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悲伤

更新时间:2023-10-08 21:45:01 阅读量: 哲理故事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她拿出一张纸卡,是咨询者使用的自由联想画:一个男人骑乘天鹅,在空中飞翔。她问他有何感想,他说,他觉得自己是天鹅。

“那你是只快乐的天鹅吗?”

孩子的悲伤“我想是的。”

一只被驯服、羽毛美丽、展翅高飞的快乐天鹅。

人们是拨开水面,贴近已隔阂的童年来为人师表。他不是,他就住在水里,他像个孩子般贴近孩子。

在学校,老师说发言要举手,说按照步骤画图解题,还说午餐时间不许说话,碗底要干净不浪费。“像个大人一样来生活吧!”老师说。言传身教,当他接下这个身份时,头发剪了,衣服也干净了,冷笑话少了。他变得慢条斯理,早睡早起,大声招呼。

但有时不小心露出“尾巴”,笑得像个孩子。小朋友早就知道,他是老师也是孩子。因此他们喜爱他,喜爱他在体育课时玩在一起的那番亲切,喜爱他逗趣讲述的模样,也喜爱他说话的亲和语气。多年来,他称自己是个坏孩子。作业没一天准时交,爱说话,爱作怪,罚写、挨打是家常便饭。

“欠的罚写直到换老师时都交不出来!”他说。小朋友哈哈大笑,尤其是调皮的。

其实他一点也不坏,心地善良得很。他知道小朋友的苦,所以更能体恤他们。平安地陪着他们度过这段童年,就是牵引他向前的方向。

像个孩子,他让家人担心,让恋人伤心。真实世界里,只是短期代课,无法顺利成为正职教师。成千上万个悲伤等待失业与转行的储备教师们,在这年轻岁月里彷徨无奈。

还是学生时,他可以做梦。幻想自己成为一个风度翩翩的大艺术家,幻想自己的作品能深深感动人。找寻工作时,发现这世界和想象得不太一样。当主管问他“对这份工作的展望”时,他回答“服务本身就是这份工作的展望”,听的人摸不着头绪。

他对于艺术的渴望,比起许多相关科系毕业的人们更强烈。但就连一个好好绘画的场所,挂上出租招牌后也将消失殆尽。

写履历、应征、代课,这不停的循环里,那些原有的伟大构想都抛诸脑后。他曾经自发性地想以服务社会为职业,他曾挣扎过是否该捐赠骨髓,也想过许多比我们更辛苦的国家人民,生活真的不容易。

当存款越来越少,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善良也被焦虑掩盖了过去。做一个强壮的人,比做一个好人还要辛苦。

“老师,你下次再来好吗?”孩子对他说。

“为什么这么说?

”原先的老师,只会骂我们。我们导师还说,我们班就是骂也不听。“

他知道老师的辛苦,但他也清楚地感受到属于孩子的悲伤。那是什么样的悲伤呢?

对了,是自由。总耐不住性子,要说话,也无法乖乖写作业。老师拿自由制衡孩子们的表现,写好,做好,完成了再下课。

孩子们期待快快长大,这样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就可以自由了。一想到这里,他便悲伤得不得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他终于长大,但还是有许多事情做不到,他还是不自由。

他感到悲伤,像个孩子。他仍是个孩子。

孩子是一张白纸,大人们可以随意涂抹——无论是冰冷的灰色,还是温暖的红色。成人世界对待孩子的方式,折射出我们社会最真实的一面。

被藏起来的孩子

那些孩子活泼的孩子天生吸引众人的目光,但在某些地方,人们却千方百计地将他们藏起来,比如在工厂。

苏州的一家电子工厂里,传说中便有这样一群孩子,没有外人确切了解他们的模样与数量。爆料人说,这里的孩子最小的只有9岁半,他们每天在流水线上工作12个小时,换来每月几百元“零花钱”。

工厂保安描绘得更具体——他们有男有女,个子大多在1。5米左右,每天从早上6点多开始忙碌到深夜,到了饭点,就成群结队去灶台边泡方便面。

可去哪儿能找到这群孩子?藏起他们的力量太强大了,记者也被绕晕了。辛辛苦苦找到员工宿舍,却只见所有房间大门紧闭,五六个男人把守着楼梯口。

想藏起他们的不只是工厂,还有老乡和父母。据知情人透露,一些工头负责与孩子的家人谈好条件,然后将老家的小孩一个个从大山深处带进厂房,再按“人头”向工厂收取报酬。

最后,这一场游戏还被当地政府弄得更加复杂。一名政府工作人员说,工厂确实藏了孩子,不对,是藏过孩子,这名“员工”现在正好满16岁,不算童工了。另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又说,其实有两个孩子,一个刚满16岁,另一个只有15岁。

反正,绝大多数年幼的孩子不在这里,那一个9岁半的小孩似乎只活在人们的想象中。

不过,只要社会还被悬殊的贫富撕裂着,这些孩子就可能出现在这个或那个工厂里。谁知道明天,哪个孩子又会在冰冷的厂房里度过16岁的生日?

跪下来的孩子

新学期的第一天,年纪轻轻的李金海就像小丑一样被推上了不堪的舞台。

众目睽睽之下,这个8岁的小男孩“扑通”一下跪倒在乡村小学的操场上。母亲说,他要给老师下跪认错,因为班主任不批准这个学生注册一二年级的新学期。

可事实上,李金海没犯任何过错,他只是一不小心,陷进了大人们的纠纷里。乡小离家甚远,他长期寄宿。每到节假日,班主任就催着家人快点来接孩子,可他的家人总是迟到。时间长了,冲突渐起。

“孩子你爱接不接。”班主任叫嚷。孩子伯父一怒之下,找到校长投诉。这个女老师受了批评,从此记了仇。教书二十多年,她说自己从没受过家长的气。

到了注册这天,冲突终于爆发。班主任挥起手中的权力大棍,把所有怒气都发泄在孩子身上,看着孩子百般不情愿地走上舞台,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她一直无动于衷。母亲无奈,在一旁不停地哭泣。

雨后的操场满是积水,李金海的裤子湿透了。这舞台让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表情扭曲,眉头皱得紧巴巴的,手里紧紧攥着课本,仿佛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大错。

这个小男孩还不能理解,把自己推上舞台的,正是身旁那些本该保护自己的成年人。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女人,骨子里永远是个幼稚的小女孩,既不幸福也不快乐。

在朋友当中,辛娜比较讨人嫌,我们都不敢跟她抱怨生活的痛苦。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谁,只要一脸怨恨地向她唠叨:“你说有这样的人吗……”她会立刻回答:“那就离婚好了。”听者大惊失色:“为了这么点小事?”辛娜鬼笑:“你也知道是小事,那么久了还记在心上?干脆离婚算了。”

离婚后你才知道要什么当别人懊恼说真后悔嫁了她老公,如果时间能倒回,十年前她一定选择谁谁谁而不是今天这位,辛娜赠送的仍是六字真言:“那就离婚好了。”懊恼人更懊恼:“哪有那么容易?我可不想我的孩子在单亲家庭长大,我的婆婆和我亲如母女,我们的家产要分起来也麻烦……”辛娜啐道:“呸!说来说去你还是舍不得他,少来假后悔了。”

辛娜自己离过一次婚,后来第二段再婚生活虽非十全十美,但也安稳妥帖,是她想要的模式。她的理论是:女人不彻底失去一次,就不会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女人,骨子里永远是个幼稚的小女孩,既不幸福也不快乐。而离婚就是上天赐给女人清零的机会,刹那间,生活回到原点,一切又可以重新来过。

我赞同辛娜的理论,也是惟一跟她交往亲密的女伴。那段日子我换了一份新工作,不能适应新的工作与环境,以前看着还算满意的老公忽然间面目可憎起来,我们的生活变成典型的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听了我的家事,辛娜还火上浇油:“与其两个人水火不容,不如离婚吧!”我差点被她的话吓住,但转念细想继续过下去矛盾已无法逃避,离婚又心有不舍,干脆先搬到公司宿舍过单身生活吧。逃离家庭给彼此冷静的空间和时间,清零过去重新开始。

刚开始几天,我感到充分的自由,可以不用向他打招呼就全力以赴地在公司加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慢慢地,工作方面顺手了,情感世界却感觉十分空落,没有了身边的男人、缠人的小孩,没有了这个家,我仿佛还是当年那个拎着行李箱走出校门觅工的女孩,凄惶、孤单,虽有无限种可能,但也感觉无比寒冷。

清除了婚姻的独居生活并不如意。我每天要么吃公司食堂要么叫外卖,吃到后来,吃什么都索然无味。结婚这么多年,我都不会做饭,一直是老公做给我吃。一个男人,如果不是爱,还有什么能够让他6年如一日地为一个女人做饭?直到这时我才明白老公一直是多么爱我,有了他,我才可以那么踏实地去做想做的事情,才可以那么滋润地生活。那天晚上,我给老公打了电话,听到他的声音,我又感到了久违的温暖和踏实。

于是,我和老公两个月后的再见面,像寻得了失而复得的珍宝。爱和需要,这足够成为双方相守一生的理由,这是我在清零婚姻期间最大的体会。

从此,我也越来越觉得辛娜的观点有可取的地方。虽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真刀真枪血淋淋地来一场离婚大战,然而在脑子里将婚姻清零排练排练,却是日日可做。每晚睡前一段安静的时间,花10分钟合眼想想,如果离了婚,没了身边的男人、缠人的孩子,没有了这个家,你将如何……清零的想象后你更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明白生活中什么最重要、什么一文不值。睁开眼后,是否有点啼笑皆非,今早上竟会为了牙膏没有盖盖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吵一顿?他日日开车送你上班做义务司机,你却不放心上……原来我们对婚姻之所以不满,有一大半是自己的责任。于是,知错就改呗。

当然,如果每次清零都让你如卸枷锁、轻松自在、呼吸自由……还是听辛娜的话“那就离婚好了”,至少离一次婚,给自己一次机会,找到想要的男人和生活。得来艰难,才会更加珍惜。若说初婚仍有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再婚就是踏踏实实过生活,过得一步一个脚印,脚印里满满都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kc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