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更新时间:2023-04-21 06:4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本身突飞猛进,其应用更是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大幅度提高,我校大部分中青年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尽管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几乎已被全社会所公认,在学校里相对电教的设备投入也很大,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各类教育资源。但是,计算机却“游离于教学的核心以外”。将信息技术融入、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与教学整合已经成为必然。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教师中存在着一种观念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深莫测,不可实现;还有一种观念认为上课用了网络和计算机就是整合。

第一种观念在中青年教师中尤甚,他们认为与电脑有关的一切都是年轻人的事,对于电脑、网络等避之不及,他们决心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坚持到退休。

第二种观念一般出自于年轻的教师,他们对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但又缺乏深入思考。因而有部分教师认为,编写和制作好了多媒体课件就等于把一堂课备好了,而没有进行细节设计。于是,教学活动就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受课件的编制形式所累,教学活动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幼儿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的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其专业化成长的几点想法:

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

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作为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并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始终。

(一)、培训方式上

1、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进行讲课。

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课余时间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也就是我们后面将要参加的全国教师专业信息技术技术模块考试。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1、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使用”的问题;

2、开发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工具软件,像Flash、Photoshop等,主要解决信息技术“能做什么”的问题;

3、整合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信息技术与课例研究相

结合起来的培训,主要解决信息技术“为什么用”的问题。

4、技术熟练阶段:主要的培训内容是Office中的Powerpoint、Frongpage和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样用好”的问题。

三、加强整合教学问题反思,为研究型教师发展开拓思考之路。

1、要明确以课程为本的信息技术整合目标,坚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技术的有无、多寡和先进与否。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信息技术、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如何使用信息技术都应服务于课程、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理解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时,应避免“技术本位”的目标取向,避免单纯为了炫耀技术的优势,而偏离课程培养目标或忽视学生的体验和发展。同时,作为学科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学科本体目标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不管采用何种技术、何种应用方式,应首先保障本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等发展性目标有机融合进来,不能在学生未掌握本领域或本学科必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时,就本末倒置地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或其他能力,并影响课程基本目标的实现。

2、在追求课程“效果”的同时兼顾“效益”

如果不采用信息技术就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更佳教学效果时,我们就应该尽量不要刻意地使用信息技术。不能不加选择地将信息技术用于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当有多种技术方案可供选择时,利用低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就能达到相同的、甚至更好的教学效果时,就不要脱离实际地一味追求技术奢华和技术时髦。我们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时,应注意考察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及其全面发展是否有效、应用是否适度,而不要过多关注技术应用的多寡和技术是否前沿高端。在学校具有不同层次技术设备时,也应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功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技术结合使用,不能因为购置了新设备就盲目地弃置原有技术设备。

3、在选择或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时,应追

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互促进

教师只有敢于向自己挑战,在信息技术时代,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强与课程整合实践研究,不断反思和发展自己,才能成为行家里手,使我们的教育数字化时代早日到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jh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