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水土保持规划

更新时间:2024-05-07 03: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XX区

水土保持规划

二00八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 概 况 ........................................................................................ 1 1.1自然环境 ........................................................................................... 1 1.2水文气候 ........................................................................................... 1 1.3水资源................................................................................................ 1 1.4地质概况 ........................................................................................... 1

1.5河流水系 ........................................................................................... 2 1.6社会经济概况 ................................................................................... 2 第二章 水土保持现状 ............................................................................ 2 2.1水土流失现状 ................................................................................... 2 2.2水土流失成因和特点 ....................................................................... 3 2.3水土保持现状 ................................................................................... 5 2.4水土流失治理情况 ........................................................................... 7 2.5主要经验教训 ................................................................................... 8 2.6存在主要问题 ................................................................................. 10 第三章 规划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 11 3.1指导思想 ......................................................................................... 11 3.2规划原则 ......................................................................................... 11 3.3规划目标 ......................................................................................... 13 3.4规划水平年 ..................................................................................... 14 3.5规划依据 ......................................................................................... 14

3.6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 15 第四章 水土保持防治区划分 .............................................................. 16 4.1水土保持防治区划分依据 ............................................................. 16 4.3分区结果 ......................................................................................... 18 4.4水土保持防治区法律法规规定 ..................................................... 18 第五章 城市水土保持规划 .................................................................. 19

5.1城市水土保持内容 ......................................................................... 19 5.2开发建设区水土保持 ..................................................................... 19 5.3城市河道整治 ................................................................................. 20 5.4城市生态林建设 ............................................................................. 21 第六章 防治监督与监测规划 .............................................................. 21 6.1重点预防保护区 ............................................................................. 21 6.2重点监督区 ..................................................................................... 21 6.3重点治理区 ..................................................................................... 22 6.4水土保持监测 ................................................................................. 22 第七章 生态修复规划 .......................................................................... 24 第八章 土地利用及治理措施规划 ...................................................... 25 8.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 25 8.2不同类型区治理措施规划 ............................................................. 25 第九章 水土保持投入估算和效益分析 ................................................ 26

9.1投入估算 ......................................................................................... 26 9.1效益分析 ......................................................................................... 27 第十章 水土保持保障措施 .................................................................. 28

第一章 概 况

1.1自然环境

X区是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位于连云港市东部城区。包括中云街道办事处、猴嘴街道办事处、朝阳镇,总面积为176.04 km2,人口6.4万人。

1.2水文气候

X区属暖温带湿润性季风海洋性气候,兼有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气候特征,一年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和湿润,气候宜人。冬季12月、1月、2月,春季3月、4月、5月,夏季6月、7月、8月,秋季9月、10月、11月。较高气温天气多出现在6月、7月、8月、9月,较多降水天气多出现在7月、8月、9月。常年平均气温14.3摄氏度,平均降水量882.6mm。

1.3水资源

X区地处湿润气候区,有众多的江河湖泊,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位较高,水资源贮藏量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600m3。

1.4地质概况

境内主要为丘陵低山,山前倾斜平原,洪积、冲积平原,中云台山坐落于开发区东北方向。山体以石质和土质为主,土层较厚,土质以黄土为主。

1

1.5河流水系

开发区的河流主要包括大蒋河和排淡河,为开发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胜利水库,彩云水库,云门水库,朝阳水库,新县水库,黄泥塘水库等水库是居民人畜生活及生产的主要的用水来源。

1.6社会经济概况

2005年,X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5亿元,同比增长21.2%;

完成工业总产值176.6亿元,增长21.3%;财政总收入11.13亿元,增长3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72亿元,增长47.1%;固定资产投资32.08亿元,增长292.7%。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8亿元,增长329.8%;临港区域近30平方公里基本具备项目入驻条件。一大批项目进区落户,全年协议注册外资38895万美元,增长62.3%;实际利用外资12237万美元,增长88.2%;内联客方到位资金8.82亿元,增长114.1%。新批外资项目49个,总投资7.43亿美元,其中超千万美元项目23个;新批内资工业项目79个,总投资147.8亿元,其中过亿元以上项目20个。年内竣工投产项目9个,总投资16.3亿元。在建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6个,总投资16.2亿元。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目标考核中,2005年获得全省国家级开发区发展速度评价第二名,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奖\。

第二章 水土保持现状

2.1水土流失现状

X区总面积176.04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1.4 km2,已初步治

2

理水土流失面积4.2 km2,当前水土流失面积7.2km2,按淮河流域水土流失分级标准,主要分为两种流失类型即轻度、中度, X区水土流失主要为轻度流失和少量城市开发建设等人为活动产生的水土流失。

2.2水土流失成因和特点

2.2.1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

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人类活动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

1、水土流失成因。

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是降雨强度与历时,我区丰、枯年降雨差距大,降雨强度大,对土壤冲击力大,降雨历时长,雨水降落在有坡度的地面上,在短时间内形成径流,使泥砂沿坡面运动,造成以面蚀和沟蚀为主要形式的水土流失;二是地形地貌,地形地貌起伏变化较大,岩石破碎,土壤疏松,极易造成水土流失;三是原来植被差。大部份历史造成山丘区林草稀疏,肥力低下,土薄缺水,作物覆盖率低,每遇大雨,水砂俱下,遍地砾石。

2、人为因素造成水土流失。

建国以来,受“以粮为纲”的影响,单一农业经营特别是粮食生产占主导地位,其他各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水土保持工作遭受干扰。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后,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跟不上,农、林、牧、副、渔发展失调。农民种田存在短期经营思想,不顾生态平衡,乱垦滥伐,毁林种粮,顺坡耕种,促使水土流失快速发

3

展,生态恶化。丘陵山区存在“三料”(肥料、饲料、燃料)俱缺的矛盾,刨(草)与垦(荒)林草生长不好,加剧了水土流失。另外城区的基础建设、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及开发区建设中,对弃土弃渣没有很好地采取围遮、挡护等水土保持措施,引起部分地区沙尘弥漫,造成水土流失,淤积城市排水河道,堵塞排水管网,常引起城市低洼地区受淹;有的地方开采砂、石矿的弃土弃渣随意堆放,不仅破坏了地表植被,侵占农田,造成水土流失,还造成了水库、塘坝的淤积。

3、监督执法不严

在现行管理及执法体制中,条条都有执法队伍,水利、农林、国土资源、交通、规划等部门缺乏相互协调,城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存在缺位现象,丘陵山区开采砂、石矿等破坏水土资源行为和生态环境监督执法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水土流失的预防治理工作。

4、水土流失带来的主要问题。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历史原因,部分地区急功近利的乱砍滥伐,毁林(草)种粮,盲目开发,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展,造成当地土层变薄,土地贫瘠,农民广种薄收,生产发展缓慢,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2.2水土流失的特点

1、流失面积大。

由于不合理的生产和建设活动,造成全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4.1%。

2、流失强度大。

4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开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大量的建材,尤其是砂石料的大量需求使砂石开采场数量急剧增多,这些采矿企业和单位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因为管理不严,加上部分业主没有很好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有的甚至采取掠夺式开采,成片的林木被毁,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结果开采一个宕口,损失一片林草,留下一堆渣土,毁坏一方生态环境。

3、治理难度大。

面临的水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任务艰巨,难度较大。这些难度包括治理技术、政策、执法管理及治理资金落实等方面。如:停采宕口的综合治理技术还没有突破性进展,治理资金缺口较大;坡耕地改造和退耕还林,需要制定扶持政策,才能加大改造力度;防治区的预防、保护涉及多部门的执法监督,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牵涉部门较多,缺少统一协调机构;人们的环保素质还有待提高等。

2.3水土保持现状

X区是以工业为主的集高新技术为主的工业园区,随着连云港的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范围随着发展的需要不断的在扩大,发展规模不断的在壮大,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X区注意生态的协调发展,在开工建厂,大兴土木的同时严格遵守各项法规,防止水土流失的产生,然而也依然存在一些水土流失方面的问题,开发区现在的水土流失主要存在于新城建设大面积的开挖动土及中云台山山体周边的采矿处,无序的砂、石矿开采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导致一些地区耕作土壤变薄、河道和库塘淤积、丘陵山区水资源紧缺。这些

5

严重的后果,影响到全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水土保持的主要特点。思路发生重大转变,投入增加,管理水平提高。

⑴提高认识是搞好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前提。水利是工农业生产的命脉,关系国计民生的百年大计,也是实施小康目标的基础保证。为搞好山丘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区政府专门制定下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意见,对山丘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任务进行具体部

署,并在全区广泛宣传,层层发动,使全区上下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确保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任务的完成。水利水保工作作为基础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都被列入全区发展计划,层层分解,量化考核。同时还要求县乡要成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确保对水土保持工作能认识到位,领导得力,措施扎实。

⑵加大投资力度是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保证。小流域综合治理需要资金多,要加大投入必须建立国家投入为导向,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调动各方面的投入积极性,尤其是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从事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投入的积极性。根据国家、省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2003年以前我区根据政策积极用好可用的劳动积累工,并推行工票制,用一工发一票。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以资代劳。以资代劳资金主要用于水利水保土方工程建设,包括发展机械化施工和兴办省工节地的工程,剩余部分可用于建筑物配套。

6

⑶一建就管,是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后发挥综合效益的保证。为了切实把水土保持工程的管护工作落到实处,我区各乡镇对各类工程都分别制定了规范化管理办法,落实工程领导责任,同时实行专管和块管相结合。克服重建轻管、有人建无人管的现象,实行以用促管,管用结合,谁用谁管。对电站、水库等集体资产实行乡镇统管,对配套建筑物和梯田埂,在谁的承包地中由谁管理,只准使用不准损坏,违者罚款。梯田埂植被归承包户收益,损坏包种。对路旁植树,实行

集体栽树,个人承包三七分成的办法,十五年为轮伐期,收益30%为集体,70%归承包人从而大大激发了承包人的积极性,使管护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部分乡镇还专门成立了水土保持小流域管理站,配备3—5名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工程管理和维护,乡镇划给一部分土地给管理站,使管理站自食其力,自负盈亏,把管理站办成一个经济实体。但也有的小流域治理后管理不善,梯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仍然存在,教训深刻。

2.4水土流失治理情况

水土保持建设坚持科学规划、连片治理是搞好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连片治理是我区小流域治理工作多年来遵循的重要原则。在规划工作中,根据小流域特点,抓住主要矛盾,做到长期规划与当年规划相结合,蓄水与节水相结合,防止水土流失与土壤改良相结合,力求规划重点明确,操作具体,切实可行,效益显著。在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我们坚持从全局出发,对开发潜力大的地区,按小流域和灌区统一规划,

7

运用综合措施进行连片综合治理,从而避免局部治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达到最大的治理效果。真正做到早规划、早落实、早行动,做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从2002年到2005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20 hm2。建设基本农田200 hm2,种植水保林80 hm2,新增经济果树林100 hm2,完成老林改造工程40 hm2,新建谷坊2座,修建塘堰坝8座,蓄水池3座,修建截排水沟1.9km,道路工程90 km。2006

年农田灌溉面积达1760hm2,果园灌溉面积70hm2,其它灌溉面积60hm2,除涝面积达到1610 hm2,新栽种水土保持林面积80 hm2,小型水库6座,总库容达到674万m3,配套机电井眼数3眼,年供水能力达到27万m3,机电井装机容量30MW,排水泵站工程42处,装机容量3760MW,供水能力达1976万m3。全区的水土保持展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实行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对一些农业基础条件差,经济效益低的小流域,通过综合治理,治水改土,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综合治理典型。综合治理做到“四个结合”,即:短期工程与长远规划相结合、小流域治理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重点保护区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治理相结合,开创了小流域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同步发展的新局面。

2.5主要经验教训

1、加强领导,部门密切协作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各县都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水利、农业、国土、环保、绿委等部门负责

8

人为成员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本着分工合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做好本单位、本行业应承担的防治任务。

2、明确思路,合理编制规划

从我区实际情况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科技先行,因地制宜,开发和保护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则,制定符合山丘区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治理规划。

3、五大体系,促进山区发展

建立了水保技术上的“五个体系”。一是以建设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骨干工程体系,二是以建设坡改梯、旱改水为主的高标准农业生产体系,三是以建设经济林为主的深度开发多种经营体系,四是以建设乔、灌、草结合的立体生态防护体系,五是以建立水土保持试验、预防监督为主的服务体系。

4、治水先行,突出生态建设

水是农业的命脉,在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建设中,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水源工程建设,以治水为切入点,全力营造山、水、林、路相协调的生态环境。全区上下大搞绿色通道、观光农业工程,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5、搞好预防监督,巩固治理成果

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人为产生新的水土流失,着力抓好水土保持预防监测与监督,对水土资源的开发和生产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依法实行监督管理,规范开发建设行为,做好水土流失监测,为规划

9

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需要政府重视,加强水保意识;财政资金扶持,多渠道筹资;治理和开发结合,致富农民;加强水保执法监督,水土保持开始走向法制轨道;推广水土保持新技术,增加科技含量。

2.6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存在的

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利基础设施较差。丘陵山区的水利建设投入较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不少水库灌区沟渠不配套,建筑物不配套,设备不配套;提水灌区建筑物工程年久失修,机电灌溉设备老化,未能发挥设计效益。

2、水土资源利用不尽合理。长期以来,受“以粮为纲”观念的影响,山丘区耕地以种植粮食为主,有些冲田地也改种水稻,不仅成本大,效益低,而且大量占用了宝贵的山区水资源,影响了其他作物的灌溉,总体效益偏低。一些25°以上的坡耕地被开垦种粮,不但效益低,还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3、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当前我区还有水土流失面积7.2 km2

需要治理,对初步治理的4.2 km2水土流失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治理标准,巩固治理成果。但不少山区在开采黄砂、花岗岩、大理石、刨花石、取土烧砖等生产活动过程中,只顾企业利益,不注重水土保持,造成水土流失,不仅淤积了河道和库塘,影响排水和农业灌溉,而且恶化了生态环境,破坏了旅游资源,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10

4、需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我区地形复杂,山岭坡度大,水土保持治理工程难度高,单位治理面积需要资金高于其他地区。另外,地方财政经费不足,群众自筹资金数量有限,完成工程项目资金配套难度很大,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大力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第三章 规划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3.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淮河流域防洪体系建设的目标,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坚持防治水土流失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相结合,坚持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带动大面积生态修复,坚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丘陵山区综合开发、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农村水利现代化和水土保持建设总揽全局,按照新时期的水土保持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思路,紧密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到2020年我区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经济繁荣创建基础。

3.2规划原则

我区水土保持规划的基本原则:加快山丘区水土保持建设,改变

11

农村落后面貌,采取多种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平衡,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增加生产,改善群众生活。水土保持工作总的方针是:“防治并重,治管结合,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除害兴利。”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规划原则,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在工程措施上,主要实行农田梯田化,沟渠标准化,建筑配套化。抓好沟坡治理,在生物措施上,采用“岭顶松戴帽,岭腰建果园,”道路林网化,采取连片规划,

成片治理,提高地表覆盖率,达到保持水土的综合规划要求。具体做到:

(1)预防保护为主,防治结合

通过预防保护,依靠自然力量,进行生态自我修复,减轻和控制水土流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对现有水土资源环境的预防保护,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强对水土流失的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使水土保持走向良性循环。

(2)综合治理,加强监管

丘陵山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对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进行优化配置,因害设防,形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加强开发建设项目和采石、采砂宕口的综合防治,编制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并检查监督方案的实施情况。

城市水土保持以河道和水环境整治为重点,抓好旅游风景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大城市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力度。

12

(3)坚持生态优先,实现“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

丘陵山区坚持生态优先,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与合理开发水土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和壮大丘陵山区绿色产业经济,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结构的最优化。 (4)建立政府行为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水土保持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各级政府应从投入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坚持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谁投资治理谁受益的原则;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实行租赁、承包、股份合作、拍卖“四荒”使用权等多种形式,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土保持投入机制,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局面。

3.3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动员和组织全区人民,加强对现有水土资源的保护,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到2030年:全区7.2km2水土流失面积全部得到治理;采石、开矿等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得到全面遏制和治理;建立比较完善的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监督监测体系,为开发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水土资源环境,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2)近期目标(2005-2020年)

至2020年,完成坡改梯31 hm2,农耕地治理270 hm2,水土保持林700 hm2,种草300 hm2,,经济林300 hm2,使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80%,修谷坊12座,修塘坝20座,修蓄水池30座,护坡等工

13

程石方3万m3。完成75%的水土流失面积治理任务;基本遏制开发建设项目、矿产开采等人为活动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对禁采区内迹地进行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经过政府批准采矿单位,要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治理,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完善地方水土保持政策法规,监督执法有所突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远期目标(2020-2030年)

至2030年,完成95%以上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使全区的沟渠田林路得到综合治理,实施一批以生态工程项目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骨干工程体系建设,使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条件有较大改善。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修复;实现山青水碧;全面建成预防保护、监督监测体系。此时,我区基本实现秀美山川,水土保持走向法制化轨道。结合水土保持治理,使绿色产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良性循环。

3.4规划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年限为2005-2030年,近期:2005-2020年;远期:2020-2030年。

3.5规划依据

主要依据包括:相关的法律与法规、规定与规范、国家新的政策与方针以及已有的规划与技术成果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

14

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实施条例;

(2)《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淮河流域综合规划纲要》(1991年修订)、《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全国山洪防治规划》、《全国重要城市水源地保护规划》、《全国预防监督纲要》、《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与信息化建设规划》以及各地最新完成的水土保持有关调查与规划成果等;

(3)流域综合规划指导性文件、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和工作大纲;

(4)水利部发布的第二次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普查公告及淮河流域相关研究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5-2006)、《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经济计算规范》(SD139-85)等有关的行业规范与规定。

3.6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我区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已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布局模式,全区形成“岭顶松戴帽,岭腰建果园,岭下高产田,”“环岭开沟,等高截水,库塘相连,蓄水保土”,“封山育林,林木封边,植树种草,田埂开发,路旁植树”,梯

15

田变成“三保田”得到省和有关大专院校专家的肯定。为使水土流失得到更好的治理从现在起加大治理力度,扩大治理范围,首先发展水资源工程,采取:环岭开沟等高截水库塘相连、扎根截潜,平时用库塘水,旱时翻水补给等措施。并积极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同时实现生态自我修复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停止对大自然的肆意侵害,充分利用当地的水、土、光、热、生物等自然资源,依靠大自然的循环再生能力快速恢复植被。首

先,对全区水土流失较严重的低山丘陵实行全面封山禁牧,要依靠法律制度、乡规民约的强化管理作用,并进行科学补植抚育管理,选择优质的牲畜品种,适当限制牛、羊等牲畜养殖数量,科学圈养。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考虑在退耕的荒地上种植优质高产牧草和利用饲料型秸杆发展舍饲牧业。使荒山、荒坡、疏林草地得以休养生息,恢复自然生态。

第四章 水土保持防治区划分

4.1水土保持防治区划分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的有关规定,丘陵山区应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进行重点防治。防治区划分包括: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以下简称“三区” )。

通过“三区”划分和防治,把我区打造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人居之地,生态旅游胜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16

4.2划分原则

根据上述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市水土流失的特点,水土流失的“三区”划分原则为:

(1)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地保护区、小型水库和中型水库库区及其上游、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区域,划为重点预防保护区。保护好上述区域对我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生产建设活动比较频繁的丘陵山区以及其它易产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划为重点监督区。本区主要分布在采矿、砖瓦厂等企业开采的山体和一些乡镇比较集中开采的砂、石矿宕口地区,考虑本区的基本情况城市发展区需要大量的基础开挖,建设活动频繁,因此将城市发展区列为重点监督区,基础农田耕地是农民进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也将其划为重点监督区。

(3)土壤侵蚀模数在500t/km2·a以上的地区,划为重点治理区。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坡地、岗塝地、冲田、植被覆盖率小于75%的山体。需要说明的是,1994年江苏省划定重点治理区的标准是水土流失侵蚀模数在2500t/km2·a以上的地区,经过10年的治理,土壤侵蚀模数大于 2500t/km2·a的地区已经不多,大部分面积的土壤侵蚀模数在500~2500t/km2·a之间,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果不加强治理,随时可能加剧。因此,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定在年侵蚀模数大于500t/km2·a以上的地区。开发区的重点治理区主要是中云台山山体周围过度开采的山体和大面积盐田。

17

4.3分区结果

开发区属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二级区划为北方土石山区。其三区划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主要包括中云台山,胜利水库,彩云水库,云门水库,朝阳水库,新县水库,黄泥塘水库等共42km2,重点监督区主要为开发建设城区及农田耕地共24km2,重点治理区主要包括中云台山体周围过度开采的山体和大部分盐田共110km2。

4.4水土保持防治区法律法规规定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可以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重点预防保护区内禁止取土、挖砂、采石、采矿、采伐林木等破坏地形、地貌、植被的活动;重点监督区内,应当加强对生产建设者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重点治理区内应当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并严格控制采矿、取土、挖砂、采伐林木及烧窑、采石等生产建设活动。”

第十四条、十六条、十八条分别规定:“在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沙土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兴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企业等,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与项目审批部门同级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开办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申请采矿,必须填写‘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申请办理采矿批准手续”;“凡从事各种自然资源开发、生产建设及其他活动,损毁水土保持设施而降低或者丧失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必须向水行政主

18

管部门交纳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第五章 城市水土保持规划

5.1城市水土保持内容

本规划着重论述开发建设区的水土保持、城市河道整治和城市生态林业建设。在范围界定上,开发建设区指主城区的开发建设区(包

括城市小区房地产开发);城市河道指主城区的排淡河和大蒋河;城市生态林指都市发展区范围内的生态林业建设。

5.2开发建设区水土保持

开发建设区主要集中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片的企业工厂的建设和居住小区房地产开发等。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多沿江、沿河,经过大规模土地扰动,地表植被破坏,松散土层裸露,造成水土流失,尘土飞扬,排水系统堵塞,给周边地区造成了较严重的生态危害。开发建设区水土保持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完善排水系统。

在开发区内应按照城市建设排水标准,兴建排水管网(沟渠),能畅通排至外部河道;提倡雨污管网分开,开发区周围如果是农田,还应该恢复原来的农田排水系统。厂区排水口汇入外部河道前还需要设沉沙池,减轻泥沙对外部河网的淤积。

(2) 建设期临时堆土和运土需采取遮挡保护措施。

开发区基础开挖和土方填筑,需要临时堆土和运输土方,如果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不但影响到开发区建设,还给周边环境带来影响。

19

开发区建设过程中,临时堆土,要明确设计堆土场,堆土场周围设置塑料编织土袋挡护,先挡后堆,周边开挖临时排水沟和沉沙池,然后排水接入开发区内部排水系统,以减少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在运输土方时,运土车一定要有足够高的挡板和盖板挡护,严防土砂料漏散和遇风吹扬,影响城市环境。

(3) 主体工程中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要配置到位。

如区内道路边坡防护、裸露土地生态修复和绿化、排水设施和拦

沙设施配置要到位。竣工时,要对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逐项检查验收。

(4)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我区城市开发建设区,大部集中在沿江、沿湖、沿河、沿库,对水土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有关规定“涉及水土保持的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城市开发建设项目需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5.3城市河道整治

排淡河和大蒋河整治是河道整治工作的重要部分。治理重点是协调市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整治排淡河河的工业、生活、航运三大污染源,对河两岸要进行较高标准的绿化和生态规划,同时对河道进行拓宽和改造,建设好排淡河和大蒋河护坡,河道水土流失治理应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举,治理与保护并重,建设生态河道,重现岸绿、水净、鱼游的水环境。

20

第五,发动群众自筹经费进行水土流失防治。

四、科技保障,提高水平

要把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贯穿到治理过程的始终,促进水土保持科技成果的转化。要抓好科技规划,科学划分治理区域类型,确定合理的治理模式和措施;大力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防治、应用“3S”技术进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等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提高水保科技人员的素质,更新知识,掌握

最新科技信息,这是提高水土保持科技水平的根本保证。

五、加强协作,分工负责

水土保持工作是涉及到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协作,各尽其力,共同完成本部门的水土保持工作。如农林部门负责坡耕地改造中的退耕还林(果)、防护林和经济林建设、封禁疏补的生态修复;水利部门负责农耕地治理、水资源工程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矿产单位环境综合治理和开采宕口的生态修复;交通部门负责等级公路两侧绿色通道建设;城建部门和环保部门负责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等。

3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i5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