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06 05: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TB ×× ××—×××× TB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railway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and access network engineering ××××-××-××发布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railway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and access network engineering

TB 10XXX—2009 (征求意见稿)

主编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施行日期:2009年XX月XX日

中 国 铁 道 出 版 社

2009年. 北 京

I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铁道部《关于编制2008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计划》(铁建设函【2007】1374号)的要求,为适应铁路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的需求和发展而制订。

本规范是《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的下一层次规范,是对原《铁路光电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TB10026-2000)、《铁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规范》(TB10060-99)、《铁路通信用户接入网设计规范》(TB10073-2000)等规范的整合及修编,并根据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铁路传输与接入通信系统业务需求适当增减、调整相关内容。本规范在编制及修订过程中,认真总结了近几年我国铁路尤其是客运专线通信建设的经验,并吸收了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力求使铁路的通信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铁路运输生产。

本规范共分为10章,另有5个附录。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SDH及MSTP系统、WDM系统、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用户接入网、光电缆线路、设备安装及运行环境要求等。

本次规范整合及修编的主要内容如下:

1. 传输系统部分增加MSTP(含RPR)、WDM、ASON等技术的相关内容,增加铁路通信传输系统业务流向、业务流量的分析及计算内容。同时,根据技术的发展,对原规范中的部分指标进行了修编。

2.原接入网规范中的有关传输系统部分整合进传输系统章节,同时增加综合业务接入系统内容。

3.增加了设备安装及运行环境要求的内容。 4.增加了测试仪表的内容(附录)。

5.将“SDH光缆传输系统再生段距离的计算”由原通信线路部分调整至传输系统部分;将“通信线路”部分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及排布。

6.根据铁路通信的发展方向,对“铁路数字微波通信”适当进行缩减和调整。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希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河北区金沙江路33号增1号,邮政编码:300251),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甲8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I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本规范主编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沙玉林、顾力、冯敬然、庚旭、刁蓬芝、李盟、赵树学、彭良勇、任超、江凌翔、凌昌国、曾祥兵、高建平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

II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目 次

1 总 则 ............................................................................. 1 2 术语和符号 ......................................................................... 2 2.1 术语 ............................................................................. 2 2.2 代号 .............................................................................. 3 2.3 缩略语 ............................................................................ 4 3 基本规定 ........................................................................... 7 4 SDH及MSTP系统 .................................................................. 9 4.1 一般规定 ......................................................................... 9 4.2 SDH系统 ......................................................................... 11 4.3 MSTP系统 ........................................................................ 36 5 WDM系统 ......................................................................... 48 5.1 一般规定 ........................................................................ 48 5.2 WDM系统特性 ..................................................................... 48 5.3 WDM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 48 5.4 WDM系统光传输系统主光通道接口 ................................................... 50 5.5 WDM系统光通路信号光接口 ......................................................... 54 5.6 WDM系统光通道 ................................................................... 61 5.7 WDM系统光监控通路 ............................................................... 61 5.8 WDM系统光纤选择 ................................................................. 62 5.9 WDM系统结构 ..................................................................... 62 5.10 WDM系统节点的设置 .............................................................. 64 5.11 WDM系统网络管理 ................................................................ 65 5.12 WDM系统网络拓扑 ................................................................ 65 5.13 WDM系统保护方式的选用 .......................................................... 65 5.14 WDM系统传输性能设计指标 ........................................................ 66 6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 .......................................................... 71 7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 73 7.1 一般规定 ........................................................................ 73 7.2 微波线路设计 .................................................................... 77 7.3 微波站设计 ...................................................................... 81 8 用户接入网 ........................................................................ 84 8.1 一般规定 ........................................................................ 84 8.2 用户接入网的业务及接口 .......................................................... 85 8.3 用户接入网的网管 ................................................................ 86 8.4 用户接入网的技术要求 ............................................................ 86 9 通信线路 .......................................................................... 87 9.1 一般规定 ........................................................................ 87 9.2 光电缆线路的敷设安装方式 ........................................................ 87 9.3 光电缆接续和引入 ................................................................ 93 9.4 光电缆防护 ...................................................................... 94 9.5 长途光电缆线路 .................................................................. 98 9.6 地区(站场)光电缆线路 ......................................................... 102

I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9.7 光电缆线路监测系统 ............................................................. 103 10 设备安装及运行环境要求 .......................................................... 105 10.1 一般规定 ...................................................................... 105 10.2 站址选择 ...................................................................... 105 10.3 机房要求 ...................................................................... 105 10.4 设备安装要求 .................................................................. 105 10.5 外供电源要求 .................................................................. 106 10.6 防雷、接地、电磁兼容 .......................................................... 106 附录A 测试仪表 ...................................................................... 108 附录B SDH光接口参数规范 ............................................................ 109 附录C WDM系统主光通道参数 .......................................................... 120 附录D 发送端OTU的接口参数 .......................................................... 132 附录E 作为再生中继器OTU的接口参数 .................................................. 135 附录F 接收端OTU的接口参数 .......................................................... 137 本规范用词说明 ...................................................................... 139 本规范引用标准名录 .................................................................. 140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I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1 总 则

1.0.1 为统一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的设计标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铁路传输及接入网系统工程建设。

1.0.3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应贯彻国家和铁路基本建设方针、政策,符合铁路运输生产和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需要。

1.0.4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建设应遵循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和统一标准(制式)、符合运输、合理布局、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新建和改建的工程都应做好与既有铁路通信网的衔接,合理利用既有资源。

条文说明:铁路通信传输系统是一个全程全网的系统。任何新建的通信传输系统都不会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总是要与其他网络(包括传输网络)互联,信息要进行交换。因此,新建和改建的工程都应做好与既有铁路通信网的衔接,合理利用既有资源,这部分也是设计应重点关注和考虑的问题。 1.0.5 作为铁路通信各种业务的基础承载平台,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应结合通信技术发展的主流,向传输数字化、管理智能化、业务多样化发展。

1.0.6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应与业务需求和发展规划相适应,以近期业务需求为主,兼顾远期业务发展。机房等不易改、扩建的基础设施宜按远期设计,电源等宜按近期设计,系统其他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五年设计。

条文说明: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以设备为主,而且投资相对较大,因此不宜按照初期考虑,应适当考虑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但也要结合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因此综合以上因素考虑,设计年度按照近期为宜。通信机房、外电等不易扩容的基础设施宜按照远期考虑。 1.0.7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 10006)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相关规定。

1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铁路通信 railway communication

用于铁路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信息传输与交换的各种通信系统的总称。

2.1.2 铁路传输网 railway transmission network

在铁路通信网中,为语音、数据、图像等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传输通道的基础网络。

2.1.3 多业务传送平台 multi-service transmission platform(MSTP)

基于同步数字传输系统,实现TDM、ATM、以太网等多业务信息的综合接入、处理和传送的承载平台。

2.1.4 通信线路 communication line

信号传输的物理介质,包括光缆、电缆、无线电波等。 2.1.5 传输通道 transmission path

两个通信节点间信号传输所经过的物理或逻辑路径。

2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2.2 代号

代号

英文解释

中文解释

三零置换双极码 B3ZS Bipolar with Three Zero Substitution BA Booster Amplifier CMI

Coded Mark Inversion

HDB3 High Density Bipolar of order 3 LA Line Amplifier OD Optical Demultiplexer OM Optical Multiplexer PA

Pre- Amplifier

PRBS Pseudo-Random Binary Sequen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RX Receiver

SNI Service node interface TX Transmitter

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 λ

3

功率放大器 编码传号反转码 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线路放大器 光分波器 光合波器 前置放大器 尾随二进制序列 服务质量 接收器 业务节点接口 发送机 用户网络接口 WDM系统的工作波长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2.3 缩略语

英文缩写 ADM ASON ATM BITS CIR DCN DDF EIR EMS EPL ES EVPL FEC GFP GSM-R HRDS HRP IEEE

IP ISDN ITU ITU-T

LAN

英文解释

Add and drop multiplexer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Building Integrated Timing Supply Committed Information Rate 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Digital Distribution Frame 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Ethernet Private Line Errored Second 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Line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Hypothetical Reference Digital Section

Hypothetical Reference Path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ternet Protocol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Local area network

4

中文解释 分插复用器 自动交换光网络 异步传输模式 大楼综合定时供给系统

约定信息速率 数据通信网 数字分配架 设备标识寄存器 网元管理级系统 以太网私有专线 误码秒,误块秒 以太虚拟专线业务

前向纠错 通用成帧规程 全球定位系统 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假设参考数字段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

会 互联网协议 综合业务数字网 国际电信联盟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

局域网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5 骨干(本地中继)层传输系统可根据需求为接入层传输系统组网提供条件。 4.1.5 传输系统的通道组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通道组织应有利于网络安全。重要通道应安排迂回保护路由。

2 骨干(本地中继)层、接入层传输系统宜采用分层原则,分别确定传输通道组织。骨干(本地中继)层传输系统不宜兼容接入层传输系统通道,但可为重要通道提供保护。

3 近期通道组织应以符合近期业务需求为主,以预测出的传输电路数量为基础,考虑网络的分流和原有传输网的业务分担后,确定出工程各站终端和转接电路数量,并考虑一定的冗余。

4 应对各系统的2048kbit/s,34368kbit/s,139264kbit/s,155520kbit/s电通道及155520kbit/s,622080kbit/s,2.5Gbit/s ,10Gbit/s等光通道的应用做出安排。

5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同时存在10Gbit/s系统和2.5Gbit/s系统),通道组织安排尽量按照分层的原则,155Mbit/s及其以上速率的大颗粒电路宜安排在10Gbit/s系统传输,2Mbit/s电路宜安排在2.5Gbit/s系统传输。

6 在不影响网络灵活调度及通道利用率的前提下,应尽量组织较高速率的通道转接。

4.1.6 传输系统的通道转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光通道转接应经由光纤配线架(ODF)。

2 电通道连接应经由数字配线架(DDF)。2048kbit/s速率的DDF连接器有75Ω/75Ω不平衡式、120Ω/120Ω平衡式、75Ω/120Ω转换型三种类型,2048kbit/s以上速率的DDF连接器为75Ω/75Ω不平衡式。 4.1.7 传输节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骨干(本地中继)层传输系统宜布设在通信枢纽、有客货运作业的较大车站、与既有网络有连接的节点等处,并应综合考虑汇聚容量、传输距离等因素设置;接入层传输系统宜布设在车站信号楼、站房、区间信号中继站、区间基站、牵引变电所、分区所、开闭所、电力配电所、工区等处;区间小于2Mb/s容量的接入业务宜汇聚到就近的接入层节点。

条文说明:传输系统骨干层的布设应从几个方面综合考虑。一是本线业务的需求。10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如果接入层区间节点较多,一般情况下经骨干层去往中心的业务也就会较多,此时就应适当增加骨干层节点的设置;二是在通信枢纽、客、货运作业较大的车站或与既有线交汇等处通道的需求会比较集中,此处若只有接入层传输节点将会感到紧张,因此也应增设骨干层节点;三是传输距离的限制。 4.1.8 传输节点的同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传输系统应充分利用既有同步网。

2 当需要新设时钟同步设备时,新设时钟同步设备应符合既有同步网的规划 3 SDH节点设备内置时钟应符合ITU-T建议G.813的要求。

4 SDH节点设备可以从STM-N码流中提取所需的定时信号,并根据节点的配置情况,选用“线路定时”、“通过定时”或“环路定时”的同步工作方式。

5 同步网元外时钟输入、输出口性能应符合ITU-T建议G.703、G.704对2048kbit/s接口及2048kHz同步接口的规范要求,并优选2048kbit/s接口。

6 避免形成同步定时信号的环路,低等级的时钟只能接收高等级或同等级时钟的定时。

4.2 SDH系统

4.2.1 SDH传输模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两个用户(通道端点)间的国际最长的假设参考通道(HRP)为27500km。 2 路内标准最长的HRP为6900km,应符合图4.2.1要求。 3 路内两个长途传输节点间最长的HRP为6500km。

4 假设参考数字段HRDS具有一定长度和性能规范的数字段,对于SDH数字段分别为420km,280km,140km及50km。420km,280km和140kmHRDS应用于长途传输,50kmHRDS应用于本地中继传输。

11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通道端点本地节点长途节点长途节点本地节点通道端点100km100km6500km100km100km6900km

图4.2.1 铁路通信网假设参考通道(HRP)

4.2.2 系统速率等级应符合表4.2.2规定。

表4.2.2 SDH信号比特率

同步数字体系等级 STM-1 STM-4 STM-16 STM-64 比特率(kbit/s) 155520 622080 2488320 9953280 最大通道容量(等效话路) 1890 7560 30240 120960 4.2.3 基本复用结构应符合图4.2.3规定。

STM-256AUG-256AU-4-256cVC-4-256cC-4-256cSTM-64AUG-64AU-4-64cVC-4-64cC-4-64cSTM-16AUG-16AU-4-16cVC-4-16cC-4-16cSTM-4AUG-4AU-4-4cVC-4-4cC-4-4c139264 kbit/sSTM-1AUG-1AU-4VC-4TUG-3TU-3VC-3C-434368kbit/s44736kbit/s(注)C-3指针处理复用定位校准映射TUG-22048 kbit/sTU-12VC-12C-12

注:44736kbit/s接口主要用作传送IP业务及图像业务。

图4.2.3 基本复用映射结构

4.2.4 SDH系统交叉能力、板件余量、可靠性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系统交叉能力

SDH 10Gb/s ADM设备交叉能力应不低于3843384VC4;SDH 2.5Gb/s ADM设

12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备交叉能力应不低于2563256VC4;车站SDH 622Mb/s ADM设备交叉能力不低于1203120VC4;区间GSM-R基站、信号中继站(与GSM-R基站合建)、牵引变电所、分区所、开闭所、电力配电所等处的622Mb/s ADM设备交叉能力应不低于24324VC4,155Mb/s ADM设备交叉能力应不低于16316VC4。

2 板件余量

传输系统主控板、交叉板、时钟板、电源板等应采取1+1热备,2M支路板采取N:1热备。支路板的配备应符合关键业务分布在不同的支路板上。

根据工程需求考虑业务接口及板件预留,原则上根据接口类型及用途,业务接口数量可按照30~50%预留。

3 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

传输系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应不小于20年;平均维修时间(MTTR)应不大于0.5h(不含路途);可用度应大于99.9998%。

条文说明:SDH系统的交叉能力、板件余量、可靠性指标等是比较重要的指标。上述指标是根据目前客运专线建设的经验、主流厂家产品的特性以及运营维护部门的需求总结出来的。 4.2.5 SDH系统的光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光接口位置

1)无光放的传输系统光接口应符合4.2.5-1规定,图中S点是紧接着发送机(TX)的活动连接器(CTX)后的参考点;R点是紧靠着接收机(RX)的活动连接器(CRX)前的参考点。

发送 连接器 接收 连接器 C TX 发 光缆设施 C RX 接 送 收 机 S R 机 插头 插头

图4.2.5-1 光接口位置

13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2)有光放的传输系统光接口应符合图4.2.5-2规定,图中MPI-S点是主通道的发送端,MPI-R是主通道的接收端。

发送机设备MPI-SMPI-R接收机设备TX光放大器主光通道光放大器RX辅助通道(若存在)辅助通道(若存在)

图4.2.5-2 光接口位置

2 光接口类型

依据系统中是否包含光放大器以及线路速率是否达到STM-64,将光接口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不包括任何光放且线路速率低于STM-64的系统,第二类是包括光放(功放或前放)及速率达到STM-64的系统。SDH光缆传输工程的光接口分类应符合表4.2.5-1~4.2.5-4要求。

表4.2.5-1 光接口分类(第一类) 应用 标称波长(nm) 光纤类型 距离(km) STM-1 STM-4 STM-16 局内 1310 1310 G.652 G.652 ≤2 ~15 I-1 S-1.1 I-4 S-4.1 I-16 S-16.1 短距离局间 1550 1310 G.652 G.652 ~15 ~40 S-1.2 L-1.1 S-4.2 L-4.1 S-16.2 L-16.1 长距离局间 1550 G.652 ~80 L-1.2 L-4.2 L-16.2

表4.2.5-2 光接口分类(第二类) 应用 标称波长(nm) 1310 光纤类型 G.652 距离(km) ~40 STM-4 STM-16 STM-64 L-64.1 1550 G.652 ~80 L-64.2 长距离局间 1550 1310 G.652 G.652 ~120 ~60 V-4.1 V-64.2 1550 G.652 ~120 V-4.2 V-16.2 1550 G.652 ~160 U-4.2 U-16.2 14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表4.2.5-3 光接口分类(第二类)

应用 标称波长(nm) 光纤类型 距离(km) STM-64 1310 G.652 ~0.6 I-64.1r 1310 G.652 ~2 I-64.1 局内 1550 1550 G.652 G.652 ~2 ~25 I-64.2r I-64.2 1550 G.653 ~25 I-64.3 1550 G.655 ~25 I-64.5 表4.2.5-4 光接口分类(第二类)

应用 短距离局间 标称波长(nm) 1310 1550 1550 1550 光纤类型 G.652 G.652 G.653 G.655 距离(km) ~20 ~40 ~40 ~40 STM-64 S-64.1 S-64.2 S-64.3 S-64.5 注:表中表示应用场合的代码含义为:

字母I表示局内通信;字母 S表示短距离局间通信;字母 L表示长距离局间通信;

字母V 表示很长距离局间通信;字母U 表示超长距离局间通信;字母 r 表示同类型缩短距离应用。

字母后第一位数字表示STM的等级。

字母后第二位数字表示工作窗口和所用光纤类型,其中:1或空白表示工作波长为

1310nm,所用光纤为G.652光纤; 2 表示工作波长为1550nm,所用光纤为G.652光纤;3 表示工作波长为1550nm,所用光纤为G.653光纤;5表示工作波长为1550nm,所用光纤为G.655光纤。

3 光接口参数

SDH光接口技术参数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发射机S点特性、接收机R点特性和SR点间光通道特性。光接口参数参见附录B。

4 光接口选择

SDH光接口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合理选用,原则如下:

1)局内传输宜选用I接口,短距离间传输宜选用S接口,长距离间传输应选用L接口,超长距离局间传输应选用V或U接口。

2)考虑到备品备件的配置及方便维护,光接口类型的选用不宜过多。 3)应考虑与其他专业接口的匹配。

4.2.6 SDH系统的电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1 SDH系统电接口种类 1)2048kbit/s

15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2)44736kbit/s 3)34368kbit/s 4)139264 kbit/s 5)STM-1

其他更高等级采用标准的光接口。 2 PDH支路2048kbit/s的电接口参数要求 1)标称比特率:2048kbit/s; 2)比特率容差:±50ppm; 3)码型:HDB3;

4)2048kbit/s输出口参数应符合表4.2.6-1要求。

表4.2.6-1 2048kbit/s输出口参数

脉冲形状 每个传输方向的线对 测试负载阻抗 脉冲(传号)的标称峰电压 无脉冲(空号)的峰电压 标称脉冲宽度 脉冲宽度中点处正负脉冲幅度比 标称脉冲半幅度处正负脉冲宽度比 一个同轴线对 75Ω电阻性 2.37V 0±0.237V 244ns 应优于0.95~1.05 应优于0.95~1.05 G.703 一个对称线对 120Ω电阻性 3V 0±0.3V 5)2048kbit/s输入口输入阻抗标称值为75Ω(同轴)、120Ω(称)。输入阻抗特性应符合表4.2.6-2。

表4.2.6-2 2048kbit/s输入口输入阻抗特性

相应于标称比特率频率(2048kHZ)的百分数 2.5%~5%~(51.2 kHZ~102.4 kHZ) 5%~100%~(102.4kHZ~2048 kHZ) 100%~150%~(2048 kHZ~3072 kHZ) 回波损耗 ≥12dB ≥18dB ≥14dB 3 PDH支路44736kbit/s的电接口参数要求

1)标称比特率:44736kbit/s; 2)比特率容差:±50ppm;

3)每个传输方向的线对:一个同轴线对; 4)测试负载阻抗:75Ω电阻性;

16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5)码型:B3ZS;

6)脉冲形状:G.703图2.5.1;

7)信号电平:在22368kHz处,-1.8dBm~+5.7dB。

在44736kHz处,比22368kHz处电平至少低20dB。

4 PDH支路34368kbit/s的电接口参数要求 1)标称比特率:34368kbit/s; 2)比特率容差:±20ppm; 3)码型:HDB3;

4)34368kbit/s输出口参数应符合表4.2.6-3要求。

表4.2.6-3 34368kbit/s输出口参数

脉冲形状 每个传输方向的线对 测试负载阻抗 脉冲(传号)的标称峰电压 无脉冲(空号)的峰电压 标称脉冲宽度 脉冲宽度中点处正负脉冲幅度比 标称脉冲半幅度处正负脉冲宽度比 矩形(G.703图17) 一个同轴线对 75Ω电阻性 1.0V 0±0.1V 14.55ns 应优于0.95~1.05 应优于0.95~1.05 5)34368kbit/s输入口输入阻抗标称值为75Ω。输入阻抗特性应符合表4.2.6-4要求。

表4.2.6-4 34368kbit/s输入口输入阻抗特性

相应于标称比特率频率(34368kHZ)的百分数 2.5%~5%~(859.2 kHZ~1718.4 kHZ) 5%~100%~(1718.4kHZ~34368.0 kHZ) 100%~150%~(34368.0 kHZ~51552.0 kHZ) 回波损耗 ≥12dB ≥18dB ≥14dB 5 PDH支路139264kbit/s的电接口参数要求 1)标称比特率:139264kbit/s; 2)比特率容差:±15ppm; 3)码型:CMI;

4)139264kbit/s输出口参数应符合表4.2.6-5要求。

17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表4.2.6-5 139264kbit/s输出口参数

脉冲形状 每个传输方向的线对 测试负载阻抗 脉冲峰峰电压 实测幅度10%~90%的上升时间 (以负项转换半幅度点为准) 回波损耗

矩形(G.703图19/20) 一个同轴线对 75Ω电阻性 (0±0.1)V ≤2ns 2.在单位码元间隔边界上的正向转换:±0.5 ns 3.在单位码元间隔中心上的正向转换:±0.35 ns ≥15dB(7MHZ~210MHZ) 5)139264kbit /s输入口输入阻抗标称值为75Ω(同轴)。输入阻抗特性应符合表4.2.6-6要求。

表4.2.6-6 139264kbit/s输入口输入阻抗特性 频率范围 7MHZ~210MHZ 回波损耗 ≥15dB

6 2048kHz同步信号接口参数要求 1)标称频率:2048kHz; 2)频率容差:±50ppm;

3)2048kHz输出口参数应符合下表4.2.6-7要求。

表4.2.6-7 2048kHz接口参数

脉冲形状 连接线对 测试负载阻抗 信号最大峰值电压(半峰值) 信号最小峰值电压(半峰值) 同轴线对 75Ω电阻性 1.5V 0.751V G.703图21 对称线对 120Ω电阻性 1.9V 1.0V 4)2048kHz输入口标称输入阻抗为:75Ω(同轴)、120Ω(对称)。输入口回波衰减应:≥15dB(在2048kHz频率点上)。

7 155520kbit/s的电接口参数要求 1)标称频率:155520kHz; 2)频率容差:±20ppm; 3)码型:CMI;

18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4)接口过压保护:应符合ITU-T建议K.41的要求; 5)155520kbit/s输出口参数应符合下表4.2.6-8要求。

表4.2.6-8 155520kbit/s接口参数

脉冲形状 每个传输方向的线对 测试负载阻抗 峰电压值 实测幅度10%至90%的上升时间 转换时刻容差 (以负项转换半幅度点为准) 矩形 一个同轴线对 75Ω电阻性 (1±0.1)V ≤2ns 1.负项转换:±0.1 ns 2.在单位码元间隔边界上的正向转换:±0.5 ns 3.在单位码元间隔中心上的正向转换:±0.35 ns 回波损耗 ≥15dB(8MHZ~240MHZ) 6)155520kbit/s输入口标称输入阻抗为:75Ω(同轴)。输入口回波衰减应:≥15dB(8~240MHz)。 4.2.7 SDH系统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SDH系统结构应由再生段、复用段及终端设备等组成,详见图4.2.7。

通道终端复用段终端再生 段终端再生 段终端复用段终端通道终端再生段再生段复用段传输系统

图4.2.7 SDH传输系统参考结构

4.2.8 SDH系统的网络拓扑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网络的物理拓扑包括线形、星形、树形、环形及格形五种基本形式。设计中不同层面的网络拓扑结构应统筹考虑,注重远近结合,选择适合目标网络要求、

19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有利于远期发展的网络结构。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多种类型相结合的复合网结构。

2 骨干(本地中继)层传输系统应以线性1+1拓扑网络为主,根据发展需要可利用WDM技术组建全路的骨干层网络。骨干(本地中继)层也可根据需要单独组建环形拓扑网络。

3 接入层传输系统应以环形拓扑的自愈网为主,以保证长途终端至本地节点的通道不中断,条件不具备时亦可采用线形、星形和树形。 4.2.9 SDH系统的保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根据网络建设的投资、需要保护的业务量比例、扩容的灵活程度以及操作维护是否便利等因素,同时考虑市场上所能提供的设备的技术水平及商用化程度,选择合适的保护方式,以增强网络的自愈能力,提高网络的生存性。

2 SDH系统作为基础传送网络,应有较高的网络保护和恢复能力。 3 骨干(本地中继)层传输系统考宜选用1+1线路保护方式。接入层传输系统宜采用环网保护倒换方式。

4 采用环网保护倒换方式时的保护要求

1)自愈环保护应根据环内业务模型,节点数量及业务需求选用通道保护或复用段保护,一般宜优先选用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

2)自愈环的节点数应根据系统速率及节点间的业务需求合理确定,但不得少于3个,复用段保护环不宜多于16个。

3)节点主要设备为ADM,不得以DXC或TM替代;节点两侧光纤尽量不在同一条光缆内;每个环均应能对共用节点实施监视。

5 在铁路枢纽区域可根据需要和具体情况采用自愈环网或环形和线形相结合的拓扑结构。

条文说明:通道倒换环的业务量保护是以通道为基础的,倒换与否按出入环的个别通道信号质量的优劣而定;复用段倒换环的业务量保护是以复用段为基础的,倒换与否按每一对接点间复用段信号的优劣而定。不同类型的自愈环所能承载的业务量有所不同。通道倒换环只需根据通道AIS进行判决,即可完成倒换,而复用段保护环需执行APS协议,故通道保护环较复用段保护环容易实现。选用那种自愈环映根据网络的经济性能及设备的实用化程度全面考虑。 20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4.2.10 SDH的网络管理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SDH传输系统的网络管理由网元级管理系统(EMS)和网络级管理系统(NMS)/子网股管理系统(SMS)以及本地维护终端(LCT)组成。铁路传输网宜采用网元级管理系统建设。

2 根据传输的维护管理需要,宜在铁路局所在地及其他需要的地点设置网元管理中心。

3 同一厂家的设备,应由一套集中的网元级管理中心管理,网元数量较多时,可根据情况配置多套网元管理系统分设备或分区域进行管理。

4 所配置的网元管理中心,应能同时管理同一厂家网元所构成的其他传输系统,并具有接入上级网管系统的条件。

5 网元管理中心设备与网关设备的连接可以根据情况通过局域网或数据网相连,网元之间通过数据通信通道(DCC)传送网管信息。

6 传输系统网管应具备接入铁路通信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能力。 4.2.11 网同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根据工程中同步网的建设情况,SDH系统同步信号源的来源主要有两种: 1)当有大楼综合定时供给设备(BITS)且已直接或间接同步于基准时钟时,传输系统应从BITS直接引入时钟同步信息。

2)无大楼综合定时供给设备,但通信楼内长途交换设备的时钟符合ITU-T建议G.812要求,传输设备可自该时钟引接所需的定时信号。

2 当不具备上述两项条件时,若网元数超过20个,应随工程设置GPS接收机;若网元数少于20个,可采用ADM网元内时钟。

3 工程经过若干个同步区,同步段按同步区范围进行划分,即在一个同步区范围内的站点划分为一个同步段,本同步区中心的BITS引出的信号作为本同步段的主用同步信号,从其他同步区中心的BITS引出的信号作为该同步段的备用同步信号。每个同步段内采用线路同步方式,同步段内有“背靠背”设备时,采用通过方式同步。

4.2.12 公务联络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SDH光缆公务联络系统,应具备选址呼叫和会议呼叫两种功能。 2 公务联络系统可设置两条公务联络系统,一条用于端站及转接站间;另一

21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条用于本工程沿线各传输站间。对于设置有网元管理系统的站点,第一条公务联络信道应延伸至网管室。

3 公务联络系统,应具备选址呼叫方式、会议呼叫方式和广播呼叫方式 4 公务联络系统应具有跨数字段通话的能力,即进行数字段之间的公务联络。

5 在同一光缆内应设置两条站间公务联络系统,一条用于骨干(本地中继)层传输系统,一条用于接入层传输系统。

6 接口符合ITU-T建议64Kb/s G.703同向型接口规范。

条文说明:按ITU-T建议,SDH传输设备均可提供每系统两套联络电话系统,但铁路通信建设一条线可能同时开通长途网、本地中继网、接入网三套传输设备系统,如果按系统各设置两套公务联络电话系统显然没有必要,且会造成很大浪费,因此可根据使用要求及设备所需费用进行综合比较确定。一般情况,同一条线路中共设两套业务联络电话系统即可符合使用要求,一套用于所有SDH设备传输站之间业务联络用(接入网系统),一套用于大站(长途传输系统)之间联络用。 4.2.13 网间互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PDH与SDH系统的互联互通

1)根据网络组织的实际需要,可在2048kbit/s或在139264kbit/s速率接口上实施两网互通。

2)当PDH网139264kbit/s承载图像编码信号时,应在139264kbit/s速率接口上实施与SDH网的互通。

3)当PDH网139264kbit/s信号为经由2048kbit/s信号逐级服用获得时,宜在2048kbit/s速率接口上实施与SDH网互通。

4)应尽量减少PDH与SDH的互通次数。 2 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互通

1)不同厂家的传输设备组成的SDH传输网应在通道层中各通道(VC-4,VC-4-Xc)互通。

2) 承载在WDM系统上的SDH系统应与其他厂家WDM设备OTU/T-MUX互通。 3)两个厂家的光通道互通时,应根据光口参数在各厂家设备的接收侧配置衰耗器。

22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4)不同厂家设备组成的传输系统系统之间,以及不同专业之间再STM-N光口进行互连时,互连的光接口应用代码宜保持一致。 4.2.14 光纤类型、芯数与工作波长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SDH长途光缆传输工程的光纤类型、芯数的选用

1)光纤类型的选用应根据业务需求预测、网络冗余要求、综合考虑业务类型、网络基本结构和业务量的发展趋势,并具有支持未来传输系统的能力。

2)长途光缆光纤芯数配置,应能兼容本地中继传输及沿线专用通信传输接入所需通道,并应留有适当余量。

3)应选用筛选张力大于5N的单模光纤。

4)应以选用符合ITU-T G.652建议的光纤为主;根据发展需要也可选用符合ITU-T G.655建议的光纤。

2 标称工作波长的选用

SDH光传输网的传输媒质是单模光纤,光纤传输窗口为1310nm和1550nm两个波长窗口。

1)应根据工程的网络级别、所用光纤类型、系统速率及传输距离等合理选用。

2)一个复用段内,同一传输系统应选用一种工作波长。

3)本地传输网中,中继距离较短的局间宜选用1310nm的工作波长,局间中继距离较长、工作速率较高时可选用1550nm的工作波长。

条文说明:在确定光缆光纤芯数时,需考虑光缆物理寿命(如地下直埋光缆约为25年,架空光缆约为10年),配置光纤的芯数因涉及到诸多不易确定因素而有较大难度。光纤线路属一次性建设,初次投资及施工难度均较大,而系统的建立则较容易实现,并可予以分步实施。因此,光缆光纤芯数的配置既要符合网路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要有利于提高网路的经济性能,并预留适当余量。分段配置方式可根据网络组织实际要求灵活确定,而不必强求为复用段。 “业务需求”指在现有业务量基础上,对全国各节点间的预期业务进行测算,根据业务流量、流向要求予以归并后,在工程相邻节点间所分配到的业务总量。 “网络冗余要求”主要系指在建立DXC网时,根据全网格对相邻节点间所配置的主用系数数量及所确定的网路生存率指标,经网络运算后,在相邻节点间23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所配置的备用系数数量。DXC网只有配置必要的网路冗余,才能通过其恢复功能确保相邻节点间的光缆中断时,有一定程度的业务生存率。网路生存率要求必须以相应资金投入为代价,故生存率指标应根据网络安全性能和经济性能统筹考虑确定。

4.2.15 SDH光缆传输系统再生段距离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传输系统中继段设计方法应采用最坏值设计法,采用最坏值设计法时,中继段设计长度应同时符合系统所允许的衰减和色散的要求。应分别计算出衰减和色散受限时的中继段长度,取其中的较小值。

2 衰减受限系统实际可达中继段距离可用下式估算: L = (PS – Pr – Pp – ∑Ac)/ (Af + As+Mc) 式中:L:中继段长度(km);

Ps:光发送机的发送光功率(dBm); Pr: 光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dBm);

∑Ac:收、发间所有连接器的损耗(dB),每个取0.5dB;

Pp:光通道代价(dB),一般取1dB,但对高色散系统如L16.2或10G系统,取2dB;

Mc:光缆富余度(Db/km),取3dB; Af:光纤衰减系数( dB/km );

As:光纤每公里接续损耗,一般取0.025 dB/km

3 色散受限系统实际可达中继段距离可用下式估算: L =( ?3106 )/(?? ? B ? D) 式中:L:中继段长度(km)

?:光脉冲相对展宽值;对于多纵模激光器时,取0.115; 对于单纵模激光器时,取0.306;对于L16.2,取0.491; ??:光源的根均方谱宽( nm ) ,??= ?? -20dB / 6.07; B:系统的传输速率( Mb/s); D:光纤的色散系数(ps/nm?km)。 亦可采用下式估算: L = Dmax / D

24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式中:Dmax :最大色散值(ps/nm);

D:光纤色散系数(ps/nm3km)。

4 对于速率为STM-64的系统,中继段设计应同时符合系统所允许的衰减、色度色散及极化模色散(PMD)的要求。

4.2.16 SDH系统的误码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SDH网络全程端到端27500km假设参考通道的误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2.16-1要求。

表4.2.16-1 全程端到端HRP误码性能指标

速率(kbit/s) 误码秒比ESR 2048 0.04 -3-4 34368 155520 622080 2488320 0.075 -3-40.16 -3-4待定 -3-4待定 -3-4严重误码秒比SESR 2310 2310 2310 2310 2310 背景误块比BBER 23102310 2310 1310 1310

2 路内6500km数字通道的误码性能指标应符合下表4.2.16-2要求。

表4.2.16-2 6500km HRP误码性能指标

速率(kbit/s) 2048 ESR SESR BBER -3-5-634368 -3-4-5155520 -3-4-5622080 -4-2488320 待定 -4-51.56310 2.925310 6.24310 待定 7.8310 7.8310 7.8310 7.8310 7.8310 7.8310 7.8310 7.8310 3.9310 3.9310 3 420km、280km、140km及50km的HRDS误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2.16-3、表4.2.16-4、表4.2.16-5及表4.2.16-6的规定,工程设计的HRDS误码性能指标(测试时间不少于一个月),应分别较其严格10倍。工程设计实际数字段长度的误码性能指标,可按线性关系进行折算,折算的最初长度宜为30km。

表4.2.16-3 420km HRDS误码性能指标

速率(kbit/s) 2048 ESR SESR BBER -534368/44736 139264/155520 622080 -52488320 待定 -6-62.02310 3.78310 1.01310 1.01310 1.01310 1.01310 -7-7-6-68.06310 1.01310 1.01310 -7-6-5待定 1.01310 1.01310 5.04310 5.04310 -8-8

表4.2.16-4 280km HRDS误码性能指标

25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速ESR SESR BBER 率(kbit/s) STM-0 -5-6-7STM-1 -4-6-7STM-4 待定 1.54310 -8-6STM-16 待定 1.54310 7.70310 -8-65.78310 1.23310 1.54310 1.54310 1.54310 1.54310 7.70310

表4.2.16-5 140km HRDS误码性能指标 率STM-0 2.89310 0.77310 0.77310 -6-5-5速ESR SESR BBER (kbit/s) STM-1 0.615310 0.77310 -6-5-3STM-4 待定 0.77310 -6-5STM-16 待定 0.77310 0.385310 -6-50.77310 0.77310

表4.2.16-6 50km HRDS误码性能指标 STM-1 -5-7-8-5-7-8速ESR SESR BBER 率(kbit/s) STM-0 STM-4 待定 2.75310 1.38310 -8-7STM-16 待定 2.75310 1.38310 -8-71.03310 2.20310 2.75310 2.75310 2.75310 2.75310

4.2.17 SDH系统的抖动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网络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应符合表4.2.17-1的规定。

表4.2.17-1 SDH网络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

速率(kbit/s) STM-1(电) STM-1(光) STM-4(光) STM-16(光) STM-64(光) 限值 B1(UIP-P)f1~f4 1.5 1.5 1.5 1.5 1.5 B2(UIP-P)f3~f4 0.075 0.15 0.15 0.15 0.15 f1(Hz) 500 500 1000 5000 20kHz 测量滤波器参数 f3 (KHz) f4(MHz) 65 65 250 1000 4MHz 1.3 1.3 5.0 20 80MHz STM-1 1UI=6.43ns ;STM-4 1UI=1.61ns;STM-16 1UI=0.402ns;STM-64 1UI=0.1ns 注:测试时间为60s。

2 数字段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应符合表4.2.17-2的规定。

26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表4.2.17-2 数字段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

速率(kbit/s) B1(UIP-P)f1~f4 STM-1(电) STM-1(光) STM-4(光) STM-16(光) STM-64(光) 0.75 0.75 0.75 0.75 0.75 限值 B2(UIP-P)f3~f4 0.075 0.15 0.15 0.15 0.15 f1(Hz) 500 500 1000 5000 20kHz 测量滤波器参数 f3 (KHz) f4(MHz) 65 65 250 1000 4MHz 1.3 1.3 5.0 20 80MHz 3 SDH设备STM-N输出口的抖动容限要求

1)STM-1光接口容许的正弦调制输入抖动,应符合图4.2.17-1和表4.2.17-3规定的容限。STM-1电接口容许的正弦调制输入抖动,应符合图4.2.17-2和表4.2.17-4的规定的容限。

表4.2.17-3 STM-1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频率f(Hz) 10<f≤19.3 19.3<f≤68.7 68.7<f≤500 500<f≤6.5k 6.5k<f≤65k 65k<f≤1.3M 抖动幅度(峰峰值) 38.9 UI(0.25us) 750 f UI 750 f UI 1.5 UI 9.8310fUI 0.15 UI 3-1-1-1表4.2.17-4 STM-1电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频率f(Hz) 10<f≤19.3 19.3<f≤500 500<f≤3.3k 3.3k<f≤65k 65k<f≤1.3M 抖动幅度(峰峰值) 38.9 UI(0.25us) 750 f UI 1.5 UI 4.9310fUI 0.075 UI 3-1-127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频率(Hz)图4.2.17-1 STM-1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频率(Hz)图4.2.17-2 STM-1电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2)STM-4光接口容许的正弦调制输入抖动,应符合图4.2.17-3和表4.2.17-5规定的容限。

28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表4.2.17-5 STM-4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频率f(Hz) 9.65<f≤100 100<f≤1000 1k<f≤25k 25k<f≤250k 250k<f≤5M

抖动幅度(峰峰值) 1500f UI 1500f UI 1.5 UI 3.8310fUI 0.15 UI 4-1-1-1频率(Hz)图4.2.17-3 STM-4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3)STM-16光接口容许的正弦调制输入抖动,应符合图4.2.17-4和表4.2.17-6规定的容限。

表4.2.17-6 STM-16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频率f(Hz) 10<f≤12.1 12.1<f≤500 500<f≤5k 5k<f≤100k 100k<f≤1M 抖动幅度(峰峰值) 622 UI 7500f UI 7500f UI 1.5 UI 1.5310fUI 5-1-1-129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1M<f≤20M

0.15 UI 频率(Hz)

图4.2.17-4 STM-16 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4)STM-64光接口容许的正弦调制输入抖动,应符合图4.2.17-5和表4.2.17-7规定的容限。

表4.2.17-7 STM-64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频率f(Hz) 10<f≤12.1 12.1<f≤2000 2000<f≤20k 20k<f≤400k 400k<f≤4M 4M<f≤80M

抖动幅度(峰峰值) 2490 UI(0.24μs) 3.0310f 3.0310f 1.5 UI 6.0310fUI 0.15 UI 5-14-14-130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频率(Hz)图4.2.17-5 STM-64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3 PDH/SDH网络边界的抖动性能要求

1)由SDH网络传送的PDH信号在PDH/SDH网络边界,符合原有PDH网络的抖动3性能要求。

2)PDH网络接口最大允许抖动应不超过表4.2.17-8中所规定的数值。高通测量滤波器具有一阶特性,并按20dB/10倍频程滚降,低通测量滤波器具由最平坦蝶形特性,并按-60dB/10倍频程滚降,测量时间为60s。

表4.2.17-8 PDH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 网络接口限值 速率B1 Uipp (kbit/s) f1- f4 2048 34368 44736 139264 1.5 1.5 5.0 1.5 f3- f4 0.2 0.15 0.1 0.075 20 100 10 200 18 10 30 10 100 800 400 3500 B2 UIpp f1(Hz) f3(kHz) f4(MHz) 测量滤波器参数 4 SDH设备PDH支路输入口抖动和漂移容限要求

1)SDH设备2048kbit/s支路输入口的正弦调制抖动容限和漂移容限应符合图4.2.17-6及表4.2.17-9规定容限。测试序列采用O.150建议的长度为215-1的伪随机码(PRBS)。

31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表4.2.17-9 2048kbit/s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频率f(Hz) 12μ<f≤4.88m 4.88m<f≤10m 10m<f≤1.67 1.67<f≤20 20<f≤2.4k(注1) 2.4k<f≤18k(注1) 18k<f≤100k(注1) 抖动幅度(峰峰值) 18μs 0.088fμs 8.8μs 15 fμs 1.5 UI 3.6310fUI 0.2UI 3-1-1-1注:1 在运营商网络内的2048kbit/s接口可以被规范为93Hz(代替2.4kHz)或700Hz

(代替18kHz)。但是不同运营商之间的接口应采用该表现的参数,除非经过双方协商认可。 2 1UI =488ns。

图4.2.17-6 2048 kbit/s 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2)SDH 设备34.368Mbit/s 支路输入口的正弦调制抖动容限和漂移容限应符合图4.2.17-7及表4.2.17-10规定容限。测试序列采用O.150建议的长度

32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为223-1的伪随机码(PRBS)。

表4.2.17-10 34.368Mbit/s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频率f(Hz) 10m<f≤32m 32m<f≤130m 130m<f≤4.4 4.4<f≤100 100<f≤1k 1k<f≤10k 10k<f≤800k 注:1UI=29.1ns.

抖动幅度(峰峰值) 4μs 0.13fμs 1μs 4.4 fμs 1.5 UI 1.5310fUI 0.15UI 3-1-1-13)SDH设备44.736 Mbit/s 支路输入口的正弦调制抖动容限和漂移容限应符合图4.2.17-8及表4.2.17-11规定容限。测试序列采用O.171建议的长度为220-1的伪随机码(PRBS)。

图4.2.17-7 34.368Mbit/s 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33

铁路通信传输及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表4.2.17-11 44.736Mbit/s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速率(kbit/s) 44736 抖动幅度(UIp-p) A0 A1 A1 f0 f1 频率 f2 F3 F4 伪随机测试信号 (μs) (UI) (UI) (Hz) (Hz) (kHz) (kHz) (kHz) 18μs 5.0 0.1 1.2E-5

10 0.6 30 400 2-1 20图4.2.17-8 44.736Mbit/s 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4)SDH设备139.264Mbit/s支路输入口正弦调制抖动容限和漂移容限应符合图4.2.17-9及表4.2.17-12规定容限。测试序列采用O.150建议的长度为223-1的伪随机码(PRBS)。

表4.2.17-12 139.264Mbit/s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频率f(Hz) 10m<f≤32m 32m<f≤130m 130m<f≤2.2 2.2<f≤200 抖动幅度(峰峰值) 4μs 0.13fμs 1μs 2.2 fμs -1-1

3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jv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