸之辈,或是一般性人才,对那些已具备10项标准中五六项或七八项的人来讲,我们可认定他为中才,或确定其为上等人才。衡量一个人的全面

并定义一个人才的水准,是应有所变动的,因为人本身是无时无刻都在变化与发展之中的,坏的人也可能变好,好的人也可能变坏。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用客观真实的眼光审视人,用全面公正的眼光定义人。观人要由表及里、注重表里如一,识人贵新不贵陈,用人须鉴古察今。以史为镜,明兴衰;以经为镜,通事理;以人为镜,知得失。

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是一个人才和贤良,其方法举不胜举。下面,笔者就庄子和诸葛亮提出的一些观人、识人、用人的方法,再结合本人对观人、识人、用人总结出的一些浅显方法与见识,提出观人、识人、用人26法。特陈述如下,以供圣明的领导参考。 1、近使之而观其敬

他是否尊敬,将其安排到自己身边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得知所谓“近使之而观其敬”,就是指将所要识别的对象安排到自己身边工作,因为天天在一起相见容易相 熟,久而久之就会没有拘束,这样就便于考察他的恭敬行为如何。也就是观察他(这个人)在与人相交往的过程中是如何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

古人云:“行己莫如恭,自责莫如厚。”即为人处世一定要恭敬,要求自己一定要严格。当然,“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怯,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如果一个人不知礼节,虽然态度恭敬,却不免劳顿;虽然行为谨慎,却不免胆怯;虽然性情勇敢,却不免莽撞;虽然性格直率,却不免急切。这些是对一个人在待人处世的态度、

行为、性情及性格上的要求。那么,一个人在做人及为人上,如果能做到谦虚谨慎,人们就会心悦诚服;做到诚恳老实,事情就每每成功。 “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察其德。”做事谨慎,就能使自己的志向更坚定;说话谨慎,就能使自己的德行更崇高。说明人应该言行谨慎,不乱说乱动。如果在自己身边工作的人因相处比较熟了,而放松对自身的谨慎,这是会出问题的。如同在平坦道路上行走的人放纵自己而脚下不留意,这样走快了就会摔跤;在艰险的道路 上行走的人有所戒备而出脚很小心,因此走得很慢,反而跌不了跟头。这就指出了越是平易的地方,越是要谨慎。同理,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员越要谨慎。

常言道,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尤其在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应该自律、自重、自爱、自尊、自励、自强,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形象,不做有损身份的事,这样才能经受住近使之而观其敬的考验。

2、远使之而观其忠

他是否忠诚,将其指派到远方工作一段时期后,就会从一些事实和侧面的反映中得以验证。所谓“远使之而观其忠”,就是指将所要识别的对象指派到远方去工作,因为相距很远而不能在一起,所以一个人在远方是办理正务还是胡作非为,就能够从其具体工作表现及侧面反映上了解到他是否真的忠诚。这样的做法就是要考察他的忠诚度如何。也就是通过他在任职期间内的一些具体表现和侧面反映中观

察出一个人的本质好坏,究竟是忠与不忠,乃至于是一般性的忠诚抑或是绝对忠诚。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远使之而观其忠”这样的必要。因为在一些人看来,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工作,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 要什么,甚至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顾,目中无法,搞钱权交易、钱钱交易、权力交易、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吃喝玩乐,真可谓“五毒俱全”。在远离国家中央政府(或公司总部)的地方工作,上级难管到,群众(或员工)管不了,这样就给一些心存私欲的人提供了可以胡作非为的可能和机会。 为什么在远离领导的地方工作,有的人就干得很出色,有的人就干得很糟呢?关键就在于是否忠诚。心存歪念的人总是当着领导的面前拼命干,领导不在时就不干;领导在场时总是规规矩矩,领导不在时就为所欲为。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更多的人是领导在场与不在场都是一样工作,尤其是领导不在场时,工作照样干得很出色。 3、烦使之而观其能

他是否有吃力,将复杂的局面和频繁的事务交由其处理和完成,就会检验出真实的能力。所谓“烦使之而观其能”,即指在情况复杂时派他去工作,或是频繁地交给 他一些工作并要求他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从而考察他完成的过程和结果怎样,由此可看出他的能力如何。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有高有低,但在一般情况下是难以区分出来的。只有通过派给他(她)很多的事务和在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

力。也使贤才不致 埋没成为废人。如他重用的孙盛敏,才勇过人,议论刚直,三知庆州,人服其能,曾与狄青共率兵破平依智高。而腾达道这人有文武全才,曾被贬低,范仲淹素重其 人而重用之。事实也证明,范仲淹善于知贤才,他任边帅期间因用的气节中人,边城无虞,西夏不敢入侵;而经他荐拔的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

气节中人必然赏识气节中人。范仲淹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说明。一个人在危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果敢坚毅地堆护国家〔或是公司〕的利益、人民〔或是员工〕的利 益,并能够把事态控制在最有利的一面上,既保护了国家(或是公司)又抑制了事态的恶性发展,这其中必然充分体现了他的气节和能力。那么,这样的人才就是被重用的对象。

8、醉之以酒而观其态

他是否有德,用酒将其灌醉,就会在其是否有失态的言语和举止中得到证实。“醉之以酒而观其态”,就是把要考察的人用酒灌醉来了解其变化的形态,从而如其修善的程度。酒本来就是使人狂放不羁之物,请人喝酒,又要苛求人不要酒后失态,就太难了。所以,有不少人认为,醉之以酒而观其德,此法甚好。人虽有德,醉后则不能自持,此亦白璧之瑕也。这就是说,酒醉后可以看出其德行,人虽有德行,酒醉后往往不能自我控制,这也是白玉之微瑕也。意思是指通过观察人的行动来识别人。

一个人在醒时“有德”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一个人在醉后就“无德”了这也是不可以原谅的。“酒后有德”与“酒后无德”的差别就在于一个人对自身控制能力修炼的程度如何。一个修炼有素的人在任何场合及任何条件下都会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而对于一个平时懒散、随欲而为、无心修炼的人来说,往往会在酒醉后更加放肆和大胆,甚至干出的丑恶行为连他自己在酒醒后都不敢相信。

同样是酒,伟人会喝得精彩,蠢人会喝得愚笨;大诗人会喝得豪气冲天,小混混会喝得东例西歪;英雄会喝得胆力过人,懦夫会喝得意志颓废;聪明人会喝得友情长存,“傻瓜”则会喝得无亲无友。 “酒后做傻事!”就是说给那些曾经在酒醉后做出了很多让大家非常气愤的事而他却似乎完全不自知的人的。

喜时喝酒是助兴,悲时喝酒是浇愁。多数人在不悲也不喜时喝酒,没别的什么原因,就是嗜好。少许饮酒能助益,过量饮酒会误事。酒是人在工作和交际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如运用恰当则会一帆风顺,如运用错误也可能会变成“毒药”而造成悔之晚矣的严重后果。 同样喝酒,一定要喝出一些意义来。感情酒、庆功酒、礼仪酒、进步酒、婚宴酒、送行酒等可以去喝,但也要适量;而寂寞酒、无聊酒、空虚酒、伤感酒、堕落酒则最好是以不去和不喝为好。 9、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他是否好色,将共放在男女杂处的环境里,就会检验出来。“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就是将考察对象放在男女杂处的环境里,看他是

否好色。色这里专指漂亮的女 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陷入“温柔乡”而不能自拔,就会造成于国于公于家于身都不利。声色犬马,皆人之欲,声则为首。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悦耳的声音不仅对心理,而且对生理都会带来益处。这个道理可以说是老少皆知。但历史上的唐明皇、陈后主却“因声误国”,最后落得个“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 下场。究其原因,是他们过分沉溺于女色的靡靡之音中,从而不理国事的结果。

常言通:英雄难过美人关。人生中总会要经过几道关,什么金钱关、权力关等,而美色关就是其中的代表。能否过好这些关,就看一个人的素质如何及品性如何。品德高尚的人,索质较好的人,一般来说都能过好金钱关、权力关和美色关等;但也有一些意志薄弱的人,思想素质较差的人,一般来说是难过这些关的。我们不反对男女之间的正常来往和正常相处,同时,我们也反对那种只要把男女放在一起就视其为关系不正常的偏见。

关于欲念上的事,一个人绝对不要跌入其中,否则,一味贪图享乐,便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不能自拔。一个人应该有自制能力,抗拒欲念的诱惑。

男女之间的正常关系是有一定界限的,一旦超过了正常的界限就是不正常的关系。如有妇之夫、有夫之妇的男女,出现了第三者插足,出现丁婚外情、外遇等现象就是不正常的关系。尤其那些好色之徒、色狼或卖淫嫖娼者,更是思想品德败坏的人。如果把这样的人将

其男女杂之以处,就一下子可看出他好色的本性。对于那些思 想品德好的人来说,把他们放到这样的环境中,他所反映出来的是能够很恰当地和谐地处理好男女之间的正常关系,他们绝不会因“好色”而自毁前程、重重地摔一跤的。所以,识人,采取“杂之以处而观其色”是为上策。

10、促脸交谈而观其心

他是否诚心,在最近的距离内进行谈心,也会从其言语和举止的表露中反映出很多真实而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促膝交谈而观其心”,是指把要考察的人放在最近的距离内进行谈话,从而从对方的言谈中、眼睛里、表情上、动作等方面来观察出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所在。促膝谈心,大多是体现在情人之间,或是用在感情极为密切的人身上。听其言,观其行,是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谈和举上中看出其内心世界的。说假话的人,他再做一些掩饰,在最近的距离内也是可以看出一些“破绽”来的。而讲真话的人,也可以通过该话内容中的各个方面反映出他的才智,从其表象的举止中,观察出他内心的虔诚度。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观察出其缺点和不足。

常言道:言为心声。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多多少少总会反映出其内心的一些活动。如:他(她)向往的是什么,他(她)需要的是什么,他(她)追求的是什么, 他(她)喜欢的是什么,他(她)爱好的是什么,他(她)注意的是什么,他(她)学习的是什么,他

(她)联络的是什么,他〔她〕评价的是什么,他(她)议论 的是什么,他(她)倾向的是什么,他(她)述说的是什么等。这些通过语言上的表述都可以准确地反映出他(她)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和用途。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假话和谎言。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发现并识破其内心中的阴谋诡计,那就可能被说假话和谎言的人所欺骗。轻则使我们损失钱财,重就会让我们蒙受冤屈,从而失去最珍贵的友情和爱情。

人心难测,不可不防。我们听到和看到过有太多的人曾经被欺骗的故事发生,甚至在你的身上就发生过被人不止一次地欺骗过的事实。难道,我们就甘心情愿再被那些心怀叵测的人所欺骗吗?我想,你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绝对不需要再欺骗了!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与生活中,你可能还会遭到那些“坏人”的不止一次的欺骗。 究其原因,是你需要掌握一种识别这种人的方法。“促膝交谈而观其心”,是可以帮助困惑的你累积许多经验,从而识破假话和谎言的。 牢记住:我们千万不要再被一些甜言蜜语或表象繁荣的假象所迷感了。睁开你的“火眼金睛”吧,把那些具有阴谋诡计的“骗子”识破,就让他们的“骗术”无所用途吧。 11、观其好恶而知短长

他的长处和短处都在那些方面,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来了解其爱好和厌恶、就会发现其优劣。“观其好恶而知短长”,是指

根据一个人的习惯行为来判断和考 察他的特长及短处。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与爱好。人们总是在选择自己新的行为方向,或始终保持一个如一的行为习惯与行为定势。通过观察一个人在生活中的一些选择,就可以发现他(她)的喜好与厌恶。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有取有舍。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自己很喜欢或比较喜欢的事物来进行操作和把 玩。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表现,他们可能是物品或人物,也可能是某种行为成习惯(比如有的人就特别喜欢清洁,甚至达到了洁癖的程度)。玩物会丧志,赌博变 质,抽烟、喝酒伤身;爱学习会使人进步,爱工作会便人勤奋,爱思考会使人有成,爱他人会使人有情,爱江山会使人有感等,不一而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与爱好:有的喜欢经商赚钱,有的喜欢从政当官,有的(还是大多数)喜好抽烟、喝酒,有的爱好下棋、打牌,有的喜欢上网、聊天,有的喜 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写作、思考,有的喜欢看球、参赛,有的喜欢远行、旅游等。人类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喜欢与爱好。当然,事物的发展 总是两方面的,人类的习惯与爱好也是同样,当人们有喜好一面的时候,也会有他厌恶的一面。比如,有的人就是不愿意学习,有的人就是讨厌工作,有的人就是憎 恨赌博,有的人就是害怕锻炼等,人在厌恶的方面也是很多很多的。我们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喜好与厌恶,也就可以从中判断出他的专长、优点,同时可以看出他的短 处及缺点。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自然显本性嘛。“观其好恶而知短

长”,实际上就是根据人的习惯行为、嗜好特点来判断一个人的真正专长及短处。

喜欢与爱好是有其程度区分的。喜欢与爱好,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一个人的嗜好。那么,可以说,没有什么别的比嗜好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了。嗜好,不必考虑别人 的眼色,不受他人或法津的制约,他完全是出于自愿的。所以,也就最能暴露出一个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了。嗜好的范围几乎完全是自我的孤独领城,它是不能强加于 人的,由此也就可以证明嗜好是人的潜意识的最好流露。

玩物与嗜好所告诉你的,可以说是这个人的一切。从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嗜好中,可以发现和总结出其中的一些奥妙,井能得出一些结论。一个出色的人类学家 (或是上等人才),每到一地,就可以立刻发现当地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行为取向与行为类型,由此,他就可以得出一些令人拍案称奇的结论。实际上,为人们所称 道的福尔摩斯,就是一个训练有素的人类学家。 12、观其交游而知贤肖

他是否贤良,通过观察和了解其结交的都是哪类朋友,就可以断定其是好人或坏人了。古人云:“审其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这 就是说,看看他所喜爱的和厌恶的,他的长处和短处也就可以知道了;观察他交往的朋友,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也就可以判断了。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的行为相当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如此。人与人之间总是有这样一种情况,情绪、兴趣、爱好、性格相互融洽者常常结为朋友。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多数是因为志趣相投,井且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有的人是为了一个相同的事业走在一起的,他们有着一个共同创业进步的伟大目标;而有的人纯粹是为了吃喝玩乐而走在一起的,他们有的只是在一起赌博、胡闹的随意性,而最可憎的应该是那些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走在一起的,他们内外勾结、狠狈为 奸。正是根据不同人所交结的朋友不同,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一点来认识所考察的人是贤才,还是不肖的坏人。

知人看交结,识人看处事。人们常说,知人难,知人心更难。只要看其交友,知人也就不难。人都是有朋友的,要想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一看他结交的、经常在一起的朋友都是什么样的人,自然就会明白他的人品是好还是不好。鱼交鱼、虾交虾,蛤蟆找的是蛙亲家。赌博的人周围都是赌徒,好色的人喜欢和女人打交道,搬弄是非的人经常与长嘴舌在一起,忠厚老实的人一定不会和诡计多端的人交结。 所以,欲知其人,不必费劲明察暗访,弄清他与谁交往也就够了。

13、观其穿截而知雅俗

他是否高雅,通过观察其穿戴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否适宜其自身的素质,就可以判断和确定了。“观其穿戴而知雅俗”,是指

通过其所要考察对象的穿着打扮来判定他(她)是雅或俗。人的穿戴主要是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气质、修养、风度,同时也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身份、富有或贫困。当然, 穿戴中反映出的雅俗并不是单靠其钱多钱少就可以判定的。殊不知,穿金戴银、满身名牌的人就一定是“雅”的人,而穿着简朴、没有装饰的人就一定是“俗”的 人,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人的雅俗绝对不是以衣饰的贵重与否就可以轻易判定的。满身名牌的人,可能会俗不可耐;而穿戴简朴的人,可能是学识丰富、素养极高的人。“莫以两眼看花俏,而要真心待学问。”

常言道:佛靠金装,人靠衣裳。这说明衣着穿戴对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一些重要的场合就更强调一个人的穿戴的重要性。如:参加朋友的婚礼或宴会、参与国际商贸的谈判、代表公司参加重要的会议并讲话、出席亲朋好友的送殡和葬礼等,都需要我们极其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穿戴。在平时应该穿什么,一般没育太多的要求,而在参加或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就有着很多的严格要求和注意事项。如果在非常特殊的场合穿戴错误,不仅会使自己陷入尴尬、丢失身份,同时还会遭受别人的极度蔑视、愤慨和不满,这样造成的严重后果可能是轻则失去朋友、丢己脸面,重则会使谈判失败、名誉扫地. 穿衣截帽,各好一套。中国民间的这一说法充分体现了人在穿戴上的区分。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从而形成了地域和民俗上的巨大差别。从民族的服饰上就可以看出各个民族的文化和本质。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服饰基本上有着属于自己本民族的传统

和特色;而对占中国人口总数最多的汉人来说,穿戴并没有太多的要求和特点。随着国际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世界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民交往越来越多,交际范围不断扩大,那么,对我们穿戴上的要求也几乎越来越倾 向于一致了。比如,参加重要的场合,一般都是西装革履;而外出旅游,则比较随意休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lj8.html

微信扫码分享

《识人断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