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记录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04 14: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备课组活动计划
学 科 数 学
组 别 二年级组
2014— 2015学年度 第二学期
1
备课组2014-2015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本备课组本学期将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数学教研组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以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标研究,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的落实,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备课质量的稳步提高,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依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二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师情况:我们组共有5名数学教师,虽然我们组教师比较年轻,但是都是认真负责的,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我们是一个团结、积极、奋进的团体。
三、工作目标
1.认真务实开展备课组活动,实践新课程理论,提高组内教师的综合能力,教育教学的掌控能力。
2.认真开展年级组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中抓住三个结合:与新理念相结合,与集思广益相结合,与课堂高效相结合。
3.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组将以“群策群力一教案”的指导思想为指引,建立“个人粗备、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备”的备课制度。在步调一致、保持共性的基础上,力求各具特色、突现个性。
4.提高教学质量。班级的及格率、优秀率争取有所提高。
四、主要工作及教研专题
(一)做好常规性的工作、规范教师的业务水平。
2
1.备课: 要求备课内容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
2.上课:上课时要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围绕目标组织教学。讲授要精当、精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3.作业的布置、批改:作业布置要适量,每节课要有一次作业,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质的精当。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要端正,书写格式要规范。
4.辅导: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各科任教师要定时间、定计划、定内容地组织好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做到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并做好作业批改记录的记载。
5.检测:改进检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位评价,形式和手段可以多样化。注意运用各种方式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数学能力的发展。通过课堂提问、观摩、谈话、学生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单元教学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工作。
6.听课:本学期各教师每学期按学校要求参加听课,要边听边思,及时评注。 (二)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效率。
1.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制定切实有效的教研计划,落实教学常规和教研组工作。 2.每次教研活动要求全体教研组成员准时参加,不无故缺席,并做好详细记录。 3.根据本校的研究课题和不同教师的个性需求的同时,把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题学习与问题探讨相结合、经验交流与教学反思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4.鼓励本组教师多参加校内外的教学教研活动和教师间的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和听课笔记。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
5.本着以“在借鉴中成长,在探索中提高,在发展中完善”的学习方针,教师要多问、多听、多看,写好记录及反思,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
五、 具体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适量,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3.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习惯,多参加校内外的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
4.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
(1)认真开展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切实做好每一次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2)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每位老师上一节公开课,课后要进行反思,并写出教学体会。尤其是本学期的校内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的准备工作,要做到每个教师提前准备,精心准备。
(3)创设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切实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
六、 主要活动安排 周次 起讫日期 2.28 活动内容 整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分析及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主备人 4
1 2 3.2~3.8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几时几分》 3.9~3.15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认识方向》 3 3.16~3.22 《测定方向》 4 5 3.23~3.29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数数 千以内的组成》 3.30~4.5 《万以内数的认识》 6 4.6~4.12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7 8 9 10 11 12 13 14 4.13~4.19 《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复习》 期中复习 4.20~4.26 4.27~5.3 期中测试 5.4~5.10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认识分米和毫米》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不连续进位加)》 5.11~5.17 5.18~5.24 5.25~5.31 《三位数减法的笔算(连续退位减)》 6.1~6.7 《减法口算和笔算练习》 5
15 16 17 18 19
6.8~6.14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 6.15~6.21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6.22~6.28 期末复习(一) 6.29~7.5 期末复习(二) 7.6~7.10 期末检测 6
时 间: 2015 年2月28日 ( 星期 六 ) 第 1 次 地 点: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 主持人: 主备人: 中心议题:《有余数的除法认识》 活动内容:(第二大程序) 一、 整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认识万以内的数”、“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认识方向”、“分米和毫米”和“角的初步认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测定方向”“了解你的好朋友” “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学习整数除法计算的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单元。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完成了表内乘、除法的学习,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将陆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等。通过有余数除法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拓展对表内乘、除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继续学习除法的笔算打好基础。同时,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也能进一步拓宽用除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范围。 “认数”主要是认识1000以内的数。和传统教材比较,之所以要增加这个教学单元,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比较少,增加这个循环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经验,从而为认识更大的数铺设台阶,提供帮助;第二,课标对四则计算的笔算要求有所降低,加、减、乘、除的计算结果主要集中在1000以内,加强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四则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第三,由于认识1000以内数时可以借助直观操作来学习,这便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加法”和“减法”主要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通过教学,学生将基本完成小学阶段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学习。 “乘法”主要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这是学生学习多位数乘法的起始单元。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原理,掌握其基本计算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整数乘法计算的重要基础。 “分米和毫米”主要教学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相邻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十进关系。通过教学既可使学生对常用长度单位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 7
也能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的面积单位提供支持。 “确定位置”是在二年级(上册)教学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并学习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初步总结,也是进一步学习用方向和距离这两个要素确定物体位置的基础。 “认识角”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既可为进一步认识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作准备,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更为丰富的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统计”主要教学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有利于学生巩固对简单统计表和“方块图”的认识,提高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增强数学思维的逻辑性。 测定方向,是结合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认识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主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对有关方位的认识,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二、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教材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认识余数的意义和有余数的除法;第二段,第3~4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简单计算。第三段,第5~6页的练习一。 此外,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安排了一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我们去植树”,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乘、除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通过分组操作,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 所谓有余数的除法,是根据在整数集中除法运算不是总能施行的情况,而对除法运算的意义所作的补充规定。即,如果两个整数相除不能得到整数商,那么被除数中最多含有除数的个数,叫做不完全商;所余的部分,即被除数减去不完全商与除数乘积所得的差,叫余数。像这样的除法运算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可根据教材安排的活动线索,着重组织好如下几个步骤的活动。第一,让每个小组准备10枝铅笔或10根小棒,提出:10枝铅笔,每人分2枝,结果怎样?每人分3枝,结果怎样?每人分4枝、5枝、6枝呢?要求学生根据上述问题有次序地进行操作,并把操作结果填在表中。第二,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把操作结果进行分类。第三,根据分类情况,即时指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出示一道有余数除法的算式,介绍余数及算式的读法。第四,让学生根据上述操作中其他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尝试列出不同的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 8
“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中的一个规律。但严格说来,“余数要比除数小”其实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一条法则,是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教材利用小棒摆正方形,体验当小棒剩余4根的时候又可以再摆一个正方形,余数不能超过4。在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后,让学生在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中理解这一规定的合理性。教学时,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灵活进行安排。此外,还可通过一些典型错例的比较,以及类似□÷□=4??2这样的填空题让学生巩固认识、加深理解。 3.要恰当把握第3页“想想做做”的教学要求。 第3页“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四道题,重点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注意三点:第一,要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或看图写算式,不应该让学生脱离直观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要关注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及剩余数的操作、因为这样的操作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完善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第三,要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可以让学生根据写出的算式,再说说具体的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在表达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认识。 4.借助直观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 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主要有三条:一是把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活动经验;二是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的已有知识;三是对有余数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直观理解:要求12个桃,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在此基础上又要求12个桃,每盘放5个,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就是求12里面最多有几个5?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12÷5的竖式,分别思考:竖式中的12表示一共要分12个桃,那么竖式中的10呢?10是怎样算出来的?竖式中的2表示什么意思?2又是怎样算出来的?从而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确认识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5.启发学生依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的第4、5题,第7页练习一的第9、10、11题是需要用有余数除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时,应联系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只要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平均分),不管是否分完,都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此外,还要注意帮助学生认识到,有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列式计算后需要根据计算结果和题意作进一步的思考,才能确定答案。如,做一个灯笼用4张纸,30张纸最多能做多少个,这些纸够做8个灯笼吗?通过解答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一、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本单元知识可分为两块:一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竖式计算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一是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一位数 9
除多位数的试商中,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所以本单元知识非常重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二、说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让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了余数的由来;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理解竖式的含义。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我将教材略作变动,例1和例2合在一起。在学生自主摆彩笔的过程中,必然会得到两种结果:一是正好摆完没有多余,一是摆了若干堆后有多余。通过两种结果的对比,学生理解了余数的产生是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感悟了余数产生的意义。除法竖式的意义也是较难理解的知识之一。我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作为例题进行讲解,在彩笔的帮助下,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媒体,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法: 1.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摆法得到的不同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2.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如今的课改相当重视学生建的合作与交流。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学会除法的笔算。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除法的笔算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及除法竖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彩笔,光盘课件、 教学过程: 10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10枝彩笔,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探究新知。 (生自由动手摆)。给学生自由摆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摆,每堆几个,摆怎么样的图案。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并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和发现,但这样就赋予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权利,产生思维的碰撞。在摆设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正好分完和出现多余两种情况。学生就深切地感悟到了原来在生活中分东西时,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啊!如果规定了每堆的数量,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沿着老师铺好的路走下去了。这样一来,课堂的调控权就掌握在教师手中。 三、知识应用。 想想做做1-4习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批改。 四、总结评价。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这样让学生参与本节课的总结,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也会更丰富、更全面,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教得轻松自如,适时点拨,比较好地起到了一个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集体讨论记录: 陈冬:本节课的重点是体验分彩笔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和等分除的不同方法。 张芳:余数小于除数可以作为课堂延伸部分,如:有一批轮胎,师傅给每辆车装4个轮胎,最后会剩余几个等。 张燕:引导学生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 顾星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摆学具的方式感知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演课或上课:(主备人设计的教案) 一、 提出问题 问:10枝彩笔分给大家,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11
二、操作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彩笔,小组合作) 每人分几枝 2 3 4 5 6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指导操作。谈话:10枝彩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 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枝彩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③小结:10枝彩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 表(1) 表(2) 每人分几枝 2 5 分给几人 5 2 还剩几枝 每人分几枝 3 4 6 分给几人 3 2 1 1 2 4 还剩几枝 (3)写算式: ①观察表(1) 提问:10枝彩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2=5(人) 10枝彩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5=2(人) 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②观察表(2) 谈话:10枝彩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
12
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 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 ③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 ④观察比较: 10÷5=2、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4) 谈话: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反馈交流:10÷4=2(人)??2(枝) 10÷6=1(人)??4(枝) (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13÷4、14÷4??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 小结:请记住,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几?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1—3。 1.第1题:让学生各自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3.第3题:先让学生按照题目读一读,再说说每题的商和余数各是什么?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
13
用有余数的除法说一说,说父母听。 五、课堂作业 书本第4题 评课记录:(重点评价不足和改进措施) xxx: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考探究,动脑筋“想”数学;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动眼睛“看”数学、动双手“做”数学。这样,不仅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且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运用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思做高度统一。 xxxx:设计上比较合理,层层深入:在利用小棒根数的增加时,使得学生进一步思考余数的问题。从而利用实物摆小棒到抽象的一种数学思考。 xx:在练习环节,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基础练习,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个问题对试商的方法做了渗透,第三个问题是一道开放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这三个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很好的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xxxx: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摆,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活动中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的概念。同时,利用摆小棒的过程理解余数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感知有余数除法竖式的意义,将枯燥的数理教学变得很有意思,将抽象的数理计算变得非常直观,有助于学生对有余除法数理计算的深刻认识。 主备人备课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把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作为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创设分彩笔的游戏,既让学生懂得了成功应与伙伴同享又通过具体操作如何分10支彩笔(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感知:每人分3根,可以分3人,还多1根。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4
正在阅读:
2014-2015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记录 - 图文11-04
2016年1-4月获核准的电力项目情况11-04
三 我的老师 教案01-12
天边飞来一只鸟作文600字07-14
微特电机总复习02-01
大一 公开课教案最新10-20
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化学1 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08-07
11--成功系统的深度策略12-2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备课
- 学年
- 下册
- 集体
- 年级
- 数学
- 图文
- 记录
- 2014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