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哗与骚动》当中凯蒂形象的重新构造-2019年精选文档

更新时间:2023-12-14 00: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喧哗与骚动》当中凯蒂形象的重新构造

1.《喧哗与骚动》简介

《喧哗与骚动》的主体故事分为四部分,主要介绍了以女主人公凯蒂为中心的故事,整个故事以康普森家庭的衰败为主题,以班吉,昆丁和杰生三个男性,以及女佣迪尔西四个人的眼光分别完成了整个故事的叙述。而作为真正中心的凯蒂并没有出场进行故事的叙述。也就是说凯蒂这一形象的塑造是通过他人之口得以完整化的。

首先,分析的是这部小说的前三个部分的三个男性人物,也就是说,前三部分是从三个男性的视角看待女性的。《喧哗与骚动》的作品名来自于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第五场第五幕:“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 (ACTⅤ,SCENEⅤ, The Tragedy of Macbeth, William Shakespeare)这段由麦克白内心独白式的经典对话也正是《喧哗与骚动》名字的由来。在这部小说里,班吉是一个实际年龄三十三岁,而只有三岁智商的白痴,他的内在世界观是混乱的,每天只能以哭来表达内心情感。

小说的第二部分介绍了昆丁自杀的故事。哈弗大学的学生昆丁以他混乱的意识,回忆了达尔顿?艾莫斯让凯蒂失去贞洁,自己向父亲撒谎是自己所为,之后凯蒂又嫁给了昆丁行为不端的校友,之后再次离婚。昆丁就在这回忆当中变得浑浑噩噩,无法解

脱,最终跳河身亡。第三部分,也就是关于杰生的叙述,此时的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吝啬而自私,终日抱怨事态却碌碌无为,投机倒把的市侩人物,可是他却成了康普森家的顶梁柱。杰生把一切罪责怪罪于凯蒂,私自吞用了凯蒂给小昆丁的生活费用,对自己的外甥女更是拳脚相加。第四部分是迪尔西对于整个康普森家族衰落的总体叙述,这部分穿插了小昆丁偷走舅舅杰生私吞的那部分财产的故事,杰生血本无归。迪尔西带着外孙勒斯特,女儿弗洛尼以及本杰明去才加布道的故事,这一天发生在复活节,刚好也是耶稣复活的日子。

若要探究凯蒂这一女性形象是否如一些,甚至是被冠以诸如“堕落”,“滥交”,“放荡”这些字眼带有所指意义的而诋毁人物形象的评论,必须从细节入手,从文本细节分析,作者创作意图,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发展比较进行探讨。

本论文试图通过故事结构,文本分析,作者创作意图,以及从比较和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形象构造的重新解读。其中,《哈佛蓝星双语导读》的第9页关于凯蒂的描述:

‘Caddy’s mudding of her underwear in the stream as a young girl foreshadows her later promiscuity. It also presages and symbolizes the shame that her conduct brings on the Compson family.’(2003, 27)

通过小说的叙述描写,班吉看到了凯蒂在小河沟玩耍时的场景:

‘Caddy took her dress off and threw it on the bank. Then she didn’t have on anything but her bodice and drawers…’(William Faulkner, The Sound and The Fury, trans-edit, P20).

廖?胜编写的《福克纳小说中的语言与文化标志》的第79页和第101页分别出现了“乱性”这样的描述:“凯蒂失去童贞以及她的乱性行为以忍冬作为一个象征标志”和“这种感情补偿随着凯蒂而后的乱性行为和离家出家而中断。”第102页中“将凯蒂从昆丁身旁夺走的确实她的乱性行为。”

可其实读者们会发现真正有过具体描写的是从第149至第164页即从‘she was lying in the water her head on the sand spit the water…’到‘her blood surged steadily beating and beating against my hand’(The Sound and The Fury trans-edit, P149~P164)。而事实上,真正能理解这是是乱性还是非乱性,是出自于昆丁,一个智力正常男性,却有南方贵族贞操观彻底捍卫者的男性的理性思维。如果进一步推导,也就是说一个第三人在他的概念当中,他认为凯蒂失去了贞操并且是乱性行为。可是昆丁跟他父亲说是他和妹妹发生了乱伦,他希望以此能拯救一个他自认为与家族名誉背道而驰的妹妹,并与她在地狱相见。从这一点上说他的感情世界也是扭曲的。从另一方面说明,昆丁对凯蒂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一点能从他后来在面包店遇到意大利小女孩可以证明。这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了凯蒂并非

许多评论家认为凯蒂是个乱性的女性是偏颇的。 2. 细节分析

第一位是班吉,小说中提到班吉时,最能够体现出他对凯蒂的感受的话语便是“凯蒂身上散发着树的味道”。这句话几乎贯穿了他对凯蒂感情的始终,当他看到凯蒂穿着婚纱离开家的瞬间,他会哭,当他潜意识当中凯蒂失去了贞洁,他把她拉进浴室,他闻不到了树的香味,他会因为香水味盖过了树的香气而哭。从另一个角度来论证,凯蒂给予了班吉无限的关怀,即使是一个白痴弟弟,她也没有任何偏见。这说明她是善良的。 第二个人当然就是大哥昆丁了,正如论文的第一部分所说,昆丁对凯蒂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小说的其中一部分最能体现这一点,是在昆丁回忆起凯蒂阻拦他与女友在一起的一段:

‘You pushed me it was your fault it hurt me too…but I couldn’t feel it even when the rain began to taste sweet on my lips.’

当昆丁得知达尔顿?艾莫斯奸污了凯蒂的时候,他先是掏出了小匕首想杀死凯蒂,转而在安抚了凯蒂之后,骑着马去找艾莫斯算账。但是囿于道德和价值观的束缚,他只能选择了自杀,因为他已经被南方的道德体系所束缚太紧,所以只能以自杀摆脱牢笼的束缚。而所谓的乱性只不过是凯蒂在没有婚姻为前提的基础上失去了处子之身,如果凯蒂一旦在婚姻的基础上没有了“贞洁”,昆丁也会自杀的。因为他爱的是没有给别的男人的凯蒂,

他从一开始看到凯蒂在泥塘当中把自己脱光其实就开始担忧凯蒂的行为了,那么总有一天,如果凯蒂不是放荡的女性,而真的嫁给了一个男性,他就还是会自杀的。

小说1928年三月六日的一开头就奠定了杰生的人物形象:‘Once a bitch always a bitch, what I say’, 其实在小说当中的第一部中,班吉的叙述中就可以对杰生的形象窥见一斑了,杰生的阴暗心理体现在他弄坏了昆丁送给他的弓箭,回家告状,弄坏凯蒂给班吉做的手工,在大家不知道的情况下把班吉送到杰克逊疯人院做了阉割手术,他麻木不仁地私吞了凯蒂送来的抚养费,并诱骗母亲烧掉汇票,并且苛刻地把凯蒂看望女儿的时间缩短为仅仅的一分钟,之后彻底把她赶走。这一切的罪恶动机不是因为凯蒂“乱性”,而是因为凯蒂的丈夫发现凯蒂不是处子之身,而和她离婚,导致了杰生没有得到银行的工作。所以他认为小昆丁和他母亲都是“bitch”,至于他个人,凯蒂是否被奸污应该与他毫无关系,只要他能挣到钱,别人与否是没关系的。 下面是康普生先生和他的太太,以及迪尔西。康普生对昆丁说的话是:‘Women are never virgin. Purity is a negative state and therefore contrary to nature.’

杰生先生对凯蒂是否失去贞洁是不关心的,在他的眼里,女人的贞洁本身就是无稽之谈。康普生太太成天抱怨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哭啼涟涟,怪自己的命运不济,还怪凯蒂为什么男孩子想要的东西她都想要。她给班吉改名字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她抱着南

方贵族小姐的一些虚荣心不放,觉得班吉是个低智商的孩子有损她的形象而改他叫毛来的名字。一方面说着希望凯蒂回到身边,觉得是亲骨肉,但是在杰生的怂恿下缺烧掉凯蒂寄来的抚养费证明。

小说中真的爱着凯蒂的只剩下迪尔西,她勤劳朴实,以坚强隐忍的性格保护着所有与凯蒂有关的人,班吉也好,凯蒂的女儿小昆丁也好,她都会说,我已经养了这么多人了,再多一个又有什么关系呢?她不惧怕白人眼中对于班吉的看法,敢于带着班吉参加教堂布道,这点说明她有一颗美丽的心灵。于是,在受到上帝感化的同时,她说出了‘I’ve seed de first en de last’(297)这样的句子。她经常说起的话是“我不知道让那个孩子(凯蒂)回来有什么不好。”

如果说凯蒂是一个“乱性”的女人,那么迪尔西也不会这么爱护凯蒂。综上所述,很容易的出的结论就是,凯蒂的被认为堕落的形象不过是出自于他人,甚至男性社会之口。

根据这样的分析判断,凯蒂并不是个乱性的女人。凯蒂为了撑起这个日渐衰败的家,才刚强地如男性一样,她希望所有的人都“听我的”,可她毕竟是个女性,她也有生理的需要,一时间失足,可是谁管过她教育过她,只不过换来的是“贞洁”对女性来说是违反自然的说法。

3.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形象比较分析

“我认为不应该把福克纳的作品看做是写南方与北方的对

立,而应该看做是我们这个现代世界所共通的问题,这一点很重要。……在这个世界里凡是能图私利、行得通、获得成功就是标准。”(选自《福克纳评论集》李文俊编选,第55页) 如果从这段马尔科姆?考利的论述中加以分析,更像是把康普森一家或者更加具体到杰生身上,而并没有更加明确地指向凯蒂。有些版本的书中并没有介绍主人公们最后的结局,关于凯蒂是福克纳用‘Appendix Compson: 1699―1945’的部分介绍的:一位凯蒂曾经的同学,现在是图书包装员,从杂志上看到了一张凯蒂的照片。这个时候的凯蒂已经几经婚姻,并且最终成为了一个浓妆艳抹的女人,在德国上将的身边,她看不出年龄。她的同学辗转于杰生的农副产品店,弗洛尼和母亲迪尔西的住处,希望他们出手救救凯蒂,可是都被拒绝了,她伤心地回到了家里。 “作家必须把这些铭记于怀,必须告诫自己:最卑劣的情操莫过于恐惧。他还告诫自己:永远不要忘掉恐惧。占据他的创作室的只应是心灵深处亘古至今的真情实感、爱情、荣誉、同情、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少了这些永恒的真情实感,任何故事必然是昙花一现,难以永存。……”(《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说》,张子清译,摘自《福克纳评论集》,第245页) 从以上论述出发,福克纳运用的是一部《喧哗与骚动》记录下了那段南北交锋的历史,借以凯蒂一生的起伏来达到他对人类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感情的镌刻,虽然,在当时的南方社会,在那样的道德规范下,凯蒂被认为是个“堕落”的女人,可是她身上

那些爱女心切,即使自己过得再苦,再被诬蔑,作为一个母亲的伟大形象是不可被磨灭的。

最后一部分,也就是从历史的角度对比,如果“凯蒂”是一个堕落,乱性的人物,那么《红字》里的海斯特?白兰,《嘉莉妹妹》中的嘉利妹妹,《飘》中的斯嘉丽,《欲望号街车》里的白兰奇,《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不是都可以冠以“堕落”,“乱性”的标签呢?从这些作品来看,凯蒂也不应该被打入不贞洁女性的行列,否则他们将都在文学的长河中失去女性的魅力。 结论:

凯蒂的形象只不过是男权社会下的牺牲产物。她并不是一些评论家笔下“乱性”的女性形象,而是闪耀着善良与人性的人物。如果她被写成了白兰、斯嘉丽和嘉莉妹妹,那么她就不是凯蒂,也无法达到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小说中,康普森一家的衰败,南方历史当中那段催人泪下的历史的主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l4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