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石台县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申报书

更新时间:2024-01-28 18: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扶持对象:农民专业合作社

项目类别:农产品加工项目(茶叶) 项目代码:341722211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

2012年安徽省 池州市石台县

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石台县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 项目单位(盖章):石台县郑村茶叶专业合作社 项目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张 小 红 项目建设地点:安徽省石台县小河镇

目 录

申报时间:二〇一一年十月

2

目 录

目 录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 1

1.1 合作社概况 .................................................................................................................................... 1 1.2 运营状况 ........................................................................................................................................ 3 1.2.1.主业发展情况 .............................................................................................................................. 3 1.2.2主导产品生产及销售、盈利情况 .............................................................................................. 4 1.2.3 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 ......................................................................................................... 4 1.3 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 ............................................................................. 5

二、项目立项背景 ......................................... 6

2.1必要性分析 ..................................................................................................................................... 6 2.1.1 项目建设是完善产业链、促进茶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 8 2.1.2项目建设是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的需要 ............................................................... 10 2.1.3 项目建设是实施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11 2.1.4项目建设是提升产业效益、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需要 ................................................... 12 2.2 优势分析 ...................................................................................................................................... 13 2.2.1 自然资源优势 .......................................................................................................................... 13 2.2.2 原料品质优势 .......................................................................................................................... 13 2.2.3 产业政策优势 .......................................................................................................................... 14 2.2.4 技术优势 .................................................................................................................................. 15 2.2.5 基础设施优势 .......................................................................................................................... 16 2.3 市场分析 ...................................................................................................................................... 16 2.3.1 市场发展前景 .......................................................................................................................... 16 2.3.2市场风险分析 ........................................................................................................................... 19 2.3.2.1 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 19 2.3.2.2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 19 2.4 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 .......................................................................................... 20

三、项目目标 ................................................ 21 四、项目建设方案 ............................................ 22

4.1 主要建设内容 .............................................................................................................................. 22 4.1.1 项目建设地点 .......................................................................................................................... 22 4.1.2土地类型 ................................................................................................................................... 22

1

目 录

4.1.3来源方式 ................................................................................................................................... 22 4.1.4建设面积 ................................................................................................................................... 22 4.1.5 主要建设内容 .......................................................................................................................... 23 4.2 技术路线(农艺措施)及流程 .................................................................................................. 24 4.2.1茶园建设农艺措施 ................................................................................................................... 24 4.2.2加工技术工艺流程 ................................................................................................................... 26 4.3 设备购置 ...................................................................................................................................... 29 4.3.1 设备方案 .................................................................................................................................. 29 4.3.2 设备选配方案 ............................................................................................................................ 29 4.4 设施建设 ...................................................................................................................................... 29 4.5 科技措施 ...................................................................................................................................... 30 4.6 主要技术参数 .............................................................................................................................. 32 4.6.1原料基地建设 ............................................................................................................................. 32 4.6.2项目产品技术参数 ..................................................................................................................... 34 4.7项目环境影响 ............................................................................................................................... 35 4.7.1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 35 4.7.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 35 4.8 项目组织与管理 .......................................................................................................................... 38 4.8.1 建设期机构设臵及职责 ............................................................................................................ 38 4.8.2 运营期机构设臵及人员配备 .................................................................................................... 38 4.8.3 进度安排 .................................................................................................................................... 39 4.8.4 管理措施 .................................................................................................................................... 40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 44

5.1总投资估算 ................................................................................................................................... 44 5.1.1 投资估算依据 ............................................................................................................................ 44 5.1.2 投资估算 .................................................................................................................................... 44 5.2资金来源 ....................................................................................................................................... 45 5.2.1 中央财政资金 ............................................................................................................................ 45 5.2.2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 46 5.2.3 自筹资金及来源 ........................................................................................................................ 46 5.2.4 银行贷款及筹措 ........................................................................................................................ 46 5.2.5 其它资金 .................................................................................................................................... 46 5.3 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 .......................................................................................................... 46

2

目 录

5.3.1 财政补助资金主要支持的环节 ................................................................................................ 46 5.3.2 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 ................................................................................................................ 47 5.4 自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 47

六、效益分析 ............................................ 48

6.1经济效益 ....................................................................................................................................... 48 6.1.1项目投入产出情况 ..................................................................................................................... 48 6.1.2 成员增收情况 ............................................................................................................................ 50 6.1.3 可分配盈余及分配情况 ............................................................................................................ 51 6.2 社会及生态效益 .......................................................................................................................... 51 6.2.1项目建设对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影响 ................................................................................... 51 6.2.2 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 53 6.2.3 增加植被覆盖率、促进了生态持续健康发展 ...................................................................... 54 6.3带动农户及农民增收效果分析 ................................................................................................... 54 6.3.1带动基地建设 ........................................................................................................................... 55 6.3.2带动农民增收 ........................................................................................................................... 55

3

石台县郑村茶叶专业合作社 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1.1 合作社概况

1.1.1 项目单位名称:石台县郑村茶叶专业合作社 1.1.2企业性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1.1.3合作社理事长:张小红

1.1.4办公地点:安徽省石台县小河镇郑村村

1.1.5发展历程:郑村茶叶专业合作社位于石台县小河镇,郑村村是由原郑桂村、胜利村合并成立,农业整体资源以林茶为主,全村现有410户、1478人,土地面积2010.36亩,现有茶园2000余亩,板栗4500亩,毛竹1100亩,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

2004年,由本村张小红作为发起人,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成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综合服务、民主管理的郑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吸收本村社员153户,社员出资总额65300元,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制定了《合作社章程》《社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社员管理联系制度》《资产财务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项目投资管理制度》《社务公开制度》《学习培训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于2008年6月进行了工商登记注册。合作社办公地点位于安徽石台县小河镇郑村村,现有办公及加工场所800平方米,合作社从事经营活动至今,产权明晰,运行机制合理,章程规范,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独立核算。

本合作社运行规范效益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多次获得县市级表彰,合作社主导产品牯牛降野茶、佛茶、石台毛峰等多次获得石台茶叶节名优茶评比优质奖。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下成立合作社后,严格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社务公开制度、议事决策记录制度等内部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1.1.6主营业务:红、绿茶、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农业生产资料服务。

1.1.7管理模式:市场+合作社+农户

1.1.8人员结构:现有社员153户,全部为农民社员,以货币出资形式入股,其中初中文化以上人员109人,中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2人,销售管理工作人员3人。

1.1.2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法人代表张小红,1972年出生,初中毕业,中共党员,现任小河镇郑村村委会委员。该同志事业心强,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做大做强意识,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具有很强的社会关系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信用良好,无破产记录,无银行欠款;无财政部门及审计机关处理处罚,无行业通报,媒体曝光等违规失信行为。2004年石台县委授予全县?双

2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培双带?先锋称号,2006年石台县委授予全县?双培双带‘双带’?先锋称号,2006年池州市全民创业先进个人,2007年池州市农民致富创业带头人称号。

1.2 运营状况 1.2.1.主业发展情况

合作社所在地石台县属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基地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现已建立高效生态茶园11万亩,全县茶园整体通过无公害认证,石台县是全国贫困县,农业劳动力价格低廉,因而生产成本较小,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

合作社成立以来,合作社实行?市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会员的建议和广大茶农的要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订单形式签订种植、收购保护价、茶叶加工等各项合作协议,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体;建立了财务管理和收益分配制度,对入社社员的户产值、产量和产品购销量及股金进行了二次分配,对合作时间长、信誉度高的农户,采取了加大投入、提高收购价格等方式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信息服务系统,进行农资配送、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服务等;加强培训和指导工作,开办田间学校,结合农时和生产关节点做好新技术引进和推广,购臵茶园修剪采收机,组建服务队,向社员提供技术及设施服务、上门服务。

合作社和农户收益分成各按40%、60%结算,同时对合作时间

3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长、信誉度高的农户,采取加大投入、提高收购价格等措施紧密关系,让更多的茶农获得产业化经营的效益。逐步形成?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现代新型农村合作经济模式,增加茶农收入、壮大合作社的实力,从而实现合作社与农户双赢。

1.2.2主导产品生产及销售、盈利情况

本合作社以生产?牯牛降?牌香芽、毛峰及佛茶系列产品20余个,所有原料均来自于基地及合作社茶农,生产过程精益求精,所产茶叶具有独特的地域香和野花香,内含物质丰富、耐冲泡,其色泽萃润,肉质高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明亮,叶底绿明,以其形而诱人、以其香引人,产品投放市场以来,供不应求,急需扩大生产。

目前,合作社购臵了茶叶初制机械、机剪机采设备10台套,已发展茶园基地1000亩,直接带动合作社员153户。合作社通过提高收购价格、合作社茶农人均收入增加社员收益,2010年合作社年终返利29.81万元,比2009年14.93万元增加14.88万元,合作社社员年人均收入由2009年不到3100元,发展到2010年的4500元,辐射带动丁香、小河等乡镇茶农2000余户、年增收100万元以上。

2005、2006、2008年多次被评为池州市供销合作社联社?先进专业合作社?。

1.2.3 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

2010年末,合作社总资产209.39万元,销售收入为220.85万元;截止2011年9月30日,合作社总资产233.3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76.50万元。

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具体情况,详见下表1-2:

4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表1-2 项目单位2009、2010年度主要财务指标一览表

单位:万元

年度 2009 指标名称 资产总额(万元) 固定资产(万元) 流动资产(万元) 负债总额(万元) 所有者权益(万元) 实收资本(万元) 营业收入(万元) 净利润(万元) 净资产收益率(%) 社员分配收益(万元) 177.48 126.98 50.50 101.74 75.74 6.53 185.47 24.93 32.92 14.93 209.39 145.01 64.38 105.01 104.38 6.53 220.85 49. 69 47.60 29.81 2010 1.3 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

2008、2009、2010年以来,先后获得各级财政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总计6.5万元。

5

二、项目立项背景

二、项目立项背景

2.1必要性分析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优势农产品,绿茶是国内生产的主要茶类之一,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国内就采用蒸青方法加工绿茶;我国绿茶产区分布广,凡有茶叶栽培、有茶叶生产的地方,几乎都有绿茶生产。近年来,国际、国内茶叶市场发展迅速,尤以?有机茶?为代表的纯天然、高品质、安全的绿色饮料市场上深受消费者青睐,供不应求。茶业已成为丘陵、山区的支柱产业,是我国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项目区池州市石台县地处长江中下游皖南山区,生态环境优越,是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农业示范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境内自然条件优越,空气和土壤质量较好,适宜发展无公害、生态茶、有机茶,所产茶叶不仅品质好,而且无污染。历史上是全省重要的产茶区,如?九华佛茶?、?石台香芽?、?雾里青?、?仙寓香芽?曾一度享誉省内外。

改革开放以来,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山区投入相对较少,加之受交通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丧失了许多发展机遇,经济受到很大的制约,发展缓慢,财政困难,经济落后。池州被列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之后,为维护生态平衡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同时山区缺乏必要的脱贫技能和手段,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差,农民守着丰富资源过着艰苦日子,生态环境持续破坏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极大的影响了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6

二、项目立项背景

石台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81%,是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地区,特色农业示范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典型山区县。石台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之乡,产茶历史悠久,是历史名茶主产地,是全国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

进入新世纪以来,石台县委、县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尊重石台实际,因地制宜提出?绿色石台、皖南茶乡?发展战略,抓住国家发展?三农?的机遇,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大力推动茶产业化进程,实施名优茶振兴工程,建成生态茶园11.2万亩,茶业生产和加工茶叶总量4500吨,产值2.16亿元,茶叶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加工能力不断增强,茶叶品质逐年提高,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全县90%农户做茶叶事、吃茶叶饭,农民人均收入50%来自茶叶,石台人均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收入均居全省前列,成为石台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致富的最主要的途径。

随着化肥、农药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茶叶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在生产上投入了大量的高能物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农业耕作制度不合理,农用化学品投入依赖性强,农业面源污染时有发生,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恶化,使土地和农产品受到污染;一方面冲击了茶园生态系统,破坏了这个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另一方面是促进了茶园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浪费,产品质量下降。加之石台山区茶农多数依赖于传统技术和加工方式,茶园较分散,良种茶园不多,管

7

二、项目立项背景

理不够精细,茶业产业化程度低,茶叶利用仍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深度开发,名优茶加工设备较少,加工技术及品位较低,产量未成规模,导致在价格上不能体现了产品本身的?价值?,在市场竞争中不足,茶产业整体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茶农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等,制约了当地茶产业比较优势的发挥,直接影响到产业发展和茶农增收。所以我们茶叶行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扩大有机茶生产、努力拓宽国内外市场,实现茶业增效、茶农增收。

近年来,郑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围绕石台县委县政府打造?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总体目标,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市场经济规律,运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用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按照特色、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猪-沼-茶(林果)生态种养模式和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技术,按照标准化、特色化、科技化建立高效茶园示范基地,提高茶园单位面积的效益、带动茶农增收;引进相关设备、先进生产线和加工工艺,不断扩大生产加工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发展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促进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走生态农业产业化之路。

2.1.1 项目建设是完善产业链、促进茶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的实施后,以发展优质茶原料基地为支撑,将分散的茶农组织起来,做好茶产业链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联结,按照现代农业产业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的纽带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8

二、项目立项背景

形成了产业从基地种植到加工的良性循环、发展。

一是按照?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机制,组建茶叶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实行订单生产,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将农民连接起来,有利于形成茶叶种植规模化、加工专业化、经营一体化,实现农户与合作社利益?双赢?;

二是及时按市场价收购收购鲜叶加工,不仅彻底解决茶农卖茶难,而且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使农民从繁杂的制茶劳作中解脱出来,建立优质原料基地;

三是通过引进的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用科学技术提高农户的种茶效益。增强茶农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把科技进步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提高茶农的科技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引导农户逐步摆脱传统的种模式,向依靠种植新技术,逐步提高综合效应。

随着在项目种植区不断发展,从而形成市场连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格局,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建立系列化服务体系,发展订单农业,确保了原料的供应和质量;经深加工成优质生态茶产品,延长了产业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了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不断地赢得产品市场,大大推进了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臵,实现利益最大化,从而带动使当地茶产业真正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面促进茶叶产业迅速壮大崛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功立业。

9

二、项目立项背景

2.1.2项目建设是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的需要 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就业门路狭窄,增收渠道单一。茶产业采收、加工、销售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农户难以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和有效组织生产,存在很大盲目性、风险性。只有利用本地可用资源开发各类社会需求的产品,促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内联基地、外扩市场,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引导和带动山区丰富的特色茶产业向优势产业发展,建立?一村一品?示范基地。通过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实施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及二次返利等反哺基地。

项目以生产市场畅销的生态绿茶为目标,大力推广生态绿茶优质高效种植加工技术,可构建起优势产业绿色群体,进一步将皖南山区茶产业做大、做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茶产品档次,对石台县乃至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将发挥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通过企业的发展,市场、加工产品销售及需求信息,合理配臵农业资源,解决了产后收购、加工、销售等系列问题,随着产前、产中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增就业岗位20人,辐射带动项目区400余农户人均年增收798元,农民从产业化合作中利益不断得到提高、保障,种植比较效益得到提高,形成了产业从基地种植到加工的良性循环、发展,形成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是项目区广大干群的迫切愿望,是库区、深山区石台县茶农脱贫致富途径。

10

二、项目立项背景

2.1.3 项目建设是实施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因茶园过度开发,导致了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石台县作为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安徽省旅游经济强县,2010年被多国驻华使节授予?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石台,皖南茶香?和?内抓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外抓飞地建园培植财源?等一系列战略举措,把生态保护作为我们各项工作之重。

近年来合作社大力推广和应用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和工艺,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设备工艺,工艺布臵做到紧凑合理、物流畅通,运输路线便捷,提高设备加工效率,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挡次,形成了名优茶、大宗茶、功夫红茶等不同结构的系列产品,根据不同的等级的鲜叶原料和品质,可制成不同级别茶产品。将春茶生产名优茶及有机茶等技术含量及附加值更高的新产品,将碎末和碎渣也可以加工成袋泡茶,提高茶叶原料加工利用率和优质率,将茶粉尘、茶渣等加工成茶饲料,添加到动物饲料中;或将茶废弃物等堆沤成有机肥,用作粮食、茶园、果园及农业生产的高效植物肥料,最大限度减少废茶及加工过程浪费,延长产业链,从而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引导茶农,改变传统耕作模式等措施,合理规划,建立良好的蓄水、排水系统和道路系统,实施茶园覆盖技术,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通过项目实施,大力推广和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工艺流程采取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工艺布臵做到紧凑合理、物流畅通,运输路线便捷,提高设备加工效率,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

11

二、项目立项背景

落后的设备工艺,提高皖南山区茶叶加工技术装备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挡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茶叶原料加工成品率和优质率,开发,生产名优茶及有机茶等技术含量及附加值更高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优化茶产品结构,使茶粉尘、茶渣等生产抹茶及茶食品,提高茶叶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废茶及加工过程浪费,延长产业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引导茶农,改变传统耕作等措施,进行合理规划,注意分散建园,建立良好的蓄水、排水系统和道路系统,增加地面覆盖有效控制农民对茶园的过多开发,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2.1.4项目建设是提升产业效益、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素质的提高,对食品的卫生和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项目单位致力推进茶产业化经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广大茶农组织起来,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规模化经营,以良种化、产业化、品牌化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广优质、高产、稳产管理等实用技术,按照标准化、特色化、科技化建立优质原料基地,提高茶园单位面积的效益、带动茶农增收;特别是核心龙头企业的自主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成功地解决了加工初期产品质量问题,提高茶产品质量和制茶品质,技术创新能力进入先进行列,专业合作社现有的生产规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急需扩大生产。为了实现石台县茶业提质增效,促进茶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提高茶农种植技术和生产水平和茶农组织化水平,促进山区传统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传统加工向采用先进技术的转变,把当地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2

二、项目立项背景

有效地解决?小群体?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实现一村一品集约化经营,发展壮大了山区特色主导产业;既提高了农民发展组织化程度,又壮大了合作社的实力,使石台茶叶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在合作社的协调和服务中,扬优避劣,更好地开拓国内外市场,广大茶农积极参与、企业尽力推动,对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实现财政增长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承办单位尚处于成长阶段,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因此,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补助,可解决项目建设的最大难题。同时在接受国家农发办的指导和监督下,项目的建设将为石台县茶产业发展锦上添花。

2.2 优势分析 2.2.1 自然资源优势

石台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深山区扶贫重点开发县,属亚热带季风润气候区,年均气温略高于16℃,无霜期234天,年均日照时数1731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05千卡/cm2,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气候温和,光照富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高达81%。项目区属典型卡斯特地貌,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昼夜温差大,适宜茶叶生长,为项目提供了肉质肥厚鲜嫩的茶叶原料、富含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素,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名优绿茶主产地。

2.2.2 原料品质优势

项目所在地池州市是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石台县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

13

二、项目立项背景

(茶叶)基地县。安徽省特色农业示范县及安徽省重点产茶县。农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石台县现已建立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1万亩,全县茶园整体过绿色食品原料认证。石台县人均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农收入居全省第一。资源优势突出,生产资源丰富,具有项目开发的全部农业条件。

项目区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工业欠发达,土壤、水质、大气受污染程度低,所产茶叶有效成份含量高、纯度高、低农残的自然品质优势。通过合作社技术培训和推广,中低茶园改造、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推广机械化采茶技术等措施,保证原料品质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注重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产品质量,管理规程和绿茶国家标准(GB14456-2008),产品极具质量优势。

2.2.3 产业政策优势

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都鼓励支持发展茶叶的产业化经营,鼓励支持发展茶叶的设施化生产,制定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组织,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将优质茶产业开发列入重点扶持对象,属准许和鼓励发展项目。

安徽是产茶大省,为推动安徽省茶叶产业化健康发展,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安徽省茶叶产业化发展规划》,鼓励引导茶叶产业化经营和茶业经济结构调整,推广茶叶生产先进技术,大力扶持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牵动力强的省级龙头企业。2009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快茶产业发展,对于促进山区、丘陵地区

14

二、项目立项背景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加快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具有重要意义”,茶产业“241”振兴工程已经全面启动,计划用5年时间,新开辟茶园20万亩,并将无性系良种茶园在安徽省的比重提高到40%,以使安徽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翻一番。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基地建设、壮大龙头企业、加强茶叶品牌建设和拓展市场销售空间等方面促进茶产业升级。茶产业属于生态农业,发展茶产业有利于建设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池州市为国家级的生态经济示范区,石台县是《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的试点县及国家扶贫开发县。池州市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及本地区的特点与实情,将茶产业列为经济开发的重点。石台县实施?151强龙工程?,将茶产业发展作为主导产业和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全力推动。

本项目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符合石台县发展规划;生态茶加工项目扩建,属于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对象,是鼓励发展项目。具有政策优势。

2.2.4 技术优势

近年来,合作社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成员都有着多年茶叶生产的先进经验,县茶叶局作为技术指导单位能及时提供茶叶生产的各类技术指导,茶叶种植技术成熟,合作社采取?五统一分?的经营机制,即?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和公户管理?,对农户进行生产扶持和保护价收购,促进优质的稳定原料基地建设,资源丰富、品质优,即可保证了加工所需的优质茶原料,也降低了运输成本,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15

二、项目立项背景

2.2.5 基础设施优势

项目区位于省道325线,厂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距池州市、安庆市仅70公里,至合肥294公里,安庆长江大桥、沿江高速、铜九铁路已经建成通车,九华山旅游机场完成项目选址,县城距沿江、合黄高速,铜九铁路、九华山机场在50公里范围内。为项目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运输条件。

项目区基础设施完善,通过建设全县公路总里程已达640公里,100%的行政村通车,通向项目区道路实现的黑色化、硬化,便于基地种植和产品收购运输。一个以县城为中心,省道为骨架,县道为连接的城乡公路网已基本形成。项目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通信设施齐全,通讯畅通。为产品、原材料的运输以及对外开放创造了便利条件。

2.3 市场分析 2.3.1 市场发展前景

生产现状:茶叶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优势农产品,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是最世界上大的产茶国、消费国,也是最大的出口国之一。目前,我国茶园面积约占世界的50%,居世界第一,而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产量的31%,2009年,我国茶园面积约2800万亩、产量约130万吨、产值近300亿元。安徽省茶园开采面积172万亩,生产各类茶叶7万吨,其中绿茶6.1万吨,占87%。2008年,全省茶园面积、产值均居全国第6位,但茶叶产量在全国的位次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第3位下滑到目前的第7位。

石台县位于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地区的皖南山区池州市,石台县种茶历史悠久,据《文献通考》载,宋

16

二、项目立项背景

代全国有名片茶26种,其中?仙芝?、?嫩蕊?产于石埭县(今石台县),是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产茶县,是历史名茶?祁红?、?雾里青?的发源地和主产地,先后被列为是特色农业示范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国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安徽省特色农业示范县及安徽省特色蔬菜基地县。2010年建成生态茶园11.2万亩,茶业生产和加工茶叶总量4500吨,实现产值2.16亿元,产量基本持平、产值增加5%,其中,名优茶近800吨、产值9000余万元,增长8.6%,名优茶生产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格局。石台人均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收入均居安徽省前列,全县90%农户做茶叶事、吃茶叶饭,农民人均收入50%来自茶叶,茶业成为石台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致富的最主要的途径。

需求现状: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饮料越来越受各国消费者青睐并在和咖啡、可可等饮料的竞争中占有优势。从全球来看,饮茶之风日盛。近年国际市场茶叶需求量为280万吨左右,而且还在以每年2.9%的速度递增。国内茶消费速度以两位数快速递增,2003年突破了50万吨,到了2009年达到了98万吨,绿茶保持出口龙头地位、市场呈现产销两旺态势。不受污染的纯天然的生态茶、有机茶食品,更是满足了当今广大消费者追求健康安全的消费需求,国内外市场需求量稳步增长,在产地及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拥有了较大的市场,出口表现更为良好,出口欧美的优质绿茶价格比普通的茶高出200%,市场正以年20%增长,总体上市场供不应求。

特别是国内加大了农残控制、产品质量管理等,提高了茶叶品质,茶叶内销、出口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我县近年来茶

17

二、项目立项背景

叶产销统计资料,石台县主导产品生态茶因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生态农业栽培模式,产品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畅销国内外市场,生态茶、有机茶的销售价格较一般常规茶叶销售价要高30-50%。特别是名优茶是普通绿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如,石台天方公司的雾里青500g(下同)达到了2880元,郑村合作社开发的香芽类达到了1000元,就是普通的毛峰类茶均价在100元左右。?生产的系列名优茶具有独特的地域香和显兰花香,滋味鲜爽,内含物质丰富、耐冲泡。产品自开发以来,深受广大消费都喜爱,远销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等大中城市,市场供不应求。

市场前景:近年来世界主要产茶大国都出现了内需明显增长的趋势,而同期的产量并未明显增加。世界粮农组织分析,近十年世界茶叶消费年增长率在2.9%左右,由于绿茶饮用价值高于其他茶类,消费量增长更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茶文化底蕴的挖掘和弘扬,绿茶消费增长达5-8%,做工细、品质优的生态茶市场开拓空间大。

国内也是绿茶消费量呈现快速递增发展态势,国内饮茶人口占总人口的20%,人均消费茶叶仅0.33公斤;同期世界净饮茶人口2.6亿,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为1.54公斤,若国内消费量提高到0.5公斤,则年消费量增加到4万吨以上,市场挖掘潜力很大。受劳动力紧缺和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茶叶产量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世界市场供求紧张状况将加剧。开发纯天然、高品质的生态绿茶,正好满足了人们这一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生产工艺独特、先进,产品具有品种好,品质优的特点,随着国内外经济不断好,不受污染的纯天然

18

二、项目立项背景

的生态茶、健康茶饮品,必然也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2.3.2市场风险分析

2.3.2.1 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一是项目区经济总量少、人均水平低,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发展速度横向比不够快;农业产业化总体进程较缓慢、农民快速增收困难;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增长依赖少数企业,自主创新力较弱、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发展后劲不足,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民营经济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是长期以来合作社产品销售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市场购买力有可能因此减弱,我国有关部门和企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若国际市场发生大的变化,则会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和经济效益产生重大影响。

三是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和规模化生产,另外农民先期种植投入成本太高,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

2.3.2.2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一是项目单位要加强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加大对农户指导和培训力度,提高种植者生产技能、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

二是项目单位要不断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实施技改增效、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特色品种,提高质量,创新工艺,发挥效率,提升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程度,发展电子商务,大力开发客户,建设营销网络,不断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同时通过与竞争对手联盟、形成价格和运营机制的动态联合,保证各方能获得更好的利润。

三是本项目为农产品基地及精深加工扩建设项目,是国家及地方

19

二、项目立项背景

政府所支持的产业,在宏观政策层面不具备较大的风险。要争取政策扶持,通过自筹资金、社会集资等方式扩大融资,加速企业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上层次、上台阶。

四是该项目的实施,通过茶叶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茶农种植技能和水平,同时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合理开发,提高了附加值、延伸了产业链,对高新技术在茶叶加工行业中的应用起到引领的作用。对于我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茶业精深加工水平、增强茶业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2.4 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石台县郑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章程,在申报项目《石台县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前,分别征求了合作社成员意见,并经合作社理事讨论通过,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调研,编写了《石台县郑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年产20吨生态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经专家论证通过,项目上报前于9月29日召开了合作社代表大会,全体参会人员对申请该项目具有的强烈的愿望,一致通过,同意项目申报和建设内容,同意项目资金筹措和收益分配办法,并形成决议。

20

三、项目目标

三、项目目标

本项目以本地优势茶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依托,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通过推广茶叶种植技术成熟,开发优质茶资源、生产生态茶产品,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健全农村服务网络体系,农产品信息更加通畅,培育产业化经纪人。壮大农民合作组织,促进郑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生产高附加值的系列生态茶产品。

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以销定产。结合合作社目前的资金、管理能力、人力资源及营销网络等,初步拟定项目方案表3-1:

表3-1 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一览表

序 号 1 2 生产规模 (吨) 3 17 20 市场价 (万元/吨) 20.0~100.0 8.0~15.0 预期产值 (万元) 130 180 310 产品名称 特级茶(香芽类、毛峰类) 生态茶统货 合 计 预期销售 (万元) 120 170 290 在原有的1500多亩的茶园的基础上,新建高效生态茶园基地630亩,其中改造中低产茶园50亩,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80亩,建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基地500亩;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推广160人次;进行茶厂技改和清洁化改造,新建生产仓储设施300m;改扩建名优茶加工生产线1条,开展公用工程配套建设,提高其生产加工能力,促进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通过项目建设,达产年新增茶叶生产能力20吨,新增产值310万元,可实现销售收入290万元,利税新增60.25万元。项目建成后,合作社茶叶加工能力达到100吨以上,加工产值500万元以上。

21

2

四、项目建设方案

四、项目建设方案

4.1 主要建设内容

4.1.1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南岸。 原料基地建设:在合作社所在地小河镇郑村村。 加工厂建设:在合作社现有茶叶加工厂内扩建。

拟建地点交通相当便利,是当地茶叶主产区。地势平坦,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周围环境对生产影响较小,并且供电有保证,地下水水量充足,水质较好,完全可以满足生产、仓储和销售的要求。

4.1.2土地类型

项目建设地为石台县小河镇郑村,土建工程安排在合作社茶叶加工厂内进行,原料基地是合作社员茶园建设。

4.1.3来源方式

土地来源为农户、村集体提供,根据合作社章程,通过社员大会,由社员自愿方式加入。

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开展一条龙服务体系,以订单形式发展。

4.1.4建设面积

项目建设地现有面积1500余亩,新建高效优质茶园基地建设面积630亩,根据项目建设的内容要求,依据每人社员发展意向和入社时面积,确定社员建设高效优质茶园面积。

22

四、项目建设方案

4.1.5 主要建设内容

1、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推广。围绕基地建设,引进优良品种3-5个;推广低产茶园改造、立体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配方施肥、科学修剪采摘、茶园合理耕作、地面覆盖、机剪机采等现代茶叶生产技术。对合作社管理人员和基地农户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160人次。使得茶农种茶观念明显改善,种茶水平大幅提高,茶叶经济效益显著增强,茶叶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发展壮大。

2、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建设。新建高效生态茶园基地630亩,其中,新建优质无性系茶园80亩,改造中低产茶园50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及配方施肥示范基地500亩;通过坡改梯,茶园灌溉,实施茶园铺草、茶园履盖、深埋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和提高土壤墒情。优化品种结构和种植结构,发展立体种植,在茶园空地植树、规模连片基地茶园四周营造防护林,在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保护茶园生态环境。

3、生态农业种养模式推广。在当地户用沼气池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升级,推广完善猪-沼-茶生态种养摸式,实施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定期将沼渣、沼液施入茶园基地;发展立体种植,在茶(果)

园基地养鸡等,实施茶园间种套作及林间养殖等种、养模式发展生

态循环经济和高效种养殖。

4、加工厂技改扩规建设;按现代规模化、标准化茶叶加工工艺和流程,开展场地平整,铺设水泥路,更换门窗,安装纱门、纱窗等清洁化及优化改造工作,改扩建厂房车间500m,其中,新建生产仓储设施300m,清洁化改造200m;购臵先进的设备仪器,改扩建名

23

2

2

2

四、项目建设方案

优茶生产线1条;开展水电等公用工程配套建设。

5、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强化茶园生态、农业投入品、产品质量检测及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行基地产品质量和农业投入品的全程监控,严格按照生态茶生产建设标准对农药、化肥的施用有严格的禁入标准,加强生产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引进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按国家标准制定严格的生产规则和产品质量检测手段,确保茶叶基地环境、农业投入品、采摘、加工、贮藏和销售各个环节可查可控,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打造绿色茶、放心茶。

4.2 技术路线(农艺措施)及流程 4.2.1茶园建设农艺措施

园地选择。茶园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与公路,防止灰尘、废水、废气的污染。做到茶园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

茶种选择。选用基具有抗病虫害、抗冻害的无性系良种。优先选择国家级良种,如舒茶早、华茶八号、迎霜等茶树良种

茶园种植。选择在秋季或早春,即霜降前后或惊蛰至春分。种植时施足底肥,每亩施150-200kg的磷肥和100kg的无机矿质料,如钙镁磷肥、脱氧磷肥。或50-100担的厩肥、堆肥、绿肥。

苗期茶园管理。主要搞好肥水管理,施肥只能用各种有机肥料,可以就地取材,有条件的可以选用经认证的有机茶专用肥。施用畜禽粪时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搞好病虫害防治,物理防治方法进行,化学防治时,一定要选择有机农药。

成龄茶园管理。茶树的收获期,采摘时要做到及时采摘和按标准采,采养结合。加强肥水管理,耕作除草和修剪。结合进行茶园间铺

24

四、项目建设方案

草,每亩铺草1000公斤,以防治草荒,增加茶园土壤温度,有利有益微生物繁殖,提供肥力,每年施肥一次,主要是基肥、按每亩100-150㎏磷肥和50㎏无机矿质肥料,如钙镁磷肥,以补充茶树营养,认真做好病虫害防治。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路线:

园地选择。茶园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与公路,防止灰尘、废水、废气的污染。做到茶园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

名优茶园及 富硒有机茶园 低产改造良种化、生态化示范园 机采机剪无性系良种示范园 平衡配方施肥 生态茶园施肥系统 茶园生态调控技术 生态茶园病虫害防治系统 茶树良种引种技术 优质茶苗快繁技术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路线图

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重点建立茶园地块分布图、地块图;产地历史;茶园活动;采摘;茶叶加工过程;贮藏和销售衔接,建立完整的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25

四、项目建设方案

茶产地 茶园生态环境 产地历史记录 茶园活动记录 采摘记录 茶叶加工过程记录、贮藏记录、销售记录 茶杯

4.2.2加工技术工艺流程

选用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方案,工艺技术含量立足于高起点,并按相应的行业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确定合理的生产工艺方案。设备选型考虑技术性能先进、使项目生产硬件达到和超过国内同类企业水平,关键生产线及设备可从国外引进。设备配臵合理、避免重复,选择较经济的技术方案。考虑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在技术方案选择及设备选型方面具有超前意识。

按现代规模化、标准化茶叶加工工艺和流程,进行合理布局,开展场地平整,铺设水泥路,更换门窗,安装纱门、纱窗等改造工作;

引进名优茶清洁化加工技术,进行大宗炒青和松散、条形、紧结形和扁平形名优茶加工技术和装备推广,改扩建生产线1条,提

26

四、项目建设方案

高茶叶加工及产品的清洁化、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和产品的一致性,新增茶叶加工能力20吨。

技术路线图:

鲜叶收购→分级→杀青→摊凉→揉捻→烘干→冷藏→拣剔→提香→色选→检验→包装→入库

加工工艺(技术)流程说明:

鲜叶采制:一般在清明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采摘标准为1芽或一芽1叶初展,形如雀舌或瓜米,色泽深绿或浅绿,长度不超过2.5厘米,采摘过程中只能用手指的力量将茶芽摘下,而不能用指甲去捋,以免鲜叶产生红梗,影响茶叶品质,茶芽叶柄梗长不超过2毫米,不采紫红芽叶、不采鱼叶、不采病斑叶、虫咬叶,不采机械损伤芽叶。采摘后进行分级筛选,剔去芽叶分开的异物和单片叶,薄摊在清洁卫生、阴凉通风的地方2—3小时即可付制。

主要生产流程有:杀青、揉捻、干燥、拣剔、提香、包装等工序。 杀青工序:是生态绿茶形成和提高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分,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型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为茶叶香气的形成创造条件。

杀青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的原则。 杀青温度:距出叶处2cm筒内空气温度达120~130℃时开始投叶。 投叶量:视滚筒大小、原料老嫩程度、含水量高低灵活掌握。 杀青时间:视滚筒长短和原料老嫩程度、含水量高低而定。 杀青程度:以叶色由鲜绿转暗绿,捏柔软,略有粘性,茎梗折而不断,紧捏叶子能成团不易弹散,青草气散失,当叶质变软,清香

27

四、项目建设方案

透露,降低锅温进入揉捻工序,杀青叶减重率控制在40%左右为适度。

杀青叶出筒时用鼓风机快速降温,并及时摊开,切忌堆积。 对于香芽类,进行炒二青、炒三青:炒二青杀青叶摊凉后炒二青,投叶量为两锅杀青叶。投叶时锅温90℃。以抖炒为主,茶条无粘手感时搓条,搓条反复数次,至茶条略有剌手感时起锅摊凉。全程时间约为8min。炒三青:每锅投叶量为两锅二青叶。投叶时锅温70℃,先闷炒后抖炒。其间应理直茶条。当茶条完全失去粘性时,锅温保持50℃,开始提毫,至白毫显露时起锅摊凉。全程时间约为8min。

揉捻工序:利用外力的作用塑造良好的外形,促进物质转化; 选用45(35)型揉捻机,投叶量一般在15~75kg。

揉捻加压掌握先轻后重、逐步加压、轻重轻交替、最后松压,采用冷揉方式、以轻压为主,并在开始和结束阶段,有较长时间的松压,对于嫩度稍差的原料可适当重压,中间适当松压、不可一压到底。

揉捻时间:视杀青叶老嫩和杀青程度而定,一般30~50分种为宜。 揉捻程度:掌握手摸揉捻叶有粘手感,对雾毫类及大宗茶,叶片组织破碎率达45~65%,成条率达80%以上。

揉捻叶下机后,立即用解块分筛机筛分揉捻叶粗细,粗条复揉紧条,不可久臵。

干燥工序:是茶色香味形成的关键程序,干燥的作用,不仅仅是除去水分整理外形,在散发水分的过程中,还发生着重要的热化学变化,促进茶叶有益成份的形成。通过滚筒杀青机多次滚炒干燥,使茶叶里外干度一致,增进香气。毛茶含水量至6%以下,手揉成末,摊晾。

拣剔工序:采用色选机,待空气压力少于20hp时,根据每批的含杂率调整调色阈值,同时开启一下通道进行第一次拣剔,第一次

28

四、项目建设方案

良品进行第二次拣剔,第二良品装袋备用。

4.3 设备购置 4.3.1 设备方案

结合项目建设地实际和资源、动力、运输条件选择设备,充分考虑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的原则进行选购,货比三家,把性能价格比放在首位;非标设备由科研部门提供图纸自行制作。

a. 满足工艺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b. 应选用技术性能较先进,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国内设备。 c. 充分利用原料,能耗少,效率高,体积小,能一机多用。 d. 有合理的自动控制系统,主要为控制温度、时间、速度、流量等工艺参数。

e. 符合环保、节能及劳动安全等要求和规定。 4.3.2 设备选配方案

为满足本项目设计需要,本项目扩建所需的主要生产仪器设备详见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

4.4 设施建设

本项目生产设施建设有厂房设施改扩建工程、生产线改扩建工程、优质良种茶园基地建设工程、中低产茶园改造工程;

辅助设施建设有:加工厂水电配套工程、仓储设施建设及合作社办公设施配套,茶园简易机耕路建设工程。

详见附表2-1设施投资明细表。

29

四、项目建设方案

4.5 科技措施

在石台县小河镇郑村选择生态环境好、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宜、茶树品种良好的自然村、组,应用无性系良种优质、高产、高效茶园栽培技术、生态茶园种植模式、病虫害防治规程等,建立高效茶园630亩,其中,改造中低产茶园50亩,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80亩,建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基地500亩。

4.5.1 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80亩

品种方案:根据我县的土壤、气候和茶农种植习惯,经初步比较引进龙井长叶、华茶8号、舒茶早等品种推广应用。

种植方案:应用无性系良种优质、高产、高效茶园栽培技术、生态茶园种植模式、病虫害防治规程等,在郑村村建立无性系良种茶园种植示范基地80亩。根据我县的土壤、气候和茶农种植习惯,经初步比较引进龙井长叶、华茶8号、舒茶早等品种推广应用。

4.5.2 改造中低产茶园50亩

应用茶树引种技术、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有机茶生产技术、等对坡度较大、肥水流失较严重的宜茶地,以及缺肥、缺水等导致的50亩低产茶园改造、通过坡改梯,茶园灌溉,实施行间铺草、深埋有机肥和间作套种作物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效益。

4.5.3 建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示范基地500亩

利用生态茶园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应用茶园间作,购臵太阳能杀虫灯,诱虫板、防虫网等,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重点、化学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建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示范基地500亩。

30

四、项目建设方案

4.5.4 茶厂优化改造建设

实施茶叶生产技改扩规与清洁化安全生产。引进绿茶清洁化加工技术,进行大宗炒青和松散、条形、紧结形和扁平形名优茶加工技术和装备推广,进行技术提升和技改扩规,提高茶叶加工及产品的清洁化、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和产品的一致性。

近年来,结合皖南山区茶叶品质的特点,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相结合,开发了?牯牛降野茶?系列茶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原料均来自于基地及合作社茶农,严格按QS认证的要求组织生产,所产茶叶具有独特的地域香和野花香,内含物质丰富、耐冲泡,其色泽萃润,肉质高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明亮,叶底绿明,等特点,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人体必须营养素和芳香物质,产品档次及市场占有率达到省内领先。产品自开发以来,深受广大消费都喜爱,产品远销上海、南京、合肥、杭州及周边广大城乡市场,供不应求。

本项目工艺技术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4.5.3技术培训方案

本项目将分别对合作社员及加工人员技术培训。主要培训人员有:基地农民,包括村干部和所有社员,工厂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车间主任、班组长,主要操作人员,计划培训160人次。

项目原料基地培训内容:生态农业、有机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茶树田间管理技术、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和建设标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茶园肥水管理技术,茶园科学修剪采摘、合理耕作技术、施栽培技术等等。

加工培训主要内容:卫生知识、产品标准。生产制度、管理制度。生产工艺、操作规范。设备维护及修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

31

四、项目建设方案

使工人掌握产品的加工、包装技能、安全生产及产品质检知识,使管理人员熟悉管理知识、管理制度和方法;使销售人员掌握销售技巧、产品知识、市场管理及售后服务要求等。

培训措施和计划:项目的技术培训由合作社的原料生产部负责组织安排,培训型式分室内培训和田间培训两种,室内培训集中在产前进行,田间培训是生产期间进行。培训授课主讲由技术支持单位提供,结合讲授印发技术资料供管理及生产人员平时学习。

农民培训:基地农户以各专业合作社为单元,分片分批,轮回多次培训,由合作社技术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对村干部及合作社社员集中培训,每次60~70人次,发给相关技术资料和书籍。

工人培训:在项目试产开工前及试产期,主要管理人员集中培训3个月,车间主任、工段长、班组长及主要操作人员集中培训2个月,上岗操作实习2个月。所有人员经技术考试合格后上岗操作。

4.6 主要技术参数 4.6.1原料基地建设

无性良种技术标准:出圃种苗符合茶树种苗国家标准GB11767-89的质量规格,苗高不低于20cm,茎粗不小于1.8cm,不携带危险性病虫。种植规格40cm×70cm,行距为1.5米、小行距0.33米、株距0.33米的双行双株种植方式,每亩用苗量约4500株。

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成年期,亩年产优质茶叶原料240公斤。 ① 发展优质茶园80亩。选择优良茶叶品种,对立地条件较好的老茶园、低产茶园、品种混杂不一的茶园进行,行株距1.5-0.33米。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出合理化的施肥配方。

32

四、项目建设方案

② 中低产茶园改造50亩。

一是改园。改梯,坡度在15度以上的茶地改成水平梯,梯面宽1.5~1.8米。随改梯时移植原有错位茶树,并在移植中少损伤树根,主根留1.5市尺以上,地上部份重修剪,栽时土壤分层压实;补植空缺地段、实行开槽挖换肥土,槽宽60~80厘米、深50厘米,双行种植、行距35~45厘米,植茶1~2株。

二是改树。在离地15~20厘米处将上部茶树全部台刈,时期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行,在其中选留壮枝3~4个。通过重修剪在离地45~50厘米处剪去上部枝条,经适度疏枝蓄养和提高剪位10~15厘米修剪一次后投入采摘。对茶树具有一定幅面、茶蓬内徒长枝、鸡爪枝多且蓬面参差不齐深修剪。

三是改土。以树冠外沿直下处为中心,深耕30厘米,逐步扩大深耕面。常用的有塘泥、沟泥、山基土、草皮土等,亩次施用量不低于2500公斤。在实际运用中将客土运入茶园加入一定数量的氮、磷、钾肥混合堆制30~40天后再施用效果更好。

③ 茶园立体间作。在茶园空地植树、规模连片基地茶园四周营造防护林,在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使茶园遮光率控制在20%-30%。

④ 建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基地500亩。实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购臵机动喷雾器、频振式杀虫灯、诱虫板、防虫网等,开展物理和生物防治,增进生物多样性。

⑤购臵适应山区的茶叶采摘、修剪机械等农机具,成立机械修剪采摘专业队伍,为社员提供技术及设施服务。提高茶叶采摘率,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

33

四、项目建设方案

4.6.2项目产品技术参数 感观指标:

项 目 原料要求 外 条 索 形 色 泽 香 气 内 滋 味 质 汤 色 叶 底 香芽类 100%单芽 挺直 显毫 翠绿尚润 嫩香持久 鲜醇爽口 清澈明亮 翠绿明亮匀齐 等 级 毛峰类 生态茶 100%一芽一叶 一芽一叶初展不少于50%、初展 一芽二叶初展不高于50% 细秀卷曲, 细紧卷曲,有白毫 白毫显露 翠绿尚润 香高持久 鲜浓爽口 嫩绿明亮 芽叶细嫩 明亮 绿 润 清香持久 浓 醇 绿 亮 嫩绿明亮 理化卫生指标:

项 目 水份 总灰分 水浸出物 粗纤维 咖啡碱 茶多酚 游离氨基酸 铅(以Pb计) 铜 稀土总量 农药残留 色泽、外形 香气、滋味 菌落数 大肠杆菌 霉菌 酵母 致病菌(沙门氏菌等)

单 位 % % % % % % % mg/kg mg/kg mg/kg mg/kg cuf/g Mpn/100g cuf/g cuf/g 34

指 标 ≤6.5 ≤6.0 ≥38.0 ≤14.0 2.0~3.0 ≥25.0 ≥3.0 ≤2.0 ≤15.0 ≤2.0 <L0Da 翠绿细腻 清香鲜爽 ≤1000 ≤40 ≤25 ≤25 不得检出

四、项目建设方案

4.7项目环境影响 4.7.1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是发展山区茶叶精深加工业,茶园建设,既是经济林,又是生态林,其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原料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有益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有机茶从种植到加工,其本质要求就是天然无污染,其实就是一个生态环境的改善过程。

本项目对环境无对环境不构成污染,主要建设期和营运期,建筑及生产加工过程的影响如下:

4.7.1.1建设期:对场地内的土壤植被的破坏,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污染,施工人员生活用水及施工用水,施工建筑垃圾。

4.7.2.1 营运期:合作社附近无污染源,项目生产为机械物理加工,设备使用能源为电和煤,加工无废弃物排放,对环境不构成污染,主要影响有:

噪声:项目各类机械设备运行的噪声;如杀青机、烘干机、吸尘等均为强噪声源,其噪声均可能超过90dB(A),如果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可能影响厂界噪声超标。

固体废物:主要来源茶叶加工过程中粉尘及废弃物,少量的包装材料、生活垃圾等;初制过程中锅炉燃煤废渣。

4.7.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茶叶加工过程实行清洁化生产,采用无害少废和不排少排的先进的清洁化生产

35

四、项目建设方案

工艺,高效利用茶叶资源,在此基础上,对最终的?三废?排放辅以必要的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废物排放,使所有外排?三废?达到规定排放标准,使该项目对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

4.7.2.1污染物治理措施 控制废气污染的初步方案

对于该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废气,拟采取布袋收尘器收尘处理,除尘效率能达到99%以上,如此处理后,对周围的大气环境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初步方案

本项目的包装材料尽可能回收,锅炉炉渣送砖瓦厂烧制砖瓦。废提取物作农业用肥。生活垃圾等集中收集,送至石台县生活垃圾处理中心无害化处理。

控制噪声污染的初步方案

拟建项目新增高噪音设备较少,所有产生强噪声的设备,拟采取加减振垫、车间隔音消声等措施以降低噪声值,减轻对外界环境的影响,一般都能使高噪声设备的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不超过规定标准的要求,不会对外界环境造成噪声干扰。

控制污水污染的初步方案

本项污水主要为办公、生活污水和车辆冲洗污水等。这些污水无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含有作物生长可利用的有机物质,因此可以集中收集起来作为茶园的肥灌用水。

绿化初步方案

绿化在防止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它具有较好的调温、调湿、吸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和改善小气

36

四、项目建设方案

候的功能。特别是由于绿化对减弱噪声和吸滞灰尘有明显效果,既能保护环境,又能美化环境。因此,本工程在工厂改造的同时,充分考虑绿化方面的规划和设计。

初步设计方案:厂区绿化以草坪为主,在厂区四周的围墙两侧种植常绿乔木作为防护林带,并在围墙两壁种植攀缘木本植物以形成绿篱。厂区内建筑物附近的小块空地上,种植一些四季花卉、灌木、草坪等。围绕厂区道路,形成纵横交错的绿化网,总体布局整齐,色彩和树种等均应与建筑艺术协调。厂区绿化率达到25%以上。

原料基地建设方案

茶树种植不仅给当地农民铺设了一条致富的快车道,而且有益于减少荒山荒地,增加土地植被覆盖率,改善局部小气候环境,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基地建设对周边环境无污染,对土壤还有较好的改良作用。另外茶园种植了防护林,防护林品种多元化、生态林,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并且还是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严格按照生态茶生产建设标准对农药、化肥的施用有严格的禁入标准,加强生产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做好病虫预测预报,推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开展物理和生物防治,增进基地的生物多样性。通过坡改梯,茶园灌溉,实施茶园铺草、深埋有机肥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和提高土壤墒情。

合理安排茬口、开展轮作,合理密植。重点是优化品种结构和种植结构,发展立体种植,实施间种套作及林间养殖等种、养模式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和高效种养殖。

37

四、项目建设方案

4.8 项目组织与管理 4.8.1 建设期机构设臵及职责

管理机构组织: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石台县郑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机构由权力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组成。

权力机构是指合作社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执行机构是指合作社的理事会;监督机构是指合作社的执行监事或监事会等。

机构职责:社员大会(或者社员代表大会)必须依法设立。 其主要职责是:

①修改章程。②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成员。③决定重大财产处臵、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④批准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⑤对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做出决议。⑥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资格和任期。⑦听取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关于成员变动情况的报告。⑧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理事会是石台县郑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法定机关,理事长为法人代表。其职责是:对内依照职权从事内部管理工作,对外可以直接以本社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并代表本社参加诉讼和仲裁。

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其主要职责是:检查合作社财务;对理事长和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提出罢免建议和提起诉讼等。

4.8.2 运营期机构设臵及人员配备 4.8.2.1 机构设臵

38

四、项目建设方案

为了充分发挥项目投资效益,降低运行费用,运营期在合作社理事长的领导下,分工负责,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工作人员实行目标化管理,各项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做到有指标、有奖惩,充分调动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提高专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各部门之间分工不分家,合作社总部根据各部门不同阶段的工作特点,对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发挥整体协调作用。

4.8.2.1 劳动定员

本着精干、高效、便于管理、向生产一线倾斜的原则,根据生产的需要,项目新增定员20人,其中:管理及技术人员2人,(其中,技术人员1人),加工生产人员(农民工)18人,主要为加工生产工人。

4.8.3 进度安排

项目起止年限: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建设期为十五个月。整个项目大体分为前期准备和工程实施两个阶段。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为: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筹措资金和施工条件等,工程施工包括勘察设计、招投标等工作。

工程实施阶段主要任务为:

2011年10月前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展初步规划设计,申报立项。

2011年11月-2012年1月,完成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及相关工程招标和施工准备工作,开展原料基地选址;

2012年2月-3月及2012年5月—6月,完成160人次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

1、原料基地建设阶段

39

四、项目建设方案

2012年4月-8月完成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基地250亩; 2012年8月-2012年12月完成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80亩、低产茶园改造200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基地250亩;

2、土建施工阶段

2012年3月-2012年5月完成土建基础建设; 2012年6月-9月新建生产仓储设施建设工程; 3、设备购臵、安装、调试阶段

2012年5月-2012年10月完成新建生产线购臵、安装、调试; 2012年10月完成公用工程、辅助工程等配套工程建设。 4、试生产与竣工验收

2012年11月,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开始试运营; 2012年12月,项目全面投产,请上级主管部门验收。 4.8.4 管理措施

4.8.4.1项目建设阶段的管理措施 4.8.4.1.1组织管理

项目领导小组:为本项目的决策机构,在项目的实施中主要是组织研究制定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协调有关单位在项目实施中的关系,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审查项目工程的招投标方案;听取并审议项目资金的使用与拨付计划,对资金运作进行全程审计;检查项目实施的质量和进度。

项目管理办公室:为本项目的管理机构。在项目的实施中,统一管理,搞好服务,跟踪督查,把各实施职能机构的问题、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给项目领导小组,传达项目领导小组的决策指令,保

40

四、项目建设方案

障项目顺利实施。

综合管理组:为项目实施职能机构。具体负责处理项目实施中的日常事务,加强与办公室的联系。

工程监督组:为项目实施职能机构。主要负责检查和督促各项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确保按时按质交付使用。

4.8.4.1.2工程管理

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认真执行?四制?落实,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及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把质量关。实施的基建工程将按照加工技术规范要求及生态茶园规模进行设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监督施工,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最佳工程投资。

4.8.4.1.3 财务管理

按照国家项目资金管理规定,实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定期审计和项目法人签字报销的原则,按项目进度安排使用,严禁对项目建设资金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挪用。

在县级资金专户实行报账制。项目实施单位根据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申请预拨资金,并按已完成工作量填写报账申请表,经项目单位法人代表和工程人员签字后,再由项目第一责任人审查,连同所有财务原始凭证,经财务负责人审核和法人代表审批后在资金专户报销。实行项目资金的竣工审计制度,待项目实施结束后,由项目主管部门会同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4.8.4.2项目竣工后的管理措施 4.8.4.2.1设备管理

①项目单位要有专人负责本单位仪器设备的购臵、安装、调试、

41

四、项目建设方案

验收、保管、维护保养、维修、报废、赔偿、统计等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本单位仪器设备分户明细账,做到帐、卡、物三者相符;负责仪器设备购臵论证报告、安装调试记录、使用说明书、生产厂家联系方式、保修卡、运行及维修记录等资料的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②新购臵的仪器设备要在保修、包换、索赔期内完成安装、调试、验收等工作,验收合格后进行充分运行;对不合格的仪器设备,要及时提出包换、索赔报告,并完成包换、索赔工作。

③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各实验室要制订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使用和保养制度、安全制度。做到按章执行,责任到人,努力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4.8.4.2.2 生产管理:项目单位按现代企业的要求进行,及时把握同内外市场行情,积极引进先进加工生产技术并加以创新应用加强标准化和产品质量安全,严格全程监控,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与基地长远建设,制订原料生产与加工的管理制度及方案;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从原料收购开始把关,规范农户采收,定级收购。

按照茶叶精深加工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责任等,做到有章可循、责利挂钩、保证质量。生产、加工的主要管理措施是计划管理、目标管理和信息管理,实行绩效考核与培训制度,实施激励奖惩。

4.8.4.2.3 财务管理: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编制财务收支计划、严格财经纪律、遵守财政法规、合理安排调配资金,保证工程建设和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加强财务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安全。财务部制订与企业特点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42

四、项目建设方案

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按计划控制,进行定期的报账审核。每月月底向理事会递交财务报告,向各部门主管通报合作社经营状况。每年年底协助总经理,制定年度经营计划、成本控制预算方案,拟订投资方案,报董事会审批执行。

4.8.4.2.4 销售管理:做好销售网络建设、发展客户、调研市场、促销产品、广告宣传和物流配送,建立、规范和强化营销管理体系,着眼于持续健康发展,规范做好销售管理和品牌建设;组织国内国际市场销售推广工作,巩固和提升销售业绩;对营销人员进行培训。建设高素质营销队伍,培养团队精神,实施鼓励性的销售政策,完善管理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同时做好质量跟踪服务活动,以解决购买单位或个人的后顾之忧。

43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5.1总投资估算 5.1.1 投资估算依据

本项目的投资估算,主要依据项目建设方案确定的建设任务及及其工程量的建设投资和设备配臵投资。

项目投资估算参考的文件: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建筑工程按照2000年《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安徽省估价表》结合工程使用性能,并参照同类工程造价指标进行估算;

安装工程按照2000年《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安徽省单位估价表》结合建设内容工程进行估算;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条文及建设部颁发的有关文件,并结合工程具体情况而定;

设备购臵根据当前市场咨询价格进行估算,并计入了相应的备品备件费用和运杂费用;

其它费用按规定计取,不可预见费按直接工程费用3%计算。 5.1.2 投资估算 5.1.2.1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8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4.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80万元。

5.1.2.2建设投资

本项目建设投资74.20万元。其中:工程设施建设费用24.00

4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kq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