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三数学复习中审题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3-11-05 09: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初三数学复习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南充市走马初级中学 罗文军

在初三数学复习过程中,许多学生经常不得要领,问题解了不少,但数学能力水平却没有显著提高,究其原因是方法不得当。常言道:“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可见方法之重要。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通过对问题求解,理解与掌握数学概念、原理、思想方法,了解数学科学的用途,提高数学能力水平。所以问题不过是学生学习的素材,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而已。千百年来人类通过对数学科学的探索,积累了数不清的各种数学问题,而且,为了教学之用还在编制新的数学问题,用“题海”一词来说明数学问题的数量一点也不过分,学生要学会某一部分的知识,是否需要解决有关这方面的所有数学问题呢?显然不需要,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那么, “题海战术”灵不灵?做多少题目就可以了呢?如何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呢?这些问题现在缺乏深入的研究。

审题就是应用掌握的概念、规律,从题目的陈述中正确辨析出题目所给的具体条件或具体要求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不会审题,不能找到快速找到解题的方法,在每年中考考试中,总有一些平时成绩不错的考生在个别基础题上失误。究其根源是对题目信息感知不足和理解不透,而导致解题思想混乱无序而造成错解。审题不过关已成为制约学生解题成败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一、 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审题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每一次成功的审题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保证。不同的试题、不同的人需要的时间也不同。现在的学生为了抢时间,常常不重视审题,在审题上所花时间不够,导致审题出错。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作为重要任务。在平时习题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审题时间,并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切不可为了求

速度,而失去质量。同时教师也不急于读题,因为教师读题时轻重缓急的语气会对学生形成解题暗示,让自己失去自主审题机会。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提高审题能力。

数学问题一般含有已知条件和结论两部分,审题就是要求学生对条件和结论进行全面地认识,具体地说就是要分清问题所给的条件和要求,弄清问题中所涉及的概念、术语和符号的真实含义,哪些是已知的、未知的、所求的、隐含的,它们之间有无逻辑联系,哪些数学模型、数学思想与之可联系上。对于较复杂的综合题,要帮助学生掌握题型的数形特点,有些问题需要将条件或所求的问题转换为较简单易解或有典型思想方法的问题。因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主要是指提高学生分析、发现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包括所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转化条件和结论的能力。

2、在习题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习题审题训练时,可引导学生依据“找出关键词语→弄清答题的方向和要求→找准试题设问与条件的关系及所学相关知识的结合点”的审题程序,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在习题的讲解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多地说出对题目的理解,引出学生更多的解题思想、解题方法,让学生在反思自己的审题、评价别人的审题过程中学会更多的解题技巧。

3、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以学生生活中有价值的实际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开展数学活动。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提出切合生活实际问题,例如:日常生活中“阳光下的影子的测量”、“超市收银台开放方案的制定”、“根据塔高估计距离” “列车行程问题”等都是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景,把身边的生活事件再现于课堂,用课堂活动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活动中体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经常进行这样的教学训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熏陶了学生审题时“对题目文字

外的一些关键之处的考查和理解能力”。所以数学活动是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是数学研究和学习的基本方法,又是训练学生审题的重要方面。

4、再现学生的错题,提高学生的审题意识

教师应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不懂审题和不善审题造成的错题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分析。然后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许多问题的出错其实是错误审题,充分认真审题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加强审题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在没解决问题方法之前,必须审题不止,强化学生审题意识。

二、培养学生掌握审题的技巧 1、抓住关键词

在许多数学问题中,经常会出现对解题具有关键性作用的语句,对这些语汇的准确理解,直接决定解题的成败。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准确读懂题目,甚至是要求学生对问题做到反复推敲,清楚后才下笔解题。

2、主动挖掘隐含条件

有些题目已知条件不是直接呈现,而是寓于某些概念、现象、数据、图形之中,称为隐含条件。有些条件比较容易发现,挖掘起来不难;但有些问题隐含条件比较深,要通过认真分析,反复推敲,层层解剖,才能挖掘出来。挖掘隐含条件常常是解题数学问题的突破口。

例:已知|х-2|+(y+1)2=0,求х2+(y-3)2的值。

点评:这个题目若不认真分析题目的条件就找不出条件与目标之间的联系就无法解答,题目只有一个等式,要求两个未知数,看起来根本办不到,但认真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就知道:|х-2|与(y+1)2的数值都是非负数,即|х-2|≥0,同时(y+1)2≥0,由于这两个非负数相加得零,就只有|х-2|与(y+1)2同时为零,才能满足题目已知条件,故可求出х、у的值,进而求出代数式的值。

3、排除干扰条件

所谓“干扰条件”是指题中与解题无关,但容易对应试者的思维造成

干扰作用的迷惑性条件。只有在审题过程中,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的设问,排除问题中的干扰因素,抓住题目主旨,才能做到正确解题。

学生的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没有捷径可循,只有靠学生自己的反复练习和教师教学中逐步地引导养成。学生在学习中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去掌握。同时教师除在课堂中做好指导外,还要在日常学习中时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做好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教学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k8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