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更新时间:2023-08-25 19: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 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单元主题概述见附表

归纳特征·概述内容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最新考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 与法制建设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 实践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 大外交活动 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 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 联合国和地区性 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 交活动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课程标准

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 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认识实行依法治国 方略的重要意义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 , 认识我国为现代 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单元主题概述 要点史料探究

知识系统整合 高考命题透析

考点即时演练

知识系统整合一新中国的成立

整合知识·点拨技巧

1.准备:1949 年 9 月在北平召开政协会议,筹建新中国。 2.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诞生。 3.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 和政权特色。 4.意义 (1)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 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多元思维1.有人将西方民主描述为“一人一票、普选、政党轮替”, 你认为中国的民主制度与西方民主制度有何异同? 提示:(1)相同点:都实行代议制民主制度。 (2)不同点:西方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中国实行民主集 中制;西方国家实行多党制,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确定:1949 年新政协的召开。 ①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 有临时

宪法性质;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②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的初步建立。 (2)职能改变:1954 年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主要职能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3)初步发展: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长期 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依据:共同纲领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2)产生: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3)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以国家根本大 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原则。 (4)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目的: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建立:共同纲领的规定和 1954 年宪法的确认,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实施:1947 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来又成立了若干自治 区、自治县(旗)。 (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也保证了祖国统 一和民族团结。

通史链接政 治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变化链接点

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统一战线政策确立。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提出 经 济 文 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 立,形成了计划经济 体制 毛泽东思想获得发 展,“双百方针”提出

五十年代中期 ,中国进入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社会在政 治、经济、外交、文化上的变 化本质上是由社会性质变化引 发的,初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三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 (1)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 危险。 (2)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民主法制被践踏 (1)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国家主席刘少奇被 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2)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3) “文化大革命” 中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

四 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与完善 多元思维2.民主与法制是紧密联系的,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 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请以新中国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 说明。 提示:(1)正面:新中国成立初,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确 立了依法治国的国策,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 (2)反面:“文化大革命”中社会主义民主遭到破坏,

社会主 义法制遭到践踏。

1.法律制度 (1)措施 ①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平反工作。 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 《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 (2)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2.民主制度 (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982 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 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1984 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 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998 年,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 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归纳整理

新中国发展的阶段特点新中国 60 多年历史(1949 年至今 )回顾

历史分期 过渡 时期 恢复时期 改造时期 十年曲折发展 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二年徘徊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历史年代 1949~1952 1953~1956 1956~1966 1966~1976 1976~1978 1978 年至今

时段特点 恢复经济 巩固政权 三大改造 曲折发展 严重破坏 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

五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背景 ①1949 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 对状态。 ②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告台湾同胞书》,宣布 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提出: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 “一国两制” 的伟大 构想。

(3)含义:“一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指大陆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 本方针。 2.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 ①1982 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提出用“一个 国家,两种制度”解决香港问题。 ②1984 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澳门回归: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 主权。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20 世纪 80 年代: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①1979 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 ②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 通商。 ③1987 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2)20 世纪 90 年代:两岸关系的新突破。 ①1990 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je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