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流域古代文化述论

更新时间:2023-06-02 07:3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24

黑龙江流域古代文化述论

吴丽华

(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黑龙江流域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与东北地区构成一个文化整体,是其有机组成部分,与中原汉族文化存在着久远的双向的并越来越密切的交流。

关键词:黑龙江流域;汉族文化;原生态文化;东北文化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10)09-0124-03

黑龙江流域古代文化的产生,离不开黑龙江流域地区独特地理环境的影响。黑龙江省境内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程度的区别。

区分而论,东部肥沃的三江平原是农业生产的理想之壤;西部水草丰美的嫩江流域则具备了半农半牧的客观条件;大、小兴安岭及东南的山地是狩猎和采集业的乐园;沿江靠河及临近湖沼地区则为渔猎、渔业生产的圣地。如此适于生存的自然条件及富饶美丽的土地,自古以来即有利于人类的居住和活动,不仅影响了这里的文化起源,也世世代代养育了生活、习俗不一、不同语言的部落和民族。黑龙江、乌苏里江滋润了肃慎满族系统各族的古老文化;松花江孕育了夫余王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嫩江流域诞生并发展了室韦、豆莫娄与乌洛侯、契丹等黑龙江古代民族的文化;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是鲜卑、室韦及鄂伦春、鄂温克人的发祥之地;呼伦贝尔草原则是东胡人、蒙古人的故土,是北方诸多民族成长、发展的摇篮。

在其地理环境和民族因素的影响下,黑龙江流域自古便形成适应地域条件的渔猎文化、放牧文化、农耕文化、田园文化及采集文化等。各种文化发展延续中,也程度不同地接受了中原农耕文化的影响。所以,黑龙江古代文化的形成,是在该区域多种民族文化相互的融合中,在同中原农业文化的碰撞中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复合型文化。

黑龙江流域古代文化,是各时代东北边疆民族共同育成的,缔造黑龙江流域古代文化的有三大族 古代黑龙江地区的三大族系,即后来西部的东胡 鲜卑 室韦 契丹 蒙古系;中部的秽貊 系。

夫余 豆莫娄系,又称之为古亚细亚族系;东部的肃慎 挹娄 靺鞨 女真系,后来被称之为通古斯作者简介:吴丽华,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东北地方史。

干志耿、孙秀仁: 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 ,内部发行,1982年。

诸族,通古斯人为东北亚人种。

在我国史书上,秽貊系诸族和肃慎系诸族被称为东夷,如 后汉书 就把秽貊的后裔夫余列入了 东夷传 。但是实际上,秽貊和东胡系的关系却是较为密切的。秽貊系在嫩江、松花江流域,东胡、鲜卑亦在嫩江以西大兴安岭一线,且夫余语言与肃慎系中的勿吉相异,而其豆莫娄语言又与东胡系中的室韦、契丹相同。由此可见,秽貊系和东胡系相接近是十分明显的。然而秽貊系与肃慎系在原始文化类型上亦有诸多相同之处。故有可能秽貊系是东胡系和肃慎系相遇及融合后形成的族系,而与东胡系更为接近,或更多的是以东胡系的成分为主所组成。所以,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文信先生明确指出,秽貊系诸族,乃是 蒙古(即东胡系)、通古斯混血诸族 。

三大族系有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即物质生活)、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心理状态。他们共同创造了黑龙江地区的古代文化。这是黑龙江流域文化特色之一。之后,有满、汉、蒙、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锡伯、赫哲、柯尔克孜、朝鲜等许多民族居住在广袤的黑龙江流域大地上。他们在彼此渗透、共同形成黑龙江流域独特文化风貌的同时,又各自保持着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形成了黑龙江流域文化的多民族性。

黑龙江流域文化中的开放性由来已久,既存在于历代黑龙江各族与中原王朝的交互影响中,也表现在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中。

与中原的关系方面,肃慎在黑龙江古老民族中,最早与中原发生朝贡关系。史载: (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氏朝,贡弓矢。 即在遥远的古代,肃慎与中原就有了往来。

夏禹王时,肃慎又 来服 。商汤王时, 成汤卒受天命 海之外肃慎 来服 。西周初,武王时,肃慎又多次来贡,表示臣服。 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 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 。周成王时, 成王既伐东夷,肃慎来贺 。周康王即位后,

楛矢石砮和珍贵野兽大麈。 肃慎复至 ,向中原王朝进贡

其后,黑龙江流域地区的扶余文化、鲜卑文化、高句丽文化、契丹文化、渤海靺鞨文化、女真文化、蒙古文化直至满族文化等等,凭借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开放传统,均与中原文化多有交流,互为影响。

当然,在交互影响中,中原文化对黑龙江少数民族的影响更多更大些,如在汉字的影响下,辽、金文字的创制,儒学之推广等等。至元明清时代,汉族文化对黑龙江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在与周边各国的关系方面,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黑龙江流域的开放性确是由来已久。

早在唐代,这里便与日本、高丽等国建立了联系,双方在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着广泛的交流。渤海国宣王大仁秀之世(818 830)派李承英等人出访日本,加强同日本的睦邻友好关系。传教士、艺术家及学者,使这里的文化带有了浓厚的异域特色。

李文信: 东北历史考古学习参考资料提纲 ,未刊稿,1973年。 竹书纪年 五帝纪 。 大戴礼记 少闲篇 。 大戴礼记 少闲篇 。 国语 鲁语 。 尚书 序 。 后汉书 东夷传 。

周秦至隋唐,在东北地区内,固然以辽东地区为核心之地,但黑龙江大地亦有其特殊地位。例如,自唐以后,东北地区伴随着一代代强大民族的崛起,牢固地确立了它的独一无二的战略地位。

自唐至清,进入中原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东北民族有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等5个民族,除契丹外,皆是从黑龙江流域土地上发展起来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黑龙江流域的鲜卑族拓跋氏建立了北魏政权。北魏政权最强大时,其疆域占了中国的一半,形成了百年的南北朝对峙之局。在这数百年的时间里,南北方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互相交融,为共同缔造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金是女真族在黑龙江流域建立的地方性少数民族政权,它开始于公元115年,终止于公元1234年。金建立以后,女真统治者在政治制度、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广泛吸取汉族文化的先进因素,使金朝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封建化进程大大加快,其疆域发展到黄河流域。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元朝的建立者是长期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蒙古族。

世代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满族建立了清王朝,满族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的措施,促进了社会各个方面的统一、巩固和发展。

清朝统治者利用汉臣,重视儒家思想,以加强其统治,这在客观上扩大了儒家思想的传播,使汉学有了进一步发展。

入主中原建立起北方或全国政权的黑龙江流域地区的少数民族,一方面都保持着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习俗,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他们曾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推行了某些自己特有的文化和习俗。另一方面,从总体上看,他们都十分尊重中原传统的政治经济等各项制度以及中原传统文化,并改变着自己的一些特点,以适应和接受中原政治历史文化传统。

黑龙江流域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域文明与民族文化,与东北地区构成一个文化整体,是其有机组成部分,与中原汉族文化存在着久远的双向并越来越密切的交流。

黑龙江流域历代诸民族是黑龙江大地的共同开拓者、经济开发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与东北地区和中原各民族相互吸纳,共同发展,在几种文化的碰撞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龙江文化。因而,黑龙江诸民族又是中国政治历史文化传统的维系者,并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

责任编辑:尚永琪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hz1.html

Top