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版语文第九册di+1--5单元教案

更新时间:2024-06-24 04: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给老师的一封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学习提示”,预习课文。 2、检查预习,读通课文,学会生字。

3.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和老师工作的辛苦,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劳动、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悟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学习“学习提示”,了解训练重点(学会按三项要求预习课文)。 (1)回顾关于“预习”——过去我们学会了什么?(三年级、四年级) (2)自学“学习提示”,同桌议议,然后指名说:什么叫预习?预习有哪三项要求?

2、按照预习要求,逐项进行预习:

(1)读通课文,快速、轻声、自由地读两遍,读准生字的音。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可注在书上)。 (完成作业本第一题)

(3)边读边想,了解课文内容,发现疑难问题。通过多次默读课文,运用不同符号做标记。

①遇到不理解的句子用“”标出,并打上“?”。(完成作业本第2题)

②难理解的片段用“()”标出,同时打上“?”。

③其他不懂的安排或疑难问题用“——”标出,同时打上“?”。 3、检查第一项预习情况。指名读课文,全班评议。(字音有否读准,有无添字、漏字,是否读破句) 4、作业:(1)作业本3、6题(课内完成)。 (2)中午写字课听写词语。

(3)上交课本,检查预习习惯的养成情况。(标注要求规范) (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预备下节课使用。)

板书设计:

1

1.《给老师的一封信》第二课时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谈话法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和老师工作的辛苦,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劳动、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2.通过讨论疑难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能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悟解决疑难问题。 四、教学准备: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给老师的一封信》,回忆一下,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课文是作者在教师节前夕写给老师的一封信,通过自己在小学读书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叙了顾老师的循循善诱和倾心培养,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敬爱之情。)

2.还留下了什么问题?(小作者为什么要这么深情地回忆顾老师?) 3.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围绕问题研究回忆部分。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你能找到什么答案?与同桌或临近的同学议议。 2.集体交流。

(1)出示句子一:“是啊,我是您亲手栽种的桃李中的一棵,我的萌芽、生长,无不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桃李”,比喻学生。作者是顾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 “沐浴”,比喻受阳光雨露滋润。

“阳光雨露”,句中指顾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怀和传授知识。

“无不”,可换成“都”,但用“无不”更能体现老师的关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指导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好“是啊”两字。

(2)出示句子二:“您微笑着,把我领进教室,不,是领进了知识的大门。” 板书:领进大门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知识的大门怎么领进?)

引导学生理解:受到老师启发教育,从此遨游在知识的宫殿就是领进了知识的大门。) 这句话该怎么读?反复指导朗读。

从哪儿能看出老师把“我”领进了知识的大门?

理解“您总有办法??也总有办法??”。和“您的本领简直比魔术师还大。”(板书:魔术师) 什么叫魔术?你对魔术师知道些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理解句意:老师丰富的知识,得法的教育,使一个无知的小孩渐渐获得知识,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了一个崇高的形象。)

(3)出示句子三:“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板书:仙子) 仙子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本领?

课文把顾老师比做仙子,她有什么本领?

理解“日记中长出了小草,开出了小花,小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

2

理解“带回了写日记的灵感”。

“灵感”,句中指写日记时产生了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理解句意:顾老师以自己的一颗童心指点学生细心观察,展开想象,倾注感情,进入情景,把所见所闻写“活”。文中地“日记充满生机”就是这个意思。) 拓展:顾老师还会为他的学生做些什么?

(4)出示句子四:“只有您头上??见证。”(板书:银丝、皱纹)

(理解句意:在漫长的岁月中,老师在教育岗位上辛勤工作,为祖国培养人才贡献了青春和毕生的精力。明白“谁也说不清??谁也数不清??”在句子中的感情色彩。)

3.读到这儿,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在教师节前给老师写这封信了吗?(回忆在小学读书时顾老师的几件事,抒发对老师的感激敬爱之情。) 4.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回忆部分。 三、总结:

课文是以信的形式向老师表达深情,犹如面对面的叙述,倍感亲切。因此读课文时我们会觉得老师就在我面前,回去后我们可以再好好地读读课文,反复体会体会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

给老师的一封信 板书设计: 老师 学生 领进大门 爱 魔术师 仙子 老 银丝 皱纹 师

3

1.《给老师的一封信》第三课时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谈话法

一、教学目标

1、逐段讨论,重点解决疑难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3、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解决疑难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1、速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学习第二段,想想这一段回忆了顾老师的哪几件事?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3、讨论上节课提出的本段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1)“我是您亲手栽种的桃李中的一棵。”(“桃李”指什么?栽种桃李的人是指谁?) (2)“我的萌芽、生长,无不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3)“??在我的心目中,您的本领简直比魔术师还大!”

(4)“老师,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我那平平淡淡的日记就充满了生机。” (分析句子含着的意思,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

4、学习第三段,自由读课文后,先想想这两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5、引入疑难句子,讨论理解:

(1)“只有您头上的银丝和眼角的皱纹是您辛勤耕耘的见证。” (2)最后一个自然段。

(分析句子含着的意思,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 6、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7、指导背诵第五自然段。 8、总结作文。

这篇文章是一封信,作者回忆了在小学读书时,顾老师的三件事: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她对顾老师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9、作业:完成作业本第七题。

给老师的一封信

板书设计: 老师 学生 领进大门 爱 魔术师 仙子 老 银丝 皱纹 师

4

2.《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谈话法

教学目标:

1、按四项要求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通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8个词语的意思。 3、初步感受容国团为祖国而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 教学重点:预习课文、学会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预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读题质疑。 二、学习自学提示 1、说说预习的方法

2、小结归纳:读学问标答 三、自学课文

根据预习的要求自学课文。 四、自学检查

1、读(1)生字词(2)逐段通读,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学提出不懂词语

3、问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标检查一小组“标”的情况并反馈 5、答初步回答课后问题,不懂的再作记号 五、指导分段 1、尝试分段

2、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抓住插叙部分把文章分为三段) 六、自由朗读全文 七、课堂作业

作业本1—4题

5

2.《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谈话法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3个反问句的意思。能用“终于”造句。 2、能对课文中强烈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读出语气和感情。 3、感受容国团为祖国而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世界冠军?你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但是,在旧中国我国的体育运动却是非常的落后,你们知道课文哪一段是描写这段屈辱的历史的吗?指名读第3自然段。

2、简介旧中国3次参加奥运会时的情况。

3、朗读体会。说说如果你当时蒙受这样的屈辱会怎样想?

4、那是谁为我们敲开了世界冠军的大门呢?让我们回到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说一说你觉得当时的气氛怎么样?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2、读懂重点句。

(1)什么叫“异样”的目光?群众为什么会这样?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2)“智慧和毅力”什么意思?这是描写容国团外貌的,跟他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有什么联系? 3、自读第一段,读出紧张、热烈的气氛。 四、学习第二段

1、此时此刻,受到万众瞩目的容国团心情怎么样?他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指名读第2自然段。 其他同学划出表现容国团心理活动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把反问句“难道能让祖国再蒙受屈辱吗?”“人生能有几次搏”改成陈述句。 4、如果你是容国团你在当时会想些什么? (沉重、悲愤、荣幸、振奋??) 5、练读两个句子。读出激动而振奋的心情。 五、学习第三段

1、那么容国团有没有实现他为国争光的愿望呢?他是怎么做的呢? 2、自读第三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容国团奋勇拼搏的相应句子。

3、“面对强手”是什么意思?简介西多。把反问句“这一届的冠军,不属于西多还能属于谁”改成陈述句。

4、理解“拉打结合、左右开弓、忽远忽近、变幻莫测”的意思。自已当解说员来解说当时比赛热烈的场面。

5、朗读背诵。

6、经过这样的奋勇拼搏,容国团——

(“终于”获得了世界冠军) 这“终于”说明这胜利——(来之不易) 用“终于”造句。

7、终于胜利了,共和国的国歌第一次在世界赛场上升起,你的心情怎样?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豪、光荣与激动的语气。 六、解答讨论课后问题。 七、课堂作业 作业本5、6、7

6

2.《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谈话法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生字新词。

3、能举例说说继容国团之后我国的哪些世界冠军奋勇拼搏的事迹,激发学生的体育精神。

4、深刻领会“人生能有几次搏”的含义。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说”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朗读训练

1、自由朗读全文,读出语气。 (重点语句作重点指导) 2、指名读、评议。 二、复习检查

听写生字词语。 三、说话训练 1、能举例说说继容国团之后我国的哪些世界冠军奋勇拼搏的事迹。(你印像最深的一场体育比赛) 2、指名说、评议。

3、说说这些运动员勇于拼搏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四、质疑问难

五、写一写(选择其一)

1、读了本文后的感想,谈谈对自己的启发。 2、介绍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

板书设计: 进入决赛:异样的目光 心情不平静:失利、受辱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 奋勇拼搏:拉打结合 左右开弓 忽远忽近 变幻莫测 获得冠军:热泪盈眶 呼唤祖国

教学反思:

话题式交往,流溢生命的动感

阅读教学对话借助的东西还应该是文本。这点我很赞成。

我很欣赏这种对话交流生成的课堂,但这其中也会出现不少问题。比如,这样的课堂教师应做怎样的

7

准备,在课堂上学生的习惯如何培养等等。

下面是我前段时间写的一则教学随笔,多指教: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一课的教学已接近尾声,不知为什么,学生的气氛始终有点沉闷。虽说通过读、说、议,也感受到了文章中的爱国情感,但我感觉对于学生,似乎只是隔靴搔痒,并没有真正地振动他们的心灵。

大家一起朗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后,我放慢速度,缓缓地说:老师曾很多次地从电视里看到这国旗在运动场上高高飘扬的情景,那一刻,我的内心会非常激动。因为,这升起的国旗背后,有着太多太多的付出与期待。”

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叔叔是乒乓球运动员,他说练球很辛苦的。常常前一天手痛还没恢复,第二又接着练。练得手都肿了。”

“我觉得,这国旗后面有我们数不清的心血与汗水。”

又一学生说起:“有一次,我爸爸看乒乓球赛,中国队输了,他气得直拍电视机!”

底下马上议论纷纷。这样的生活场景他们熟悉,他们有话要说,此时是让他们尽情地说一说,还是让他们就此打住,以免跑题太远呢?我选择了前者。好,你们有话要说,就说吧!

“我表哥很有意思的,有一次看中国女队参加的足球赛,他正好在吃饭,就用筷子敲着碗边打节拍,边喊加油。被我姑妈骂‘有病’的!” ??

“在我们国内的比赛,有我们浙江队参加的,我就会为他们喊加油。”(好像有点不对目前话题) 于是,我就此刹车:“是的,我们为我们自己的家乡加油,为我们的祖国加油!你们想对我们国家的运动员说点什么吗?”

“我想说,希望能经常从收音机里听到国歌响起的声音,能经常从电视里看到国旗升起的情景,我会为你们自豪,骄傲!”正合我意,说得不错。学生也纷纷鼓掌,我正想借题发挥,让他们能说得更多、更好。又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如果有一天,我能代表祖国参加世界比赛,你会来为我们加油吗?”(平时给他们的民主太多了,总会不顾场合,不分时间地冒出自己内心里面最想说的话。) 我当然表态:“一定会的!” “如果我到国外去比赛呢?”

“如果我们全班好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机会呢?你不是要有分身术了?”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不论是老师,还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不管位于哪里,在做什么,都一定会为你加油。不仅如果,我们祖国所有的人民都会为你加油,对吗?” “对!!!”

??下课了,那个男孩子走到我身边,认真地说:“老师,我一定会有那么一天,你一定要来为我加油哦!”我摸了摸他的头,笑了!

在课堂上,学生爱插嘴,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有时,我会觉得很烦,因为爱插嘴的学生常常会不合时宜地打断你的思路,使用课堂突然变得无法控制。而新课程给了我这样一个理念:课堂是学生的,爱插嘴正是说明孩子的思维始终是活跃的。教师如果善于抓住学生的“插嘴”开展教学,课堂上有时就会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像--预先的设计也许无法完成,但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zifenglin,不管怎样,感觉还可以的先记下来再说

教学研究从着眼于教学设计的细化到研究课堂的生成与发展,研究师生在交往过程中的现场演绎。课程的计划与机智的教学兼容但并非一致,我们往往在围绕精心设计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加进了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与学生的交往、碰撞中一道生成课程。在因时而变、因景而作的变化中让课堂动态发展的。而有些东西备课时是无法估计的,如果课后也不及时记录整理,一些鲜活的东西终将成为一道流星,消逝在我们的课堂。

曾向一语文界名人取经,探讨名师的秘诀,他说要勤于积累,有许多优秀的教师课上得很精彩,但疏于记录,等到让他系统地总结一下自己经验时便大打折扣。因为许多课堂中的精彩会随着时间的远去而在

8

脑海里淡忘,师生共同演绎的思维的交锋,情感的融合,当时可能淋漓尽致,但时间会消磨一切。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把第一手的资料记载下来,尤其是一些自己觉得满意的课,可以以课堂实录的形式笔录。我们可以选取部分课文,把孩子们多彩的表现、灵动的回答甚至疑惑惊异激动木讷都记下来,积累越多,为自己提供的研究背景就越广阔。这些实录,不仅可用来教学反思,还为形成个人的教学体系提供了无数鲜活的案例。

我经常反省自己:几年书教下来,四千多节课上下来,百里挑一地算,也应该有四十多节精彩的课了,而我的积累的教学资本有多少?不觉为之汗颜。我们语文老师总是要学生多读多写才能提高语文功底,而我们自己又读了多少?写了多少?我看有必要给自己定个目标,比如一个学期疯狂地研究五篇文章,然后把师生在课堂中的交往记录下来,当然“及时记录”很重要,当自己的感情已经冷却,激情无法再现时,许多流光溢彩的东西也将封存。

9

3.《日新月异的电视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谈话法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26个词语的意思。 3、能修改一段话,并说说为什么这样修改。

4、了解电视科技发展之迅速,懂得4种新型电视机的名称和特点,感受科技的力量。 教学重点:学会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能修改一段话,并说说为什么这样修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读题、提问。

2、“日新月异”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电视机“日新月异”呢?学了这一课我们就明白了。 二、课内预习

1、按五步预习法预习。

2、思考:文章是按什么思路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词。

多音字:屏幕、品种、调低、用不着 重点词:日新月异身临其境微型袖珍 2、抽读第1、5小节。 3、质疑问难。

4、分段指导。说说本文是按什么思路来写的?(总分总)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说说这一段里的哪一个词语最重要? [板:日新月异] 2、哪几句话具体说明了这个词的意思?电视机有哪些发展? [板:从无声到有声(声音) 从黑白到彩色(色彩) 从平面到立体(形像) 从用手到遥控(性能)]

3、小结:这里连用了四个“从??到??”说明什么? (进一步说明电视的发展、变化快) 问: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表示作者对电视机发展变化快的赞叹) 读最后一句,读出赞叹之情。

4、讨论课后第3题。说说这段话哪里不妥当?为什么?书上为什么还要有前面一句话?并用上“可”来连接?

五、课堂作业 《作业本》1、2题 板书设计:

从无声到有声(声音) 日新月异 从黑白到彩色(色彩) 从平面到立体(形像) 从用手到遥控(性能)??

10

3.《日新月异的电视机》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谈话法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有关练习。

2、了解电视科技发展之迅速,懂得4种新型电视机的名称和特点,感受科技的力量。 3、体会拟人化写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了解电视科技发展之迅速,懂得4种新型电视机的名 称和特点,感受科技的力量。 教学难点:体会拟人化写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

2、第二段中介绍了哪几种电视机? (1)自学并完成表格:

[ 电视机的类型 主要特点 介绍方法 (2)请一位同学介绍一种电视机。 (也可用第一人称来介绍)

(3)讨论:每一段在介绍不同种类的电视机时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写法:先用一句话概括这一类电视机的特点,再进行具体的说明)划出每一段中概括特点的一句话。 师引读2—7自然段。

3、问:“电视”与“电视机”有什么不同? 4、你觉得电视机还会出现什么日新月异的变化? 二、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问:电视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你能谈谈看电视的利与弊吗?

(了解国内外新闻、天气变化、观看文化娱乐节目、丰富各种知识,开设电视技术等等) 三、课堂练习

1、课后题2。(注意带点的字,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结: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最年轻”表示时间短。把电视机当作人来叙说,显得更为亲切,也从侧面说明电视机与人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2)你能在文中在找出一句同样写法的句子吗? 2、作业本第4、5、6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 电视机的类型 主要特点 介绍方法

超大屏幕电视机 屏幕大列 数字、作比较

微型电视机 机体小作 比较 声控电视机 用声音遥控 举例子 装上电脑的电视机 智能反应 举例子 立体电视机 让人身临其境 作说明 全息电视机 全方位接收信息 作说明 闭路电视机 增加内容、加强联系 举例子]

11

3.《日新月异的电视机》第3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新授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谈话法

教学目标:

1、进行仿写练习。 2、能用“逼真”、“不仅??还??”造句。 3、巩固生字新词。

4、了解电视科技发展之迅速,懂得4种新型电视机的名称和特点,感受科技的力量。

教学重点:词句训练、仿写练习 教学难点:仿写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词语听写

2、练习朗读,指名读课文。 二、词句训练

1、找出文中有“逼真”、“不仅??还??”的句子,体会用法。 2、用“逼真”、“不仅??还??”造句。 3、评议、书面作业。 三、仿写练习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总起、分述再总结的写作方法)

回忆课文的2—5自然段是怎样介绍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机的?(先用一句话概括再用具体事例说明)

2、自选内容,学习课文2—5自然段的写法,练写一段话。 3、写后交流、评议。 四、课堂总结

本课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新型电视的特点,从而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快。文章又多处用了拟人手法。富有情趣。应当说是一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好文章。 五、作业指导

12

※《竹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谈话法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2、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感受畲家孩子继承革命传统,勤工俭学,奋发向上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预习课文、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竹笠吗?看题目,你推想这篇课文可能是写什么内容的? 二、自学课文

要求: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准备回答课后作业题1 三、检查自学

1、同桌互查词语读音,开火车检查 2、质疑问难

3、将你认为难写的字写几遍直到记住为止。 (重点:畲、榴、潇、聊、舍) 4、回答课后题1 四、理清课文思路 1、指名轮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填空:竹芯是个( )族女孩,她带“我”来到( )。

“我”看到孩子们向( )学习,( )风( )雨,( )自己编( 分感动。

2、按作者的采访地点给课文分段。 五、作业

自由朗读全文2、抄写词语

,十13

※《竹笠》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谈话法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描写竹笠的话是围绕哪个词语的意思来写的,并理解课后题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仿照课文中的总起分述句式写句子。

3、感受畲家孩子继承革命传统,勤工俭学,奋发向上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第一段,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能仿照课文中的总起分述句式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轻声自由读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课文的开头告诉了我们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

3、作者遇到了一位怎样的小女孩,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小女孩外貌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们小女孩的印像。读出可爱的语气。

4、作者的心情如何变化?这两部分应该怎样读?

5、小女孩在干什么?她戴的竹笠是怎样的呢?用波浪线划出相应的句子。 讨论课后题2:说说这几句话是围绕哪个词语的意思写的。

作者是怎样描写出竹笠的玲珑别致的?自已画出来并讨论。 [板: 尖顶 嵌珠 玲珑别致:竹笠上 画星 竹笠里 衬叶 笠绳上 系珠]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先总后分) 读出喜爱的语气。

6、看到这么美的竹笠,我的感情又起了什么变化? (羡慕——称赞)指导读好两个语气词:哦、嗯 7、指导朗读:读出感情的变化 三、仿写

1、用先总后分的方法写一件自己心爱的物品。

(如:我的文具盒特别地精致我有一个新颖的变形多刚) 2、评议、小结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尖顶 嵌珠 玲珑别致:竹笠上 画星

竹笠里 衬叶 (画图) 笠绳上 系珠]

14

※《竹笠》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谈话法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理解第2段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感受畲家孩子继承革命传统,勤工俭学,奋发向上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第2段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在途中,作者看到竹芯的外貌,竹笠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5—8小节,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1、学习第5小节

(1)划出描写竹笠的句子。为什么要编成花的图案,你能从下文中找出来吗?(吉祥如意、岁月如花)

(2)为什么说“那千万条嫩绿的竹丝,交织着孩子们的勤劳与智慧,幸福与欢欣呢?

(表达了作者赞赏畲乡孩子们编的竹笠精致美观,赞许孩子们的勤工俭学,赞扬孩子们热爱民族、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好品质的思想感情) (3)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6、7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

(2)在风雨的夜里,孩子们也来学校编竹笠,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3)竹芯送了我一顶竹笠,她当时的神态怎样?你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热情、勤劳、淳朴)

(4)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名读

(2)我目送着竹芯她们远去,想象着什么? 说说这一句的含义。

(作者被孩子们学习红军,继承革命传统的实际表现深深地感动了,对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满怀信心和希望。) (3)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说说为什么以“竹笠”为题?

3、说说本文给你留下的印像最深的是哪些地方?你觉得对你现在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吗? 四、作业指导

[板书设计:

竹 笠 竹笠美——心灵手巧、热爱劳动

编竹笠——风雨无阻、勤劳俭朴 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送竹笠——善良热情、淳朴可爱]

15

《暑假中的一件事》教学设计

习作课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法 谈话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从而使记事的作文写得比较有条理、比较具体。 2、学会在很多事情中选取一件事情作为习作的材料。

3、提高参加假期活动的认识:参加活动能使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才干,了解社会,丰富写作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选取材料,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得有条理。 教学难点:把事情写具体。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谈话引入,激发写作兴趣。

回忆暑假中,你有哪些有趣或者有意义的事情。 二、学生口述暑假中的活动,小组交流。

例如:学校组织的;小队活动情况;家务劳动;外出旅游等。 三、明确本次习作内容。

1、投影出示习作内容:写一件暑假中自己经历过的或看到、听到的事。 2、指导学生选取一件事作为习作材料:

(1)什么事情比较容易写:亲身经历、印象深刻。

(2)什么事情写出来别人喜欢看:高兴的、有趣的、新奇的、有意义的?? 3、学生思考,选材。

四、投影出示“习作要求”: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语句通顺。 1、引导学生默读“参考习作”,结合要求具体讨论分析。 事情的起因:稻子成熟可以收割了。

事情的经过:一家三口下田割稻,爸爸妈妈动作熟练,我使劲赶还是落在后面。 事情的结果:我经受了劳动,体会到了“勤劳的可贵”。

2、想想自己要写的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准备怎么写。(同桌议论,教师请两三位学生讲讲想法,作指点。)

3、学生交流,讲评,教师总结。

五、开始写作。 学生先拟草稿,教师巡视。发现写得好的片断,指点大家学习。

第2课时

指导要点:学生习作是否能够确定比较好写的事;写的时候能否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明白。

二、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参与其中,挑选较好与不够好的典型作文各一篇,准备交流。 三、交流讲评。

学生上讲台读作文,同学评议,教师小结。 四、按习作要求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五、誊写作文。

16

17

《练习1》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练习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 练习法

教学目标

1、体会音节中间有无介母“u”在读音上的区别,注意读准带介母“u”音节的字音。 2、提高用“音序”“部首”两种查字法查字典和据词定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养成认真做题习惯

教学难点:体会音节中间有无介母“u”在读音上的区别,注意读准带介母“u”音节的字音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指名读题,明确题意:读、比,体会有无介母“u”的三拼音字与二拼音字读音的区别。 2、自由拼读两行字,体会读音的不同。

3、指名读,并说说带介母“u”的三拼音发音特点。没有读准的,指出原因,正音后读准。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目,明要求。(查字典有三种方法,此题要求用两种查字法查字典,据词定义,第一行音序查字法,第二行部首查字法。)

2、学生独立查字典,字义写在课本上带点字的下方。 3、汇报,反馈。

馥:香 应:应付 乖:听话 莫:不 微:细小 漫:没有限制 信:相信 举:全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明确题意。 2、完成作业。 3、反馈,评议。

亲爱的祖国 认真地思考 亲密的战友 刻苦地锻炼 亲切的教导 耐心地帮助 亲热的招呼 辛勤地耕耘 4、纠正错误后,按正确答案读、记。 四、指导练习第5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名说说6个词语各自的意思,再想一下4个句子中应各自填上哪一个词语? 3、学生各自读读4个句子。 五、指导练习第5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找出课文中与2个句子意思相同语气不同的句子。 2、在《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一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各自轻声读一读。 六、独立完成练习本第4、5题,反馈、评议后获得正确答案用投影仪显示: 第4题:日新月异 变幻莫测 信心百倍 举世瞩目 第5题:(1)这场决赛,难道能让祖国再次蒙受耻辱吗? (2)这一届的冠军不属于西多还能属于谁? 出示正确答案后,指名读一读。

18

《练习1》第2课时教学设计

练习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 练习法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和句式,能用“为了”“难道”造句。

2、能按预定的三项要求读懂短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独立完成文后作业。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按预习的三项要求阅读短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独立完成文后作业。 教学难点:读句子,用“为了、难道”分别仿写目的关系的复句和反问句。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6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用“为了”、“难道”造句。

2、读范句,明句意,具体搞清造句要求:(1)“为了”表示目的,第1句是目的关系的句子。“难道”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第2句是反问句。在读句子、体会语感后会用“为了”、“难道”分别造表示目的关系与反问的句子。

3、用“为了”、“难道”口头造句。

4、完成《作业本》第6题,再作反馈、讲评。 二、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目,按预习的要求阅读短文,说说预习有哪三项要求。(联系文后问题)

2、学生自学短文,划出生字和不懂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懂6个词语。 3、完成第7题(1)(2)

4、再读课文,回答第(3)题,先按题目所问在短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再加以归纳整理,完成第(3)题作业。

5、评议后,以投影片显示正确答案:

第(2)题 酷爱:非常喜爱。 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博览群书: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道歉:认错、表示歉意。

知识渊博:懂得的知识既深又广。 才智超群:才能和智慧超过一般人。 第(3)题 毛泽东同志酷爱读书,他一边读,一边想,做到了眼到、手到、心到,并加批注,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19

4.《背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 小组讨论学习法 谈话法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

2、读准“攒”、“撩”、“揩”、“抿”等生字,理解“炊烟袅袅”、“田埂”等词语,认清“蜿蜒”的字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尝试背诵有关段落。 4、初步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的美和山里孩子的勤劳朴实美,抓住“美”来理解课文。 二、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

(1)昨天老师编了一个谜语,想请大家猜一猜:小小一个兜,宝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裤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2)揭题

(板书:背篼)后理解。从字形上看,你认为背篼是什么做的?

(竹、藤、柳条等做成,可以背在背上运送东西的篼。)见过背篼吗?请同学板画。 (3)齐读课题。

(4)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课文,想办法把文章读通顺、读正确。能干的尝试读流利。 (2)反馈。

(选择性朗读,特别是课文第7自然段。) 重点读准“炊烟袅袅”、“揩去”、“积攒”。 机动板书:揩、攒、撩、蜿蜒等。

大家都很会读书。你愿意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吗?我这里有配音乐的朗读,还有图,请你边听边看,想象一下描绘的画面。

(3)教师配音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4)谈谈听后的感想。

3、围绕“美”,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导入:

美丽的夕阳下,这个勤劳的孩子回来了。

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说一说、找一找,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随机点拨(板书):晚霞美山风、小溪、鸟炊烟 (2)句子比较,体会感情。

这里有这么一段话(出示小黑板):“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谁来读一读?再请你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两者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好好读读,体会一下或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拟人手法表现欢快、喜爱之情。)

反馈。个别说。你能用实践来证明吗?很会思考,一起来试试。齐读。 (3)理解“炊烟袅袅”。 (4)感情朗读。

a、大家都很善于发现美,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自由读——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交流——随机指导。

20

b、一个人就这么有感情,四人小组的力量就更大了。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感情朗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朗读方式,如:分角色读、表演读??鼓励创新。 c、交流。

d、有感情地齐读。取长补短,结合想象,配乐朗读。 4、小结。用你明亮的双眼发现更多的美。 5、作业。 (1)、尝试背诵。

(2)划下你喜欢的句子,尝试背诵。 (3)反馈。

(4)《作业本》第4、6题。

板书:

4、背篼(图)

生字 晚霞 美 山风、小溪、鸟

炊烟 21

4.《背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谈话法

教学目标:

1、能按“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读书方法学习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按课文的内容进行说话。 4、能体会山里孩子童年的勤劳。

教学重难点:学会“抓住课文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读书方法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学习提示”和《背篼》这篇课文的生词,我们知道,背篼光从外表看,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它对山里的小朋友来说,是好伙伴,好朋友,给山里的孩子带来许多童年的生活乐趣,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还是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听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 边听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2、学生谈想到的画面。 3、朗读、背诵。 三、明确学习方法

1、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老师想和大家商量商量,接下来该怎样学呢?谁来出出主意? 2、这一单元的学习提示教给我们什么读书方法? 四、学习重点词句 1、什么叫重点词句?

2、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是哪一句? 3、自由朗读这句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4、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背篼里怎么盛得下童年?) 5、用赞扬的语气读这句话。 五、学习2-7小节

1、我们已经找出了重点词句,该怎样做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呢? 出示: (1)想想课文中哪些具体事例是表达重点词句的意思的。 (2)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3)围绕重点词句想想,课文主要给我们什么启发。 2、学习5、6小节。

(1)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将体现山里孩子勤劳的具体事例划下来,待会儿请这样回答:勤劳体现在_________上。

(2)学生自学,回答。

(3)按句式回答:“勤劳不仅体现在( )上,还体现在( )和( )上,更体现在( )的想法上。 (4)说说理由,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山里孩子的勤劳。 (5)体会采药的辛苦。 (6)指名朗读背诵。 3、学习第7小节。

学得真不错,就这样学,我们继续研究课文。

22

(1)指名读第7小节,找找“( )是勤劳的象征” (2)谁来做做撩起围裙一角,揩去脸上汗水和泥渍的动作。 (3)妈妈给孩子擦汗,孩子的表情怎样? (4)你能说说他仿佛在说什么?

(5)老师这儿有三种答案,想想,哪一种是山里孩子的回答。

a、“妈妈,瞧我多能干!”b、“妈妈,我的柴够您烧一阵子了,明天可以不上山了吧?c、“妈、我不累,您放心!” (6)朗读。 4、学习第三小节。

(1)还有哪一段写到了妈妈,指名读。 (2)想想妈妈怎么呼唤?

(3)真是妈妈的手臂吗?是什么?用什么比作什么? (4)朗读。 5、学习第5小节。 (1)引读。

(2)学生表演,教师朗读。 (3)抓住描写动作的词背诵。 6、学习第2小节。

(1)听音乐。(流水声、鸟鸣声) (2)谁能把听到的音乐说出来。 (3)比较句子,朗读指导。 小溪在哗哗地流着。 小溪在说着悄悄话。 小鸟在树上叫着。

小鸟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4)观看动画,进一步体会情感。 (5)再次朗读,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 六、谈启发

1、回忆刚才学习的过程,看是否按“单元学习提示”的要求来学习。

2、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拿自己跟山里的孩子比一比,想对山里的孩子说些什么? 3、朗读诗:《山娃子》 归来了,山娃子, 带着一身的汗水、泥渍, 带着一路的雨露、晚霞, 归来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天地,

山风、小溪、鸟儿,是您亲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 是您梦的小径。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着一座大山, 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23

4、背 篼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2、学会13生字;理解19个新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感情朗读。 难点: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全面理解课文重点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点。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一、猜谜导入。

1、小小一个兜,宝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裤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2、揭题,学习“篼”字 3、《背篼》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 二、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用课题扩充法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什么时候) (谁) (用“背篼”干什么) 2、按三项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字词。(基础较差)

(2)提出难读、难写、不理解的字词。 字音重点:梢、攒、渍、背、盛。 字形重点:篼、撩、揩。 检查词义:蜿蜒 依依送别 积攒 田埂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读后的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勤劳

4、学习“学习提示”。

(1)投影出示: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找出课文重点句。 三、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24

4、背 篼 第2课时 \\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感情朗读。 难点: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全面理解课文重点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点。

一、围绕重点句,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读课文重点句,导入:这个勤劳的孩子回来了。自由读,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同桌互说。

2、句子比较,体会感情。(投影出示)

(1)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 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2)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 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

(3)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鸟儿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比一比,体会表达的方法和情感有什么不同。

3、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理解“炊烟袅袅”。

4、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

5、听到妈妈的呼唤,孩子怎么做了?默读第4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动词很多:.拐、绕、走、跨、走、走) 6、感情朗读,小结 。

二、围绕重点句,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导入:山里的孩子已回到了家,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 2、朗读5--7自然段,谈谈读后的感受。

3、山里的孩子多么勤劳,多么懂事。他不但帮助家里打柴,还采集药材,积攒学费,同时不忘爱护邻家小弟弟。你有什么话对他说?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 4、理解重点句:背篼里装的是什么? 比较句子: 背篼里盛着满满的柴火。 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这两句话有什么关联?作者用第2句话来赞扬这个孩子,好在哪里?(前一句写了作者看到的事实,是“一次”,是平实的记叙;后一句写了作者的联想,是“许多次”,是“习以为常”的,是指整个童年辛勤地背柴火,点出背篼里柴火的象征意义。)

5、小结:山里的孩子,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打柴、采药材,他是多么勤劳啊! 三、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四人小组交流。 3、个别交流(评议)。 4、集体读。

五、回顾学习过程与方法,小结写作顺序。(课文按山里的孩子归来的顺序,先写大山的孩子,背着柴火回来;再写大山的孩子回到自家的小院里;最后作者赞扬了大山孩子的勤劳童年。)

六、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5、6题。

25

6、嘱咐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8个生字;理解25个新词语。能找出“仗着、凝望、觉察”的近义词,初步分辨“吩咐、嘱咐”“快乐、快慰”的词义差别。 3、感受母亲勤劳善良的美德,领悟母亲的教育。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导入。

1、读课题,读准“嘱咐”的字音,理解“嘱咐”的词义。与“吩咐”有什么不同?试完成《作业本》第5题选词填空(1),然后回答。 2、据词义推想课文内容:谁嘱咐谁?嘱咐什么? 二、初知课文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文中写谁对我嘱咐什么?她的嘱咐是怎样的? 2、交流问题答案,再填空:( )嘱咐我应该( )。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课文内容。 3、母亲的嘱咐源于自身的人品,找出全文的重点词句,再说一说上面的填空题。 三、自学课文,初步理解字词。

1、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义,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读音难点:畦 眸 字形难点:蓑 笠 理解其意,加以区别。

四、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着审题时的问题,通读课文。

2、默读课文,填空: 我四五岁的时候,母亲( ),我欺侮小伙伴时,母亲( ) ,母亲上山采药回来发高烧时,还( )。 五、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1、提示:课文中哪一部分写母亲对“我”无声的嘱咐? 2、用“||”给文章分段。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作业本》第1题。

31

6、嘱咐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感受母亲勤劳善良的美德,领悟母亲的教育。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勤劳善良”这一重点词深入理解课文的第二段,领悟母亲的教育。

难点:理解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默写重点句。 二、研读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

2、讨论第一段写什么。“无声的嘱咐”指什么? 三、研读第二段。

1、从什么地方看出母亲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

(1)认真默读第2 自然段,想一想,抓住哪些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①在什么情况下,表现母亲的目光的重点词语是哪几个?含着什么意思? “笑眯眯”“闪着光芒”的目光是赞许、鼓励的目光,仿佛母亲在嘱咐孩子:“孩子,你真乖,就应该这样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②小结:课文通过母亲的眼睛的描写,表现母亲美好的心灵,传递母亲对孩子的爱。 (2)读读、划划、想想,学习3--5自然段。

①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在什么情况下、母亲的眼睛怎样?(重点词) ②想一想,“母亲眼睛里闪着泪花”是什么意思?母亲在嘱咐“我”什么?

③学生在议论中体会母亲的爱。 理解:母亲充满怒气的脸,闪着泪花、严厉逼人的眼睛。母亲的内心是嘱咐 “我”应该怎样做人。

④母亲的目光与嘱咐“我”的哪一句话的意思是一致的?划下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先说说带点字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2题。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第2、3题。

32

6、嘱咐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8个生字;理解25个新词语。能找出“仗着、凝望、觉察”的近义词,初步分辨“吩咐、嘱咐”“快乐、快慰”的词义差别。 3、感受母亲勤劳善良的美德,领悟母亲的教育。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嘱咐( )觉察( )责备( )快慰( ) 凝望( )期望( )养育( )

2、说说课文几次写到母亲的眼睛,她的目光──无声的嘱咐,具体表示什么意思。 二、指名读第6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母亲对我的嘱咐就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用自己的话通顺连贯地回答。 三、小结:勤劳善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世世代代延续下来。千千万万个母亲也正是用自己的言行来嘱咐教育后代做到勤劳善良的。所以,我们不能不听母亲的教育,更不能辜负祖国的期望,要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都有用的人。 四、齐读全文。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5、6、7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联系课后第4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则200字左右的小议论文。

板书: 学干农活 笑眯眯 做得好(赞扬) 欺负小伙伴 严厉逼人 太不懂事(责备) 趴在发高烧的母亲身边 疲倦 应该做(希望)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教学 记指导学生明白写人的文章,也可以像本文一样写得含蓄、深沉。

33

新鲜事(听说训练)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地较具体地说情出一件新鲜事。

2、能用普通话说,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说话训练和说话评议时注重“条理是否清楚”。

教学难点:说话训练和说话评议时注意有没有把事情说得较具体。 教 具:投影片 说话举例的录音 教学时间:1课时 一、揭题,明确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新鲜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一些事情,如街道、学校、生活小区有了新的变化,新的建设,我们周围的人出现了新的情况??这些事,我们称作新鲜事。今天我们就要说一件自己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

2、这次听说训练的要求是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指导选材,突破难点。 同学们有什么事想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后评议(重点评议选材) 三、指导说好新鲜事。

1、想想自己要说的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一般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说。也可先说结果、再说起因、经过。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说看到的情景,再追诉事情的起因、结果。)

2、指名说。按说话要求评议(重点评议条理、连贯、口齿、声音、态度)。请学生指出主要问题。 3、分小组互说。 四、全班交流。

五、小组评出最佳新鲜事及最佳信息员。

六、作业。选择自己今天听到的最佳新鲜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后记:

要求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做到说写结合。

34

汗水换来的欢笑(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

1、作文开头能初步做到紧扣题意和内容,语言简洁,不绕弯子。 2、会给《汗水换来的欢笑》加上恰当地开头。

3、懂得劳动给人们带来欢乐,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紧扣题意和内容,用简洁的语句给《汗水换来的欢笑》开一个恰当的头。

难点:初步掌握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教 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回顾、揭题,明确训练要求。

1、回顾第五册第三单元,第六册第三、七单元习作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习作要求。

2、明确训练重点与习作内容一:给《汗水换来的欢笑》加上一个开头。揭题板书。

二、学习“习作提示”。

1、师讲述作文开头的重要性。引入:如何才能写好开头呢?

2、学习“习作提示”内容: 文中讲了哪几种开头形式? 围绕开头形式,逐一联系学过的课文进行举例剖析。 总结各种开头形式的共同点:紧扣题意和内容,语句简洁,不绕弯子。 三、学习《汗水换来的欢笑》,给它加个恰当的开头。 1、根据习作提示,我们来学习短文《汗水换来的欢笑》,然后给他加个好的开头。

2、学生自学短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同学们通过辛勤劳动平整了操场,用汗水换来了欢笑). 3、谁能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和结果?你觉得哪些地方得较具体,突出了“汗水”和“欢笑”,找出来读一读。

4、文章缺少了什么?(起因) 5、你觉得开头可采用哪种方法来写,为什么?请同学们把这篇文章的开头写好,说明起因.写时注意文章开头的要求。

6、学生试写,评析: 投影出示,师生评析优缺点,并说属于哪种开头方式。 指名读自己写的开头,评析。

四、布置课外作业。 以参加过的一次劳动为内容,写好开头部分。为下节课写短文作准备。

35

第2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习作准备工作完成情况。

1、指名学生读自己准备好的以劳动为内容的文章开头,并说说整篇文章的构思。指名2--3个学生读、说。 2、学生评析,教师指点。

二、放手试写全篇。 让学生根据要求和开头,以《汗水换来的欢笑》为题,完成全篇。 三、组织交流。

1、指名读完成的初稿,师生共同讲评。 2、学生各自修改初稿。

3、同桌交换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4、参考同桌意见,自己再次修改。 四.誉抄习作。

教 学 后 记

36

37

练习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纠正部分容易些错笔画的字,并通过比较,强化记忆。

2、初步了解近义词\积攒\与\积累\、\激励\与\鼓励\的不同用法;掌握部分词语的不同用法;掌握部分词语的搭配习惯;能恰当运用几个介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3题 难点:第3题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课时目标。 二、练习第1题。

1、出示教师故意写错的字,请学生改。 2、说说哪些笔画易错。 3、认真、仔细地抄写。 4、互查、订正。 三、练习第2题。

1、查字典,辨词义(说相互点与不同点)。 2、读句子,分析句意 3、填词,再读。 4、你还能为这一组词分别写一句话吗?写好后交流时,要注意表扬把这些词用于其他方面的学生。 四、练习第3题。 1、读题,明要求。

2、观察,分析“左边”与“ 右边”的共同点。点拨:左边发出的动作须与右边的名词有密切联系。 3、独立做,交流。

4、自己想好4个词组,拆开来让同桌连一连。(学生互动后汇报) 五、练习第4题。 独立完成。 2、交流、矫正。

3、全班齐读这段话,说说这些词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初步体会介词的连接作用)

六、练习第5题。

1、读题目和例句,比较:保留什么?去掉什么?明确要把句子缩到最简单的程度。

2、提供句式:“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和““什么怎么样。” 3、试做第1句。读--划出主干---再读。 4、做第2、3句,交流。

七、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5题。

38

练习2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缩写句子(去掉修饰部分,保留句子主干)。 2能运用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读懂短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7题 难点:第5题 教学过程:

一、指导完成第6题。

1、读题明确要求:一读二找三删 2、指名读短文,说说主要意思。

3、找出与主要意思无关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删去无关的这句话后,再次朗读。

5、小结:我们在写一段话时,要根据主要意思来安排材料,不东拉西扯。 二、指导完成第7题。

1、读短文后的题目,明确要求。

2、默读《旅行包的故事》,找出重点句。交流,评议找得对不对,为什么? 3、带着问题(2)自由读短文,思考。

4、进行小小辩论会,正方为厂长,认为名牌只能有一等品;反方为车间主任,认为名牌可以有二、三等品。

5、引导学生小结如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三、布置作业:书面回答练习第7题的问题。 教学后记

39

7、落花生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 学会5个生学,正确选择本课中多音字的读音;理解19个新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找出重点段,并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假如你拿到了这样一个题目,你觉得可以写些什么? 2、学生交流。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落花生。

1、听录音后回答: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

(1)介绍一种物品( ) (2)记一件事 ( ) (3)写一处景物 ( ) (4)描写几个人物( )

2、教师简介:课文虽然以“落花生”为题,但并不是一篇以状物为主的文章,而是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所受的家教。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落花生”是他的笔名。为什么他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三、初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按第一单元的要求自学课文,巩固第一单元训练重点。 四、交流学习成果

1、自由地找小伙伴交流。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集体交流典型的几个问题。 五、按提示分段

1、出示投影,按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1)种花生,收花生。 (2)尝花生,谈花生。 (3)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2、结合课文插图,分段提示,理清课文内容。

六、作业: 1、 完成《作业本》第2、4。 2、 绘制花生的生长过程。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kt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