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U形管换热器

更新时间:2023-05-01 13:3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1)课题的来源、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换热器是在工业生产中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过程的一种设备,自从21世纪以来,各国的换热器水平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的换热器技术在我国各方面人才的努力下也有了很大提高,本次设计就是在已有的计算基础上进行的,此次设计强调了节能与效率这两大主题。

在查阅了《管壳式换热器原理与设计》《传热学》等书的基础上,结合换热器设计的资料,进行了这次设计。

1.1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换热器是在工业生产中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过程的一种设备,它是化工,炼油、动力、油田储运集输系统和原子能及其许多工业部门广泛应用的一种通用设备,是保证工艺流程和条件,利用二次能源实现余热回收和节约能源的主要设备。在化工厂换热器约占总投资的10%-20%;在炼油厂换热器约占全部工艺设备投资的35%-40%。由于工艺流程不同,生产中往往进行着加热、冷却、蒸发或冷凝等过程。通过换热器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以满足工艺需要。

1.2换热器的分类及其特点

换热器作为传热设备随处可见,在工业中应用非常普遍,特别是在耗能用量十分大的领域。随着节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换热器的种类开发越来越多。适用于不同介质、工况、温度和压力的换热器,其结构和型式也不相同。按使用目的不同,换热器可分为加热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由于使用条件和工作环境不同,换热器又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结构。在生产中有时把换热器作为一个单独的化工设备,有时则把它作为某一工艺设备中的组成部分,按传热原理和实现热交换的方法,换热器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及蓄热式3类,其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普遍。

间壁式换热器在各工业部门中使用极其广泛,担负着各种换热任务,例如用以加热、蒸发、冷凝和废热回收等。由于它们的使用条件和要求差别很大,如容量、温度、压力和工作介质的性质等,涉及的范围极广,因此换热器的结构型式也多种多样。

授课:XXX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间壁式换热器,从作为换热面的间壁形式看,主要分为管式和板式两大类。管壳式、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由管子构成,属于管式换热器;板翅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由板片构成,属于板式换热器。各种间壁式换热器的特征、工作特性、允许的使用范围等差别很大,其结构设计、热计算也各有特点。管壳式换热器又称为列管式换热器,它属于间壁式换热器。按照有无温度补U形管式换热器的研究与优化设计偿及补偿方法的不同,管壳式换热器主要分为下列几种:

(1)固定管板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典型结构是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与壳体焊接。其优点是简单、紧凑,能承受较高的压力,造价低;壳程清洗方便,管子损坏时易于堵管或更换。缺点是当管束与壳体的壁温差或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相差较大时,壳体和管束中将产生较大的热应力。这种换热器适用于壳侧介质清洁且不易结垢的场合;管、壳程两侧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侧压力不高的场合。

(2)浮头式。浮头式换热器的典型结构是两端管板中只有一端与壳体固定,另一端可相对壳体自由移动称为浮头。浮头由浮头管板、钩圈和浮头端盖组成,是可拆联接,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管束与壳体的热变形互不约束,因而不会产生热应力。浮头式换热器的特点是管间和管内清洗方便;但其结构复杂,造价比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高,设备笨重,材料消耗量大,且浮头端小盖在操作中无法检查,制造时对密封要求较高。它适用于壳体和管束之间壁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的场合。

(3) U形管式。U形管式换热器的典型结构是只有一块管板,管束由多根U形管组成,管的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管子可以自由伸缩。当壳体与U形换热管有温差时,不会产生热应力。其主要缺点是U形管具有一定的弯曲半径,故管板的利用率较差,管内不易清洗,U形管更换困难。U形管换热器结构比较简单、价格便宜,承受能力强,适用于管、壳壁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需要清洗、又不适宜采用浮头式和固定管板式的场合,特别适用于管内走清洁而不易结垢的高温、高压、腐蚀性大的物料。

(4)填料函式。换热器两管板中一块与法兰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另一块类似于浮头,与壳体间隙处通过填料密封,可做一定量的移动。此结构的特点是结构较简单,加工、制造、检修、清洗较方便,但填料密封处易产生泄漏。填料函式换热器适用于压力和温度都不高、非易燃、难挥发的介质传热。

在近代的许多化工过程中,如裂解、合成及聚合等,大都要求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有的压力高达250MPx,温度高达7500C,在这样的条件下,尤其还存在腐蚀的情况下,实现换热更困难。一方面,伴随着现代化工厂生产规模的日益增大,换热设备也相应向大型化方向发

授课:XXX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展,以降低动力消耗和金属消耗;另一方面,随着精细化工的迅速崛起,换热设备也有向小而精方向发展的趋势,管壳式结构的换热器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授课:XXX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1 .3U形管式换热器

U形管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种,由管板、壳体、管束等零部件组成,重量较轻。在同一直径情况下换热面积最大,结构简单、紧凑,在高温、高压下金属耗量最小。其优点是:

(1)管束可抽出来机械清洗;

(2)壳体与管壁不受温差限制;

(3)可在高温、高压下工作,一般适用于温度小于等于500 oC,压力小于等于10MPa;

(4)可用于壳程结垢比较严重的场合;

(5)可用于管程易腐蚀场合。

U形管式换热器壳程内一般可按工艺要求设置折流板和纵向隔板,以增加壳侧介质流速。为了进一步开展设计,还必须选择冷热流体的流动通道,在U形管式换热器中可根据以下原则选择:

(1)因为U形管内清洗不方便,所以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液体宜在壳程;

(2)腐蚀性流体宜走管程,以免管束和壳体同时受到腐蚀;

(3)压力高的流体宜在管程,以免壳体承受压力;

(4)饱和蒸汽宜走壳程,因饱和蒸汽比较洁净,一般给热系数与流速无关,而且冷凝液容易排出;

(5)被冷却的流体宜走壳程,以便于散热;

(6)若两流体温差较大,对于刚性结构的换热器,使给热系数大的流体通入壳程,以减少热应力;

(7)流量小而粘度大的流体一般通入壳程为宜。

授课:XXX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2)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管壳式换热器是石油、化工装置中应用最广泛的换热设备。由于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坚固,且能选用多种材料制造,故适应性极强,尤其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中得到普遍应用。虽然现在出现了波纹板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伞板换热器等结构紧凑、高效的换热设备,但管壳式换热器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因为许多工艺过程都具有高温、高压、高真空、有腐蚀性等特点,而管壳式换热器具有选材范围广(可为碳钢、低合金钢、铝材、铜材、钦材等),换热表面清洗方便,适应性强,处理能力大,特别是能承受高温和高压等特点,所以管壳式换热器广泛应用,它适用于冷却、冷凝、加热、蒸发和废热回收等方面。管壳式换热器由管箱、壳体、管束等主要元件构成。管束是管壳式换热器的核心,其中换热管作为导热元件,决定着换热器的热力性能。另一个对换热器热力性能有较大影响的基本元件是折流板(或折流杆)。管箱和壳体主要决定管壳式换热器的承压能力及操作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管壳式换热器中换热管内构成的流体通道称为管程,换热管外构成的流体通道称为壳程。管程和壳程分别通过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时,温度较高的流体通过换热管壁将热量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温度较高的流体被冷却,温度较低的流体被加热,实现了两流体换热的工艺目的。一般管壳式换热器与其它类型的换热器比较有以下主要技术特性:

(1)耐高温高压,坚固、可靠、耐用;

(2)制造应用历史悠久,制造工艺及操作、维修、检验技术成熟;

(3)选材广泛,适用范围大。

从间壁式换热器的发展史来看,管壳式换热器的技术提高受到下列因素的限制:

(1)流体热附面层热阻的限制。即使是湍流流动,在流体与固体壁之间也要生一层附面层(又称边界层),而其中接触固体壁的一层称为层流底层,其流动性质为层流流动,它是靠分子扩散进行传导传热的,传热速率很小。这一厚度仅为3-5mm的薄层,其热阻几乎占了整个附面层热阻的80%。进一步减薄、破碎、离和清除这个薄层,都可以逐步提高换热器的传热量,它是提高换热器技术的关键之一。

(2)流体压力损失的限制。通过提高流体速度,可以减薄附面层的厚度,从而提高传输的热量。但是,提高流体速度却引起一个矛盾的后果,流体的压力损失增加,其增加的速率巨大,所以不得不降低流速来接受较低的传热系数。

授课:XXX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3)扩大传热面积的限制。扩大传热面积是提高预热温度和增加热回收率的简单而有效的办法,但却受到换热器成本和价格提高、换热器尺寸扩大与安装重量加大、换热器体积庞大与运输车辆超重等等的限制。

(3)拟完成的主要工作

本台设计的换热器是U形管换热器,主要完成冷却水—水蒸气的热量交换,设计压力为管程1.6MPa,壳程压力为0.75MPa,管程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38oC和97oC,壳程水蒸气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05.1oC和95oC,传热面积134㎡,采用 25x2.5x3000的无缝钢管换热,筒体DN=900。通过设计计算提高换热器的热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达到更高效,更节能的原则。

(4)完成课题所需的条件(实验设备、软件、资料等)

实验室、U形管换热器、压力表、温度表、计算机、CAD软件,《压力容器法兰》、《管壳是换热器》、《管壳是换热器原理与设计》等参考资料。

(5)课题进度安排

1.设计准备阶段 2周

2.拟定总体方案 2周

3. 绘制图纸 5 周

4.相关设计计算 3周

5.设计说明书撰写 3周

6.准备答辩讲稿、进行答辩 1周

(6)主要参考文献

[1]JB/T4700-4707-2000 《压力容器法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2002,8,22

[2] GB151-1999 《管壳是换热器》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 金志浩等. 管壳是换热器原理与设计 [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4] 郑津洋等. 过程设备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 HG/T20668-2000 《化工设备设计及文献编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授课:XXX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6] HG20592-20635-97《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7]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8] 聂清德. 化工设备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1112

[9] 钱颂文. 换热器设计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210,1922208

[10] 化工设备设计全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年11月.

[11] Maralikrishna, K.; Shenoy, U. V. Heat Exchanger Design Targets for Minimum Area and Cost[M]. Chem. Eng. Res. Des. 2000,78, 161167.

[12] Chaudhuri,P.D.;Diwekar,U.M.AnAutomatedApproach for the Optimal Designof Heat Exchangers[M]. Ind.Eng.Chem.Res.1997, 36, 36853693.

[13]TEMA. Standards of the Tubular Heat Exchanger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M], 7th ed.; Tubular Heat Exchanger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 New York, 1988.

[14] Balas, E. Disjunctive Programming and a Hierarchy of Relaxations for Discrete Optimization Problems[M]. SIAM J. Alg.Discuss. Methods 1985, 6, 466486.

[15] Raman,R.;Grossmann,I.E.SymbolicIntegrationofLogic in Mixed-Integer Programming techniques for Process Synthesis[M].Comput. Chem. Eng. 1993, 17, 909927.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授课:XXX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hz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