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澍霖周易与气功(1)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08 17: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周易与气功

前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的后代。在中华神洲大地上栖身生存,辛勤劳动,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中化气功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魂宝,是祖国传统医学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气功锻炼就被人们作为一种“祛病延年”,研究人体生命科学,探索人体生命奥秘的重要手段。

周易是祖国古老的经典理论著作,是我国古文化宝库中一颗明珠。目前国内外的学者研究周易之风,下方兴未艾。气功家也将周易作为 研究气功的理论基础。有史以来,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话:“医道(气功)一家”和“医易(八卦)相通”,说明气功与八卦有着密切关系。用周易理论指导练功,对于祖国的传统气功,无论是道家气功还是佛家气功,多是运用周易理论进行指导。特别是气功调气、调息、调神、调形的基础理论,都是周易理论指导练功中的具体运用。用周易的理论指导练功,可使其练功者在短期内进入气功状态。根据阴阳平衡的理论,使其功法不出现偏差,达到疗病健身之目的。若能坚持长期锻炼,还容出现特异功能。提高悟性,也就是所说的气功开悟之理。

气功的功法,都与周易理论有着密切关系,必须在周易理论基础上阐述功理。因此,本书在讲述功理之前,先将周易理论基础,与人体关系作一简述,以便讲明功理。因为 功理是指导功法的,明了“理”就能更好地掌握“法”,有理有法才是上乘功夫,才能练出更大的“功”造出更强的“悟”。

本书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均属在中国古文化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为练功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愿能为练功者打开思路,得到启发。并望在实践加验证。

1

目录

第一章 易学概述

第一节 《易经》的起源及成书时代 第二节 《周易》的形成及发展 第三节 简易、变易、不易 第二章 河图洛书与八卦数理

第一节 河洛起源 第二节 八卦的重生 第三节 伏羲先天八卦

第三章 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三节 天干、地支学说 第四章 易理与气功的基础理论

每一节 阴阳与气功

第二节 《周易》图象变化与修练气功的规律第五章 气功的养生术

第一节 气功的概念 第二节 气功的作用 第三节 气功的分类 第四节 气功的选择原则 第五节 修练气功的条件 第六节 习练气功的要领

2

第七节 气功修练的基本方法 第八节 修练气功的禁忌和纠偏方法 第九节 养生功法和精选 8?

3

第一章:易学概述

第一节:《易经》的起源及成书时代

易、周易、易经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的,虽然在诸多研究易学的著作中并不注重它们的区别,但事实内涵是有很大区别的。

易是上古筮书的泛称,易起源于筮[周礼.春宫]中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日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四”。[连山]乃夏代之易,其六十四卦首卦为艮卦,因艮象为山,古称为连山。[归藏]乃殷代之易,其六十四卦之首卦为坤卦,坤象为地,万物收藏之所,故称归藏。连山和归藏都己失传,只有[周易]被保存了下来。

周易乃周代之易,其六十四卦心乾卦首,坤卦次之,其象为天地之间,天之际。同时周又有周遍之义,所说的“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是也。相传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从而奠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关于《易经》的成书时代,有始以来一址在探讨之中,根据近代的研究,有三种意见: 一、

成书于春秋时期。郭沫若说:“天地对立观念”,在中国思想史上出

现很晚,固全文中无八卦痕迹,甚至无“地”字;乾坤等字古书很晚才出现。由此可见,《易经》成书不能早于春秋时期。 二、

成书于西周初年,张岱平根据卦爻辞中的故事,如“丧牛于易”、“丧

羊于易”、“高宗伐鬼方”、“帝乙归妹”、“箕子之明夷”等都是商和西周的故事,周成王以后的故事,没有引用,推论《易经》成书不能晚于成王时代。 三、

成书于殷周之际。金景芳等论为《易经》是殷周之际的作品。他们

肯定“卦出于筮”。古之巫史逐年总结占筮活动的大量记录,经过筛选整理,写成了《易经》。有的学者还从中国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和从殷周时的社会矛盾中考查《易经》的成书时代,也认为是殷周之际。

4

《易经》分上下两经,包括八八六十四卦,卦形、卦名、卦辞及爻辞。六十四卦由——和――两种阳阴符号组成,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六十四卦,每一卦的卦画都从下向上排列,称为初、二、三、四、五、上表示次序。阳爻——称为九、而阴爻――称为六,六十四卦共计组合而成三百八十四爻。每卦先列爻题,次列爻辞,卦和爻辞共四百五十条。后人说,卦辞是文王作,爻辞是周公所作。

第二节:《周易》的形成及发展

《周易》这部书是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的。《易经》是一部信息预测学,分为上下两经。《易传》是一部哲学著作,它由《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文章构成。它的成书时代,大约绐自殷商,两周而下限晚至春秋战国时期,故这些文章不是出自一人而是多人所作之合。

《易经》原只有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由后人在《易经》的基础上写了《易传》又称为十翼。《易传》中的文章,开始是附在《易经》和《易传》就合并成为今天的《周易》。

为什么要把书名定为《周易》自古以来有不少的解释,总的来说“周”主要是指朝代名,即周朝。“易”字是日月的含义,主易“变”也。

《易传》解经的哲学思想,是在《易经》占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对《易经》的解释,从天文、地理、人事等方面论述,比较全面和系统。是第一次用科学的思想和唯物观点,揭示了《易经》占卜的哲学思想和唯物辩证法。

《易经》和《易传》在内容上即有差别,而从形式上又密切的联系着,成为一个整体,这在中外文化史上是个奇迹。《易经》开成于殷商,西周之际,《易经》形成于战国时期,相隔七百多年的历史,所以现称《周易》成书于商、周

5

至战国之际。

《周易》的历史发展是漫长的,也是复杂的。大约经历了阴阳概念的产生;八卦的创立和十翼的形成。在朝代和时序上,它经历了夏、商、春秋、战国时代。

《连山》是以艮卦,即以山为六十四卦卦的起点,这虽然反映了夏人的思维能力比其前人有发展,但对天地观念认识还很肤浅,当时因洪水泛滥大地浮沉,人们主要居住山洞里,所以把山作为地球的主体(艮代表山)。

《归藏》是以乾,即天为六十四卦的起点,这说明社会由母系社会转变到父系社会(乾为天、为父),同时证明了人对天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开始研究天体运动,对地球及人的影响,提示了宇宙间对立与统一的规律。所以,一个新的宇宙观开始出现。

《周易》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思维能力,人类的认识,不断对自然办方面,还是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的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由浅入深,由片面认识进步到比较全面认识的过程。

第三节:简易、变易、不易

[易纬、乾凿度]中说:易一名而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至后汉郑玄在其著作[易赞]中又具体论述“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系辞]中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解,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周易,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所谓简易,正是通过易经的简单论述,即包含了天下万事万物乃至宇宙间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说明了越是高深的法则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说明。所以“简易,而天下之理得矣”。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

6

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系辞中的这段话对变易解释得十分明白。宇宙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发展着,“变易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离开了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变化,阴阳二气就难以相通,宇宙万物就无以形成。

然而变化不息的宇宙万物仍有其规律性和法则性《易纬、乾凿度》中说:“不易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可见不易的法则也是存在着的。

简易、变易、不易正是易经的基本思想,按着哲学的思想来解释也就是事物物发展不是静止不变的,即是起伏变化的,而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事物最终发展,达到极点,是向相反方向转化。

第二章:河图洛书与八卦数理 第一节:河洛起源

长期以来,在易学界一直有两种说法,而另一种说法认为河图洛书是由易而来,而且各方各有论据,争论不休,难以定论。

关于“河图”、“洛书”有种种神奇的传说,相传我国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领袖伏羲时代,有龙马出自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自洛水,背负“洛书”。伏羲得到后,就根据“河图”、“洛书”上的阴阳点而画八卦。到后来,朱熹便更神了,把“河图”、“洛书”说成“天地自然之易”。

“河图”、“洛书”之说,先秦的《尚书》、孔子的《论语》以及《系辞》中确有记载。但“图”、“书”到底是什么样子,谁也没有见过国。更无论述。在宋朝以前,不少《易》家在著“易”的时候,很少谈及“河图”、“洛书”之事。“河图”、“洛书”之风潮,起于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年间。因此,自宋以后,凤河洛之说,一直有两种不同意见,如清朝的易学家胡渭、黄宗羲等就反对宋儒的说法。现代人经过各方面考证说:“宋人河图中五十五个黑的圆圈的分布,恐怕是启于《系辞》。《系辞》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

7

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应变化而行鬼神也。这一论证,看来是有道理的。

《系辞》中天地之数出自何处?历史的争论并无结果。有的易学认为,很可能是出自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甲丙戊壬阳数,正是天数二十有五;乙丁己辛癸是五阴数,正是地数三十,两数相合也是五十有五。天地之数五行,虽合出五行和方位与天干化合有出入,但化合的方法与天干相同。如天地数一六合水,正是甲己合土;二七合火,是乙庚合金;三八合木是丙辛合水;四九合金是丁壬合木;五十合土,是戊癸合火。天地之数见于《系辞》,而十天干的出现,在时间上早于《系辞》,所以《系辞》中的天地之数出自十天干可能性大。

至于宋人出的“洛书”其四十五个黑白圆圈的出处,所谓“洛书盖取鬼象”,无非是宋人郑玄的《乾凿度》“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造出来的”。

“河图”中的白点代表阳,黑点代表阴;即一、三、五、七、九是奇数为阳,称天之象;二、四、六、八、十是偶数为阴,称地之象。此天地之数各自相合,正是五十有五。

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不仅是八卦的大衍之数,而且,也是合为五行之数。即一六合水;二七合火;三八合木;四九合金;五十合土。这样天地万物分属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就出来了。

“洛书”中的白点为阳,黑点为阴。一、三、五、七、九是奇数属阳,称天之象;二、四、六、八、十是偶数属阴。以上阴阳数也称为天地之象。图中之数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正好与后天八卦相符。

8

《易经》早于《易传》七八百年时间,所以说八卦是根据河洛而画主这一观点无有根据。

第二节:八卦的产生

所谓八卦,指八个经卦而言,即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八卦最初究竟代表什么东西,现己无法证实,其起源的说法也不一,传说是伏羲作八卦,其根据是《周惚、系辞》中有“古者包牺氏(优美)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天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远取诸身,近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此类万物之脊”所以对伏羲创造八卦,似乎没有什么异议。

《周易、系辞》中有“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八卦一词最早出现之处。

“四象”者的说法也不统一。一般指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在筮数上

9

表现为七、九、八、六,在季节上又象征春、夏、秋、冬。

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使之相互感应,阳育阴,阴含阳,于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以阴阳二气,又分为四,名日四象。即有四象,及变生八卦。

八卦阴阳符号的起源问题,和八卦起源一样,也是一个悬而为绝的问题,但传说甚多:一说,是取于男女的生殖器;二说,取于古代用来占卜的竹节,一节为阳,二节为阴;四说《系辞》上有“结绳而治”,取于古代结绳记数的方法。一个结为阳,二个结为阴。后来占筮用来表示占卜之数所以衍成八卦。

八卦的次序是:

八卦代表自然界事物。乾属金代表天;坎属水代表水;艮属土代表山;离属火代表火;坤属土代表地;兑属金代表泽;巽属木代表风;震属木代表雷。乾、震、坎、艮为阳卦,坤、巽、离、兑、为阴卦。

八卦卦意(又称卦德、卦性、类象)。

10

乾:健;坤:顺;震:动;巽:人;坎:险;离:丽;艮:止;兑:悦。 八卦人伦:乾父、坤母、震长男、巽长女、坎中男、离中女、艮少男、兑少女。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疾病:乾为头面之疾、肺疾、筋骨疾、上焦疾。 坤为腹疾、脾胃之疾。

震为足疾、肝经之疾、尺恐不安。

巽为股肱之疾、风疾、肠疾、中风、寒邪之疾。 坎为耳痛、心疾、感染、肾疾、胃冷、水泻、血病。 离为目疾、上焦病、时疫。 艮为手指之疾,脾胃之疾。

兑为口舌、咽喉之疾、气逆喘疾、饮食不餐。 第三节:伏羲先天八卦

八卦是我们祖先发明的,是举世无双的国宝。朱熹《周易本义》中对本图做了如下说明:“说卦传日,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邵子日: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先天八卦图

此图乾上坤下、离左、坎右,即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乾为天,左半圈自下而上震为一阳生,此时为阴消而阳。兑为二阳生,此时为阳长,而阳气生长,辟户而施生万物。坤为地,右半圈自上而。巽为一阴生,此时为阳消而阴生。

11

艮为二阴生,而阴气生长,而收藏万物。离为日,日起于东方,坎为月,月生与西方。天地四时运行。

先天八卦图按其数字排列运行,从乾一至坤八,其运行路线成S形,此运行路线表示了太极图中阴阳交合线的S形状。

先天八卦图主生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此为先天八卦数。

根据先天八卦次序,可知人初胎在母腹中第一月仅一点元阳之气,以乾一应之;有气就有液,以兑二应之(兑为泽);第三个月气泽合化为热,以离应之(离为火);第四个月震,而动以震四应之,即震动,则有呼吸;第五个月子随母气有呼吸,以巽五应之;第六个月胎水始盛,以坎六就之(因坎为水);第七个月胎儿的肠胃己具,以艮七应之(因艮为肠胃主中土)第八个月胎儿肌肉皆成,以坤八应之(坤为肌肉),此时胎儿形体俱全,故凡称怀孕足八月生者,其子易养,不满八月,则子难养,谓之先天不足。所谓先天,即指胎儿而言。

再如人在胎中,开始生头,为乾一;生肺为兑二;生心为离三;生肝为震四;生胆为巽五;生肾为坎六;生胃肠为艮七;生肌肉为坤八。现代医学剖视,大略如此,颇合先天八卦之象。

第四节:文王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之说,自从宋朝以后争论不休,也就是说:在宋之前,根本不存在什么先天之说。宋之前,汉唐无明确言“先天方位”者,至到宋朝由道家出“先天图”、“伏羲卦方位图”,称为八卦先天方位,文王八卦方位图又称后天八卦方位。所谓后天八卦,实际上,就是按《说卦》中“帝出乎震”,大自然的运行由震卦开始(震卦为东方,春二月之令,太阳东升,普照万物生长之期)。

12

齐乎巽:运行到巽卦,万物齐兴(巽卦为东南方,三、四月之令,太阳正升起,照耀万物而鲜明)。

相见乎离:离卦是日中之象,光耀万物,一切事物都明晰可见(离卦为南方,五月之令,正是太阳当空,明显地看到万物生长的情况)。

致役乎坤:天帝(指宇宙)于是将养育万物的重任(役)交给天地(坤卦为地)。(坤卦为西南方,六、七月之令,坤为地养育万物,物之成熟之时)。

说言乎兑:万物喜悦(说即悦)之机乃应于兑卦(兑为西方,八月之令,正是果实累累,喜庆丰收之时)。战乎乾:相应于乾卦的时刻,万物相矛盾、对立、斗争地(乾卦为西北方,九、十月之令,秋冬相交,太阳西沉,明与暗阴与阳发生争斗之时)。

劳乎坎:当大自然运行到坎,太阳隐没,万物都劳累了。(坎卦为北方,十一月之令,坎为水,不停要流动,是劳苦之义。太阳在这一方位,完全沉没,万物劳累应该休息之时)。

成言乎艮:大自然运行到艮卦,完成了一个周期,双将进入一个新的运动周期,(艮卦为北方,十二月及正月之令,正是冬春之交,黑暗即将过去,光明立刻来临,万物到此,既是一天的完结,又是新的一天开始之时)。

先天八卦是乾坤定南北,离坎定东西;后天八卦是离坎定南北,震兑定东西。故后天卦数是: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后天八卦“循环的过程似乎只体现了顺的过程,即摹仿天左旋”。先天八卦是老与老、少与少相对;后天八卦除坎离外,其它都是老少相对。对于文王为什么改先天八卦为后天八卦不少学者作了种种推断,他们认为:在夏朝时期,冰雪融化,

13

海水上升,淹没了大片土地,到处是水灾。到了周期时,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天地运气与先天八卦方位不一致,故周文王改先天八卦为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以乾坤为父母,震、坎、艮、巽、离、兑为六子卦,故长男得乾之初爻,坎中男得乾之中爻,艮少男得乾之上爻。巽长女得坤之初爻,离中女得坤之中爻,兑少女得坤之上爻。八卦是由阴――爻和阳——爻组成的,把天地万物用阴阳两个爻来表示。阴阳是万物万事矛盾的两八上方面,即对立又统一,万物万事都有阴阳都有矛盾,也都有统一性。

汉易中以坎、离、震、兑为四正卦的图式,乃文王对优美卦的推演。故先天八卦为体,全天八卦为用。欲如人之先天在母腹中以脐通呼吸,人之后天出母腹中,以鼻通呼吸,所以先天后天体用不同,故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也。

邵康节的《皇极经也》中云:“先天非后天,则无以成其变化,后天非先天,则不能以自行也”。只有后天而无先天,就没有根本,据此理论,在应用中用先天八卦数,用后天八卦方位。

第三章: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常说 第一节:阴阳常说

阴阳常说是我们的祖先,通过对各种事物现象的观察把宇宙间万物万象分为阴阳两大类,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理论。阴阳常说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全在于阴阳二气的运动。这种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与对立统一哲学思想是一致的。阴阳学说,不仅应用到各自科学领域里,而且成我国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论基础。

1、 阴阳常说的起源

阴阳学说在夏朝就开始形成。这可以从《易经》中的八卦阴阳爻的出现而得证实。八卦中阴爻――和阳爻——出现在我国夏朝的古书《连山》中,故《山

14

海经》中有“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说《连山》;莫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日《归藏》;烈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日《周易》”。这就是说,在夏朝就有《连山》这样的八卦书。所以说阴阳学说起源于夏朝是有根据的。

2、 阴阳对立

阴阳对立,是指自然界的万物万象,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如八卦是由阴阳对立两种符号组成的,也是由四种对立的符号组成八卦,再由三十二种对立的符号组成六十四卦。故《周易.乾凿度》指出:“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乾卦纯阳,坤卦纯阴,所以说,阴阳两种对立的矛盾,是一切事物的根本矛盾。然而乾坤虽然是两种对立的对矛盾,但又是互相统一的,唯有这种统一,然后才能产生变化,生成万物,故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一切

3、 阴阳互相

阴阳互相,是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具有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联系。阴与阳的每一个侧面都以另一侧面做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也就是:离阴阳不存,离阳阴不存。没乾没有坤,没天也就没有地。“阴在内,阳守之、阳在外,阴之使也”。因此,阴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4、 阴阳属性

阴阳还具有两种相反的不同属性。也就是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着着的双方所具有的阴阳属性,即不能任意指定,也不能颠倒,而是按照一定规律归类的。那么用什么标准来划分事物和现象阴阳属性呢?《系辞》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为父、坤为母、生震、艮、坎、巽、离、兑六子,六子分男女,即天地生万物,万物无不分为两性。

《系辞》中“天尊地卑”,“乾阳物也坤阴物也”“和阳卦奇、阴卦偶”。凡是类是类似男、雄、高和刚的性质都属阳的范畴,凡是类似女、雌、低和柔的性

15

质都属于阴的范畴。

5、 阴阳消长

是指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是运动变化的,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由于阴阳两个对立的矛盾,始终处在彼消己长,己进彼退的动态平衡之中,才能保持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系辞》有云:“日往月则来,月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署来,署往则寒来,寒署相推而成岁月焉”。所谓的往来就是阴阳消长,由白天变黑夜,由黑夜变白天,天气由热变冷,由冷变热。这种变化的规律,也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如果这种变化出现了反常,也就是阴阳消长的异常反应。

6、 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就是阴阳变化,它是事物或现象的阴与阳两种不同的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系辞》是对立的,但又互相依存的。只有阴阳统一起来,才能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这样阴阳才能长期共存。

阴与阳虽然具有两种不同的属性。但又可以互相转化。易,即阴阳相易,也就是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所以就阴变阳,阳变阴,乾初九的阳在下,坤初六的阴始凝,说明乾坤两卦代表着阴阳矛盾的统一体。两卦初爻是阴阳结合、阴阳转化的开始。就是说阴阳互相转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事物只要顺着阴阳变化的规律发展下去,最终就能达到事物互相转化的目的。

第二节: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论述了世界的本质构成问题,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和发生,发展都是这五种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1、 五行起源

16

五行学说的产生,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问题,三种意见对立极为明显。一种是在易学界认为五行学说的产生,很可能与阴阳学说同步的,也就是说至少起源于夏朝。二是史学界认为五行学说的创始人是孟子。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讲“孟子是五行学说的创始者,孟子说五百年必有五者兴,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孔子五百有余……”等近乎五行推进的说法。孟子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而东周时代就有五行学了,显然不是孟子民明五行。三是有的史书上讲,五行学说是汉朝的董仲舒创立的,即就更不对了。

对于五行学说的起源,在学术界中仍然争论不休,但不管怎样,古代思想家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中,逐渐发现了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某种固定联系,某一事物的出现往往导致加一事物的变化;某一现象总是与另一现象相呼应。于是古代的哲人们便开始构筑能够概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和本质特征的联系之间,五行学说可以说就是古代的先哲们,在文化不断完善、发展氛围中和以形成和发展的。

2、 五行物性

五行说法把自然界的事物,按其相似的属性分别归于相同的五行之中,并按照五行运行变化的规律来解释和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其禀性温和向阳,而东方正是太阳初升之处,故木属东方。

“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而南方气候炎热,故火属南方。

“金”具有清凉萧条的特性,而西方正是太阳落山,荒凉的地方,故金属西方。

“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而北方正是天寒地冻,故水属北方。 “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厚实适中,所以中央便成了土的所属。

17

五行的特性是一定的,但一年四季中,五行的特性仍是变化的。 3、 五行生克

五行学说认为事先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促进着事物垢发展变化。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因此,生克就是五行学说用以概况和说明事物关系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观点。

相生:含有互相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含有互相制约、克制、抑

制的意思。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中,都有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两个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父母,

我生者为子孙,克我者为官鬼,我克者为妻财,比肩者为兄弟。

相生相克向阴阳一样,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的平衡与协调。所以没有相生就没有相克,没有相克就没有相生。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正常生长,发展与变化。

4、 五行衰旺

五行在一年四季中,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体现出衰旺的,就是五行的旺相休囚死,其概念是: 旺:处于旺盛的状态; 相:处于次旺的状态;

18

休:处于休然无事的状态; 囚:处于衰落被囚的状态; 死:处于全无生气而死亡的状态。

五行四季衰旺表

注:四季指的是阴历、三、六、九、十二这四个月。

在每一个季节中,即是当令的旺、我生的相、生我的休、克我的囚、我克的死。如上表以木为例,春天木正当令,故木处于旺的状态;旺木生的火自然是相的状态;水是生木母亲,现木己成旺盛之势,作为母亲便退居休的状态;而春木旺盛,衰金难以克伐,故金处于囚的状态;木气势强旺,被木克的土必死无疑,自然处于死的状态。

5、 五行亢乘

物盛极为亢太过。凡事物亢极则乘,强而欺弱,这叫做乘。事物亢极,太过,往往易折,如玉硬易碎,钢太刚易折,就是这个道理。

6、 五行的侮

五行生克中,并不只存在顺克,有时也会出现逆克,即衰克旺,弱克强的现象。如土旺木衰,木受土克;木旺金衰,金受木克;水衰火旺,水受火克;土衰水旺,土受水克;金旺火衰,火受金克,这种逆克叫做反侮。

19

第三节:天干地支学说

天干地支也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五行学说一样,是整个古文化理论的基础。

所谓[天干][地支]又简称干支,古人云:“天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这就是天干地支的原始概念。

一、 天干:

1、 天干有十位,即: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2、 天干阴阳之分

根据阳数奇而阴数偶的原则,甲、丙、戊、庚、壬五干称为阳干;而乙、丁、已、辛、癸五干称为阴干。

3、 天干五行

甲乙同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 丙丁同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 戊已同属土,戊为阳土,已为阴土; 庚辛同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 壬癸同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4、 十天干方位

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已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5、 十天干四季

甲乙属春;丙丁属夏;戊已属四季;庚辛属秋;壬癸属冬; 6、 十天干冲合

天干相冲的有:甲庚相冲,乙辛相冲,壬丙相冲,癸丁相冲。相冲的两个天干都是阴阳相同,方向相对而且五行相克的关系。

20

7、 天干配身体脏腑

8、 天干与身体的关系:甲为头、乙为肩、丙为额、丁为齿舌、戊已为鼻面、庚为筋、辛为胸、壬为胫、癸为足。

天干与脏腑的关系:甲为胆、乙为肝、丙为小肠、丁为心、戊为胃、已为脾、庚为大肠、辛为肺、壬为膀胱、癸为肾。

二、 地支

传说天干地支的发明者是上古轩辕帝时的大挠氏,他用天干来记日,而用地支来记月,因为一年十二个月,所以就有了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

1、 十二支阴阳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 丑、卯、己、未、酉、亥为阴。 2、 十二支配五行

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 已午属火,已为阳火、午为阴火; 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 子亥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 辰戌丑未属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3、 十二支配方位

寅卯东方木、已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辰戌丑未四季土。辰、戌、丑、未在每个季度的最反一个月,故为四季土。每季度后一个月的后十八天为土旺用事。

4、 十二支配四季

21

寅卯辰为春、已午未为夏、申酉戌为秋、亥子丑为冬。 5、 十二支配脏腑

寅为胆、卯为肝、已为心、午小肠、戌辰胃、丑未脾、申大肠、酉肺、亥肾、子膀胱。

6、 十二地支六合化合

子与丑合化土,寅与亥合化,卯与戌合化,辰与酉合化金,已与申合化水,午与未合化土。

相合,又有合中有克,有合中有生。如子与丑合,卯与戌合,已与申合为合中有克。这种合比益先好后坏,先热后冷,先合后分。又如寅与亥合,辰与酉合,午与未合为合中有生。这种合比渝越合越好,越来越好。

7、 十二地支三合局

申子辰合化水局;亥卯未合化木局;寅午戌合化火局;已酉丑合化金局。 8、 十二地支相冲

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已亥相冲,在八卦图上可以看出,相冲为对冲。

9、 十二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已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 10、 十二地支相刑

子刑卯、卯刑子为无礼之刑;寅刑已、已刑申、申刑寅为恃势之刑;丑刑未、未刑戌、戌刑丑为无恩之刑;辰午酉亥为自刑。

11、 五行长生帝旺墓绝

木长生在亥、帝旺在卯、死在午、墓在未; 火长生在寅、帝旺在午、死在酉、墓在戌;

22

金长生在已、帝旺在酉、死在子、墓在丑; 水土长生在申、帝旺在子、死在卯、墓在辰;

以上指运到长生、帝旺之,主人创新、盛快、有进财、生子升官庆;运到死墓之地,主骨肉分离身经祸患、此指卦 象而言。

12、 十二地支配月建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13、 十二地支配时辰

14、 十二地支配生肖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c第六节:六十甲子及其它

在人体科学中,对于人各种信息的预测,都是以阴阳变化为原理,五行生克制化为法则的。

阴阳五行之气,是极其精微的物质,一般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目前无法测量它。至于人体的阴阳五行之气,其分布、结构、排列,又是怎样发生五行生克,怎样识别和在什么时间,对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现代科学也是解释和

23

解决不了的,所以就无法防灾免难,趋吉避凶。

我们的祖先,为了解决上述难题,发明了天干地支,作为阴阳五行在人体上的各种信息的具体标志。这样就能看出人体阴阳之气的分布、结构、排列组合及五行生克时间和对人命运影响。六十甲子表是人体阴阳五行之气,又是时间、空间方位的信息标志;即是人体好坏,双是人的命运好坏的信息标志;那是人体阴阳五行之气旺衰,又是阴阳五行发生生克制化的信息标志。总之,人的一生中,出生时间天干、地支的排列,不仅是一个人一生的时间表,而且是一个内容丰富运行顺序和档案。

六十甲子表的五行纳音,是根据什么原则定的,古人也无人讲清楚,同时又无根据。对于我国古文化学术界的研究,仍然是个“迷”。六十甲子表中,把人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命,这五种命存在和发生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对相克,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分清克性。如火克金,“海中金”在海底,“沙中金”在沙里,火就不易克金。有的金,不但不怕火克,反而喜火。例“剑锋金”就喜火炼之,因为通过火的熔炼才能成为利剑。而白烛金是蜡烛上的金易被火克之。“海中金”、“沙中金”最怕霹雳火,因霹雳火可打入海底和地下。金可克木,但木旺反喜金制之。在一般情况下“大林木”、“平地木”不易受金克之,但木最怕“剑锋金”,因“剑锋金”可砍伐木材。木可克土,但土多土旺,喜木疏之。在一般情况下“壁上土”、“大驿土”,不易受木克之,但最易受“大林木”、“平地木”克之。土可克水,水多水旺土困之,可变良田,但衰土难克旺水,如“大海水”、“天河水”一个天上水,一个水大而猛,土怎么能克得住。水可克火,火多火旺喜水制之,火旺水衰不怕水克。如“天上火”、“霹雳火”不但不怕水克,反而在雨天火更厉害,还可潜入海底行克。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当然对人生有重大决定性的影响,生多为吉,克多为

24

不利。六十甲子表,不仅是人体信息的标志,也是自然界万物、万事兴衰的信息标志,它的周期六十年轮回,与流年的纳音五行的生克制化也有着一定的规律和道理。现将六十花甲子纳音表附上,望练气功者,在练功时,根据年命,灵活的掌握阴阳平衡,作为指导气功的理论。

六十花甲子纳音表

第四章:易理与气功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阴阳与气功

阴阳学说,据说是汉朝的董仲舒创造并引入命学的,这种说法虽不足为信,但董仲舒至少在这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现从医学和人的运气这两个方面,简单的谈谈阴阳对人的影响。

(一)、什么是“阴”“阳”

阴阳学说把两种相互对立的事情称之为阴阳,阴阳的对极在数自上是无限的。但现在我们所探讨的是气功与阴阳的关系,因此,我们现在只把与气功有关的事物作为研究的对象。《周易》提出“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源。而“气”又分为“阴气”和“阳气”。“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由此可见,在人体中,气功中之“气”除可以分“阴”

25

临 → 损 → 节 →归妹→泰

剥卦是错练反阳功所致,必须练正阴功方可救治。 5、 姤卦救治图: (正阴功)

姤→ 同人→履 →小畜→大有→夬 →大过→ 革 → 兑→ 需 →

大壮→恒→ 丰→ 归妹→泰

姤卦是错练反阴功所造成的,要想救治,必须练正阳功。 6、 正阳功与正阴功交错卦象图:

从图六中看出正阳功与正阴功卦象交错的特点是:

41

(1)、从未济卦到泰卦,从第一个泰卦后又经过两次过渡又达到泰卦,循环进行。由此看出:正阳功与正阴间隔修练,是个可行的延年益寿的方法。

(2)、这种练法虽能循环,但要经过升、明夷、临、大畜、需、大壮等六个属于“患病”的卦象。从这点看,就不如归妹卦到泰卦的“阴阳颠倒法”了。

(3)、练到泰卦,是身体最旺盛时期,为什么还要走回阴阳不平衡的老路呢?其道理是盛极必衰,达到泰卦后,仍然在是在运动的,泰卦不会静止不变,甚至保持泰卦的埋单会更短促。如上图的三个泰卦从万事亨通练的角度来看,代表的意义是相同的,但从“功夫”的层次看,越往后边的泰卦功夫越深。难度也就越大。所以我们要懂得“功夫深”和“自身健康”并不是同一个事。

(4)、“颠倒阴阳法”“和阴阳间隔法”都能循环不息的目的。但不要能“长生不老”,根据人的遗传等先天因素,循环到一定次量,就不可能再返回到泰卦了。也就是说世间的一切生物,都不逃脱不了从生到老,从老到死的法则。(不包括“病”和意外的伤害提前夭亡的)。这也是必然的自然规律。

以上卦象的变化,仅是略举大概,举一反三,六十四卦里的各种变化,远远不能包括。我国的气功历史悠久,门派也很多,各种功法,各有所长,仅供练功者在练功中参考应用。

第五章:气功的养生术

气功是一种应很广泛的养生术,深受国内外气功爱好者和着重学家的欢迎,对于气功的研究也日益引起了各学科专家的广泛兴趣,为了掌握养生术,现将就气功的概念,作用适用病症,以及怎样选择功法和练功注意事项等问题,分别进行叙述,并介绍一些实用的功法。

第一节:气功的概念

气功锻炼是练功者通过调身、调心、调乍、调息来发挥自身内在潜能,以达

42

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一种保健方法。是古代养生术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古代医学中的调神、调息、行气等重要理论经验。气功作为防治疾病和养生延年的一种锻炼方法,是以自己的身心为对象,通过有意识的自我调控身心活动,以预防和纠正身心失调的锻炼方法。气功总的分为动、静两大类,动功是采用与意气相结全的各种肢体运动及自我按摩,拍打等方法,以锻炼脏腑、筋骨、肌肤,因为有动作表现与外,亦称外功。静功是采用坐、卧、立等姿态,运用松、静、守、息等练意方法,也就是内练精、气、神的方法,着重身体内部精神、脏腑、气血、津液的锻炼,故称为内功。气功虽有动、静之分,但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也可以说气功不管是动功、静功都是内外结合,内外兼练的。但就气功而言,内功是最关健的,只有内功锻炼达到一定境界时,外功的锻炼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气功中的硬气功,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有机结合,就是通过吸气、运气、屏气、充气等,加上借肋外部的击打,使肌肉更加健壮结实。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就很有保留研究价值的。

第二节:气功的作用

当前,国内外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来研究气功,发现气功对神经、呼吸、消化、循环和内分泌系统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能防治多种的疾病。

一、 气功的调节作用

1、 神经系统,气功通过意念的运用,可以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的状态。入静是大脑皮层牌特有的主动性的内抑制过程,对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具有良好的修复和调整作用,这也是气功保健治病的主要生理基础。

2、 呼吸系统,气功通过调节呼吸,可使每分钟气量减少,潮气量增加,血氧饱和度下降,表明通过特有呼吸法的锻炼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降低人体

43

的耗氧量。

3、 消化系统,气功既可调整胃、肠、蠕动功能,又可影响消化腺体的分泌机能。气功以特有的呼吸运动形式,可直接加大隔肌活动幅度,增加隔肌对肠胃的按摩作用。

4、 循环系统、练功可使心率明显减慢,具有调整房颤、房性或室性早博等心率失常的作用,并可降低血压,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

5、 内分泌系统、气功对肾上腺皮炎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能增强免疫功能。还能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和糖元分解减少,可用以治疗糖尿病。

二、 气功的抗衰老作用

1、 保持阴阳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气功入静进,大脑牌低代谢状态,但自我调节功能反而增强,这是由于大脑皮下中枢的动力学关系转为皮质下优势,使内环境稳定系统潜力提高所致,而这种调节功能是双向的,对保持阴阳平衡非常重要。

2、 调和气血,改善微循环功能,练气功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同时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微循环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多,从而改善了微循环功能。高血压,冠心病等经气功治疗后,血液粘稠度,和微循环皆有明显改善,说明气功对防治老年病有重要作用。

3、 促进营养,增加消化功能。练气功时呑津和调息,可促进胃肠蠕动,使胆、胰、胃、肠分泌液增加,有利于消化,气沉丹田,可使食物消化完全,获得热量比常人高得多。

4、 培育正气,提高免疫功能。正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和功能的总合,它包括中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全部功能。癌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也可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44

三、 气功疗法的适应必

从实践来看,气功治疗觉疾病的范围越来越广,适应病症可达60多种,其中以胃肠病症的治愈率为最高,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率也在90%以上。对其它系统疾病也均有疗效,其中对肺结核、高血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显著。以下的疾病可以修练气功治疗。

1、 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风心病、心肌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

2、 消化系统疾病、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慢性胃炎、习惯性便泌、幽门狭窄、肠结核、胃大部切除后综合症、慢性肠炎、慢性阑尾炎、消化不良、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

3、 神经系统疾病、神精衰弱、癔病、胃肠神经官能症、心神经官能症、未稍神经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脊髓炎、植物神官能紊乱、中风后遗症、神经性耳聋、脑动脉硬化、紧张性头痛。

4、 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矽肺。

5、 血液系统疾病、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再障。 6、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结核、遗精、早泄。 7、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糖尿病。

8、 五官科疾病、内耳眩晕症、视神经萎缩、青光眼、慢性扁桃体炎。 9、 妇科疾病、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子宫脱垂、子宫糜烂、妊娠中毒症等。

第三节:气功的分类

气功流派很多,各俱特色,综合其形式、内容、目的、来源、功用等,从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j6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