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03 09: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位 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 、“下” 、“前” 、“后” 、“左” 、“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 、“下” 、“前” 、“后” 、“左” 、“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关键:通过亲自参加实践活动及与同学合作交流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活动 教学课时:4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上、下 (新授课) 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书第1页的图,描述:一座大桥横跨江面,汽车、轮船在桥的上下来来往往,繁

1

忙极了。

2、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指名回答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问:说“汽车在上面”对吗?“汽车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汽车的位置呢?

指名说一说后,再让在小组内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汽车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指导学生填书第1页的空。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出示教材的第9页第7题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让学生自由的说,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五、总结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前、后 (新授课) 教科书第2页。 教学目的: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用:“(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 )同学在最前面” ,“( )同学在最后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出示书第2页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说一说:“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李林后面是谁,张宁前面是谁。”等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引导学生看图后独立填空,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后

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总结

五、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后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你前面和后面的分别是谁。

3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左、右 (新授课)教科书第3—4页。 教学目的: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二、揭示课题,学习新课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 右) 1、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摆一摆

同桌合作,按顺序摆好:铅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4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 从右数橡皮是第 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 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4、想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体验“相对” ,加强理解 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五、总结

5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位置 (新授课)教科书第5—6页。

教学目的: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初步感知位置

让学生互相说说自己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子上。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位置

指名学生在全班说说自己的位置。(多说一些) 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 1、点名游戏: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 第6组第3个站起来! 第2组第1个拍拍手! 第3组第4个是谁?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让学生分组游戏) 2、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

师: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小组汇报

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 三、练习反馈

教师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就到电影院去看看

(1)课件出示第8页的第4题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影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是双数,右边是单数,越往两边号就越大。

(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指出。

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生口答) 看书: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见座位连线 (3)全班汇报,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6

(4)、挂图出示第8页的第5题图 A、情景导入。

师:有这么多好吃的,小蚂蚁都爱吃,但它最爱吃苹果,我们帮它想一想,小蚂蚁怎样走能吃掉苹果?

B、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为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

同学们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想考考我们! 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师: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做大胆取喜欢的游戏,“听反话”

要求:A、同座位的,一个说一个做。 B、一个同学说,全班做 C、一个同学做,全班同学说。 四、总结

7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6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关键: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多练习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教 具:口算卡片、小黑板、各种实物图片 教学课时:10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十几减九(授新课) 教科书第10—12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出示套圈图)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小精灵: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师:小精灵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8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1)(出示汽球图)师:同学们,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然后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15减9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出示谜语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并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来,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 学生B:4 五、游戏:小鸟找房子(第13页练习二第3题)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六、总结

9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十几减9的练习课 (练习课) 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教学目的: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听算 (视算)

13-9 17-9 12-9 15-9 18-9 14-9 (全班齐听)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小黑板出示) ◎◎◎◎ ◎◎◎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

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字转盘,教师随意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二、出示(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

10

要求:

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

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四、课外作业

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十几减几 (新授课) 教科书第15页例2。 教学目的: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小黑板出示口算:

8+5 7+8 7+6 6+8 5+7 5+9 13-9 16-9 18-9 15-9 17-9 14-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多媒体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儿,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右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11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教师导向性的小结,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小结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的练习课 (练习课)教科书第16页的第3题―第17页的第7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听算

12-7 12-4 12-3 14-8 16-9 8+9 13-6 14-5 11-2 15-7 17-8 15-9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1-2 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12

2、说得数,再写算式 书中第16页的第3题:

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游戏提高练习 1、找座位

(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把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

(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

那你们想不想也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学生活动) 2、找朋友(书中第17页的第8题)

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8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找的又对又快。(集体订正,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三、全课小结

四、完成作业:第17页第7题。

第 五 课 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练习三的第8题――第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

14-8 12-5 13-6 13-8 14-9 12-4 16-9 14-8 11-8 15-8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

1)说一说12-4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13

2)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12-4=?,看看谁说的最好。

2、计时计算比赛(P18:12)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全班同学给予鼓励。集体订正。 二、变式练习

1、计算(P18:9)。 1)指导学生看题。 2)全班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或者把这三题让9个同学分成三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来进行,看哪个组的同学做的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2、比较大小(P18:10)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填这个符号? 三、解决问题

1、出示老鹰抓小鸡的图,让学生观察(P18:11)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12只小鸡,一个鸡妈妈,一个老鹰)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通过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板书:12只小鸡,已经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 问:如何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2、出示小猴图,让学生认真观察(P18:13)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够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列式?还有不同的列式吗?请与你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5+8=13 7+6=13 13-5=8 13-7=6 13-8=5 13-6=7

第 六 课 时

教学内容:用数学 (新授课) 教科书第19—20页。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14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引入: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 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4、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第21页第1题。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15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第21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小结

第 七 课 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第21页的第3题—第22页的第7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4-5 16-9 13-4 12-8 11-6 15-7 12-5 16-8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6-8=?你是怎样想的? (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基本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第21页第3题)

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在全班给予鼓励。(集体订正) 2、找朋友(第22页第5题)

将第5题制成卡片,然后再将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找朋友(或者请8个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找朋友的比赛,看看哪个组的同学找得又对又快)

3、比较大小(第22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用数学

1、出示第22页第4题的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16

2、出示第22页第7题的图。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板书:9+4=13 4+9=13 13-9=4 13-4=9 四、总结

第 八 —— 十 课 时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复习课) 教科书第23页和练习五的练习题。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 14-6 15-7 16-9 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17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 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4、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第24页第2题) 三、用数学

1、出示第24页第4题。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的全班说(3—5人)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出示第25页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四、观察与思考

独立完成第25页第5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3)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三者间的联系)

五、独立练习:完成第25—26页第7—11题。 六、小结

18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30页 教学目的: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通过拼、摆、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教学关键:通过实际的拼、摆、剪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去体会、感知。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 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片若干,小正方体若干,投影仪、投影片,剪刀等。

教学课时:3课时

第 一 、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转换(新授课) 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的:

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到图形王国去游玩,但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

(学生回答,计算机演示,引出四种平面图形)

师: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行转换。

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

19

二、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1、计算机上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

A、师: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 计算机演示:四条边分别闪烁,变色。

师:好!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纸,摸摸它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

B、接着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那么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呢?

师: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

师: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师:大家看一看,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毛线、直尺、笔。)待会儿,你们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当然了,如果你有别的方法,不用这些东西也可以。

(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反馈结果)

师: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就说什么。 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

师:刚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长边和长边一样长,短边和短边一样长。也就是说长方形对边相等。

板书: 对边相等

师:还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板书: 四条边相等

三、探究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1、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师: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多让几名学生说。(学生边做边讲。) 2、正方形转换成三角形。

(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师:怎么样才能将这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呢?谁来试试看?(指名边做边讲。)

20

3、圆转换成正方形。

(出示圆和正方形)师:圆和正方形是一对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圆变成正方形吗?好,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动手来折一折、剪一剪。(学生操作)

4、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

师:蓝色学具盆里,还有很多不规则图形,拿出来看一看,能不能将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学生操作,反馈) 四、做风车活动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太棒了!老师要送你们一件礼物。(出示风车) 师:风车可真美呀!你们想不想自己做风车呀?

教师(或请会做的同学)边讲边演示风车制作过程,其他同学跟着做。

学生做风车,教师指导。展示学生作品,吹一吹,引导观察:风车转起来像什么? 五、小结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拼组(新授课) 教科书第28页。 教学目的:

1.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与人合作,从多角度去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在我们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些积木。请同学们看一看并挑出你最喜欢的一样,告诉小组同学他是什么形状的?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长方体、正方体分别是什么样的?(让学生把看到的说出来)

师:大家说的不错,这节课我们就来用这些立体图形进行拼组。比一比,看谁摆的好,拼的棒。(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拼组)

21

二、感知特征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积木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长方体的正面是什么形?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什么形?上面呢?

现在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拿起一块积木,其他同学说一说你所看到的那一面是什么形? 三、图形拼组

师: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现在我们一起去超市看一看好吗?(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大型的购物商场,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个柜台上摆放了那些东西?(牙膏、香皂等)它们摆放的整齐吗?(整齐)再仔细观察牙膏摆成了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它是由多少筒牙膏组成的?

师:投放整齐的货物除了能给顾客一种舒心、美的感觉,而且还利于顾客购物,售货员每天清点货物。你们愿意像这样来摆一摆吗?那我们就赶快动手吧。

1、正方体的拼组

师:请每人拿出两块正方体的积木。拼一拼,看你能拼成什么图形?拼成后的图形又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

生1:我横着拼,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张小床。 生2:我竖着拼,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柜子。

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不管横着拼还是竖着拼,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2个、3个、4个??正方体来拼一拼,看看可以拼成哪些不同形状的图形?

小组汇报:2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3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拐角;

4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台阶,也可以拼成一朵梅花; 8个小正方体还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

2、长方体的拼组。

师:刚才我们用正方体拼成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图形,你们想用长方体来试试吗?请同学们用2个、3个、4个??长方体来拼组,看看可以拼成哪些不同形状的图形?

全班交流:2个长方体可以拼成1个大的长方体; 2个长方体可以拼成1个细长的长方体; 3个长方体可以拼成1个台阶。 4个长方体可以拼成1个大的正方体。 ??

3、长方体、正方体的拼组。

师:刚才我们分别用长方体、正方体拼组了一些图形,大家拼的不错。想的也很好,

22

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一起,看看又能拼成那些图形呢?试试看。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你们小组拼摆的结果。 3个长方体和2个正方体可以拼成1个大的正方体; 2个长方体和4个正方体可以拼成1个大的正方体; 1个长方体和6个正方体可以拼成1个大的正方体; 1个长方体和个正方体可以拼成1个长方体。 ??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拼组了很多不同形状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由长方体和正方体拼组而成的,例如刚才我们看到的商场里牙膏和香皂的摆放等等。想一想,你能举出几个生活实例吗?

如果还有更多的例子,请同学们课下后再告诉给大家好吗? 四、做一做

师:大家己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它们都有一个平平的面。现在请同学们任意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借助胶水,你能做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吗?试试看。(全班展示做的圆筒)

五、数一数

老师也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拼组了一些图形,请大家来看一下(出示课件)。你能数出来每个图形都用了几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吗?(学生回答后订正。)

六、指导看书

做练习六第2题和第4题。 七、总结

23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45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数位的意义。

教学关键: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利用拨、摆等操作活动使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观察法

教 具:计数器、数字卡片、小棒、数位顺序表、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 教学课时:6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新授课) 教科书第31—33页。 教学目的:

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引导学生观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展示100颗星星)。估计一下,大约有几颗?为什么?(提示有100颗星星。)

师:如果把这100颗星星送给全班同学作礼物,每人一颗够不够?为什么? [注意创设让学生估数、数数,建立数感的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4

2.课件显示百羊图。

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为什么? 3.揭示课题。 二、新课

1.教学数数方法。

a.师:同学们估计数量挺准的,老师还准备了一样东西要你们估计数量。这是一种种子(展示),农民伯伯精心挑选,将在春天用来播种的,每组的桌面上有一篮种子,现在请你们用手抓一把,估计一下你们每人手里这一把种子大约有多少粒?把你估计的数悄悄告诉同桌。

b.将种子轻轻放下,数一数有多少粒? c.学生汇报。

师:怎样数的?(一个一个地数。) 2.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a.师: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几种东西(学具,数量都在100以上),与请小朋友数一数,每人选你喜欢的一种,正好数出100,还要想办法,怎样摆放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00。

b.学生操作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c.学生汇报。

师:怎样数出100的?(一个一个地数,10个放一堆。) 你数出的100里有几个十?

d.师:请观察一下,十根扎一捆,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黑板贴出十根十根扎好的100根小棒。)

你怎么看出来的(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 (板书:10个十是100。) e.小结:10个十是100。 f.练习。

做教材第36页的第2题。 学生独立数数。

师:你是怎样数的?(鼓励学生找出多种数法。) 3.数一数,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a.集体操作,一边摆小棒一边数数。(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

师:39根小棒,再添一根就是多少根?(40)又得到一个十,下一个数就是40了,接着数41,42。

要想清楚地看出有42根小棒,可以怎样做?(引导学生十根小棒放一堆或扎起。) 师:39,40,数到这儿又增加了一个十,要特别注意,那么49的后一个数是几?59呢?79呢?99呢?

25

师:对了,99接着数就到100了,就有10个十了。 b.练习。

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100以内的数,集体边拍手边接着往下数。 练习3次,其中一次接着数到100。 三、巩固与发展 1.数数接龙比赛。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分组以接力赛的方式每个人数一个数,数到教师说停时,数得最多的小组获胜。

2.猜数游戏。

两个人说定一个100以内的数,其他人猜这是一个什么数。猜的过程中,要不断提示同学所猜数与说定的数比较是大了,小了,还是接近了??

先师生进行游戏,然后小组自己组织开展游戏。 四、两位数的组成

1.出示35根小棒图(10根一捆的3捆和1根1根的5根),然后提问:图上有多少根小棒?35里面有多少个十,多少个一。(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十三里面有多少个十,多少个一,点名学生回答后用电脑验证。

3.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任意说出两位数,另一个人说说它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然后互换。

4.完成例3下面的“做一做”,之后请学生汇报汇报。 五、小结

六、说说生活中100以内的数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有100以内的数?

学生举例:公共汽车站牌、人民币、电梯按键?? 七、布置课外任务

师: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多极了,咱们在课堂上可没法说完,课后请你们找一找,或者数一数,家里哪儿有100以内的数。

26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读数、写数 (新授课) 教科书第34—35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写法和读法,加深对数位的理解,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排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老师买来24枝铅笔奖给学习爱动脑的同学,谁能帮老师拿出24枝笔出来?(指名到讲台上拿,其余的在桌上用小棒摆。)

2、谁能说一说2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名回答。)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谁学得好,就把铅笔奖给谁。 二、新课 1、教学例4。

1)想一想:24根小棒中的2捆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4根呢? 2)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

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4个一在个位上拨4颗珠。

对着计数器在数位顺序表的相应位置上写出24,然后齐读:二十四。 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

3)教师摆出42根小棒,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42,然后写出并读出42。 引导学生比较24与42中“4”、“2”的意义。(24中的“2”表示2个十,“4”表示4个一,42中的“2”表示2个一,“4”表示4个十。)

2、教学例5。

1)学生独立完成书第34页例5中上面一组数,再读一读。

展示学生做的,集体订正,然后问:6在哪个数位上?它表示什么?7呢? 2)完成例5下面一组数。

指着第一个计数器,问: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怎么写? 强调: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3、教学例6。

1)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

A、在个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了9颗珠子后,问:再拨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

B、在十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了9颗珠子后,问:这9颗珠子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

2)在书上写出100,轻声读一读。 3)师板书100的写法。

27

4)学生对照数位表,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5)练习:在计数器上拨一些数让学生自己读写。 6)问:读数和写数是从哪边开始的?

通过刚才的读写练习让学生认识: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巩固练习:第35页做一做。 1、第一题。同桌两人互相练习读数。

用准备好的数字卡片0——9共10张,在数位顺序表上自由摆数、读数,并说说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

2、第二题。学生独立在横线空白处写数,集体订正。 四、小结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新授课) 教科书第38—39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报数,学生写数。

十六 七十三 五十 一百 二十五 九十九 四十八

2、谈话引入:刚才我们写了几个数,你们知道100以内还有哪些数?它们之间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相关知识。

二、问题探究

1、出示第38页例7的百数表。

引导学生观察这张未填满的百数表,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

1)第一横行的5个数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是单数。 2)从左上到右下这个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3)从右上到左下这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

28

2、学生独立填表中空格。 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 4、进一步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

4人一组,讨论并找出规律,然后全班交流:1)、每一横行都是十个数,除第一横排外,每横排中每个数的十位相同。2)、每一竖行也都是十个数,这些数的个位相同,且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3)、整十数排在最后一行。

三、练习:完成练习八第一题。 学生先独立填数,然后集体订正。 四、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1、提出问题。

出示母鸡下蛋图让学生观察,问:左边这只母鸡一个月下几个蛋?右边这只呢?谁一个月下的蛋多?

2、解决问题。

1)分小组讨论比较,再全班交流。

A、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最后一行中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B、根据数的组成来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C、根据数的顺序来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

3)思考:如果没有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得出用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来进行比较。 4)、同桌同学一起自学例8。

5)、展示学生比的方法,然后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一样,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3、练习:完成例8下面的做一做。

4、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100和99,问:100和99谁大?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00大于所以的两位数。 五、巩固应用

1、练习八第2题:同桌拿卡片,一起从小到大把卡片重新排列。 2、练习八第3题。 3、完成第39页的思考题。 六、小结

29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数的估计(新授课) 教科书第40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数的组成(指名回答)。 a.3个十和6个一是( )。 b.7个十是( )。

c.8个一和7个十组成( )。 2.比较数的大小。 39○36 69○96 50○50+7

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引入:今天继续来学习“比多少”(板书课题)。 二、游戏引出新知

下面我们做个“猜猜看”的游戏,好吗?在老师手中有一些小棒,猜一猜大约有几根?(出示小棒。)

多让几名学生猜一猜。

师:大家的答案有这么多,有的猜的答案又相差很多,到底谁猜的较准确呢?下面就这样,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先数出10根),让学生了解到10根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小棒,做第二次估计。

师:10根是这么多,请小朋友再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根小棒。 生:有50根;有40根;有45根;有30根??

师:这次小朋友猜的比较集中,大约在30~50根之间,到底这一把有多少根小棒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小棒有48根。)

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得数量与48相差那么多,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0根呢?(学生互相讨论讨论,发表意见。)

生:第一次我们是乱猜的,第二次我们先看到了10根的多少,然后再猜的。 师:对,我们在第一次猜时,没有什么作参考,凭感觉胡乱猜的;而在第二次猜数时,我们以10根的多少作参考,结果猜得数与准确答案比较接近。

小结:所以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30

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帮我们进行估计吗?(学生有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如,以5根为例;以20根为例??)

三、多样练习,深化新知

1.出示3捆小棒:第一捆是10根,第二捆是48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小棒,是15根。随意抽出2捆小棒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

师:10根与48根比较,怎样呢? 生:10根比48根少。

师:对,说的很好。那10根与15根呢? 生:10根比15根也少。

师:对,10根比48根少,10根比15根也少。这少的程度一样吗?谁能说的再清楚些。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得少。

师:这位小朋友用的“少得多”这一词非常好,“少得少”习惯上我们说“少一些”,谁再说一说。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一些。 师:谁能反过来讲一讲,该怎么说呢?

生:48根比10根多得多,15根比10根多一些。 师: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

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即10<48,10<15,48>10,15>10,今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教学书第40页例9。

出示金鱼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每种金鱼的条数(黑金鱼10条,花金鱼15条,红金鱼60条),用一句话描述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生: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接下来我们去花店走一走(出示第40页“做一做”),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分小组,每个说一句话完成第(1)题;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交流订正。

2.师: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生:我们班的小朋友有48人比老师的2人多得多。 生: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一些。 生:我的红铅笔有2枝比黄铅笔5枝少一些。 ?? 五、小结

六、课外发展:课外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31

第 五 课 时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新授课) 教科书第41页。 教学目的: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组成多少? 5个十和8个一组成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识

1.教师创设情境:小明可喜欢喝酸奶啦!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课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景。)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课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课件显示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让学生理解:将30和2合起来要进行加法计算;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让学生知道:从32里去掉2要用减法计算;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解决2+30。 教师板书:2+30=

32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a.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书第41页做一做第1题。)

◆先摆5捆,再摆6根。

◆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b.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先摆8根,再摆2捆。

◆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书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字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a.教师和3名学生进行示范:先将12张写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师扮演熊妈妈(做裁判),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的为优胜者。

b.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到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四、反馈练习

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2.做第43页的第6题。

在这里将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表现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使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自己在此时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

3.按顺序填数:做第43页的第7题。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所给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找到规律后再填数,做后由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即题目中每组数之间的规律。

五、总结

33

第 六 课 时

教学内容:摆一摆 想一想(新授课) 教科书第45页。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位顺序。

师:首先,老师提一个问题,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师: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2.用计数器拨数。

师:现在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看仔细,十位和个位都拨上2个珠子,这个数是多少?谁能说一说这两个数位上的2分别代表什么?(学生回答。)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计数器,我说数你拨珠,注意要边拨边说出是怎样拨的。(拨4、13、22)

生:4,个位拨4。13,十位拨1,个位拨3。22,十位拨2,个位拨2。 师:刚才小朋友们在拨这几个数时,你有什么发现?

(这几个数,每个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都是4;每个数与前面相邻的数相比,都是个位少一,十位多一,相差都是9。)

师:你们说的真好!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真高兴,大家给他鼓鼓掌。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师: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1.用2个圆片摆数。

师:大家能不能呀?提醒一点,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数只限于100以内。所以,在数位表上只能摆一位数和两位数,不摆三位数,大家开始,用2个圆片看能摆哪几个数?

34

师:摆好的同学,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摆的?要说清楚,你把圆片放在哪一个数位上,这个数是多少?

生1:我把2个圆片都放在个位上,就是2。

生2:我把2个圆片都放在十位上,个位上没有,就是20。 生3:我把1个圆片放在十位上,1个放在个位上,就是11。 板书:2个圆片。2,11,20。

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2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是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是20呢?

生4:因为摆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所以是2,而摆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所以是20。 师:你讲的真好!很有道理!大家给他鼓鼓掌。接下来,我告诉大家,看!咱们另一个好朋友小精灵也来凑热闹了,他是谁呀?(明明)对,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板书:3个圆片,3,12,21,30。

师:从刚才摆的这两组数中,你发现些什么?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回答的真好(鼓掌),你真聪明。

2.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

师:看,这两个小家伙又给大家提出了更难的问题“用4个圆片,5个圆片??分别表示哪些不同的数”。

好!大家真勇敢!你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让老师佩服。 3.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师:下面,咱们分四个小组合作,共同研究讨论几个圆片都能摆出哪几个数。每一小组老师发一个汇总表,分工合作,3个同学在数位表上摆圆片,小组长在汇总表上作记录,表的左边是圆片的个数,右边是摆出来的数。

师:注意: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教师巡视,对活动能力差的小组进行指导。)

师:大家在摆的时候呀,要善于动脑筋,善于发现规律,这样摆起来既快,又不容易遗漏。

4.学生汇报。

师:4个圆片能摆出哪几个数,哪一组给大家汇报?

生:我们用4个圆片摆出了5个数(板书:4个圆片,4,13,22,31,40)。 师:介绍介绍经验,你们怎么摆的这么快。(表扬这一组。)

师:5个圆片能摆出哪几个数?(板书:5个圆片,5,14,23,32,41,50)哪一组要补充?

35

5.勇于想象,探索规律。

师: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略)。

总之,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并形成交流。

师:是不是所有的小组都摆完了,四人小组长请到前面来,把你们组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大家互相评一评好吗?

三、寻找规律,归纳整理

师:大家都摆完了吗?一齐看黑板,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四、小结

36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55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关键:在为学生创设情景的基础上,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去实践、操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操作法 教 具:投影仪、投影片、模拟钱币、多媒体 教学课时:3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 (新授课) 教科书第46~49页。 教学目的:

1.将对人民币的识别作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的十进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 师:买东西要用什么付款呀? 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师: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识别人民币

37

1.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全套人民币。

师:瞧,我们国家的人民币有这么多呢!有些是纸做的,叫纸币(课件突出显示纸币),有的是金属做的叫硬币(课件突出显示硬币)。

2.特征辨认。

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

师:(拿出装着真币的篮子)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们,(举起一张1元的纸币)这些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上面写着数字“1”(回答不确切。结合其他特征说明。) 师:可能是1角、1分啊。(启发补充,还要看单位。)

师:对,有“壹圆”的字样。(每说出一个就把方法归结出来。) ??

师:辨别(认识)人民币,咱们可以看字样、颜色、图案。 师:这一张呢?(举起新版50元币。) 生:有毛主席的就有50元。(教师注意纠正。)

师:(举起新版100元)这一张也有毛主席啊,也是50元吗? 生:不是,是100元,因为它是红色的,最大,写着“壹佰”??

师:对了,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那么,关键是看什么呢?(用手指着,结合例币小结每一种方法。)

3.认识其他的人民币。 a.小组认识活动。

师:真是聪明的小朋友,我要请小组长考考大家。首先请组长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全倒出来,考考你的小伙伴:“你们知道是多少钱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答对了就放回信封里面,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最先把所有的人民币都认完。

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开始活动,教师下组倾听,调控活动方法,赞扬鼓励。 b.抢答方式小组汇报。 抢答反馈小组活动的学习效果。

师:看,有一只不服气的跳跳熊要考考你们了。跳跳熊跳到哪张人民币旁边,就请你快快说出它的面值是多少,看谁答的又对又快!

课件演示跳跳熊,学生抢答。 三、人民币的兑换 1、元、角进率。

师:人民币就像一家人,它们有不同的面值。而且,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之间还有一些有趣的关系。

38

师:(举起1元纸币)看,这是── 师:你能拿出和我一样多的人民币吗? 生1:一个1元的硬币。 师:对,1元有纸币,还有硬币。 生2:两张5角的(纸币硬币)。

师:(疑惑地)为什么两张5角和1元一样多呢? 生:因为两张5角合起来就是10角,10角就等于1元。 师:可见,1元就等于10角。 (板书“1元=10角”) 2、角、分进率。

师:“同学们学的很好,小明也认识这些人民币。妈妈想考验一下小明,于是让小明拿一些一分一分硬币去买一块橡皮。小明来到商店一看,橡皮上只写着‘1角’,他为难了。谁能帮帮他?”

生:“拿10个1分就可以买一块橡皮。”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角是10分,10分就是1角。” 师:板书 1角=10分 练习:

3角等于几分 5元等于几角 10角等于几元 80分等于几角 3.大额人民币的换算。

师:“小明和妈妈买完东西乘车回家,车票1元,可是妈妈的钱包里只有这些钱(出示大额人民币)。没有1元,怎么办?

生:“可以换成1元1元的。”

师:“谁可以帮小明换一下?”生用学具人民币边摆边说。 电脑出示:一张5元可以换______张1元。 一张10元可以换______张1元。 学生口答。

师:“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我们还可能用到10元,下面的问题谁会?” 电脑出示:一张20元可以换______张10元。 一张50元可以换______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______张10元。

师:“如果要把100元换成50元,可以换几张?换成20元换几张?” 四、应用实践 1.小组购物活动。

39

师:同学们个个都很能干,知道人民币的好多知识,也特别聪明。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小商店玩一玩好吗?

师:开商店都需要什么呢?

课件演示所有物品及标价(教师简介)。

师:这些商品谁来卖呢?我们需要售货员,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当售货员。选出的售货员站起来。

售货员们要注意,听清楚你的顾客买什么东西,他付的钱够不够。

师:其他同学当顾客,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不过要注意一个一个地去买,还有,你们每人只有1元钱。

师:请小组长打开信封,发给每个顾客一元钱,再把剩下的零钱给售货员。 学生活动,教师行间观察、倾听、指导。 2.汇报。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1元钱买了什么?

师:一元钱可以买这么多东西,我们可不能小看这1元钱!所以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

五、小结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人民币的换算(新授课) 教科书第50页。 教学目的: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4.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按质地分为哪两类?

3、1元=( )角 1角=( )分 一张2角可以换( )个1角?? 二、创设情景,过渡进入新课

40

(出示课件)聪聪:“明明,你拿那么多的硬币干吗去啊?” 明明:“我去买把尺子,我拿了12个一角。” 聪聪:“拿那么多,要是丢一个,怎么办啊?” 明明:“那怎么办?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我吗?” 1.师:我们该怎样帮明明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去换钱。 师:那该怎样换呢?

生A:可以换两张5角,一张两角。

生B:还是多。可以用10个一角换1张1元,2个1角换1张2角。 明明:哦!原来12角=1元2角,谢谢你们!

2.我们帮明明解决了问题,聪聪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出示课件) 3元8角=( )角

26角=( )元( )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

3.换钱游戏:小组四人利用学具互换。

4.师:现在,明明拿着换好的钱走进了“大张量贩” 。 (课件出示)尺子:1.20元 明明:这1.20元是多少呢?

师:明明又遇到什么困难了?谁来帮帮他? 学生讨论。

生:1.20元就是1元2角

师:对了,我们看1.20元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20元就是1元2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师: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 (课件出示) 本子 0.50元 8角 墨水 3.00元 1元2角 书包 35.90元 9角 尺子 1.20元 5角 橡皮 0.90元 3元 铅笔 0.80元 35元9角 三、实践活动

每组选四名售货员来卖课前准备的物品,学生自由下位买,要求互相谦让,不争抢,做文明的售货员和顾客。师到各组巡视、指导。

四、小结

41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买东西(新授课) 教科书第51—52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购买不同物品的情景中,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的问题。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及商店里物品的价格,并进行了换人民的游戏,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有关人民币的一些简单计算。

二、模拟购物情景,学习新课 1、学习人民币的加法计算。

(1)出示3种气球(圆形、葫芦形、心形),介绍形状及价格。 师提出要求,学生解决:我想买2个,你们说老师可以买哪2个? (2)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可能买哪2个气球,有几种买法?

反馈讨论结果:A、圆形、心形 B、2个圆形 C、圆形、葫芦形

D、2个葫芦形 E、葫芦形、心形 F、2个心形

(3)、进行人民币的简单加法计算。

让学生选其中一种买法计算总价,四人一小组比一比,谁算得快。集体订正。 (4)、比较哪种买法用钱多,哪种买法用钱少。 2、完成第51页“做一做”。 3、学习人民币的减法计算。

(1)展示商品:乒乓球拍 足球 皮球 小飞机 机器人 小熊 8元 15元 6元 40元 45元 20元 (2)学生用手中的模拟纸币购物。 师:10元钱去买一个气球,应找回多少钱?

如果手中有20元钱,要买一架在飞机还差多少钱?买一个机器人比飞机要贵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4、完成第52页:“做一做”。 三、购物游戏

1、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带的玩具,生活用品,学习用品标上不同的价格进行购物活动。 2、反馈活动情况。 四、总结

42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8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计算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等。 教 具:小黑板、挂图、有关的课件制作。 教学课时:10课时(其中4课时是活动课)

第 一 课 时

课 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 ,练习十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小组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整十数加减计算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较完善的语言表述整十数加减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等。 教 具:小黑板、小棒、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20里面有( )个十;50里面有( )个十。 4个一和3个一合起来是( )个一。 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个十。 二、情境创设

43

1、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观察图,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参与与全班交流。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合情推理,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三、探求新知

1、师:看,这是伯伯刚刚运来的鲜花,闭上眼睛想一想,摆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多漂亮啊!好,睁开明亮的眼睛仔细观察这些鲜花,看看能发现什么?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们用这幅图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3、信息反馈,交流整理。师: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说得可认真了,哪个小组的同学先起来说说你们想到的问题?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列式?板书:10+20=30(朵) 4、小结: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四、教学效果测评

1、练习十的1题。(出示1题图)你能看着图说出图意吗?

2、练习十的2题。上下两行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口算时,为什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大家照样算得很快?

3、练习十的3题。(多鼓励学生) 五、小结

第 二 课 时

课 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P61例1和练习十一1—4题) 教学目标:联系已有的知识,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正确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认识到相同数位相加。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等。 教 具:口算卡片,小黑板,捆扎好的练习本,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5+20= 30+6= 60+3= 5+40= 50+20=

44

30+60= 60+30= 50+40= 3+50= 40+10=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今天我们要来一起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比一比谁是最会动脑筋的孩子,好吗?

1、观察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发现的和同桌说一说,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一包语文书有多少本?

2、根据图上信息提问题 合作探究:

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会列式吗? (1)35+3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怎样列式?35+3你会计算吗?请说出一种你喜欢的方法。

(2)35+30

如果要你算出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你能怎样算?怎样列式?35+30应该怎样计算呢?如果不会算,可以摆小棒,拨珠,想一想,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看谁的方法好。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要加在十位上。 三、教学效果测评 1、P61页的做一做。

2、P63页练习十一的第1题和第2题。 3、出示P63页的第3题(情境题) 4、出示P63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小结

45

第 三 课 时

课 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例2,练习十一第5—7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结合动手操作,理解进位的道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教具、学具准备:照例2联欢会场景图制作的课件;复习和练习用卡片;整捆和单根的小棒(不少于33根)。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口算。

20+40 32+10 40+48 56+30 42+7 5+23 4+64 8+51 2.口答。

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课

谈话: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联欢会场景图。显示几个小朋友把纯净水搬来放在桌子上,画外音:小强和小明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纯净水。

2.出示“咱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文字、声音同时出现)。

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明确要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3.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24+9 (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 24+9 (3)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出现各种计算方法。

①先把24凑成30,再算30+3得33。课件设计配有摆小棒的动作和口述“24+6得30,30+3得33”的声音。

②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课件设计有把4根和9根合在一起,并把其中

46

的10根捆成1捆的动作,并配有声音叙述口算过程。

4.尝试。

(1)出示“做一做”中的3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向教师请教。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5.小结。

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练习

1.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观察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步骤和方法。

2.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练习十一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计算方法。再启发学生: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吗?

给学生思考时间。对从另外角度观察,想出不同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观察、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小结

第 四 课 时

课 题: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教科书第67页例1及做一做第1题,练习十二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结合动手操作,明白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减。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教 具: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47

一、复习(听算)

8-5= 7-4= 6-2= 5-3= 9-7= 8-4= 20-10= 40-20= 50-30= 60-10= 30-20= 80-20= (全班练习,指名说出得数)

二、创设购物情境,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1)面两道题怎样口算? 34+5= 76-6=

(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教师说明:在口算加减法时,把其中的数想成几个十和几个一比较好算。 (2)由生活入手,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谁能说说你买过什么东西?买东西的时候谁是自己付的钱?请举手。谁能说说付钱时要注意什么?

(3)这节课,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学习买东西的知识,好不好?

让我们一起到娃娃商店去看看吧!同学们你们看,商店里都有哪些同学们喜欢的东西?你喜欢什么?挑一样给大家介绍好吗?

(4)大家看,今天还有两个小朋友也来买东西,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俩在说什么? 1)平平(左):我有35元,买一个大象存钱罐,(问题被暂时遮住)根据平平说的话,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2)芳芳(右):我有20元,如果买一个洋娃娃,(问题被暂时遮住)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问题。

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怎样才能解决买一个大象存钱罐,还剩下多少元呢?又怎样才能解决买一个洋娃娃,还差多少元呢?(指名回答)

怎样列式?板书:35-2= 35-20=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计算这样的题目。 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同桌交流列式想法。

通过前面加法的学习,想一想,我们可以让谁来帮忙?(小棒) 四、合作探究算法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2、配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互评。 板书: (1)5-2=3 30+3=33 10-2=8 25+8=33 (2)30-20=10 10+5=15

(3)以上的两种算法,哪种方法你比较喜欢? 五、总结沟通

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教师再加以说明:这两个算式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35-2

48

是先计算几个一减几个一;35-20是先计算几个十减几个十。

六、教学测评

做P68页“做一做”第1题。 七、小结

第 五 课 时

课 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2,练习十二第5、6、8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结合动手操作,表述操作过程,弄清“退一作十”的道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例题情景图的课件(或挂图)。 2.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3-7= 15-8= 17-9= 78-8= 45-30= 97-7=

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教师:上面两排算式分别是什么样的减法算式?

学生:第一排是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第二排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算式。

教师: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新课教学

49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屏幕上出示第67页例1中的玩具货架图。

教师:在例1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图上还告诉了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屏幕上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汽车图)

学生:图上告诉我们两辆玩具汽车的价格是15元和36元。 在屏幕上出现例2玩具图下面的两个小朋友和她们的对话。 教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和想什么?

学生: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钱,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钱才够?右边的小朋友在想怎样算才知道还要攒多少元钱?

教师: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36-8=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

教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5-2、76-4、57-3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35-2、76-4、57-3等算式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教师: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6不够8减,我们先打开一捆和原来的6根合并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里面减去8根。

教师:减去8根后还剩多少根?

学生:16根减去8根还剩8根,再加上剩下的2捆(20根),一共还剩28根。 让学生在算式36-8=的后面写上得数“28”。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谁能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6-8的方法?

学生: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发现计算36-8,可以把36分成20和16,再用16去减8得8,最后把8和20加起来就是36-8的差。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kv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