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15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更新时间:2024-04-23 04: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IS—LM模型讨论收入决定的三点不足:

第一,没有分析劳动市场,不知道两市场均衡时的收入是否是充分就业收入; 第二,没有说明一般价格水平对总支出与均衡收入的影响; 第三,没有分析总供给变动对收入的影响。 2.本章讨论的主要内容

本章引进一般价格水平与劳动市场,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与劳动市场三市场中,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研究一般价格水平和收入的决定:

先考察总需求,然后考察总供给,最后将总需求和总供给联系起来,构建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一般价格水平和收入的决定。

3.名义变量值和实际变量值的区别

在没有引入价格水平之前,所有变量都可以看成是实际变量。一旦引进价格水平,变量就有名义变量值和实际变量值之区分。实际变量值=

名义变量值一般价格水平。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含义

1.总需求定义:总需求(AD)是指在每一一般价格水平上对一国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

(X?M)2.总需求构成:总需求由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组成:AD?C?I?G?。

3.关于总需求的假定

(1)单市场中的均衡收入与两市场中的均衡收入都可以叫做总需求。因为收入均衡的条件是收入=总需求,因此,均衡收入≡AD。

(2)由于对收入决定的研究已进入到三市场之中,为了思路的连贯起见,在以后的分析中,假定两市场中的均衡收入,即IS曲线与LM曲线交点所对应的收入,叫做总需求。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1.一般价格水平影响总需求的机制:财富效应与利率效应 (1)财富效应(庇古效应)

财富效应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会影响财富的实际价值,进而影响消费,最终影响总需求:

P↓→财富的实际价值↑→人们不急于增加储蓄→C↑→总需求↑

(2)利率效应

利率效应是指价格水平的变动会影响实际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与投资,最终影响总需求:

P??

M0P??r??I??Yd?

1

2.总需求模型

假定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只产生利率效应,没有财富效应,则总需求模型可以构造如下:

?I(r)?S(Y)? ?M0?L1(Y)?L2(r)??P3.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如图6-1所示。

图6-1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在图6-1中,设初始的价格水平为P1时,LM1曲线与IS曲线交点E1点所对应的收入为Y1,Y1实际上就是与价格水平P1相对应的总需求,这样,(P1,AD1)便构成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即图6-1中D1点。现在,令价格水平下降到P2。价格水平的下降,意味着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导致LM曲线向右平移到LM2,并与IS曲线相交于E2点,使总需求增加到D2,(P1,AD2)构成总需求曲线上的另一点,即图6-1中的D2点。假定总需求曲线是线性的,连接D1、D2两点就可以得到一条总需求曲线。

三、总需求曲线的特征与移动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

(1)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总需求量减少(价格变动的利率效应——右移LM曲线)。

(2)价格总水平上升时,资产的实际价值下降,人们实际拥有的财富减少,为了保持一定量的财富,人们必然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价格变动的财富效应——右移IS曲线)。

2

(3)价格总水平上升时,居民的名义收入水平增加,居民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从而增加居民的税收负担,减少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右移IS曲线)。

(4)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在汇率不变条件下,使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导致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右移IS曲线)。

通常总是假定消费函数比较稳定,即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不影响消费水平;另外,一般价格水平变动对净出口的影响将在“国际部门”一章中讨论,这里撇开不谈。故价格水平的变动只影响利率与投资,即仅仅移动LM曲线,而不移动IS曲线。

2.总需求的变动或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既然是IS、LM曲线交点所对应的收入,那么,任何移动IS、LM曲线的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总需求的变动,即移动需求曲线。

(1)如果经济处于中间区域,任何移动IS、LM曲线的因素,都将移动总需求曲线: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等注入因素的增加导致的IS曲线的右移、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导致的LM曲线的右移,将右移总需求曲线;而储蓄、税收与进口等漏出因素的增加所导致的IS曲线左移、货币供给量的减少所导致的LM曲线,将左移总需求曲线。

因此,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将增加总需求,右移总需求曲线;紧缩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将减少总需求,左移总需求曲线。

(2)特殊情况下,IS曲线的移动或LM曲线的移动不能移动AD曲线

第一,在凯恩斯区域,LM曲线的移动不能移动AD曲线: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降低利率(因为利率已经降低到最低水平)。由于利率不变,从而投资不变,进而总需求不变;

第二,在古典区域,IS曲线的移动不能移动AD曲线:扩张性财政政策产生了100%的挤出效应,以至于总需求不变。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的含义和一般价格水平影响总供给的过程 1.总供给的定义

总供给是指一国在每一一般价格水平上愿意且能够销售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2.一般价格水平影响总供给的过程或者机制 一般价格水平影响总供给水平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一般价格水平变化影响实际工资水平

在名义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工资与一般价格水平变化负相关,即实际工资?(2)实际工资变动影响实际就业量

实际工资变动会影响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变动。一般说来,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共同决定实际就业量。

(3)就业量的变化引起产量或总供给的变化:就业量增加时,供给量(产量)随之增加。

3

WP。

一般价格水平影响总供给水平的过程可以这样表示: P?二、宏观生产函数:

1.假设社会仅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进行生产

WP?N(Nd,Ns)?Y。

则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Y=AF(N,K)(A表示技术水平)。该函数说明,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就业量和资本存量。

2.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收入决定理论主要限于短期分析。在短期,假定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不变,总产量仅取决于就业量,即总产量是就业量的函数,则有短期宏观生产函数:Y=f(N)。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具有两个基本性质:一是总产量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是总产量的增加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制约,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呈现出递减的增长趋势。因此,如果以横轴表示就业量,纵轴表示总产量,总产量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且凹向横轴的曲线。如图6-2所示。

图6-2 总产量曲线

三、就业量的决定(就业量由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决定) 1.劳动需求函数与劳动需求曲线 (1)劳动需求函数

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原则是MRP=MFC。在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原则变为: VMP=W, 或:MP·P=W,即:MP=

(2)劳动需求曲线

由于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总是确定在实际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这种状态下,因此,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与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重合。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向右下方倾斜,故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也向下方倾斜,从而市场劳动需求曲线也向下方倾斜。如图6-3所示。

WP。因此,劳动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Nd?Nd(WP)。

图6-3 劳动需求曲线

4

2.劳动供给函数与劳动供给曲线 (1)假定:

第一,人在一天中所能自由支配的时间(24小时-生理活动所必需的时间)总是用于劳动与闲暇两个用途,因此,劳动时间与闲暇时间彼此消长。

第二,闲暇是一种好的商品,其Em?0;劳动本身是沉重、单调和乏味的,具有负的效用,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第三,闲暇的价格或机会成本就是劳动的价格,就是工资率。如果1小时劳动的工资率为10元,则1小时闲暇的价格就是10元:享受1小时闲暇,就放弃了通过劳动可能获得的10元收入。

(2)闲暇的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A.闲暇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闲暇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闲暇价格(工资率)变动以后,调整消费者的收入,使他现在所得到的效用与闲暇价格(工资率)变动以前所得到的效用无差异时(希克斯替代效应),该消费者对闲暇需求量的变动。

闲暇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与闲暇价格负相关:闲暇价格即工资率提高,对闲暇的需求量就减少,从而劳动的供给量就增加。即W↑→闲暇的相对价格↑→闲暇需求量↓→劳动供给量↑。

B.闲暇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闲暇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闲暇价格(工资率)变动引起消费者的收入变动,最终引起该消费者对闲暇需求量的变动。闲暇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与闲暇价格正相关:闲暇价格(工资率)提高,使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对闲暇的需求量增加(闲暇的Em>0),从而对劳动的供给量就减少,即W↑→消费者的收入↑→闲暇需求量↑→劳动供给量↓。

(3)个别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A.闲暇价格效应本身无法说明个别劳动供给曲线到底是向右上方倾斜还是向右下方倾斜,因为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是反方向的。

B.经验数据表明,当工资率很低时,闲暇价格中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劳动供给会随着工资率的提高而增加,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当工资率很高时,收入效应常常大于替代效应,劳动供给将随着工资率的提高而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此,个别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如图6-4所示。

W/P (W/P)00N0N

图6-4 个别劳动供给曲线

5

(4)市场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第一,不同劳动者对临界工资率的具体水平有不同的看法:当一些人认为现行工资率很高,随着工资率的进一步上升,这些人减少劳动供给时,另一些人则认为现行工资率仍然很低,随着工资率的进一步上升,这些人将继续增加劳动供给量。

第二,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自愿失业者会加入到雇佣劳动队伍中来。 因此,市场劳动供给量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 Ns?Ns(如图6-4所示。

WP)。市场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w/P NS 0 图6-5 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N

3.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1)均衡就业量的含义

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相等,即劳动市场出清时的就业量就叫均衡就业量。此时,所有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工作的人都找到了工作,故均衡就业量又叫充分就业量。

??Nd?Ns?W?(2)劳动市场就业量决定模型:?Nd?Nd()

P?W?N?N()ss?P?(3)均衡就业量的决定过程:如图6-6所示。

图6-6 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6

四、货币工资、实际工资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公式:实际工资=

货币工资P;

2.曲线:如图6-7所示。

图6-7 货币工资、实际工资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在图6-7中,货币工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在货币工资曲线既定条件下,实际工资随着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如果价格不变,货币工资增加,即货币工资曲线向右移动,实际工资相应增加。

五、古典(长期)总供给曲线

1.假定:劳动市场完全竞争,货币工资弹性,就业量始终是充分就业量,收入始终是充分就业收入。 2.古典(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在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垂直的供给价格弹性等于零的供给曲线。如图6-8所示。

Ny=f(N)NFNfE0aNfHJGNSNDOyfyO?W????P?1?W????P?0?W????P?2W PPASNP1BP0P2CAP1P0P2B'A'C'W1W0W2OyfyO?W????P?1?W????P?0?W????P?2W P

图6-8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7

在图6-8中,初始的价格水平为P0,初始的货币工资为W0,与实际工资为(

wp)0对应的就业量Nf正好就是均衡就业量,此时的实际收入就是充分就业收入Yf。因此,与价格水平P0对应的总供给为Yf, 显然,A点(P0,Yf)一定是总供给曲线上的一点。

现在价格上升到P1,如果货币工资不变,则实际工资下降到(

wp)1,此时,劳动市场上的供给小

于需求。为了雇佣到足够的劳动量,企业必然提高货币工资直到W1,使实际工资(

w1p1)等于均衡实际

工资(

wp)均衡工资下的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量Nf,与充分就业量对应的收入就是充分就业收入Yf。0。

可见,B点(P1,Yf)也一定是总供给曲线上的一点。

如果价格从P0处下降到P2,货币工资不变,仍然为W0,则实际工资上升到(

wp)2,此时,劳动市

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为了找到工作,工人必然降低货币工资直到W2,使实际工资(

w2p2)等于均衡实

际工资(

wp)0。于是就业量为充分就业量Nf,收入就是充分就业收入Yf。可见,与价格水平P2对应

的总供给也是Yf, C点(P2,Yf)也一定是总供给曲线上的一点。

连接A、B、C三点所形成的一条与表示收入的横轴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就是古典总供给曲线,因为古典经济学家相信市场机制的宏观有效性,认为宏观经济总是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由于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相信,在长期,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此,古典总供给曲线又叫做长期总供给曲线。

3.古典(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1)充分就业水平是一种常态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体现了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市场机制宏观有效性的基本观点:价格和货币工资可以自由涨落,灵敏地对各种冲击做出反应,保证所有市场上的供求相等,使经济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实际收入始终是充分就业收入。

(2)宏观经济活动应该自由放任,政府不要干预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表明,政府没有必要干预宏观经济,因为宏观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如果政府硬要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宏观经济,除了引起价格等名义变量值发生变动以外,对就业和总产量没有任何影响。因此,宏观经济活动应该自由放任,政府不要干预。

8

六、凯恩斯主义(或短期)的总供给曲线

1.假定:劳动市场不完全竞争,货币工资向下刚性,实际就业量等于或低于充分就业量。 2.凯恩斯主义(或短期)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如图6-9所示。

Ny=f(N)NNSFNfN1uN1HMNfJNDGOy1yfyO?W????P?1?W????P?0?W????P?2W PPASP1P0AP2CNBP1B'P0P2A'C'W1W0Oy1yfyO?W????P?1?W????P?0?W????P?2W P

图6-9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在图6-9中,初始的价格水平为P0,初始的货币工资为W0,与实际工资为(

wp)0对应的就业量Nf正好就是均衡就业量,此时的实际收入就是充分就业收入Yf。因此,与价格水平P0对应的总供给为Yf, 显然,A点(P0,Yf)一定是总供给曲线上的一点。

wp现在价格上升到P1,如果货币工资不变,则实际工资下降到()1,此时,劳动市场上的供给小

于需求。为了雇佣到足够的劳动量,企业必然提高货币工资直到W1,使实际工资(

w1p1)等于均衡实际

工资(

wp)均衡工资下的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量Nf,与充分就业量对应的收入就是充分就业收入Yf。0。

可见,B点(P1,Yf)也一定是总供给曲线上的一点。

wp如果价格从P0下降到P2,货币工资不变,仍然为W0,则实际工资上升到(

9

)2,此时,尽管劳动

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但由于种种原因,货币工资并不下降。此时的实际工资(

w0p2)高于均衡实际

工资(

wp)0。实际就业量由需求方决定,为N1,低于充分就业量Nf,从而实际收入为Y1,低于充分就

业收入Yf。这样,与价格水平P2对应的总供给为Y1, C点(P2,Y1)也一定是总供给曲线上的一点。

连接A、B、C三点所形成的一条先向右上方倾斜然后在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垂直的曲线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或短期总供给曲线,因为凯恩斯主义者不相信市场机制的宏观有效性,认为宏观经济至少在短期常常会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状态。

3.货币工资向下刚性的原因 (1)长期劳动契约

无论是工人寻找一个合适的工作,还是厂商雇佣一个合适的工人,都要化费成本(交易费用)。为了节约这种成本,劳资双方都愿意达成一个时间比较长的劳动契约(美国一般为三年)。在契约期内,价格可能降低,但货币工资不变,实际工资因此上升,劳动需求随之减少,最终使实际就业量小于充分就业量。

(2)政府的最低工资法规,导致非熟练工人的大量失业 厂商雇佣劳动的原则是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即MPL?wP。在货币工资既定的条件下,

价格水平下降,实际工资就会高于劳动的边际产量。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润,由于政府最低工资法规的存在,厂商如果不能降低货币工资的话,必然减少劳动的雇佣量,从而使大量的非熟练工人失业。

(3)工会组织

强大的工会组织往往使厂商即使在价格下降时不能降低货币工资。在很多时候,即使失业增加,工会也坚持高工资。资方有时发现,满足工会的要求,比蒙受经久不决的劳资谈判或工人的罢工之苦要好一些,即使这样做可能对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不利。

(4)效率工资理论:

支付给工人的能提高工人劳动效率、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且高于市场工资水平的工资叫效率工资。 亨利·福特在1914年开办他的汽车厂时,他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一天5美元,是当时工资的2倍多。他想用高工资使他的工人努力工作。许多现代公司采用了同样的方法。

当一个厂商降低所有工人的工资时,他常常担心最好的雇工最有可能离他而去。而将工资定在高于市场出清水平上,不仅可以留住优秀的雇员,还可以对偷懒进行有效的惩罚:如果工人偷懒时被发现并且被开除,他不得不失业一定时间,因为在高工资下劳动需求将减少,而且他不得不接受其他厂商提供的较低的工资。而如果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偷懒的成本将相当小。工人如果偷懒时被发现并且开除,立即可以找到同样工资的工作,因为不存在非自愿失业。

10

4.20世纪9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在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凯恩斯主义者相信,在充分就业收入之前,短期总供给曲线比较平坦地向右上方倾斜;在充分就业收入后,短期总供给曲线则变得相当陡峭。如图6-10所示。

PASOyfy

图6-10 正统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5.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1)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和货币工资的刚性,经济体系可能出现低于充分就业状态; (2)相机抉择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对就业与总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当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状态时,政府可以而且有必要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宏观经济活动,以增加就业和收入。即总需求管理政策具有一定的真实效应。

(3)在不同的就业或收入水平下,总需求管理政策对就业与总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同

在充分就业收入之前,总需求的变动对产出具有重大且持久的影响,对价格的影响则相当小。因为当时有大量的闲置资源,总需求的增加在增加厂商产量的同时,几乎不会提高资源或要素的价格(失业)。要素价格不变,使得产品的平均成本不变。因此,总需求的增加必然大量地增加产量,较少提高价格水平。在充分就业收入以后,总需求的增加主要提高价格水平,很少会增加产量。因为充分就业以后,要增加产量,就必须提高货币工资,使那些自愿失业者参加工作,从而必然极大地增加边际成本,提高一般价格水平,而产量的增加却十分有限。故总供给曲线相当陡峭。此时,政策的作用比较小。

七、正统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1.潜在产出变动对总供给曲线的影响。 (1)潜在产出的定义

潜在产出是指劳动市场与产品市场均衡时的产出,或者是指在资源(要素)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一国所能提供的最大的可持续产出,也叫做充分就业产出。

(2)潜在产出的决定因素:一国所拥有的要素的数量、质量和技术水平。 (3)当潜在产出增长时,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如图6-11所示。

11

PAS0AS1Oy0fy1fy

图6-11 潜在产出增长引起的总供给曲线移动

2.投入品价格变动对总供给曲线的影响

投入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产品的平均成本增加,只有在较高的价格水平上,厂商才愿意提供跟以前相同数量的产出。故投入品价格的上升,将导致总供给曲线上移。如图6-12所示。

PAS1AS0Oyfy

图6-12 投入品价格上升引起的总供给曲线上移

在现实生活中,总供给的变动常常是由成本上升和潜在产出增长共同造成的。因此,总供给曲线常常向右上方移动,如图6-13所示。

PAS1AS0Oy0fy1fy

图6-13 潜在产出增加和投入品价格上升共同引起的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一般价格水平与收入的决定 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为了研究一般价格水平与收入的决定,必须将总需求与总供给二者联系起来,构建总需求-总供给

12

模型:

?AD?AS??AD?AD(P) ?AS?AS(P)?求解该模型,就可以得到均衡的一般价格水平与收入。 2.一般价格水平与收入的决定过程或决定机制 一般价格水平与收入的决定过程,如图6-14所示。

P P2 P* P1 O AS' AS E AD Y1 Yf Y2

Y

图6-14 均衡时的一般价格水平与收入

在图6-14中,AS表示短期总供给曲线,AS'表示长期总供给曲线,AD表示总需求曲线。均衡时即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交点E所决定的一般价格水平与收入分别为P、Yf。如果一般价格水平为P1,相对应的收入为Y1,小于均衡收入。这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升。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使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从而使利率提高,投资下降,总需求减少;另一方面使实际工资下降,从而使劳动需求增加,就业增加,总供给增加。这两方面的作用,最终使一般价格水平由P1上升到P*,收入由Y1增加到Yf,总需求和总供给重新相等,经济恢复均衡状态。

如果一般价格水平为P2,相对应的收入为Y2,大于均衡收入。这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下降。一般价格水平的下降,一方面使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使实际工资上升,从而使劳动需求减少,就业减少,总供给减少,最终使一般价格水平由P2下降到P*,收入由Y2减少到Yf,总需求和总供给重新相等,经济恢复均衡状态。

短期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的E点相交,此时的均衡,是三市场即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的同时均衡。因为总需求曲线是根据IS-LM模型推导出的,所以总需求曲线上的点代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在图6-14中,长期总供给曲线AS'也经过短期总供给曲线AS与总需求曲线AD的交点E,而长期总供给曲线所对应的收入是充分就业收入Yf,此时的劳动市场也实现了均衡。这种产品市场、货币市场与劳动市场的同时均衡,是一种理想的经济状态。

二、一般价格水平与收入的变动

既然一般价格水平与收入是由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决定的,那么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即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就会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与收入发生变动。

1.总需求减少引起的低于充分就业均衡及其对策

13

*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减少都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在总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左移将产生两个结果:一是就业和收入减少;二是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如图6-15所示。

在图6-15中,初始的总需求曲线AD0与短期总供给曲线AS相交于点E0,此时的收入为充分就业收入Yf,一般价格水平为P*。现在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由AD0左移到AD1,总需求曲线AD1与短期总供给曲线AS相交于点E1,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到P1,收入减少到Y1,此时的实际就业量小于充分就业量。

当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右移总需求曲线,增加就业与收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O Y1

Yf

P* P1 E1 P

AS' AS E0 AD0 AD12 Y

图6-15 低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

2.总需求增加引起的通货膨胀及其对策

由于短期总供给曲线在充分就业以后比较陡峭,在总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增加或总需求曲线右移将产生两个结果:一是就业与收入的少量增加;二是一般价格水平的大幅度上升。如图6-16所示。

O P1 P* E0 P

AS' AS E1 AD1AD2 0 Y

Yf Y1

图6-16 通货膨胀

在图6-16中,初始的总需求曲线AD0与短期总供给曲线AS相交于点E0,此时的收入为充分就业收入Yf,一般价格水平为P。现在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由AD0向右平移到AD1, AD1与AS相交于点E1,一般价格水平由P上升到P1,发生通货膨胀。此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左移总需求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

3.总供给减少引起的滞胀和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的失灵

如果短期总供给曲线受到供给方面的冲击(如原材料价格上升或工资提高以及垄断等因素)左移时,

14

**

就会形成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的“滞胀”局面。如图6-17所示。

在图6-17中,初始的短期总供给曲线AS0与总需求曲线AD0相交于点E0,此时的收入为充分就业收入Yf,一般价格水平为P0。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总供给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由AS0向左平移到AS1,AS1与AD0相交于点E1,一般价格水平由P0上升到P1,而收入下降到Y1,低于充分就业收入。这种现象被称为“滞胀”。

面对“滞胀”,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的需求管理政策左右为难。如果政府采取紧缩性政策,将总需求曲线左移到AD1,可以降低价格,但同时使失业增加,收入减少到Y2,经济更加萧条;如果政府采取扩张性政策,将总需求曲线右移到AD2,虽然会增加就业与收入,但同时使一般价格水平上升到P2,加剧通货膨胀。因此,“滞胀”宣告了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的失灵。

PAS1AS0P2E1 P1P0E2E3E0AD2AD0AD10 Y2Y1YfY

图6-17 经济滞胀和需求管理政策的失灵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la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